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0008A -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0008A
CN103250008A CN2011800191022A CN201180019102A CN103250008A CN 103250008 A CN103250008 A CN 103250008A CN 2011800191022 A CN2011800191022 A CN 2011800191022A CN 201180019102 A CN201180019102 A CN 201180019102A CN 103250008 A CN103250008 A CN 103250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ower supply
power
rechargeable battery
heat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1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0008B (zh
Inventor
唐纳德·C·黑尼
布赖恩·S·翁德拉克
丹尼斯·奥图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rco Group Inc
Original Assignee
Enerco Grou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rco Group Inc filed Critical Enerco Group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50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0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0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0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88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2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2Casings; Cover lids; Ornamental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6Arrangement of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heaters, e.g. boilers, other than space heating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6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 F24H9/2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using fluid fu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2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inputs
    • F24H15/281Input from 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3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utpu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to be controlled
    • F24H15/345Control of fans, e.g. on-off control
    • F24H15/35Control of the speed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3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utpu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to be controlled
    • F24H15/355Control of heat-generating means in heaters
    • F24H15/36Control of heat-generating means in heaters of bur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4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 F24H15/414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using electronic processing, e.g. computer-based
    • F24H15/421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using electronic processing, e.g. computer-based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11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fo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4H3/0417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fo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portable or mobi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装置可包括具有独立车载电源的控制组件。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加热器的运行,并且所述电源可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的第一电源,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的运行,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供给电力;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的第二电源,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的运行,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供给电力。

Description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便携式强制通风加热器,更具体地,涉及从车载源获得加热器或其附件运行所需的其电能的至少一部分的便携式强制通风加热器。
背景技术
例如强制通风加热器的燃料便携式加热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发现用于多种环境。加热器通常包括圆柱状壳体,其具有同轴地布置在其中的燃烧室。来自燃料箱的可燃烧液体燃料在燃烧室内部雾化,并且与空气混合,所述可燃烧液体燃料在所述燃烧室中燃烧,导致产生火焰。在空气/燃料混合物燃烧过程中,风扇叶片由电机旋转来将周围空气吸入加热器中,所述加热器通过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加热。加热的空气通过由风扇引起的空气的连续流入而排出加热器。
传统地,强制通风加热器需要电能源来给使风扇叶片旋转的马达提供能量,并且可任选地来运行引发空气/燃料混合物燃烧的点火源。风扇通常为重型的高输出风扇,所述风扇在其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并且点火器的运行消耗甚至更多的电能。由风扇和强制通风加热器的其他电部件的运行产生的电能需求要求这样的加热器插入提供由公共设施产生的交变电流(AC)电能的常规墙壁插座中。在远距离环境中,长的延长电线可在墙壁插座和强制通风加热器的位置之间建立电能导电通路。但是,在正在建造的新建筑物的位置处,通常没有常规的墙壁插座,需要使用便携式发电机来供给电能,直到可用公共设施产生的电能。
如之前提到的,强制通风加热器通常用于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可很好地延续到夜间来给新构建环境提供热。黄昏后,需要强制通风加热器附近的环境照明,来使工人能够看到其工地,并且避免可能的危险情况。假设可用常规的墙壁插座,则可使用延长电线来将电能从墙壁插座传导到现场灯架。但是,灯架增加了必须运输到工地的设备,并且通常在新建筑的开始阶段没有常规的墙壁插座。
甚至在存在常规的墙壁插座的情况下,通常仍只有有限数量的电装置可由插座在任意指定时间供给电能。使用适配器来增加可插入电装置的可用插座的数量可能导致过大的电流通过延长电线或其他适配器。因而,只有有限数量的电装置能够在新建筑工地在任意指定时间同时供给电能。该限制甚至在不存在提供供给设施产生的电力的墙壁插座时更显著。
强制通风加热器还相对笨重,并且在不使用时占据大量的存放空间。尝试沿与其打算的运行方向不同的可替代方向来存放该加热器,从而节约存放空间,则导致液体燃料从加热器泄露,所述加热器设计用于沿所述运行方向燃烧。虽然燃料可在沿可替代方向存放加热器之前排出所述加热器,以最小化燃料的泄漏,但是该选择耗费时间,并且对于日常临时存放来说不现实。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采用一些部件和部件的一些布置方式的实物形态,其优选实施例将在本说明书中详细描述,并且在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中示出,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立体视图,所述强制通风加热器包括车载电源、插座和露出到强制通风加热器外部的灯;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立体视图,所述强制通风加热器包括车载电源、插座和露出到强制通风加热器外部的灯;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载电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立体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装配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说明性视图;
图7是可任选地用作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便携式电源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沿其将要燃烧的方向的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沿其可任选地以从加热器燃料箱最小液体燃料泄漏运输的方向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沿基本上垂直方向的视图,沿所述基本上垂直方向,加热器可任选地以从加热器燃料箱最小液体燃料泄漏来存放;
