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864A -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2864A
CN103262864A CN2013102330073A CN201310233007A CN103262864A CN 103262864 A CN103262864 A CN 103262864A CN 2013102330073 A CN2013102330073 A CN 2013102330073A CN 201310233007 A CN201310233007 A CN 201310233007A CN 103262864 A CN103262864 A CN 103262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pyrethrin
biological insecticides
chinaberry
sulf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30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丽梅
朱士农
徐敏
沙进成
杨得恩
贺秋磊
郝振萍
金潇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2330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28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2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及含量组成:除虫菊素1-40%,楝素1-40%,余量为助剂。本发明所述除虫菊素和楝素的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增效作用显著,药效高,速效性好,杀虫谱广,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使用方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背景技术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蔬菜作物,其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如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等。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即化学杀虫剂的应用,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虫害易产生抗药性,造成了防治效果下降,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了人类健康,使害虫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与化学杀虫剂相比,一种生物杀虫剂剂往往只对一种或少数几种害虫有效,存在杀虫谱较窄的缺点,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延缓害虫的抗药性、扩大杀虫谱和提高药效,多采用不同生物杀虫剂品种以及生物杀虫剂品种与化学杀虫剂品种间的混配来防治虫害和扩大杀虫谱。两种药剂混配是否增效、拮抗或者加和,可通过以某种害虫为供试对象,室内测定两种药剂的毒力、筛选其最佳配比并求其共毒系数来判断,如果复配后共毒系数大于100,即为增效作用,复配增效的混剂可以再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进一步验证其药效。增效复配剂由于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大了杀菌谱,是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楝素是从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和苦楝(Melia azedarach)树皮中提取的川楝素或苦楝素的统称。楝素为呋喃三萜类化合物,俗名为川楝素,其分子式为C30H38O11,分子量为574.62。楝素纯品为白色针状或粉末状固体,无臭无色,味极苦。易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酸、丙酮、二氧六环、吡啶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热水、氯仿、苯,难溶于石油醚。乙醇中结晶产物的熔点为238-240℃,薄层分离物的熔点为243-245℃。 
楝素在医药上具有驱虫、抗癌、抗菌、影响神经肌肉及细胞、影响呼吸中枢及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上,已有报道楝素对多种农业害虫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蚜虫、菜青虫以及小菜蛾等均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 
除虫菊素是由除虫菊花(Pyreyhrum cineriifoliun Trebr)中分离萃取的具有杀虫效果的活性成分.它包括除虫菊素I(pyrethrins Ⅰ)、除虫菊素II(pyrethrins II)、瓜菊素I(cinerinⅠ)、瓜菊素II(cinerin II)、茉莉菊素I(jasmolin I)、茉莉菊素II(jasmolin I)组成,其杀虫效果好,且不易产生抗药性。作为天然产物,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除虫菊素来防治蚊子、跳蚤、嶂螂等家庭卫生害虫。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除虫菊素已成为最常用的家庭卫生害虫杀虫剂之一。近年来,除虫菊素的稳定性、特别是光稳定性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大促进了除虫菊素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由于人工合成杀虫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除虫菊素由种植获得、其提取过程和使用对环境污染很小。美国斯蒂尔博士对除虫菊进行了深人研究后认为除虫菊素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关于楝素、除虫菊素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报道很多,但目前尚无关于它们之间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复配比例的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楝素和除虫菊素单独使用时杀虫谱较窄、药效较慢、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杀虫谱较广、增效的除虫菊素与楝素的组合杀虫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除虫菊素和楝素的生物杀虫剂组合物是由除虫菊素与楝素配制而成的二元复配生物杀虫剂,该二元复配杀虫剂含有1-40%的除虫菊素和1-40%的楝素,其余是助剂。
除虫菊素和楝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可用本领域内普通人员熟知的方法制成多种农药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和悬乳剂等。以下以该复合杀虫剂的可湿性粉剂为例加以说明: 
一种含除虫菊素与楝素的可湿性粉剂,该可湿性粉剂各组分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
除虫菊素:1-40%
     楝素:1-40%
     填料:10-70%
     助剂:5-30%
本发明所述的助剂由湿润剂和分散剂和填料组成,其中
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3-30%,湿润剂为天然产物湿润剂或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茶枯、皂角粉、月桂醇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分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4-30%,分散剂为工业副产物或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烷基磺酸钠和烷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填料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填料为矿物性载体或合成载体,可用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该除虫菊素与楝素二元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除虫菊素原药、楝素原药、填料以及助剂在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再用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的方法获得的粉碎物即为该杀虫组合物。 
一种含除虫菊素与楝素的乳油,该乳油是由除虫菊素、楝素、助剂和溶剂混合而成,它们的组成配比如下: 
除虫菊素:1-40%
楝素:1-40%
助剂 余量
在配制乳油时,其助剂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助溶剂,渗透剂,防光解剂组成,其中
