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8614A - 倂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倂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8614A
TW201338614A TW102103063A TW102103063A TW201338614A TW 201338614 A TW201338614 A TW 201338614A TW 102103063 A TW102103063 A TW 102103063A TW 102103063 A TW102103063 A TW 102103063A TW 201338614 A TW201338614 A TW 2013386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wireless
bluetooth low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3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3523B (zh
Inventor
Huaiyua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8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8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3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35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與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之併合接收裝置。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第一連線,以及產生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第二無線技術將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予併合傳輸裝置。

Description

併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通訊領域中的資訊回饋技術,特別係關於一種資訊回饋方法及裝置,能夠在併合(hybrid)接收裝置與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以頻外(out-of-band)方式進行資訊回饋。
隨著普適(ubiquitous)運算及網路之需求逐漸攀升,各式無線技術紛紛問世,例如: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術、藍芽(Bluetooth)技術、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以及群蜂(ZigBee)技術等等的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術,以及例如: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技術、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術、全球增強型數據傳輸(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技術、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術、分碼多工存取-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技術、分時同步分碼多工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SCDMA)技術、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技術、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術、分時長期演進(Time-Division LTE,TD-LTE)技術等等的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技術(或可稱為無線廣域網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技術)。
為了使用者的便利性及使用彈性,現今多數的通訊裝置皆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無線通訊模組,以支援不同的無線技術。這樣的通訊裝置一般可被稱為併合傳輸裝置或併合接收裝置,視其於傳輸-接收運作時的狀態而定。以支援多個無線技術之一智慧型手機為例,其可能包括一寬頻分碼多工存取模組,用以使用寬頻分碼多工存取技術提供無線廣域網路服務,其可再包括一無線保真模組與一藍芽模組,用以使用無線保真技術與藍芽技術分別提供無線區域網路服務、以及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服務。然而,其中每個無線通訊模組係各自以其無線介面獨立運作以提供通訊服務。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併合接收裝置,其包括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與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上述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一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以及持續蒐集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可包括 但不限於: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接受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封包丟失率(Packet Loss Rate,PLR)、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PER)、以及接收緩衝區(buffer)狀態。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一第二無線技術將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訊回饋方法,適用於支援一第一無線技術與一第二無線技術之一併合接收裝置,上述資訊回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上述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產生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以及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將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併合傳輸裝置,其包括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與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上述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一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係使用一第二無線技術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使得上述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根據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而動態地調整與上述第一連線相關之至少一設定。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訊回饋方法,適用於支援一第一無線技術與一第二無線技術之一併 合傳輸裝置,上述資訊回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上述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而調整與上述第一連線相關之至少一設定。
關於本發明其他附加的特徵與優點,此領域之熟習技術人士,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根據本案實施方法中所揭露之併合接收/傳輸裝置以及資訊回饋方法,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而得到。
100‧‧‧無線通訊環境
1、2‧‧‧通訊服務
10、610‧‧‧併合傳輸裝置
20、620‧‧‧併合接收裝置
200‧‧‧系統架構
210‧‧‧處理單元
220‧‧‧儲存單元
611、612‧‧‧無線保真模組
231‧‧‧無線保真控制器
232‧‧‧無線保真基頻
240、612、622‧‧‧藍牙低功耗模組
241‧‧‧藍牙低功耗控制器
242‧‧‧藍牙低功耗基頻
613‧‧‧視訊編碼器
623‧‧‧視訊解碼器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
