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611A -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611A
CN103314611A CN2012800055380A CN201280005538A CN103314611A CN 103314611 A CN103314611 A CN 103314611A CN 2012800055380 A CN2012800055380 A CN 2012800055380A CN 201280005538 A CN201280005538 A CN 201280005538A CN 103314611 A CN103314611 A CN 103314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relay station
radio frames
transmit timing
residential qu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5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611B (zh
Inventor
森冈康史
萩原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1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6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a plurality of users or terminals, e.g. group communication or 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Abstract

中继站包括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和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把包括包含在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当判定包含在第一无线帧中的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第一标识符和包含在第二无线帧中的中继站的小区的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中继站的时移部分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Description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站,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与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相关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规定了用于中继基站(演进节点B,ENodeB)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中继站(中继节点,RN)(非专利文献1)。然而,在非专利文献1中,未说明中继站的移动,并且不支持例如在中继站的小区间越区切换。
提出了一种移动中继系统,其中中继站安装在能够移动,同时收纳大量用户设备的车辆(例如,有轨电车)中,中继站中继接纳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移动中继系统中,当中继站移动时,中继站所属的基站(小区)变化。于是,需要支持在中继站的越区切换。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35783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和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版本10),3GPP TS36.300V10.3.0(2011-03),4.7节,Support for relaying
发明内容
当中继站固定时,能够预先设定各种参数(比如同步信号的种类和信号的传输定时),以便减小从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从中继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然而,在移动中继系统中,由于当移动站移动时,中继站连接到的基站(小区)变化,因此从充当中继站的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可能偶然与从中继站发送的同步信号重叠,从而降低对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质量。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技术中,当在中继站发生越区切换时,同时(即,用相同的子帧序列)向各个用户设备发送越区切换源基站的同步信号和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的同步信号,以使用户设备切换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的同步信号,从而解决同步信号重叠的问题。然而,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技术中,在用户设备需要越区切换,因此在用户设备和中继站之间,信号量(通信量)增大,这会影响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当随着中继站移动,对于基站在中继站发生越区切换时,也能够在维持对于用户设备(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的质量的同时,减少信号量的增大的中继站;无线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中继站包括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把包括包含在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第一判定部分,所述第一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第二判定部分,所述第二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和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和时移部分,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所述时移部分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在上述结构中,在中继站的越区切换时(具体地,在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完成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当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的小区的第一标识符匹配中继站的小区的第二标识符,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时(换句话说,当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冲突时),偏移从中继站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从而避免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干扰。于是,在中继站的越区切换前后之间,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的接收质量被维持。
