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7502A -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7502A
CN103257502A CN2012100355832A CN201210035583A CN103257502A CN 103257502 A CN103257502 A CN 103257502A CN 2012100355832 A CN2012100355832 A CN 2012100355832A CN 201210035583 A CN201210035583 A CN 201210035583A CN 103257502 A CN103257502 A CN 103257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thiophen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electrochrom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55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红
代国亮
施楣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Original Assignee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filed Critical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to CN2012100355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75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7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7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织物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柔性导电织物、离子储存层、电解质、电致变色聚合物和透明导电薄膜;所述柔性导电织物和透明导电薄膜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的电极相连接。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上涂覆所述离子储存层,然后继续涂覆所述电解质;在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叠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电解质与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连接在一起;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分别引出导线后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接即得产品。本发明所得透射型变色织物具有低电压人为可控、变化速度快、颜色变化丰富鲜明、便于生产加工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构建像“变色龙”一样的织物,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图形并融合于背景达到伪装效果,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作为一种理想的战场伪装防护产业用织物,变色织物在军事伪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广泛用于各类军事工程、阵地、武器装备及车辆等用伪装网、伪装遮障和伪装帐篷等,通过主色调斑块可变色、其它颜色斑块采用常规织物实现透气透湿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批量用于服用产品如迷彩服等,并在民用上具有潜在的广阔前景。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军和日军就开始了相关研究。结合变色材料、发光材料和柔性显示器等的科学技术研究,该类织物的研究逐渐淘汰了以微型摄像机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柔性显示材料形成具有“适景伪装”效果的面料服装系统和采用难以实现主动控制的以热、光、湿、压力等因素为诱因的变色材料及织物这两种技术路线,转向人为可控的变色织物研究,主要是通过外加小电场或电流控制实现变色,而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正是首选。
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反应,其光学性能(透射率、反射率、吸收率和发射率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产生稳定的可逆变化,从而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等光学性能的可逆变化。常用的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和无机电致变色两大类材料。其中,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比如WO3已用于电致变色窗,但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缺点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发光颜色难调节、颜色种类较少、并难以实现柔性化。而导电聚合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既有金属和半导体的光电性质,又兼具聚合物柔韧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有着优越的着色效率和快速的响应时间、颜色变化范围宽广的优点,在掺杂/脱掺杂的过程即氧化或还原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完全可逆的颜色变化,并且易于制备,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种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中,聚苯胺以其成本低、光学质量好、颜色转换快、循环可逆性好等优点倍受人们的关注。
目前,电致变色器件多为“三明治”型结构,如电致变色窗,即将电致变色层以涂层或薄膜方式夹在包含有电解质、离子储存层的两个电极之间,为了使颜色变色得以对外界展示,要求其中至少一个电极是透明电极。而目前市售的透明电极如ITO/PET等不够柔软、厚度较大188μm,其他可能的电极材料比如导电胶、PEDOT、金属网或其它导电材料等多具有颜色或其它缺点,这导致电致变色器件难以实现柔性化。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柔性化、变色明显的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就成为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变色明显、人为可控、循环可逆的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柔性导电织物、离子储存层、电解质、电致变色聚合物和透明导电薄膜;所述柔性导电织物和透明导电薄膜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的电极相连接。