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420B -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8420B
CN103248420B CN201210032598.3A CN201210032598A CN103248420B CN 103248420 B CN103248420 B CN 103248420B CN 201210032598 A CN201210032598 A CN 201210032598A CN 103248420 B CN103248420 B CN 103248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adapter
port
mark
opposite equ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2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8420A (zh
Inventor
吴诗全
李阳贤
秦立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325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48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8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8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包括:获取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使得检测过程中,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从而,减轻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Description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纤到户已经是一种趋势,光纤连接的数量不断增加,光纤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越来越密集。目前ODN产品的路由和连接依赖人工操作,存在难以检测光纤端口连接正确性和难以查找光纤端口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下述方式来检测光纤连接是否正确。
一种方式中,使用光仪器设备来检测光纤连接的正确性,检测方法包括:使用一光仪器设备在本端发送数据,该数据通过光纤传输到对端,在对端通过另一光仪器设备接收数据,通过比较对端接收的数据与本端发送的数据是否一致,来判断光纤连接是否正确;其中,对数据的比较是人工完成的。
另一种方式中,如果通信设备具有光纤接口(后文简称为光口),则可以直接利用通信设备的光口接收或发送数据,进而通过人工比较数据,来判断光纤连接是否正确。
综上,现有技术中,对光纤连接的管理,例如对光纤连接正确性的检测等,严重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水平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光纤连接的管理严重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包括:
获取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包括:
向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以便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包括:
本端设备,对端设备和光纤组件;
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对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本端设备;
所述本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系统,包括:
本端设备、对端设备和光纤组件;
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本端设备,用于向所述光纤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所述对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一种光纤组件,包括:
光纤和分别连接于光纤两端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有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存储有与第一端口标识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
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通过光纤组件与对端设备连接,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该通信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该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
比较模块,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纤组件两端的连接器中分别存储有端口标识,本端设备获取本端连接器中的端口标识,并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另一端连接器中的端口标识,通过比较两个端口标识是否匹配,来确定光纤连接是否正确,使得检测过程中,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从而,减轻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4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通信设备相互连接的结构图;
图4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4d是本发明应用场景例的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装置,使得检测过程中,可以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光纤连接的管理严重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水平较低的技术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包括:
101、获取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说的光纤组件包括光纤以及连接于光纤两端的两个连接器,光纤通过连接器与设备连接,该设备可以是带有业务光口的通信设备。为方便描述,本文中将连接于光纤组件两端的设备分别称为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具体的,光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光纤,第一连接器和本端设备的光口连接,第二连接器和对端设备的光口连接。
