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3084A -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3084A
CN103313084A CN2013102457040A CN201310245704A CN103313084A CN 103313084 A CN103313084 A CN 103313084A CN 2013102457040 A CN2013102457040 A CN 2013102457040A CN 201310245704 A CN201310245704 A CN 201310245704A CN 103313084 A CN103313084 A CN 103313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lens array
different
parameter
pattern matrix
littl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5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3084B (zh
Inventor
邓欢
王琼华
纪超超
唐松
王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457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3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3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3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次拍摄和第二次拍摄两个过程,第一次拍摄时采用微透镜阵列I进行拍摄,获取微图像阵列I,第二次拍摄时采用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进行拍摄,获得与微图像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二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获得与第一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可用于不同参数的集成成像系统进行3D显示。

Description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不同参数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背景技术
集成成像分拍摄和显示两个过程,为了避免深度反转问题,拍摄过程又包括第一次拍摄和第二次拍摄。第一次拍摄如附图1(a)所示,微透镜阵列I获取三维(3D)场景不同角度的信息,并将信息记录于微透镜阵列I的后焦平面上,产生微图像阵列I;第二次拍摄如图1(b)所示,微图像阵列I通过微透镜阵列I在空间中再现出3D场景深度反转的3D图像,然后用一个参数相同的微透镜阵列II对该深度反转的3D图像进行第二次拍摄,获得与微图像阵列I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I。3D显示时,基于光路可逆原理,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参数相同的微透镜阵列II聚集还原,再现出无深度反转的、全真的3D图像。传统的两次拍摄过程采用参数完全相同的微透镜阵列,获得的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I只能用基于同样参数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系统进行3D显示,这就限制了集成成像片源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次拍摄和第二次拍摄两个过程。第一次拍摄时采用微透镜阵列I进行拍摄,获取微图像阵列I,第二次拍摄时采用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进行拍摄,获得与微图像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
所述第一次拍摄过程,如附图2(a)所示,微透镜阵列I拍摄三维场景,在微透镜阵列I的后焦平面上获得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微透镜阵列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1f 1,其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1×N 1(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1,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N 1),微图像阵列I的图像元分辨率为r×r,其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1×N 1。设定第二次拍摄时的参数如下,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2f 2,其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2×N 2(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2,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N 2),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的图像元分辨率也为r×r,其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2×N 2,第二次拍摄时微透镜阵列I与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间距为L
优选地,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p 1f 1p 2f 2应满足公式(1),以避免微图像阵列I上相邻图像元的像素经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透镜元折射后到达对应图像元的像素位置上,产生串扰像素,如附图3所示。
Figure 154424DEST_PATH_IMAGE001
 
 优选地,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包含的透镜元个数M 1×N 1M 2×N 2应分别满足公式(2)和(3),以避免微图像阵列I的像素信息无法到达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使得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中存在无信息像素,如附图4所示, 
Figure 382274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floor函数表示向下取整数。
所述第二次拍摄过程,如附图2(b)所示,微透镜阵列I和微图像阵列I重建出物体深度反转的3D图像,然后用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对该深度反转的3D图像进行第二次拍摄。I 1(mn) i 表示微图像阵列I中第m列第n行图像元上第i列第行的像素,该像素发出的光线分别经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透镜元折射,到达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中第m′列第n′行图像元的第i′列第j′行像素位置上,由I 2(m′n′) i′, j′ 表示。用微图像阵列I上的像素I 1(mn) ij 填补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的像素I 2(m′n′) i′, j′ 就获得所需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它们的数学关系为:
 
Figure 324823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
 
式中round函数表示四舍五入取整数,mni是循环变量,分别将m在1- M 1范围内,n在1-N 1范围内,在1- r 范围内,在1- r 范围内循环取整数值,就能将微图像阵列I的所有像素转换到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获得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包含M 2×N 2个图像元,其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2f 2
优选地,当计算出的i′j′值大于图像元在该方向上的分辨率r时,则舍弃该像素,以避免相邻图像元间的串扰。
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二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获得与第一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可用于不同参数的集成成像系统进行3D显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集成成像两次拍摄示意图,(a)第一次拍摄,(b)第二次拍摄;
附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示意图,(a)第一次拍摄,(b)第二次拍摄;
附图3为微图像阵列I上相邻图像元的像素产生串扰像素的示意图;
附图4为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单元数对比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图示标号为:
1 3D场景,2微透镜阵列I,3微图像阵列I,4透镜元,5图像元,6深度反转的3D图像,7参数相同的微透镜阵列II,8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I,9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10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11串扰像素,12无信息像素。
应该理解上述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出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次拍摄和第二次拍摄两个过程。第一次拍摄时采用微透镜阵列I进行拍摄,获取微图像阵列I,第二次拍摄时采用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进行拍摄,获取与微图像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
第一次拍摄过程,如附图2(a)所示,微透镜阵列I拍摄三维场景,在微透镜阵列I的后焦平面上获得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微透镜阵列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1=2mm和f 1=4mm,其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1×N 1=200×150(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200,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150),微图像阵列I的图像元分辨率为r×r=40×40,其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1×N 1=200×150。第二次拍摄时,微透镜阵列I与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间距为L=100mm,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p 1f 1p 2f 2应满足公式(1),以避免微图像阵列I上相邻图像元的像素经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透镜元折射后到达对应图像元的像素位置上,产生串扰像素,如附图3所示,
 
