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0713B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0713B
CN103270713B CN201180061067.0A CN201180061067A CN103270713B CN 103270713 B CN103270713 B CN 103270713B CN 201180061067 A CN201180061067 A CN 201180061067A CN 103270713 B CN103270713 B CN 103270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shift amount
cyclic shift
corresponding relation
frequency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10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0713A (zh
Inventor
小川佳彦
西尾昭彦
星野正幸
岩井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327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0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提供不增加用于通知循环移位量的信令量而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发送装置。该装置中,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对具有基准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的各候选的、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表、以及设定信息,确定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实际移位量,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上述表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X是0以上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对应于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模式不同。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以下简称为“LTE”)和高级LTE(LTE-Advances,以下简称为“LTE-A”)中,作为用于测定上行线路接收质量的参考信号,使用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参照非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SRS中包括P-SRS(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Periodic SRS)和DA-SRS(动态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Dynamic Aperiodic SRS)。通过从基站发送至终端的触发信息,控制这两种SRS的发送定时。其中,对于P-SRS通过高层进行控制,而对于DA-SRS,通过物理层的控制信道(即,PDCCH)进行控制。
为了从终端对基站发送SRS,设定所有终端公用的SRS资源(以下称为“公用资源”)。以小区为单位通知该公用资源。例如,在通过控制信息通知“公用资源是1、3、8子帧”的信息后,小区内的全部终端在1、3、8子帧各自的规定期间(详细而言,在最末码元),停止数据信号的发送,并将该期间用作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
另外,与在上述的公用资源内对于各终端实际上分配的资源有关的信息(即,用于确定资源的参数)中包括:开头子帧、设定频带、发送带宽、映射SRS的帧间隔和发送时间等。以终端为单位,通过高于物理层的高层通知该信息。
另外,在各终端中,将SRS使用正交序列加扰后发送。而且,在LTE-A引入的进行MIMO通信的终端中,将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SRS使用正交序列加扰后发送。也就是说,对从多个终端或进行MIMO通信的终端发送的SRS,进行码分复用后发送。
这里,作为正交序列,使用循环移位序列(CS序列)。详细而言,终端通过对于基于ZC(Zadoff Chu)序列生成的基本序列实施循环移位,生成终端自身使用的发送序列,该循环移位与基站所通知的循环移位量0~7(即,用3比特通知)中的任一个对应。具体而言,终端对于基本序列,实施相当于从基站通知的循环移位量×码元长度/16(ms)的循环移位。图1表示对基本序列进行1/4码元的循环移位的情况。另外,在LTE和LTE-A的上行线路中,隔1副载波来配置SRS。另外,在LTE和LTE-A的上行线路中,在1码元内重复两次同一波形。因此,通过(8~15)×码元长度/16(ms)的循环移位所获得的波形与通过(0~7)×码元长度/16(ms)的循环移位所获得的波形相同。
另外,在从一个终端的多个天线发送SRS时(即,MIMO通信时),若基站对于终端通知所有天线中的循环移位量,则信令量变得非常多。作为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循环移位量通知方法,例如有非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站和终端公用相对于对第一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的、分别对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的偏移值的偏移模式(以下,简称为“偏移模式”)。这里的偏移模式为固定。在该公用状态下,基站对于终端,用3比特通知第一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CS0)。由此,终端基于所通知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CS0),能够求分别对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也就是说,根据CSi=CS0+k mod 8,能够求第i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其中,i是天线端口识别号(0~3),k是相对于识别号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的、识别号i的天线端口的偏移值。
图2表示一例对应表,该对应表中,对于识别号0的天线端口的8个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每个候选,使4个天线端口识别号和与各天线端口识别号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对应关联。
由图2可知,在4天线端口时(即,4天线MIMO发送时),偏移模式为“0,4,2,6”(对于i=0,1,2,3)。另外,在2天线端口时(即,2天线MIMO发送时),偏移模式为“0,4”(对于i=0,1)。这里,在图2中,天线端口10意味着在使用1个天线端口时的第一天线端口。另外,天线端口20、21意味着在使用2个天线端口时的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再有,天线端口40、41、42、43意味着在使用4个天线端口时的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通过使用这样的偏移模式,在天线端口间,CS间隔成为最大,从而在从两个天线端口发送SRS时,或者从4个天线端口发送SRS时,SRS的分离精度最高。而且,通过使4天线端口时的偏移模式的开头的两个要素与2天线端口时的偏移模式一致,从而能够在4天线端口时和2天线端口时使用公用的对应表。另外,也可以在1天线端口时和2天线端口、4天线端口时使用公用的对应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S36.211v8.9.0,“3GPP TSG 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非专利文献2]R1-106007(Mediatek Inc)Details on Aperiodic SRS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若固定地使用偏移模式“0,4,2,6”,则在2天线端口时,除非具有4CS间隔的两个空CS,否则无法对两个天线端口分配CS,另外,在4天线端口时,除非各间隔2CS的4个CS空,否则无法对4个天线端口分配CS。也就是说,存在对SRS的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低的问题。具体而言,在使用4天线端口时,必需未使用循环移位量“0,4,2,6”的全部、或“1,3,5,7”的全部。例如,如果在已经使用了循环移位量“0”的状态下,在4天线端口还使用循环移位量“0,4,2,6”,则从两个终端同时发送循环移位量“0”,基站无法将其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增加用于通知循环移位量的信令量而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发送装置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发送由循环移位序列加扰后的参考信号,该发送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表示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设定信息、以及对于具有所述基准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中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移位量,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以及形成单元,基于所述确定出的移位量,形成循环移位序列,在所述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X是0以上且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发送装置包括:信号形成单元,将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以及发送单元,发送被映射到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所述频率资源上的所述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接收装置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接收由循环移位序列加扰后的参考信号,该接收装置包括:生成单元,生成表示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发送单元,将所述设定信息发送到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以及接收单元,基于所述设定信息、以及对于具有所述基准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中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确定对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移位量,并使用所述确定出的移位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X是0以上且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被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的、并且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以及线路质量测定单元,使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线路质量,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发送方法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发送由循环移位序列加扰后的参考信号,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表示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基于所述设定信息、以及对于具有所述基准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中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确定对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移位量;以及基于所述确定出的移位量,形成循环移位序列,在所述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X是0以上且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以及发送被映射到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所述频率资源上的所述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接收方法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接收由循环移位序列加扰后的参考信号,该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示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发送到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装置,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以及基于所述设定信息、以及对于具有所述基准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中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确定对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移位量,并使用所述确定出的移位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X是0以上且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基准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被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的、并且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以及使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线路质量,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增加用于通知循环移位量的信令量而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基本序列进行1/4码元的循环移位的情况的图。
