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2609A -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2609A
CN103332609A CN201310295560XA CN201310295560A CN103332609A CN 103332609 A CN103332609 A CN 103332609A CN 201310295560X A CN201310295560X A CN 201310295560XA CN 201310295560 A CN201310295560 A CN 201310295560A CN 103332609 A CN103332609 A CN 103332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onnecting rod
tower head
tie
hea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55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2609B (zh
Inventor
危自强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955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2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2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其中塔头包括塔头本体(11)以及设置于塔头本体(11)上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固定部(15),固定于塔头本体(11)上;拉板(13),铰接于塔头本体(11)上;以及连杆(14),与拉板(13)铰接,连杆(14)与固定部(15)之间通过第一销轴(153)连接,第一销轴(153)相对于连杆(14)和/或固定部(15)位置可调整地设置。本发明可以方便塔头与起重臂之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塔身竖立、起重臂回转的工程机械,是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以完成预制构件及其他建筑材料或工具等吊装工作的主要设备。平头式塔式起重机是塔式起重机中的一种,其显著的设计特征是起重臂的支承构件不超过臂架本身的总高度,顶部明显地与带塔帽式塔头的传统塔式起重机不同。
由于缺少传统的塔帽式塔头,所以平头式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与塔头之间需要设计一个拉板,以将起重臂与塔头连接起来,此拉板用于将起重臂的受力传递给塔头。
如图1至图5所示,为现有的两种塔头的示意图,这两种塔头的相同之处在于,塔头10’分别包括塔头本体11’以及拉板13’,拉板13’的第一端铰接在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当塔头10’需要与起重臂连接时,拉板13’水平设置,当塔头10’需要运输或存放时,拉板13’的第二端下垂。
结合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种塔头的示意图,该塔头10’的特点在于,塔头本体11’和拉板13’上分别固定有圆钢12’,当塔头10’与起重臂连接时,抬起拉板13’,两个圆钢12’相互分离,当塔头10’需要运输时,拉板13’靠自重压在塔头本体11’上,两个圆钢12’抵接。
结合参见图4和图5所示的第二种塔头的示意图,该塔头10’的特点在于,塔头本体11’具有上下排列的两个第一定位孔17’,拉板13’具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可以与两个第一定位孔17’中的任意一个可选择地配合,当塔头10’需要与起重臂连接时,第二定位孔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定位孔17’定位配合,使拉板13’保持水平状态,当塔头10’需要运输时,第二定位孔与位于上方的第一定位孔17’定位配合,使拉板13’保持下垂状态。
根据起重臂与塔头10’的具体结构不同,拉板13’的尺寸有时会设计的比较长,同时,为了满足强度以及刚度的要求,拉板13’的重量会相应地加大,而在高空进行安装作业时,需要将拉板13’的安装孔与起重臂的安装孔对齐,重量较大的拉板13’会增加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甚至需要借助辅助起重设备才能将拉板13’抬起到位,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且考虑是在高空作业,增加了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可以方便塔头与起重臂之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塔头,包括塔头本体以及设置于塔头本体上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固定部,固定于塔头本体上;拉板,铰接于塔头本体上;以及连杆,与拉板铰接,连杆与固定部之间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一销轴相对于连杆和/或固定部位置可调整地设置。
进一步地,拉板的第一端铰接于塔头本体的拉板架上;连杆的第一端与拉板铰接,连杆具有滑槽;固定部固定于塔头本体的与拉板架相连接的斜腹杆上;第一销轴固定于固定部上,第一销轴穿设在滑槽中并沿滑槽可滑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拉板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的方向转动时,连杆机构具有第一位置;拉板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的方向转动时,连杆机构具有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拉板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的方向转动时,第一销轴沿滑槽向上运动,使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拉板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的方向转动时,第一销轴沿滑槽向下运动,使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拉板的第二端与塔头本体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塔头本体的边缘与塔头本体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滑槽靠近连杆第二端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段;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销轴沿滑槽滑动至第一弯折段内,连杆的第一端的铰点与第一销轴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地,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弯折段,连杆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拉板铰接;第一弯折段对应于第三弯折段设置。
进一步地,连杆具有第一定位孔;固定部具有第二定位孔;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设置,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穿设有第二销轴。
