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378B -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8378B
CN103248378B CN201310046115.XA CN201310046115A CN103248378B CN 103248378 B CN103248378 B CN 103248378B CN 201310046115 A CN201310046115 A CN 201310046115A CN 103248378 B CN103248378 B CN 103248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e
transmitting device
status information
wireless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6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8378A (zh
Inventor
王怀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8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8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并合接收装置。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使用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并合传输装置之间的第一连线,以及产生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使用第二无线技术将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予并合传输装置。

Description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无线通讯领域中的信息反馈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并合(hybrid)接收装置与并合传输装置之间以频外(out-of-band)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背景技术
随着普适(ubiquitous)运算及网络的需求逐渐攀升,各式无线技术纷纷问世,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以及群蜂(ZigBee)技术等等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技术,以及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技术、通用封包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技术、全球增强型数据传输(EnhancedDataratesforGlobalEvolution,EDGE)技术、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技术、码分多址接入-2000(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技术、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技术、时分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TE,TD-LTE)技术等等的蜂窝式网络(cellularnetwork)技术(或可称为无线广域网络(WirelessWideAreaNetwork,WWAN)技术)。
为了使用者的便利性及使用弹性,现今多数的通讯装置皆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通讯模块,以支持不同的无线技术。这样的通讯装置一般可被称为并合传输装置或并合接收装置,视其于传输-接收运作时的状态而定。以支持多个无线技术的一智能型手机为例,其可能包括一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模块,用以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技术提供无线广域网络服务,其可再包括一无线保真模块与一蓝牙模块,用以使用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分别提供无线局域网络服务、以及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WPAN)服务。然而,其中每个无线通讯模块是各自以其无线接口独立运作以提供通讯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合接收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一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上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一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并合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以及持续搜集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标(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接受信号强度指标(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封包丢失率(PacketLossRate,PLR)、封包错误率(PacketErrorRate,PER)、以及接收缓冲区(buffer)状态。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一第二无线技术将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予上述并合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方法,适用于支持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一并合接收装置,上述信息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并合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产生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以及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将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予上述并合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合传输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一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上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一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并合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一第二无线技术从上述并合接收装置接收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使得上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动态地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方法,适用于支持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一并合传输装置,上述信息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并合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从上述并合接收装置接收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以及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关于本发明其它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并合接收/传输装置以及信息反馈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讯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适用于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的系统架构的范例示意图。
图3A、3B是显示在图2的系统架构中通过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进行信息反馈的消息序列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关于蓝牙低功耗基频在蓝牙低功耗的连线状态下的运作示意图。
图5A、5B是显示在图2的系统架构中通过蓝牙低功耗的直达公告进行信息反馈的消息序列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在无线保真连线上进行视频串流的过程中使用蓝牙低功耗技术反馈信息的无线通讯环境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在图6的无线通讯环境中调整视频帧编码规则的范例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0~无线通讯环境;1、2~通讯服务;
