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7468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7468A
CN103277468A CN2013102560179A CN201310256017A CN103277468A CN 103277468 A CN103277468 A CN 103277468A CN 2013102560179 A CN2013102560179 A CN 2013102560179A CN 201310256017 A CN201310256017 A CN 201310256017A CN 103277468 A CN103277468 A CN 103277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uxiliary section
speed
cooperates
vehic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6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增
陈兴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gnan County Xinzhong Electric Vehicle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gnan County Xinzhong Electric Vehicle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gnan County Xinzhong Electric Vehicle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gnan County Xinzhong Electric Vehicle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60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7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7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7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齿轮变速箱和电机。齿轮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输入轴总成,输入轴总成包括:主动轴;变速滑块,套设在主动轴上,变速滑块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齿轮,套设在主动轴上,第一齿轮具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第二齿轮,套设在主动轴上,第二齿轮具有与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第四配合部;变速滑块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一齿轮具有驱动配合状态,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二齿轮具有驱动配合状态。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以实现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载货、载人的一种运输工具,目前品种较多,如电瓶电动车、摩托电动车等,它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此类电动车工作时噪声大,车速快,易发生事故,且对环境易造成污染。
现有技术中,换档是通过齿轮变速箱中的变速滑块与不同齿轮的齿轮啮合实现的,该技术的缺点是易造成齿轮间的剧烈摩擦,不易调速和变档。另一方面,具有信号磁铁组件的电机(如永磁无刷电机)中,电机主轴与信号磁铁组件过盈配合,电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维修后,电机主轴与信号磁铁组件之间容易相互转动并发生打滑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以实现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包括齿轮变速箱和电机,齿轮变速箱包括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输入轴总成,输入轴总成包括:主动轴;变速滑块,套设在主动轴上,变速滑块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齿轮,套设在主动轴上,第一齿轮具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第二齿轮,套设在主动轴上,第二齿轮具有与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第四配合部;变速滑块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一齿轮具有驱动配合状态,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二齿轮具有驱动配合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和与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容纳部,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和与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容纳部;第三配合部包括与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一一对应设置以容纳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的第三容纳部和与多个第一容纳部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轴向突出部;第四配合部包括与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一一对应设置以容纳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的第四容纳部和与多个第二容纳部一一对应设置的第四轴向突出部。
进一步地,齿轮变速箱还包括:换档机构,包括换档部件,换档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变速滑块与第二齿轮分离并与第一齿轮驱动配合,在第二位置,变速滑块与第一齿轮分离并与第二齿轮驱动配合;锁紧机构,在第一位置对换档部件施加使该换档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锁紧力,在第二位置对换档部件施加使该换档部件保持在第二位置的锁紧力。
进一步地,齿轮变速箱还包括与换档部件配合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控制换档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手柄和与手柄驱动连接的突出部;换档部件包括与突出部配合的槽口,通过旋转手柄使换档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突出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元件。
进一步地,换档部件还包括轴向通孔,锁紧机构包括:挂档轴,相对于箱体固定设置,并与轴向通孔滑动配合,挂档轴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包括滚动体,在第一位置,滚动体与第一凹槽配合,在第二位置,滚动体与第二凹槽配合;弹性元件,在第一位置,对滚动体施加使该滚动体保持与第一凹槽配合的锁紧力,在第二位置,对滚动体施加使该滚动体保持与第二凹槽配合的锁紧力。
进一步地,换档部件还包括与轴向通孔连通的径向孔,锁紧部件和弹性元件均设置于径向孔的内部。
进一步地,换档部件还包括拨叉,变速滑块包括设置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沿变速滑块周向设置的驱动槽,变速滑块通过驱动槽与拨叉的配合与换档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包括电机主轴和套设在电机主轴上的信号磁铁组件,电机主轴和信号磁铁组件之间形成周向定位结构,周向定位结构包括位于电机主轴上的第五配合部和位于信号磁铁组件上的与第五配合部配合的第六配合部。