进一步地,固定部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第一销轴固定地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两个第二定位孔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板上且两个第二定位孔同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包括塔头、平衡臂以及起重臂,塔头为前述的塔头,塔头的塔头本体通过拉板与起重臂或平衡臂相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塔头包括塔头本体以及设置在塔头本体上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拉板、固定部以及连杆,其中固定部固定于塔头本体上,拉板铰接于塔头本体上,连杆与拉板铰接,连杆与固定部之间通过一个销轴连接,该销轴的位置可以相对于连杆和/或固定部进行调整,在塔头与起重臂的连接过程中,拉板起到连接塔头本体与起重臂的作用,连杆起到支撑、导向以及定位拉板的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要依靠操作人员或辅助起重设备支撑着拉板才能实现塔头本体与起重臂的连接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销轴相对于连杆和/或固定部进行位置调整,就可以带动拉板转动至连接位置,并使拉板定位在该连接位置,整个过程操作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拉板在连接过程中的定位也较人工定位精确,方便了塔头与起重臂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塔头的局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个方案的塔头在运输状态时拉板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个方案的塔头在安装状态时拉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二个方案的塔头在运输状态时拉板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二个方案的塔头在安装状态时拉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连杆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图10的A-A向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4的俯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连杆的示意图;以及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固定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6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头10,塔头10包括塔头本体11以及连杆机构,连杆机构设置在塔头本体11上,用于将塔头本体11与起重臂20相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塔头本体1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拉板架111以及与拉板架111固定连接的斜腹杆112。
连杆机构包括拉板13、连杆14以及固定部15,其中拉板13铰接在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用于将塔头本体11与起重臂20相连接,并可以将起重臂20的受力传递给塔头本体11,连杆14铰接在拉板13上,固定部15固定于塔头本体11上,连杆14与固定部15通过第一销轴153连接,且第一销轴153可以沿连杆14的滑槽141做相对于连杆14的滑动,连杆14可以在拉板13转动至水平位置以与起重臂20连接的过程中起到支撑、定位拉板13的作用,并对拉板13的运动进行导向,方便拉板13与起重臂20的连接,通过连杆机构的运动,可以降低操作人员在塔头10与起重臂20连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无需辅助起重设备参与,使塔头10与起重臂20的连接过程更加简便且提高连接精度。
具体地,拉板13的第一端与塔头10的拉板架111铰接,拉板1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可以绕拉板13的第一端转动,拉板13的第二端为起重臂铰接端,用于与起重臂20铰接;连杆14的第一端与拉板13铰接,滑槽141沿连杆14的纵向延伸,固定部15固定于塔头本体11的斜腹杆112上,第一销轴153固定于固定部15上,第一销轴153穿设在滑槽141中且可以沿滑槽141滑动,从而使第一销轴153的位置可以相对于连杆14进行调整,连杆14与第一销轴153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转动。
塔头10与起重臂20连接时,连杆14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相对向下运动,连杆14运动过程中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拉板13的第一端转动直至拉板13呈水平状态,连杆14起到支撑、导向以及定位拉板13的作用,整个运动过程不需要操作人员或辅助起重设备对拉板13进行支撑或调节,只要使连杆14相对于固定部15滑动以带动拉板13转动即可,使拉板13与起重臂20的连接操作更加简单,减轻了操作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或辅助起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对拉板13进行支撑和调节,导致劳动强度很大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或安装过程过于繁琐、效率不高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塔头10与起重臂20的连接,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安全隐患,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连杆机构自身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拉板13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方向运动时的第一位置,以及拉板13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方向运动时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下连杆机构的形态结合参见图6所示,第二位置下连杆机构的形态结合参见图7所示。
结合参见图6,塔头10还没有与起重臂20连接时,一般为塔头10的运输或存储状态。此时,先推动连杆14,使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向上运动,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使拉板13的第二端相对于拉板13的第一端向下倾斜,通过合理设计滑槽141的结构,可以使第一销轴153在滑槽141的顶端锁死,使拉板13、连杆14与固定部15之间受力平衡,连杆14与拉板13不再运动,此时连杆机构运动至第一位置。