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可为聚苯胺类导电聚合物、聚吡咯类导电聚合物和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中至少一种。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聚苯胺类导电聚合物和聚吡咯类导电聚合物可均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将单体加入至含有掺杂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氧化剂经反应即得;所述单体为苯胺或苯胺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吡咯或吡咯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为1%~10%,具体可为2.3%或3.5%,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可为1500~3000;所述单体、掺杂剂和氧化剂的摩尔份数比可为1∶(0.1~10)∶(1~10),具体可为1∶2∶2、1∶2∶1.5或1∶1∶1.5。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配制单体b的溶液a和氧化剂的溶液b;将所述溶液b加入至所述溶液a中进行反应即得;所述单体b为噻吩、噻吩衍生物或噻吩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所述溶液a的溶剂可为二氯甲烷、苯、甲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和DMF中至少一种;所述溶液b的溶剂可为甲醇、乙醇、丙酮、乙腈和乙醚中至少一种;所述单体b与所述氧化剂的摩尔份数比可为1∶(1~20),具体可为1∶8或1∶10。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掺杂剂可为硫酸、盐酸、磷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磺酸和樟脑磺酸中至少一种;所述氧化剂可为(NH4)2S2O8、K2Cr2O7、K2S2O8、KIO3、FeCl3、H2O2、Na2S2O8和(NH4)2Cr2O7中至少一种;所述苯胺衍生物可为邻甲氧基苯胺、邻甲基苯胺、邻胺基苯磺酸、邻胺基苯甲酸和N-(4-磺苯基)苯胺中至少一种;所述吡咯衍生物可为3-己基吡咯、十八烷基吡咯、3-丙基磺酸吡咯和3-甲基-4-羧基吡咯中至少一种;所述噻吩衍生物可为3-甲基噻吩、3-己基噻吩、3-辛基噻吩、3,4-二甲氧基噻吩、3-噻吩乙酸、3,4-乙撑二氧噻吩及其系列衍生物中至少一种。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柔性导电织物可为表面镀金属的织物、表面浸渍导电高分子的织物、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纤维或纯金属纤维与普通纤维交织得到的织物和纯金属纤维构成织物中至少一种;所述柔性导电织物的表面电阻为0.01~1000Ω/□;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为0~3V。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表面镀金属的织物中的金属可为镍、铜、金、银和镍铜合金中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浸渍导电高分子的织物中的导电高分子可为噻吩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聚噻吩、聚3-甲基噻吩、聚3-己基噻吩或聚3,4-乙撑二氧噻吩)、吡咯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聚吡咯、聚3-丙基磺酸吡咯、聚3-己基吡咯或聚十八烷基吡咯)、苯胺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聚苯胺、聚邻氨基苯磺酸、聚邻甲氧基苯胺或聚邻甲基苯胺)和聚对苯二撑类及其衍生物(如聚对苯撑或聚对苯撑乙烯)中至少一种;所述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纤维的金属可为镍、铜、金、银和镍铜合金中至少一种;所述纯金属纤维可为不锈钢丝纤维、银丝纤维、金丝纤维和铜丝纤维中至少一种。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表面镀金属的织物和表面浸渍导电高分子的织物的基材以及所述普通纤维可为棉、毛、丝、涤纶、锦纶、氨纶等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离子储存层可为氧化镍、五氧化二钒、氧化钴、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铱、紫罗箐、普鲁士蓝、聚苯胺、聚吡咯、聚吡啶和聚噻吩中至少一种;所述电解质为由含有锂离子或氢离子的凝胶态电解质或液态电解质组成,具体可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氯酸锂和碳酸丙烯酯组成的凝胶电解质。
上述的电致变色织物中,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可为氧化铟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ITO/PET)薄膜或基于铝掺杂氧化锌的聚氨酯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可为1~55μm,具体可为30μm或55μm,表面电阻为0.01~1000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上涂覆所述离子储存层,然后继续涂覆所述电解质;
在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
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叠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电解质与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连接在一起;
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分别引出导线后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接即得产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采用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具有低电压驱动及可逆响应特性、颜色变化丰富,一般在±1.5V电压范围内,在5s内可完全实现色彩变换。
(2)电极之一采用了柔性织物电极,使其更符合柔性显示器的性能要求。
(3)可以通过化学法或电化学法制备电致变色聚合物,制备方法简单,且聚合物尤其是噻吩衍生物颜色变化多,可以实现红、绿、蓝三原色构成想要的任何颜色。
(4)本发明所得透射型变色织物具有低电压人为可控、变化速度快、颜色变化丰富鲜明、便于生产加工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以涤纶织物作为基底材料,通过10%的NaOH水溶液作碱液量处理,使织物表面出现微孔和凹坑,再通过电镀化学镀方法,镀覆金属铜、镍,通过织物表面的微孔使金属和基材紧密结合,获得表面电阻为15Ω/□的柔性导电织物。
以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柔性导电织物上溅射氧化镍薄膜,厚度为2μm,作为离子储存层;通过磁控溅射在厚度为25μm的透明PET薄膜上真空溅射ITO,获得ITO/PET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为30μm,表面电阻为300Ω/□,在该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电致变色聚苯胺。