图11是可任选地提供给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的燃料管理系统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的说明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辐射加热器的立体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辐射加热器的立体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辐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辐射加热器的剖视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在壳体组件中并且由车载电源运行的马达和风扇叶片的辐射加热器的俯视立体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车载电源的辐射加热器的显示出用于封闭燃料箱的可拆卸门的后正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8中所示的辐射加热器的后正视图,其中,可拆卸门去除,由此示出可围绕燃料供给连接部枢转的燃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一些术语仅出于方便用于本文中,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文中所用的相关的语言可参照附图最佳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标示相同或类似的物件。而且,附图中,一些特征可以略微示意性的方式显示。现在参照附图,其中,显示内容仅出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发明,附图显示了具有独立车载电源24的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可包括适用于娱乐场所、临时工作场所以及其中期望或可用便携式供热装置的其他场所的便携式加热装置。虽然可能描述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加热装置,但是利用车载电源24的加热装置类型不旨在限制本发明。车载电源24可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正确判断选择的任何类型的加热装置一起使用。
现在参照图1-5,根据一个实施例,加热装置1可包括具有壳体组件9、燃料组件17和控制组件22的强制通风加热器。壳体组件9可提供用于加热装置1的稳定的底座,并且可提供用于下面进一步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电源、再再充电单元、燃料管道或软管或电源线的存放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9可包括底座调节机构47,其允许加热装置1的方向(即允许壳体组件9的旋转运动)、高度和/或斜度(pitch)改变。壳体组件9可包括外圆柱体11、内圆柱体12、支架5、马达15和风扇叶片18。外圆柱体11可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保护强制通风加热器1的内部部件,并且可包括基本上围绕内圆柱体12设置的大体上圆柱状的壳体。外圆柱体11可包括下壳体部分7和上壳体部分8。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和下壳体部分7,8可包括牢固地附接来形成大体上圆柱状壳体的分开的部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圆柱体11可包括一个基本上圆柱状壳体,其包括上和下部分7,8。内圆柱体12还可包括大体上圆柱状的壳体,其具有第一或进气端19和第二或排出端2。内圆柱体12可基本上同轴设置在外圆柱体11中,以在其间限定环形空隙71。图3中所示的环形空隙71可包括由外圆柱体11和内圆柱体12限定或形成在外圆柱体11和内圆柱体12之间的腔室,并且可导致其间传递的热量相对于如果外圆柱体11与内圆柱体12接触传递的热量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9可包括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环形空隙71中的未示出的绝缘体。未示出的绝缘体可减小流动通过环形空隙71来冷却外圆柱体11所需的空气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9可设计用于减小燃烧器组件23所需的空气流,由此导致运行加热装置1所需的能量的减小。
现在继续参照图1-5,根据一个实施例,内圆柱体12可通过多个围绕内圆柱体12的端部外周布置的均匀间隔开的托架固定到外圆柱体11。托架可通过例如螺钉等常规紧固件固定到内圆柱体12,并且固定到外圆柱体11上的相应位置。由内圆柱体12限定的凹部或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下面进一步描述的燃烧区域10。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与内圆柱体12的排出端2相邻设置半球形挡板13,并且内圆柱体组件33可与进气端19相邻设置。进气护罩14可附接到与内圆柱体12的进气端19相邻的外圆柱体11的端部。进气护罩14可防止可能损坏风扇叶片18或堵塞空气通道的大物体进入壳体组件9。进气护罩14还可保护操作者避免由于与旋转的风扇叶片18接触而受伤。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9可包括安全格栅41,其基本上起进气护罩14和内圆柱体组件33的作用。安全格栅41可基本上覆盖进气端19和风扇叶片18,由此使壳体组件9利用一个格栅或护罩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和4中所示的手柄35可附接到上壳体部分8,以在运输加热装置1过程中辅助操作者。
现在继续参照图1-5,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架5可附接到壳体组件9。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5可如图4中所示用作用于加热装置1的底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5可如图1-3中所示附接到壳体组件9和燃料箱3。支架5可通过点焊、钎焊等固定到燃料箱3的顶部表面,或与燃料箱3的顶部表面相邻形成,并且可支撑所述壳体组件9。支架5可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面板6,其可由操作者调节来形成支撑孔30或显露出支撑孔30。支撑孔30可使操作者获得进入由支架5限定的内部室21中的入口。可调节面板6可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正确判断选择的允许可调节面板6调节以允许进入内部室21中的任何类型的紧固件固定到支架5。这样的紧固件的示例包括铰、锁定螺钉、闩锁、滑动机构等。内部室21可适用于容纳或封装加热装置1的多个部件,例如控制单元27、电源24(图3)、控制和点火电路、电线、空气和燃料软管等。该部件中的每一个可通过支架5中的支撑孔30维修、更换或进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阀和热电偶组件76(图5)是必须的实施例中,支架5可保护阀和热电偶组件76来避免损坏。阀和热电偶组件76在气体供给用于至少部分地给加热装置1提供动力的实施例中是必须的。
现在继续参照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加热装置1的进气端口19相邻,并且设置在进气护罩14和内圆柱体组件33之间的马达15可通过托架32支撑,托架32延伸在外圆柱体11的下和上壳体部分7,8之间。马达15可包括用于使风扇叶片18旋转的AC或DC电机。在一个实施例中,马达15可包括DC电机,其至少部分地使加热装置1在加热装置1的运行过程中获得减小的声音水平。风扇叶片18的旋转可使环境空气通过进气护罩14吸入并且进入壳体组件9中。吸入壳体组件9中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围绕内圆柱体12的环形空隙71。空气通过环形空隙71可提供冷却空气,冷却空气用于至少部分地使外圆柱体11与内圆柱体12绝缘。吸入壳体组件9中的空气的另一部分通过形成在内圆柱体组件33中的洞或孔,并且进入燃烧区域10中。通过内圆柱体组件33的空气可包括运动的强制通风的空气,其通过下面所述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加热,并通过排出端2以加热的空气离开壳体组件9,并且经过挡板13,由此使加热的空气循环到期望加热的区域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轴16可操作地连接在马达15和风扇叶片18之间。驱动轴16可从马达15延伸,并且可由马达15旋转地驱动,驱动轴16的端部可结合到风扇叶片18。马达15的运转可使驱动轴16旋转,由此导致风扇叶片18旋转,这可使环境空气沿箭头34的方向通过上面所述的进气端口19吸入。
继续参照图1-5,根据一个实施例,燃料组件17可包括燃料箱3和供给组件36。燃料箱3可如图3中所示适用于容纳液体燃料20,例如,适当等级的燃油、煤油、汽油等。液体燃料20可用于提供加热装置1运行所需的动力的一部分。燃料箱3可任选地以单个成型单元形成,或形成其开口彼此面对布置的两个相对的矩形托盘。对于包括由两个相对的托盘形成的燃料箱3的实施例,托盘可通过缝焊或围绕燃料箱3的外周延伸的结合凸缘3a结合在一起。可去除的装填物盖4可覆盖形成在燃料箱3的表面中的加燃料孔(未示出),液体燃料20可通过所述加燃料孔添加。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燃料箱3可包括适用于容纳丙烷或类似燃料的未示出的箱或圆柱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9可允许安装燃料箱3,由此提高包括容纳在其中的燃料的燃料箱3和加热装置1可运输的容易程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燃料箱3可包括一个或两个可操作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的一磅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可从第一使用位置移动到可更换圆柱体的第二位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该操作模式可通过结合有编织物填衬的气体软管来实现,所述有编织物填衬的气体软管采用滑动机构,在所述滑动机构中,使用者通过导轨的伸缩或滑动移动,以体力将圆柱体从其在壳体组件9内部的使用位置推动到在壳体组件9外部的更换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式可通过在其中设置有圆柱体的壳体组件9的门或调节面板6中固定地结合枢转体来实现,由此需要使用者打开门或可调节板6,所述门或可调节板6附接有用于更换所述圆柱体的圆柱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式可通过将圆柱体从内部室21中取出来实现,所述圆柱体由夹或托架附接到内部室21中,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式可通过在一对U形夹中的枢转体的枢转运动来实现,所述U形夹具有介于其间的枢转杆。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式可通过枢转加重的夹来实现,所述加重的夹需要加热装置1在用过的圆柱体去除之前倾斜。圆柱体可连接到枢转体,所述枢转体连接到供给组件36的相关的调节器(用于减小排出端气体的压力)。
继续参照图1到5,根据一个实施例,供给组件36可包括燃烧器组件23和点火系统56。燃烧器组件23可适应于使液体燃料20从燃料箱3流通,在燃烧器组件23中,燃料可随后雾化,并且在燃烧区域10中与空气或其他氧气源混合,在所述燃烧区域10中,燃料20然后燃烧来产生用于加热推动通过加热装置1的空气的热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组件23可允许液体燃料20通过燃料管道39向上提升或从燃料箱3流通,并且进入燃烧器组件23中。燃料管道39可包括连接阀44,用于可操作地连接燃料管道39和燃料箱3。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阀44可包括梯形(acme-type)连接件。燃料管道39可包括一体的软管组件、分开的软管组件或无软管直接连接组件。燃料管道39可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正确判断选择的适用于使燃料从燃料箱3流通的任何类型的管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组件23可适用于使燃料从未示出的燃料箱或圆柱体流通,燃料箱或圆柱体适用于容纳液体燃料20,例如丙烷燃料箱。燃料管道39可使燃料供到燃烧器文氏管45,在所述文氏管45中,燃料与环境空气混合。供给组件36可包括设计用于将雾化的空气/燃料混合物传送到燃烧区域10中的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正确判断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供给组件,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继续参照图1到5,燃烧器组件23的一部分可延伸通过设置在内圆柱体组件33中心的开口,以在燃烧器组件23的端部处提供未点燃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其中未点燃的空气/燃料混合物朝向内圆柱体组件33推动。内圆柱体组件33可设计用于在空气/燃料混合物离开燃烧器组件23时,将空气/燃料混合物径向地转移到燃烧区域10中,在所述燃烧区域10中,未点燃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可然后点燃并且燃烧。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组件23可包括降低所需空气流,由此降低加热装置1的动力要求的设计。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组件23可包括实现降低的由加热装置1的运行产生的声音水平的设计。
