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471B -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471B
CN103312471B CN201210063299.6A CN201210063299A CN103312471B CN 103312471 B CN103312471 B CN 103312471B CN 201210063299 A CN201210063299 A CN 201210063299A CN 103312471 B CN103312471 B CN 103312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q transmission
matched
parameter
receiving terminal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3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471A (zh
Inventor
谢勇
张丽强
王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632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传输方法,包括:在进行HARQ传输时,设置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并在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前,发送端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应用本发明,能够提高数据解调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背景技术
HARQ重传有两种方式:Chasecombining和Incrementalredundancy,对第二种IR方式来说,每次传输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传输的实际内容由速率匹配过程来决定,速率匹配过程要依赖于RV参数来进行。
具体地,现有的IR方式的HARQ传输方法流程包括:
步骤101,令i=1;
从第一次HARQ传输开始。
步骤102,发送端根据RV参数序列中的第i个值RV(i),构造数据序列A第i次传输的比特序列;
例如在TD-SCDMA系统中,HSDPA每次HARQ传输使用的RV参数在HS-SCCH中通过Xrv字段带给UE,根据Xrv就能查到对应的s。其中,进行速率匹配时,如果物理资源不能同时承载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就需要根据s的取值进行打孔操作。打孔过程中s取值为1表示优先保留系统比特,s取值为0表示优先保留校验比特。对于QPSK和16QAM两种调制方式,Xrv与s的对应关系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Xrv(value)for QPSK s
0 1
1 0
2 1
3 0
4 1
5 0
6 1
7 0
表1
Xrv(value)for 16QAM s
0 1
1 0
2 1
3 0
4 11 -->
5 1
6 1
7 1
表2
因此,本步骤中根据当前RV参数值RV(i)进行速率匹配,构造第i次HARQ传输的比特序列。
步骤103,接收端进行数据接收和解调,并反馈ACK/NACK信息;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传输的比特序列和RV参数RV(i),并根据RV(i)进行比特序列的解调,如果解调成功,向发送端反馈ACK,如果解调失败,则向发送端反馈NACK。
步骤104,发送端判断接收的反馈是否为ACK,如果接收到ACK,则结束数据序列A的传输;如果未接收到NACK,则执行令i自加,并返回步骤102。
如果发送端接收的是ACK,则表明解调成功,不需要再传输该序列A。如果发送端没有接收到ACK(可能是接收到NACK或接收端没有收到第i传输的比特序列),则表明解调失败,再进行下一次HARQ重传。
目前,对于上述IR方式进行的HARQ传输,RV参数序列是固定的。而在实际网络中,并不能保证每次传输的数据都能被对端收到,当接收端没有接收到数据时,发送端仍然利用下一个RV参数进行下一次HARQ传输的速率匹配。因此RV序列会比预想的性能下降,导致NACK增多和重传次数增加。
例如对于16QAM时的Xrv序列(0,3,4,6),即各次传输的s分别为1,0,1,1,但如果UE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收到第一次传输,那么因为第二次传输在速率匹配时是校验比特优先,接收端只根据第二次传输的数据做解调,有很大概率也无法正确解调。
在外场的HSUPA测试时也发现,在第一次传输丢失后,第二和第三次传输有很高的概率是NACK,通常要等到第四次传输后才能ACK,在码率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原因就是第一和第四次传输的速率匹配是系统比特优先,而第二和第三次传输是校验比特优先。在码率较高时,由于第一次传输丢失了系统比特,第二和第三次传输只凭校验比特做解调,解调失败的概率极高。
针对第一次传输没有被接收端收到,系统比特丢失导致后续几次重传高概率失败的问题,有一种做法是设置RV序列,使前两次传输都是系统比特优先,从第三次传输开始才是校验比特优先。但是如果前两次传输都丢失,那么后面的传输仍然会有很高概率的解调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传输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数据解调的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的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对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和预设的RV参数序列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并发送给接收端;其中,
所述预设的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
发送端根据所述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前,发送端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较佳地,发送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后,根据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若接收端反馈NACK,则在本次HARQ传输时利用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若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利用上次速率匹配的RV参数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通过仿真确定对应各种调制方式的最优RV参数序列,利用所述最优RV参数序列进行所述速率匹配。
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存储单元、速率匹配单元和接口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保存RV参数序列;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系统中的接收端对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并传输给所述速率匹配单元,并将本次HARQ传输的序列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所述速率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和存储单元保存的RV参数序列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其中,在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前,所述速率匹配单元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较佳地,所述速率匹配单元,进一步在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后,判断所述接口单元传输的反馈信息,若接收端反馈NACK,则在本次HARQ传输时利用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若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利用上次速率匹配的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较佳地,所述存储单元,用于进一步对应各种调制方式保存该调制方式下的最优RV参数序列;
所述速率匹配单元,利用所述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最优RV参数序列对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在进行HARQ传输时,设置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并在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前,发送端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保证接收端最先接收到利用“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解调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HARQ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HARQ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HARQ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发送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保证接收端接收到一次“系统比特优先”的传输后,再继续使用后续RV参数进行HARQ传输。
