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9689A - 微波无线电链路中的速率优化的功耗 - Google Patents

微波无线电链路中的速率优化的功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9689A
CN103299689A CN2010800709643A CN201080070964A CN103299689A CN 103299689 A CN103299689 A CN 103299689A CN 2010800709643 A CN2010800709643 A CN 2010800709643A CN 201080070964 A CN201080070964 A CN 201080070964A CN 103299689 A CN103299689 A CN 103299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link
circuit node
link circuit
end radio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09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9689B (zh
Inventor
佩-阿恩·托森
罗伯特·林德格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29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9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9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9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方法。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经由无线电链路(202)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业务的要求速率。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基于准许速率和要求速率来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的功耗。

Description

微波无线电链路中的速率优化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中的方法和无线电链路系统。更具体地说,本文的实施例涉及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中的功耗。
背景技术
微波无线电链路或无线电链路系统是使用一束无线电波来在两个位置之间传输信号或数据的通信系统。位置可以彼此相距各种距离。在图1中示出了简化的双向无线电链路系统100。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包括两个无线电链路终端/节点101,在这两个无线电链路终端/节点101之间存在数据传输系统,例如,无线电链路/信道102。无线电链路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载波。通过将在图1左侧处所示的无线电链路节点101用作参考点,可以将左侧的无线电链路节点101称作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101n,并且可以将右侧的无线电链路节点101称作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101f。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包括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两个发射机103、两个接收机105、传输线107、无线电链路/信道102和天线110。天线110可以安装在例如基站塔上。发射机103生成微波信号,并且使用输入信号对微波信号进行调制使得它传达要传送的有意义的信息。每一个无线电链路节点101包括相应的发射机103、近端发射机103n和远端发射机103f。传输线107将信号从发射机103运送到天线110,并且在链路的接收端处,将信号从天线110运送到接收机105。天线110将来自传输线107的微波信号发射到无线电链路102上。在接收机站点处,指向发射站的天线110收集信号能量,并且将信号能量馈送到传输线107中或者由接收机105进行处理。接收机105提取微波信号,并且将该微波信号解调为其原始的形式。每一个无线电链路节点101包括相应的接收机105、近端接收机105n和远端接收机105f。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机103和接收机105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例如,收发机。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射机103和接收机105还可以与天线110和传输线107一起合并为一个单元。
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可以按照双工原则操作,这意味着系统100包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彼此通信的连接的无线电链路终端101,这些无线电链路终端101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在双工系统100中,无线电链路终端1(例如,近端无线电链路终端101n)将在频率F1上向无线电链路终端2(例如,远端无线电链路终端101f)发送信息,而无线电链路终端2将在频率F2上向无线电链路终端1发送信息。
在电信传输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链路系统100通常已经用作语音电路连接的有线替换,从而以固定的速率操作,并且通常对无线电链路系统100被规定为(dimensioned)在该速率处的可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直到最近,语音业务已经在传输网络中占主要地位,但是在过去几年,分组数据业务在通信网络中已经取得巨大增长。微波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已经接受这种挑战,即: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对数据业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首先,开发了用于在电路连接上映射数据业务的方法,其称作以太网承载时分复用(EoTDM)。这提供了用于数据业务的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无线电链路系统100仍然以固定速率工作,并且对无线电信道具有相当低的利用率。这主要是由于用于对各个支路进行结合和分层复用所需的开销引起的。分层复用提供的粒度也是一个问题。
下一步是开发电路连接可以与本地分组数据传输共存的优化的传输方案。这些系统称作混合系统。这些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复用不再是分层的,并且可以为分组数据任意分配带宽。这消除了与粒度和结合开销有关的很多问题。任意分配带宽的可能性也使得利用所提供的无线电频谱更容易。
任意带宽分配还提供了随着要求的改变将来自电路连接的带宽重新分配给分组数据的可能性。除了以太网切换功能和服务质量(QoS)优先级划分功能以外,它还实现了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编码(ACM)以改善频谱利用的可能性。ACM是用于通过改变码率和/或调制方案来自动地使比特速率适应当前的信道条件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构思是将无线电链路系统100规定为以在承诺速率处有较高的可用性,该承诺速率是由电路连接和/或分组数据业务的一部分组成。当外部条件允许时(例如,由接收机105中的接收机误码率或信噪比(SNR)规定),可以通过减小用于纠错编码的开销和/或使用高阶调制方案来增加吞吐量。