为了尽量减少塔头10在运输或存储状态下的占用空间,在塔头本体11的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拉板13占用的空间,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使拉板13的第二端不超出塔头本体11的外轮廓。设第一位置下的拉板13的第二端与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塔头本体11的边缘与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Y,则X≤Y,这样可以避免拉板13伸出塔头本体11的范围,使拉板13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方便塔头10的运输或存储。
结合参见图7,塔头10的拉板13运动至准备与起重臂20连接时,推动连杆14使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向下运动,同时拉板13的第二端在连杆14的带动下绕拉板13的第一端转动,转动方向为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通过合理设计滑槽141的结构,可以使第一销轴153在滑槽141的底端锁死,使拉板13、连杆14以及固定部15之间再次达到受力平衡状态,连杆14与拉板13不再运动,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拉板13水平设置,然后将拉板13的第二端与起重臂20铰接。整个准备过程中,连杆14对拉板13起到支撑、导向以及定位作用,可以方便拉板13的第二端与起重臂20的连接。
结合参见图8,为连杆机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此状态下对连杆14的第二端进行操作以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转动。此过程中,对连杆14的第二端施加外力作用,使连杆14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的方向运动,连杆14所受外力传递给拉板13,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拉板13的第一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直至拉板13处于水平位置,连杆机构完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连杆14起到导向作用。
连杆机构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换时,反向推动连杆14即可。
图8中虚线箭头方向为拉板13的第二端的运动方向,实线箭头方向为连杆14的第二端的运动方向。
当然,这里拉板13处于水平位置是针对与图中的平头式塔式起重机而言的,在其他的塔式起重机中,拉板13的在准备与起重臂20相连接时的状态要根据起重臂20的实际位置而设计。
为了方便对连杆14的第二端施力,在连杆14的第二端焊接固定有手柄16,可以通过推拉手柄16使连杆14的第二端相对于固定部15运动。同时,手柄16的高度远低于拉板架111的高度,与操作人员的高度相适应,方便施力,使操作人员不用费力接触拉板架111就可以转动拉板13。一般拉板架111与拉板13铰接的位置与下方钢板网平台距离达2米以上,而采用本实施例使手柄16的操作高度降低至约1.5米,操作舒适性大大提高。
通过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方便地实现塔头10与起重臂20的连接。
结合参见图9,连杆14的具体结构为,滑槽141靠近连杆14的第二端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段,使滑槽141呈L形结构,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销轴153刚好运动至第一弯折段处并卡死,此时连杆14的第一端的铰点与第一销轴15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即连杆14的第一端的铰点和第一销轴153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拉板13相互垂直,拉板13对于连杆14产生的压力竖直向下,连杆14达到受力平衡,处于锁死状态。
优选地,连杆14为弯杆,连杆14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弯折段142,通过第二弯折段142与拉板13铰接,连杆14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弯折段143,第三弯折段143内对应设置有前述的第一弯折段。
结合参见图10以及图11,固定部1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151,两个固定板151之间固定连接有前述的第一销轴153,连杆14夹设在两个固定板151之间,使第一销轴153可以在滑槽141内沿滑槽141运动。
但是,固定部15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能固定第一销轴153使其沿滑槽141运动即可。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151的优点是固定部15的整体结构稳定,且结构简单。
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为了使连杆14的支撑更加稳固,避免外力作用下连杆机构轻易地脱离极限位置,在连杆14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44,在每个固定板151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152,且两个第二定位孔152同轴设置,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孔144与第二定位孔152相对应设置,在第一定位孔144与第二定位孔152中穿设第二销轴154,可以实现连杆14的第二端与固定部15的相对固定,使连杆14更稳固地支撑住拉板13。
结合参见图12至图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头10,塔头10包括塔头本体11以及连杆机构,连杆机构设置在塔头本体11上,用于将塔头本体11与起重臂20相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塔头本体1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拉板架111以及与拉板架111固定连接的斜腹杆112。
连杆机构包括拉板13、连杆14以及固定部15,其中拉板13铰接在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用于将塔头本体11与起重臂20相连接,并可以将起重臂20的受力传递给塔头本体11,连杆14铰接在拉板13上,固定部15固定于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连杆14与固定部15通过第一销轴153连接,且第一销轴153可以沿连杆14的滑槽141做相对于连杆14的滑动,连杆14可以在拉板13与起重臂20的连接过程中起到支撑、定位拉板13的作用,并对拉板13的运动进行导向,方便拉板13与起重臂20的连接,通过连杆机构的运动,可以降低操作人员在塔头10与起重臂20连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无需辅助起重设备参与,使塔头10与起重臂20的连接过程更加简便且提高连接精度。
具体地,拉板13的第一端与塔头10的拉板架111铰接,拉板1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可以绕拉板13的第一端转动,拉板13的第二端为起重臂铰接端,用于与起重臂20铰接;连杆14的第一端与拉板13铰接,滑槽141沿连杆14的纵向延伸,滑槽141位于连杆14的下部,固定部15固定于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第一销轴153固定于固定部15上,第一销轴153穿设在滑槽141中且可以沿滑槽141滑动,从而使第一销轴153的位置可以相对于连杆14进行调整,连杆14与第一销轴153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转动。