图2为本发明中HARQ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预先设置RV参数序列。
本发明中,RV参数序列的第一个RV参数设置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从而保证接收端最先收到的一次HARQ传输是以“系统比特优先”进行速率匹配的。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减少HARQ重传次数和NACK率,优选地,预先基于每次传输都能被接收端收到的前提,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仿真得出最优RV参数序列,在进行HARQ传输时,根据当前的调制方式采用对应的最优RV参数序列进行速率匹配。
步骤202,令j=1。
准备进行第一次HARQ传输。
步骤203,发送端利用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对第j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并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204,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第j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
如果接收端接收到第j次HARQ传输,则解调接收序列,如果解调成功,则反馈ACK,结束HARQ传输;如果解调失败,则反馈NACK;如果接收端未接收到第j次HARQ传输,则反馈未接收到数据。
步骤205,发送端判断接收端的反馈信息,若反馈ACK,则结束本流程;若反馈NACK,则执行步骤206;若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令j自加,并返回步骤203。
本步骤中,如果接收端反馈NACK,则表明接收端已接收到第j次的HARQ传输序列,只是未解调成功,而由于该次传输序列是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且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因此,接收端反馈NACK,则表明接收端已经接收到一次利用“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那么之后可以继续利用RV参数序列中的后续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
但是,如果接收端反馈NACK,则表明接收端未接收到第j次的HARQ传输序列,由于该次传输序列是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且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因此,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表明接收端尚未收到任何利用“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为避免出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即先收到“校验比特优选”的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将大大降低解调的成功率),本发明中将返回步骤203重新利用第一个RV参数(“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进行下一次HARQ传输序列的速率匹配。
步骤206,利用RV参数序列中从第二个RV参数开始的RV参数对后续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具体在利用RV参数序列中的其他RV参数进行后续HARQ传输时,可以按照现有的方式进行,即每次HARQ传输后,无论接收端是否接收到HARQ传输序列,下一次HARQ传输时,都利用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
为进一步地降低HARQ重传次数、减少NACK率,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处理后续HARQ传输。
步骤301,令i=2,j自加。
对执行步骤206前的j进行自加,继续进行下一次HARQ传输。
步骤302,发送端利用RV参数序列中的第i个RV参数对第j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并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303,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第j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
本步骤的处理与步骤204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步骤304,发送端判断接收端的反馈信息,若反馈ACK,则结束本流程;若反馈NACK,则令i和j都自加,并返回步骤302;若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令j自加,并返回步骤302。
本步骤中,如果接收端反馈NACK,则表明接收端已接收到第j次的HARQ传输序列,只是未解调成功,那么之后可以继续利用RV参数序列中的后续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
但是,如果接收端反馈NACK,则表明接收端未接收到第j次的HARQ传输序列。如前所述,为保证RV参数序列发挥最优性能,需要保证对于按照每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需要都被接收端接收到。基于此,本实施例中,仅将j自加,而保持i不变,即返回步骤302重新利用第i个RV参数进行下一次HARQ传输的速率匹配,直到利用第i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被接收端接收到。
上述即为本发明的HARQ传输方法的具体实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用于实施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图4为本发明中发送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发送端设备包括:存储单元、速率匹配单元和接口单元。
其中,存储单元,用于保存RV参数序列。接口单元,用于接收系统中的接收端对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并传输给速率匹配单元,并将本次HARQ传输序列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速率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和存储单元保存的RV参数序列对本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其中,在根据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前,所述速率匹配单元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本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
另外,为进一步降低HARQ重传次数,优选地,速率匹配单元,还可以在根据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后,判断所述接口单元传输的反馈信息,若接收端反馈NACK,则在本次HARQ传输时利用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若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利用上次速率匹配的RV参数对本次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
存储单元,还可以对应各种调制方式保存该调制方式下的最优RV参数序列;相应地,速率匹配单元,利用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最优RV参数序列对HARQ传输序列进行速率匹配。
下面给出本发明方法应用的一个具体例子。
对TDS-HSDPA,通过仿真得到HS-PDSCH信道在QPSK,16QAM和64QAM三种调制方式下的最优RV序列。仿真时假设每次HARQ传输不会发生丢失,而且RV序列还要保证至少有一个“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排在序列的第一个位置。
NodeB根据对HS-SICH的检测结果,一方面可以判断得出UE是否收到发送的HS-PDSCH,另一方面可以知道UE是否成功解调HS-PDSCH。如果HS-SICH指示ACK,则不需要HARQ重传;如果是NACK,则NodeB在重传时使用下一个RV参数;如果HS-SICH检测结果是NoSignal,则NodeB知道UE未收到上次传输,在重传时使用同一个RV参数。
上述即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通过上述本发明,能够保证接收端最先接收到利用“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序列,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解调的成功率。而且,进一步地,通过最优RV参数序列的设置以及图3所示的处理,能够进一步降低HARQ重传次数,减少NACK率,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的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对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和预设的RV参数序列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并发送给接收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