随着长期演进(LTE)作为新一代移动系统的出现,对电路连接的传输的需要将减少。最近的无线电链路系统100被设计用于纯分组传输。针对这些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提供对电路连接的支持,但是现在在以太网分组网络中电路连接成为了电路模拟连接。随着向分组的过渡,网络也将变得更密集并且吞吐量和功能增加。
为了支持更高的调制方案和更高的输出功率,已经开发了在无线电链路系统100中使用的发射机103和功率放大器以达到更好的效率。
自适应发射机功率控制(ATPC)是用于使用远端接收机作为检测器来控制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的方法。ATPC t用于对纯分组的混合和纯电路连接无线电链路系统100进行发射功率管理。包括针对无线电放大器的预校正的最近发展不仅导致输出功率减小,还导致由于ATPC引起的功耗降低,这是由于无线电台可以在类别AB中操作同时在系统级处仍然具有极好的线性。可以使用类别A、B、AB、C、D和E来对无线电放大器进行分类。这些类别基于通过这一个(或者每一个)输出放大设备的输入信号的传导角或导通角,也即是说,输入信号周期中的放大设备在其期间导通的部分。
自适应调制确保可用的无线电链路102的吞吐量每次都被最大化。此外,在典型的移动分组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在白天和晚上之间通常改变因素10。业务在平日和周末之间也存在很大变化。
这意味着如果在网络中只传输少量分组数据业务的晚上状态良好,则无线电链路系统100将适应高速率。即,在大多数时间,将只传输空闲业务。
在现代的无线电链路系统100中,耗散的功率部分地与速率成比例并且部分地与输出功率成比例。对于接收机105中的恒定SNR,所需的输出功率进而与速率具有指数关系。除此之外,还存在静态功率耗散。下面的等式1示出了针对这一点的表达式。P0是静态功率耗散,ap和ae是某一比例常数,B是针对功率放大器(PA)中的功率耗散如何随着速率而缩放(scale)的指数基。
PD=Po+ap·r+ae·Br    (等式1)
在典型的无线电链路系统100中,在最高速率与最低速率之间,比例部分缩放最大功率耗散的10%并且指数部分缩放最大功率耗散的50%。如果用比特/符号来表达速率r,则B参数可以采取1与2之间的值。B=1对应于关于输出功率具有恒定的功耗的放大器。B=2对应于关于输出功率具有恒定效率的假设放大器。使用线性化技术的真实的射频(RF)放大器在类别A与类别B之间的某处(也称作类别AB)操作,并且位于这些极限之间的某处。但是即使B=1.1(即,将功率放大器(PA)的输出功率减小一半将使功耗减小10%),PA功耗将随着速率而显著缩放。
在多载波系统中,这甚至更明显;这些载波中的一些载波有时可能仅传输空闲业务。考虑例如具有从2比特/符号到10比特/符号的自适应调制的双载波系统。如果当实际吞吐量是10%(这与一个载波以其最低速率运行相对应)时该系统正在以其最高速率运行,则它将消耗其功率的多达85%来传输空闲模式。
功耗是传输系统的所有者的成本的重要贡献者。当网络变得更密集时,功耗将变得更重要。此外,不仅影响了电能量的业务开支(OPEX),还影响了与规定功率分布和产生有关的资本支出(CAPEX),例如,布线、太阳能电池、电池、发电机等。OPEX是用于运行系统的持续成本,而CAPEX是开发或提供系统的非耗材部分的成本。
通过上述示例,在功率的85%用于运行空闲业务的情况下并且在了解到晚上(即,1/3的时间)期间的业务是白天的业务的10%的情况下,结论是不当使用了当前的分组无线电链路系统100中消耗的功率的多达30%。
上述讨论集中于减小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以减小功耗,这需要放大器的特定设计和特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文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微波无线电链路系统中提供改善的功耗和吞吐量。
根据第一方面,通过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中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中的功耗的方法来实现该目的。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经由无线电链路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可以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上的所述业务的要求速率。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基于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来控制所述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功耗。
根据第二方面,通过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中的功耗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来实现该目的。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经由无线电链路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包括获得单元,所述获得单元被配置为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所述获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上的所述业务的要求速率。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来控制所述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功耗。
因为用信噪比换取总功率耗散,因此在微波无线电链路系统中实现了改善的功耗和吞吐量。
本文的实施例提供了很多优点,针对这些优点的示例的非详尽列表如下:
除了无线电链路系统中的功耗以外,本文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减小输出功率的优点。这些实施例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对数据业务日益增加的需求。其它益处是:随着功耗的减小,投资成本和无线电链路系统的所有者的成本均减小。此外,当功耗并且因此操作温度减小时,故障间隔时间将减小。此外,其它设备经历的射频电磁干扰现象以及平均输出功率将减小。
本文的实施例不限于上文提到的特征和优点。在阅读了下面的详细描述以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额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本文的实施例,所述附图示出了这些实施例,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示出了单载波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示出了ACM处理块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功耗的图形。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多载波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由于要求速率的改变而启用和禁用载波的条件的实施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由于可用速率的改变而启用和禁用载波的条件的实施例的示图。
