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8001A -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8001A
CN103268001A CN2013102165752A CN201310216575A CN103268001A CN 103268001 A CN103268001 A CN 103268001A CN 2013102165752 A CN2013102165752 A CN 2013102165752A CN 201310216575 A CN201310216575 A CN 201310216575A CN 103268001 A CN103268001 A CN 103268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c chip
fiber array
coupler
zehnder interferometer
util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65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8001B (zh
Inventor
孙小菡
蒋卫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165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8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干涉仪包括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和外接导光臂,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包括硅衬底,在硅衬底上设有二氧化硅缓冲层,在二氧化硅缓冲层上设有波导层,波导层上设有覆盖层,所述波导层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两个开放臂、一个长度固定臂及输出级3dB耦合器。制备方法为:在硅衬底上制备缓冲层,在缓冲层制备波导层并光刻和刻蚀,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PLC芯片部分,切片研磨,再将单模光纤阵列和PLC芯片的开放臂进行耦合,进而和干涉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耦合。本发明可以实现相位精细可调,且结构紧凑、简单和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子器件技术领域,涉及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赫-曾德干涉仪(英文全称: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文中简称:MZI)作为相位检测光路结构已在光传感、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光纤通信中MZI通常用来作为光纤波分复用器、光调制器、光开关和波长转换器等;在光传感系统中由于MZI灵敏度非常高,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磁场、温度、压力等微弱物理量。
马赫-曾德干涉仪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基于分离元件的MZI;第二类是传统全光纤型MZI;第三种是基于平面光波光路(英文全称:PlanarLightwave Circuit,文中简称:PLC)的MZI。
传统基于分离元件的MZI由于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校正难度较大,会出现无法避免的随机扰动从而影响其性能。目前,在光谱学和基本量度学方面还有一些应用,但在光传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却非常少。
传统全光纤型MZI由两个3dB耦合器和两个不同长度的臂组成,输出特性固定。与传统MZI相比,全光纤型MZI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耐腐蚀、灵敏度高、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是受温度环境影响较大,从而导致系统性能稳定性低。
基于PLC工艺的MZI利用半导体工艺制备,具有结构紧凑、可批量制作、稳定性高等优点。其中基于硅上二氧化硅(英文全称:Silica-on-Silicon,文中简称:SoS)工艺的PLC型MZI是首先被应用于光通信、传感系统中的PLC干涉仪;并且其具有热稳定、集成高、成本低等特点。但是,PLC型MZI一般两臂光程差固定,从而限制其输出特性固定不变,不利于光传感、通信系统重构多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该干涉仪可以实现相位精细可调,且结构紧凑、简单和稳定性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该干涉仪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批量制作。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该干涉仪包括: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和外接导光臂,所述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包括:硅衬底,在硅衬底上设有二氧化硅缓冲层,在二氧化硅缓冲层上设有波导层,波导层上设有覆盖层。所述波导层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一个长度固定臂及输出级3dB耦合器,所述长度固定臂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下输出端口、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下输入端连接,在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上设有第一开放臂且与第一开放臂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上设有第二开放臂且与第二开放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外接导光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放臂的另一端、第二开放臂的另一端连接。