10、610~并合传输装置;20、620~并合接收装置;
200~系统架构;210~处理单元;
220~储存单元;611、612~无线保真模块;
231~无线保真控制器;232~无线保真基频;
240、612、622~蓝牙低功耗模块;241~蓝牙低功耗控制器;
242~蓝牙低功耗基频;613~视频编码器;
623~视频解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理解下列实施例可经由软件、硬件、固件、或上述任意组合来实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讯环境的示意图。无线通讯环境100包括并合传输装置10以及并合接收装置20,其中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各自皆支持至少两种无线技术,以提供在其两者间所进行的通讯服务1、2。特别是,并合接收装置20可使用通讯服务2向并合传输装置10回报通讯服务1的接收状态信息,或者,并合接收装置20可使用通讯服务1向并合传输装置10回报通讯服务2的接收状态信息,使得并合传输装置10可根据接收状态信息动态地调整与通讯服务1或2相关的设定。
在一实施例,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所支持的两种无线技术可为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BluetoothLowEnergy,BLE)技术,而通讯服务1、2则可对应地分别依循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通讯协议而进行。举例来说,并合传输装置10可为支持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一智能型手机,并合接收装置20可为支持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一智能型电视、或可为一般的智能型电视再另外耦接支持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一通讯外接装置(dongle)。在另一实施例,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所支持的两种无线技术可同时为无线保真技术,但各自运作于不同的频率波段(例如:一者于2.4吉赫(GHz),另一者于5吉赫)、或不同的信道(例如:一者于信道1,另一者于信道11)。在又一实施例,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所支持的两种无线技术可为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以外的其它无线技术,例如:运作频率波段为60吉赫的无线技术、以及标准(classic)蓝牙技术,且本发明不在此限。需了解的是,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皆同时具备传输与接收的性能(或其皆可被称为并合收发装置(transceiver)),而「传输装置」与「接收装置」的用词系仅用以说明其在两者间的特定通讯服务中所进行的作业状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适用于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的系统架构的范例示意图。系统架构200包括一处理单元210、储存单元220、无线保真模块230、以及蓝牙低功耗模块240。处理单元210可为通用型处理器(general-purposedprocessor)、或应用处理器等。储存单元220可为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硬盘、光盘、或上述媒体的任意组合,用以储存程序码或指令集,由处理单元210执行以控制无线保真模块230与蓝牙低功耗模块240的运作(例如:启用/停用(activating/deactivating)、或开启/关闭(enabling/disabling)等)。无线保真模块230包括无线保真控制器231与无线保真基频232,其中无线保真控制器231为一控制单元,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ingProcessor,DSP)、或专用/嵌入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Unit,MCU),用以控制无线保真基频232以使用无线保真技术提供无线保真的通讯服务。蓝牙低功耗模块240包括蓝牙低功耗控制器241与蓝牙低功耗基频242,其中蓝牙低功耗控制器241为一控制单元,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专用/嵌入的微控制单元,用以控制蓝牙低功耗基频242以使用蓝牙低功耗技术提供蓝牙低功耗的通讯服务。特别是,在此实施例,无线保真控制器231耦接至蓝牙低功耗控制器241以实现本发明的信息反馈方法于执行在其两者间所需的通讯,关于这部分的描述将搭配后续图示详细说明。在另一实施例,无线保真控制器231不需耦接至蓝牙低功耗控制器241,而其两者间的通讯则可通过处理单元210来达成。
虽未绘示,系统架构200可再包括其它功能单元或模块,例如:用以处理视频编码/解码的一视频编码器/解码器、具备显示功能的一显示单元(如:显示屏幕、面板、或触控面板等)、以及/或输入输出装置(如:键盘、鼠标、或触控版等),且本发明不在此限。
需了解的是,无线保真模块230与蓝牙低功耗模块240仅仅为任两者无线通讯模块的实施范例,在其它实施例亦可使用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低功耗技术以外的任两种无线技术的无线通讯模块来替代。
图3A、3B是显示在图2的系统架构中通过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进行信息反馈的消息序列图。首先,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先与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建立两者间的无线保真连线(步骤S301)。明确来说,所述无线保真连线的建立可以是指与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的存取点(如:并合传输装置10)进行的连接(Association)程序、或以用户身份加入一无线保真直达(WiFiDirect)群组、或以响应者身份建立起信道直达链路建立(TunneledDirectLinkSetup,TDLS)的直达链路。
接着,在并合接收装置20中,无线保真基频通报无线保真控制器关于无线保真连线已建立完成(步骤S302),然后无线保真控制器再直接或间接地告知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开启蓝牙低功耗的公告状态(BLEAdvertisingstate)(步骤S303)。为因应此告知,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公告状态(步骤S304)。
同时,在并合传输装置10中,无线保真基频通报无线保真控制器关于无线保真连线已建立完成(步骤S305),然后无线保真控制器再告知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开启蓝牙低功耗的扫描状态(BLEScanningstate)(步骤S306)。为因应此告知,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扫描状态(步骤S307)。
在一实施例,在步骤S301的连线建立过程中,可于特定的无线保真帧(如:探测(Probe)请求/响应、连接请求/响应、点对点(peer-to-peer)邀请请求/响应、或信道直达链路建立的建立请求/响应等)中嵌入预定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IE),以触发并合接收装置20与并合传输装置10分别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公告状态、以及蓝牙低功耗的扫描状态。
在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公告状态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便开始周期性地广播直达且可连(connectable)的公告(于图3A中标示为ADV_DIRECT_IND)(步骤S308)。非必须地,蓝牙低功耗的公告封包可在其乘载数据(payload)中包括额外的指令,用以供并合传输装置10建立频外的反馈信道。当从并合接收装置20接收到可连的公告时,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将该公告回报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骤S309)。为因应回报的公告,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启动状态(BLEInitiatingstate)(步骤S310)。
在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启动状态后,蓝牙低功耗基频可开始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建立一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明确来说,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传送一蓝牙低功耗的连线请求至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步骤S311)。之后,便可视该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为已建立成功。在并合传输装置10中,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进一步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连线状态(BLEConnectionstate)(步骤S312)。同时,在并合接收装置20中,当蓝牙低功耗基频接收到来自并合传输装置10的蓝牙低功耗的连线请求后,蓝牙低功耗控制器便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连线状态(步骤S313)。此刻,在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之间的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即为已建立完成,且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分别成为蓝牙低功耗的主控者(master)与从属者(slave)。