继续参照图1-5,首先,空气/燃料混合物可由点火系统56点火。点火系统可设计用于在燃烧区域10中点火或使空气/燃料混合物开始燃烧。在一个实施例中,点火系统56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组件22,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由电源24供给能量的部件。
现在参照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包括电源24、控制单元27和控制面板46。电源24可包括用于加热装置1或一个或多个其部件运行的唯一的或主电源。电源24可包括用于加热装置1的有限或延迟时间段的唯一的或主电源。电源24可能够使用下面所述的外部电源,以使电源24可在主电源,例如AC电源和/或气体供给出现故障或用尽时,用作主电源或备用电源。电源24可在加热装置1产生用于加热其周围环境的热能时,至少临时提供电能,以操作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电部件。
继续参照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24可包括独立车载电源,其包括电源线组件86和/或一个或多个适用于至少临时提供电能以使加热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运行的便携式能源25。电源线组件86可使来自例如常规墙壁插座或车用电池等外部源的AC和/或DC动力用于用来使加热装置1运行的动力的一部分。电源24可允许选择使用外部源和/或便携式能源25来用作可替代或补充能源,提供用于加热装置1运行的动力或辅助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24可允许便携式能源25同时与例如气体或AC电源的第二电源一起使用,其中,第二电源可提供用于加热装置1的加热操作的动力,便携式能源25可给加热装置1的任何可用外围装置,例如风扇功能、灯或燃料泵等提供动力。由于其中便携式能源25可与第二电源(即气体动力源或AC电源)一起使用的电源24而成为可能的其他同时使用,包括电源24通过便携式能源25能够选择地给加热装置1的至少一个功能提供能量、并且能够使第二电源给加热装置1的至少另一个功能提供能量的实施例。另外,电源24可能够使便携式能源25连续地或偶发地与第二电源给加热装置1动力,由此保存燃料或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现在参照图1-6,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电源25可集成到加热装置1的壳体组件9中和/或内部室21内。便携式电源25可从加热装置1的物理结构拆卸,或可设置在与加热装置1物理分离的结构上。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电源25可包括再充电电池25,例如锂离子电池,其与壳体组件9完全或部分一体。适当的便携式能源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热电式发电机、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正确判断选择的任何其它类型的便携式能源。适当电池的示例是锂二次电池(也称为锂离子电池),图4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其剖视图。该电池的详细内容在2005年10月20日公开的美国专利公开号No.U.S.2005/0233219中有所披露,所述专利公开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适当的电池24的另一个示例在2005年10月20号公开的美国公开号No.U.S.2005/0233220中详细描述,所述公开也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这或具有类似性能特性的电池可用于至少临时地给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电部件提供电能。
前述可用作电源24的一个或多个便携式电源的适当电池的锂离子示例可包括与正电极电流集电器电接触的高电容含锂正电极。高电容负电极与负电极集电器电接触。正和负集电器与分离的外部电路电接触。分离器以与阴极(正极端)和阳极(负极端)离子接触设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并且电解液与正极和负极离子接触。电池的缓慢的放电速度使其具有延长的保质期和延长的使用性能。
该示例性电池的正和负电极的总的和相对面积比阻抗为使负电极电势在以高于或等于4C(电池每小时的额定容量的4倍)充电过程中高于金属锂的电势。正电极和负电极每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电流容量为至少3mA-h/cm2,并且电池的总面积比阻抗小于约20Ω-cm2。正电极与负电极的面积比阻抗的比率至少约为十。
而且,对于上面示例中讨论的锂离子电池,总电池的面积比阻抗主要设置在正电极处。正电极和负电极每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充电容量优选至少为0.75mA-h/cm2,更优选地,至少1.0mA-h/cm2,最优选地,至少1.5mA-h/cm2。用于该电池的总面积比阻抗小于约16Ω-cm2,优选地,小于约14Ω-cm2,更优选地,小于约12Ω-cm2,更优选地,小于约10Ω-cm2,最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3Ω-cm2。负电极的面积比阻抗小于或等于约2.5Ω-cm2,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2.0Ω-cm2,最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1.5Ω-cm2
用于正电极的适当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锂过渡金属磷酸盐,包含钒、铬、锰、铁、钴和镍中的一个或多个。适当的负电极材料的示例包括碳,例如石墨。碳选自包括石墨、球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和碳纤维的组。
上面讨论的电池的实施例可任选地包括具有细长阴极和细长阳极的电池元件,所述细长阴极和细长阳极由两层细长微孔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紧紧地卷绕在一起,并且放置在电池壳中。图4中显示了通常的螺旋电极二次电池的示例,其详细内容在美国专利公开2005/0233219和美国专利No.6,277,522中有所讨论,所述专利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次级电池200包括涂覆在阳极集电器240两侧上的两层阳极材料220、隔膜260和涂覆在阴极集电器300两侧上的两层阴极材料,其以该顺序叠置并且卷绕形成螺旋形状。将螺旋卷绕电池插入电池壳320中,将绝缘板340布置在螺旋卷绕电池上和下表面处。来自阳极集电器300的阴极铅片360与盖电接触,阳极铅片380连接到电池壳体320。电解溶液也添加到电池壳。
现在参照图3和6,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利用DC电能的部件,并且可配备有将来自外部源的经由电线组件86的插头28传导的交流电流(AC)电能转变为DC电能的整流器58。整流器58可任选地连接到电源24和控制组件22,以根据加热装置1的正常运行所需分配DC电能。当没有来自外部源的AC电能或外部源的AC电能不可用时,整流器58可通过导电通路64将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传导到控制组件22。如果要求DC电能,则由于不需要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的整流,则整流器58可仅建立通到控制组件22的导电通路64。响应于由操作者输入的控制指令,控制组件22可选择地建立和中断对应于控制指令的导电通路,以致动和停止加热装置1的适当的一个或多个电部件。
继续参照图3和6,加热装置1的可替代实施例可任选地包括马达15或设计用于由AC电能供给能量的其他电部件。对于该实施例,如果电源24包括DC电能源,则加热装置1可还包括用于将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转变为AC电能来由马达15或需要AC电能的其他部件使用的变流器66。当例如墙壁插座或发电机等AC电能的外部源可得时,整流器58可通过导电通路将AC电能传导到控制组件22,而无需要将其整流为DC电能。因而,由来自外部源的电线组件86传导的AC电能作为用于对应于由操作者通过开关42、控制面板46等输入的控制指令致动一个或多个AC电部件的AC电能,传导到控制组件22,或直接传导到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另外,如果AC电能的外部源可得,则整流器58可同时将AC电能的一部分整流为DC电能,用于向加热装置1既提供AC电能又提供DC电能。如果加热装置1包括由AC电能致动的一个或多个电部件,并且该电能从外部AC电能源不可得,则变流器66可将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转变为AC电能。该变换的AC电能可通过传导通路68传导到控制组件22,所述控制组件22可对应于通过开关42、控制面板46等输入的控制指令建立到将使用AC电能致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导电通路。
继续参照图3和6,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电源25可包括再充电电池25,其可选择地使用由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线组件86提供的能量充电,电池25可选择地从加热装置1取下,或可牢固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因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充电过程可能需要电池25从加热装置1取下,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5可在固定连接到加热装置1时再充电。