由输入级3dB耦合器端的上输入端口或者下输入端口输入一定频率范围的信号,经过3dB耦合器多模干涉效应从输入级3dB耦合器端的上输出端口和者下输入端口输出相位差为90°的光信号。一路光信号经过长度固定臂进入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下输入端,另一路光信号经过第一开放臂、外接导光臂和第二开放臂进入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当外接导光臂取合适长度时,两路光信号相互干涉,使特定的频率信号增强,相反使得特定的频率信号减弱。通过调节外接导光臂的光程差可以实现干涉仪相位精细可调,从而改变光传感、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优化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技术方案:
A)输入端为2×2耦合器,输出端为2×2耦合器,构成“二入二出”结构。
B)输入端为1×2分路器,输出端为2×1合波器,构成“一入一出”结构。
C)输入端为1×2分路器,输出端为2×2耦合器,构成“一入二出”结构。
D)输入端为2×2耦合器,输出端为2×1合波器,构成“二入一出”结构。
上述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取一硅衬底,利用湿化学法清洗硅片。利用热氧化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厚度15μm到20μm的二氧化硅缓冲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硅烷和氮气浓度为5%SiH4:N2,温度250℃—400℃,在二氧化硅中掺杂二氧化锗得到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9,采用气体浓度10%的GeH4:Ar,形成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且波导层的折射率高于二氧化硅缓冲层的折射率差为0.4%。
步骤20):在波导层上,利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PLC芯片部分,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输出级3dB耦合器2、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具体步骤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
步骤201)光刻工艺。利用光刻工艺把掩膜版的图形复制到波导层上,其中掩模板图形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输出级3dB耦合器2、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首先,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步骤10)制得的晶圆片进行表面浸润处理;然后旋转涂胶,其中转速为2000~8000r/min,时间10s,将光刻胶均匀涂于波导层上。进而在热板上90℃到10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将晶圆片和掩模板图形位置对准后曝光;然后在热板上100℃到12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进而采用0.6%的NaOH显影液,常温下显影时间为140s—190s。显影后进行坚膜烘焙,温度110℃到140℃下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最后,利用高倍率显微镜检查图形质量。
步骤202)刻蚀工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RIE对应中文:反应离子刻蚀)工艺,Cl2为20sccm,Ar为40sccm,射频功率100W,工作压强4.67Pa,刻蚀氢化无定形硅(氢化无定形硅的化学式为a-Si:H)。然后在丙酮中浸泡10min去除残留的光刻胶,烘干后进行SiO2波导的刻蚀,刻蚀条件为:射频功率80W—300W;工作压强2.67Pa—26.67Pa;O2与CHF3流量比为0.05:1;O2与CHF3的总流量20sccm-300sccm,完成刻蚀得到截面尺寸为8μm×8μm干涉仪的波导结构。
步骤30):覆盖层制备。对步骤20)得到的晶圆片,经过去除残留掩膜、沉积硼磷硅BPSG(B2O3-P2O5-SiO2glass)二氧化硅覆盖层、退火工艺,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40):切片研磨。利用转速30000rpm的划片刀,供应冷却水,将晶圆上的每个芯片分离。然后利用UNIPOL-1502型研磨抛光机,对分离得到的芯片进行研磨抛光,得到端面为斜8°的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50):利用单模光纤阵列和步骤30)得到的PLC芯片进行耦合。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浸泡于硅烷偶联剂溶液,其中溶液配比为:硅烷偶联剂5ml,异丙醇50ml,浸泡时间为1.5h,浸泡后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吹干。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对准,将光纤阵列的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一开放臂(4)的输出端口对准,将光纤阵列的另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二开放臂5的输入端口对准。进而将紫外胶刷到PLC芯片和光纤阵列端面上,最后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PLC芯片和光纤阵列。至此,将PLC芯片和单模光纤耦合连接,从而得到外接导光臂6和PLC芯片连接。
步骤60):对步骤50)得到的干涉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耦合;首先,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分别与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光纤阵列13对准。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分别与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光纤阵列15对准。然后,取适量紫外胶刷到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光纤阵列12、13、14和15、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的端面上。然后,利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紫外胶。至此,完成PLC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和光纤阵列的耦合,从而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相位精细可调。本发明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通过干涉仪的一条臂外接相位调制部件,实现相位精细可调,理论上可实现0°~360°相位调节;本发明通过一次制作,可以实现多种相位可调;实施方法是MZ干涉仪的PLC部分利用半导体工艺一次制作成形,并固定不变;通过外接光纤,可以实现干涉效应,进而利用拉力作用部件可以实现外接导光臂的长度变化,从而实现相位精细可调。然而,传统PLC型MZ干涉仪,如果想实现相位调节,必须要制作不同型号的PLC芯片,带来制作成本增加;或者需要利用特定的双折射材料及点光效应等实现可调,成本极高,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