在柔性导电织物的离子储存层上涂覆一层凝胶电解质,将透明导电薄膜涂有电致变色聚苯胺的一面与之相对叠合,压紧使各层有效连接;从透明导电薄膜和柔性导电织物上分别引出一根导线,与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连接即得产品。
如图1所示,为上述制得的电致变色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柔性导电织物、2离子储存层、3电解质、4电致变色聚苯胺、5ITO/PET透明导电薄膜、6电源。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电致变色织物测试结果
  器件尺寸   织物电极电阻   颜色变化   可逆循环次数   响应时间
  50cm×50cm   15Ω/□   浅黄-黄绿-绿   1.35×105   3s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子储存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柔性织物与靶材间的距离为5cm,溅射过程中采用直径为3英寸,厚度为3mm的镍金属靶,其纯度为99.99%;将基材置入真空室后抽至10-6torr,通入氩气流量为50sccm,调整总压在9mtorr,导入氧气(3~50sccm)作为反应气体,溅射功率为100W于室温下溅射获得氧化镍薄膜。
上述实施例中的凝胶电解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1份高氯酸锂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碳酸丙烯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加热搅拌20min,形成均一透明的凝胶电解质。
上述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聚苯胺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苯胺单体加入到含有2份DBSA的PVA(1750)水溶液中(PV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室温搅拌10min;然后逐渐加入2份质量百分含量为7.5%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h即得。
实施例2、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将银纤维和棉纤维作为经纱,以1∶1比例排列,纬纱也用银纤维和棉纤维以1∶3排列织造,获得表面电阻为30Ω/□的柔性导电织物。
在柔性导电织物上涂覆聚苯胺(PANI),厚度为200μm,作为离子储存层;在PU薄膜上涂覆一层铝掺杂氧化锌(具体制备方法为:将铝掺杂氧化锌均匀分散的浆体100份(重量)与盐酸10份(重量),正丁醇4份(重量)以及环氧树脂成膜剂10份(重量)于50℃下加热搅拌,形成均一稳定透明液体,将此液体旋涂于厚度为30μm的PU薄膜上,干燥4h,获得表面电阻为40Ω/□的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导电薄膜层,厚度为1μm,表面电阻为40Ω/□,在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电致变色聚苯胺/邻苯二胺共聚物。
在柔性导电织物的离子储存层上涂覆一层凝胶电解质,将透明导电薄膜涂有聚苯胺/邻苯二胺共聚物的一面与之相对叠合,压紧使各层有效连接;从透明导电薄膜和柔性导电织物上分别引出一根导线,与电压可调的电源连接即得产品。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电致变色织物测试结果
  器件尺寸   织物电极电阻   颜色变化   可逆循环次数   响应时间
  50cm×50cm   30Ω/□   红-绿-蓝   1.3×105   3.5s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子储存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苯胺单体加入到含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PVA(1750)水溶液中(PV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室温搅拌10min,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1.5份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h即得。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聚苯胺/邻苯二胺共聚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苯胺/邻苯二胺(摩尔比1∶1)单体加入到含有2份DBSA的PVA(1750)水溶液中(PV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室温搅拌10min;然后逐渐加入2份质量百分含量为7.5%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h即得。
上述实施例中的凝胶电解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1份高氯酸锂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碳酸丙烯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加热20min,形成均一透明的凝胶电解质。
实施例3、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将银纤维和棉纤维作为经纱,以1∶2比例排列,纬纱也用银纤维和棉纤维以1∶3排列织造,获得表面电阻为25Ω/□的柔性导电织物。
以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柔性导电织物上溅射氧化镍薄膜,厚度为2μm,作为离子储存层;通过磁控溅射在厚度为50μm的透明PET薄膜上真空溅射ITO,获得ITO/PET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为55μm,表面电阻为200Ω/□,在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电致变色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以聚3-己基噻吩的四氢呋喃溶液的形式进行涂覆:将聚3-己基噻吩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固含量为5%),并加入5份(质量比)环氧树脂成膜剂,搅拌获得聚3-辛基噻吩的四氢呋喃溶液)。
在柔性导电织物的离子储存层上涂覆一层凝胶电解质,将透明导电薄膜涂有电致变色聚合物的一面与之相对叠合,压紧使各层有效连接;从透明导电薄膜和柔性导电织物上分别引出一根导线,与电压可调的电源连接即得产品。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电致变色织物测试结果
  器件尺寸   织物电极电阻   颜色变化   可逆循环次数   响应时间
  50cm×50cm   25Ω/□   橘红色-蓝色   1.4×105   4s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子储存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柔性织物与靶材间的距离为5cm,溅射过程中采用直径为3英寸,厚度为3mm的镍金属靶,其纯度为99.99%;将基材置入真空室后抽至10-6torr,通入氩气流量为50sccm,调整总压在9mtorr,导入氧气(3~50sccm)作为反应气体,溅射功率为100W于室温下溅射获得氧化镍薄膜。
