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191A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60191A CN103260191A CN2013101515161A CN201310151516A CN103260191A CN 103260191 A CN103260191 A CN 103260191A CN 2013101515161 A CN2013101515161 A CN 2013101515161A CN 201310151516 A CN201310151516 A CN 201310151516A CN 103260191 A CN103260191 A CN 1032601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age
- subscriber identity
- module
- identity module
- rad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是通过具有耦接于第一射频模块的第一用户识别卡与耦接于第二射频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移动台实施,包含:接收上行链路IP封包;收集关于接收到的封包以及移动台的硬件状况的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更新接收到的封包的源地址以对应决定的用户识别卡;将已更新的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以对应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经由对应于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射频模块传输接收到的封包至目的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通过从第一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以传输接收到的封包至目的地,可以更好地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packet-switched datatransmission)的方法及其系统,特别是有关于通过具有多个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card)的移动台(mobile station)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为GSM)标准是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标准。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定义的GSM标准是蜂巢式网络(cellular network)结构并且是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为TDMA)系统。对于一载波,TDMA系统将一个帧分为八个时槽(time slot),其中每一时槽被用于一用户以传输一信道数据。此外,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以下简称GPRS)技术是GSM系统的一可用技术。GPRS技术利用GSM系统中未利用的信道来提供适中速率的数据传输。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为W-CDMA)是宽带展频移动空中接口,其利用异步码分多址(a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直接序列展频(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方法以获得比GSM系统使用的TDMA更高的速率以及支持更多的用户。分时-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TD-SCDMA)是另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
双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SIM)移动电话是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于不同电话号码的SIM的移动电话。双SIM移动电话允许用户同时使用两种通信服务,而不需携带两个电话。举例来说,同一移动电话能够以不同的号码与账单分别用于商用以及私用,因此可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移动台实施,所述移动台具有第一用户识别卡,耦接于第一射频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耦接于第二射频模块,所述方法是通过所述移动台的适配器执行,所述方法包含:接收上行链路IP封包;收集关于至少一接收到的封包以及所述移动台的硬件状况的信息;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更新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源地址,以对应决定的用户识别卡;将已更新的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经由对应于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已更新的封包至目的地。
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多个请求分组为第一组以及第二组,其中,每一请求被封装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IP封包;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第一IP地址作为所述第一组的每一IP封包的源地址;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第二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组的每一IP封包的源地址;以及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负责转换所述上行链路IP封包为多个区块,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射频模块来传输所述已转换的区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上行链路IP封包;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关于接收到的封包以及所述移动台的硬件状况的信息;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更新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源地址,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将已更新的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对应于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已更新的封包至目的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一请求;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两个多媒体流请求,其中一个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一时间段,以及另一个用于请求所述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二时间段;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一个;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另一个;第五处理模块,用于产生第一IP封包以及第二IP封包以分别封装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其中所述第一IP封包包含第一IP地址作为第一源地址,所述第二IP封包包含第二IP地址作为第二源地址;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一IP封包至位于IP网络的多媒体流服务器;以及第七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二IP封包至所述位于IP网络的多媒体流服务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WEB网页上的第一文件,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相同WEB网页上的第二文件;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一请求;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二请求;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产生第一IP封包以及第二IP封包以分别封装所述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IP封包包含第一IP地址作为第一源地址,所述第二IP封包包含第二IP地址作为第二源地址;第五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一IP封包至IP网络的WEB服务器;以及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二IP封包至IP网络的相同或不同WEB服务器。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通过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以传输所述接收到的封包至目的地,可以更好地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简要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台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由移动台初始的PDP文本启动程序。
图4为上行链路信道配置(移动台始呼封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终止于移动台的封包传输)的寻呼程序示意图。
图6为具有用户识别卡的移动台使用的GSM网络传输层的协议结构示意图。
图7为于移动台中如图6所示的协议层之间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8为具有用户识别卡的移动台使用的WCDMA/TD-SCDMA网络用户层的协议结构示意图。
图9为于移动台中如图8所示的协议层之间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10A为计算机主机尝试通过移动台存取因特网的示意图。
图10B为移动台的方框图。
图11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端口的号码,服务类型以及服务卡之间映射的指配表。
图13A为用于IP封包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TCP标头以及负载格式的示意图。
图13C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UDP标头以及负载格式的示意图。
图13D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IP标头格式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15为指配表中的初始源地址、修正后的源地址、源端口号码、目的地端口号码、服务类型以及被指配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17为指配表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地址、源端口号码、目的地端口号码、协议类型以及被指配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
图18为指配表中的HTTP/WAP请求的文件类型以及被指配的(服务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1显示了SDP文档文件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3为SMIL文档的示意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SIM卡通常包含用户账户信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以下简称为IMSI)码以及一组SIM应用工具包(SIM application toolkit,以下简称为SAT)命令,并且提供电话簿与短信的存储空间。基带芯片(Baseband Chip)的微处理单元(micro-processing unit,以下简称为MCU)可与SIM卡的MCU互动,以从插入的SIM卡获取数据或者SAT命令。插入SIM之后,移动台立即被程序化。SIM卡也可程序化来显示用户选单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用SIM(universal SIM,以下简称为USIM)卡插入用于W-CDMA以及TD-SCDMA(也称为3G)通信系统的移动电话。USIM卡存储用户账户信息、IMSI、认证信息以及一组USIM应用工具包(USIMapplication toolkit,以下简称为USAT)命令,并且提供电话簿与短信的存储空间。基带MCU可与USIM卡的MCU互动,以从插入的USIM卡获取数据或者USAT命令。USIM卡的电话簿相比于SIM卡的电话簿显著地增强。基于认证考虑,USIM卡可存储长期预先共享密钥(long-term pre-shared secret key)K,长期预先共享密钥K由网络的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AuC)共享。USIM卡的MCU可利用窗口机制来验证必须在一范围内的序列号码(sequence number),以避免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并且负责产生对话密钥(session key)CK与IK,以在UMTS的KASUMI(也称为A5/3)区块加密(block cipher)的机密性与完整性算法中使用。在插入USIM卡后,移动台立即被程序化。