(2)制备工艺兼容性好,成本低。基于SoS光波导工艺制备出芯片,并通过外接导光臂构成干涉仪;既克服了传统全光纤型干涉仪不稳定问题,又具备PLC工艺集成度高的特点;并且不需要双折射材料便可实现相位可调;传统电光效应制作的MZ干涉仪,需要对材料有特定要求,而且制作工艺有一定要求;相比于本发明具有材料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工艺不需要特定要求。
(3)结构简单,并具有多种使用方案。通过外接导光臂的变化可以实现多种实用方案,从而可广泛应用于光传感、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作完成的衬底、缓冲层与波导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作完成的PLC芯片部分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作完成的波导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作完成覆盖层的波导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接导光臂和PLC芯片开放臂耦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涉仪PLC芯片输入和输出端口耦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仿真结果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及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制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包括: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和外接导光臂6,所述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包括:硅衬底7,在硅衬底7上设有二氧化硅缓冲层8,在二氧化硅缓冲层8上设有波导10,在波导10上设有覆盖层11。所述波导层9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一个长度固定臂3及输出级3dB耦合器2,所述长度固定臂3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级3dB耦合器1的下输出端口、输出级3dB耦合器2的下输入端连接,在输入级3dB耦合器1的上输出端口上设有第一开放臂4且与第一开放臂4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级3dB耦合器2的上输入端上设有第二开放臂5且与第二开放臂5的一端连接,所述外接导光臂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放臂4的另一端、第二开放臂5的另一端连接。外接导光臂6长度可调,从而得到相位精细可调。
上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取一硅衬底,利用湿化学法清洗硅片。利用热氧化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厚度15μm到20μm的二氧化硅缓冲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硅烷和氮气浓度为5%SiH4:N2,温度250℃—400℃,在二氧化硅中掺杂二氧化锗得到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9,采用气体浓度10%的GeH4:Ar,形成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且波导层的折射率高于二氧化硅缓冲层的折射率差为0.4%。
步骤20):在波导层上,利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PLC芯片部分,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输出级3dB耦合器2、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具体步骤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
步骤201)光刻工艺。利用光刻工艺把掩膜版的图形复制到波导层上,其中掩模板图形(如图3所示)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输出级3dB耦合器2、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首先,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步骤10)制得的晶圆片进行表面浸润处理;然后旋转涂胶,其中转速为2000~8000r/min,时间10s,将光刻胶均匀涂于波导层上。进而在热板上90℃到10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将晶圆片和掩模板图形位置对准后曝光;然后在热板上100℃到12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进而采用0.6%的NaOH显影液,常温下显影时间为140s—190s。显影后进行坚膜烘焙,温度110℃到140℃下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最后,利用高倍率显微镜检查图形质量。
步骤202)刻蚀工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RIE对应中文:反应离子刻蚀)工艺,Cl2为20sccm,Ar为40sccm,射频功率100W,工作压强4.67Pa,刻蚀氢化无定形硅。然后在含量为99.5%丙酮溶液中浸泡10min去除残留的光刻胶,烘干后进行SiO2波导的刻蚀,刻蚀条件为:射频功率80W—300W;工作压强2.67Pa—26.67Pa;O2与CHF3流量比为0.05-1;O2与CHF3的总流量20sccm-300sccm,完成刻蚀得到截面尺寸为8μm×8μm干涉仪的波导结构。