图2是表示一例对于识别号0的天线端口的8个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每个候选,使4个天线端口识别号和与各天线端口识别号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对应关联的对应表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主要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主要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序列间干扰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使用图8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所得到的效果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其他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其他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适用于2天线端口发送的偏移模式设为“0,4”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现有的对应表的问题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其他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101 设定单元
102、103 编码和调制单元
104 发送处理单元
105、208 发送单元
106、201 天线
107、202 接收单元
108、203 接收处理单元
109 数据接收单元
110 接收质量测定单元
200 终端
204 参考信号生成单元
205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
206 发送控制单元
207 发送信号形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元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00和终端200。基站100为LTE-A基站,终端200为LTE-A终端。另外,终端200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发送由对基本序列实施循环移位所得的循环移位序列进行加扰后的参考信号。并且,基站100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各天线端口,接收由对基本序列实施循环移位所得的循环移位序列进行加扰后的参考信号。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主要结构图。在基站100中,设定单元101生成有关对如下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然后,将生成的设定信息经由发送处理单元104发送到终端200。另外,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对具有基准移位量可取的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以及设定信息,确定对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实际移位量,并使用确定出的实际移位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上述的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X是0以上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主要结构图。在终端200中,接收处理单元203接收有关对如下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并且,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对具有基准移位量可取的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的各候选的、使循环移位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设定信息,确定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实际移位量,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上述的对应关系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X是0以上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然后,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将乘以了基于确定出的实际移位量而形成的循环移位序列后的参考信号进行映射。
[基站100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5中,基站100具有设定单元101、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及103、发送处理单元104、发送单元105、天线106、接收单元107、接收处理单元108、数据接收单元109、以及接收质量测定单元110。
设定单元101生成用于设定对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候选资源”的“候选资源设定信息”。该候选资源是,设定对象终端200可以映射SRS的资源。而且,候选资源设定信息可以分为“时间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资源设定信息”。时间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包括:设定对象终端200开始设定候选资源的开头子帧及开头频带、以及设定对象终端200可以使用的频率带宽等。另外,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包括“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等。这里,所谓的“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是有关对于从作为基准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SRS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移位量的信息。这里,特别使用对于天线端口识别信息为零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作为“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
另外,在对于设定对象终端200指示发送的SRS特别为DA-SRS的情况下,设定单元101生成用于指示开始发送DA-SRS的触发信息。另外,P-SRS的情况下,有关开始发送P-SRS的触发的信息例如包含在时间频率资源设定信息中。
如上所述,设定单元101生成的候选资源设定信息作为设定信息,经由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发送处理单元104和发送单元105被发送到设定对象终端200。另外,同样地,触发信息也经由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发送处理单元104和发送单元105被发送到设定对象终端200。另外,设定信息和触发信息还被输出到接收处理单元108。
进而,设定单元101生成包含资源(RB)分配信息以及对一个或多个传输块(TB)的MCS信息的分配控制信息。分配控制信息由与分配上行线路数据的上行线路资源(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有关的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与分配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线路资源(例如,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有关的分配控制信息构成。并且,有关上行线路资源的分配控制信息被输出到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及接收处理单元108,有关下行线路资源的分配控制信息被输出到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及发送处理单元104。
这里,设定信息作为高层信息(即,通过RRC信令)从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另一方面,分配控制信息和触发信息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从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也就是说,设定信息的通知间隔比较长(即,以较长的间隔进行通知),与此相对,分配控制信息和触发信息的通知间隔较短(即,以较短的间隔进行通知)。
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对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设定信息、触发信息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将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04。
编码和调制单元103对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将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04。
发送处理单元104将从编码和调制单元102及编码和调制单元103获得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下行线路资源分配信息所示的资源中,由此形成发送信号。这里,在发送信号为OFDM信号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映射到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下行线路资源分配信息所示的资源中,实施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处理以变换为时间波形,并附加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由此形成OFDM信号。
发送单元105对从发送处理单元104获得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转换等),并通过天线106发送。
接收单元107对于通过天线106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无线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转换等),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处理单元108。
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上行线路资源分配信息,确定被映射有上行数据信号和ACK/NACK信息的资源,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被映射到所确定的资源中的信号分量。
