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8909A -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8909A
CN103278909A CN2013102400659A CN201310240065A CN103278909A CN 103278909 A CN103278909 A CN 103278909A CN 2013102400659 A CN2013102400659 A CN 2013102400659A CN 201310240065 A CN201310240065 A CN 201310240065A CN 103278909 A CN103278909 A CN 103278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member
assembling
distorting lens
pos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00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8909B (zh
Inventor
黄磊
巩马理
闫平
柳强
张海涛
康少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400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8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8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所述变形镜包括基座、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推进器和设在所述推进器上的镜体,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基座的通孔,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台和转移件。具体而言,所述基座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所述转移件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所述转移件的上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推进器的上表面的上方,其中所述镜体设在所述转移件上并与所述推进器间隔开,所述镜体和所述推进器之间设有粘接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变形镜,还可以提高了变形镜镜体的水平度,提高变形镜的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变形镜,又称变形反射镜,主要运用于各种自适应光学系统之中,作为波前校正器件校正波前误差,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变形镜的研究和发展关系到整个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和校正精度。
变形反射镜式通过改变自己表面面形来补偿波前相位畸变,可分为连续表面形和分立表面两种类型.连续表面变形镜,其优点是可以得到连续的面形,校正精度高,其缺点是面形的变形量比较小。连续表面的变形反射镜又可分为整体致动和分立致动两种。整体致动主要有双压电变形镜和薄模变形镜,其特点是当控制电压作用于某一致动单元时,整个反射镜面都将产生变形,这类变形镜主要用于与曲率波前传感器配合校正波前畸变的低阶模式部分。分立致动变形镜的一个特点是当控制电压作用于一个致动器时,只有该致动器相邻区域产生局部变形。其中致动方向平行于镜面时,致动器作用于反射镜边缘,只能用于校正离焦和像散等特定像差,因此在自适应光学系统里的应用受到了局限。致动方向垂直于镜面的连续表面变形镜可以校正各阶像差,而且能达到很高的校正精度,因此成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波前校正器。
在现有的组装变形镜的过程中,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安装的变形镜镜面不水平。此外,在安装变形镜的过程中,镜体与推进器用胶水粘在一起,在胶水固化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收缩,使得镜面不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快速装配变形镜且提高变形镜的镜体水平度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所述变形镜包括基座、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推进器和设在所述推进器上的镜体,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基座的通孔,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台和转移件。具体而言,所述基座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所述转移件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所述转移件的上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推进器的上表面的上方,其中所述镜体设在所述转移件上并与所述推进器间隔开,所述镜体和所述推进器之间设有粘接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在组装变形镜的过程中,采用转移件使镜体保持水平,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镜体镜面不水平的情况。此外,在镜体和推进器之间填充胶水后,在胶水固化过程中会收缩,在本发明中,由于转移件对镜体的支撑作用,避免了胶水的收缩引起的镜体镜面不水平的现在,由此,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变形镜,且还可以提高了变形镜镜体的水平度,提高变形镜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移件与所述通孔的壁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转移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转移件的上端分别对应地向上延伸穿过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移件为三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移件为转移柱,所述转移柱为圆柱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移柱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上设有支撑腿,所述转移柱的下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移柱的下表面齐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移柱与所述凸缘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镜腿和第二镜腿,所述第一镜腿设在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二镜腿与所述推进器的上表面间隔开。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组装变形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组装变形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变形镜包括基座10、推进器20和镜体30,推进器20设在基座10上,镜体30设在推进器20上,基座10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基座10的通孔10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台(未示出)和转移件40。
具体而言,基座10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转移件40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转移件40的上(即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转移件40的向上的方向)端向上延伸,且转移件40的上端穿过通孔101,转移件40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转移件40的上表面位于推进器20的上表面的上方,其中镜体30设在转移件40上并与推进器20间隔开,镜体30和推进器20之间设有粘接层。换言之,镜体30的支撑在转移件40上,与转移件40的上表面接触,用于使镜体30的镜面水平,镜体30与推进器20间隔开,且镜体30和推进器20之间设有粘接层,用于使镜体30和推进器20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在组装变形镜的过程中,采用转移件40使镜体30保持水平,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镜体30镜面不水平的情况。此外,在镜体30和推进器20之间填充胶水后,在胶水固化过程中会收缩,在本发明中,由于转移件40对镜体30的支撑作用,避免了胶水的收缩引起的镜体30镜面不水平的现在,由此,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变形镜30,且还可以提高了变形镜镜体30的水平度,提高变形镜的性能。