继续参照图3和6,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电源25可与再充电单元29电连通。再充电单元29可与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电连通。再充电单元29可与便携式电源25电连通,以使再充电单元29可利用由便携式电源25和/或外部电能源提供的能量来将便携式电源25再充电。再充电单元29可与加热装置1物理结合、选择地从加热装置1分离或包括加热装置1的分开的部件。再充电单元29可在便携式电源25可操作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时,和/或当便携式电源25和/或再充电单元29选择地从加热装置1取下时,使便携式电源25再充电。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电源25可包括电池,并且再充电单元29可用作发电机,用于将燃烧燃料的热能转变为电能,由此使加热装置1基本上自充电,并且不需要用于将其中的电池25再充电的任何外部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再充电单元29可包括导热基板,其由金刚石或任何其他高导热材料构成,布置成与加热装置1的高温区域热接触。在加热装置1运行过程中,当使用其他燃料源的液体燃料20时,产生的热的一部分可从高温区域流入导热基板,热从所述导热基板流入发电机。例如BiTe合金基薄膜的电热材料或其他电热材料可设置成与导热基板热接触。低温区域设置在热电材料的与高温区域相对的侧上。热梯度产生可用于使便携式电源25,包括例如锂离子电池再充电的电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再充电单元29可包括电热发电机,其将燃料气体的催化燃烧热用作用于发电机的热源,并且其结构为热电元件或包括热电元件的平面发电装置具有保持在热输入部件和热辐射部件之间的结构,具有燃料气体供给装置和用于将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的装置。热电发电机还具有使燃烧热可通过布置在热输入部件中的催化部件中的混合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燃烧直接提供给热电元件的结构,所述热输入部件具有与热电元件接触的导热端板和催化部件,与导热端板的热电元件相对的表面具有凸或凹结构,催化部件位于所述凸或凹结构表面中。再充电单元29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正确判断选择的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方法可运转。
现在参照图1和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24可包括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和第二便携式电源25b。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和/或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集成到加热装置1的壳体组件9中或内部室21内。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和/或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从加热装置1的物理结构分离,或可设置在与加热装置1物理分离的结构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和/或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包括例如锂离子电池的再充电电池,其完全或部分地与壳体组件9一体。电池25a,25b可选择地从加热装置1取下,或可牢固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因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充电过程可能需要电池25a,25b从加热装置1取下,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5a,25b可能在牢固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时再充电。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和/或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通过导线连接、表面接触连接、夹接头或本领域中公知的电连接方法与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电连通。
继续参照图1和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便携式电源25a,25b每一个可包括电池,并且在加热装置1中可用,以作为电源延长电池的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24可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可用作相互再充电源,其中,第一电池25a可向加热装置1的外部负载提供动力,同时还提供动力来将第二电池25b再充电。当第一电池25a耗尽到一定电压水平时,未示出的转换器开关可致动,以使第二电池25b开始向外部负载提供动力,同时还将来自第二电池25b的动力的一部分引导来将第一电池25a再充电。未示出的转换器开关可在无需中断的情况下向加热装置1的外部载荷提供动力,同时还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可包括热电发电机,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包括电池。热电发电机可设置在壳体组件9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电发电机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燃烧区域10中,以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使热电发电机将由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点燃提供的热转变为电能。热电发电机可与控制组件22电连通,以使产生的电能流到所述控制组件2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可包括DC发电机,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包括电池。DC发电机可设置在壳体组件9内,并且可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使用液体燃料20来产生电能。DC发电机可与控制组件22电连通,以使产生的电能流到所述控制组件2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可包括AC发电机,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包括电池。AC发电机可设置在壳体组件9内,并且可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使用液体燃料20来产生电能。AC发电机可与控制组件22电连通,以使产生的电能流到所述控制组件22。
现在参照图1-6,控制单元27可至少部分地控制加热装置1的运行。控制单元27可根据由操作者和/或存储在与控制单元27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可执行指令提供的输入,至少部分地控制加热装置1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7可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壳体组件9内。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7可设置在由支架5限定的内部室21中,并且可与控制面板46、马达15和/或燃料组件17电连通。电能可由电源24通过布置在支架5的内部室21中的电导体64提供给控制单元27。控制单元27可以可操作地连接到设置于加热装置1的用户界面装置,例如控制面板46、任何其他用户输入装置或其任意组合,用于执行由操作者输入的控制命令。控制单元27可包括通过正确工程判断选择的必要电和电子硬件、软件或其组合,以对由操作者通过设置于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装置输入的指令做出反应。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7可包括控制器61、电力管理模块63、马达控制模块65和周围温度补偿模块68。控制器61可包括微处理器或类似装置,用于响应于操作者的动作和/或加热装置1的运行条件或参数,根据存在存储部分62上的预定可执行指令,至少部分地控制加热装置1的运行。
马达控制模块65可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控制马达15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与电源24和马达15电连通,并且可通过控制向马达15的电能供给,控制马达15的运行,由此使风扇叶片18以直接与供给马达15的电能量数量相关的速度旋转。例如,为了提高风扇叶片18的旋转速度,马达控制模块65可使提供给马达15的电能量数量增大。相反地,为了降低风扇叶片18的旋转速度,马达控制模块65可使提供给马达15的电能量数量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至少部分地根据加热装置1的燃料吸入和/或热输出的确定值,控制马达15的运行,以改变风扇叶片18的旋转速度,由此改变加热装置1的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至少部分地根据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当前部件温度控制马达15的运转,以改变风扇叶片18的旋转速度,因此改变加热装置1的输出。控制单元22可确定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确定燃烧器组件23和/或壳体组件9的部件的温度。控制单元27可使当前部件温度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比较当前部件温度与预定的部件温度,并且可使马达15的运行根据比较结果来改变。预定的部件温度可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并且可由操作者或在加热装置1的制造过程中输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马达控制模块65确定当前部件温度大于预定的部件温度,则马达控制模块65可使加热装置1的运行终止。马达控制模块65通过防止电能供给马达15和/或通过将电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27,可使加热装置1的运行终止。当接收到电信号时,控制单元27可使加热装置1的运行终止。另外,当加热装置1的运行根据当前部件温度终止时,控制组件22可阻止加热装置1的运行,直到当前部件温度小于预定的部件温度和/或持续预定时间段。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周期性地确定当前部件温度。由控制组件22确定的每一个当前部件温度可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使马达15的运行根据当前部件温度和预定部件温度的当前比较以及之前的比较来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马达控制模块65可使马达15的运行至少部分地根据确定一定或预定时间段上当前部件温度和预定部件温度之间的改变速率来改变。
电力管理模块63可至少部分地控制电源24的运行,以控制给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动力供给。周围温度补偿模块68可至少部分地根据相对于预定温度的周围温度,控制马达15的运行,以改变风扇叶片18的旋转速度,因此改变加热装置1的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允许操作者输入围绕加热装置1的周围环境的期望或预定温度。控制单元27可使预定的温度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控制组件22可确定周围环境的当前温度,控制单元27还使所述当前温度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周围温度补偿模块68可比较当前温度和预定温度,并且可使马达15的运行根据所述比较来改变。例如,环境温度补偿模块68可确定当前温度小于预定温度,并且使供给马达15的电力增大。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周期性地确定当前温度。由控制组件22确定的每一个当前温度可存储在存储部分62中。周围温度补偿模块68可使马达15的运行根据当前温度和预定温度的当前比较以及之前的比较来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温度补偿模块68可使马达15的运行至少部分地根据确定一定或预定时间段上的当前温度和预定温度之间的变化速率来改变。