另外,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设定信息和触发信息,确定映射有SRS的资源。
具体而言,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时间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和触发信息,确定映射有SRS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而,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映射有SRS的代码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
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生成与确定出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分别对应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即,循环移位序列组)。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从接收信号提取被映射到确定出的时间频率资源上的信号分量,并且使用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组,分离被码分复用的多个SRS。
这里,在接收信号是进行了空间复用(即,通过多个码字(CW)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处理单元108对每个CW分离接收信号。另外,在接收信号是OFDM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处理单元108对于提取的信号分量实施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由此变换为时域信号。
这样,由接收处理单元108提取的上行数据信号和ACK/NACK信息被输出到数据接收单元109,SRS被输出到接收质量测定单元110。
数据接收单元109对从接收处理单元108获得的信号进行解码。由此,得到上行线路数据和ACK/NACK信息。
接收质量测定单元110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108获得的SRS,测定各频率资源单元的接收质量,并输出接收质量信息。
另外,在基站100的小区内的业务状况无变化时,或者要测定平均的接收质量时,从信令量的观点看,优选以通知间隔长的高层信息,通知设定信息(候选资源设定信息和发送方法设定信息)。另外,通过将这些各种偏移量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广播信息进行通知,能够进一步减少通知量。然而,在需要根据业务状况等而动态地变更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优选以通知间隔短的PDCCH,通知这些偏移量的一部分或全部。
[终端200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方框图。这里,终端200为LTE-A终端。
在图6中,终端200具有天线201、接收单元202、接收处理单元203、参考信号生成单元204、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发送控制单元206、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以及发送单元208。
接收单元202对于通过天线201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无线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转换等),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处理单元203。
接收处理单元203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设定信息、分配控制信息、触发信息、以及数据信号。接收处理单元203将设定信息、分配控制信息、以及触发信息输出到发送控制单元206。另外,接收处理单元203对于提取出的数据信号进行差错检测处理,将与差错检测结果相应的ACK/NACK信息输出到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
参考信号生成单元204从发送控制单元206获得生成指示信号后,生成参考信号,并输出到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以ACK/NACK信息和发送数据作为输入,基于从发送控制单元206获得的MCS信息,对ACK/NACK信息和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由此生成数据信号。在非MIMO(Non-MIMO)发送的情况下,以一个码字(CW)生成数据信号,在MIMO发送的情况下,以两个(或多个)码字生成数据信号。此外,在接收信号为OFDM信号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还进行CP除去处理、FFT处理。
发送控制单元206设定本终端映射SRS的候选资源。具体而言,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设定信息(时间频率资源设定信息),确定候选时间频率资源。另外,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设定信息(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候选代码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并且,在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触发信息后,发送控制单元206将有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的信息输出到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对于该终端200中设定的候选代码资源,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另外,在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触发信息后,发送控制单元206在候选时间频率资源中确定实际地映射SRS的“RS映射资源”,将有关确定的RS映射资源的信息(以下有时称为“RS映射资源信息”)输出到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并且将参考信号的生成指示信号输出到参考信号生成单元204。
另外,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分配控制信息,确定映射数据信号的“数据映射资源”,将有关数据映射资源的信息(以下有时称为“数据映射资源信息”)输出到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并且将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MCS信息输出到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
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将从参考信号生成单元204获得的SRS映射到RS映射信息所示的RS映射资源上。并且,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通过对于基准序列实施与从发送控制单元206获得的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对应的循环移位,从而生成循环移位序列组,将该循环移位序列组与被映射到RS映射资源上的SRS相乘。将乘以了构成循环移位序列组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中的各循环移位序列后的SRS,从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由此,多个SRS被码分复用。
另外,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将从数据信号生成单元205获得的数据信号映射到数据映射资源信息所示的数据映射资源中。由此形成发送信号。此外,在非MIMO发送的情况下,将1码字的数据信号分配到一个层,在MIMO发送的情况下,将2(或多个)码字的数据信号分配到多个层。另外,在发送信号为OFDM信号的情况下,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对数据信号进行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后,映射到数据映射资源中。另外,对于形成的发送信号附加CP。
发送单元208对于由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形成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转换等),并通过天线201发送。
[基站100和终端2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基站100和终端200的动作。这里,特别说明有关对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候选代码资源的设定处理、由终端200使用候选代码资源进行的SRS发送处理、以及由基站100对从终端200发送的SRS进行的接收处理。而且,特别说明终端200使用2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发送SRS的情况。
<对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候选代码资源的设定处理>
设定单元101生成用于对设定对象终端200设定候选代码资源的候选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1生成与对于从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SRS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移位量有关的信息。这里,特别使用对于天线端口识别信息为零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作为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
对于终端200发送这样生成的候选代码资源设定信息。
<由终端200使用候选代码资源进行的SRS发送处理>
发送控制单元206设定本终端映射SRS的候选代码资源。具体而言,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候选代码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在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中,对于基准天线端口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每个候选,使4个天线端口识别号和与各天线端口识别号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对应关联。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数为0~7的8个。如上所述,基准天线端口是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在图7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适用了基本偏移模式“0,4,2,6”,另一方面,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了与基本偏移模式不同的偏移模式。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尤其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这里,X是0以上3以下的整数。
若进一步一般化,则在基准天线端口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数设为N(N是8以上且2的乘幂)个时,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N/2,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这里,X是0以上(N/2-1)以下的整数。另外,X也可以是(X-N/2)modN。
通过使用包括这样的多个偏移模式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能够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另外,通过预先在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共用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基站100仅将有关与基准天线端口对应的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200即可,因而能够防止信令量的增加。