进一步地,第五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平面;第六配合部包括与第一配合平面配合以防止电机主轴和信号磁铁组件相对转动的第二配合平面。
进一步地,信号磁铁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向套、第二轴向套和连接第一轴向套和第二轴向套的分隔壁,第一轴向套的内径大于第二轴向套的内径,第一轴向套的一端与第二轴向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配合平面位于第二轴向套的内壁。
进一步地,第五配合部包括多个与电机主轴的轴线平行的多个第一配合平面,第二轴向套的内壁包括与第一配合平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配合平面。
进一步地,第五配合部为一个第一配合平面,第六配合部为一个第二配合平面,分隔壁上设有两个开孔,两个开孔的中心连线通过信号磁铁组件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用于连接齿轮变速箱和电机的减速装置,齿轮变速箱和减速装置通过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齿轮变速箱的主动轴上设置有外花键;减速装置的输出部包括与外花键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与外花键配合设置的内花键。
进一步地,电机包括电机主轴和固定设置在电机主轴上的驱动齿轮;减速装置包括行星架、可转动地设置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啮合的齿圈;驱动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齿圈与齿轮变速箱的箱体相对固定地设置。
进一步地,述减速装置的输出部包括行星架,内花键设置于行星架上。
进一步地,行星架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二圆盘的外径小于第一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同轴固定设置,内花键设置于第二圆盘上,行星齿轮设置在第一圆盘上。
进一步地,箱体上设置有限位卡槽,齿圈通过限位卡槽与箱体固定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变速滑块具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同时具有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因此通过变速滑块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的驱动配合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例,因此,可以实现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齿轮变速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齿轮变速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的电机主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的信号磁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减速装置、电机主轴和齿轮变速箱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齿轮变速箱的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减速装置的齿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齿轮变速箱与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齿轮变速箱100和电机200。
如图1所示,齿轮变速箱100包括箱体4和设置在箱体4内部的输入轴总成1。其中,输入轴总成1包括主动轴11、分别套设在主动轴11上的变速滑块12、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
变速滑块12位于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之间。变速滑块12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具体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和与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容纳部122,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和与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容纳部124。
第一齿轮13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具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具体地,第三配合部包括用以容纳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的第三容纳部132和与多个第一容纳部12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轴向突出部131。
第二齿轮14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具有与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第四配合部。具体地,第四配合部包括用以容纳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的第四容纳部142和与多个第二容纳部12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四轴向突出部141。
变速滑块12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一齿轮13具有驱动配合状态,变速滑块12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配合与第二齿轮14具有驱动配合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变速滑块12分别与第一齿轮13或第二齿轮14配合以驱动不同的齿轮,变速滑块12与不同齿轮的传动会形成不同的传动比例从而达到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变速滑块12包括轴向孔,轴向孔的内表面设有内花键,主动轴11的外周设有外花键,主动轴11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的配合沿轴向可滑动地与变速滑块12止转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变速滑块12的周向移动。第一齿轮13与主动轴11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二齿轮14与主动轴11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1与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的电机主轴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轴总成1还包括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第一垫片、第一卡簧、第二垫片、第二卡簧。
