CN103336210A -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6210A
CN103336210A CN201310269340XA CN201310269340A CN103336210A CN 103336210 A CN103336210 A CN 103336210A CN 201310269340X A CN201310269340X A CN 201310269340XA CN 201310269340 A CN201310269340 A CN 201310269340A CN 103336210 A CN103336210 A CN 103336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nc oxide
mentioned
sample
monocrystalline
z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93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6210B (zh
Inventor
何金良
程晨璐
胡军
曾嵘
张波
余占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693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6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6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6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6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6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然后针对氧化锌样品进行电、热或电热共存的老化,并在老化过程中进行电声脉冲法空间电荷测量,从而得到不同老化程度时氧化锌样品的晶界临近区域空间电荷的分布情况。本发明的老化特性测试方法可在老化过程中直接观测到氧化锌压敏电阻内部的带电离子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间电荷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ZnO压敏电阻具有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和较好的冲击能量吸收能力,是电力系统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核心元件。在电力系统的长期工作电压或瞬时冲击电流作用下,ZnO压敏电阻阀片会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潜在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与投运,长期直流电压作用下ZnO压敏电阻阀片相较于交流情况下老化情况更为恶劣,成为了制约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现有的ZnO压敏电阻老化测试方法往往局限于ZnO压敏电阻在承受一定时间的电、热或电热共存的老化试验之后表观特征的测量对比,如观察老化前后非线性系数、泄漏电流、扫描电镜下的微观结构等的变化,而无法揭示其内在的成因与特性。学术界基于一系列间接的实验证据普遍认为,ZnO压敏电阻的老化成因是在电与热的共同作用下,压敏电阻内部的晶界区域发生了离子迁移与中和,使晶界区域的双肖特基势垒下降,从而导致了老化现象的产生,但是晶界区域离子的迁移过程从未被直接观测到。屠幼萍等曾针对ZnO压敏电阻阀片使用脉冲电声法(以下简称PEA)进行测量,试图通过测量其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的改变来揭示离子迁移过程。PEA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待测样品施加的纳秒级的电脉冲会诱使样品内部的电荷产生摄动,该摄动会产生一个沿着样品厚度方向传播的声波,使用压电传感器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并用示波器进行观测。获得的电信号的幅值与电荷的密度相关,而电信号的时延则与电荷的具体位置相关。PEA法一般用于片状样品的测量,并默认该片状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只沿着样品厚度方向发生改变。但是普通的氧化锌压敏电阻阀片内部的晶界结构是蜿蜒曲折的复杂三维网络,晶界附近的带电离子在外界施加的纳秒级电脉冲作用下产生的声波信号亦会向三维方向产生散射,从而得到的最终空间电荷分布无法正确描述内在的带电离子分布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间电荷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改变已有的老化特性测试方法,以正确描述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中带电离子随时间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ZnO压敏电阻老化过程中内在的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0001]、[11-20]或[10-1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22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6~12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50~20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60~80℃温度下干燥4~6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0~90°,得到具有不同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1~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0~8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1~10纳秒、幅值为10~10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本发明提出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中,制备的用于进行电声脉冲法测量的氧化锌样品,具有双晶结构,内部空间电荷分布仅沿厚度方向改变,从而能够正确直观地描述氧化锌压敏电阻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分布情况,进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的老化特性。
2、本发明测试方法,其测试过程中,使氧化锌压敏电阻样品同时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因此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和热环境对氧化锌压敏电阻老化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试方法中制备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得到双晶氧化锌样品的晶界临近区域空间电荷在电压作用下随时间的分布变化图。
图1中,1为氧化锌单晶,2为掺杂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0001]、[11-20]或[10-1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4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42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6~12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50~20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60~80℃温度下干燥4~6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0~90°,得到具有不同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1为氧化锌单晶,2为掺杂薄膜;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1~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0~8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1~10纳秒、幅值为10~10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以下介绍本发明测试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0001];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5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Bi2O3          58%
MnO2           22%
Co2O3          20%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8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10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70度温度下干燥5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21.79°,得到具有Σ7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如附图1);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保持在50℃,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3纳秒、幅值为4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空间电荷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后,老化过程中,双晶内部右侧的正电荷密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即负偏压侧的耗尽层中的施主离子发生了迁移,与负偏压侧的负电荷界面态发生中和,导致了负偏压侧的肖特基势垒降低导致了老化;而左侧的电荷密度基本不变,即正偏压侧相对而言基本不变。从而获得了离子迁移与中和的直接证据,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实施例2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11-2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6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Bi2O3       50%