所述连接器中预先存储有端口标识(IDentity,ID),用于标识光纤端口。端口标识是根据设定的规则制定的,同一根光纤两端的两个端口标识是相互匹配的。举例说明,每个端口标识可以包括两个字段,其中,第一字段可用于标识光纤组件;第二字段可用于标识端口位置;不同光纤组件的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不相同,以表示是不同光纤的端口;同一光纤组件的两个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相同,以表示是同一根光纤的两个端口;同一光纤组件的两个端口标识的第二字段不同,以表示是不同的端口。其它实施方式中,端口标识还可以包括第三字段,用于表示光纤类型及位置。三个字段的先后位置可以不予限定。完整的端口标识具有唯一性,任意两个端口标识均不相同,类似于具有全球唯一性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举例来说,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可以采用按规则排列的数字或英文字母或其组合,例如aaa或bbb;第二字段可以采用两个不同的数字或字母以表示不同的端口,例如1或2,又例如a或b。其它实例中,还可以采用以下常用标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作为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如射频身份标识(Radio Freq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身份标识(Electronic Identity,eID)、智能卡标识(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二维条码标识等。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某光纤一端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端口标识是aaa1,该光纤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端口标识是aaa2,其中,不同的第二字段1或2,用于表示不同的端口。
光纤组件被连接于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以后,本端设备可以通过读取自己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内容,获取第一端口标识。
102、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对端设备可以通过读取自己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内容,获取第二端口标识,并将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本端设备,以便本端设备检测光纤组件连接是否正确。对端设备还可以设定自己的发送光口的发送功率,将该发送功率也发送给本端设备。
本端设备可以通过光纤组件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例如aaa2。如果对端设备将其发送功率也发送到了光纤组件中,本端设备还从光纤组件中接收该发送功率,并,获取自己的接收光口的接收功率。
103、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本端设备获取了第一端口标识和第二端口标识之后,判断这两个端口标识是否匹配,例如,分别分离出两个端口标识的第一部分字符进行比较,如果第一部分字符相同,则确认光纤组件连接正确;如果不同,则确认光纤组件连接错误或者光纤组件故障。
举例来说,如果假定本端设备具有A1和B1两个光口,对端设备具有A2和B2两个端口,按分配策略,需要用一根光纤组件连接A1和A2两个端口。假设,连接时,错误的将该光纤组件连接在了A1和B2之间,A2则连接了其它光纤,则本端设备可以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A2端的光纤组件的端口标识,该端口标识不是aaa2,可能是bbb1,但本端设备从A1端口获取的光纤组件的端口标识则是aaa1,于是,本端设备比较aaa1和bbb1后,发现两者不匹配,则可以确认光纤组件连接错误。如果该光纤组件正确连接在了A1和A2之间,则本端设备收到的端口标识aaa2和从A1端口获取的端口标识aaa1分别是该光纤组件的两端的端口标识,两者的第一部分字符aaa相同,于是,可以确认此时光纤组件连接正确。
本端设备还可以根据收到的对端设备的发送功率,和检测到的自己的接收功率,计算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例如功率衰减值或功率衰减率等,功率衰减值等于发送功率减去接收功率。可选的,本端设备还可以根据获取的各种参数计算与该光纤组件有关其它各种参数,例如,消光比、工作波长、接收灵敏度、误码率等。本文中将包括前述的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在内的与光纤组件有关的各种参数统称为光纤相关参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纤组件两端的连接器中分别存储有端口标识,本端设备通过获取并比较两个端口标识是否匹配,来确定光纤连接是否正确,使得检测过程中,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从而,减轻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在光纤验收或是维护时应用。
可选的,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本端设备在确定光纤组件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如果光纤组件连接正确,则本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该光纤组件两端的端口标识,按照设定的生成规则,生成一个用于标识该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所说的生成规则可以是取两个端口标识中的相同部分,即第一部分字符作为光纤标识,例如,取aaa1和aaa2中的相同部分aaa作为光纤标识;所说的生成规则也可以将两个端口标识进行各种组合后,作为光纤标识,例如aaa12,或aaa1aaa2,或aaa12aaa,等;本文对该生成规则不做限定。
光纤标识生成以后,本端设备可以建立该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所说的光纤相关参数可以包括消光比、工作波长、接收灵敏度、误码率、衰减参数等。例如,可以建立光纤标识和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可以以表格的形成存储在本端设备中,例如表1所示。
表1
光纤标识 衰减参数 消光比 工作波长 接收灵敏度 误码率
aaa x ... ... ... ...
bbb y ... ... ... ...
... ... ... ... ... ...