现在参照图5和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46可包括输出调节界面70。输出调节界面70可与控制组件22电连通,并且可允许选择控制加热装置1的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调节界面70可包括界面组件,例如旋钮或允许操作者选择地控制马达15的速度来控制加热装置1的输出的其他类型的调节装置。输出调节界面70的调节或致动可使控制单元27通过调节或控制由电源24供给马达15的电力量来调节马达15的速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输出调节界面70可包括界面组件或允许操作者选择地控制加热装置1的燃烧率的其他类型的调节装置。输出调节界面70的调节或致动可使控制单元27通过调节或改变液体燃料20和/或周围空气到燃烧器组件23和/或燃烧区域10中的供给来调节加热装置1的燃烧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24可与电力管理模块63电连通,以使电力管理模块63可控制电源24的一个或多个便携式电源的结构。例如,当给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提供动力时,电力管理控制模块63可允许电源24的一个或多个便携式电源的结构并联和/或串联设置。电力管理模块63可与控制面板46的动力选择致动器67电连通,允许操作者选择地控制电源24的一个或多个电源的结构,以使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运行。
现在参照图1-6和12,控制面板46可操作地连接到加热装置1,以允许操作者控制由加热装置1对周围环境的加热。控制面板46可与控制单元27电连通,一旦确定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运行条件和/或确定一个或多个环境条件时,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或指令(即由操作者进行的控制面板46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致动用于控制或调节加热装置1的运行),传送可由控制单元27接收的电信号。在图1和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面板46可包括恒温器界面48和点火开关52。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器界面48可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到期望的温度,操作者希望将加热装置1的周围温度加热到所述期望的温度。恒温器界面48可在高和低温度限值之间无限地调节,或可旋转到例如低、中和高的一个或多个预定温度设置。通过恒温器界面48选择的温度可管理马达15的运行、空气/燃料混合物点火、液体燃料20到燃烧区域10的供给、提供到燃烧区10的空气与燃料比、点火53或其任意组合。如本领域中所知,未示出的恒温器可以可操作地连接到恒温器界面48,以控制这些部件中的任意一个的致动、停止和运行,从而将加热装置1的周围环境中的温度保持在大约通过恒温器界面48选择的温度。恒温器界面48可与控制单元27电连通,并且可向控制单元27传送信号,由此使控制单元27至少部分地根据从未示出的恒温器接收的数据控制加热装置1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器界面48可与控制面板46一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恒温器界面48可包括可选择地从控制面板46分离的单独的部件。恒温器界面48的选择分离可使操作者远程控制加热装置1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恒温器界面48可硬接线到控制面板46,其中,适用于使电信号传送的电导体可操作地连接到恒温器界面48和控制面板46,并且在恒温器界面48和控制面板46之间延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恒温器界面48可包括无线装置,其中,例如射频(RF)信号等电信号可在恒温器界面48和控制面板46之间无线传送。
电力管理模块63可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控制到加热装置1的动力供给的装置。电力管理模块63可与电源24和控制单元27电连通,以选择地将电力从一个或多个电源提供给加热装置1的部件。电力管理模块63可与控制面板46电连通。控制面板46可包括电力选择器界面67,其允许操作者选择地控制用于加热装置1的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力管理模块63可至少部分地控制通过由例如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来将便携式电源25充电,并且可允许便携式电源25在加热装置1的运行过程中和加热装置1不运行时再充电。
现在参照图6和12,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46可包括电力指示器69,用于将与电源24提供的电力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操作者。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力指示器69可包括用于显示便携式电源25的电量水平的装置。例如,在便携式电源25包括电池的实施例中,电力指示器69可在电池完全充电和/或具有低或耗尽电量时指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力指示器69可包括用于显示与正在供给加热装置1的电源相关的信息的装置。例如,电力指示器69可指示电力正在通过便携式电源25或由通过电源线组件86的外部供给源供给。
现在参照图1-6,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2可包括ODS系统31,用于感测加热装置1的位置附近的一氧化碳水平或其他室内空气污染水平。ODS系统31可与电力控制单元63电连通。电力控制单元63可使加热装置1在确定污染或一氧化物水平变得不安全时,或按照其他程序转换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24可包括第一和第二便携式电源25a,25b。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包括电池,并且在确定污染或一氧化物水平变得不安全时,或按照其他程序设置,电力控制单元63可使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停止向加热装置1供给电力,并可使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开始向加热装置1供给电力。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即电池)可用作用于加热装置1来持续有限或延长时间段的唯一的电源,或第二便携式电源25b可连续或偶发地与第一便携式电源25a(即发电机)同时使用。
现在参照图1-3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可还包括可任选的电能插座81,例如收音机、钟表、动力工件等外部电附件可插入所述插座81中。插座8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母座83,其可接收常规的两头电源线插头。因此,每一个座83可包括至少两个孔85,提供给外部电附件的插头的头插入所述孔85中,来在加热装置1和外部电附件之间建立电连接。插座81可用作AC电能源,用于在常规墙壁插座或发电机不可得时给外部电附件提供能量。当这样的外部AC电能源可用时,插座81也可用作常规墙壁插座或发电机的扩展。当外部AC电能源不可得时,变流器66可将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转变为可通过插座81供给的AC电能。由变流器66输出的AC电能可以是具有波峰的正弦形状,波峰电压约170伏,频率约60Hz的形状,类似于从常规墙壁插座获得的AC电能。但是,应注意的是,由变流器66输出的AC电能可能不同于理想的正弦曲线,并且实际上可能采用适用于给外部电附件供给能量的方波形状、三角形波形和其他波形形状。
当外部AC电能源不可用于加热装置1时,则整流器58可将AC电能从外部源传导到控制单元27。控制单元27可以可操作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电插座81,以在其间建立导电通路。因而,除了控制给加热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提供能量所需的任何AC电能的流动,控制单元27还可将AC电能引导到插座81。甚至当加热装置1不燃烧空气/燃料混合物来将热能传送到加热装置1的周围环境时,插座81仍可用来给外部电附件提供电力。这确实与AC电能是否由来自电源24的DC电能转变而来,或是否为由常规的墙壁插座、发电机等通过加热装置1的插头28供给无关。因而,设置用于加热装置1的电源24可选择地将电能、AC、DC或其任意组合提供给加热装置1的下面的电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点火器,例如热表面点火器、火花点火器等;风扇;风机;一个或多个AC电插座81;一个或多个灯38;恒温器;及其任意组合。而且,电源24可在加热装置1运行过程中提供该电能(即同时地在液体燃料20进行燃烧时),或加热装置1没有正在运行时(即不存在液体燃料20的燃烧)。并且由电源24提供的电能可在没有外部电能源的情况下,至少临时地与来自外部源或作为备用电源的电能供给同时供给。
将电源24用作唯一的电源的实施例使加热装置1的便携性更容易,因为加热装置1由于气体供给或AC电源可获得,因此不受一些位置的限制。不将气体供给用于使便携式加热器运行所需的电力的任何部分的实施例消除了对由加热器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一氧化碳的关注,并且由于运行不受气体供给的可得性的限制,可进一步扩大加热器的用途。不将AC电力用于加热装置1的运行所需的电力的任何部分的实施例允许提高加热装置1的便携性,因为加热装置1的位置不受AC电源线的长度或AC电源的限制,并且还允许加热装置1在AC电源由于AC电源的断电或其他不可得性而不可得时的时间段过程中使用。
加热装置1还可使用电源24来以上面提到的方式的任何组合提供电力。当可得多于一个能源时,控制组件22可使操作者选择地从可得能源中的每一个给加热装置1提供电力。该选择可通过使操作者按压按钮、拧开关或确定地选择用于使用的能源来提供给操作者。
现在参照图6和13-15,根据一个实施例,加热装置1可包括红外加热器400。红外加热器400可包括适用于例如娱乐场所等限制空间中的燃气不通风加热装置。红外加热器400可包括壳体组件402、燃料组件404和控制组件22。壳体组件402可包括前表面406和后表面408。壳体组件402可包括用于支撑红外加热器400的底座。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2可包括一对细长腿410,其分别沿后表面408和前表面406的外侧边缘侧向布置。手柄412可从红外加热器400的顶部凹入,并且从红外加热器400的顶部以从前表面406导向离开的角度(约15°)延伸。前表面406可包括形成在上前拐角区域中的台阶式凹部,用于支撑控制组件22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台阶凹部可支撑上面所述的恒温器界面48。护罩或金属网414可附接到红外加热器400的前表面406,以提供对加热器部件的保护,并且防止与前表面406的热的部分的意外接触。护罩414可包括细长的丝金属带和接纳在壳体中的开口416内将护罩414固定到红外加热器400的外周件。开口或空气入口418可布置在红外加热器400的前表面406的下部上,用于接收和过滤吸入壳体组件402中的空气。空气入口418可由护罩414下面横跨壳体组件402等距离间隔开的一系列细长缝420形成。
现在参照图12-19,燃料组件404可包括燃料箱422、燃烧器组件424和辐射表面426。燃料箱422可固定到壳体组件402,并且由壳体组件402部分地封闭。燃料箱422可包括可去除罐或箱,其可由新罐替代或可去除、再充满并且重新安装在壳体组件40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圆锥状圆顶428可从壳体组件402的侧部突出,并且部分地封闭燃料箱422。燃烧器组件424可包括封闭在壳体组件402中的燃烧器文氏管430。燃烧器文氏管430可操作来混合用于燃烧的氧气和液体燃料20。燃烧器文氏管430可包括中空的大体上圆柱状的主体432,和具有比主体432更宽直径的锥形嘴434。燃烧器文氏管430可相对于红外加热器400的纵轴成某个角度布置。燃烧器文氏管430的嘴434可设置在基本上与空气入口418相同的轴向平面上。圆柱状主体432可从嘴434向上延伸。孔436可与燃料箱422流体连通,并且可直接设置在燃烧器文氏管430的嘴434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料箱422可连接到调节器,其连接到阀和孔436,所述阀和孔436可选择地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调节。