图8是描绘了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可以放大某些特征的尺寸,侧重于说明本文的实施例的原则。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基于时分(TD)、频分(FD)或码分(CD)的点对点双工无线电链路系统。
举例说明,图2示出了单载波双工无线电链路系统200。可以通过时分(TD)、频分(FD)或码分(CD)来实现双工。无线电链路系统200包括经由数据传输系统(例如,载波双工无线电链路/信道202)连接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和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包括近端发射机203n和近端接收机205n。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包括远端发射机203f和远端接收机205f。将信息信号提供给例如近端接收机205n的业务接口207,并且在无线电链路202的帮助下将信息信号移动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的远端接收机205f。
无线电链路系统200可以是对称的,并且术语近和远用于选择参考点以描述系统200。
每一个无线电链路节点201(例如,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和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支持下面的功能:
√在积分时段期间测量接收机205的瞬时SNR,其与无线电信道209的动态特性(例如,衰落速度等)有关。
√自动地适应远端发射机203f当前使用的调制方案和/或编码速率,例如,物理模式(PHY)。
√特别地,针对多载波系统:单独地禁用和启用发射机203和接收机205。
√在积分时段期间测量(即,估计或获知)来自业务接口207的容量的瞬时要求,其与业务接口207的动态特性(即,要求的业务速率)有关。
√针对每一个载波,单独地控制输出功率或者执行功能所需的任何其它参数。
√控制发射机203的调制方案和/或编码速率,即,PHY。
√针对携带每一个发射机203(不论是启用的还是禁用的)的测量的SNR和状态的每一个载波,通过跳提供反向信道。
上面对发射机203和接收机205的提及是指通常采取对称无线电链路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该速率相当于以比特每秒为单位测量的数据信号的速度。
SNR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上面提到的物理模式(PHY)是指ACM系统中的编码和调制的特定组合。
每一个无线电链路节点201根据以下方式执行控制功能:
1.使用来自反向信道的远端接收机SNR、由近端发射机203n使用的当前调制方案、当前的输出功率或者其它参数以及本地测量的要求的业务速率。
○如果要求的业务速率高于当前的PHY所支持的业务速率,则增大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直到远端SNR允许切换到足够高的PHY为止。如果不可能,则增大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以达到所允许的最大值。然后,切换到SNR允许的最高PHY。
○如果要求的业务速率低于当前PHY所支持的业务速率,则切换到要求的业务速率允许的最低PHY。然后,减小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直到远端SNR匹配当前的PHY为止。
○如果远端SNR对于当前的PHY而言太低,则增大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直到SNR足够好为止。如果可能不能使用最大的功率或者其它参数所达到的极限来满足所需的SNR,则切换到SNR足够的更低PHY。
○如果远端SNR高于对于当前PHY而言所需的SNR,则减小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直到SNR足够好为止。
2.在多载波系统的情况下,根据以下方式使用本地/近端测量的要求的业务速率和远端发射机203f的状态:
○如果要求的业务速率允许的话,则针对载波完全禁用近端发射机203n。
○如果要求的业务速率请求的话,则针对载波启用近端发射机203n。
○如果反向信道指示已经禁用相应的远端发射机203f,则针对载波完全禁用近端接收机205n。
○如果反向信道指示已经启用相应的远端发射机203f,则针对载波启用近端接收机205n。
这将导致通过以下方式优化功率和吞吐量的无线电链路系统200:
1.在接收机205中维持指定的误码率(BER)。
2.针对当前的业务速率要求提供足够的吞吐量。
3.最小化功耗。
误码率是这样的预期速率或测量速率,即,在该速率处,在通信链路上比特被错译。BER被定义为被错误接收的比特在所有接收的比特中的份额。
本文的实施例用SNR换取总功率耗散,这可以在诸如放大器等的发射机中实现。然而,针对其它参数的其它可能的替代物包括但不限于例如:
●本地振荡器,减小的功率->增大的相位噪声。
●低噪声放大器(LNA),减小的功率->噪声系数和线性的恶化。
本文的实施例也涵盖这些替代物。
速率调整
返回图2。每一个无线电链路节点201包括业务处理块210。通过业务接口207将可变速率的用户业务连接到无线电链路系统200。业务处理块210实现速率调整功能和速率估计功能。
当业务接口207上的速率低于在无线电链路202上提供的速率时,通过速率调整功能在发射方向上插入空闲填充数据并且在接收方向上移除空闲填充数据。
如果业务上的速率超过了由无线电链路202提供的速率,则可以根据业务处理块210在其上操作的协议层来使用不同的实施例。
当业务处理210知道业务类型(例如,服务类别(CoS))并且包括用于在业务类型之间进行优先级划分的一组规则时,QoS功能可以实现速率调整。即,当业务处理块210中的缓存资源用完时,丢弃较低优先级的业务。CoS是用于对进入传输系统的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标记以进行优先级划分的方法。
如果业务处理210不知道业务内容,则下游的流控制可以实现速率调整。当缓存资源开始用完时,业务处理请求发送实体以更低的速度操作。例如,在以太网系统中,这可以通过发送PAUSE(暂停)请求来完成。发送单元可以是向业务接口207提供数据的任何设备,例如,以太网交换机或路由器。
速率估计
速率估计功能的目的是计算去往ACM处理块213的要求速率(RD)。这是通过将以下参数作为输入来完成:
准许速率(RG),其是无线电链路202当前运行的速率。RG是由ACM处理块213提供的。
空闲速率(RI),其是速率调整功能向数据流插入空闲数据的速率。如上所述,在业务处理块210中实现速率调整功能。
拒绝速率(RR),其是被拒绝的数据的速率。当速率调整功能实现QoS功能时,可以计算拒绝速率。被拒绝的数据可以是实际上例如通过服务类别优先级划分而被丢弃的数据或者可以是可能在流控制/背压(back pressure)阻止接收数据期间在业务接口207上接收的数据。当使用流控制方案时,可以按照RR=(rP*RG)/(1-rP)来计算拒绝速率,其中,rP是业务接口207上的暂停比率。如果例如rP是90%,则RR将是RR=(0.9*RG)/(1-0.9)=9*RG
综上所述,可以按下式计算要求速率:
RD=RG+RR-RI    (等式2)
ACM处理块
上面提到的ACM处理块213可以执行多个任务。图3中的流程图示出了由ACM处理块213执行的功能的细节。在图中,“输出功率”暗指用于实现功能的任何其它参数。
√它通过监控远端SNR来在远端接收机205f中维持指定的BER,并且针对当前的PHY相应地向上或者向下调整输出功率或者其它参数。
√如果当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或者其它参数的极限时不满足BER/SNR要求,则它逐步减小到更低的PHY。
√它计算与当前的PHY相对应的RG
√它计算与当前的RD相对应的PHY。如果RD小于RG,则它逐步减小到比与RD相对应的PHY高一级的PHY,然后在针对所维持的指定BER监控远端SNR的同时,减小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