Figure 58740DEST_PATH_IMAGE001
因此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设置为p 2=1.27mm和f 2=3mm。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包含的透镜元个数M 1×N 1M 2×N 2应分别满足公式(2)和(3),以避免微图像阵列I的像素信息无法到达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使得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中存在无信息像素,如附图4所示,
 
Figure 430114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floor函数表示向下取整数,因此我们将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应包含的透镜元个数取值为M 2×N 2=281×202(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281,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202),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2×N 2=281×202,其图像元分辨率为r×r=40×40。
所述第二次拍摄过程,如附图2(b)所示,微透镜阵列I和微图像阵列I重建出物体深度反转的3D图像,然后用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对该深度反转的3D图像进行第二次拍摄。I 1(mn) i 表示微图像阵列I中第m列第n行图像元上第i列第行的像素,该像素发出的光线分别经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透镜元折射,到达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中第m′列第n′行图像元的第i′列第j′行像素位置上,由I 2(m′n′) i′, j′ 表示。用微图像阵列I上的像素I 1(mn) ij 填补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的像素I 2(m′n′) i′, j′ 就获得所需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它们的数学关系为:
 
其中,
 
Figure 344160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round函数表示四舍五入取整数,mni是循环变量,分别将m在1-200范围内,n在1-150范围内,在1-40范围内,在1-40范围内循环取整数值,就能将微图像阵列I的所有像素转换到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获得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包含281×202个图像元,其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2=1.27mm和f 2=3mm。
当计算出的i′j′值大于图像元在该方向上的分辨率r时,则舍弃该像素,以避免相邻图像元间的串扰。
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二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获得与第一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可用于不同参数的集成成像系统进行3D显示。

Claims (4)

1.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第一次拍摄和第二次拍摄两个过程,第一次拍摄时采用微透镜阵列I进行拍摄,获取微图像阵列I,第二次拍摄时采用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进行拍摄,获取与微图像阵列I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第一次拍摄过程中,微透镜阵列I拍摄三维场景,在微透镜阵列I的后焦平面上获得与微透镜阵列I参数相同的微图像阵列I,微透镜阵列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1f 1,其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1×N 1,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1,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N 1,微图像阵列I的图像元分辨率为r×r,其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1×N 1,在第二次拍摄时,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2f 2,其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2×N 2,其中水平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M 2,垂直方向包含的透镜元个数为N 2,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的图像元分辨率也为r×r,其包含的图像元个数也为M 2×N 2,第二次拍摄时微透镜阵列I与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间距为L;第二次拍摄过程中,微透镜阵列I和微图像阵列I重建出物体深度反转的3D图像,然后用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对该深度反转的3D图像进行第二次拍摄,I 1(mn) i 表示微图像阵列I中第m列第n行图像元上第i列第行的像素,该像素发出的光线分别经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透镜元折射,到达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中第m′ 列第n′ 行图像元的第i′列第j′行像素位置上,由I 2(m′n′) i′, j′  表示,用微图像阵列I上的像素I 1(mn) ij 填补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的像素I 2(m′n′) i′, j′ 就获得所需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它们的数学关系为                                                
Figure 981890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43387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639068DEST_PATH_IMAGE004
, 
Figure 542433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round函数表示四舍五入取整数,mni是循环变量,分别将m在1- M 1范围内,n在1-N 1范围内,i在1- r 范围内,在1- r 范围内循环取整数值,就能将微图像阵列I的所有像素转换到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上,获得的参数不同的微图像阵列II包含M 2×N 2个图像元,其节距和焦距分别为p 2f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其特征在于,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的节距和焦距p 1f 1p 2f 2应满足关系 
Figure 724016DEST_PATH_IMAGE0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其特征在于,微透镜阵列I和参数不同的微透镜阵列II包含的透镜元个数M 1×N 1M 2×N 2应分别满足关系,式中floor函数表示向下取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其特征在于,当计算出的i′ j′ 值大于图像元在该方向上的分辨率r时,则舍弃该像素,以避免相邻图像元间的串扰。
CN201310245704.0A 2013-06-20 2013-06-20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Active CN103313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5704.0A CN103313084B (zh) 2013-06-20 2013-06-20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5704.0A CN103313084B (zh) 2013-06-20 2013-06-20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084A true CN103313084A (zh) 2013-09-18
CN103313084B CN103313084B (zh) 2015-01-14