上述实施例中的3-己基噻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3-己基噻吩单体加入到三氯甲烷(100ml)中,室温搅拌4min,然后逐渐加入8份无水FeCl3的乙腈溶液(100ml),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2h;然后向混合产物中加入甲醇(100ml),搅拌30min后过滤,用大量水洗直至滤液无色,真空干燥24h获得黑色粉末。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解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1份高氯酸锂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碳酸丙烯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加热20min,形成均一透明的凝胶电解质。
实施例4、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采用真空溅镀方式在棉/涤混纺织物上溅镀银层,获得表面电阻为25Ω/□的柔性导电织物。
在柔性导电织物上涂覆PEDOT,厚度为200μm,作为离子储存层;通过磁控溅射在厚度为50μm的透明PET薄膜上真空溅射ITO,获得ITO/PET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为55μm,表面电阻为200Ω/□,在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电致变色聚合物聚3-辛基噻吩(以聚3-辛基噻吩的四氢呋喃溶液的形式进行涂覆:将聚3-辛基噻吩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固含量为5%),并加入5份(质量比)环氧树脂成膜剂,搅拌获得聚3-辛基噻吩的四氢呋喃溶液)。
在柔性导电织物的离子储存层上涂覆一层凝胶电解质,将透明导电薄膜涂有电致变色聚合物一面与之相对叠合,压紧使各层有效连接;从透明导电薄膜和柔性导电织物上分别引出一根导线,与电压可调的电源连接即得产品。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电致变色织物测试结果
  器件尺寸   织物电极电阻   颜色变化   可逆循环次数   响应时间
  50cm×50cm   25Ω/□   桔黄色-蓝黑色   1.45×105   5s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子储存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3,4-二氧乙撑噻吩(EDOT)单体加入到含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PVA水溶液中(PV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室温搅拌10min,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2份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h即得。
上述实施例中的3-辛基噻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3-辛基噻吩单体加入到三氯甲烷(100ml)中,室温搅拌5min,然后逐渐加入10份KIO3的乙醚溶液(100ml),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2h;然后向混合产物中加入乙醇(100ml),搅拌30min后过滤,用大量水洗直至滤液无色,真空干燥24h获得棕色粉末。
上述实施例中的凝胶电解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1份高氯酸锂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碳酸丙烯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加热20min,形成均一透明的凝胶电解质。
实施例5、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采用真空溅镀方式在棉/涤混纺织物上溅镀银层,获得表面电阻为25Ω/□的柔性导电织物。
以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柔性导电织物上溅射氧化镍薄膜,厚度为2μm,作为离子储存层;在厚度为30μm的PU薄膜上涂覆一层铝掺杂氧化锌,作为导电薄膜层,厚度为1μm,表面电阻为40Ω/□,在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聚吡咯。
在柔性导电织物的离子储存层上涂覆一层凝胶电解质,将透明导电薄膜涂有聚吡咯的一面与之相对叠合,压紧使各层有效连接;从透明导电薄膜和柔性导电织物上分别引出一根导线,与电压可调的电源连接即得产品。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致变色织物的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电致变色织物测试结果
  器件尺寸   织物电极电阻   颜色变化   可逆循环次数   响应时间
  50cm×50cm   25Ω/□   蓝紫色-黄绿色   1.25×105   4.5s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子储存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柔性织物与靶材间的距离为5cm,溅射过程中采用直径为3英寸,厚度为3mm的镍金属靶,其纯度为99.99%;将基材置入真空室后抽至10-6torr,通入氩气流量为50sccm,调整总压在9mtorr,导入氧气(3~50sccm)作为反应气体,溅射功率为100W于室温下溅射获得氧化镍薄膜。
上述实施例中的聚吡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份吡咯单体加入到含有2份DBSA的PVA(1750)水溶液中(PV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室温搅拌10min;然后逐渐加入1.5份质量百分含量为7.5%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h即得。
上述实施例中的凝胶电解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按摩尔比将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1份高氯酸锂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碳酸丙烯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加热20min,形成均一透明的凝胶电解质。

Claims (9)

1.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柔性导电织物、离子储存层、电解质、电致变色聚合物和透明导电薄膜;所述柔性导电织物和透明导电薄膜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的电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为聚苯胺类导电聚合物、聚吡咯类导电聚合物和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中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类导电聚合物和聚吡咯类导电聚合物均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将单体加入至含有掺杂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氧化剂经反应即得;所述单体为苯胺或苯胺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吡咯或吡咯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0%;所述单体、掺杂剂和氧化剂的摩尔份数比为1∶(0.1~10)∶(1~10);