对于CDMA移动台,可移除式用户识别模块(removable user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R-UIM)卡或者CDMA用户识别模块(CDM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CSIM)卡已被完善地发展,并且除了能够在CDMA网络中工作之外,GSM的SIM卡以及3G USIM卡等同。R-UIM或者CSIM卡与GSM的SIM卡实体兼容,并且提供用于CDMA系统的相似的保护机制。
IMSI码是与GSM或者UMTS网络用户结合的唯一号码。IMSI码可由移动台发至GSM或者UMTS网络,以获得本地位置记录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以下简称为HLR)的移动用户的其它详细信息,或作为访客位置记录器(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以下简称为VLR)的本地复制。IMSI码通常为15位数字长度,但也可更短(例如南非的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IMSI为14位数字长度)。IMSI前3位是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以下简称为MCC),后续为2位(欧洲标准)或者3位(北美标准)的移动网络码(Mobile Network Code,以下简称为MNC)。其余位数为GSM或者UMTS网络用户的移动用户识别码(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以下简称为MSIN)。
图1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简要示意图。在图1中,移动台(也可称为用户设备)110具有双用户识别卡A与B,在待接(camp on)两个基站(cell)140A与140B之后,可同时地存取相同或不同的核心网络(例如,GSM、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其它相似网络),其中,每一基站140A与140B除可为基站(base station)外,还可为节点-B(Node-B)或其它。用户识别卡A与B可为SIM、USIM、R-UIM、或者CSIM卡。移动台110可使用用户识别卡A或者B,经由具有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以下简称为BSC)的GSM系统、具有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以下简称为RNC)的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以下简称为PSTN)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语音呼叫(voice call)或者数据呼叫(data call)作为被呼叫方的移动台120或者移动台130。举例来说,移动台110可使用用户识别卡A顺序地经由基站140A、BSC/RNC A以及基站140C来语音呼叫作为被呼叫方的移动台120,或者移动台110可使用用户识别卡B顺序地经由基站140B、BSC/RNC B、核心网络运营商B、核心网络运营商A、BSC/RNC A以及基站140C来语音呼叫作为被呼叫方的移动台120。此外,移动台110能够以用户识别卡A或者B接收来自作为呼叫方的移动台120或者移动台130的电话呼叫请求。举例来说,移动台110可经由PSTN、核心网络运营商B、BSC/RNC B以及基站140B接收由作为呼叫方的移动台130至用户识别卡B的电话呼叫请求。
图2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台2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移动台200包含两个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210A与210B以及两个基带芯片220A与220B,其中,射频模块210A耦接至基带芯片220A,以及射频模块210B耦接至基带芯片220B。两个用户识别卡A与B可插入移动台200内的分别连接至基带芯片220A与220B的两个插槽(socket),其中,用户识别卡A与B分别使用射频模块210A与210B来传输信号至其待接基站或相邻基站,或接收来自其待接基站或相邻基站的信号。每一用户识别卡A与B可为SIM、USIM、R-UIM、或者CSIM卡,可由特定的网络运营商提供。因此,对于插入的用户识别卡A与B,移动台200可同时待接由同一网络运营商或者不同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两个基站,以及利用不同的射频模块与基带芯片操作在待命(stand-by)模式/闲置(idle)模式、或者专用模式(dedicated mode)。每一基带芯片220A与220B可从特定的用户识别卡A或者B读取数据,或者写入数据至用户识别卡A或者B。每一基带芯片220A与220B可从特定的用户识别卡A或者B读取数据,或者写入数据至用户识别卡A或者B。此外,基带芯片220A可为移动台200的主装置(masterdevice),并且基带芯片220A包含处理器230以控制用户识别卡A以及B与射频模块210A以及210B之间的通信。另一处理器(图中未显示)可被提供至基带芯片220B,以与基带芯片220A内的处理器230协调操作来增进效能。
射频模块(例如图2所示的射频模块210A或者210B)接收无线射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基带芯片(例如图2所示的基带芯片220A或220B)处理的基带信号,或者从基带芯片接收基带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射频信号以传输至同等装置(peer device)。射频模块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射频转换。例如,射频模块可包含混频器(mixer)以将基带信号与振荡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的载波相乘,其中,举例来说,在GSM系统中射频可为900MHz或者1800MHz,在UMTS系统中射频可为1900MHz或者2100MHz。基带芯片进一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多个数字信号,并且处理数字信号,反之亦然。基带芯片也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基带信号处理可包含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数模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调整(gainadjusting)、调制/解调制(modulation/demodulation)、编码/译码等等。
于GSM中,如图2所示的插入移动台200的用户识别卡可在闲置模式或者专用模式下操作。请参考图1,于闲置模式中,移动台110可为搜索或者量测来自特定网络运营商(network operator)提供的基站(例如基站140A或140B)的具有较佳的信号质量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为BCCH),或者同步于特定基站的BCCH以准备在随机存取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以下简称为RACH)上执行随机存取程序以请求(request)一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在专用模式中,移动台110占用一物理信道并且尝试与其同步,且建立多个逻辑信道并在其中切换。
具体地,于GSM中,在闲置模式中,对于每一插入的SIM卡,移动台110连续地监听(listen)来自基站的BCCH,并且读取BCCH信息以及周期性地量测BCCH载波的信号强度以选择一适合基站来待接。在闲置模式中,网络中不存在信号信息的交换。移动台110收集并存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为RR)以及其它信号处理所需的数据,例如相邻BCCH载波的列表、RR算法的门限值、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为CCCH)的配置、关于RACH以及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以下简称为PCH)使用的信息、或者其它。上述种类的信息(例如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由基站系统于BCCH上广播,并且提供关于网络配置的信息。此外,系统信息对于上述基站内的所有移动台都是可用的。系统信息包含由网络运营商唯一拥有的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络(Public-Land-Mobile-Network,以下简称为PLMN)码。PLMN码包含MCC以及MNC,指示哪个网络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此外,在系统信息中也包含指示哪个基站广播BCCH的基站识别码(identity,以下简称为ID)。另外,系统信息可包含网络身份、相邻基站(neighboringcell)、可用信道以及功率控制要求等等。在从BCCH接收到系统信息之后,电子装置的对应的用户识别卡可获得并存储PLMN码。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BSS)更连续地在一基站的所有的PCH上发送有效的第三层信息(PAGING REQUEST),其中移动台110可译码并且识别上述信息(PAGING REQUEST)的地址(例如特定SIM卡的IMSI)是否已被寻呼。移动台110周期性地监测(monitor)PCH,以避免寻呼丢失。
与网络(例如BSS、移动交换中心、以及其它相似)的每一信号信息的交换需要移动台与BSS之间建立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以下简称为RR)连接以及Dm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m)连接。建立RR连接可由移动台或者网络发起。在每一种情况下,移动台在RACH发出一信道请求(CHANNEL QUEST)以在存取授权信道(Access Grant Channel,也称为AGCH)获得一信道指配,也称为立即指配程序(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信道请求可由立即指配拒绝程序(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 procedure)拒绝。如果网络没有立即响应上述信道请求,则重复上述信道请求一定的次数。在网络发起初始连接的情况下,在寻呼请求(PAGING REQUEST)由移动台应答(PAGING RESPONSE)之前,移动台需执行上述信道请求程序。在RR连接成功完成之后,较高协议层的连接管理(ConnectionManagement,以下简称为CM)以及移动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以下简称为MM)可接收并且传输信号信息。
与建立连接相比较,连接的释放(release)通常是由网络发起(CHANNEL RELEASE)。连接的释放可发生于以下情形:信号交流(transaction)结束时、发生大量误差时、信道由于较高优先级呼叫(例如紧急呼叫)而移除时、或者呼叫结束。
一旦RR连接建立起来,移动台具有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tand-alone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为SDCCH)或者业务信道(Traffic Channel,以下简称为TCH),其中上述TCH与专有双向使用可使用的慢/快关联控制信道(Slow/Fast Associated ControlChannel,SACCH/FACCH)关联。
假定RR连接已存在,移动台建立MM连接,但是多个MM连接可仅使用一个RR连接。如果MM连接可建立,移动台发送信息CMSERVICE REQUEST至网络。信息CM SERVICE REQUEST包含关于移动用户的信息,例如IMSI码或者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emporary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以下简称为TMSI)码,其中TMSI码仅仅在一位置区域(Location Area)内具有本地有效性并且必须与位置区域身份(Location Area Identity,LAI)结合来唯一识别一用户,信息CMSERVICE REQUEST也包含关于所需服务的信息,例如呼出语音呼叫、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传输、附加服务(supplementaryservice,SS)的启动或者注册,或者其它。如果移动台接收信息CMSERVICE ACCEPT或者从RR子层接收到已启动加密的信息,则视为接受服务请求,并且请求CM实体获知MM连接已成功建立。否则,如果网络拒绝了服务请求,移动台接收信息CM SERVICE REJECT,并且MM连接不能建立。
于W-CDMA或TD-SCDMA中,如图2所示的插入移动台200的用户识别卡可在闲置模式与连接模式(connected mode)下操作。请参考图1,在闲置模式时,移动台选择(自动或者手动)一PLMN以连接。移动台连续地监听BCCH,以获得包含由网络运营商唯一拥有的PLMN码的系统信息。PLMN码包含MCC以及MNC,指示哪个网络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此外,系统信息也包含指示哪个基站广播BCCH的ID。在从BCCH接收到系统信息之后,电子装置的对应的用户识别卡可获得并存储PLMN码。移动台搜索选定的PLMN的适合的基站,选择上述基站以提供可用的服务,并且调整(tune)至其控制信道,上述操作也称作“待接一基站(camping on a cell)”。在闲置模式下待接一基站之后,移动台可从一基站(例如基站140A或者140B)接收系统信息以及基站广播信息。移动台停留在闲置模式,直到基站传输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的请求。在闲置模式,移动台通过非存取层身份(non-access stratum identity)来识别,例如通过IMSI码、TMSI码以及分组临时移动台识别(Packet-Temporary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P-TMSI)码来识别。