Family

ID=49137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5704.0A Active CN103313084B (zh) 2013-06-20 2013-06-20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308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99A (zh) * 2013-12-17 2014-04-02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头部追踪的超大视角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
CN104168470A (zh) * 2014-08-19 2014-11-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深度翻转三维成像系统
CN104914586A (zh) * 2014-03-11 2015-09-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集成成像显示设备
CN105425404A (zh) * 2015-11-20 2016-03-23 上海誉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成像光学系统
CN105487245A (zh) * 2016-01-21 2016-04-13 四川大学 基于全息光学元件的悬浮式集成成像3d显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0409A1 (en) * 2004-09-03 2006-03-09 Automatic Recognition & Control, Inc.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using a multi-focal length lens with a controlled range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a centrally obscured aperture
CN101726861A (zh) * 2009-12-23 2010-06-09 四川大学 一种解决两步集成成像中黑边问题的方法
CN102254342A (zh) * 2011-05-30 2011-11-23 四川大学 一种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0409A1 (en) * 2004-09-03 2006-03-09 Automatic Recognition & Control, Inc.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using a multi-focal length lens with a controlled range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a centrally obscured aperture
US20080075386A1 (en) * 2004-09-03 2008-03-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Using a Multi-Focal Length Lens with a Controlled Range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a Centrally Obscured Aperture
CN101726861A (zh) * 2009-12-23 2010-06-09 四川大学 一种解决两步集成成像中黑边问题的方法
CN102254342A (zh) * 2011-05-30 2011-11-23 四川大学 一种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龚欣鑫等: "集成成像立体显示技术性能改进研究", 《真空电子技术》, 20 March 2012 (2012-03-20)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99A (zh) * 2013-12-17 2014-04-02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头部追踪的超大视角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
CN103702099B (zh) * 2013-12-17 2015-08-05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头部追踪的超大视角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
CN104914586A (zh) * 2014-03-11 2015-09-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集成成像显示设备
CN104914586B (zh) * 2014-03-11 2020-07-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集成成像显示设备
CN104168470A (zh) * 2014-08-19 2014-11-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深度翻转三维成像系统
CN105425404A (zh) * 2015-11-20 2016-03-23 上海誉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成像光学系统
CN105425404B (zh) * 2015-11-20 2019-06-18 上海英耀激光数字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成像光学系统
CN105487245A (zh) * 2016-01-21 2016-04-13 四川大学 基于全息光学元件的悬浮式集成成像3d显示
CN105487245B (zh) * 2016-01-21 2017-09-29 四川大学 基于全息光学元件的悬浮式集成成像3d显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084B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3084A (zh) 基于不同微透镜阵列参数的集成成像两次拍摄法
EP1950704A3 (en) Methodology for 3D scene reconstruction from 2D image sequences
CN103605210A (zh) 一种虚模式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CN104954779B (zh) 一种集成成像三维显示中心深度平面的调节方法
US200901547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3D shape model of object by using multi-view image information
CN102300113B (zh) 基于稀疏摄像机阵列的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生成方法
EP2389007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orally interpolating three-dimensional depth image
CN104168487B (zh) 一种视频信号帧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40660A (zh) 一种基于gpu的集成成像微图像阵列快速生成方法
CN103698967B (zh) 一种投影式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EP2106151A3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generating stereoscopic images
CN102647610A (zh) 基于像素提取的集成成像方向性显示方法
CN113156649B (zh) 具有动态区域分辨率的虚拟/增强现实系统
CN102447925A (zh) 一种虚拟视点图像合成方法及装置
CN103237161A (zh) 基于数字编码控制的光场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2065296A (zh) 一种三维立体视频编码方法
CN105611271A (zh) 一种实时立体图像生成系统
JP2009175866A (ja) 立体像生成装置、そ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7657646B (zh) 一种半伪随机编码图案及其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4715468A (zh) 一种基于Unity3D的裸眼3D内容制作的改进方法
CN104394402B (zh) 一种基于针孔阵列的无串扰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
CN106657809B (zh) 一种全景3d视频拼接系统及方法
EP2535874A3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data server storing 3D geospatial model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display 2D images based upon the 3D geospatial model
CN103796002A (zh) 基于正交投影的一维集成成像3d拍摄方法
CN105430372B (zh) 一种基于平面图像的静态集成成像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