所述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配制单体b的溶液a和氧化剂的溶液b;将所述溶液b加入至所述溶液a中进行反应即得;所述单体b为噻吩、噻吩衍生物或噻吩与其衍生物的混合物;所述溶液a的溶剂为二氯甲烷、苯、甲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和DMF中至少一种;所述溶液b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乙腈和乙醚中至少一种;所述单体b与所述氧化剂的摩尔份数比为1∶(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为硫酸、盐酸、磷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磺酸和樟脑磺酸中至少一种;所述氧化剂为(NH4)2S2O8、K2Cr2O7、K2S2O8、KIO3、FeCl3、H2O2、Na2S2O8和(NH4)2Cr2O7中至少一种;所述苯胺衍生物为邻甲氧基苯胺、邻甲基苯胺、邻胺基苯磺酸、邻胺基苯甲酸和N-(4-磺苯基)苯胺中至少一种;所述吡咯衍生物为3-己基吡咯、十八烷基吡咯、3-丙基磺酸吡咯和3-甲基-4-羧基吡咯中至少一种;所述噻吩衍生物可为3-甲基噻吩、3-己基噻吩、3-辛基噻吩、3,,4-二甲氧基噻吩、3-噻吩乙酸、3,4-乙撑二氧噻吩及其系列衍生物中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为表面镀金属的织物、表面浸渍导电高分子的织物、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纤维或纯金属纤维与普通纤维交织得到的织物和纯金属纤维构成织物中至少一种;所述柔性导电织物的表面电阻为0.01~1000Ω/□;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0~3V。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镀金属的织物中的金属为镍、铜、金、银和镍铜合金中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浸渍导电高分子的织物中的导电高分子为噻吩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吡咯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苯胺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聚对苯二撑类及其衍生物中至少一种;所述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纤维中的金属为镍、铜、金、银和镍铜合金中至少一种;所述纯金属纤维为不锈钢丝纤维、银丝纤维、金丝纤维和铜丝纤维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储存层为氧化镍、五氧化二钒、氧化钴、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铱、紫罗箐、普鲁士蓝、聚苯胺、聚吡咯、聚吡啶和聚噻吩中至少一种;所述电解质为由含有锂离子或氢离子的凝胶态电解质或液态电解质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氧化铟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基于铝掺杂氧化锌的聚氨酯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为1~55μm,表面电阻为0.01~1000Ω/□。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上涂覆所述离子储存层,然后继续涂覆所述电解质;
在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涂覆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
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叠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电解质与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连接在一起;
将所述柔性导电织物与透明导电薄膜分别引出导线后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接即得产品。
CN2012100355832A 2012-02-16 2012-02-16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2575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55832A CN103257502A (zh) 2012-02-16 2012-02-16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55832A CN103257502A (zh) 2012-02-16 2012-02-16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7502A true CN103257502A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55832A Pending CN103257502A (zh) 2012-02-16 2012-02-16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750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8592A (zh) * 2014-02-26 2014-07-02 东华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750511A (zh) * 2019-01-07 2019-05-14 聂士雪 用于柔性传感器的聚噻吩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15167050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新型变色材料的丛林野战伪装可穿戴显示系统
CN115167050B (zh) * 2022-07-07 2024-05-2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新型变色材料的丛林野战伪装可穿戴显示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6922A (ja) * 1989-10-13 1991-05-30 Teijin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フィルム
US20030180610A1 (en) * 2000-09-14 2003-09-25 Felde Ulf Zum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ble layer or film
CN201222152Y (zh) * 2008-06-23 2009-04-15 孙瑞 可电致变色的柔性薄膜