其中,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均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分别位于主动轴11的两端;第一垫片和第一卡簧均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位于第一齿轮13和变速滑块12之间;第二垫片和第二卡簧均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位于第二齿轮14和变速滑块12之间。进一步地,主动轴11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轴11外周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簧设置在第一卡槽内,用于限制套设在主动轴11上的第一齿轮13的轴向位移。第二卡簧设置在第二卡槽内,用于限制套设在主动轴11上的第二齿轮14的轴向位移。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可周向转动地套设在主动轴11上。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变速箱还包括换档机构3和锁紧机构2。换档机构3包括换档部件31。换档部件3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变速滑块12与第二齿轮14分离并与第一齿轮13驱动配合;在第二位置,变速滑块12与第一齿轮13分离并与第二齿轮14驱动配合。在第一位置,锁紧机构2对换档部件31施加使该换档部件31保持在第一位置的锁紧力;在第二位置,锁紧机构2对换档部件31施加使该换档部件31保持在第二位置的锁紧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换档部件31还包括轴向通孔312。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部件21、挂档轴22和弹性元件。
挂档轴22相对于箱体4固定设置并与轴向通孔312滑动配合,挂档轴22包括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222和第三凹槽223。
锁紧部件21包括滚动体211。在第一位置,滚动体211与第一凹槽221配合,弹性元件对滚动体211施加使该滚动体211保持与第一凹槽221配合的锁紧力;在第二位置,滚动体211与第二凹槽222配合,弹性元件对滚动体211施加使该滚动体211保持与第二凹槽222配合的锁紧力。
进一步地,弹性元件包括螺旋弹簧23。螺旋弹簧23与滚动体211抵接配合,在螺旋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滚动体211可以与挂档轴22的第一凹槽221或第二凹槽222锁紧。
更进一步地,换档部件31还具有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滚动体211与第三凹槽223配合,弹性元件对滚动体211施加使该滚动体211保持与第三凹槽223配合的锁紧力。此时,换档机构3位于空档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档部件31还包括与轴向通孔312连通的径向孔313。锁紧部件21和弹性元件均设置在径向孔313的内部。
换档部件31还包括拨叉314。变速滑块12包括设置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沿变速滑块12周向设置的驱动槽125,变速滑块12通过驱动槽125与拨叉314的配合与换档部件31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变速箱还包括驱动机构6。其中,驱动机构6与换档部件31配合连接,驱动机构6控制换档部件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机构6包括手柄61和与手柄61驱动连接的突出部62。换档部件31包括与突出部62配合的槽口311,通过旋转手柄61使换档部件31通过槽口311与突出部62的配合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还包括用于控制突出部62的极限位置的限位元件63。进一步地,驱动机构6还包括垫片。垫片位于手柄61和限位元件63之间。驱动机构6与箱体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变速箱还包括从动轴总成5和输出轴总成7。其中,从动轴总成5包括从动轴51和套设在从动轴51上的第三齿轮52、第四齿轮53和第五齿轮54,输出轴总成7包括差速器和与差速器相对固定设置的第六齿轮71。
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52、第四齿轮53和第五齿轮54分别与从动轴51固定连接。从动轴总成5还包括第三轴承55、第四轴承56、第一齿轮定位套57和第二齿轮定位套58。
其中,第三轴承55和第四轴承56均套设在从动轴51上并分别位于从动轴51的两端;第一齿轮定位套57套设在从动轴51上并位于第三齿轮52和第五齿轮54之间;第二齿轮定位套58套设在从动轴51上并位于第四齿轮53和第五齿轮54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第三齿轮52、第四齿轮53和第五齿轮54在从动轴51上的轴向位置。
第三齿轮52与第一齿轮13啮合,第四齿轮53与第二齿轮14啮合;第六齿轮71与第五齿轮54啮合。通过上述设置,将主动轴11的动力通过输出轴总成7传递到其他部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3的齿数包括27齿,第二齿轮14的齿数包括21齿,第三齿轮52的齿数包括24齿,第四齿轮53的齿数包括30齿,第五齿轮54的齿数包括20齿,第六齿轮71的齿数包括55齿。当变速滑块12与第二齿轮14啮合时为一档(慢档),主动轴11通过第二齿轮14做功带动第四齿轮53转动,通过从动轴51又使第五齿轮54带动第六齿轮71转动,从而形成一档变速,其传动比为0.25:1;当变速滑块12与第一齿轮13啮合时为二档(即快档),主动轴11通过第一齿轮13做功带动第三齿轮52转动,通过从动轴51又使第五齿轮54带动第六齿轮71转动形成二档变速,其传动比为0.40:1。
因此通过不同齿轮间的啮合传动形成不同的传动比例,可以非常方便且容易的达到调速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且通过对不同齿轮齿数的改变可以使其最大传动比达到1:4以上,大大满足了使用者对速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避免了现有的通过齿轮传动达到调速变档目的时所形成的齿轮间的剧烈摩擦,从而达到了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还可以延长变速滑块和与变速滑块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使用寿命。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200包括电机主轴201和套设在电机主轴201上的信号磁铁组件20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还包括霍尔控制组件203、盖板204、风叶205和风罩。其中,盖板204套设在电机主轴201上,用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电机主体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盖板204包括设置在盖板204周向外侧的径向突出部。优选地,径向突出部的数量为1个。
当然,在未给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个径向突出部。该设置中,径向突出部的作用是使盖板204不容易变形以及便于盖板定位。
如图3所示,盖板204还包括多个安装通孔。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为5个,沿盖板204轴向均匀布置。
其中,电机主轴201和信号磁铁组件202之间形成周向定位结构,周向定位结构包括位于电机主轴201上的第五配合部和位于信号磁铁组件202上的与第五配合部配合的第六配合部,电机主轴201通过第五配合部与第六配合部的配合与信号磁铁组件202之间可实现周向定位。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在电机200使用过程中,电机主轴201与信号磁铁组件202之间的相互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五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平面201a。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六配合部包括与与第一配合平面201a配合以防止电机主轴201和信号磁铁组件202相对转动的第二配合平面202a。通过第一配合平面111和第二配合平面121的配合,电机主轴201与信号磁铁组件202之间可实现周向定位。