需注意的是,在无线保真连线建立完成后,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之间所进行的通讯是不会被中断且可持续进行的(步骤S314)。针对通过无线保真连线所进行的通讯,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产生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然后将之回报给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控制器(步骤S315)。在并合接收装置20中,无线保真控制器将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蓝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骤S316),然后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再将之转送给蓝牙低功耗基频(步骤S317)。
明确来说,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所列的任一者或任意组合:信道质量指标、接受信号强度指标、信噪比、封包丢失率、封包错误率、以及接收缓冲区状态。
然后,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传送一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PacketDataUnit,PDU)至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步骤S318)。明确来说,由并合传输装置10所传送的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即为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的一锚定(anchor)封包数据单元(于图3B中标示为「锚定点」),其中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是根据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而持续重复发生。锚定封包数据单元中可包括指令,用以指示并合传输装置10在往后的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中预期可以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接收到什么接收状态信息。在一实施例,如果并合传输装置10不限定预期接收到的接收状态信息,则可将锚定封包数据单元的乘载数据设为空白。
为因应该锚定封包数据单元,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回传另一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至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以回报最新的接收状态信息(步骤S319)。在一实施例,如果接收状态信息没有改变,则可将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乘载数据设为空白,以告知并合传输装置10关于接收状态信息与上次的回报相同。
当接收到包括接收状态信息的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再把接收状态信息回报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骤S320)。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进一步将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控制器(步骤S320),然后无线保真控制器再将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步骤S321),使其可根据接收状态信息调整与无线保真连线相关的设定,例如:调制及编码方式(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传输功率、传输数据缓冲区、传输信道或波段(band)、以及/或视频串流的画面更新率(framerate)或位速率(bitrate)。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318~S322是根据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而被周期性地执行,其中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是由并合传输装置10(即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的主控者)所决定并通过蓝牙低功耗的连线请求(在图3B的步骤S311中标示为CONNECT_REQ)传送至并合接收装置20。更进一步地,在开始建立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之前,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可先根据无线保真连线的存取类别(AccessCategories,AC)(如:「声音最优先(AC_VO)」、「图像最优先(AC_VI)」、「最佳效能较优先(AC_BE)」、或「背景执行低优先(AC_BK)」)、以及其对应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如:频宽、延迟预算、或颤动(jitter)预算等)来决定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每个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是起始于步骤S318所标示的锚定点,且结束于步骤S319。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是用以指示两个连续的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之间的时间区间。换句话说,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指示了并合接收装置20需要回报接收状态信息的频率。另外,并合接收装置20可于每次接收到来自并合传输装置10的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时,由无线保真基频相应地产生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
举例来说,如果无线保真连线的存取类别属于「最佳效能较优先」、或「背景执行低优先」,或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指示为高延迟预算,则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可被设为一相对大的值。或者,如果无线保真连线的存取类别属于「声音最优先」、或「图像最优先」,或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指示为低延迟预算,则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可被设为一相对小的值。
此外,在包括有接收状态信息的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被并合接收装置20传送至并合传输装置10后,可各别将其蓝牙低功耗基频关闭直到下次回报,以节省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的电力消耗。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关于蓝牙低功耗基频在蓝牙低功耗的连线状态下的运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蓝牙低功耗基频在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中皆为关闭状态,而在蓝牙低功耗连线事件中则会被再度开启以要求或回报接收状态信息。其中,蓝牙低功耗数据信道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传输与接收需分别占用625微秒与775微秒,蓝牙低功耗连线的事件间隔则被设定为介于7.5毫秒与4秒之间。
图5A、5B是显示在图2的系统架构中通过蓝牙低功耗的直达公告进行信息反馈的消息序列图。类似于图3中的步骤S301~S309,在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之间建立一无线保真连线(步骤S501),然后同时在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无线保真基频通过无线保真控制器通报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关于无线保真连线已建立完成(步骤S502~S503及步骤S505~S506),接着,再由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进入蓝牙低功耗的公告状态、或蓝牙低功耗的扫描状态(步骤S504及步骤S507),以周期性地广播公告、或回报接收到的公告(步骤S508及步骤S509)。明确来说,公告封包的乘载数据包括了并合接收装置20的识别码,以供接收到公告者得以识别并合接收装置20。