MnO2        26%
Co2O3       24%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10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15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80度温度下干燥4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30°,得到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2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6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6纳秒、幅值为2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实施例3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10-1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81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7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9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60度温度下干燥6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55.88°,得到具有Σ41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2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1纳秒、幅值为8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实施例4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0001];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9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092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11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11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80度温度下干燥4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9.43°,得到具有Σ37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2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3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5纳秒、幅值为2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实施例5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11-2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10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12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8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60度温度下干燥6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30°,得到具有不同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8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4纳秒、幅值为3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实施例6
按照本发明专利说明书部分介绍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并在氧化锌样品的老化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电荷测量,具体如下: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10-1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11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03434487200121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7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13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80度温度下干燥4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38.94°,得到具有Σ27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C,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4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3纳秒、幅值为3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Claims (1)

1.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用于空间电荷测量的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
(1-1)制备一块长为20毫米、宽为20毫米、高为2毫米的氧化锌单晶,对氧化锌单晶的用于接触掺杂薄层的接触面打磨成镜面态,氧化锌单晶的接触面晶轴取向为[0001]、[11-20]或[10-10];
(1-2)制备流延浆料,流延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FDA00003434487100011
上述金属氧化物混合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igure FDA00003434487100012
将用于制备流延浆料的上述组分混合并球磨6~12小时,得到混合均匀的水基浆料。
(1-3)采用水基流延的方法,用上述流延浆料制备厚度为50~200微米的掺杂薄膜,在60~80℃温度下干燥4~6小时,将得到的掺杂薄膜切割成与氧化锌单晶的上述接触面相同面积的小块;
(1-4)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锌单晶与上述掺杂薄膜小块相叠,制成一个ZnO单晶—掺杂薄膜—ZnO单晶的三明治结构,其中掺杂薄膜与上述接触面紧密贴合,并使两个ZnO单晶中的一个ZnO单晶相对于掺杂薄膜和另一个ZnO单晶共轴旋转0~90°,得到具有不同共格晶界类型的双晶结构ZnO样品;
(1-5)将上述ZnO样品置于磨具中,加热至1050℃,保温60分钟后,随炉冷却;
(2)对上述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持续施加1~3V的直流偏压,并使环境温度从0~80℃逐渐升温,每隔10分钟,对氧化锌样品的上下表面施加脉冲宽度为1~10纳秒、幅值为10~100伏的电脉冲,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氧化锌样品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得到跟测量时间的氧化锌样品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
(3)将上述空间电荷分布信号进行去噪、去卷积处理,并从各测量时间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中截取晶界临近区域的信号,根据晶界临近区域信号中氧化锌样品内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幅值的减小,观测氧化锌样品内部的带电离子的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CN201310269340.X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Active CN103336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9340.XA CN10333621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9340.XA CN10333621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6210A true CN103336210A (zh) 2013-10-02
CN103336210B CN103336210B (zh) 2015-06-24

Family

ID=4924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9340.XA Active CN10333621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621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531A (zh) * 2013-11-20 2014-02-05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基于pea空间电荷测量判断绝缘老化的方法
CN106546864A (zh) * 2016-09-23 2017-03-29 清华大学 一种简易氧化锌电阻阀片电气参数的变温测量装置