最好,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被偏移的时间宽度小于从检测到无线问题(例如,不同步)时到判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的预定容许时间宽度。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的偏移宽度被限制成小于其间判定是否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的时间宽度,因此即使传输定时被偏移,也不会判定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于是,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连接被维持,从而避免了诸如重新连接或小区搜索之类的连接操作。结果,减少了信号量的增大。
最好时移部分通过在待发送的第二无线帧之前,插入不包括下游数据信号或第二标识符的至少一个非发射子帧,偏移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插入非发射子帧的简单方法,能够防止标识符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彼此一致。
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是用于初始同步的个体标识符(唯一标识)。
在上述结构中,按照用于初始同步的个体标识符是否匹配,判定是否需要冲突预防操作。于是,与其中按照包括个体标识符的所有上层标识符(比如物理小区标识符)是否匹配,判定是否需要冲突操作的结构相比,减少了信号处理时间和负荷。
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站;分别发送第一无线帧的多个基站;和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包括接收第一无线帧的接收部分,和把包括包含在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的发射部分。中继站包括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第一判定部分,所述第一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第二判定部分,所述第二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和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和时移部分,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所述时移部分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控制方法适用于中继站,所述中继站配备有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的接收部分,和把包括包含在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的发射部分。所述传输控制方法包括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和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和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继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格式的视图。
图4是表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同步信号(P-SS和S-SS)的结构的示图。
图5是表示当中继站和用户设备移动时的无线通信状态的视图。
图6是表示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7是表示在传输定时偏移前后的无线帧的变化的视图。
图8是解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失败(RLF)检测期的视图。
图9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的序列图。
图10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概略图。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100、安装在能够移动的车辆20中的中继站200,和能够接纳在车辆20中的用户设备300。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通信元件(基站100、中继站200、用户设备300等)按照预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比如长期演进(LTE),进行无线通信。更具体地,基站100、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彼此发送和接收无线帧,以进行无线通信。车辆20是能够接纳多个非特定用户的公共汽车、火车、有轨电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不过还可以是诸如私人汽车之类的个人车辆。
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其中无线通信系统1按照LTE工作的例证情况,但是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作出必要的设计变化之后,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它无线接入技术(例如,公共无线LAN或WiMAX)。
基站100是LTE系统中的演进节点B(eNodeB),能够与位于基站100的小区中的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无线通信。在下面的说明中,只公开了其中基站100具有一个小区的结构,不过应明白自然可以采用其中基站100具有多个小区(扇区)的结构。
用户设备300是LTE系统中的UE,可利用在用户设备300和基站100之间,或者在用户设备300和中继站200之间设定的Uu链路,进行无线通信。换句话说,用户设备300可以属于基站100,或者属于中继站200。可在基站之间,在基站和中继站之间,和在中继站之间移交用户设备。
中继站200是LTE系统中的中继节点(RN),能够中继基站100和位于中继站200的小区中的用户设备300之间的无线通信。按照和基站100相同的方式,中继站200可具有多个小区(扇区)。在中继站200和基站100之间设定Un链路。中继站200可从基站100被认作用户设备(UE),也可从用户设备300被认作基站(eNodeB)。可以使中继站200在基站之间越区切换。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继站200的结构的方框图。中继站200包括基站接口210、接收部分220、发射部分230、用户设备接口240、控制器250和存储部分260。