另外,具体而言,在2天线端口发送中,可以使用由2个循环移位量构成的移位量对“0,4”、“1,5”、“2,6”、“3,7”中的任一对,在4天线端口发送中,可以使用由4个循环移位量构成的循环移位量组“0,2,4,6”和“1,3,5,7”中的任一组。因此,能够确保与使用图2所示的对应表的情况同等的、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例如,在终端1使用“0,4”、终端2使用“1”的情况下,在图2的表中,终端3选择“3,7”或“2,6”以外,没有其他选项,但在图7的表中,对于终端3,存在“3,7”、“2,6”和“5,6”的选项。
并且,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对于基准序列实施与从发送控制单元206获得的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对应的循环移位,从而生成循环移位序列组,将该循环移位序列组与被映射到RS映射资源上的SRS相乘。将乘以了构成循环移位序列组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中的各循环移位序列后的SRS,从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由此,多个SRS被码分复用。
<由基站100对从终端200发送的SRS进行的接收处理>
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代码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映射有SRS的代码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这里使用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与在终端200中使用的规则表相同。
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生成与确定出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分别对应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即,循环移位序列组)。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被映射到确定出的时间频率资源上的信号分量,并且使用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组,分离被码分复用的多个SRS。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终端200中,接收处理单元203接收有关对如下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L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并且,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对具有基准移位量可取的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以及设定信息,确定对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实际移位量,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上述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X是0以上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并且,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基于确定出的实际移位量形成循环移位序列。
在基站100中,设定单元101生成有关对如下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基准移位量的设定信息,该循环移位序列用于从L(L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天线端口中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然后,将生成的设定信息经由发送处理单元104发送到终端200。另外,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对具有基准移位量可取的移位量0至N-1(N是8以上的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组的各候选,使循环移位量候选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以及设定信息,确定对用于从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加扰的循环移位序列赋予的实际移位量,并使用确定出的实际移位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上述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X是0以上N/2-1以下的自然数)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和与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相对于移位量X+N/2的基准移位量候选的偏移值构成的偏移模式不同。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图8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适用了基本偏移模式“0,4,2,6”,另一方面,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了与基本偏移模式不同的偏移模式。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特别是,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另一方面,对循环移位量X+4,适用偏移模式“0,1,2,3”或“0,-1,-2,-3”。这里,X是0以上3以下的整数。
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偏移模式“0,1,2,3”或“0,-1,-2,-3”,构成循环移位量组的4个循环移位量成为连续的值。
而且,在图8中,对适用基本偏移模式以外的偏移模式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4,在X+4为偶数时适用“0,1,2,3”和“0,-1,-2,-3”中的一方,在为奇数时适用另一方。
另一方面,在多个终端200发送SRS时,由于在终端间产生的发送定时的偏差,发生序列间干扰位置增多。例如,在终端200-1使用移位量组“0,4,2,6”、终端200-2使用移位量组“1,5,3,7”的情况下,若终端200-2的发送定时产生偏差,则对终端200-1的所有循环移位量“0,4,2,6”的循环移位序列,造成序列间干扰(参照图9)。
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4,在X+4为偶数时适用“0,1,2,3”和“0,-1,-2,-3”中的一方,在为奇数时适用另一方,由此,即使在发送定时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产生序列间干扰位置。例如,在终端200-1使用移位量组“4,5,6,7”、终端200-2使用移位量组“0,1,2,3”的情况下,即使终端200-2的发送定时产生偏差,也仅在终端200-2的循环移位量“4”一个位置产生序列间干扰(参照图10)。
另外,只要循环移位量组的结构要素连续,就没有特别限定使各结构要素与哪个天线端口对应关联。例如,如图11所示,即使在识别号1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2的天线端口中使用的循环移位量不连续,只要移位量组的结构要素连续即可。由此,能够作成用于SRS的循环移位量的偏差少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实施方式3中,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进而,在实施方式3中,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M=0,1,···)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中的一方,适用基本偏移模式,而对另一方适用偏移模式“0,1,2,3”或“0,-1,-2,-3”(参照图12)。
这里,在图11所示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中,当关注适用基本偏移模式以外的偏移模式的循环移位量组时,与在2天线发送中利用的识别号0、1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对限定为“4,3”、“5,6”、“6,5”、“7,0”,而不存在循环移位量1、2。也就是说,无法分配循环移位量1、2。
与此相对,如12所示,通过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中的一方适用基本偏移模式,而对另一方适用偏移模式“0,1,2,3”或“0,-1,-2,-3”,从而能够减轻适用于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的集中。具体而言,在图12中,当注目于适用基本偏移模式以外的偏移模式的循环移位量组时,与在2天线发送中利用的识别号0、1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变为“4,5”、“1,0”、“6,7”、“3,2”,循环移位量的集中被分散了。
另外,在图12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如下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即,以图11所示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为基础,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M=0,1,···)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由此获得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也就是说,也可以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除图11以外的其他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中,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M=0,1,···)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
另外,也可以是,在对循环移位量候选2M(M=0,1,···)和循环移位量候选2M+1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的状态下,与基本偏移模式以外的偏移模式对应关联的基准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中,存在连续的两个循环移位量候选时,使一方循环移位量候选(例如,值较小的一方)与偏移模式“0,1,2,3”对应关联,而使另一方循环移位量候选(例如,值较大的一方)与偏移模式“0,-1,-2,-3”对应关联。在图13中,使基本偏移模式“0,1,2,3”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3对应关联,另一方面,使偏移模式“0,-1,-2,-3”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对应关联。
由此,即使在2天线端口发送和4天线端口发送的哪一情况下,也能够使循环移位量分散而防止集中。其结果,能够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图14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适用了基本偏移模式“0,4,2,6”,另一方面,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了与基本偏移模式不同的偏移模式。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特别是,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另一方面,对循环移位量X+4,适用偏移模式“0,4,1,5”或偏移模式“0,4,3,7”。也就是说,在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的偏移模式组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差、以及对识别号为2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3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差都为4,所有偏移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一点。相对于此,在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的偏移模式组中,对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2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差存在多个值。
这里,对于终端200,适用2天线端口发送的可能性比适用4天线端口发送的可能性高。如图15所示,将对2天线端口发送适用的偏移模式设为“0,4”,则终端200-1~4(图15中表示为UE#1~4)分别使用循环移位量对“0,4”、“2,6”、“1,5”、“3,7”。