塔头10与起重臂20连接时,连杆14的第二端沿着滑槽141的延伸方向向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相对向下运动,连杆14运动过程中推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拉板13的第一端转动直至拉板13呈水平状态,连杆14起到支撑、导向以及定位拉板13的作用,整个运动过程不需要操作人员或辅助起重设备对拉板13进行支撑或调节,只要使连杆14相对于固定部15滑动以带动拉板13转动即可,使拉板13与起重臂20的连接操作更加简单,减轻了操作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连杆机构自身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拉板13的第二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方向运动时的第一位置,以及拉板13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方向运动时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下连杆机构的形态结合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位置下连杆机构的形态结合参见图14至图16所示。
结合参见图12和图13,塔头10还没有与起重臂20连接时,一般为塔头10的运输或存储状态。此时,先推动连杆14,使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向上运动,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向靠近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使拉板13的第二端相对于拉板13的第一端向下倾斜,直至第一销轴153运动至滑槽141顶端,通过合理设计滑槽141的结构,可以使第一销轴153在滑槽141的顶端锁死,使拉板13、连杆14与固定部15之间受力平衡,连杆14与拉板13不再运动,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
为了尽量减少塔头10在运输或存储状态下的占用空间,在塔头本体11的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拉板13占用的空间,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使拉板13的第二端不超出塔头本体11的外轮廓。设第一位置下的拉板13的第二端与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塔头本体11的边缘与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Y,则X≤Y,这样可以避免拉板13伸出塔头本体11的范围,使拉板13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方便塔头10的运输或存储。
参见图14至图16,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塔头10的拉板13做好与起重臂20相连接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连杆14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运动,第一销轴153沿滑槽141向下运动,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转动,转动方向为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通过合理设计滑槽141的结构,可以使第一销轴153在滑槽141的底端锁死,使拉板13、连杆14与固定部15之间受力平衡,连杆14与拉板13不再运动,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拉板13水平设置,然后将拉板13的第二端与起重臂20铰接。整个准备过程中,连杆14对拉板13起到支撑、导向以及定位作用,可以方便拉板13的第二端与起重臂20的连接。
在连杆机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过程中,对连杆14的第二端进行操作以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转动。此过程中,对连杆14的第二端施加外力作用,使连杆14的第二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运动,连杆14所受外力传递给拉板13,带动拉板13的第二端绕拉板13的第一端向远离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直至拉板13处于水平位置,连杆机构完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连杆14起到导向作用。
连杆机构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换时,反向推动连杆14即可。
当然,这里拉板13处于水平位置是针对与图中的平头式塔式起重机而言的,在其他的塔式起重机中,拉板13的在准备与起重臂20相连接时的状态要根据起重臂20的实际位置而设计。
为了方便对连杆14的第二端施力,在连杆14的第二端焊接固定有手柄16,可以通过推拉手柄16使连杆14的第二端相对于固定部15运动。同时,手柄16的高度远低于拉板架111的高度,与操作人员的高度相适应,方便施力,使操作人员不用费力接触拉板架111就可以转动拉板13。一般拉板架111与拉板13铰接的位置与下方钢板网平台距离达2米以上,而采用本实施例使手柄16的操作高度降低至约1.5米,操作舒适性大大提高。
通过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方便地实现塔头10与起重臂20的连接。
结合参见图13,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拉板13的第一端的铰接点至其第二端的铰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1,拉板13的重力臂为LG1=L1/2,手柄16推动拉板13的力臂是L2,推力为拉板13重力的L1/(2×L2)倍。结合参见图15,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拉板13的第一端的铰接点至其第二端的铰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3,拉板13的重力臂为LG2=L3/2,手柄16推动拉板13的力臂是L4,推力为拉板13重力的L3/(2×L4)倍,同时考虑连杆14与固定部15的连接位置,应尽量增大L2与L4,使L1≤L2,L3≤L4,即LG1≤1/2×L2,LG2≤1/2×L4,手柄16操作的推力约为拉板13重力的1/2倍以下,省力效果明显。
为了保证最大省力效果,连杆14与拉板13的铰点在不与起重臂20的上主弦干涉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拉板13的第二端的铰接点。
结合参见图17,连杆14的具体结构为,滑槽141位于连杆14的下部,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销轴153位于滑槽141的上端,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销轴153位于滑槽141的下端。
结合参见图18,固定部15包括固定板151,固定板151固定于拉板架111上,固定板151上固定连接有前述的第一销轴153。