√如果RD高于RG,则它在监控远端SNR以便对于比RD高一级的PHY足够的同时,增大输出功率或者控制其它参数。当达到该SNR时,它逐步增大到该PHY。如果在检测到足够的SNR之前达到最大功率或者其它参数的极限,则将PHY逐步增大到对于该SNR可能的最高PHY。
扩展到多个载波
在多载波系统中,如果不需要所有活动的载波的当前组合容量,则可以关闭近端发射机203n和远端接收机205f。图4示出了在B=1、B=2以及B=1.3的情况下作为“理想信道”的吞吐量速率的函数的功耗的示例。即,在最大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可以运行最高PHY。在该示例中,针对每一个载波参照等式1,静态功率耗散P0针对每一个载波是6W,并且从最低速率到最高速率,线性部分针对每一个载波从0.4W缩放到2W,并且当放大器在其最高输出功率+30dBm处操作时,放大器中的效率为9.1%。功率放大器(PA)在其最大输出功率处耗散11W。示出了两组曲线(每一组具有三个曲线)。顶部的组示出了两个载波的情形,其中速率从4比特/符号延伸至20比特/符号。底部的组示出了可以使用一个载波实现的2比特/符号至10比特/符号。每一组中的顶部曲线示出了具有恒定的功率耗散的纯PA的情形,底部的曲线具有恒定的效率。中间的曲线示出了被假定为针对在类别AB中的某处工作的PA的现实假设的情形。
图4的示例中的底部曲线显示在10比特/符号处,针对一个载波的功耗实际上高于针对两个载波的功耗。通过利用高效的PA和低总静态功耗,通过禁用一个载波来实现额外的功率节省变得更难实现。此外,对于图中所示的所有情况和纯类别A的PA有利的是,这差不多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值得禁用/启用,则可能必须根据情况来分析载波。在下文中,描述了执行操作所必需的额外功能。
图5a和图5b示出了双载波无线电链路系统500的实施例。图5a示出了双载波系统500,其包括两个无线电链路节点,即,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501f和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501n。图5b示出了双载波系统500中的近端无线电链路501n的实施例。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501f是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501n的反转等价物,并且因此未在单独的图中进行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向任意数量的载波进行扩展,并且对于本文所描述的功能而言,扩展并不重要,并且在下文中不对所控制的载波的数量进行限制。
与图2中所示的单载波双工无线电链路系统200相比,双载波系统500的额外控制功能包括:
√单独地对每一个发射机进行启用/禁用控制,TX启用/禁用515。
√单独地对每一个接收机进行启用/禁用控制,RX启用/禁用517。
√在每一个载波的反向信道上针对每一个载波,传送发射机状态(即,开或关)的功能,远端TX启用/禁用519。理由是当禁用载波时,可能仅使用仍然操作的载波向远端报告这一点。
√针对每一个载波计算可用速率RA520。可用速率被定义为如果当前的PA输出功率余量使得SNR增大,则载波可能达到的速率。
√负载分布功能522,其使用可用速率计算。
为了简化起见,在这里不参照图5再次描述包含在双载波系统500中的、同样包含在单载波双工无线电链路系统200中的元件。
基于可用速率的负载分布
假设能够在多个(N个)载波上分布输入业务的现有负载分布功能,可以定义从功耗的角度来看最佳地在载波之间分布要求速率的改变的额外功能。
设RG是针对每一个载波的各个RG之和,等式2在多载波系统中仍然有效。
R D = Σ n = 0 N - 1 R G n + R R - R I     (等式3)
仍然在业务接口207处进行速率调整,并且RR和RI的定义保持不变。
根据相对的可用速率在载波之间分布要求速率的最佳方式被定义为:
μ r m = R A m Σ n = 0 N - 1 ( R A n )     (等式4)
据此,可以将针对各个载波的要求速率写为:
R D m = μ r m · R D     (等式5)
速率的线性增大意味着功率的指数增大,即,偏向于具有较高可用速率的载波的成本函数将使功耗最小化。
禁用载波
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最终将使所有载波处于相同的速率余量,这也是从功率耗散的角度来看的意图和最佳结果。
当推断用于禁用载波的最佳准则时,必须考虑无线电信道的动态行为。经历衰落的载波将把业务“推送”给其它载波,以维持速率余量。这将增大其它载波的输出功率。如果禁用衰落的载波,则也将把剩余的业务推送给其它载波。
这是否导致与等待衰落情形恢复相比更低的功率耗散取决于功率耗散在静态贡献与动态贡献之间是如何分布的。
通过上述内容得出的结论是应当在存在足够的余量这么做时,禁用以最高速率运行的载波。在下面的等式6中用公式表示该条件:
R D + R m arg off < N - 1 &Sigma; n = 0 n &NotEqual; m R A n ; R G m = max p = 0 N - 1 ( R G p )     (等式6)
换言之,当要求速率小于所有可用的速率(除了以最高速率运行的载波以外)之和加上某一余量时,禁用该载波是安全的。
在例如通过设置RD=0来禁用一个载波以后,可以对剩余载波重复该过程。
启用载波
当关闭针对载波的接收机和发射机时,无法估计信道条件,因此针对被切断的载波的RA是未知的。
此外,当要求速率加上某一余量大于针对仍然操作的载波的可用速率之和时,可以建立针对当载波需要启用时的条件。
R D = R m arg on > N - 1 &Sigma; n = 0 n &NotEqual; m R A n ; &ForAll; m ; Carrier m &Element; turned _ off _ carriers     (等式7)
可以考虑方法的两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可以是当满足等式7中的条件时启用所有载波。如果此后可用速率超过满足等式6中的条件的速率时,再次禁用载波。这样做将提供对要求速率的改变的迅速响应。
第二实施例可以是假设当禁用的载波被启用时它们将提供最大可用速率。在该情况下,可以启用任意载波。如果还不够,则根据相同的规则启用额外的载波,直到等式7中的条件不成立或者达到载波的最大数目为止。
图6示出了用于由于要求速率的改变而启用和禁用载波的条件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当可用速率存在变化的情形。
现在将从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的角度来描述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图8是描述了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的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经由无线电链路202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该方法包括要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执行的步骤:
步骤801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
步骤802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要求速率。
步骤802a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是步骤802的子步骤。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可以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空闲速率。
步骤802b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是步骤802的子步骤,并且是将在步骤802a之后执行的步骤。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可以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拒绝速率。要求速率可以基于准许速率、空闲速率和拒绝速率。