发送端根据所述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前,发送端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后,根据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若接收端反馈NACK,则在本次HARQ传输时利用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若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利用上次速率匹配的RV参数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通过仿真确定对应各种调制方式的最优RV参数序列,利用所述最优RV参数序列进行所述速率匹配。
4.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存储单元、速率匹配单元和接口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保存RV参数序列;其中,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第一个RV参数为“系统比特优先”的RV参数;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系统中的接收端对上次HARQ传输的反馈信息,并传输给所述速率匹配单元,并将本次HARQ传输的序列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所述速率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和存储单元保存的RV参数序列对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其中,在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前,所述速率匹配单元一直利用第一个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率匹配单元,进一步在根据所述接口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接收端收到利用第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的HARQ传输后,判断所述接口单元传输的反馈信息,若接收端反馈NACK,则在本次HARQ传输时利用所述RV参数序列中的下一个RV参数进行速率匹配;若接收端反馈未接收到数据,则利用上次速率匹配的RV参数对所述本次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用于进一步对应各种调制方式保存该调制方式下的最优RV参数序列;
所述速率匹配单元,利用所述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最优RV参数序列对HARQ传输进行速率匹配。
CN201210063299.6A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2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3299.6A CN103312471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3299.6A CN103312471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71A CN103312471A (zh) 2013-09-18
CN103312471B true CN103312471B (zh) 2016-06-22

Family

ID=4913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32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2471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2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363B (zh) * 2017-02-24 2022-02-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314614B (zh) * 2018-08-23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470B1 (en) * 1996-12-25 2001-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history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correctly received frames
CN1756141A (zh) * 2004-09-27 2006-04-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自动重发的无线设备
CN1798013A (zh) * 2004-12-30 2006-07-05 LG-Nortel株式会社 选择冗余方案的装置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470B1 (en) * 1996-12-25 2001-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history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correctly received frames
CN1756141A (zh) * 2004-09-27 2006-04-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自动重发的无线设备
CN1798013A (zh) * 2004-12-30 2006-07-05 LG-Nortel株式会社 选择冗余方案的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71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364A (zh) 自动重传控制器和重传块重组装置
CN103873211B (zh) 一种harq重传和盲检测方法
WO2009116754A3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9119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检测反馈消息正确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96165B (zh) 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72073A (zh)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97154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3338090A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312473B (zh) 减少harq合并失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16434A (zh) 用于改进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接收机和发射机
KR20090089419A (ko) 상향링크에서의 수신확인 전송 전력
KR20090098750A (ko)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127577A1 (zh) 反馈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JP2015188255A (ja) 移動端末の無線充電のための方法
WO20090203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43227B (zh) 一种基于媒体访问控制层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1631009B (zh) 传输块重传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
CN101162978A (zh) 数据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2404094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71B (zh) 一种harq传输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IL270775B2 (en) A method that specifies data and associated products
CN101562511A (zh) 一种获取混合自动重传进程号的方法及系统
KR101455858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응답 채널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19030A (zh) 一种传输网络编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25686A (zh) 一种配置lte终端上行重传调度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