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適用於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系統架構之範例示意圖。
第3A、3B圖係顯示在第2圖之系統架構中透過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進行資訊回饋之訊息序列圖。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關於藍牙低功耗基頻在藍牙低功耗之連線狀態下之運作示意圖。
第5A、5B圖係顯示在第2圖之系統架構中透過藍牙低功耗之直達公告進行資訊回饋之訊息序列圖。
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在無線保真連線上進行視訊串流的過程中使用藍牙低功耗技術回饋資訊的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在第6圖之無線通訊環境中調整視訊訊框編碼規則之範例示意圖。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發明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理解下列實施例可經由軟體、硬體、韌體、或上述任意組合來實現。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無線通訊環境100包括併合傳輸裝置10以及併合接收裝置20,其中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各自皆支援至少兩種無線技術,以提供在其兩者間所進行之通訊服務1、2。特別是,併合接收裝置20可使用通訊服務2向併合傳輸裝置10回報通訊服務1之接收狀態資訊,或者,併合接收裝置20可使用通訊服務1向併合傳輸裝置10回報通訊服務2之接收狀態資訊,使得併合傳輸裝置10可根據接收狀態資訊動態地調整與通訊服務1或2相關之設定。
在一實施例,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所支援的兩種無線技術可為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技術,而通訊服務1、2則可對應地分別依循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之通訊協定而進行。舉例來說,併合傳輸裝置10可為支援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之一智慧型手機,併合接收裝置20可為支援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之一智慧型電視、或可為一般之智慧型電視再另外耦接支援無線保真技 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之一通訊外接裝置(dongle)。在另一實施例,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所支援的兩種無線技術可同時為無線保真技術,但各自運作於不同之頻率波段(例如:一者於2.4吉赫(GHz),另一者於5吉赫)、或不同之通道(例如:一者於通道1,另一者於通道11)。在又一實施例,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所支援的兩種無線技術可為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以外之其它無線技術,例如:運作頻率波段為60吉赫之無線技術、以及標準(classic)藍芽技術,且本發明不在此限。需瞭解的是,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皆同時具備傳輸與接收之性能(或其皆可被稱為併合收發裝置(transceiver)),而「傳輸裝置」與「接收裝置」之用詞係僅用以說明其在兩者間的特定通訊服務中所進行之作業狀態。
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適用於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系統架構之範例示意圖。系統架構200包括一處理單元210、儲存單元220、無線保真模組230、以及藍牙低功耗模組240。處理單元210可為通用型處理器(general-purposed processor)、或應用處理器等。儲存單元220可為揮發性記憶體(如:隨機存取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如:快閃記憶體)、硬碟、光碟、或上述媒體之任意組合,用以儲存程式碼或指令集,由處理單元210執行以控制無線保真模組230與藍牙低功耗模組240之運作(例如:啟用/停用(activating/deactivating)、或開啟/ 關閉(enabling/disabling)等)。無線保真模組230包括無線保真控制器231與無線保真基頻232,其中無線保真控制器231為一控制單元,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ing Processor,DSP)、或專用/嵌入的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MCU),用以控制無線保真基頻232以使用無線保真技術提供無線保真之通訊服務。藍牙低功耗模組240包括藍牙低功耗控制器241與藍牙低功耗基頻242,其中藍牙低功耗控制器241為一控制單元,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或專用/嵌入的微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藍牙低功耗基頻242以使用藍牙低功耗技術提供藍牙低功耗之通訊服務。特別是,在此實施例,無線保真控制器231係耦接至藍牙低功耗控制器241以實現本發明之資訊回饋方法於執行在其兩者間所需之通訊,關於這部份的描述將搭配後續圖示詳細說明。在另一實施例,無線保真控制器231不需耦接至藍牙低功耗控制器241,而其兩者間之通訊則可透過處理單元210來達成。
雖未繪示,系統架構200可再包括其它功能單元或模組,例如:用以處理視訊編碼/解碼之一視訊編碼器/解碼器、具備顯示功能之一顯示單元(如:顯示螢幕、面板、或觸控面板等)、以及/或輸入輸出裝置(如:鍵盤、滑鼠、或觸控版等),且本發明不在此限。
需瞭解的是,無線保真模組230與藍牙低功耗模組240僅僅為任兩者無線通訊模組之實施範例,在其它實施例亦可使用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低功耗技術以外的任兩 種無線技術之無線通訊模組來替代。
第3A、3B圖係顯示在第2圖之系統架構中透過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進行資訊回饋之訊息序列圖。首先,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先與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建立兩者間的無線保真連線(步驟S301)。明確來說,所述無線保真連線之建立可以是指與架構模式(infrastructure)的存取點(如:併合傳輸裝置10)進行之連接(Association)程序、或以用戶身份加入一無線保真直達(WiFi Direct)群組、或以回應者身份建立起通道直達鏈路建立(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之直達鍊路。
接著,在併合接收裝置20中,無線保真基頻通報無線保真控制器關於無線保真連線已建立完成(步驟S302),然後無線保真控制器再直接或間接地告知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開啟藍牙低功耗之公告狀態(BLE Advertising state)(步驟S303)。為因應此告知,藍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公告狀態(步驟S304)。
同時,在併合傳輸裝置10中,無線保真基頻通報無線保真控制器關於無線保真連線已建立完成(步驟S305),然後無線保真控制器再告知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開啟藍牙低功耗之掃描狀態(BLE Scanning state)(步驟S306)。為因應此告知,藍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掃描狀態(步驟S307)。
在一實施例,在步驟S301的連線建立過程中,可於特定的無線保真訊框(如:探測(Probe)請求/回應、連接請求/回應、點對點(peer-to-peer)邀請請求/回應、或通道直達鏈路建立之建立請求/回應等)中嵌入預定之資訊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以觸發併合接收裝置20與併合傳輸裝置10分別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公告狀態、以及藍牙低功耗之掃描狀態。
在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公告狀態後,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便開始週期性地廣播直達且可連(connectable)之公告(於第3A圖中標示為ADV_DIRECT_IND)(步驟S308)。非必須地,藍牙低功耗之公告封包可在其乘載資料(payload)中包括額外之指令,用以供併合傳輸裝置10建立頻外之回饋通道。當從併合接收裝置20接收到可連之公告時,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將該公告回報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驟S309)。為因應回報之公告,藍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啟動狀態(BLE Initiating state)(步驟S310)。