步骤80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基于要求的业务速率针对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n的功率状态。
步骤804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识别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功率状态。
步骤80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基于所识别的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启用/禁用状态来针对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n的功率状态。
步骤806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获得针对在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f处接收的业务的信噪比。
步骤807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控制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调制和编码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信噪比、准许速率和要求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调制和编码速率。
步骤808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基于准许速率和要求速率来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基于信噪比来控制功耗。
为了执行图8中所示的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方法步骤,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包括如图9中所示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布置。如上所述,经由无线电链路202将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包括获得单元901,获得单元901被配置为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要求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空闲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拒绝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要求速率基于准许速率、空闲速率和拒绝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针对在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f处接收的业务的信噪比。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基于信噪比来控制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包括改变单元903,改变单元903被配置为基于要求的业务速率针对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n的功率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改变单元903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识别的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启用/禁用状态来针对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n的功率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还包括识别单元904,识别单元904被配置为识别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功率状态。
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还包括控制单元908,控制单元908被配置为基于准许速率和要求速率来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08被进一步配置为控制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调制和编码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信噪比、准许速率和要求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调制和编码速率。
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描绘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的处理器912)以及用于执行本文的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机制。处理器可以是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或微处理器。还可以将上文提到的程序代码作为例如具有以下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提供:携带用于当加载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时执行本方案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一个这样的载体可以采取CD ROM光盘的形式。然而,对于诸如存储棒之类的其它数据载体也是可行的。此外,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代码作为纯程序代码提供在服务器上,并且远程下载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
本文的实施例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替代物、修改和等价物。因此,不应当认为上述实施例限制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文的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强调的是,当在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包含”时,认为该术语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组件或其组合。还应当注意的是,在要素前面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此种要素。
还应当强调的是,在不偏离本文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方法的步骤可以按与它们在权利要求中呈现的顺序不同的另一顺序来执行。

Claims (16)