CN101819007A (zh) * 2010-03-29 201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透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0090A (zh) * 2010-03-29 2010-0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反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6922A (ja) * 1989-10-13 1991-05-30 Teijin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フィルム
US20030180610A1 (en) * 2000-09-14 2003-09-25 Felde Ulf Zum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ble layer or film
CN201222152Y (zh) * 2008-06-23 2009-04-15 孙瑞 可电致变色的柔性薄膜
CN101819007A (zh) * 2010-03-29 201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透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0090A (zh) * 2010-03-29 2010-0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反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昊: "反射型与透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与比较", 《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王昊: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8592A (zh) * 2014-02-26 2014-07-02 东华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750511A (zh) * 2019-01-07 2019-05-14 聂士雪 用于柔性传感器的聚噻吩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09750511B (zh) * 2019-01-07 2021-09-10 莱芜市万金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传感器的聚噻吩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15167050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新型变色材料的丛林野战伪装可穿戴显示系统
CN115167050B (zh) * 2022-07-07 2024-05-2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新型变色材料的丛林野战伪装可穿戴显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Designing flexible, smart and self-sustainable supercapacitors for portable/wearable electronics: from conductive polymers
CN101819007B (zh) 一种基于透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Application challenges in fiber and textile electronics
CN103257501B (zh) 一种基于聚苯胺的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7500B (zh) 一种反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0090B (zh) 一种基于反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2844B (zh) 稳定的电致变色模块
US8760748B2 (en) Stretch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Ramadan et al. Gelatin-based solid electrolyte releasing Li+ for smart window applications
US20230185148A1 (en) Long-range electrochromic fiber for infrared camoufla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759835B (zh) 一种纤维状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2896B (zh)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电致变色柔性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3496233B (zh) 一种电致变色双层织物的制备方法
Ma et al. Fully printed, large-size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on fabric for wearable textile display
CN102779648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GB2424121A (en) Solar cell using electrode formed from cotton fabric coated with conductive polymer
CN110095913B (zh) 一种柔性自支撑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12859A (zh) 一种弹性可拉伸的电致变色器件
Ai et al. Zinc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electrolyte for quasi-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with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CN103257502A (zh) 一种透射型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Niu et al. A light-weight, thin-thickness, flexible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hromic device integrated with variable optical, thermal management and energy storage
Xie et al. Processable oligoaniline-functionalized polyamide for electrochromic capacitive windows featuring energy recovery and reuse
Wang et al.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supercapacitor with real-time visual monitoring of potential
CN107300820A (zh) 可披覆式的电致变色装置及披覆物
WO2011146835A2 (en) Flexible, permea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nd transparent texti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