步骤30):覆盖层制备。对步骤20)得到的晶圆片,经过去除残留掩膜、沉积硼磷硅BPSG(B2O3-P2O5-SiO2glass)二氧化硅覆盖层、退火工艺,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40):切片研磨。利用转速30000rpm的划片刀,供应冷却水,将晶圆上的每个芯片分离。然后利用UNIPOL-1502型研磨抛光机,对分离得到的芯片进行研磨抛光,得到端面为斜8°的干涉仪PLC芯片部分。从而使得输入级3dB耦合器、输出级3dB耦合器、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的端面与芯片端面一致。
步骤50):利用单模光纤阵列和步骤30)得到的PLC芯片进行耦合。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浸泡于硅烷偶联剂溶液,其中溶液配比为:硅烷偶联剂5ml,异丙醇50ml,浸泡时间为1.5h,浸泡后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吹干。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对准,将光纤阵列的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一开放臂(4)的输出端口对准,将光纤阵列的另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二开放臂5的输入端口对准。进而将紫外胶刷到PLC芯片和光纤阵列端面上,最后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PLC芯片和光纤阵列。至此,将PLC芯片和单模光纤耦合连接,从而得到外接导光臂6和PLC芯片连接。
步骤60):对步骤50)得到的干涉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耦合;首先,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分别与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光纤阵列13对准。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分别与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光纤阵列15对准。然后,取适量紫外胶刷到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光纤阵列12、第二输入端光纤阵列13、第一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第二输出端光纤阵列15、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的端面上。然后,利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紫外胶。至此,完成PLC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和光纤阵列的耦合,从而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实施例:
下面介绍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制备方法,以对上述制备方法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
步骤10):制作二氧化硅缓冲层8和波导9。参照图2所示,包括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
步骤101)取一硅衬底,利用湿化学法清洗硅片即衬底7,去除表面的污物;然后,经过去离子水超声波的超声清洗和干燥,完成了硅片的清洗;
步骤102)制备二氧化硅缓冲层8,制备二氧化硅缓冲层8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火焰水解法(FHD)、溶胶凝胶法(Sol-Gel)、热氧化法(TO)等。由于热氧化法一次热氧化可以同时对百余片的硅片进行氧化,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可同时对硅衬底7的正反两面同时氧化,从而可以消除附加应力。因此,利用热氧化法在硅衬底7上制备厚度15μm到20μm的二氧化硅缓冲层8。
步骤103)制作波导层9。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文中简称:PECVD)方法,以硅烷和氧气为反应气体,或者以一氧化二氮为反应气体。本实施例以硅烷和氮气浓度为5%SiH4:N2,温度为250℃—400℃条件下采用气体浓度为:5%SiH4:N2。通过在二氧化硅中掺杂二氧化锗得到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9,采用气体为浓度10%的GeH4:Ar,且波导层9和二氧化硅缓冲层8折射率差为0.4%。
步骤20):刻蚀波导形状,如图3和4所示。在波导层9上,利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中输入端3dB耦合器1、一个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第二开放臂5和输出端3dB耦合器。制备得到波导俯视图如图3所示,波导横截面10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
步骤201)利用光刻工艺把掩膜版的图形复制到波导层9上,其中掩模板图形包括输入端3dB耦合器1、一个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第二开放臂5和输出端3dB耦合器。光刻工艺步骤具体分为8步:
步骤2011)表面处理:光刻的第一步是增强基片和光刻胶之间的黏附性。因此晶圆片表面必须是清洁和干燥的,并且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进行表面浸润,可以起到黏附促进剂的作用。
步骤2012)旋转涂胶:表面处理后,晶圆片要立即采用旋转涂胶的方式涂上液相光刻胶材料,期间晶圆片被固定在一个真空载物台上。光刻胶的厚度、均匀性、颗粒沾污、针孔等指标和旋涂所采用的时间、速度以及装置都有很大的关系。典型的转速在2000~8000r/min之间,大约10s,可以甩出多余的光致抗蚀剂,从而得到厚度均匀的薄膜。
步骤2013)前烘焙:光刻胶被涂到晶圆片表面后必须烘焙使之成膜,并提高光刻胶和基底的黏附性,光刻胶的均匀性在这一步骤也会得到提升,典型的前烘焙条件是在热板上90℃到10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