基站接口210包括从基站100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212,和把接收的无线电波转换成电信号(无线电帧),并将其提供给接收部分220的电路。接收部分220把从基站接口210供给的无线帧提供给发射部分230和控制器250。发射部分230在控制器250的控制下,生成包括包含在从接收部分220供给的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无线帧,并把该无线帧提供给用户设备接口240。用户设备接口240包括把从发射部分230供给的无线帧转换成无线电波的电路,和把无线电波传送给用户设备300的天线242。控制器250包括作为组件的检测部分252、判定部分254和时移部分256。后面将详细说明控制器250中的各个组件的详细操作。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从基站100接收的无线电波被基站接口210转换之后提供给接收部分220的无线帧在一些情况下被简单地称为接收无线帧,而由发射部分230生成,并且充当将从用户设备接口240发送给用户设备300的无线电波的来源的无线帧在一些情况下被简单地称为发射无线帧。
接收部分220、发射部分230和控制器(包括其中的组件(检测部分252、判定部分254和时移部分256))是当中继站200中的中央处理器(CPU)(未示出)执行计算机程序,并按照计算机程序运行时实现的功能块。存储部分260是保存计算机程序和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控制所需的各项信息的存储介质,例如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图3是表示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使用的无线帧F的格式的视图。一个无线帧F包括10个子帧SF。每个子帧SF包括两个时隙(未示出),每个时隙具有多个OFDM符号。由于每个子帧SF具有1ms的时间长度,因此一个无线帧F具有10ms的时间长度。子帧SF具有按照传输顺序赋予的从#0到#9的子帧编号。如图中所示,在无线帧F中,第一个和第六个子帧(子帧#0和子帧#5)包括物理小区标识符(物理小区标识符,PCI)。PCI是以5个子帧的间隔(即,以5ms的间隔)发送的。
为每个小区指定PCI,并用于各种操作,比如同步、信道估计和数据加扰(参见3GPP TS36.211V10.1.0(2011-03),6.11章,同步信号)。PCI包括指示小区的个体ID(唯一小区标识)的主同步信号(P-SS)和指示小区的组ID的辅同步信号(S-SS)。
图4是表示包含在PCI中的P-SS和S-SS的结构的视图。存在3个P-SS(个体ID)和168个S-SS(组ID)。如图中所示,由于3个P-SS对应于每个S-SS,因此存在504(=168×3)个PCI。
下面说明利用PCI的同步的概况。同步有两个阶段。首先,接收方设备(例如,用户设备300)通过计算从发射方设备(例如,基站100)接收的接收信号和保存在接收方设备中的P-SS的复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P-SS(个体ID),以检测P-SS的传输定时(子帧定时)(初始同步)。随后,接收方设备解扰利用P-SS加扰的接收信号(包括S-SS),并通过计算解扰的接收信号和保存在接收方设备中的S-SS的复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S-SS(组ID),以检测无线帧F的传输定时(二次同步)。
图5是表示当中继设备200和用户设备300移动时进行的无线通信的状态的视图。在图5中,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首先位于基站100a的小区Ca中,然后,当接纳车辆20(未示出)移动时,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移动到基站100b的小区Cb中。用户设备300位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中,并通过利用在用户设备300和中继站200之间设定的Uu链路,与中继站200无线通信。
在上面的情况下,由于当车辆20移动时,中继站200从小区Ca移动到小区Cb,因此显然需要从对应于小区Ca的基站100a到对应于小区Cb的基站100b的越区切换。
中继站200首先通过利用Un链路,连接到对应于越区切换源小区Ca的基站100a,进行越区切换(Un越区切换),随后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基站100b建立Un链路。另一方面,在Un越区切换前后之间,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之间的Uu链路被保持。
在中继站200进行越区切换之后,由于用户设备300位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中,也位于基站100b的小区Cb中,因此用户设备300既从中继站200,又从基站100b接收无线信号。于是,当在小区Cr和小区Cb之间,PCI(特别地,个体ID)冲突时,用户设备300的同步性能降低。具体地,从中继站200发送的无线帧和从基站100b发送的无线帧相互干扰,从而难以区分它们。结果,在用户设备300中,同步变得困难。下面将参考图6,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图6是表示分别从越区切换源基站100a、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100b和中继站200发送的无线帧F(FRa,FRb和FS)的传输定时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首先,说明其中不发生PCI冲突的情况,即,来自越区切换源基站100a的接收无线帧FRa(下面,在一些情况下简单地称为接收无线帧FRa)和来自中继站200的发射无线帧FS之间的关系。如图6中所示,由于接收无线帧FRa(图6(a))和发射无线帧FS(图6(c))具有不同的传输定时(开始无线帧F(子帧SF#0)的定时),因此在接收无线帧FRa和发射无线帧FS之间,发送PCI的定时不相同。于是,即使当两帧的PCI(P-SS和S-SS)匹配时,它们也不相互冲突。
下面将说明其中发生PCI冲突的情况,即,来自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100b的接收无线帧FRb(下面,在一些情况下简单地称为接收无线帧FRb)和来自中继站200的发射无线帧FS之间的关系。如图6中所示,由于接收无线帧FRb(图6(b))和发射无线帧FS(图6(c))具有相同的传输定时,因此在接收无线帧FRb和发射无线帧FS之间,发送PCI的定时也相同。在该情况下,如果PCI匹配,那么它们相互冲突。
总之,PCI冲突意味多个PCI相同,并且它们的传输定时也相同。该概念不仅可适用于PCI,而且可适用于作为PCI的一部分的P-SS和S-SS。例如,会发生其中S-SS不冲突,而只有P-SS冲突的情况。
当在接收无线帧FRb和发射无线帧FS之间,帧传输定时不同,但是PCI传输定时相同时,例如,当在相同的定时发送接收无线帧FRb的子帧SF#0和发射无线帧FS的子帧SF#5时,自然了解会发生PCI冲突。
由于用户设备300按照PCI识别传输信号(无线帧F),因此当发生PCI冲突时,用户设备300不能区分来自基站100b的接收无线帧FRb,和来自中继站200的发射无线帧FS。
即使所有的PCI都不冲突,当P-SS(个体ID)冲突时,也会出现以下问题。当P-SS冲突时,由于在接收无线帧FRb和发射无线帧FS之间,PCI传输定时相同,因此S-SS也是在相同的传输定时发送的。另外,由于S-SS用相同的P-SS加扰,因此加扰的S-SS彼此不正交。于是,接收无线帧FRb的S-SS和发射无线帧FS的S-SS相互干扰,从而信号质量降低。结果难以解扰S-SS。即使S-SS被解扰,由于传输定时相同,因此用户设备300也不能判定解扰的S-SS是发送自基站100b还是发送自中继站200。