1.一种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中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方法,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经由无线电链路(202)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801)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
获得(802)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要求速率;以及
基于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来控制(808)所述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的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要求速率还包括:
获得(802a)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空闲速率;以及
获得(802b)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拒绝速率;
以及其中,所述要求速率基于所述准许速率、所述空闲速率和所述拒绝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806)在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f)处接收的业务的信噪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基于所述信噪比来控制功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控制(807)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调制和编码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信噪比、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调制和编码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要求的业务速率,针对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803)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n)的功率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804)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功率状态;以及
基于所识别的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启用/禁用状态,针对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805)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n)的功率状态。
9.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中的功耗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经由无线电链路(202)连接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包括:
获得单元(901),被配置为:
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业务的准许速率;以及
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要求速率;
以及
控制单元(908),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来控制所述无线电链路系统(200、500)的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其中,所述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
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空闲速率;以及
获得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拒绝速率;
以及其中,所述要求速率基于所述准许速率、所述空闲速率和所述拒绝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其中,所述获得单元(901)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得在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f)处接收的业务的信噪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其中,进一步基于所述信噪比来控制功耗。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其中,所述控制单元(908)被进一步配置为控制所述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与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f、501f)之间的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上的所述业务的调制和编码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1和13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其中,基于所述信噪比、所述准许速率和所述要求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调制和编码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还包括:
改变单元(90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要求的业务速率,针对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803)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n)的功率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201n、501n),还包括:
识别单元(904),被配置为识别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功率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改变单元(903)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识别的所述远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发射机(203f)的启用/禁用状态,针对所述无线电链路(202)中的至少两个无线电载波中的一个改变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的接收机(205n)的功率状态。
CN201080070964.3A 2010-12-29 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中用于控制功耗的方法以及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 Active CN103299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0/070869 WO2012089252A1 (en) 2010-12-29 2010-12-29 Rate optimized power consumption in micro wave radio lin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9689A true CN103299689A (zh) 2013-09-11