在连接模式的基站-专用信道(Cell-Dedicated Channel,Cell-DCH)状态下,专用的物理信道被配置给移动台,并且移动台通过在一基站上的其服务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以下简称为RNC)或者有效集合(active set)层获知。移动台依据由RNC接收到的量测控制信息来量测并且发射量测报告。具有一定容量的移动台监测前向存取信道(Forward Access Channel,以下简称为FACH)以获得系统信息信息。在连接模式的基站-前向存取信道(以下简称为Cell-FACH)状态下,移动台没有配备专用的物理信道,而是使用随机存取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以下简称为RACH)以及FACH,以传输信号信息以及少量的用户层(user plane)数据。在此状态下,移动台也监听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以获得系统信息。移动台进行基站重选择,并且通常在重选择之后,移动台发射一基站更新信息至RNC,以使得RNC获知在基站层的移动台位置。在连接模式的基站-呼叫信道(以下简称为Cell-PCH)状态下,移动台被获知位于服务无线电网络控制器(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以下简称为SRNC)的基站层上,但可仅仅经由PCH到达移动台。连接模式的URA-PCH状态与Cell-PCH状态非常相似,只是连接模式的URA-PCH状态在每一基站重选择程序之后,移动台并不执行基站更新,而是从BCH读出UMTS陆地无线存取网络(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以下简称为UTRAN)注册区域(Registration Area,以下简称为URA)身份,并且仅在URA改变(基站重选择后)时,移动台才通知SRNC移动台的位置。移动台离开连接模式并且当RRC连接被释放或者后续的RRC连接失败时返回到闲置模式。
移动台与UTRAN(RNC)之间的RRC连接与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SRB)的建立是由移动台端的较高层(非接入层)发出请求。在网络始呼(network-originated)的情况下,在RRC寻呼信息之前来执行上述建立。UTRAN(RNC)能够以包含指配移动台的专用物理信道的RRC连接建立信息来响应(进入Cell-FACH状态),或者以指示移动台使用共享信道(进入Cell-FACH状态)的命令来响应。
GPRS已经于GSM/WCDMA/TD-SCDMA网络中被发展。GPRS为封包数据网络提供无线存取。支持基于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称为IP)的网络(例如,全球因特网或私人/合作内部网络)以及X.25网络。于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A以及B中的一个可以使用GPRS服务之前,移动台的所述用户识别卡依附于GPRS网络。移动台的一依附请求(ATTACH REQUEST)信息发送至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以下简称为SGSN)。接着,GPRS网络检查移动台是否被授权,由HLR复制用户设定文件(user profile)至SGSN,并且指配一P-TMSI至移动台。以上描述的程序被称为GPRS依附。
于GPRS依附成功后,为与外部的公共数据网络(Public DataNetwork,以下简称为PDN)交换数据封包,移动台请求使用于PDN中的一地址。所述地址被称为封包数据协议(Packet Data Protocol,以下简称为PDP)地址。于PDN为IP网络的情况下,PDP地址为IP地址。对于每一对话(session),会产生一所谓的PDP文本(PDP context),其描述此对话的特征。PDP文本描述PDP类型(例如IPv4,IPv6或其它),指配移动台的PDP地址,所要求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以下简称为QoS)等级以及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Node,以下简称为GGSN)的地址,其中GGSN为服务于外部网络的存取点。图3显示由移动台初始化的PDP文本启动程序。移动台使用一启动PDP文本请求(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信息来通知被请求的PDP文本的SGSN。然后,执行典型的GSM/W-CDMA/TD-SCDMA保护功能(例如,移动台的认证)。如果存取被允许,SGSN将发送一建立PDP文本请求(CREATE PDP CONTEXTREQUEST)信息给其影响的GGSN。GGSN于PDP文本表中建立一新的条目(entry),此新的条目使得GGSN可以于SGSN以及外部PDN之间发送数据封包。GGSN发送建立PDP文本应答(CREATE PDPCONTEXT RESPONSE)信息至SGSN以确认来自SGSN的请求。最后,SGSN更新其PDP文本表,并发送接受启动PDP文本(ACTIVATE PDPCONTEXT ACCEPT)信息至移动台,以确认新的PDP文本的启动。对于使用电路交换以及封包交换服务的移动台,可执行结合的GPRS/IMSI依附程序。从GPRS网络断开连接被称为GPRS分离(GPRSDetach)。其可由移动台或GPRS网络发起。
IP封包传输于GPRS骨干网络(GPRS backbone network)中。所述IP封包传输是使用GPRS穿隧协议(GPRS Tunneling Protocol,以下简称为GTP)来完成,也就是,GTP封包承载了用户的IP封包。于相同PLMN中的GPRS支持节点(GPRS Supports Node,以下简称为GSN)之间以及于不同PLMN中的GSN之间均可定义GTP。其包含传输层(transmission plane)以及信令层(signaling plane)中的程序。于传输层,GTP使用穿隧(tunnel)机制来传输用户数据封包。于信令层,GTP指定一穿隧控制以及管理协议。信令用于建立,修改,以及删除穿隧。穿隧识别(Tunnel Identifier,以下简称为TID)唯一地指示一PDP文本,其中,TID是由用户识别卡A或B的IMSI以及网络层服务存取点识别(Network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以下简称为NSAPI)组成。于GTP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为TCP)或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以下简称为UDP)被用于传送骨干网络中的GTP封包。在网络层,IP被用于通过骨干网络发送封包。
以GSM系统为例,于移动台的一用户识别卡成功依附于GPRS网络后,支持GPRS应用的基站可配置用于GPRS业务的物理信道。换句话说,基站的无线资源可由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共享。
图4为上行链路信道配置(移动台始呼封包传输)的示意图。依附于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通过于封包随机存取信道(Packet RandomAccess Channel,以下简称为PRACH)或RACH上发送封包信道请求“PACKET CHANNEL REQUEST”来请求信道。BSS于封包存取授权信道(Packet Access Grant Channel,以下简称为PAGCH)或AGCH上进行响应。当封包信道请求“PACKET CHANNEL REQUEST”成功时,建立所谓的临时区块流(Temporary Block Flow,以下简称为TBF)。于此,资源(例如,封包数据业务信道(Packet Data Traffic Channel,以下简称为PDTCH)以及缓冲区)被配备给移动台的已依附用户识别卡,且数据传输可以开始。于传输过程中,下行链路区块标头中的上行链路状态旗标(Uplink State Flag,以下简称为USF)指示其它移动台上行链路PDTCH已经被使用。于接收器端,临时流识别(Temporary FlowIdentifier,以下简称为TFI)被用于重组(reassemble)封包。当所有数据都被传输时,释放TBF以及所述资源。
图5为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终止于移动台的封包传输)的寻呼程序示意图。BSS通过于封包寻呼信道(Packet Paging Channel,以下简称为PPCH)或PCH上发送封包寻呼请求“PACKET PAGINGREQUEST”来寻呼依附于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依附于移动台的用户识别卡于PRACH或RACH上进行响应。
图6为具有用户识别卡的移动台使用的GSM网络传输层的协议结构示意图。子网络相依收敛协议(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Protocol,以下简称为SNDCP)层63用于在移动台以及移动台指配的SGSN之间传输IP封包。IP封包可以包含至少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以下简称为HTTP),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以下简称为WA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 Protocol,以下简称为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以下简称为SMTP),邮局协议3(Post OfficeProtocol3,以下简称为POP3)或因特网邮件协议(Internet MailProtocol,以下简称为IMAP)信息,或其它。HTTP被用于在因特网或其它计算机网络上请求以及传输文件,特别是网页以及网页组件。WAP为一种用于提供具有安全存取电子邮件以及基于文本的网页的蜂巢式电话,寻呼机,以及其它手持装置的标准。FTP用于在客户端计算机以及文件服务器之间的因特网上传输文件,其中,文件可以被分别传输、下载、上传,或以批量的形式被传输、下载、上传。SMTP定义信息格式以及信息传输代理(message transfer agent,以下简称为MTA),信息传输代理存储并且发送电子邮件信息。POP3以及IMAP为用于因特网电子邮件的两个通用的邮箱存取协议。POP3为电子邮件客户程序以及邮件服务器之间的接口标准。POP3提供信息存储,其保持收到的电子邮件直到用户登入并下载收到的电子邮件。IMAP为直接读取以及处理存储于远程服务器的电子邮件信息的因特网标准。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以下简称为LLC)层64于移动台以及移动台指配的SGSN之间提供一可靠的逻辑链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以下简称为RLC)层65的目的为于移动台以及BSS之间建立可靠的链路。RLC层65的运作包含将LLC帧分段并重组为RLC数据区块。媒体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为MAC)层66控制于无线信道的移动台的存取尝试(access attempt)。MAC层66使用用于存取尝试的竞争解决、信道以及时序安排(scheduling)的统计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以及优先机制的算法,MAC层66考虑(account)协商的QoS。另外,MAC协议允许单个移动台同时使用多个物理信道(也就是,相同TDMA帧的多个时槽(times slot))。MAC协议也控制统计复用,也就是,其控制有多少移动台可以存取相同的物理信道(连续TDMA帧的相同时槽)。
图7为于移动台中如图6所示的协议层之间的数据流示意图。至少一个IP封包710通过SNDCP层63,其中,IP封包710被分为LLC数据区块720a至720n。于增加标头信息以及用于错误保护的帧检查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以下简称为FCS)731后,即通过LLC层64后,进入RLC层65以及MAC层66,LLC帧730被分段为一个或多个RLC数据区块740a至740m,接着,每一RLC/MAC区块750包含MAC以及RLC标头751(附图中简称为”标头”),RLC负载(“信息位”)752,以及于末端的区块检查序列(Block Check Sequence,以下简称为BCS)753。
图8为具有用户识别卡的移动台使用的WCDMA/TD-SCDMA网络用户层的协议结构示意图。MAC层86通过使用逻辑信道为RLC层85提供服务。逻辑信道是通过正在被传输的数据类型被识别。RLC层85通过服务存取点(service access point,以下简称为SAP)为更高层提供服务,SAP描述RLC层85如何处理数据封包。于用户层,RLC服务由服务特性协议层或封包数据收敛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以下简称为PDCP)层84使用。PDCP表现为封包交换(PacketSwitching,以下简称为PS)域服务。PDCP中的主要功能为标头压缩。
图9为于移动台中如图8所示的协议层之间的数据流示意图。IP封包通过PDCP层84以增加标头信息911。IP封包可以包含至少HTTP,WAP,FTP,SMTP,POP3或IMAP信息,或其它。于增加标头信息911后,IP封包进入RLC层85以及MAC层86,PDCP帧910被分段为一个或多个RLC数据区块920a至920i,接着,每一RLC/MAC区块930包含MAC以及RLC标头931(附图中简称为”标头”),RLC负载(“信息位”)932,以及于末端的BCS933。
图10A为计算机主机10尝试通过移动台20存取因特网30的示意图。图10B为移动台20的方框图。于图10A中,移动台20通过有线/无线连接(例如,通用串行总线,蓝牙连接等等)耦接于计算机主机10。请同时参考图10A,图10B以及图2,移动台20具有被表示为卡A以及卡B的双用户识别卡,每一用户识别卡对应于一专用射频模块,专用射频模块被表示为射频模块A或射频模块B,此实施例介绍的具有两个或多个用户识别卡的系统中的适配器40用于处理PS数据传输。适配器40可由专用的硬件电路、由一个或多个MCU(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30)执行的软件代码、或软件代码与硬件电路的结合来实现。每一MCU可安装于基带芯片(例如,图2中的基带芯片220A以及220B)中的一个上,或安装于基带芯片外部。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前,卡A以及卡B可以分别于相同或不同的无线电信网络(例如,GSM,WCDMA,TD-SCDMA网络,以及类似网络)中注册,并且待接于相同或不同的由BSS,节点-B,以及类似装置管理的基站。另外,于图3所示的PDP文本启动程序后,卡A以及卡B可以获得分别命名为IP(A)以及IP(B)的IP地址。计算机主机10(例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子装置或其它),或移动台20可以具有其自己的IP地址,被称为IP(U),或可以使用IP(A)以及IP(B)中的一个作为其IP地址以存取因特网30。