继续参照图12-19,辐射表面426可包括大体上平直的表面,并且可设置在壳体组件402内,相对于红外加热器400的纵轴成角度α布置。辐射表面426的后表面可与腔或充气室438连通。充气室438可从燃烧器文氏管430接收空气/燃料混合物,并且可使空气/燃料混合物在辐射表面426的后表面上,并且通过辐射表面426的后表面分配。因而,在操作中,附接到燃料箱422的孔436可打开,将例如丙烷的液体燃料20释放到燃烧器文氏管430的嘴434中。调节器可与孔436关联来降低来自燃料箱422的液体燃料20的传送压力。离开孔436的液体燃料20的流可产生将空气从空气入口418吸入燃烧器文氏管430的嘴434中的真空效果。液体燃料20和空气可完全在燃烧器文氏管430和充气室438中混合,以实现基本上完全燃烧,并且产生干净的燃烧红外加热表面。空气/燃料混合物可向上移动通过燃烧器文氏管430的圆柱状主体432,直到到达充气室438。为了防止空气/燃料混合物立即离开充气室438,可设置挡板440来将空气/燃料混合物向下推动来与辐射表面426的后表面连通。
继续参照图12-19,辐射表面426可包括耐火瓦或多重筛网(未示出),所述多重筛网限定多个小孔,所述多个小孔允许空气/燃料混合物在其从所述多个小孔通过时燃烧。容器441可容纳控制杆442和用于起初向空气/燃料混合物打火花或点燃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点火器444。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致动红外加热器400的点火器按钮450可支撑在布置在壳体组件402的上后拐角上的第二凹部中。除了容纳控制杆442和点火器444,容器441可容纳氧气消耗系统。氧气消耗系统(ODS)可在检测到降低的氧气水平以及最终升高的一氧化碳浓度时,提供自动切断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电偶可监测引导火焰温度中的改变,这指示氧气和一氧化碳水平的改变。反射器446可从燃烧器充气室438的顶部向外延伸,以某个角度朝向壳体组件402的前表面406的顶部。燃烧产品的自然对流向上路径将燃烧产品引导来与反射器446接触。除了从红外加热器400朝向壳体组件402的前表面406导向辐射能输出,反射器446还可用作转向器,并且可降低离开红外加热器400的燃烧产物的温度。第一出口448可布置在壳体组件402的顶部附近,使热空气与燃烧产物混合,并且在接触反射器400之后离开红外加热器400。第二出口452可布置在第一出口448后面,并且可与壳体组件402的内部连通。第二出口452可提供用于空气(其不进入燃烧器文氏管430中)的连续流动通路,以从空气入口418围绕充气室438的后部流动,并且在反射器446后面离开壳体组件402。吸入壳体组件402中的周围空气的一部分可用于燃烧目的,并且剩余部分可沿充气室438的后部向上对流,以通过第二出口452离开。当燃烧器文氏管430加热时,热对流性能推动空气/燃料混合物通过向上倾斜的燃烧器文氏管430,形成烟囱式效应。产生的烟囱效应提高进入燃烧器文氏管430中的新鲜空气流动速度,能够使来自燃料箱422的压力降低,而且在高或低场所下有效地燃烧。
参照图6和图17-19,根据一个实施例,壳体组件402可包括电动风扇454,例如设置在壳体组件402中的桨叶或笼式风扇。电动风扇454可至少部分地产生通过红外加热器400的增强的空气流。电动风扇454可与控制组件22电连通,以使电动风扇454可由如上所述的电源24供给电力。电动风扇454可包括多个桨叶或向里延伸的板,用于通过围绕轴456的旋转枢转运动产生空气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动风扇454可包括低压风扇,即3.0伏,并且可由直流电机驱动。电动风扇454可提供增强的气流,其至少部分地确保在红外加热器400的各种金属和塑料部件上的最大冷却容量。
灯38可任选地结合到加热装置1,用于加热装置1附近的环境照明。灯38可以是任何常规的电灯,包括但不限于荧光灯、白炽灯、高强度发光二极管(LED)阵列等。光亮的或略微不透明的保护罩或透镜可以可任选地设置,以保护灯38由于加热装置1附近的其他物体而损坏。而且,灯38的操作可由操作者使用开关42控制,与加热装置1的其他部件的操作以及来自燃料箱3的燃料的燃烧无关。开关4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操作者输入装置,例如多位开关、一个或多个推压按钮开关(如图1和2中所示)等。图1和2中,开关42包括开按钮开关42a和关按钮开关42b,其分别打开和关闭灯38。根据可替代实施例,开关42可以可任选地提供多个强度设置,例如低、中和高,或可通过无极调节变光开关控制,以控制灯42的强度。
图8中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可替代实施例。与上面讨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图8中的实施例可以可任选地还包括底架,其便于加热器110的移动,并且能够在如果存在,仅最小的液体燃料从燃料箱114泄露的情况下,沿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存放。一个或多个轮124可以可任选地设置用于便于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运输。每一个轮124可包括围绕其外周设置有橡胶化外部涂层128的轮缘126。根据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一个实施例,燃料箱114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大体上圆柱状的通道,轴延伸穿过所述通道来支撑轮124。每一个轮124还可以可任选地设置在形成在燃料箱114中的轮舱130中。轮舱130使轮124向里朝向燃料箱114的中部凹入,由此使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具有大体上流线型的结构。
由管或杆的布置构造的框架132形成至少部分地围绕加热管道112和燃料箱114的笼,所述管或杆的布置由金属或其他适当强度的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全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重量。框架132包括由纵向延伸的构件138分隔的近端134和远端136。近端134处的横向构件140可用作把手,允许操作者抓握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并且根据需要操纵它。构件138’可沿与燃料箱114相邻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每一侧纵向延伸,并且在轮124的外部延伸。在该布置方式中,构件138’使得简化轮124和框架132的安装,并且还保护轮124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操纵时碰撞附近的物体。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沿略微垂直方向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运输。图9中所示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方向为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可能在没有从燃料箱114泄漏大量液体燃料的情况下取向的可能方向中的一个。该方向为本文提到的不同于强制通风加热器110旨在被点燃的方向的方向的一个示例,所述方向为图8中所示的方向。
图10示出沿基本上垂直的存储方向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一个实施例。当不使用时,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可存放在框架132的远端136上。由金属或其他结实材料制成的形成框架132的远端136的管道图案化为使远端136具有基本上宽的足迹,其可将强制通风加热器110保持在图8中所示的基本上垂直方向。远端136的足迹可以可任选地足够大来甚至在参照图10在远端136上方将最小的力施加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上时仍可保持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的基本上垂直方向。
当强制通风加热器110沿着基本上垂直的存放方向时,防雨罩142设置用于干涉下落物体或其他碎屑进入加热管道112中。防雨罩142可以是延伸在用作把手的横向构件140和第二横向构件144之间的平面金属板或其他刚性材料。在防雨罩142如图10中所示设置的情况下,其妨碍下落物体进入加热管道112的端部中,空气从周围环境吸入所述加热管道112的端部中。
已经描述了迄今为止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并且在附图中示出,所述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可以可任选地包括与加热管道112的周围空气进气端相邻的防雨罩142。但是,应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样的布置方式。相反,本发明还包括可沿基本上垂直方向存放来使加热的空气从其退出的加热管道112的排出端指向上、并且周围空气进气端指向地面的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当然,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燃料管理系统将因此适应。
图11是燃料箱114的实施例的剖视图,所述燃料箱114形成燃烧加热器的燃料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燃料箱114包括交替地容纳液体燃料的一个或多个腔室146;和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从其燃烧方向(图8中所示方向)转变为其基本上垂直存放方向(图10中所示)时改变,反之亦然。燃料出口154与燃料箱114的最低部分相邻设置,同时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处于其水平燃烧位置。以该方式设置燃料出口154使得几乎全部燃料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运行过程中从燃料箱14去除。
软管158连接在燃料出口154和喷嘴160之间,燃料通过所述软管158计量来进入燃烧室120中。软管158可由抵抗来自暴露于用于使强制通风加热器110燃烧的特定燃料而损坏和劣变的任何材料制造。软管158将输送的燃料的类型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煤油、柴油等。
软管158包括弓形部分162,其在本文中还称为回弯部分162。回弯部分162设置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上,以使回弯部分162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处于其基本上垂直存放方向时类似于U型取向,两臂沿大体上与重力加速度相反的方向指向上。
液体燃料可通过其插入燃料箱114中的燃料入口148的位置限制可放置在燃料箱114中的燃料量。在强制通风加热器110处于其燃烧方向的情况下,燃料入口148的最低点表示上燃料水平界限150。因而,空气间隙152a布置在上燃料水平界限150上方和燃料箱14中的液体燃烧上方。当强制通风加热器110转变为图8中所示的基本上垂直的存放方向时,燃料箱114中的燃料移动来将空气间隙152b与燃料出口154相邻设置。用于空气间隙152a,152b的适当尺寸的示例在燃料箱114在其最大容量下为约0.4加仑,但是任何尺寸的空气间隙152a,152b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强制通风加热器110从用于燃烧的方向转变为基本上垂直的存放方向时,燃料箱14中的燃料的移动在燃料出口154处形成真空。所述真空导致燃料从软管158虹吸回到燃料箱114中,而不是使燃料从喷嘴160泄漏。另外,如果不是全部剩余燃料都虹吸回到燃料箱114中,则使大部分淤积在软管158中的回弯部分162中,而不是从喷嘴160排出。这进一步最小化燃料从强制通风加热器110泄漏。