本端设备通过建立并存储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可以基于该关联关系对光纤连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在验收、检测或者维护等管理工作中避免或者减少人工操作,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包括:
201、向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光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光纤。所述连接器中具有存储电路,可以被写入端口标识等信息,并且,被写入的端口标识可以被修改。端口标识可以由光纤生产厂家写入,可以由用户写入或者改写。
需要写入端口标识时,将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和本端设备的光口连接,第二连接器和对端设备的光口连接。本端设备首先根据设定的规则为光纤的第一端口生成第一端口标识,如aaa1,并将该第一端口标识写入第一连接器中。
202、本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以便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对端设备收到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端口标识后,根据设定的规则生成一个与第一端口标识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例如aaa2,然后,将该第二端口标识写入第二连接器中。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在光纤组件的两端均写入端口标识。该方法可以在光纤施工时应用,用于在连接器中写入端口标识或者修改端口标识。后续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读取连接器中的端口标识来检测光纤组件连接是否正确,生成相应的光纤标识来标识该光纤组件,建立该光纤标识与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包括:
本端设备310,对端设备320和光纤组件330;
所述光纤组330,包括与本端设备310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320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对端设备320,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本端设备310;
所述本端设备3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接收所述对端设备320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光纤组件330是否连接正确。
可选的,所述本端设备310,还用于在确定光纤组件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对端设备320,还用于设定自身的发送功率,将所述发送功率发送给本端设备310;所述本端设备310,还用于接收对端设备320发送的发送功率,并检测自身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计算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
可选的,所述本端设备310,具体可用于建立所述光纤标识与所述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纤组件两端的连接器中分别存储有端口标识,本端设备通过获取并比较两个端口标识是否匹配,来确定光纤连接是否正确,使得检测过程中,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从而,减轻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本端设备310通过建立并存储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可以基于该关联关系对光纤连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在验收、检测或者维护等管理工作中避免或者减少人工操作,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可以是普通的带有光口的通信设备。为了能够在本端和对端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通信设备,本实施例中,对通信设备的结构加以改进,使通信设备的光口中至少有一个光口是收发光口,既可用于接收,也可用于发送,这样,本端和对端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通信设备,且两个通信设备通过一条光纤连接就可以实现相互收发数据。
所说的通信设备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4a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及其连接的控制逻辑模块,与CPU连接的显示器和按键以及串行总线接口,与串行总线接口连接的电平转换模块,分别与电平转换模块、控制逻辑模块连接的光电转换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的功率检测模块,充当光口的两个适配器,分别与适配器和控制逻辑模块连接的标识读写模块。其中,控制逻辑模块具体可以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
为了使其中一个适配器可以作为收发光口,可以通过两个光分路器连接适配器与光电转换模块,具体的,使第一光分路器的上行光接口与第一适配器连接,第一光分路器的一个下行光接口与光电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下行光接口与第二光分路器的一个下行光接口连接,第二光分路器的另一个下行光接口与第二适配器连接,第二光分路器的上行光接口与光电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是,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适配器接收或发送光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适配器接收光信号。
CPU及控制逻辑模块主要用于实现业务管理和控制功能;显示器及按键主要用于显示相关信息,提供可视化的界面,提供不同功能的按键输入;光电转换模块用于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功率检测模块主要完成收、发光功率的检测;标识读写模块用于对与适配器连接的光纤组件的连接器进行读写操作。
例如图4b所示,假设本端设备的第一适配器和对端设备的第一适配器通过光纤组件连接,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一适配器连接,第二连接器与第二适配器连接。
对端设备可以通过其标识读写模块从第二连接器中读取第二端口标识,并向CPU上报;CPU通过光电转换模块、适配器等将第二端口标识发送到光纤中。
本端设备可以通过其适配器从光纤组件中接收所述第二端口标识,通过其标识读写模块从第一连接器中读取第一端口标识,其CPU及控制逻辑模块通过比较第一端口标识和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判断结果可以显示在显示器上,也可以通过指令相应的指示灯点亮或熄灭来表示。
本端设备的CPU及控制逻辑模块还可以生成第一端口标识,通过标识读写模块向第一连接器中写入该第一端口标识,并将该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对端设备。对端设备可以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通过其标识读写模块向第二连接器中写入该第二端口标识。
以上所述的通信设备具有两个光口,其中一个为收发光口,这样,两个通信设备仅通过一条光纤连接,就可以实现相互发送数据,且相互收发光信号时可以使用相同的波长。其中,在检测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时,仅通过一个通信设备即可实现,包括:将光纤组件一端接入该通信设备的收发光口,另一端接入该通信设备的接收光口,通信设备从收发光口发送光信号,从接收光口接收光信号,设定收发光口的发送功率,检测接收光口的接收功率,根据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计算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
图4c示出了通信设备的另一种结构,与图4a所示的通信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利用光分路器,而是利用两个光电转换模块,且这两个光电转换模块均为收发一体模块,每个收发一体模块直接连接一个适配器,使得两个适配器均能充当收发光口。其它结构与图4a所示的通信设备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其对端设备和本端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具有相同功能的通信设备,从而可以减少不同设备的使用。
该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执行光纤连接检测时,流程如图4d所示,可以包括:
401、检测启动后,本端设备通过其标识读写模块,读取其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第一端口标识被送入本端设备的CPU中进行封装处理,封装格式可以如表2所示,包括起始字段,报文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结束字段,第一端口标识携带在数据字段中。
表2
起始 报文类型 数据 结束
402、本端设备判断是否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是,则进入403;否,则进入406;
403、本端设备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光信号,则提取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第二端口标识是对端设备从第二连接器中读取的;