图11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考图10B以及图11,当从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人机介面(man-machine interface,以下简称为MMI)(图中未显示)接收到上行链路IP封包时(步骤S1102),适配器40负责收集关于所接收的封包以及移动台20的硬件状况(hardware status)的信息(步骤S1104),并且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决定哪个用户识别卡将被用于传输上行链路IP封包(步骤S1106)。例如,所收集的信息可以是关于封装(encapsulate)于上行链路IP封包中的至少一内容,传输(transmission,以下简称为Tx)缓冲区占用率,接收(receiving,以下简称为Rx)缓冲区占用率,以及哪个用户识别卡被用于传输上一个上行链路IP封包,等等。硬件状况还包含关于移动台的多个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对(pair)的信息,每个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对(pair)对应于射频模块A或射频模块B。接下来,如果需要,适配器40更新上行链路IP封包的标头的源地址(步骤S1108)。例如,当决定由卡A来传输上行链路IP封包时,上行链路IP封包的标头的源地址将被更新为IP(A),以对应所决定的卡A。随后,适配器40将上行链路IP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步骤S1110),以响应所决定的用户识别卡并且指示所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与所决定的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射频模块经由对应的待接基站以及注册的无线电信网络将所述区块传输至目的地(步骤S1112),其中,所述目的地可为一IP网络。将上行链路IP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的细节可以参考对图7或图9的描述。接下来,适配器40可以经由所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从目的地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IP封包,其中,所述下行链路IP封包是对应于已传输的区块(步骤S1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以及射频模块对分别被预先指配(pre-assigned)以服务不同的服务类型。例如,卡A以及射频模块A被用于服务FTP服务,而卡B以及射频模块B被用于服务HTTP,SMTP,POP3,IMAP服务。图12为端口号码(port number),服务类型以及服务卡之间映射的指配表,其中,所述映射是可动态配置的。另外,所述映射可以由数组、链接表、或其它来实现,并且所述映射可以存储于移动台20的非易失性/易失性记忆装置中。
图13A为用于IP封包的数据流示意图。图13B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TCP标头以及负载格式的示意图。图13C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UDP标头以及负载格式的示意图。图13D为图13A所示的IP封包的IP标头格式示意图。如图13A至图13D所示,当接收到上行链路IP封包,适配器40获取(retrieve)出现在IP封包的TCP/UDP标头1301的目的地端口号码1303或1305。适配器40根据所检查的端口号码1303或1305以及用户识别卡的预先指配(pre-assignment)决定哪个用户识别卡将被用于传输上行链路IP封包。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4所示,对应于FTP服务的IP封包将通过预先指配卡A以及射频模块A被传输至目的地,而对应于HTTP服务的IP封包将通过预先指配卡B以及射频模块B被传输,其中,FTP以及HTTP服务是由装置50(可为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请求。如果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1306不同于预先指配用户识别卡以及射频模块的IP地址,适配器40于传输前将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1306更新为对应的IP地址。需要注意的是,于成功依附GPRS后,预先指配的用户识别卡的IP地址为从GPRS网络中获得的PDP地址。所述的决定可以被记录于指配表,并且被存储于移动台20的易失性记忆装置中。图15为指配表中的初始源地址、修正后的源地址、源端口号码、目的地端口号码、服务类型以及被指配的(服务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
当接收到下行链路IP封包,适配器40获取出现在IP封包的TCP/UDP标头的目的地端口号码。适配器40决定下行链路IP封包使用哪种服务。于IP封包被传送到装置50前,适配器40根据上述指配表决定是否将下行链路IP封包的目的地IP地址更新为初始IP地址,其中,装置50可为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
如图13A至图13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上行链路IP封包时,适配器40从所接收的IP封包负载中获取TCP/UDP封包,并且获得关于连接串流(connection stream)的信息,其中,连接串流是由协议类型(TCP或UDP)、源地址、源端口号码、目的地地址以及目的地端口号码组成。在一实施例中,源地址1306以及目的地地址1307可由IP标头中获得,且源端口号码1302/1304以及目的地端口号码1303/1305可由TCP/UDP标头中获得。对于使用FTP的文件传输,适配器40可根据至少一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的使用指配用于一特定连接串流的用户识别卡。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射频模块会配备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其中,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可被安排在对应的基带芯片(例如,图2中的基带芯片220A与220B)上或基带芯片外部。Tx缓冲区用于存储转换的区块,其中,转换的区块将经由对应的射频模块被传输。Rx缓冲区用于存储来自对应的射频模块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将由对应的MCU进行处理。随着信息的获取,适配器40检查是否一特定用户识别卡已经被指配给所获得的连接串流,其中,所述指配可被记录于指配表中,并且存储于移动台20的易失性记忆装置中。如果是,适配器40决定上行链路IP封包将经由先前指配的用户识别卡以及与先前指配的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射频模块来传输。否则,适配器40可以检查Tx缓冲区及/或Rx缓冲区的占用率,并且决定上行链路IP封包将经由对应的射频模块的用户识别卡来传输,其中,此射频模块具有较低Tx缓冲区占用率(也就是,对应的Tx缓冲区中等待被传输的数据量较少),或是较低Rx缓冲区占用率(也就是,对应的Rx缓冲区中暂存的数据量较少),或较低Tx缓冲区占用率以及较低Rx缓冲区占用率的组合。决定后,适配器40进一步于指配表中记录此决定。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6所示,未决定的连接串流的对应于FTP服务的IP封包将通过卡A还是卡B被传输到目的地,是根据关于对应的射频模块的Tx缓冲区占用或Rx缓冲区占用的信息来决定。图17为指配表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地址、源端口号码、目的地端口号码、协议类型以及被指配的(服务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50(例如,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通过移动台20请求一网页,例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Markup Language,以下简称为HTML)页面,WAP页面或其它。为了获得HTML或WAP页面,至少发送一请求至Web服务器用于请求相关的文件,例如,包含Java描述语言(java script)、VB描述语言(VBscript)、HTML或WAP标记(tag)、图像文件、视频流文件(video streamfile)、音频流文件(audio stream file)、执行程序文件(executable programfile)、数据文件等的HTML或WAP文件。当接收到上行链路IP封包,适配器40获取并且剖析(parse)上行链路IP封包的负载1308,并且获得关于对应于所请求网页的特定文件类型的信息,例如,HTML或WAP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流文件,音频流文件,执行程序文件,数据文件,或其它。可以分别预先指配用户识别卡来为不同的文件类型请求服务。例如,卡A用于服务HTML/WAP文件,视频流文件,以及执行程序文件请求,而卡B用于服务图像文件,音频流文件,数据文件请求。图18为指配表中的HTTP/WAP请求的文件类型以及被指配的(服务的)用户识别卡之间的映射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映射是可动态配置的。映射可以由数组、链接表、或其它来实现,并且所述映射可以存储于移动台20的非易失性/易失性记忆装置中。
另外,适配器40根据所检查的文件类型以及用户识别卡的预先指配来决定将使用哪个用户识别卡进行传输上行链路IP封包。图1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9所示,对应于HTML文件请求的IP封包将通过射频模块A以及预先指配的卡A传输至目的地,而对应于图像文件的IP封包将通过预先指配的卡B以及射频模块B来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使用HTTP或WAP的网页获取,适配器40可根据至少一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的使用来指配用于上行链路IP封包(包括HTTP或WAP请求)的用户识别卡。随着IP封包的信息获取,适配器40可以检查Tx缓冲区及/或Rx缓冲区的占用率,并且决定上行链路IP封包将经由对应的射频模块的用户识别卡来传输,其中,此射频模块具有较低Tx缓冲区占用率(也就是,对应的Tx缓冲区中等待被传输的数据量较少),较低的Rx缓冲区占用率(也就是,对应的Rx缓冲区中暂存的数据量较少),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执行的应用程序(例如,Web浏览器或其它应用程序)可以识别(realize)IP(A)以及IP(B)已指配给卡A及射频模块A对以及卡B及射频模块B对。另外,对于请求一网页显示或播放如图19所示的多个文件类型,此应用程序具有用于产生多个文件类型请求的本机逻辑,其中,每一文件类型请求用于请求一特定文件类型的Web服务。此应用程序可产生不同的IP封包来封装所述文件类型请求,指配IP(A)给对应于特定文件类型的IP封包的源地址,并且指配IP(B)给其它IP封包的源地址,且接着发送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40。适配器40可直接检查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以此决定卡A以及卡B中的一个,将IP封包改组(reorganize)为图7或图9所示的区块,并且指示所指派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其对应的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区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50(例如,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可经由移动台20请求多媒体流,例如,音频流,视频流,或其它。多媒体流请求可对应于对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Protocol,以下简称为SDP)文档(document),例如,对话描述协议文档包含以下状态:
音频部分:
m=audio0RTP/AVP97
a=control:streameID=0
视频部分:
m=video0RTP/AVP98
a=control:streamID=1
其中,RTP/AVP97以及RTP/AVP98分别指示用于音频部分以及视频部分的编码译码器(codec)类型。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为了更有效地缓冲足够的视频流部分,以图20所示的为例,适配器40可剖析上行链路IP封包的负载1308以理解(comprehend)所封装的请求为多媒体流请求,假设对于流畅的(smooth)视频流播放,需要6秒的缓冲,则产生两个不同的请求,一个是请求第0至第3秒的音频/视频流,另一个是请求第3至第6秒的音频/视频流。适配器40更产生不同的IP封包以封装所产生的请求,并且分别通过卡A以及卡B将所产生的IP封包传输至多媒体流服务器。具体来说,适配器40可指配用户识别卡A来请求0至3秒的视频流,而指配用户识别卡B来请求3至6秒的视频流。例如,图21显示了SDP文档文件的示意图。于图21所示的SDP文档中,“SETUP”,“PLAY”以及“PAUSE”指令被用于请求多媒体流不同的时间段(time period),其中,“npt”为“正常播放时间”的缩写,其指示相对于多媒体内容(媒体流)开始处的绝对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适配器40也可将回应所发出请求的所返回的视频流组合(assemble)为单一视频流,并且响应装置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执行的应用程序(例如,多媒体播放或其它)可以识别IP(A)以及IP(B)被指配给卡A及射频模块A对以及卡B及射频模块B对。另外,对于音频/视频流,此应用程序具有用于产生两个多媒体流请求的本机逻辑,如图20所示,其中一个多媒体流请求是请求多媒体流服务器用于音频/视频流第一时间段,其中第一时间段开始于音频/视频流的开始,其中另一个多媒体流请求是请求多媒体流服务器用于音频/视频流的第二时间段,其中第二时间段位于第一时间段后。此应用程序可产生不同的IP封包以封装所产生的多媒体流请求,指配IP(A)给对应于第一时间段多媒体流请求的一个或多个IP封包的源地址,以及指配IP(B)给其它IP封包的源地址,并接着发送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40。适配器40可直接检查上行链路IP封包中的源IP地址,以此决定卡A及卡B中的一个,将IP封包改组为图7或图9所示的区块,并且指示所指派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其对应的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区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50(例如,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可使用实时流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以下简称为RTSP)并通过移动台于网页上请求多个多媒体流(例如,音频流、视频流、或其它)。