表面活性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30%,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类,或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或烷基苯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为10-70%,溶剂为各种脂肪烃类、酮类、芳烃类、醚类或酯类,可用石油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甲醇或其混合物等,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助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为0.5-20%,助溶剂为甲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渗透剂占制剂总量0.5-20%,为月桂氮卓酮、JFC-2、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防光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20%,防光解剂为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一种含除虫菊素与楝素的油悬浮剂,该悬浮剂各组分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
除虫菊素:1-40%
     楝素:1-40%
     助剂:余量
在配制油悬浮剂时,其助剂由有机溶剂,湿润剂,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组成,其中
有机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有机溶剂为机油、二氯乙烷、变压器油和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20%,湿润剂为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分散剂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30%,分散剂为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木质素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稳定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5%,稳定剂为黄原酸胶、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消泡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8%,消泡剂为C5-C10脂肪醇、C10-C20饱和脂肪羧酸及其酯类、有机硅酮类以及聚合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与除虫菊素和楝素单剂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杀虫谱广,具有互补性,应用范围扩大,对小菜蛾、菜青虫和蚜虫以及粉虱等;
    (2)增效明显,亩用量减少,持效期长,生产成本降低;
(3)克服了单一用药,药效慢的缺点;
(4)克服单一用药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除虫菊素与楝素的组合物可制备成防治蚜虫、小菜蛾、菜青虫以以粉虱等虫害的生物农药。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实例来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1.三种剂型组合物的配制: 
(1)20%除虫菊素.楝素可湿性粉剂
除虫菊素4%(重量);
楝素16%(重量);
湿润剂:月桂醇基硫酸钠10%(重量);
分散剂:烷基磺酸盐为10%(重量);
填料:高岭土为40%(重量);
      硅藻土为20%(重量);
各组分干燥、冷却、混合后用气流粉碎至95%的粉碎物通过325目的筛,即得到20%除虫菊素.楝素可湿性粉剂。
(2)10%除虫菊素.楝素乳油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是: 
除虫菊素2%(重量);
楝素8%(重量);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12%(重量);
有机溶剂:二甲苯为50%(重量);
助溶剂:乙酸乙酯为15%(重量);
防光解剂:蓖麻油为1%(重量);
渗透剂:月桂氮卓酮为12%(重量);
各组分放入调制釡中调匀即为产品。
(3)20%除虫菊素.楝素悬浮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是: 
除虫菊素4%(重量);
楝素16%(重量);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为15%(重量);
增粘剂:膨润土为5%(重量);
稳定剂:黄原酸胶为5%(重量);
消泡剂:有机硅酮为3%(重量);
溶剂:蓖麻油为52%(重量);
上述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作物上的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的防治,该制剂1000倍液对蚜虫、菜青虫等病等表现出很高的防效。
除虫菊素.楝素二元杀虫组合物的应用 
(1).除虫菊素.楝素二元杀虫组合物共毒系数的测定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教研组植物病理实验室,对本发明的20%除虫菊素.楝素乳油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是浸叶法。试验数据采用机率值分析法进行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LC50,再用毒力指数法求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如果CTC>100,即为增效。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除虫菊素和楝素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从表1可知除虫菊素与楝素对蚜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除虫菊素与楝素的重量百分比为2:8的混剂的共毒系数为116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2).10%除虫菊素.楝素乳油,温室喷雾防治桃蚜,上述配方药剂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92.3%。而10%的除虫菊素乳油单剂和10%的楝素乳油单剂按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d的防治效果则分别为90%和50.52%。 
(3).20%除虫菊素.楝素可湿性粉剂,温室喷雾防治豆蚜,上述配方药剂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89.7%。而20%的除虫菊素可湿性粉剂和20%的楝素可湿粉剂按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d的防治效果则分别为89.4%和57.7%。 

Claims (6)

1.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由除虫菊素与楝素配制而成的二元复配生物杀虫剂,该二元复配杀虫剂含有1-40%的除虫菊素和1-40%的楝素,其余是助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或乳油或悬乳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生物杀虫剂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除虫菊素:1-40%
楝素:1-40%
填料:10-70%
助剂:5-30%,由湿润剂,分散剂,填料组成,其中
湿润剂为天然产物湿润剂或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茶枯、皂角粉、月桂醇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为工业副产物或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或衍生物磺酸盐、烷基磺酸钠或烷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为矿物性载体或合成载体,可用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生物杀虫剂组合物为乳油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除虫菊素:1-50%
楝素:1-50%
助剂 余量,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助溶剂,渗透剂,防光解剂组成,其中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羽烯醚类,或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或烷基苯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为各种脂肪烃类、酮类、芳烃类、醚类或酯类,可用石油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甲醇及其混合物;助溶剂为甲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剂为月桂氮卓酮、JFC-2、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光解剂为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生物杀虫剂组合物为油悬浮剂时,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除虫菊素:1-50%
     楝素:1-50%
     助剂:余量,由有机溶剂,湿润剂,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组成,其中