虽然上面的描述更多地集中在便携式强制通风加热器,但是例如熔炉等固定加热装置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上面已经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上面的方法和设备可包括改变和改进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一般范围。其旨在包括全部这样的改进和改变,只要其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因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要求保护权利要求书中的内容。

Claims (30)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燃烧区域;
马达,其可操作地连接到风扇叶片,其中,所述马达的运行使所述风扇叶片旋转来将周围空气通过所述壳体组件的进气端吸入,并且将所述周围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导向到所述燃烧区域中;
燃料组件,包括:
燃料箱,其适用于容纳液体燃料;
燃烧器组件,其中,所述燃烧器组件与所述燃料箱流体连通,并且使所述液体燃料从所述燃料箱流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空气/燃料混合物,并且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通过所述燃烧器组件流出,流入到所述燃烧区域中;
点火系统,其中,所述点火系统的运行使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在所述燃烧室中燃烧,导致加热的空气和风扇叶片的旋转,从而将所述周围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导向到所述燃烧区域中,导致所述加热的空气排出所述壳体组件的排出端;
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包括电源的所述加热器的运行,其中,所述电源包括:
第一电源,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的运行,以选择性地将电力提供给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电源,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的运行,以选择性地将电力提供给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与所述加热装置一体的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再充电单元,其与所述加热装置一体,其中,所述再充电单元与所述再充电电池和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再充电单元以使所述再充电电池选择性的再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可选择性地去除的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再充电单元,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成与所述再充电单元电连通,从而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再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三电源,其中,所述第三电源包括第二可选择性地去除的可再充电电池;和
存储隔室,其附接到强制通风加热器,其中,所述存储隔室适用于存放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再充电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再充电单元,其中,所述再充电单元可选择性地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控制组件,以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和控制单元电连通,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再充电单元来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和所述再充电单元选择性的再充电,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以从所述加热装置选择性地去除,以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再充电能够与所述加热装置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三电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三电源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以选择性地交替使用,以能够延长所述加热装置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三电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三电源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选择性地并联设置,以能够延长所述加热装置的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插头,其适用于将电力传导到所述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包括外部电源,所述插头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外部电源接合,以向所述加热装置提供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AC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DC电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充电管理单元,其用于防止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或过放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管理单元包括:
周围温度补偿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管理单元还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在确定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已经达到预定放电水平时,阻止电力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供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
电池指示器,其用于指示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输出致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出致动器可由相关联的用户致动来改变由所述加热装置输出的热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马达来改变所述风扇叶片的速度,从而控制周围空气流入所述壳体组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燃料吸入或热输出的当前值,并且至少部分地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燃料吸入或热输出的确定值控制所述马达来改变所述风扇叶片的速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第一温度,并且至少部分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所述马达来改变所述风扇叶片的速度,从而使所述第一温度包括预定目标温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双燃料加热器,其允许所述加热装置可交替地使用丙烷和天然气来运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恒温器,其中,所述恒温器能够使相关联的用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恒温器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一导体电连通,所述第一导体允许相关联的用户远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恒温器包括:
与其电连通的收发器部分;和
远程致动器部分,其中,所述远程致动器部分传输可由所述收发器部分接收的无线信号,以远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并且所述恒温器至少部分地由可再充电电池供给动力。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电池,并且所述第二电源包括热电发电机。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插头,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电导体,所述电导体适用于使所述加热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由外部电源供给动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AC电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DC电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包括:
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外部电源提供动力来在所述加热装置运行时将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充电。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电源选择器,其允许动力由所述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所述外部电源选择地供给。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电源选择器,其允许动力由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选择地供给。
CN201180019102.2A 2010-04-14 2011-04-13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Active CN103250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399710P 2010-04-14 2010-04-14
US61/323,997 2010-04-14
PCT/US2011/032263 WO2011130373A2 (en) 2010-04-14 2011-04-13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on-board source of electric energ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0008A true CN103250008A (zh) 2013-08-14
CN103250008B CN10325000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479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102.2A Active CN103250008B (zh) 2010-04-14 2011-04-13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58796B1 (zh)