如前所述,由于只存在3种P-SS,因此对应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不太可能与对其尝试中继站200的越区切换的小区Cb(基站100b)的P-SS匹配。另外,由于中继站200能够移动,因此原则上难以总是把中继站200(小区Cr)的P-SS和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P-SS设定成不同。
鉴于上面说明的情况,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00(控制器250)判定在小区间越区切换处理中,P-SS是否冲突,如果P-SS冲突,那么中继站200偏移将从中继站200发送的发射无线帧FS的传输定时,以避免P-SS冲突,以及接收无线帧FRb和发射无线帧FS之间的干扰(特别地,S-SS之间的干扰)。
图7是表示在传输定时偏移前后的发射无线帧FS的变化的视图。图7(a)表示定时偏移之前的发射无线帧FS,图7(b)表示定时偏移之后的发射无线帧FS,而图7(c)表示来自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100b的接收无线帧FRa。图7(a)和图7(b)对应于图6(b)和6(c)(冲突)。
当中继站200的控制器250判定发生P-SS冲突时(判定细节将在后面说明),控制器250紧接在待传送的发射无线帧FS之前,插入非发射子帧NFS,以在时间方面,使发射无线帧FS的传输定时偏移时间宽度SD,如图7(c)中所示。于是,与在时移之前发射无线帧FS中的子帧编号相比,在时移后的传输无线帧FS中,子帧编号向后滑移。非发射子帧NSF是至少不包括从基站100b发送的下游数据信号或者中继站200(小区Cr)的PCI的子帧FS,可以是不发送任何信号的子帧FS。为了方便起见,最好把子帧编号#0分配给非发射子帧NSF。
非发射子帧NSF不仅可以紧接在发射无线帧FS之前被插入,而且可被插入发射无线帧FS中(例如,在子帧SF#0和子帧SF#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把和将紧跟在非发射子帧NSF之后传送的子帧SF的子帧编号相同的子帧编号赋予要插入的非发射子帧NSF。
图8是说明可以是偏移时间宽度SD的容许值(上限)的RLF检测期的示图(参见3GPP TS36.300V10.3.0(2011-03),10.1.6章,无线链路失败)。
如果在无线通信期间发生无线问题,那么进行逐步的连接状态判定和连接恢复处理。当终端侧设备检测到无线问题时,启动用于计数预定的时间宽度D1的定时器T310。终端侧设备等待,直到定时器T310期满为止(第一阶段)。如果在第一阶段中,解决了无线问题,那么终端侧设备回归通常的通信状态。如果在第一阶段中未解决无线问题,并且定时器T310期满,那么终端侧设备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RLF)的发生,启动用于计数预定的时间宽度D2的定时器T311。终端侧设备尝试重新连接该设备连接过的小区,直到定时器T311期满为止(第二阶段)。如果在第二阶段中,重新连接成功,那么终端侧设备回归通常的通信状态。在第二阶段结束以前,终端侧设备保持其中维持与该设备被连接到的小区的连接的状态(即,RRC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如果在第二阶段中,重新连接未成功,并且定时器T311期满,那么终端侧设备停止重新连接,并进入空闲状态(RRC空闲状态(RRC_IDLE))(即,无线连接断开状态)。
在RLF检测期期满以前(即,在定时器T310期满以前),终端侧设备不执行连接操作(重新连接、小区搜索等)。换句话说,终端侧设备等待,同时监视在检测到无线问题之前,它已收到的同步信号(P-SS和S-SS)的检测。于是,即使由于同步信号中的时移,出现无线问题(不同步),当时移宽度小于RLF检测期的时间宽度时,也能够检测到同步信号,解决了所述无线问题,并且终端侧设备在第一阶段结束之前,即,在执行对相同小区的重新连接操作之前,恢复通常的操作。
鉴于这些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发射无线帧FS被偏移的时间宽度SD被设定成小于RLF检测期(定时器T310)的时间宽度。于是,避免了由时移引起的连接操作(重新连接,小区搜索等),并且防止发生用户设备300和中继站200之间的信令。
如前所述,一个子帧SF(非发射子帧NSF)的时间长度为1ms,而定时器T310的设定值选自0ms、50ms、100ms、200ms、500ms、1000ms和2000ms。于是,除非定时器T310被设定成0ms,否则就能够提供偏移时间宽度SD(插入一个或多个非发射子帧NSF的时段)。定时器T310的设定值可以预先保存在中继站200的存储部分260中,或者可根据需要,从连接的基站100报告。
下面参考图9和图10,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同步信号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的细节。图9是同步信号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的序列图,而图10是同步信号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的流程图。
当随着车辆20移动,对中继站200开始Un越区切换时,中继站200的检测部分252检测包含在从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对应的基站100b发送的接收无线帧FRb中的P-SS(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SS),和P-SS的传输定时(子帧定时),并把它们提供给判定部分254。
判定部分254判定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SS是否和包含在发射无线帧FS的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匹配(步骤S100)。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可以利用任何方法供给。例如,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可被保存在存储部分260中,并且当在步骤S100中进行判定时,被提供给判定部分254,或者可以当需要时,从发送发射无线帧FS的发射部分230获得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
当P-SS不匹配时(步骤S100中否),由于不会发生P-SS冲突,因此不执行冲突预防操作,从而结束判定。当P-SS匹配时(步骤S100中是),判定部分254进入步骤S120,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判定。
在步骤S110,判定部分254判定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SS的传输定时是否与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的传输定时匹配。类似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的传输定时可以利用任意方法来供给。例证的供给方法也相同。
当P-SS的传输定时不匹配时(步骤S110中否),由于不会发生P-SS冲突,因此不执行冲突预防操作,从而结束判定。当P-SS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步骤S110中是),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基站100b)的P-SS和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冲突。于是,判定部分254指令时移部分256插入非发射子帧NSF。