有机溶剂为机油、二氯乙烷、变压器油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湿润剂为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为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木质素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为黄原酸胶、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为C5-C10脂肪醇、C10-C20饱和脂肪羧酸或其酯类、有机硅酮类以及聚合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在制备防治蔬菜、果树、作物上的蚜虫、小菜蛾或菜青虫农药中的应用。
CN2013102330073A 2013-06-13 2013-06-13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32628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30073A CN103262864A (zh) 2013-06-13 2013-06-13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30073A CN103262864A (zh) 2013-06-13 2013-06-13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2864A true CN103262864A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0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30073A Pending CN103262864A (zh) 2013-06-13 2013-06-13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286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4321A (zh) * 2015-12-16 2016-04-06 胡彩军 一种用于防治菜青虫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1463A (zh) * 2017-12-05 2018-03-23 徐州农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除虫菊素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68025A (zh) * 2022-04-22 2022-06-28 广西大学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
CN114711245A (zh) * 2022-04-22 2022-07-08 广西大学 一种防治甘薯小象甲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883A (zh) * 1998-10-21 1999-06-02 李德云 苦楝复方植物农药
CN1473469A (zh) * 2003-08-07 2004-02-11 华南农业大学 印楝素和除虫菊素的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73470A (zh) * 2003-08-07 2004-02-11 华南农业大学 印楝素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6522A (zh) * 2006-04-18 2006-09-27 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以印楝油为增效剂的除虫菊素乳油制剂
KR20100112460A (ko) * 2009-04-09 2010-10-19 박성희 해충의 살충 및 기피 작용을 갖는 혼합 추출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품
CN102007925A (zh) * 2010-12-10 2011-04-13 明光市天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印楝素凹凸棒土复配杀虫颗粒剂
CN102239890A (zh) * 2011-08-04 2011-11-1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防治螺旋粉虱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883A (zh) * 1998-10-21 1999-06-02 李德云 苦楝复方植物农药
CN1473469A (zh) * 2003-08-07 2004-02-11 华南农业大学 印楝素和除虫菊素的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73470A (zh) * 2003-08-07 2004-02-11 华南农业大学 印楝素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6522A (zh) * 2006-04-18 2006-09-27 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以印楝油为增效剂的除虫菊素乳油制剂
KR20100112460A (ko) * 2009-04-09 2010-10-19 박성희 해충의 살충 및 기피 작용을 갖는 혼합 추출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품
CN102007925A (zh) * 2010-12-10 2011-04-13 明光市天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印楝素凹凸棒土复配杀虫颗粒剂
CN102239890A (zh) * 2011-08-04 2011-11-1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防治螺旋粉虱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4321A (zh) * 2015-12-16 2016-04-06 胡彩军 一种用于防治菜青虫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1463A (zh) * 2017-12-05 2018-03-23 徐州农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除虫菊素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68025A (zh) * 2022-04-22 2022-06-28 广西大学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
CN114711245A (zh) * 2022-04-22 2022-07-08 广西大学 一种防治甘薯小象甲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895B (zh) 植物源蔬菜杀虫剂
CN102771475B (zh) 一种含仲丁灵的微囊悬浮剂
CN103636660B (zh) 一种用于防治甘蔗害虫的环保型颗粒剂
CN102771482B (zh) 一种含莠去津的微囊悬浮-悬浮剂
CN102283258A (zh) 植物源植物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09621B (zh) 中药杀虫组合物
CN103141488B (zh) 印楝素与蛇床子素复配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5406A (zh) 一种含呋虫胺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081912A (zh) 苦皮藤素与蛇床子素复配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000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2907424A (zh) 一种含二甲戊灵的微囊悬浮剂
CN107183038A (zh) 含有苦参碱的植物提取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应用
CN103262864A (zh) 一种生物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46825A (zh) 一种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6643A (zh) 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农药制剂
CN102763669A (zh)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
CN103027051B (zh) 一种含二甲戊灵的微囊悬浮-悬浮剂
CN104585224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04531A (zh) 一种楝素和吡虫啉的生物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71051A (zh) 唑虫酰胺和丁醚脲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5123700A (zh) 一种含有百里香酚与槟榔碱的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7216A (zh) 含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农药混剂在防治二点委夜蛾方面的应用
CN105557739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8552234A (zh) 含蓖麻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其与杀虫剂的组合应用
CN104814031B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