假定在该状态下,两个终端200结束SRS发送。例如,在UE#1和UE#2结束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0,4,2,6”为空。另外,在UE#1和UE#3结束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0,4,1,5”为空。另外,在UE#1和UE#4结束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0,4,3,7”为空。另外,在UE#2和UE#4结束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2,6,3,7”为空。另外,在UE#3和UE#4结束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1,5,3,7”为空。若假设将4天线端口的SRS灵活地分配到这些空CS的情况,则偏移量组“0,4,2,6”、“0,4,1,5”、“0,4,3,7”为有效。
因此,这里,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另一方面,对循环移位量X+4,适用偏移模式“0,4,1,5”或偏移模式“0,4,3,7”。由此,即使存在4CS间隔的两个空CS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进行在4天线端口发送中的SRS资源分配。例如,在空CS为“0,4,1,5”的情况下,也能够分配4天线端口发送的SRS资源。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图16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适用了基本偏移模式“0,4,2,6”,另一方面,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了与基本偏移模式不同的偏移模式。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特别是,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另一方面,对循环移位量X+4,适用偏移模式“0,3,A,B”或“0,5,A,B”。这里,A和B是不同的值。而且,在偏移模式“0,3,A,B”的情况下,A和B是0~7中0、3以外的自然数,在偏移模式“0,5,A,B”的情况下,A和B是0~7中0、5以外的自然数。
这里,在实施方式4中,为了在2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在接收端高精度地分离SRS,在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之间,将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差设计为4。然而,在2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下重视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时,优选将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之间的、适用的循环移位量的差分值准备多个。因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例如,为了在2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在接收端高精度地分离SRS,在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之间,将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差设为分离性能仅次于4的3或5。由此,在抑制分离精度的降低的同时,能够改善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图17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适用了基本偏移模式“0,4,2,6”,另一方面,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适用了与基本偏移模式不同的偏移模式。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特别是,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另一方面,对循环移位量X+4,适用偏移模式“0,2,A,B”或“0,6,A,B”。而且,在偏移模式“0,2,A,B”的情况下,A和B是0~7中0、2以外的自然数,在偏移模式“0,6,A,B”的情况下,A和B是0~7中0、6以外的自然数。
这里,在实施方式5中,为了维持高的SRS分离性能并改善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追加了3或5作为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和对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差分值。然而,在将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和对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差分值设为3或5时,存在若与循环移位量组“0,4,2,6”进行组合,则SRS资源分配变得复杂的情况。例如,在被分配循环移位量组“0,4,2,6”的终端200结束通过4天线端口的SRS发送时,循环移位量组“0,4,2,6”的资源为空,但若使用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和对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差分值为3或5的循环移位量组,则不能分配SRS资源。因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重视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情况下,优选追加2或6,作为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和对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适用的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差分值。
另外,通过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适用基本偏移模式,并对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0,2,4,6”,从而在发生几率高的2天线端口发送中,能够确保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并且在发生几率低的4天线端口发送中,能够使天线端口间的CS间隔最大,因此能够使SRS的分离精度最高。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涉及“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变形例。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代码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
在图18中,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而且,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为偶数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组(即,0,2,4,6),适用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并且,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为偶数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组的1个循环移位量候选,适用基本偏移模式“0,4,2,6”。在图18中,特别使基本偏移模式“0,4,2,6”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对应关联。并且,使偏移模式“0,1,2,3”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2对应关联,使偏移模式“0,2,4,6”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对应关联,并使偏移模式“0,-1,-2,-3”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6对应关联。
这里,在图2所示的现有的对应表中,在假定2天线端口发送时,根据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为X还是X+2,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和与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的组相互不同。然而,在仅假设4天线端口发送时,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为偶数的循环移位量候选组(即,0,2,4,6)的、构成循环移位量组的循环移位量为相同(参照图19)。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对应关联,而且使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为偶数的候选组(即,0,2,4,6)也对应关联。由此,能够不增加用于通知循环移位量的信令量,而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与实施方式1~7不同,其以频域内的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提高为目的。实施方式8的基站和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和终端200相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8的基站100中,设定单元101生成用于对设定对象终端200设定“候选资源”的“候选资源设定信息”。候选资源设定信息可以分为“时间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
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从设定单元101获得的设定信息和触发信息,确定映射有SRS的资源。
具体而言,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时间资源设定信息”和触发信息,确定映射有SRS的时间资源。进而,接收处理单元108基于“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映射有SRS的代码频率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频率)。
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生成与确定出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分别对应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即,循环移位序列组)。然后,接收处理单元108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被映射到确定出的时间频率资源上的信号分量,并且使用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组,分离被码分复用的多个SRS。
在实施方式8的终端200中,发送控制单元206设定本终端映射SRS的候选资源。
具体而言,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设定信息(时间资源设定信息),确定候选时间资源。
另外,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设定信息(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候选代码频率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频率)。并且,在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触发信息后,发送控制单元206将有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和频率输出到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对于该终端200中设定的候选频率资源,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将从参考信号生成单元204获得的SRS映射到RS映射信息所示的RS映射资源上。并且,发送信号形成单元207对于基准序列实施与从发送控制单元206获得的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对应的循环移位,从而生成循环移位序列组,将该循环移位序列组与被映射到RS映射资源上的SRS相乘。将乘以了构成循环移位序列组的多个循环移位序列中的各循环移位序列后的SRS,从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由此,多个SRS被码分复用。