当收到指令时,时移部分256紧接在将从发射部分230发送的一个发射无线帧FS之前,插入一个或多个非发射子帧NSF,以使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SS的传输定时不同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SS的传输定时(步骤120)。非发射子帧NFS的插入使发射无线帧FS的传输定时偏移。如前所述,由时移部分256偏移的时间宽度SD(即,插入的非发射子帧NSF的数目乘以一个子帧的时间(1ms))被设定成小于无线链路失败检测期的时间宽度。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判定P-SS冲突时,由于发射无线帧FS在时间方面被偏移(插入非发射子帧NSF),因此在保持中继站200和用户设备300之间的连接的同时,避免P-SS之间和S-SS之间的干扰。于是,在中继站200的越区切换前后之间,位于中继站200的小区Cr中的用户设备300的接收质量被维持。另外,由于偏移时间宽度SD被设定成小于无线接入失败检测期的时间宽度,因此避免无线接入失败,并且避免用户设备300和中继站200之间的重新连接或小区搜索,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的信号量的增大。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在不改变PCI(P-SS和S-SS)的情况下避免PCI冲突,因此与其中改变中继站200的PCI,以避免PCI冲突的情况相比,系统结构被简化。还避免了由中继站200的PCI的变化引起的用户设备300的越区切换,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的信号量的增大。
变形例
可用各种方式修改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下面说明具体的例证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按照期望的方式选择的以下变形例中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变形例,只要不出现相互矛盾即可。
变形例1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当P-SS(个体ID)相互冲突时,执行冲突预防操作。然而,当PCI相互冲突时,也可执行冲突预防操作。具体地,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中继站200的检测部分252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CI,判定部分254判定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PCI是否和中继站200的小区Cr的PCI匹配(步骤S100),判定部分254判定PCI的传输定时是否匹配(步骤S110),并按照判定结果,进行冲突预防操作(步骤S120)。当PCI匹配时,P-SS也匹配。为了判定PCI是否匹配,需要S-SS的解扰,从而增大了处理时间和处理负荷。于是,在其中把P-SS冲突用于所述判定的结构中,能够更快并且更有效地进行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
变形例2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当P-SS(个体ID)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执行冲突预防操作。即使当接收无线帧FRb的传输定时不同于发射无线帧FS的传输定时,然而P-SS的传输定时匹配时,即,即使当接收无线帧FRb的子帧SF#0和发射无线帧FS的子帧SF#5在相同的定时被发送时,也可执行冲突预防操作。不过,按照接收无线帧FRb的传输定时是否和发射无线帧FS的定时匹配,可简单地执行冲突预防操作。
变形例3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是在中继站200的从越区切换源小区Ca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Cb的Un越区切换过程中执行的。不过,也可以在完成Un越区切换之后,进行冲突判定和冲突预防操作。
变形例4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时移部分256以子帧SF为单位,在时间方面偏移发射无线帧FS。也可以时隙或无线帧F为单位(即,通过插入非发射时隙或非发射帧),进行时移。此外,可以期望的时间宽度,而不是以诸如子帧之类的预定传输长度的单位,进行时移。不过,最好利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因为可以利用插入非发射子帧NSF(偏移子帧编号)的简单方法,避免PCI(P-SS和S-SS)冲突。
变形例5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发射无线帧FS被偏移的时间宽度SD被设定成小于无线接入失败检测期(定时器T310的持续时间)的时间宽度。然而,时间宽度SD可被设定成大于无线接入失败检测期的时间宽度。这是因为即使利用这种结构,也能够避免PCI(P-SS和S-SS)冲突。然而,从保持无线站200和用户设备300之间的无线连接的观点来看,最好和实施例中一样,时间宽度SD被设定成小于无线接入失败检测期的时间宽度。
变形例6
用中继站200中的CPU执行的功能可用硬件,而不是用CPU执行,或者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比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执行。
附图标记
1:无线通信系统
100(100a,100b):基站
20:车辆
200:中继站
210:基站接口
212:天线
220:接收部分
230:发射部分
240:用户设备接口
242:天线
250:控制器
252:检测部分
254:判定部分
256:时移部分
260:存储部分
300:用户设备
C(Ca,Cb,Cr):小区
F:无线帧
FR:接收无线帧
FS:发射无线帧
NSF:非发射无线子帧
SD:时间宽度
SF:子帧

Claims (6)

1.一种中继站,包括:
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
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把包括包含在所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
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所述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第一判定部分,所述第一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被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
第二判定部分,所述第二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与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以及
时移部分,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所述时移部分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其中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被偏移的时间宽度小于从检测到无线问题时到判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的预定容许时间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站,其中时移部分通过在待发送的第二无线帧之前插入不包括下游数据信号或第二标识符的至少一个非发射子帧,偏移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站,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是用于初始同步的个体标识符(各唯一标识)。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移动站;