将接收到的公告回报给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后,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传送一蓝牙低功耗的扫描请求给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步骤S510)。该蓝牙低功耗的扫描请求可包括一扫描请求(在图5A中标示为SCAN_REQ)的封包数据单元,用以触发并合接收装置20进行信息反馈。为因应蓝牙低功耗的扫描请求,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便回传一蓝牙低功耗的扫描回复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其中该蓝牙低功耗的扫描回复包括一扫描回复(在图5B中标示为SCAN_RSP)的封包数据单元,用以指示哪个蓝牙低功耗的公告信道被用作反馈信道(步骤S511)。可用作反馈信道的蓝牙低功耗的公告信道为信道37、38、或39。
在一实施例,当接收到包括扫描回复封包数据单元的蓝牙低功耗的扫描回复时,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可调频(tune)至扫描回复的封包数据单元所指示的反馈信道。在另一实施例,当接收到包括扫描回复的封包数据单元的蓝牙低功耗的扫描回复时,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可先将扫描回复的封包数据单元转送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然后由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蓝牙低功耗基频调频至扫描回复的封包数据单元所指示的反馈信道,以扫描来自并合接收装置20的公告。
需注意的是,在无线保真连线建立完成后,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之间所进行的通讯是不会被中断且可持续进行的(步骤S512)。针对通过无线保真连线所进行的通讯,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产生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然后将之回报给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无线保真控制器(步骤S513)。在并合接收装置20中,无线保真控制器将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蓝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骤S514),然后蓝牙低功耗控制器再将之转送给蓝牙低功耗基频(步骤S515)。
接着,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在反馈信道上广播直达至并合传输装置10的蓝牙低功耗公告(在图5B中标示为ADV_DIRECT_IND),以回报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步骤S516)。当接收到蓝牙低功耗公告时,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从蓝牙低功耗公告中取出接收状态信息,并将之回报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骤S517)。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蓝牙低功耗控制器进一步将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控制器(步骤S518),然后由无线保真控制器将接收状态信息转送给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步骤S519),使其可根据接收状态信息调整与无线保真连线相关的设定。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513~S519可被周期性地执行。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510之前,并合传输装置10中的无线保真基频可先根据无线保真连线的存取类别(如:声音最优先、图像最优先,最佳效能较优先、或背景执行低优先)以及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如:频宽、延迟预算、或颤动预算等)来决定期望的反馈间隔,然后再将期望的反馈间隔放入步骤S510的蓝牙低功耗的扫描请求中,其中期望的反馈间隔是用以指示两次连续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之间的时间区间。如果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无法遵守所述期望的反馈间隔,其可于步骤S511的蓝牙低功耗的扫描回复中放入另一新的反馈间隔。于是,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中的蓝牙低功耗基频便可使用所述期望的反馈间隔或新的反馈间隔来进行蓝牙低功耗公告的扫描及广播的作业。特别是,在每次扫描或广播蓝牙低功耗公告后,可将蓝牙低功耗基频关闭直到下次回报,以节省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的电力消耗。
相较于通过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所进行的信息反馈,通过蓝牙低功耗的直达公告所进行的信息反馈可避免造成无线保真连线的干扰、或避免受到来自无线保真连线的干扰,因为蓝牙低功耗的公告信道不一定会与无线保真信道发生重迭。另外,针对通过蓝牙低功耗的直达公告所进行的信息反馈,其于并合传输装置10与并合接收装置20之间需交换的消息数量低于通过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连线所进行的信息反馈,因此,相较之下可节省更多电力消耗。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在无线保真连线上进行视频串流的过程中使用蓝牙低功耗技术反馈信息的无线通讯环境的示意图。并合传输装置610包括无线保真模块611、蓝牙低功耗模块612、以及视频编码器613,并合接收装置620包括无线保真模块621、蓝牙低功耗模块622、以及视频解码器623。其中,无线保真模块611、621是类似于无线保真模块230,而蓝牙低功耗模块612、622是类似于蓝牙低功耗模块240,因此,其相关叙述在此省略不提。视频编码器613与视频解码器623可分别为H.264视频编码器与H.264视频解码器,用以针对视频帧进行压缩与解压缩。如图6所示,并合传输装置610与并合接收装置620是经由无线保真模块611、621建立的无线保真连线而连接在一起,以由并合传输装置610传送经H.264压缩过的动态图像压缩标准的传输串流(MovingPictureExpertGroupTransportStream,MPEG-TS)封包至并合接收装置620。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动态地通过蓝牙低功耗的反馈信道从并合接收装置620回报给并合传输装置610,其中,蓝牙低功耗的反馈信道可为如图3所示的蓝牙低功耗的数据信道、或图5所示的蓝牙低功耗的公告信道。根据所收到的接收状态信息,视频编码器613可动态调整其所用于编码视频串流的画面更新率、以及/或位速率。
一般的H.264视频编码器可能产生三种类型的视频帧,即「信息帧(I-frame)」、「预测帧(P-frame)」、以及「双向帧(B-frame)」。信息帧包括视频帧中每个像素的信息,且其不需要参考其它类型的视频帧即可独自被进行编码。然而,信息帧的数据尺寸通常都很大(例如:在高分辨率的1080p视频中,信息帧的数据尺寸通常可高达100KB),所以需要占用无线保真连线的许多频宽来进行传送。相较之下,预测帧可明显减少对频宽的需求,因其仅需针对取自实时进行(proceeding)帧的差量(delta)变化进行编码。
图7是显示在图6的无线通讯环境中调整视频帧编码规则的范例示意图。图7所示为典型的H.264视频帧序列,包括有信息帧及预测帧。H.264视频帧序列的起始为一信息帧,其后接续一连串的预测帧。在每个预测帧是依赖于实时进行帧的情况下,如果实时进行帧丢失或毁坏时,视频解码器623将会很难重建该视频帧,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视频编码器613必须及时产生并传送一新的信息帧给视频解码器623,使其能够重启解码程序。
关于视频编码器613是否能及时产生新的信息帧,其关键在于并合接收装置620检测到丢失或毁坏的实时进行帧时能否及时反馈给并合传输装置610。在传统技术上,信息反馈是通过无线保真连线所进行,所以反馈信息的传抵时间是无法预测的,且可能需耗时长达160毫秒(意即,在画面更新率为60fps的情况下,大约等于10个帧的延迟时间)。相较之下,本发明可有利地达成及时反馈的目的,以加速重始解码流程并消除对视频串流的质量可能发生的影响。明确来说,本发明以频外方式进行的信息反馈方法可让并合接收装置620在检测到丢失或毁坏的实时进行帧后的10毫秒内(意即,在画面更新率为60fps的情况下,小于1个帧的延迟时间),持续且可预期地将无线保真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反馈给并合传输装置610。
本发明虽以各种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需注意的是,权利要求范围中所使用的序数「第一」、「第二」等等并非表示其所描述的元件之间存在任何时间先后次序、优先等级的差别、或其它关系上的先后次序,而是用以区别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元件。

Claims (18)

1.一种支援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无线接收装置,包括:
一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无线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以及产生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以及
一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将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使得上述无线传输装置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动态地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信道质量指标;