如图5所示,信号磁铁组件20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向套、第二轴向套和连接第一轴向套和第二轴向套的分隔壁。其中,第一轴向套的内径大于第二轴向套的内径,第一轴向套的一端与第二轴向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配合平面位于第二轴向套的内壁。
本实施例中,第五配合部为一个第一配合平面201a,第六配合部为一个第二配合平面202a,分隔壁上设有两个开孔,两个开孔的中心连线通过信号磁铁组件202的中心轴线。优选地,两个开孔的中心连线与第二配合平面202a平行。实施例中具体地,开孔为螺纹孔。通过上述开孔,可以将霍尔控制组件203通过螺纹孔固定在电机后盖上,信号磁铁组件202与电机主轴201固定连接,通过电机旋转,使信号磁铁组件202在霍尔控制组件203腔内运行,使信号磁铁组件202的信号进行传输,达到控制电机的目的。
第五配合部包括多个与电机主轴201的轴线平行的多个第一配合平面,第二轴向套的内壁包括与第一配合平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配合平面。
在本发明未给出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五配合部也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平面,第六配合部包括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平面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二配合平面。
在本发明未给出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五配合部也可以包括更多个第一配合平面,比如4个或者6个,第六配合部相应地设置成与多个第五配合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配合平面。
另外,第五配合部和第六配合部还可以设置为凸凹配合的形式等。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机200和齿轮变速箱100的减速装置300。其中,齿轮变速箱100和减速装置300通过花键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齿轮变速箱100的主动轴11上设置有外花键111;减速装置300的输出部包括与外花键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与外花键配合设置的内花键。通过上述设置,减速装置300转动输出的动力可直接传输至齿轮变速箱100,减小功率损耗。
进一步地,电机200包括电机主轴201和固定设置在电机主轴201上的驱动齿轮206。减速装置300包括行星架301、可转动地设置于行星架301上的行星齿轮302和与行星齿轮302啮合的齿圈303。其中,驱动齿轮206与行星齿轮302啮合,齿圈303与齿轮变速箱100的箱体4相对固定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将电机200的动力传送到减速装置300。减速装置300的输出部包括行星架301,前述内花键设置于行星架301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箱体4设置有限位卡槽。齿圈303通过限位卡槽与齿轮变速箱100固定连接。该设置可保证减速装置300和电机200的同心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行星架301包括第一圆盘3011和外径小于第一圆盘3011的第二圆盘3012。其中,第一圆盘3011和第二圆盘3012同轴设置,内花键设置于第二圆盘3012上,行星齿轮302设置在第一圆盘3011上。
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302的数量具体为3个。齿圈30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箱体4固定设置。
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302沿行星架301的周向均布。优选地,行星齿轮302沿第一圆盘的周向均布。
在本发明未给出的实施例中,电机200的电机主轴和驱动齿轮206直接连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卡簧50、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卡簧50包括第三卡簧501和第四卡簧50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齿轮变速箱100的主动轴11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轴11外周的第三卡槽112和第四卡槽113。第三垫片和第三卡簧501均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位于齿轮变速箱100和减速装置300之间;第四垫片和第四卡簧502均套设在主动轴11上并位于减速装置300和电机200之间。
其中,第三卡簧501位于第三卡槽112内,第四卡簧502位于第四卡槽113内。通过上述设置,用于限制减速装置300的轴向位移。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固定装置400。电机200通过固定装置400与齿轮变速箱1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装置400包括四组螺钉。电机200通过该四组螺钉固定于齿轮变速箱100的箱体4上。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变速箱100与电机20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齿轮变速箱100直接与后桥固定连接。齿轮变速箱100的主动轴与电机200固定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以上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变速滑块具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和第一容纳部,同时具有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第二轴向突出部和第二容纳部,因此通过变速滑块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的相应的突出部和容纳部的凸凹配合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例,实现便于调速变档的目的。
由于电机主轴具有第五配合部,信号磁铁组件具有与第五配合部配合的第六配合部,通过第五配合部和第六配合部电机主轴与信号磁铁组件之间形成周向定位结构,因此可有效防止因电机主轴与信号磁铁组件之间的相互转动引起的打滑现象。
由于齿轮变速箱通过花键与电机连接,因此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车辆,包括齿轮变速箱(100)和电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100)包括包括箱体(4)和设置在所述箱体(4)内部的输入轴总成(1),所述输入轴总成(1)包括:
主动轴(11);
变速滑块(12),套设在所述主动轴(11)上,所述变速滑块(12)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第一齿轮(13),套设在所述主动轴(11)上,所述第一齿轮(13)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
第二齿轮(14),套设在所述主动轴(11)上,所述第二齿轮(14)具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第四配合部;
所述变速滑块(12)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的配合与所述第一齿轮(13)具有驱动配合状态,通过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的配合与所述第二齿轮(14)具有驱动配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和与所述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容纳部(122),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和与所述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容纳部(124);