分别发送第一无线帧的多个基站;以及
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包括接收第一无线帧的接收部分,和把包括包含在所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的发射部分;
所述中继站包括:
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第一判定部分,所述第一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
第二判定部分,所述第二判定部分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与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以及
时移部分,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所述时移部分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6.一种中继站的传输控制方法,所述中继站配备有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的接收部分,和把包括包含在所接收的第一无线帧中的下游数据信号的第二无线帧发送给位于中继站的小区中的移动站的发射部分,所述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在中继站从越区切换源小区到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越区切换处理中,或者在所述越区切换处理结束之后,检测包含在从对应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的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帧中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判定第一标识符是否与充当中继站的小区的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匹配,第二标识符被包含在待发送给移动站的第二无线帧中;
判定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是否与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以及
当判定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匹配并且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和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匹配时,偏移从发射部分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定时,以使第一标识符的传输定时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的传输定时。
CN201280005538.0A 2011-07-08 2012-07-02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4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1386 2011-07-08
JP2011151386A JP5785452B2 (ja) 2011-07-08 2011-07-08 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PCT/JP2012/066864 WO2013008660A1 (ja) 2011-07-08 2012-07-02 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611A true CN103314611A (zh) 2013-09-18
CN103314611B CN103314611B (zh) 2016-08-24

Family

ID=4750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53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4611B (zh) 2011-07-08 2012-07-02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8106B2 (zh)
EP (1) EP2731372A4 (zh)
JP (1) JP5785452B2 (zh)
CN (1) CN103314611B (zh)
WO (1) WO20130086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6483A (zh) * 2016-01-14 2018-08-31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3870A (en) 2013-05-07 2014-11-1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91975B (zh) * 2015-12-23 2017-07-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合作式多點傳輸方法、控制節點以及無線通訊裝置
US10085161B1 (en) 2016-02-17 2018-09-25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vari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timer duration for relay backhaul link, with timer duration being set based on number of served UEs
KR102339471B1 (ko) * 2017-05-04 2021-12-1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리포트 송신 방법, 리포트 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0341927B2 (en) * 2017-07-20 2019-07-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wireless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1115817B2 (en) * 2018-12-31 2021-09-07 Air Lynx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mutual authentication for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structures of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019202358A1 (de) * 2019-02-21 2020-08-27 Laird Dabendorf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sowie Fahrzeu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783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harp Corp 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6213B1 (ko) * 2007-01-08 2014-04-29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중계기의 서비스 종료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멀티홉 릴레이시스템