CN103299689B CN103299689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7672A (zh) * 2015-04-29 2018-07-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利用低速率虚拟数据传输的微波链路传输控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676A (zh) * 2002-12-10 2006-01-18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基站
CN101035175A (zh) * 2006-03-09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节省数字用户线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EP2023558A1 (en) * 2006-05-26 2009-02-11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676A (zh) * 2002-12-10 2006-01-18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基站
CN101035175A (zh) * 2006-03-09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节省数字用户线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EP2023558A1 (en) * 2006-05-26 2009-02-11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7672A (zh) * 2015-04-29 2018-07-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利用低速率虚拟数据传输的微波链路传输控制
US10764955B2 (en) 2015-04-29 2020-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crowave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with transmission of low rate dummy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9717A1 (en) 2013-11-06
EP2659717B1 (en) 2015-08-12
WO2012089252A1 (en) 2012-07-05
US9282508B2 (en) 2016-03-08
US20130286916A1 (en)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7479B (zh) 具有多个干扰通信资源的无线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84856B (zh) 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CN101878604A (zh) 系统间干扰控制
CN101911746B (zh) 在拥塞的协作系统中操作认知无线电
CN101945409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相邻小区间的动态干扰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14817B (zh) 使用noma和d2d组的通信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CN102395184A (zh) 一种实施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KR20080108314A (ko) 직교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전력 제어 및 자원 관리
CN101978630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CN103718534A (zh) 共位置的plc和rf网络中的动态媒介切换
CN104202789A (zh) 兼顾能量有效性与传输可靠性的认知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Liu et al. Adaptive buffer-aided wireless powered relay communication with energy storage
Le et al.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cognitive radio-aided NOMA network: An application to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Ghosh et al. On outage minimization in RF energy harvesting relay assist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Hu et al. Analysis of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relay throughput in Rician channel
CN103299689A (zh) 微波无线电链路中的速率优化的功耗
López et al. Full duplex and wireless-powered communications
Agarwal et al. Joint rate allocation and routing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with delay-constrained data
Nguyen et al. Self-powered wireless two-way relaying networks: model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with three practical schemes
CN103299689B (zh) 在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中用于控制功耗的方法以及近端无线电链路节点
US20210352664A1 (en) Mini-slot reservation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v2v communications
CN102308543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信道质量数据的传输的技术
Potula et al. Exploiting full-duplex relaying in vehicular cooperative NOMA for residual self-interference in amplify and forward and decode and forward with incremental relaying
CN101626603A (zh) 一种基于终端射频特征参数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for Wireless Powered Buffer‐Aided Successive Relaying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