适配器40可剖析上行链路IP封包的负载1308以理解(comprehend)所封装的请求。接下来,适配器40可指配用户识别卡A发出特定多媒体流请求,而指配用户识别卡B发出其它多媒体流请求。因此,每个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地址被设为IP(A)或IP(B)。图2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图23为同步多媒体整合语言(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以下简称为SMIL)文档的示意图。以图22所示的网页作为例子,其包括4个部分(即:区域),每一部分都播放一视频流,即:区域“r1”播放视频流1,区域“r2”播放视频流2,区域“r3”播放视频流3,区域“r4”播放视频流4。图22所示的网页是根据图23所示的SMIL文档来制作(drawn)的。多媒体流请求对应此网页中用于区域“r1”的RTSP请求“rtsp://server/video/v1.3gpp”,用于区域“r2”的RTSP请求“rtsp://server/video/v2.3gpp”,用于区域“r3”的RTSP请求“rtsp://server/video/v3.3gpp”,以及用于区域“r4”的RTSP请求“rtsp://server/video/v4.3gpp”。图2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以图24为例,用于区域“r1”以及“r2”的RTSP请求经由卡A以及射频模块A被发送至多媒体流服务器,而用于区域“r3”以及“r4”的RTSP请求经由卡B以及射频模块B被发送至多媒体流服务器。另外,如上所述,适配器40可根据Tx缓冲区以及Rx缓冲区中的至少一个的使用来安排(arrange)用于RTSP请求的用户识别卡。例如,当射频模块A的Tx缓冲区及/或Rx缓冲区占用率好于射频模块B的Tx缓冲区及/或Rx缓冲区占用率时,用于区域“r1”,“r2”以及“r3”的RTSP请求是经由卡A以及射频模块A发送至多媒体流服务器,而用于区域“r4”的RTSP请求是经由卡B以及射频模块B发送至多媒体流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适配器40也可将回应所发出请求的所返回的多媒体流响应至装置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执行的应用程序(例如,Web浏览器或其它)可以识别IP(A)以及IP(B)被指配给卡A及射频模块A对以及卡B及射频模块B对。另外,为了请求如图22所示的播放多个多媒体文件的网页,此应用程序具有用于产生多个多媒体流请求的本机逻辑,每一多媒体流请求用于请求用于一特定音频/视频流的多媒体流服务器。此应用程序可产生不同的IP封包来封装以上多媒体流请求,指配IP(A)为对应于特定多媒体流请求的IP封包的源地址,以及指配IP(B)为其它IP封包的源地址,接着,发送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40。适配器40可直接检查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以此决定卡A以及卡B中的一个,将IP封包改组为图7或图9所示的区块,并且指示所指派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其对应的射频模块来传输所述区块。
图2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的实施例,计算机主机10或移动台20的MMI所执行的应用程序(例如,WAP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实时信息服务、FTP客户端等)可以识别IP(A)以及IP(B)已经指配给卡A及射频模块A对以及卡B及射频模块B对。另外,每个应用程序具有用于决定上行链路IP封包将由哪个用户识别卡来传输的本机逻辑,以此提供有关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1306,接着发送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40。适配器40可直接检查上行链路IP封包的源IP地址,以此决定卡A以及卡B中的一个,将IP封包改组为图7或图9所示的区块,并且指示所指派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其对应的射频模块来传输所述区块。
图2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一流程图。首先,移动台20的MMI执行的应用程序可接收多个请求,每个请求被封装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IP封包,且将接收到的请求分组(cluster)为第一组以及第二组(步骤S2602)。此请求可以是图19所示的文件类型请求,图20或图24所示的多媒体流请求。接下来,此应用程序设置对应于第一组请求的上行链路IP封包标头的每一源地址为指配给用户识别卡A的IP地址,设置对应于第二组请求的上行链路IP封包标头的每一源地址为指配给用户识别卡B的IP地址,并且传输所有的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40(步骤S2604)。接下来,适配器40将每一上行链路IP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步骤S2606)。接下来,适配器40指示用户识别卡A以及射频模块A传输对应于第一组请求的区块至目的地,且指示用户识别卡B以及射频模块B传输对应于第二组请求的区块至目的地,其中,所述传输是经由相应的待接基站以及所注册的无线电信网络来进行的(步骤S2608)。适配器40将每一上行链路IP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的细节可参考对图7或图9的描述。接下来,适配器40可经由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由目的地接收一个或多个响应已传输区块的下行链路IP封包,并且响应此应用程序(步骤S2610)。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改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移动台实施,所述移动台具有第一用户识别卡耦接于第一射频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耦接于第二射频模块,所述方法是通过所述移动台的适配器执行,所述方法包含:
接收上行链路IP封包;
收集关于接收到的封包以及所述移动台的硬件状况的信息;
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
更新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源地址,以对应决定的用户识别卡;
将已更新的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
经由对应于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已更新的封包至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经由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对应于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射频模块,从所述目的地接收响应所述已传输封包的一下行链路IP封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状况包含:特定指配,所述特定指配存储于所述移动台的存储装置,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分别被预先指配以服务于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所述用户识别卡是根据所述特定指配以及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服务类型来决定,其中,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所述服务类型是根据出现在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传输控制协议或用户数据包协议的标头的目的地端口号码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状况包含:关于所述移动台的多个传输缓冲区以及接收缓冲区对的信息,每一传输缓冲区以及接收缓冲区对对应于所述第一射频模块或所述第二射频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封包是经由具有较低传输缓冲区占用率、较低接收缓冲区占用率或一较低传输缓冲区占用以及较低接收缓冲区占用率的组合的所述用户识别卡来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状况包含:特定指配,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分别被预先指配以服务于不同的文件类型请求,以及所述用户识别卡是根据所述特定指配以及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文件类型请求来决定,其中,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所述文件类型请求是通过剖析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负载来理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通过剖析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负载将封装请求理解为多媒体流请求;
产生两个多媒体流请求,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一个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一时间段,以及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另一个用于请求所述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二时间段;
决定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一个;以及
决定将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另一个,以及
其中,所述传输所述接收到的封包至目的地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产生第一IP封包以及第二IP封包以分别封装所述产生的两个多媒体流请求;
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产生的第一IP封包至所述目的地的多媒体流服务器;以及
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产生的第二IP封包至所述目的地的所述多媒体流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开始于所述音频或视频流的开始,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紧接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通过剖析多个接收到的封包的负载,理解所接收到的第一IP封包是用于请求第一音频或视频流文件,以及所接收到的第二IP封包是用于请求第二音频或视频流文件;
决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一IP封包;以及
决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二IP封包,以及
其中,所述传输所述接收到的封包至目的地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一IP封包至所述目的地的多媒体流服务器;以及
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二IP封包至所述目的地的所述多媒体流服务器或不同的多媒体流服务器。
10.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多个请求分组为第一组以及第二组,其中,每一请求被封装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IP封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第一IP地址作为所述第一组的每一IP封包的源地址;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第二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组的每一IP封包的源地址;以及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IP封包至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负责转换所述上行链路IP封包为多个区块,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射频模块来传输所述已转换的区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请求为用于请求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无线应用协议文件、图像文件、音频流文件、视频流文件、执行程序文件以及数据文件中的一个的特定文件类型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的请求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一时间段,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组的请求用于请求所述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请求用于请求相同网页中的音频或视频流文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模块成功注册之后,从数据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一IP地址;以及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射频模块成功注册之后,从数据网络中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指配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文件类型请求,并指配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以服务于其他的文件类型请求;以及