步骤2014)对准和曝光:在曝光之前,必须对晶圆片和掩膜版图形进行位置对准,以保证设计图形在晶圆片的合适位置。然后经过曝光,让光能激活光刻胶中的光敏成分。由于光掩膜版对光的选择性透过,因此光刻胶中的光敏成分也是被选择性的激活。这一步骤是限制线宽的重要一步。
步骤2015)后烘焙:后烘焙的重要作用是使光敏成分的反应更加彻底,并形成稳定的分布,其烘焙温度通常会高于前烘焙温度10℃到20℃,即:在热板上100℃到12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
步骤2016)显影:显影是在晶圆片表面光刻胶中产生图形的关键步骤。光刻胶中的可溶解区域被化学显影剂溶解,将可见的岛或者窗口图形留在晶圆片表面。最通常的显影方法是浸泡,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甩干。浸泡的时间和温度是十分重要的两个控制因素。典型的采用0.6%的NaOH显影液,常温下显影时间在140s—190s。
步骤2017)坚膜烘焙:显影后的热烘就是坚膜烘焙。烘焙要求挥发掉存留的光刻胶溶剂,提高光刻胶对硅片表面的黏附性。这一步是稳固光刻胶,对下面的刻蚀过程非常关键。坚膜烘焙的温度通常要高于后烘温度10℃到20℃,即110℃到14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
步骤2018)检查:利用高倍率的显微镜观察晶圆上面图形的质量。一旦光刻胶在晶圆片表面形成图形,就要进行检查以确定光刻胶图形的质量。检查的目的一是找出光刻胶有质量问题的硅片,描述光刻胶工艺性能以满足规范要求,二是如果确定胶有缺陷,通过去胶可以把她们除去,晶圆片返工。如果光刻图形存在缺陷,对于波导的性能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必须在刻蚀之前进行检查。
步骤202)利用刻蚀工艺来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中输入端3dB耦合器1、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第二开放臂5和输出端3dB耦合器: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RIE对应中文:反应离子刻蚀)工艺,Cl2为20sccm,Ar为40sccm,射频功率100W,工作压强4.67Pa,刻蚀氢化无定形硅(氢化无定形硅的化学式为a-Si:H)或多晶硅(多晶硅的化学式是poly-Si)掩膜;然后在丙酮中浸泡10min去除残留的光刻胶,烘干后进行SiO2波导的刻蚀,刻蚀条件为:射频功率80W—300W;工作压强2.67Pa—26.67Pa;O2与CHF3流量比为0.05:1;O2与CHF3的总流量20sccm-300sccm,完成刻蚀得到干涉仪的波导结构1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波导3的截面尺寸为8μm×8μm。
步骤30):覆盖层制备。参照图5所示,对步骤20)得到的晶圆片,经过去除残留掩膜、沉积硼磷硅BPSG二氧化硅覆盖层、退火等工艺制得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40)切片研磨。晶圆切片研磨利用高速旋转的划片刀沿晶圆上的划片槽切割晶圆,将晶圆上的每个芯片分离;其中划片刀转速30000rpm,并供应冷却水。利用UNIPOL-1502型研磨抛光机,针对切片得到的芯片进行研磨抛光,得到端面为斜8°的干涉仪PLC芯片部分,如图3所示。
步骤50):利用单模光纤阵列和步骤40)得到的PLC芯片进行耦合。通过紫外固化,将光纤阵列6和开放臂4和5两端耦合连接,从而使得外接导光臂6和PLC芯片连接,如图6所示,包括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和步骤504):
步骤501)配制硅烷偶联剂。用到的硅烷偶联剂型号:GEA-187;将硅烷偶联剂质量比为10%溶于异丙醇,即取硅烷偶联剂5ml,取异丙醇50ml,将硅烷偶联剂溶于异丙醇,并一边搅拌,直至均匀,得到溶液。
步骤502)PLC芯片和光纤阵列6前处理。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6浸泡于硅烷偶联剂溶液内,浸泡时间为1.5h;搅拌约半小时后,静止浸泡至时间结束;最后分别取出PLC芯片和光纤阵列,用电吹风将其吹干。
步骤503)PLC芯片与光纤阵列6对准。将PLC芯片固定在芯片支架上,注意保持水平,将光纤阵列6放置于六维微调架上,本实施例光纤阵列6长度为5cm;利用PLC芯片耦合封装系统将光纤阵列6和PLC芯片完成对准。
步骤504)点胶与紫外固化。首先取适量紫外胶,本实施例为EMI-3553;然后刷到PLC芯片和光纤阵列6端面上;最后,紫外固化,其中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固化时长为180s。至此完成光纤阵列6和开放臂4和5两端耦合连接,从而得到外接导光臂6和PLC芯片连接,如图6所示。
步骤60):对步骤50)得到的干涉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耦合,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2个步骤:
步骤601)输入端对准。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分别与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光纤阵列13对准。将PLC芯片固定在芯片支架上,注意保持水平,将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13放置于六维微调架上;利用PLC芯片耦合封装系统将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13和PLC芯片完成对准。
步骤602)输出端对准。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分别与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光纤阵列15对准。。将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15放置于六维微调架上;利用PLC芯片耦合封装系统将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15和PLC芯片完成对准。
步骤603)点胶与紫外固化。首先取适量紫外胶,本实施例为EMI-3553;然后刷到刷到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光纤阵列12、13、14和15、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的端面上。;最后,紫外固化,其中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固化时长为180s。至此完成输入端3dB耦合器1与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13进行耦合,将输出端3dB耦合器2与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15进行耦合连接,最终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如图7所示。