404、本端设备通过比较第一端口标识和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判断光纤连接是否正确,即,判断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之间连接的是否是同一根光纤组件,如果是,则进入405,如果否,则进入408;
405、本端设备响应确认信息,将光纤连接正确的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显示,或通过指示灯来指示,检测流程结束。
406、本端设备将封装后的第一端口标识数据发送到光纤中;具体为,CPU将该数据发至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口连接的光纤组件向对端设备发送;
407、本端设备通过超时机制确认对端设备是否响应,具体为,如果超过超时机制设定的时间后,还未收到对端设备的响应,则认为对端设备无响应。
408、确认光纤连接不正确或光纤异常,检测结束。
以上步骤,具体描述了如何获取光纤组件的端口标识,来判断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以上步骤可以写成程序,存储在通信设备中。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光纤连接检测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对端设备而言,如果收到本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端口标识,则,对端设备也可以进行检测工作。对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二端口标识,通过比较收到的第一端口标识和获取的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判断光纤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响应确认信息,并且可以回复连接正确的响应消息给本端设备;如果不正确,则不予响应。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系统,包括:
本端设备310,对端设备320和光纤组件330;
所述光纤组件330,包括与本端设备310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320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本端设备310,用于向光纤组件310的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对端设备320;
所述对端设备3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采用本实施例系统,可以在光纤组件的两端均写入端口标识。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读取连接器中的端口标识来检测光纤组件连接是否正确,生成相应的光纤标识来标识该光纤组件,建立该光纤标识与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组件330,包括:
光纤3300和分别连接于光纤3300两端的第一连接器3301与第二连接器3302,所述第一连接器3301中存储有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连接器3302中存储有与第一端口标识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
所说的端口标识,用于标识光纤端口,是根据设定的规则制定的,同一根光纤两端的两个端口标识是相互匹配的。例如,每个端口标识可以包括两部分字符,其中,两个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相同,以表示是同一根光纤的两个端口;两个端口的第二字段则不同,以表示是不同的端口。举例来说,光纤一端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端口标识可以是aaa1,光纤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端口标识可以是aaa2。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以下类型的标识作为端口标识的第一字段,如射频身份标识(Radio Freq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身份标识(Electronic Identity,eID)智能卡标识(Integrated CircuitCard,IC)、二维条码标识等。
采用本实施例的光纤组件,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读取连接器中的端口标识来检测光纤组件连接是否正确,生成相应的光纤标识来标识该光纤组件,建立该光纤标识与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实施例六、
请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该通信设备通过光纤组件与对端设备连接,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该通信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该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
比较模块603,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光纤连接是否正确。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包括:
光纤标识模块604,用于在所述比较模块确定光纤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
关联模块605,用于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获取并比较两个端口标识是否匹配,来确定光纤连接是否正确,使得检测过程中,不用进行人工数据比较,从而,减轻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读取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在确定所述光纤组件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
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发送功率,并检测本端设备自身的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发送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计算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包括:
建立所述光纤标识与所述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的关联关系。
4.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光纤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本端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以便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5.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端设备,对端设备和光纤组件;
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对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本端设备;
所述本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所述本端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光纤组件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设备,还用于将自身的发送功率发送给所述本端设备;
所述本端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发送功率,并检测自身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发送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计算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端设备,具体用于建立所述光纤标识与所述光纤链路的衰减参数的关联关系。
8.一种标识光纤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端设备、对端设备和光纤组件;
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
所述本端设备,用于向所述光纤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写入第一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所述对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生成相匹配的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写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设备通过光纤组件与对端设备连接,所述光纤组件包括与该通信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对端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光纤;该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所述对端设备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获取的;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存储的第一端口标识;