第八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七处理模块的指配操作,将所述文件类型请求分组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九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硬件状态将所述文件类型请求分组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其中,所述硬件状态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传输缓冲区占用率或接收缓冲区占用率,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传输缓冲区占用率或接收缓冲区占用率,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
17.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上行链路IP封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关于接收到的封包以及所述移动台的硬件状况的信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集到的信息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中决定一个用户识别卡;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更新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源地址,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将已更新的封包转换为一个或多个区块,以对应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以及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对应于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射频模块,传输所述已更新的封包至目的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决定的用户识别卡记录于存储装置中;
第八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下行链路IP封包;以及
第九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存储装置储存的决定更新接收到的所述下行链路IP封包的目的地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易失性存储装置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分别被预先指配以服务于不同的服务类型的特定指配,其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特定指配以及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服务类型决定所述用户识别卡,其中,根据出现在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传输控制协议或用户数据包协议的标头的目的地端口号码,获得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所述服务类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对应于所述第一射频模块的第一传输缓冲区与第一接收缓冲区;以及
对应于所述第二射频模块的第二传输缓冲区与第二接收缓冲区;
其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传输缓冲区与接收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决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以使接收到的封包是经由具有较低传输缓冲区占用率、较低接收缓冲区占用率或一较低传输缓冲区占用以及较低接收缓冲区占用率的组合的所述用户识别卡来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易失性存储装置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分别被预先指配以服务于不同的文件请求类型的特定指配,其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特定指配以及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文件请求类型决定所述用户识别卡,其中,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文件类型请求是根据所述接收到的封包的负载来获得。
22.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一请求;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两个多媒体流请求,其中一个用于请求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一时间段,以及另一个用于请求所述音频或视频流文件的第二时间段;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一个;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中的另一个;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产生第一IP封包以及第二IP封包以分别封装所述两个多媒体流请求,其中所述第一IP封包包含第一IP地址作为第一源地址,所述第二IP封包包含第二IP地址作为第二源地址;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一IP封包至位于IP网络的多媒体流服务器;以及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二IP封包至所述位于IP网络的多媒体流服务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开始于所述音频或视频流的开始,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紧接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后。
24.一种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待接于基站,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待接于所述基站或不同的基站,还包含: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WEB网页上的第一文件,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相同WEB网页上的第二文件;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一请求;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决定将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所述第二请求;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产生第一IP封包以及第二IP封包以分别封装所述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IP封包包含第一IP地址作为第一源地址,所述第二IP封包包含第二IP地址作为第二源地址;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一IP封包至IP网络的WEB服务器;以及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经由所述第二射频模块,传输所述第二IP封包至IP网络的相同或不同WEB服务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中的任一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无线应用协议文件、图像文件、音频流文件、视频流文件、执行程序文件以及数据文件中的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546908P | 2008-08-01 | 2008-08-01 | |
US61/085,469 | 2008-08-01 | ||
US12/416,300 | 2009-04-01 | ||
US12/416,300 US8126509B2 (en) | 2008-08-01 | 2009-04-01 | Methods for handling packet-switched data transmissions by mobile station with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systems utilizing the same |
CN200910162267XA CN101640906B (zh) | 2008-08-01 | 2009-07-31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2267XA Division CN101640906B (zh) | 2008-08-01 | 2009-07-31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0191A true CN103260191A (zh) | 2013-08-21 |
CN103260191B CN103260191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160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22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0924B (zh) | 2008-08-01 | 2009-07-30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201310151516.1A Active CN103260191B (zh) | 2008-08-01 | 2009-07-31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200910162267XA Active CN101640906B (zh) | 2008-08-01 | 2009-07-31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22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0924B (zh) | 2008-08-01 | 2009-07-30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2267XA Active CN101640906B (zh) | 2008-08-01 | 2009-07-31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126509B2 (zh) |
CN (3) | CN101640924B (zh) |
TW (2) | TWI38610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25507A (zh) * | 2015-09-26 | 2018-04-17 | 英特尔公司 | 多芯片封装链路错误检测 |
CN112822084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关控制芯片及其网络封包处理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98084B2 (en) * | 2006-05-26 | 2015-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architecture for a traditional wire-based protocol |
US20080045149A1 (en) * | 2006-05-26 | 2008-02-21 | Dinesh Dharmaraju | Wireless architecture for a traditional wire-based protocol |
US8667144B2 (en) * | 2007-07-25 | 2014-03-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architecture for traditional wire based protocol |
US8811294B2 (en) | 2008-04-04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client-host associ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126509B2 (en) * | 2008-08-01 | 2012-02-28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handling packet-switched data transmissions by mobile station with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systems utilizing the same |
US8179826B2 (en) | 2008-12-05 | 2012-05-1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operations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398089B2 (en) * | 2008-12-11 | 2016-07-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resource sharing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devices |
US9264248B2 (en) * | 2009-07-02 | 2016-02-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s in a wireless mobile display digital interface multicast environment |