对该实施例设计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进行仿真试验。利用全矢量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BPM),对本发明结构进行了仿真,传输谱图如图8所示。图8中,横坐标为光波波长,纵坐标经过干涉仪后不同波长的损耗。由图8可见,当外接导光臂6的长度为5cm时,输出谱消光比大于40dB,并且插入损耗可以忽略。
对该实施例制备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采用C+L波段ASE(英文全称: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中文全称:放大自发辐射)宽带光源,光谱分析仪为Agilent86142B,光谱分辨率0.06nm。图9所示为干涉仪的输出光谱图,可见其FSR(英文全称:Free Spectra Range,中文全称:自由谱域)与理论结果相一致。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通过干涉仪的一条臂外接相位调制部件,实现相位精细可调,理论上可实现0°~360°相位调节;制备工艺兼容性好,成本低,基于SoS光波导工艺制备出芯片,并通过外接导光臂构成干涉仪;既克服了传统全光纤型干涉仪不稳定问题,又具备PLC工艺集成度高的特点;并且不需要双折射材料便可实现相位可调;结构简单,并具有多种使用方案,通过外接导光臂的变化可以实现多种实用方案,从而可广泛应用于光传感、通信系统。

Claims (4)

1.一种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和外接导光臂(6),所述平面光波光路PLC芯片包括:硅衬底(7),在硅衬底(7)上设有二氧化硅缓冲层(8),在二氧化硅缓冲层(8)上设有波导(10),在波导(10)上设有覆盖层(11),所述波导(10)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一个长度固定臂(3)及输出级3dB耦合器(2),所述长度固定臂(3)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级3dB耦合器(1)的下输出端口、输出级3dB耦合器(2)的下输入端连接,在输入级3dB耦合器(1)的上输出端口上设有第一开放臂(4)且与第一开放臂(4)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级3dB耦合器(2)的上输入端上设有第二开放臂(5)且与第二开放臂(5)的一端连接,所述外接导光臂(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放臂(4)的另一端、第二开放臂(5)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导光臂(6)为单模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导光臂(6)为掺杂光纤。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取一硅衬底,利用湿化学法清洗硅片,利用热氧化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厚度15μm到20μm的二氧化硅缓冲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其中,硅烷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20,温度250℃—400℃,在二氧化硅中掺杂二氧化锗得到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9,GeH4与Ar的体积比为1:10 ,形成厚度为8μm的波导层,且波导层的折射率高于二氧化硅缓冲层的折射率差为0.4%,由此得到晶圆片,
步骤20):在波导层上,利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制备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的PLC芯片部分, 
所述光刻工艺为:利用光刻工艺把掩膜版的图形复制到波导层上,其中掩模板图形包括:输入级3dB耦合器(1)、输出级3dB耦合器(2)、长度固定臂(3)、第一开放臂(4)和第二开放臂(5),所述复制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步骤10)制得的晶圆片进行表面浸润处理;然后旋转涂胶,其中转速为2000~8000 r/min,时间10s,将光刻胶均匀涂于波导层上,进而在热板上90℃到100℃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将冷却后晶圆片和掩模板上的图形位置对准后曝光;然后在热板上100℃到120℃烘30秒,再自然冷却,进而采用0.6%质量浓度的NaOH显影液,常温下显影时间为140s—190s,显影后进行坚膜烘焙,温度110℃到140℃下烘30秒,然后自然冷却;
所述刻蚀工艺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工艺,Cl2为20sccm, Ar为40sccm,射频功率100W,工作压强4.67Pa,刻蚀氢化无定形硅,然后在丙酮中浸泡10min去除残留的光刻胶, 烘干后进行SiO2波导的刻蚀,刻蚀条件为:射频功率80W—300W;工作压强2.67Pa—26.67Pa;O2与CHF3流量比为0.05:1;O2与CHF3的总流量20sccm-300sccm,完成刻蚀得到截面尺寸为8μm×8μm干涉仪的波导结构,
步骤30):覆盖层制备:去除经过步骤20)光刻和刻蚀后的晶圆片上残留的掩膜,在光刻和刻蚀后的晶圆片上沉积硼磷硅BPSG( B2O3-P2O5-SiO2 glass)二氧化硅覆盖层,退火后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40):切片研磨:利用转速30000rpm的划片刀,供应冷却水,对经过步骤30)处理后的晶圆片上的每个芯片进行分离,然后利用UNIPOL-1502型研磨抛光机,对分离得到的芯片进行研磨抛光,得到端面为斜8°的干涉仪PLC芯片部分,
步骤50):将单模光纤阵列和步骤40)得到的PLC芯片进行耦合: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浸泡于硅烷偶联剂溶液,其中溶液配比为:硅烷偶联剂5ml,异丙醇50ml,浸泡时间为1.5h,浸泡后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吹干,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和光纤阵列对准,将光纤阵列的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一开放臂(4)的输出端口对准,将光纤阵列的另一端口和PLC芯片的第二开放臂(5)的输入端口对准,进而将紫外胶刷到PLC芯片和光纤阵列端面上,最后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PLC芯片和光纤阵列,至此,将PLC芯片和单模光纤耦合连接,从而实现外接导光臂(6)和PLC芯片连接,