CN110954591A (zh) * 2019-12-04 2020-04-03 清华大学 氧化锌晶界老化过程离子迁移行为观测方法
CN111220654A (zh) * 2019-12-04 2020-06-02 清华大学 氧化锌晶界老化迁移离子鉴别方法
CN11388480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灭磁电阻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112892A (zh) * 2021-11-05 2022-03-01 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晶界迁移的实验方法
CN114112892B (zh) * 2021-11-05 2024-05-24 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晶界迁移的实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0457A (ja) * 1983-08-31 1985-03-20 Fujitsu Denso Ltd 自動測定方式
CN101055779A (zh) * 2007-03-08 2007-10-17 上海交通大学 晶界添加氧化物或氮化物提高钕铁硼永磁材料性能的方法
CN101858946B (zh) * 2010-05-07 2012-01-11 清华大学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冲击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CN102750136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唐善成 基于soa的氧化锌电阻片老化试验软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0457A (ja) * 1983-08-31 1985-03-20 Fujitsu Denso Ltd 自動測定方式
CN101055779A (zh) * 2007-03-08 2007-10-17 上海交通大学 晶界添加氧化物或氮化物提高钕铁硼永磁材料性能的方法
CN101858946B (zh) * 2010-05-07 2012-01-11 清华大学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冲击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CN102750136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唐善成 基于soa的氧化锌电阻片老化试验软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洁: "基于空间电荷的氧化锌电阻片老化特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no. 9, 15 September 2010 (2010-09-15)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531A (zh) * 2013-11-20 2014-02-05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基于pea空间电荷测量判断绝缘老化的方法
CN106546864A (zh) * 2016-09-23 2017-03-29 清华大学 一种简易氧化锌电阻阀片电气参数的变温测量装置
CN110954591A (zh) * 2019-12-04 2020-04-03 清华大学 氧化锌晶界老化过程离子迁移行为观测方法
CN111220654A (zh) * 2019-12-04 2020-06-02 清华大学 氧化锌晶界老化迁移离子鉴别方法
CN110954591B (zh) * 2019-12-04 2021-08-17 清华大学 氧化锌晶界老化过程离子迁移行为观测方法
CN11388480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灭磁电阻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112892A (zh) * 2021-11-05 2022-03-01 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晶界迁移的实验方法
CN114112892B (zh) * 2021-11-05 2024-05-24 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晶界迁移的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6210B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6210B (zh)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Cheng et al.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iNi0. 33Mn0. 33Co0. 33O2 (NMC)
Woodford et al. Design criteria for electrochemical shock resistant battery electrodes
Birkenmaier et al. Lithium plating on graphite negative electrodes: Innovativ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methods
Sethuraman et al. Stress evolution in composite silicon electrodes during lithiation/delithiation
Tao et al. Lithium superionic conducting oxy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 against lithium metal for all-solid-state cells
Takami et al. Lithium diffusion in Li4/3Ti5/3O4 particles during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Manikandan et al. Size–strain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SnO 2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s fiber optic gas sensors, supercapacitors and optical limiters
Li et al.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the graphite electrode in C6/LiFePO4 batteries unraveled by a non-destructive approach
Chu et al. Analysis of ZnO varistor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Kumar et al. Internal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and stress evolution in silicon nanoparticle based composite electrodes
Gordon et al. Original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in symmetric cells: Evaluation of post-mortem protocol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Amanieu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LixMn2O4 cathode under different states of charge
Smith et al.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Li1. 2Zr1. 9Sr0. 1 (PO4) 3
CN103073302A (zh) 一种高电位梯度压敏陶瓷材料的低温烧结方法
CN108695550A (zh) 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Nozaki et al. Li diffusive behavior of garnet-type oxides studied by muon-spin relaxation and QENS
Mücke et al. Modelling electro-chemical induced stresses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Anisotropy effects in cathodes and cell design optimisation
Kaya et al.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yttrium doped ZnO nanoparticles as determined by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chnique
CN103952757B (zh) 三硼酸铋晶体高温压电切型及其在高温压电领域的应用
Scherff et al. Interplay of cross-plane polaronic transport and resistive switching in Pt–Pr0. 67Ca0. 33MnO3–Pt heterostructures
Hogrefe et al. Cross-sectional in situ optical microscopy with simultaneous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for lithium-ion full cells
Lifi et al. Sensors and energy harvesters based on (1–x) PMN-xPT piezoelectric ceramics
Chen et 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0.7 Bi (Fe1− xGax) O3–0.3 PbTiO3 high temperatur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Leach Grain boundary structures in zinc oxide varis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