US8538476B2 (en) * | 2009-10-16 | 2013-09-17 | Junior Besay | Cellular network computer adaptation system |
US8457078B2 (en) * | 2009-10-19 | 2013-06-04 | Via Technologies, Inc. | Simultaneous use of multiple phone numbers in mobile device by sharing hardware |
IT1396776B1 (it) * | 2009-11-11 | 2012-12-14 | Sisvel Technology Srl | Dispositivo e metodo di comunicazione in una rete di comunicazione mobile |
FR2952499A1 (fr) * | 2009-11-12 | 2011-05-13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allocation de ressources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rocede de basculement, point d'acces, terminal,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signal correspondants |
US9582238B2 (en) * | 2009-12-14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composed multi-stream (DMS) techniques for video display systems |
US9769287B2 (en) * | 2010-05-10 | 2017-09-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ducing protocol overhead in single-block packet access procedures |
US8995336B2 (en) * | 2010-05-11 | 2015-03-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TC service activation |
US20120039261A1 (en) * | 2010-08-12 | 2012-02-16 | Tom Chin | CQI Reporting of TD-SCDMA Multiple USIM Mobile Terminal During HSDPA Operation |
US8351329B2 (en) * | 2010-09-14 | 2013-01-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Universal load-balancing tunnel encapsulation |
CN103155587B (zh) | 2010-10-28 | 2016-06-08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和系统 |
EP2466976B1 (en) | 2010-12-15 | 2017-09-27 |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 IP-based paging for DSDS |
JP5847846B2 (ja) * | 2011-01-21 | 2016-01-27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 ワイヤレス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ユーザ入力バックチャネル |
US9582239B2 (en) | 2011-01-21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or wireless displays |
US9787725B2 (en) | 2011-01-21 | 2017-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or wireless displays |
US9413803B2 (en) | 2011-01-21 | 2016-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or wireless displays |
US10135900B2 (en) | 2011-01-21 | 2018-11-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or wireless displays |
US9065876B2 (en) | 2011-01-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rom a wireless sink device to a wireless source device for multi-touch gesture wireless displays |
US8964783B2 (en) | 2011-01-21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back channel for wireless displays |
US8990703B2 (en) * | 2011-02-01 | 2015-03-24 | Sony Corporation | Smart-remote protocol |
US10108386B2 (en) | 2011-02-04 | 2018-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nt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back channel |
US9503771B2 (en) | 2011-02-04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wireless display for graphics |
US8674957B2 (en) | 2011-02-04 | 2014-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put device for wireless back channel |
US9357387B2 (en) * | 2011-03-23 | 2016-05-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andling encrypted communication |
EP2512184B1 (en) | 2011-04-13 | 2017-07-19 |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during network switching |
US8787262B2 (en) * | 2011-07-15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eiving cell broadcast (CB) messages |
US9525998B2 (en) | 2012-01-06 | 2016-1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display with multiscreen service |
US20130238782A1 (en) * | 2012-03-09 | 2013-09-12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ap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an ip flow using dns data |
EP2875668B1 (en) | 2012-07-19 | 2017-05-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load balancing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subscriptions in a router having both short rang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CN102932497B (zh) * | 2012-10-17 | 2015-07-0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获取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2938940A (zh) * | 2012-11-02 | 2013-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及其支持IPv4/IPv6双栈的方法 |
US20150304239A1 (en) * | 2012-11-27 | 2015-10-22 | Oliver Solutions Ltd. |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node supporting hybrid management using a hardware abstraction and management protocol cross-connect function |
TWI487331B (zh) * | 2012-12-18 | 2015-06-01 | Wistron Corp | 管理網路傳輸順序之方法及其非揮發性電腦可讀媒體 |
US9119072B2 (en) * | 2013-03-15 | 2015-08-25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uthenticate a personal device to access an enterprise network |
CN103327132B (zh) * | 2013-05-31 | 2015-12-23 | 山东泉清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tdma体制无线通信系统的ip传输适配方法 |
JP2015119425A (ja) * | 2013-12-19 | 2015-06-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648491B2 (en) * | 2014-02-19 | 2017-05-09 | Mediatek Inc. | Method of selecting an active SIM from multiple SIMs and a wireless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US9521676B2 (en) | 2014-03-19 | 2016-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lligent routing of packet session data in a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
US9877141B2 (en) | 2014-06-24 | 2018-01-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s in limited radio coverage |
US10285163B2 (en) * | 2014-06-24 | 2019-05-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s in limited radio coverage |
CN105722147B (zh) * | 2014-12-04 | 2019-08-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核心网负载均衡方法、基站、基站池及核心网 |
US9860870B2 (en) | 2015-01-26 | 2018-01-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dynamic coverage class update and aligning coverage class paging groups |
CN104700038B (zh) * | 2015-03-26 | 2018-10-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TWI580199B (zh) * | 2015-12-18 | 2017-04-2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接收裝置及其封包處理方法 |
TWI589153B (zh) * | 2015-12-29 | 2017-06-21 |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流的同步偵測方法 |
CN107040793A (zh) * | 2016-02-04 | 2017-08-11 |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流的同步检测方法 |
CN107889182B (zh) * | 2016-09-29 | 2022-08-12 | 英特尔公司 | 使用通信业务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CN108377575B (zh) * | 2016-11-08 | 2020-07-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
CN108377479B (zh) | 2016-11-08 | 2021-03-2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装置 |
CN108377225B (zh) | 2016-11-14 | 2021-04-0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路终端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737263B (zh) * | 2017-04-19 | 2021-10-1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系统及数据流处理方法 |
US10231104B2 (en) | 2017-06-08 | 2019-03-12 | T-Mobile Usa, Inc. | Proactive and reactive management for devices in a network |
KR102381345B1 (ko) | 2017-08-23 | 2022-03-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 대한 엑세스를 관리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관리 방법 |