EP2622886A1 (en) * 2010-10-01 2013-08-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783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harp Corp 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ET AL: "Technology Issues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for LTE-A", 《3GPP TSG RAN WG1 #58BIS R1-093788 》, 16 October 2009 (2009-10-16) *
NEW POSTCOM: "Considerations on TDM eICIC for Macro-Femto",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3 R1-105943》, 19 November 2010 (2010-11-19) *
PANTECH: "ABS pattern in macro-femto deployments", 《3GPP TSG RAN WORKING GROUP 1 MEETING #63 R1-106060》, 19 November 2010 (2010-11-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6483A (zh) * 2016-01-14 2018-08-31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CN108476483B (zh) * 2016-01-14 2021-01-26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工作的基站、操作基站的方法、存储介质
US10986596B2 (en) 2016-01-14 2021-04-2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Base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611B (zh) 2016-08-24
JP2013021420A (ja) 2013-01-31
JP5785452B2 (ja) 2015-09-30
EP2731372A4 (en) 2015-04-29
EP2731372A1 (en) 2014-05-14
WO2013008660A1 (ja) 2013-01-17
US20130288687A1 (en) 2013-10-31
US8918106B2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611A (zh) 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传输控制方法
EP2217029B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P2528387A1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y node
US8300595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procedure of user terminal on radio interfaces, a base station and a network therefor
CN106817696B (zh) 处理用于双连接的数据传送/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EP295837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group
US9351160B2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in relay node mobility
CN106060919A (zh) 辅助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12913294A (zh) Iab网络中定时超前(ta)偏移的信令
JP6513222B2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同期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338930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measurement ga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76943B1 (en) Data-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CN104718793A (zh) 功率偏好指示符定时器
EP24322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086156A1 (en) Improving or enabling radio coverage for a user equipment with respect 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183816A1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4041171A (zh)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EP3668201B1 (e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WO2021029053A5 (zh)
TWI607657B (zh)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progra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502159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New Special Sub-Frame in Lega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875771B (zh) 多节点直放站间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3748715A (zh) 分解式基站架构中的小区组配置
JP5533308B2 (ja) 中継装置及び同期維持方法
CN113261362B (zh) 用于时隙格式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