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8的基站100和终端200的动作。这里,特别说明有关对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候选代码资源和候选频率资源的设定处理、由终端200使用候选代码资源和候选频率资源进行的SRS发送处理、以及由基站100对从终端200发送的SRS进行的接收处理。而且,特别说明终端200使用2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发送SRS的情况。
<对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候选代码资源的设定处理>
设定单元101生成用于对设定对象终端200设定候选代码资源和候选频率资源的候选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1生成与对于从设定对象终端200的基准天线端口发送的SRS使用的循环移位序列的移位量有关的信息。这里,特别使用对于天线端口识别信息为零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作为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
对终端200发送这样生成的候选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
<由终端200使用候选代码频率资源进行的SRS发送处理>
发送控制单元206设定本终端映射SRS的候选代码频率资源。具体而言,发送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3获得的代码频率资源设定信息和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确定候选代码频率资源(即,用于发送SRS的循环移位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频率)。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图。在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中,对于基准天线端口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每个候选,使4个天线端口识别号和与各天线端口识别号对应的循环移位量和频率对应关联。循环移位量候选的数为0~7的8个。在图20的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中,对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全部循环移位量候选0~7,适用了固定的偏移模式“0,4,2,6”。另外,在图20中,对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使1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1)与所有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另一方面,对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使1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1)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并且使一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2)与识别号为2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3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也就是说,若将其一般化,则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适用互不相同的频率模式。这里,X是0以上3以下的整数。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代码频率资源设定规则表的其他例的图。在图21中,对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使1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1)与所有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另一方面,对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使2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1)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2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并且使一个频带(该图中为频率2)与识别号为1的天线端口和识别号为3的天线端口对应关联。另外,上述的频率1和频率2,各自都可以设为由连续的副载波群构成的副载波块,也可以设为由分散配置的副载波群构成的副载波组(例如,LTE中的传输梳齿(Comb))。具体而言,可以将频率1置换为Comb#0,将频率2置换为Comb#1。也就是说,可以设为,在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3中,仅使用1个传输梳齿,在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7中,仅使用多个梳齿。另外,固定的偏移模式“0,4,2,6”的顺序也可以不同,例如“0,2,4,6”等。此外,只要使用算式等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就可以不使用图20、图21等表。例如,也可以使用以下的算式来代替图表。
图20也可以使用式(1)来表现。
是表示识别号的天线端口的SRS配置(例如,频率1、频率2,或Comb#0、Comb#1)的信息。
是表示由基站通知的识别号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和SRS配置的信息。
是小于A的最大整数。
在终端和基站中,在为0时适用频率1(或Comb#0),在为1时适用频率2(或Comb#1)。
可以是由基站明示地通知的值(0或1),也可以是暗示地通知的值或固定值。
无需被0~3、4~7的分类限制,可以基于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7变更。
Np是用于SRS发送的天线端口数。
同样,图21也可以使用式(2)来表现。
另外,在天线端口数为2的情况下使用图21,而在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下使用图20时,使用式(3)。
这里,在实施方式1至7中,使互不相同的偏移模式与对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对应关联。但是,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方法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如上所述,通过使互不相同的频率模式与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X和循环移位量候选X+4对应关联,也能够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另外,频率1和频率2也可以视为频域中的偏移量。例如,在基站100通知表示Comb#0的信息以及识别号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的情况下,基站200仅利用Comb#0发送SRS,另一方面,在基站100通知表示Comb#1的信息以及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的情况下,基站200仅利用Comb#1发送SRS。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基准天线端口的多个循环移位量候选中的一部分与触发信息(即,PDCCH中的触发用比特)对应关联。例如,根据设定信息,使PDCCH的触发信息1与基准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对应关联,并使PDCCH的触发信息2与基准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对应关联。并且,若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知PDCCH的触发信息1,则终端200使用与基准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0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组来发送SRS,若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知PDCCH的触发信息2,则终端200使用与基准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候选4对应关联的循环移位量组来发送SRS。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的表可以适用于仅进行2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仅进行4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以及进行2天线端口发送和4天线端口的情况的任何情况。另外,也可以在4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和2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前提进行了说明:在使用1个天线端口的情况和使用2个或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的、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一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在使用1个天线端口的情况和使用2个或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的、识别号为0的天线端口和循环移位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SRS(例如,DA-SRS、P-SRS)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使用循环移位序列进行码分复用的信号,就可以适用本发明。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是指,由1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天线组)。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一定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例如,未规定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天线端口,而将天线端口规定为终端能够发送基准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另外,天线端口有时也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加权的最小单位。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通知比特数为3比特、循环移位量候选为0~7的情况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知比特数为4比特,循环移位量候选为0~15。此时,也可以使偏移量组“0,4,2,6”变为“0,8,4,12”这样,将偏移量变为M倍(4比特的情况下,M=2)。另外,识别号1~3的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量也不限于图中的值。例如,可以设为偏移量组“0,2,4,6”。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与硬件的协同下,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11年1月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01829号和2011年1月20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09870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不增加用于通知循环移位量的信令量而提高SRS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是极其有用的。

Claims (18)

1.发送装置,包括:
信号形成单元,将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被映射到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所述频率资源上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并且是8以上的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多个天线端口中,与奇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为2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下的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下的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为4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中的奇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与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N/2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与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N/4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相当于天线端口号为0的循环移位量,所述N是8,所述X是0~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频率资源是梳齿状的副载波组。
9.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被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的、并且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以及
线路质量测定单元,使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线路质量,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并且是8以上的偶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多个天线端口中,与奇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为2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与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为4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多个天线端口中的奇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和与偶数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与所有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
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N/2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同,与循环移位量的间隔为N/4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不同。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相当于天线端口号为0的循环移位量,所述N是8,所述X是0~3。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
所述频率资源是梳齿状的副载波组。
17.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以及
发送被映射到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所述频率资源上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并且是8以上的偶数。
18.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被映射到基于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的与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率资源上的、并且使用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生成的参考信号;以及
使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线路质量,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不同,该第一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是所述有关循环移位量的信息为X+N/2的情况下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各天线端口和频率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X表示0以上且N/2-1以下的整数,N表示所述循环移位量的候选数并且是8以上的偶数。
CN201180061067.0A 2011-01-07 2011-12-20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Active CN103270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1829 2011-01-07
JP2011-001829 2011-01-07
JP2011009870 2011-01-20
JP2011-009870 2011-01-20
PCT/JP2011/007109 WO2012093449A1 (ja) 2011-01-07 2011-12-20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0713A CN103270713A (zh) 2013-08-28
CN103270713B true CN103270713B (zh) 2015-10-14

Family

ID=4645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1067.0A Active CN103270713B (zh) 2011-01-07 2011-12-20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7) US9094955B2 (zh)
EP (3) EP3515006B1 (zh)
JP (3) JP5771222B2 (zh)
KR (1) KR101923745B1 (zh)
CN (1) CN103270713B (zh)
AU (1) AU2011354040B2 (zh)
BR (1) BR112013017209B1 (zh)
RU (1) RU2571420C2 (zh)
SG (1) SG191862A1 (zh)
TW (1) TWI539770B (zh)
WO (1) WO20120934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0713B (zh) * 2011-01-07 2015-10-1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EP3737029A1 (en) 2012-05-03 2020-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mmon search space for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s
US9948375B2 (en) * 2013-08-05 2018-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through beam grou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23130B1 (ko) 2013-11-27 2021-11-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 기반 오픈-루프 mimo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44081B1 (ko) 2014-05-23 2021-12-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수의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26441A1 (en) 2017-01-06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new radio
US10924239B2 (en) * 2017-01-06 2021-02-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eference signals with phase shift indexes
WO2018126474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multiplex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new radio
CN110868282B (zh) 2017-05-04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信号的传输参数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971915B (zh) * 2018-04-28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514297B (zh) * 2018-07-13 2022-08-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Srs配置和srs传输
JP7331112B2 (ja) * 2019-01-11 2023-08-2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複数のアンテナパネルを使用するチャネルサウンディング
RU2726584C1 (ru) * 2020-02-17 2020-07-1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16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ордена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маршала войск связи А.И. Бел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двоичной групповой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4144A1 (ja) * 2007-10-26 2009-04-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ホッピング方法、無線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
WO2010032482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分割方法
WO2010125943A1 (ja) * 2009-04-27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0150806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204B (zh) * 2004-04-02 2017-03-01 苹果公司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应用的空间时间发射分集系统及方法
RU2262802C1 (ru) * 2004-06-09 2005-10-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Воронеж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модулированных по фазе и частоте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ых сигналов
EP1710861A1 (en) * 2005-04-07 2006-10-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ntenna Arrangement
WO2007034357A2 (en) * 2005-09-22 2007-03-29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omography apparatus for examination of an object of interest, method of examining an object of interest,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program element
US8571120B2 (en) * 2006-09-22 2013-10-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not acknowledge (ACK/NACK) bits and their embedding in the reference signal