一接受信号强度指标或一信噪比;
一封包丢失率或一封包错误率;以及
一接收缓冲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建立与上述无线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点对点连线,且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点对点连线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广播一公告,且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公告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线技术与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分别为一无线保真技术与一蓝牙低功耗技术。
5.一种信息反馈方法,用于支持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一无线接收装置,上述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无线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
产生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以及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将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使得上述无线传输装置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动态地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信道质量指标;
一接受信号强度指标或一信噪比;
一封包丢失率或一封包错误率;以及
一接收缓冲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建立与上述无线传输装置之间的一点对点连线,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点对点连线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广播一公告,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公告回报予上述无线传输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无线技术与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分别为一无线保真技术与一蓝牙低功耗技术。
9.一种支援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无线传输装置,包括:
一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以及
一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使得上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动态地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信道质量指标;
一接受信号强度指标或一信噪比;
一封包丢失率或一封包错误率;以及
一接收缓冲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建立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点对点连线,且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点对点连线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接收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所广播的一公告,且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公告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中上述设定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调制及编码方式;
一传输功率;
一传输数据缓冲区;
一传输信道或波段;以及
一视频串流的画面更新率或位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线技术与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分别为一无线保真技术与一蓝牙低功耗技术。
14.一种信息反馈方法,用于支持一第一无线技术与一第二无线技术的一无线传输装置,上述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使用上述第一无线技术建立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第一连线;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而调整与上述第一连线相关的至少一设定;
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信道质量指标;
一接受信号强度指标或一信噪比;
一封包丢失率或一封包错误率;以及
一接收缓冲区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建立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一点对点连线,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点对点连线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使用上述第二无线技术接收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所广播的一公告,其中上述第一连线的接收状态信息是通过上述公告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其中上述设定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调制及编码方式;
一传输功率;
一传输数据缓冲区;
一传输信道或波段;以及
一视频串流的画面更新率或位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反馈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无线技术与上述第二无线技术分别为一无线保真技术与一蓝牙低功耗技术。
CN201310046115.XA 2012-02-07 2013-02-05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Active CN103248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595762P 2012-02-07 2012-02-07
US61/595,762 2012-02-07
US13/749,395 US20130201915A1 (en) 2012-02-07 2013-01-24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out-of-b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US13/749,395 2013-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378A CN103248378A (zh) 2013-08-14
CN103248378B true CN103248378B (zh) 2015-12-09

Family

ID=4890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6115.XA Active CN103248378B (zh) 2012-02-07 2013-02-05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01915A1 (zh)
CN (1) CN103248378B (zh)
TW (1) TWI473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04219D0 (en) * 2013-03-08 2013-04-24 Tomtom Int Bv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ensor data between devices
KR102002407B1 (ko) * 2013-05-07 2019-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콘텐츠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81158A (zh) * 2013-11-30 2014-05-07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US9380119B2 (en) 2013-12-16 2016-06-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network discovery
US9258695B2 (en) * 2013-12-16 2016-02-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9538356B2 (en) * 2014-05-05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based general service discovery
US9665336B2 (en) * 2014-07-29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streaming for wireless display