比较模块,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是否匹配,确定所述光纤组件是否连接正确;
光纤标识模块,用于在所述比较模块确定所述光纤组件连接正确时,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生成用于标识所述光纤组件的光纤标识;
关联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光纤标识和光纤相关参数的关联关系。
CN201210032598.3A 2012-02-14 2012-02-14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3248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2598.3A CN103248420B (zh) 2012-02-14 2012-02-14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2598.3A CN103248420B (zh) 2012-02-14 2012-02-14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420A CN103248420A (zh) 2013-08-14
CN103248420B true CN103248420B (zh) 2017-02-22

Family

ID=4892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2598.3A Active CN103248420B (zh) 2012-02-14 2012-02-14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8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498A (zh) * 2012-03-13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标识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光纤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68643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020540B (zh) * 2014-05-27 2016-08-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光缆分纤箱及应用其管理端口的方法
CN105281837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欧书云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CN105656648B (zh) * 2014-11-12 2019-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Odn资源梳理方法及系统
CN105792029B (zh) * 2014-12-24 2020-08-0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odn标识系统及装置
CN106257845B (zh) * 2015-06-16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校验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09756B (zh) * 2018-05-18 2020-11-27 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inux系统下光转电模块的通讯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99322B (zh) * 2020-01-0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696898B (zh) * 2020-12-31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3346346B (zh) * 2021-08-06 2022-01-0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光纤放大器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传输节点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1138B1 (en) * 1998-12-14 2007-02-20 Tellabs Operations, Inc. Optical network connection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1272182A (zh) * 2007-03-20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731405B2 (en) * 2008-08-28 2014-05-2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FID-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lecti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1626315B (zh) * 2009-06-08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置设备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CN101982797B (zh) * 2010-09-30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装置
CN102281105B (zh) * 2011-08-30 2014-08-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状态检测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420A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8420B (zh)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CN102684784B (zh) 跳纤连接检测方法和跳纤连接检测装置
EP3203283B1 (en) Rfid-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lecti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3516551B (zh)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EP2449417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handling pluggable modules and operating modes in a media converter system and pluggable module therefore
US9111466B2 (en) Efficient access to 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sing cable identification
CN104348673B (zh) 一种调测的方法、主控板和业务板
CN101651683B (zh) 一种信令消息解析源代码生成方法
CN103368643A (zh) 光纤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US5684960A (en) Real-time r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calculator by sampling over a selected interval latch's states set by predetermined bit pattern on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CN104516798A (zh) 无线一对多测试系统
CN108564776A (zh) 设备调试系统、设备调试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957164A (zh) 一种扣板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2355378B (zh) 一种载波通道测试系统
CN103856411A (zh) 路由器的uart接口连接的切换系统
CN10528183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CN201757908U (zh) 具有路由功能的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含有该读写器的射频识别系统
JP2022515629A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7206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数据采集端装置
CN104660470A (zh) RapidIO总线协议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6257257A (zh) 一种检测光模块星座图的方法、装置及虚拟矢量分析仪
CN1889401B (zh) 一种在线识别小封装可热插拔电模块的方法
CN114116584A (zh) 接口板卡、用户设备及cpu的测试系统
CN201528339U (zh) 数据通信设备
CN105553568B (zh) Ftth终端及其模块更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215010 room 704, building 5, No. 556, Chang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