US8385459B2 (en) * 2007-06-18 2013-0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yclic shift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US8279811B2 (en) * 2007-10-30 2012-10-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Allocating downlink acknowledgemen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RPI0908916A2 (pt) 2008-03-14 2018-02-14 Qualcomm Inc métodos e sistemas para escolha de retratos cíclicos em sistemas ofdm de várias antenas
DK2822341T3 (en) * 2008-03-25 2018-01-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Timing of component carriers in wireless multi-carrier networks
KR101537614B1 (ko) * 2008-08-11 2015-07-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주파수 블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US20100067512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with 4 antenna ports
KR101328790B1 (ko) 2008-10-20 2013-11-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반송파 집적 방법
KR100956828B1 (ko) * 2008-11-13 2010-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KR101276859B1 (ko) * 2009-04-15 2013-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327980B1 (en) * 2009-05-11 2019-07-24 LG Electronics Inc.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US9379858B2 (en) * 2009-06-05 2016-06-28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oordination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11001829A (ja) 2009-06-16 2011-01-06 Yanmar Co Ltd ガス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011009870A (ja) 2009-06-23 2011-01-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80163B2 (ja) * 2009-08-05 2013-04-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576692B2 (en) * 2009-09-10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993740B2 (ja) * 2009-10-01 2016-09-1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データの送信
WO2011078571A2 (ko) * 2009-12-22 2011-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된 사운딩 참조신호를 이용하여 comp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2522097B1 (en) * 2010-01-08 2016-03-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ultiplex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1085509A1 (en) * 2010-01-12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ayer-to dm rs port mapping for lte-advanced
WO2011096646A2 (en) *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WO2011102768A1 (en) * 2010-02-22 2011-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dynamically trigge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69775B1 (en) * 2010-03-16 2019-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JP5514954B2 (ja) * 2010-04-02 2014-06-0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サウンディング基準信号の構成および送信
CN103039031B (zh) * 2010-06-09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harq处理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JP5566537B2 (ja) * 2010-08-13 2014-08-06 ブラックベリー リミテッド 非周期的チャネルサウンディング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付けおよび信号伝達の方法
US9154277B2 (en) * 2010-09-22 2015-10-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periodic sounding
WO2012044337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for lte aperiod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US9203496B2 (en) * 2010-11-12 2015-12-01 Golba Llc Dynamic allocation of transceivers and frequency channels in MIMO systems
US8488529B2 (en) * 2011-01-05 2013-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information mapping for transmission grants
US8457698B2 (en) * 2011-01-05 2013-06-04 Alcatel Lucent Antenna array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 architectures
CN103270713B (zh) * 2011-01-07 2015-10-1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4144A1 (ja) * 2007-10-26 2009-04-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ホッピング方法、無線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
WO2010032482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分割方法
WO2010125943A1 (ja) * 2009-04-27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0150806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74500A1 (en) 2019-06-06
JPWO2012093449A1 (ja) 2014-06-09
US10251174B2 (en) 2019-04-02
JP6008340B2 (ja) 2016-10-19
JP6202508B2 (ja) 2017-09-27
US11831483B2 (en) 2023-11-28
JP2016213898A (ja) 2016-12-15
US11160076B2 (en) 2021-10-26
KR101923745B1 (ko) 2018-11-29
RU2571420C2 (ru) 2015-12-20
US9553750B2 (en) 2017-01-24
EP3734893A1 (en) 2020-11-04
TW201233089A (en) 2012-08-01
EP2663000A4 (en) 2018-02-28
TWI539770B (zh) 2016-06-21
US20170094666A1 (en) 2017-03-30
EP3734893B1 (en) 2021-09-08
EP2663000A1 (en) 2013-11-13
RU2013130729A (ru) 2015-02-20
US20130258894A1 (en) 2013-10-03
US20220007367A1 (en) 2022-01-06
US9094955B2 (en) 2015-07-28
US20230164012A1 (en) 2023-05-25
CN103270713A (zh) 2013-08-28
JP5771222B2 (ja) 2015-08-26
BR112013017209A2 (pt) 2017-06-27
US20150288550A1 (en) 2015-10-08
AU2011354040B2 (en) 2015-10-29
BR112013017209B1 (pt) 2021-09-28
EP3515006A1 (en) 2019-07-24
US20230403188A1 (en) 2023-12-14
KR20140016874A (ko) 2014-02-10
AU2011354040A1 (en) 2013-06-20
EP2663000B1 (en) 2019-05-01
JP2015228659A (ja) 2015-12-17
SG191862A1 (en) 2013-08-30
WO2012093449A1 (ja) 2012-07-12
US11582082B2 (en) 2023-02-14
EP3515006B1 (en)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0713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US8526385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7615858B (zh) 用于虚拟(基带)载波聚合宽带lte的设备、网络和方法
RU255190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US11258558B2 (en)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US9031035B2 (en)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tification method
CN10279262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导频发送方法和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AU2019429440B2 (en) Multiple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463305A (zh)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1827393B (zh)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映射方法
US201802278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narrow band signa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31935A (zh) 基站、终端、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CN105474728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5453680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353509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KR2019005692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493596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7006001A (zh)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9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Sun patent hosting Co.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