为了确保连杆机构在两个极限位置时不会发生运动,连杆14具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44,两个第一定位孔144沿连杆14的长度方向布置,固定板151具有第二定位孔152,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孔152与两个第一定位孔144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一定位孔144对正,在第二定位孔152与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44中穿设第二销轴154实现定位,这样可以使塔头10在运输过程中无需捆绑定位拉板13,拉板13也不会随意运动。当连杆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孔152与两个第一定位孔144中位于下方的第一定位孔144对正,在第二定位孔152与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44中穿设第二销轴154实现定位,再将拉板13与起重臂20铰接,就可以将第二销轴154拔出,这样可以使拉板架111在与起重臂20的连接过程中无需外力支撑。
通过本实施例,安装塔头10之前,在地面操作即可完成拉板13的安装位置需求,推动连杆14下端的手柄16,调节拉板13的倾斜角度,待连杆14的第一定位孔144与固定板151的第二定位孔152通过第二销轴154连接后,拉板13即达到安装位置。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滑槽141均设置在连杆14上,第一销轴153均与固定部15固定连接,第一销轴153可以相对于连杆14进行滑动,但是,滑槽141也可以设置在固定部15上,并使第一销轴153固定于连杆14上,这样,第一销轴153就是相对于固定部15进行滑动,也可以起到支撑、定位以及引导拉板13运动的效果。
或者,滑槽141分别设置在连杆14和固定部15上,第一销轴153穿设在两个滑槽141中,可以相对于连杆14以及固定部15滑动,也可以起到支撑、定位以及引导拉板13运动的效果。
此外,第一销轴153的运动方式不限于设置在滑槽141中,在连杆14上沿规定路径开设多个定位孔,在固定部15上固定第一销轴153,当塔头10需要连接或运输时,根据不同需要将第一销轴153穿设在不同的定位孔中,也可以起到支撑、定位以及引导拉板13运动的效果。
同理,在固定部15上沿规定路径开设多个定位孔,在连杆14上固定第一销轴153,当塔头10需要连接或运输时,根据不同需要将第一销轴153穿设在不同的定位孔中,也可以起到支撑、定位以及引导拉板13运动的效果。
或者,在固定部15和连杆14上均沿规定路径开设多个定位孔,第一销轴153为可拆卸的结构,当塔头10需要连接或运输时,根据不同需要将固定部15和连杆14上的定位孔进行匹配,第一销轴153穿设在匹配好的定位孔中,也可以起到支撑、定位以及引导拉板13运动的效果。
上述两个实施例是以塔头10与起重臂20相连接为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但是,这里的起重臂20也可以替换为平衡臂,只要将连杆机构对称连接在塔头本体11的相对侧即可,也可以使拉板13与平衡臂相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2、提高工作效率;
3、能满足安装、运输状态下对拉板的不同要求;
4、不需借用辅助起重设备,人工地面操作即可满足安装、运输状态切换操作;
5、减轻人工操作负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塔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头本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塔头本体(11)上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固定部(15),固定于所述塔头本体(11)上;
拉板(13),铰接于所述塔头本体(11)上;以及
连杆(14),与所述拉板(13)铰接,所述连杆(14)与所述固定部(15)之间通过第一销轴(153)连接,所述第一销轴(153)相对于所述连杆(14)和/或所述固定部(15)位置可调整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板(13)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塔头本体(11)的拉板架(111)上;
所述连杆(14)的第一端与所述拉板(13)铰接,所述连杆(14)具有滑槽(141);
所述固定部(15)固定于所述塔头本体(11)的与所述拉板架(111)相连接的斜腹杆(112)上;
所述第一销轴(153)固定于所述固定部(15)上,所述第一销轴(153)穿设在所述滑槽(141)中并沿所述滑槽(141)可滑动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板(13)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连杆机构具有第一位置;
所述拉板(13)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连杆机构具有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板(13)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销轴(153)沿所述滑槽(141)向上运动,使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拉板(13)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塔头本体(11)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销轴(153)沿所述滑槽(141)向下运动,使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拉板(13)的第二端与所述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塔头本体(11)的边缘与所述塔头本体(11)的纵向中截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41)靠近所述连杆(14)第二端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段;
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销轴(153)沿所述滑槽(141)滑动至所述第一弯折段内,所述连杆(14)的第一端的铰点与所述第一销轴(15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14)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弯折段(142),所述连杆(14)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弯折段(143);
所述第二弯折段(142)与所述拉板(13)铰接;
所述第一弯折段对应于所述第三弯折段(143)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14)具有第一定位孔(144);
所述固定部(15)具有第二定位孔(152);
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孔(144)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52)相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孔(144)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52)中穿设有第二销轴(1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5)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151),所述第一销轴(153)固定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5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15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151)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152)同轴设置。