转移件40与通孔101的壁间隔开。换言之,转移件40可以穿过通孔101,并可以从通孔101内移出,且转移件40与通孔101的壁不接触,或者说,通孔101的壁的截面尺寸大于转移件40的截面尺寸。由此,避免转移件40接触通孔101的壁,而引起转移件40接触通孔101的壁而引起转移件40的上表面无法水平,降低了转移件40的精度,便于转移件40的成型。
基座10上设有多个通孔101,转移件40为多个,且多个转移件40的上(即如图2所示的转移件40向上的方向)端分别对应地向上延伸穿过多个通孔101,多个转移件4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换言之,转移件40为多个,基座10上设有与多个转移件40一一对应的通孔101,每个转移件40均对应的穿过通孔101,且多个转移件40的上表面组成水平面,用于使镜体30的表面水平。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使变形镜的镜面水平。
有利地,转移件40为三个。
当然,本发明并未对转移件40的数量做限制,在不同制作工艺和装配要求下,转移件30的数量可以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转移件为转移柱41,转移柱41为圆柱形。由此,便于转移件40的成型。
此外,所述转移柱4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未示出)。由此,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基座10的下(即如图2所示的向下的方向)表面上设有支撑腿11,转移柱41的下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42,凸缘42的下表面与转移件40的下表面齐平。由此,使转移柱41可以稳定的放置在水平安装台上。
转移柱41与凸缘42一体形成。由此,使转移件40结构简单,便于成型。
镜体3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第一镜腿31与转移件40的上表面相连,且第二镜腿32与推进器20的上表面间隔开。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的结构及其组装变形镜的过程。
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组装变形镜的镜体30时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安装的变形镜镜面不水平。此外,在安装变形镜的过程中,镜体30与推进器20用胶水粘在一起,在胶水固化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收缩,使得镜面不平。在本发明中,转移件40的使用可以减小或防止因胶水收缩导致镜面变形。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转移件为转移柱41,在安装变形镜时需要运用平面转移法。这需要提供两端面平行且经过抛光的转移柱41。转移柱41的高度要求严格一致,并且保证安装镜体30时第二镜腿32与推进器20近似接触,转移柱41的上表面与第一镜腿31完全接触。如图2所示,转移柱41的直径小于基座10的通孔101的直径。转移柱41按三角形均布后,将基座10的通孔101对准转移柱41,并使转移柱41穿过基座10的上表面,且转移柱41的上表面位于推进器20的上表面的上方,基座10安放在水平安装台上,转移柱41不与基座10碰触。此设计中的三角形均布的转移柱41就能够提供一个平面,如果转移柱41大于三个有可能因为某一个转移柱41安放不平而破坏其提供的平面,造成其他转移柱41无效工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将转移柱41放在水平安装平台上,并按照基座10上的多个通孔101的位置摆放。摆放完毕后,将基座10的通孔101穿过转移柱41。这里对基座10与平台接触的接触面不要求太高的水平度。将镜体30预安放在转移柱41上,这时的镜体应该被转移柱41顶起,镜体30的第二镜腿32与推进器20没有接触,并且稍差一些距离。取下镜体30,将推进器20的顶端均匀涂胶,将镜体30再次平稳的放在转移柱41上,此时第二镜腿32与推进器20上的胶完全接触。由于胶水的流动性和镜体30的重力作用,使镜体30与转移柱41完全接触,胶水完全涂于镜腿与驱动器之间。当胶水完全凝固后,将基座10抬起,将转移柱41移走,这样变形镜即安装完毕。
这个变形镜一共有3个功能部件。基座10是安装变形镜配件的基体。基座10中部均匀分布通孔101,同时通孔101的直径大于转移柱41杆部的直径。将安装完推进器20的基座10放在水平安装平台上,按照通孔101的分布位置将转移柱41安放在水平安装平台上,同时确保水平安装台上干净无颗粒物,转移柱41两个端面无颗粒物。将组装完毕的基座10的通孔101穿过转移柱41,不要磕碰转移柱41端面及水平安装台。检查基座10上各个通孔是否与转移柱41触碰,如有触碰但未发现形变的,将转移柱41在通孔101内重新摆放。检查完毕后,在推进器20的上表面涂胶,将镜体30平稳的安放在转移柱41上,从而确保镜面水平放置。同时注意镜体30的第二镜腿32要对准推进器20,使胶充分与第二镜腿32连接。当胶水完全凝固后,将转移柱41移走,这样变形镜安装完毕。
图2显示转移柱41上端面的位置要高于推进器20的端面,而这两个端面的距离由涂胶的厚度和胶水的性质决定。胶水流动性较强,涂在推进器20端面后较薄,那么就缩短之间的距离,但胶水流动性较差,均匀涂抹后有一定厚度,那么就扩大之间的距离。在实际使用之两端面的距离不会过大。
本发明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所述变形镜包括基座、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推进器和设在所述推进器上的镜体,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基座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安装台,所述基座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和
转移件,所述转移件设在所述水平安装台上,所述转移件的上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推进器的上表面的上方,其中所述镜体设在所述转移件上并与所述推进器间隔开,所述镜体和所述推进器之间设有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件与所述通孔的壁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转移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转移件的上端分别对应地向上延伸穿过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件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件为转移柱,所述转移柱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柱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上设有支撑腿,所述转移柱的下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移柱的下表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柱与所述凸缘一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镜腿和第二镜腿,所述第一镜腿与所述转移件的上表面相连,且所述第二镜腿与所述推进器的上表面间隔开。
CN201310240065.9A 2012-12-28 2013-06-17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Active CN103278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0065.9A CN103278909B (zh) 2012-12-28 2013-06-17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6316.4 2012-12-28
CN2012105863164 2012-12-28
CN201210586316 2012-12-28
CN201310240065.9A CN103278909B (zh) 2012-12-28 2013-06-17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8909A true CN103278909A (zh) 2013-09-04
CN103278909B CN103278909B (zh) 2015-06-24