所述第三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一一对应设置以容纳所述多个第一轴向突出部(121)的第三容纳部(132)和与所述多个第一容纳部(12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轴向突出部(131);
所述第四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一一对应设置以容纳所述多个第二轴向突出部(123)的第四容纳部(142)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容纳部(12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四轴向突出部(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还包括:
换档机构(3),包括换档部件(31),所述换档部件(3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变速滑块(12)与所述第二齿轮(14)分离并与所述第一齿轮(13)驱动配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变速滑块(12)与所述第一齿轮(13)分离并与所述第二齿轮(14)驱动配合;
锁紧机构(2),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换档部件(31)施加使该换档部件(31)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锁紧力,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换档部件(31)施加使该换档部件(31)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锁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还包括与所述换档部件(31)配合连接的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控制所述换档部件(3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手柄(61)和与所述手柄(61)驱动连接的突出部(62);
所述换档部件(31)包括与所述突出部(62)配合的槽口(311),通过旋转所述手柄(61)使所述换档部件(3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突出部(62)的极限位置的限位元件(6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部件(31)还包括轴向通孔(312),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
挂档轴(22),相对于所述箱体(4)固定设置,并与所述轴向通孔(312)滑动配合,所述挂档轴(22)包括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22);
锁紧部件(21),所述锁紧部件(21)包括滚动体(211),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滚动体(211)与所述第一凹槽(221)配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滚动体(211)与所述第二凹槽(222)配合;
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滚动体(211)施加使该滚动体(211)保持与所述第一凹槽(221)配合的锁紧力,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滚动体(211)施加使该滚动体(211)保持与所述第二凹槽(222)配合的锁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部件(31)还包括与所述轴向通孔(312)连通的径向孔(313),所述锁紧部件(21)和所述弹性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径向孔(313)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部件(31)还包括拨叉(314),所述变速滑块(1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变速滑块(12)周向设置的驱动槽(125),所述变速滑块(12)通过所述驱动槽(125)与所述拨叉(314)的配合与所述换档部件(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0)包括电机主轴(201)和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201)上的信号磁铁组件(202),所述电机主轴(201)和所述信号磁铁组件(202)之间形成周向定位结构,所述周向定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电机主轴(201)上的第五配合部和位于所述信号磁铁组件(202)上的与所述第五配合部配合的第六配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平面(201a);所述第六配合部包括与第一配合平面(201a)配合以防止所述电机主轴(201)和所述信号磁铁组件(202)相对转动的第二配合平面(202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磁铁组件(20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向套、第二轴向套和连接所述第一轴向套和所述第二轴向套的分隔壁,所述第一轴向套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向套的内径,所述第一轴向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平面(202a)位于所述第二轴向套的内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配合部包括多个与所述电机主轴(201)的轴线平行的多个第一配合平面,所述第二轴向套的内壁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平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配合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配合部为一个所述第一配合平面(201a),所述第六配合部为一个所述第二配合平面(202a),所述分隔壁上设有两个开孔,所述两个开孔的中心连线通过所述信号磁铁组件(202)的中心轴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齿轮变速箱(100)和所述电机(200)的减速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100)和所述减速装置(300)通过花键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变速箱(100)的主动轴上设置有外花键;
所述减速装置(300)的输出部包括与所述外花键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与所述外花键配合设置的内花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200)包括电机主轴(20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主轴(201)上的驱动齿轮(206);
所述减速装置(300)包括行星架(30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星架(301)上的行星齿轮(302)和与所述行星齿轮(302)啮合的齿圈(303);