步骤60):对步骤50)得到的干涉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耦合;首先,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输入端光纤阵列(12)和第二输入端光纤阵列(13)对准,然后,利用六维微调架将PLC芯片的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第二输出端光纤阵列(15)对准,然后,将紫外胶刷到PLC芯片的输入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入端口和下输入端口、第一输入端光纤阵列(12)、第二输入端光纤阵列(13)、第一输出端光纤阵列(14)和第二输出端光纤阵列(15)、输出级3dB耦合器的上输出端口和下输出端口的端面上,然后,利用到紫外光波长为365nm,照射强度为6500mw/cm2,照射距离为9mm,时长为180s,固化紫外胶,至此,完成PLC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和光纤阵列的耦合,从而得到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CN201310216575.2A 2013-05-31 2013-05-31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26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6575.2A CN103268001B (zh) 2013-05-31 2013-05-31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6575.2A CN103268001B (zh) 2013-05-31 2013-05-31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8001A true CN103268001A (zh) 2013-08-28
CN103268001B CN103268001B (zh) 2015-03-25

Family

ID=49011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6575.2A Active CN103268001B (zh) 2013-05-31 2013-05-31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800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640A (zh) * 2014-02-22 2015-08-26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平面光波导分路器光刻图形分辨率的方法
CN109444514A (zh) * 2018-12-19 2019-03-08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mz-wg结构的波导电压传感器、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9738989A (zh) * 2019-03-01 2019-05-10 苏州科沃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二氧化硅平面光波导的2×2集成光开关及制造方法
CN110553774A (zh) * 2018-06-01 2019-12-10 武汉理工大学 微型全石英光纤Fizeau腔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82859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尔结构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6042A1 (en) * 2003-09-15 2007-08-23 Little Brent E Integrated optics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using form birefringence
CN101055336A (zh) * 2006-04-13 2007-10-1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马赫泽德干涉仪及其设计方法
JP2010256760A (ja) * 2009-04-28 2010-11-11 Nec Corp 半導体マッハツェンダー光変調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光集積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60345A (zh) * 2007-10-19 2011-01-26 光导束公司 用于模拟应用的硅基光调制器
CN203311034U (zh) * 2013-05-31 2013-11-27 东南大学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6042A1 (en) * 2003-09-15 2007-08-23 Little Brent E Integrated optics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using form birefringence
CN101055336A (zh) * 2006-04-13 2007-10-1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马赫泽德干涉仪及其设计方法
CN101960345A (zh) * 2007-10-19 2011-01-26 光导束公司 用于模拟应用的硅基光调制器
JP2010256760A (ja) * 2009-04-28 2010-11-11 Nec Corp 半導体マッハツェンダー光変調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光集積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311034U (zh) * 2013-05-31 2013-11-27 东南大学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640A (zh) * 2014-02-22 2015-08-26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平面光波导分路器光刻图形分辨率的方法