CN (1) CN103250008B (zh)
CA (1) CA2795946C (zh)
DK (1) DK2558796T3 (zh)
WO (1) WO2011130373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2825A (zh) * 2015-03-13 2016-09-28 帕饰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结合箱体和空气加热器的结构
CN108679700A (zh) * 2018-07-19 2018-10-19 慈溪市恒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取暖器的自发电吹风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56773C1 (ru) * 2017-08-25 2018-06-0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Юго-Запад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ЮЗГУ) Автономный воздух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EP4049321B1 (en) 2019-10-23 2023-08-09 Calidi AS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s
US20220136704A1 (en) * 2020-11-04 2022-05-0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for heater
USD963817S1 (en) 2020-12-14 2022-09-1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rtable heate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9229A (en) * 1984-05-19 1985-11-27 Arthur Philip Paton Connecting blocks
JPH06221678A (ja) * 1992-08-26 1994-08-12 Gold Star Co Ltd 電気充電式温風機
US5337729A (en) * 1992-11-18 1994-08-16 Ronald Oman Portable heater for vehicle engines
DE19821830A1 (de) * 1998-05-15 1998-11-26 Avo Peterson Mobiles, gasbeheiztes Warmluftgebläse
WO2000005540A1 (en) * 1998-07-23 2000-02-03 Oglesby & Butler Research & Development Limited A hot air generating device
WO2002079700A1 (en) * 2001-03-29 2002-10-10 Icopal A/S Gas fired hea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generating a flow of hot gas
CN1741345A (zh) * 2004-05-14 2006-03-01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US20060245744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Ju Jonsen S Cooling and heating blower
US20070105010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David Cassidy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powered intravenous fluid warmer
US20080260364A1 (en) * 2006-12-12 2008-10-23 Vandrak Brian S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On-Board Source of Electric Ener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285A (en) * 1957-02-28 1960-07-13 Calor Gas Distributing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ortable gas-fired space heaters
EP0848440B1 (en) 1996-06-28 2004-05-12 Sony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cathode material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employing the cathode material
AU2005213420B2 (en) 2004-02-06 2010-10-21 A123 Systems Llc Lithium secondary cell with high charge and discharge rate capability
US7615965B2 (en) * 2004-05-14 2009-11-10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9229A (en) * 1984-05-19 1985-11-27 Arthur Philip Paton Connecting blocks
JPH06221678A (ja) * 1992-08-26 1994-08-12 Gold Star Co Ltd 電気充電式温風機
US5337729A (en) * 1992-11-18 1994-08-16 Ronald Oman Portable heater for vehicle engines
DE19821830A1 (de) * 1998-05-15 1998-11-26 Avo Peterson Mobiles, gasbeheiztes Warmluftgebläse
WO2000005540A1 (en) * 1998-07-23 2000-02-03 Oglesby & Butler Research & Development Limited A hot air generating device
WO2002079700A1 (en) * 2001-03-29 2002-10-10 Icopal A/S Gas fired hea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generating a flow of hot gas
CN1741345A (zh) * 2004-05-14 2006-03-01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US20060245744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Ju Jonsen S Cooling and heating blower
US20070105010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David Cassidy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powered intravenous fluid warmer
US20080260364A1 (en) * 2006-12-12 2008-10-23 Vandrak Brian S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On-Board Source of Electric Energ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2825A (zh) * 2015-03-13 2016-09-28 帕饰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结合箱体和空气加热器的结构
CN105972825B (zh) * 2015-03-13 2019-02-12 帕饰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结合箱体和空气加热器的结构
CN108679700A (zh) * 2018-07-19 2018-10-19 慈溪市恒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取暖器的自发电吹风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0373A3 (en) 2013-05-02
DK2558796T3 (da) 2021-02-22
EP2558796B1 (en) 2020-12-30
CN103250008B (zh) 2015-12-16
CA2795946A1 (en) 2011-10-20
CA2795946C (en) 2020-02-25
WO2011130373A2 (en) 2011-10-20
EP2558796A2 (en)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5344B2 (en)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multiple on-board sources of electric energy
US8494350B2 (en)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on-board source of electric energy
US8053709B2 (en) Heat and/or light producing unit powered by a lithium secondary cell battery with high charge and discharge rate capability
CN103250008B (zh) 包括车载电能源的强制通风加热器
US20130008423A1 (en) Forced air heater including on-board source of electric energy
CA2782772C (en) Auxiliary power unit
RU2434180C2 (ru) Газовая плита
CN102353096A (zh) 一种带发电装置的壁炉
CN101517319A (zh) 燃烧煤气的便携式无排气口红外加热器
CN102330975A (zh) 一种液体燃料的气化燃烧装置
CN202171244U (zh) 一种液体燃料的气化燃烧装置
CN214822465U (zh) 特种车辆智能取暖装置
US20060215727A1 (en) Integrated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generator
CN104848560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15580411U (zh) 一种电加热车辆低温启动辅助装置
CN102679408B (zh) 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
CN204574534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20572544U (zh) 一种充换电设备
CN110822700B (zh) 一种壁挂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25705A (zh) 模块化户外装置
EP3256779A1 (en) Portable heat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ng device
WO2011108936A2 (en) Transportable heating appliance comprising a fuel holder and a fuel supply
CN117653962A (zh) 一种充换电设备
JP2003172545A (ja) 充電式の暖房装置
JP2003172548A (ja) 充電式の暖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