所述驱动齿轮(206)与所述行星齿轮(302)啮合,所述齿圈(303)与所述齿轮变速箱(100)的箱体(4)相对固定地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减速装置(300)的输出部包括所述行星架(301),所述内花键设置于所述行星架(301)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301)包括第一圆盘(3011)和第二圆盘(3012),所述第二圆盘(301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盘(3011),所述第一圆盘(3011)和所述第二圆盘(3012)同轴固定设置,所述内花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圆盘(3012)上,所述行星齿轮(302)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盘(3011)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上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齿圈(303)通过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箱体(4)固定连接。
CN2013102560179A 2013-06-24 2013-06-24 车辆 Pending CN103277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0179A CN103277468A (zh) 2013-06-24 2013-06-24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0179A CN103277468A (zh) 2013-06-24 2013-06-24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7468A true CN103277468A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60179A Pending CN103277468A (zh) 2013-06-24 2013-06-24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74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4506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昆山邦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动机构的连接件
CN108063517A (zh) * 2017-12-15 2018-05-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式无刷电机及无人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7552Y (zh) * 2008-01-31 2009-01-28 何良兵 电动车两挡变速器
FR2966544A1 (fr) * 2010-10-22 2012-04-2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mmande pour une boite de vitesses de vehicule
CN102555796A (zh) * 2011-11-28 2012-07-11 重庆大学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自动变速后桥驱动系统
CN202674285U (zh) * 2012-07-16 2013-01-16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机构
CN202986822U (zh) * 2012-12-07 2013-06-12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后桥驱动总成
CN203014633U (zh) * 2012-11-25 2013-06-19 徐州鸿利达机电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7552Y (zh) * 2008-01-31 2009-01-28 何良兵 电动车两挡变速器
FR2966544A1 (fr) * 2010-10-22 2012-04-2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mmande pour une boite de vitesses de vehicule
CN102555796A (zh) * 2011-11-28 2012-07-11 重庆大学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自动变速后桥驱动系统
CN202674285U (zh) * 2012-07-16 2013-01-16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机构
CN203014633U (zh) * 2012-11-25 2013-06-19 徐州鸿利达机电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CN202986822U (zh) * 2012-12-07 2013-06-12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后桥驱动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4506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昆山邦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动机构的连接件
CN106224506B (zh) * 2016-08-31 2019-03-15 昆山一邦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动机构的连接件
CN108063517A (zh) * 2017-12-15 2018-05-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式无刷电机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695B2 (en) Drive device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3660907B (zh)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电机和离合器的驱动单元
CN110730879B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CN107763153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行星齿轮型两挡变速器
CN104930139A (zh) 变速器
CN210397605U (zh) 抽油机专用调速装置
EP2336599A2 (en) 7-speed layshift geartrain with dual-use meshes and three axes
EP3284971B1 (en) Single shaft two-speed drive system
CN110388438A (zh) 用于差速器的差速锁止装置和差速器
CN104847890A (zh) 用于驱动模块的驻车锁
CN106838304B (zh) 带有双拨叉致动器的动力传输部件
CN103277468A (zh) 车辆
US9470276B2 (en) Bi-directional actu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drive train
CN102212954B (zh) 洗衣机差速联动离合装置
CN203902777U (zh) 行星齿轮机构及使用该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和自行车
EP3271202A1 (en) Gearing assembly, vehicle drivetrain and electric wheel hub therewith
CN110062857A (zh) 多速变速器
CN103620262B (zh) 动力传递装置
EP3740701B1 (en) Gearing assembly and gearing apparatus
CN112696491A (zh) 电动车辆驱动设备
DE102021213011B3 (de) Differential mit zweigeteilten Abtriebsseitenrad
CN102135161B (zh) 电磁键锁动力输出轴齿轮变速器
CN102337658B (zh) 洗衣机联动离合机构
CN108730424B (zh) 有利地用于伺服电动机系统的行星齿轮组和使用该行星齿轮组的伺服电动机系统
CN110259921A (zh) 一种双行星盘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