CN110553774A (zh) * 2018-06-01 2019-12-10 武汉理工大学 微型全石英光纤Fizeau腔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44514A (zh) * 2018-12-19 2019-03-08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mz-wg结构的波导电压传感器、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9738989A (zh) * 2019-03-01 2019-05-10 苏州科沃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二氧化硅平面光波导的2×2集成光开关及制造方法
CN111982859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尔结构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11982859B (zh) * 2020-08-31 2021-12-24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尔结构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8001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9378B (zh) 一种基于级联马赫-曾德干涉仪型可重构梳状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8001B (zh)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9076B (zh) 一种薄膜铌酸锂单偏振波导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0478B (zh) 一种基于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有源复合光波导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04470A (zh) 石墨烯薄膜置于光波导芯层中间的偏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1108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加热电极的加载条形波导热光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2499A (zh) 基于多层聚合物结构的硅波导模斑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9843B (zh) 一种平面光波导、其制备方法及热光器件
CN103033877A (zh) 一种具有阶梯光栅反射镜的波导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61900A1 (zh) 一种高偏振消光比铌酸锂波导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01780B (zh) 基于多芯耦合光纤和衬底开关效应的可控偏振分束器
CN103777283B (zh) 一种输入位置控制的多模干涉型光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Ariannejad et al. A large free spectral range of 74.92 GHz in comb peaks generated by SU-8 polymer micro-ring resonator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CN203311034U (zh) 非对称相位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
CN202904057U (zh) 保偏光波导
CN114296177A (zh) 基于二氧化硅/聚合物混合波导的跑道型微环光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0690B (zh) 一种功分比可调plc型光功分器及制备方法和调节方法
Wei et al. TDFA-band silicon optical variable attenuator
CN115291321B (zh) 一种基于两级mzi结构的模式不敏感的聚合物可变光衰减器
Moreira et al. Hybrid sol-gel channel waveguide patterning using photoinitiator-free materials
CN103760691B (zh) 一种偏振态控制的多模干涉型光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40333A (zh) 一种通过利用具有紫外光敏特性的硅钛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来制备功能化条形波导的方法
CN110346981A (zh) 一种柔性集成光子器件、制备方法及光束调制系统
CN115291323B (zh) 一种基于mzi结构的多模光衰减器
JP2008038027A (ja) 有機高分子組成物及び光導波路並びに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Assignee: NANJING HUAMAI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outheast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201732000020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symmetrical phase-adjustable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712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 four archway in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outheast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0096 No. four archway, 2,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Southeast University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