Family

ID=49061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0065.9A Active CN103278909B (zh) 2012-12-28 2013-06-17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89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0892A (zh) * 2014-11-03 2015-02-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水冷式变形镜
CN105372942A (zh) * 2014-08-28 2016-03-02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镜面单元的主动变形装置
CN114043321A (zh) * 2021-11-30 2022-02-15 北京创思工贸有限公司 变形镜加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2614A (ja) * 1989-10-18 1991-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反射望遠鏡
US20080037103A1 (en) * 2005-08-08 2008-02-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anolaminate deformable mirrors
CN101887160A (zh) * 2010-06-30 2010-11-17 苏州大学 用于大口径空间光学反射镜加工的支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2614A (ja) * 1989-10-18 1991-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反射望遠鏡
US20080037103A1 (en) * 2005-08-08 2008-02-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anolaminate deformable mirrors
CN101887160A (zh) * 2010-06-30 2010-11-17 苏州大学 用于大口径空间光学反射镜加工的支撑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942A (zh) * 2014-08-28 2016-03-02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镜面单元的主动变形装置
CN105372942B (zh) * 2014-08-28 2018-05-01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镜面单元的主动变形装置
CN104330892A (zh) * 2014-11-03 2015-02-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水冷式变形镜
CN114043321A (zh) * 2021-11-30 2022-02-15 北京创思工贸有限公司 变形镜加工方法
CN114043321B (zh) * 2021-11-30 2023-03-03 北京创思工贸有限公司 变形镜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8909B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0129B2 (en) Optical device for high quality and compact camera module
US20080144192A1 (en) Opt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278909A (zh) 用于组装变形镜的装置
CN102203929B (zh) 可进行x-y调整的光学装配件
CN103635835B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加工装置
US20080037103A1 (en) Nanolaminate deformable mirrors
CN101715561A (zh) 具有可变焦距的柔性透镜组件
CN104364882A (zh) 用以接合衬底的装置及方法
CN110942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9681A (zh) 用于减小紧凑可调光学透镜中的热效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963645A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结构
CN104977710A (zh) 一种光学系统像质补偿装置
CN108367515A (zh) 制造光学透镜元件阵列的方法
CN105044805B (zh) 一种弹性薄膜像散校正液体透镜
CN107144940B (zh) 一种光机的三棱镜结构
CN103645556A (zh) 变形镜
CN103955056A (zh) Sma驱动的双稳态反射镜平动式光栅光调制器及其阵列
CN104364069A (zh) 用于制造多个微透镜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76612A (zh) 重载荷柔性支撑装置
WO2018120105A1 (zh) 光学元件支撑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系统
Helmbrecht et al. Piston-tip-tilt positioning of a segmented MEMS deformable mirror
CN104062771A (zh) 亚微米级控制精度的光学镜头镜片偏心装调方法
EP3100080B1 (en) Deformable lens structure for adaptive optics devices
CN103353347B (zh) 一种用于光谱仪上的光栅二维倾斜架
CN111025624A (zh) 一种基于介电泳效应的液体光学调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4

Address after: 300304 Tianjin District of Dongli City Huaming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of low carbon industrial base C1 1 store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Qingkong Hua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ddress before: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100084-82 mailbox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31

Address after: 100084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00304 Tianjin Dongli District Huaming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Low Carbon Industrial Base C1 Building 1 Floor

Patentee before: Qingkong Hua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