KR2016004975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변 기기 탐색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282582B1 (en) * 2014-10-31 2016-03-08 Aruba Networks, Inc. Sleep control for network of bluetooth low energy devices
US9736875B2 (en) 2014-11-19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to-device radio coexistence management
JP6575103B2 (ja) * 2015-03-27 2019-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10425939B2 (en) 2015-11-30 2019-09-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signal analysis and reporting among RF receiver devices
US10070247B2 (en) * 2016-04-14 2018-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on creation
CN108121499B (zh) * 2016-11-28 2022-03-18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上传方法及具有自动上传功能的携带式信息撷取装置
US20190057547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II James A. Abraham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a Mouth in Real Time During a Dental Procedure
CN108738007B (zh) * 2018-06-06 2021-08-1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91450B (zh) * 2019-04-02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连接建立方法、蓝牙主设备、芯片及蓝牙系统
CN115866799A (zh) * 2020-07-02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的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849400B2 (en) * 2020-10-19 2023-12-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 saving for a multi-connection wireless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67A (zh) * 2004-06-25 2005-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使移动终端实现多模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18121A (zh) * 2006-09-15 2009-08-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与支持广域网信令和对等信令两者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25147A (zh) * 2010-08-2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067692A (zh) * 2008-06-27 2011-05-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模寻呼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2970B2 (en) * 2006-03-24 2010-12-14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hybrid transmitter
US20080318630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ceful coexistence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7970350B2 (en) *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US8184566B2 (en) * 2009-06-05 2012-05-22 Mediatek Inc. System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ransmission and for coexistence of WLAN and another typ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9130605B2 (en) * 2009-07-09 2015-09-08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8548385B2 (en) * 2009-12-16 2013-10-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ies
US9112691B2 (en) * 2010-08-13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67A (zh) * 2004-06-25 2005-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使移动终端实现多模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18121A (zh) * 2006-09-15 2009-08-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与支持广域网信令和对等信令两者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7692A (zh) * 2008-06-27 2011-05-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模寻呼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25147A (zh) * 2010-08-20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614A (zh) 2013-09-16
US20130201915A1 (en) 2013-08-08
CN103248378A (zh) 2013-08-14
TWI473523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8378B (zh)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US1086906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653640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2157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KR101718768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1305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sleep of wirelessly networked devices
CN102238652A (zh) 用于多频带无线通信的快速会话转移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08506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98139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4992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939263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4183400A1 (zh) 信道的切换方法、装置及无线终端
US2022031147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in wireless av system
CN115884141A (zh) 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05165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007785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porting assistance information
JP2013085099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626161B1 (ko) 저전력 동작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25560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av system
CN109547177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WO2021109111A1 (zh) 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