10.一种塔式起重机,包括塔头(10)、平衡臂以及起重臂(20),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头(1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头,所述塔头(10)的所述塔头本体(11)通过拉板(13)与所述起重臂(20)或所述平衡臂相连接。
CN201310295560.XA 2013-07-15 2013-07-15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Active CN103332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5560.XA CN103332609B (zh) 2013-07-15 2013-07-15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5560.XA CN103332609B (zh) 2013-07-15 2013-07-15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609A true CN103332609A (zh) 2013-10-02
CN103332609B CN103332609B (zh) 2015-12-02

Family

ID=4924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5560.XA Active CN103332609B (zh) 2013-07-15 2013-07-15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26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554A (zh) * 2016-05-10 2016-09-07 朱德仲 一种工业塔机交错轴联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40006A1 (ru) * 1979-09-27 1981-06-23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Скб-Мосстрой"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ый кран
JPH1160167A (ja) * 1997-08-27 1999-03-0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タワークレーン
CN2846896Y (zh) * 2005-09-30 2006-12-13 张海柱 电风扇、取暖器用可调式摆动机构
CN102020209A (zh) * 2010-12-31 2011-04-20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臂机构
CN201857226U (zh) * 2010-09-02 2011-06-08 昆山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油缸入槽辅助导向连杆装置
CN202245833U (zh) * 2011-10-12 2012-05-30 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平头式塔机塔头与起重臂架的连接机构
CN203033687U (zh) * 2013-02-01 2013-07-0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拉板支架、具有该拉板支架的桁架臂节及起重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40006A1 (ru) * 1979-09-27 1981-06-23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Скб-Мосстрой"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ый кран
JPH1160167A (ja) * 1997-08-27 1999-03-0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タワークレーン
CN2846896Y (zh) * 2005-09-30 2006-12-13 张海柱 电风扇、取暖器用可调式摆动机构
CN201857226U (zh) * 2010-09-02 2011-06-08 昆山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油缸入槽辅助导向连杆装置
CN102020209A (zh) * 2010-12-31 2011-04-20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臂机构
CN202245833U (zh) * 2011-10-12 2012-05-30 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平头式塔机塔头与起重臂架的连接机构
CN203033687U (zh) * 2013-02-01 2013-07-0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拉板支架、具有该拉板支架的桁架臂节及起重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554A (zh) * 2016-05-10 2016-09-07 朱德仲 一种工业塔机交错轴联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609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70437B2 (en) Wind generator with folding mast
CN107614417A (zh) 用于爬升式起重机的模块化自适应可折叠装置
CN201620358U (zh) 一种用于下行式架桥机的龙门起重机
CN202864749U (zh) 一种伸缩臂起重机
CN205824538U (zh) 一种便携式x射线成像仪用升降装置
CN102923585A (zh) 一种伸缩臂起重机
AU2008357947B2 (en) Wind generator with folding mast
CN107108186A (zh) 用于转移旋转塔式起重机的方法
CN102131728A (zh) 起重机结构
CN202831645U (zh) 一种混凝土布料杆
CN103332609A (zh)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CN106553968A (zh) 一种可带负荷变幅的起重臂升降装置
CN203345977U (zh) 塔头及具有其的塔式起重机
KR101559766B1 (ko) 붐대 회전 장치와 그를 적용한 고소작업 시스템 및 고소 작업차
CN102937004B (zh) 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
CN206015665U (zh) 可移动式钢筋笼安装设备
CN206937267U (zh) 流水线装配工作台
CN208732557U (zh) 移动式液压升降装置
CN202508771U (zh) 一种用于可变坡架梁起重机的抗扭装置
CN205687499U (zh) 一种升降台
CN209443750U (zh) 施工平台以及施工设备
CN205306884U (zh) 框架式多功能伸展擦窗机
CN103803400B (zh) 自平衡环形空间网格结构外架
CN205777418U (zh) 折叠式支架
CN209817390U (zh) 用于内倾式墙体施工的吊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