US10536918B2 (en) | 2017-09-28 | 2020-01-14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ual registration with multiple networks in one or mor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0167053B (zh) * | 2019-07-11 | 2022-03-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上行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 |
CN114844614A (zh) * | 2019-08-02 | 2022-08-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
CN115802486B (zh) * | 2022-11-16 | 2023-05-30 | 辉航智慧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 一种声纹识别环卫作业电子工牌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25073A1 (en) * | 2001-12-27 | 2003-07-03 | Hsien-Ming Tsai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station to avoid paging loss in multiple mobile networks |
WO2006052171A1 (en) * | 2004-11-11 | 2006-05-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s |
US20060140149A1 (en) * | 2004-12-27 | 2006-06-29 | Kim Soon C | Method of processing call to unregistered user in WLAN-GPRS network using SI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11519B1 (en) * | 1998-08-19 | 2003-08-26 | Swxtch The Rules, Llc | Layer one switching in a packet, cell, or frame-based network |
US6763025B2 (en) * | 2001-03-12 | 2004-07-13 | Advent Networks, Inc. |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broadband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20030088767A1 (en) * | 2001-06-28 | 2003-05-08 | Emerson Harry E. | Integrating the internet with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
GB0116592D0 (en) * | 2001-07-06 | 2001-08-29 | Pathfinder Tech Resources Ltd | SMS routing |
US20030031150A1 (en) | 2001-08-10 | 2003-02-13 | Satoru Yukie | Dual network modem |
JP2004112727A (ja) * | 2002-09-20 | 2004-04-08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制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制御方法、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ルータ装置、サーバ装置及びデータ構造 |
ATE338437T1 (de) * | 2003-09-11 | 2006-09-15 | Cit Alcatel | Anmeldung eines dualmodusendgerätes in einem zellularen netzwerk und einem wlan netzwerk |
KR20050030509A (ko) * | 2003-09-26 | 2005-03-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헤테로지니어스 시스템에서의 억세스 네트워크 선택 방법 |
WO2005055524A1 (en) * | 2003-12-01 | 2005-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ffic control method |
US20050176466A1 (en) | 2004-02-11 | 2005-08-11 | Anthony Verloop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verifying and managing multiple syste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
JP2006079779A (ja) | 2004-09-13 | 2006-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マルチプレクサ |
GB2422272A (en) | 2005-01-14 | 2006-07-19 | King S College London | Network mobility |
TWI321963B (en) * | 2006-05-19 | 2010-03-11 | Benq Corp |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strongest neighbor cells in cell reselection tasks in a mobile station |
US7860883B2 (en) * | 2006-07-08 | 2010-1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retrieval of data objects within multi-protocol profiles in federated environments |
US9002364B2 (en) * | 2007-05-22 | 2015-04-07 | Tango Networks, Inc.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ncurrent termination of multiple calls at a mobile terminal |
US8126509B2 (en) * | 2008-08-01 | 2012-02-28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handling packet-switched data transmissions by mobile station with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systems utilizing the same |
-
2009
- 2009-04-01 US US12/416,300 patent/US8126509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5-11 US US12/463,592 patent/US83586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30 TW TW098125653A patent/TWI386101B/zh active
- 2009-07-30 TW TW098125651A patent/TWI38598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7-30 CN CN200910162234.5A patent/CN1016409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31 CN CN201310151516.1A patent/CN103260191B/zh active Active
- 2009-07-31 CN CN200910162267XA patent/CN101640906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29 US US13/339,612 patent/US87445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25073A1 (en) * | 2001-12-27 | 2003-07-03 | Hsien-Ming Tsai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station to avoid paging loss in multiple mobile networks |
WO2006052171A1 (en) * | 2004-11-11 | 2006-05-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s |
US20060140149A1 (en) * | 2004-12-27 | 2006-06-29 | Kim Soon C | Method of processing call to unregistered user in WLAN-GPRS network using SIP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25507A (zh) * | 2015-09-26 | 2018-04-17 | 英特尔公司 | 多芯片封装链路错误检测 |
US11061761B2 (en) | 2015-09-26 | 2021-07-13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chip package link error detection |
US11307928B2 (en) | 2015-09-26 | 2022-04-19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chip package link error detection |
US11797378B2 (en) | 2015-09-26 | 2023-10-24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chip package link error detection |
CN112822084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关控制芯片及其网络封包处理方法 |
CN112822084B (zh) * | 2019-11-18 | 2022-08-30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关控制芯片及其网络封包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0191B (zh) | 2016-03-30 |
TWI386101B (zh) | 2013-02-11 |
US20100027467A1 (en) | 2010-02-04 |
CN101640906A (zh) | 2010-02-03 |
TW201008181A (en) | 2010-02-16 |
TWI385982B (zh) | 2013-02-11 |
US8126509B2 (en) | 2012-02-28 |
CN101640924A (zh) | 2010-02-03 |
US8744525B2 (en) | 2014-06-03 |
US20100027534A1 (en) | 2010-02-04 |
US8358649B2 (en) | 2013-01-22 |
TW201008350A (en) | 2010-02-16 |
US20120100843A1 (en) | 2012-04-26 |
CN101640906B (zh) | 2013-06-12 |
CN101640924B (zh)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0906B (zh) | 处理封包交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990199B (zh) | 移动台处理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处理数据传输的系统 | |
JP4852150B2 (ja) |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1対1無線ベアラ | |
US8112102B2 (en) | Method for reading dynamic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 |
CN101540976B (zh) | 传输移动台始呼请求的方法与相应系统 | |
CN101243715B (zh) |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呼叫连接方法 | |
RU2341040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днонаправленного канал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для услуги передачи при мультимедиа многоточечном соединени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
US2004022469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eedback in a broadcast or multicast service | |
US20100182963A1 (en) |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radio bearer setup | |
KR100621345B1 (ko) | Wcdma망에서 hsdpa 전용 fa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 |
DE102009029799B4 (de) |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von paketorientierten Datenübertragungen durch mobile Stationen mit Teilnehmer- Identitäts- Karten und Systeme, die entsprechendes nutze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