在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啟動狀態後,藍牙低功耗基頻可開始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建立一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明確來說,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傳送一藍牙低功耗之連線請求至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步驟S311)。之後,便可視該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為已建立成功。在併合傳 輸裝置10中,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進一步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連線狀態(BLE Connection state)(步驟S312)。同時,在併合接收裝置20中,當藍牙低功耗基頻接收到來自併合傳輸裝置10之藍牙低功耗之連線請求後,藍牙低功耗控制器便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連線狀態(步驟S313)。此刻,在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間的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即為已建立完成,且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分別成為藍牙低功耗之主控者(master)與從屬者(slave)。
需注意的是,在無線保真連線建立完成後,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之間所進行之通訊是不會被中斷且可持續進行的(步驟S314)。針對透過無線保真連線所進行之通訊,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產生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然後將之回報給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控制器(步驟S315)。在併合接收裝置20中,無線保真控制器將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藍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驟S316),然後藍牙低功耗控制器再將之轉送給藍牙低功耗基頻(步驟S317)。
明確來說,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可包括以下所列之任一者或任意組合:通道品質指標、接受訊號強度指標、信噪比、封包丟失率、封包錯誤率、以及接收緩衝區狀態。
然後,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傳 送一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至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步驟S318)。明確來說,由併合傳輸裝置10所傳送的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即為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之一錨定(anchor)封包資料單元(於第3B圖中標示為「錨定點」),其中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係根據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而持續重複發生。錨定封包資料單元中可包括指令,用以指示併合傳輸裝置10在往後之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中預期可以從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接收到什麼接收狀態資訊。在一實施例,如果併合傳輸裝置10不限定預期接收到的接收狀態資訊,則可將錨定封包資料單元之乘載資料設為空白。
為因應該錨定封包資料單元,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回傳另一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至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以回報最新的接收狀態資訊(步驟S319)。在一實施例,如果接收狀態資訊沒有改變,則可將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的乘載資料設為空白,以告知併合傳輸裝置10關於接收狀態資訊與上次之回報相同。
當接收到包括接收狀態資訊的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再把接收狀態資訊回報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驟S320)。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進一步將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 無線保真控制器(步驟S320),然後無線保真控制器再將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步驟S321),使其可根據接收狀態資訊調整與無線保真連線相關之設定,例如:調變及編碼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傳輸功率、傳輸資料緩衝區、傳輸通道或波段(band)、以及/或視訊串流之畫面更新率(frame rate)或位元速率(bitrate)。
值得注意的是,步驟S318~S322係根據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而被週期性地執行,其中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係由併合傳輸裝置10(即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之主控者)所決定並透過藍牙低功耗之連線請求(在第3B圖之步驟S311中標示為CONNECT_REQ)傳送至併合接收裝置20。更進一步地,在開始建立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之前,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可先根據無線保真連線之存取類別(Access Categories,AC)(如:「聲音最優先(AC_VO)」、「影像最優先(AC_VI)」、「最佳效能較優先(AC_BE)」、或「背景執行低優先(AC_BK)」)、以及其對應之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如:頻寬、延遲預算、或顫動(jitter)預算等)來決定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每個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係起始於步驟S318所標示的錨定點,且結束於步驟S319。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係用以指示兩個連續的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之間的時間區間。換句話說,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指示了併合接收裝置20需要回報接收 狀態資訊的頻率。另外,併合接收裝置20可於每次接收到來自併合傳輸裝置10的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時,由無線保真基頻相應地產生無線保真連線的接收狀態資訊。
舉例來說,如果無線保真連線的存取類別屬於「最佳效能較優先」、或「背景執行低優先」,或其對應的服務品質需求指示為高延遲預算,則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可被設為一相對大的值。或者,如果無線保真連線的存取類別屬於「聲音最優先」、或「影像最優先」,或其對應的服務品質需求指示為低延遲預算,則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可被設為一相對小的值。
此外,在包括有接收狀態資訊的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被併合接收裝置20傳送至併合傳輸裝置10後,可各別將其藍牙低功耗基頻關閉直到下次回報,以節省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電力消耗。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關於藍牙低功耗基頻在藍牙低功耗之連線狀態下之運作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藍牙低功耗基頻在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中皆為關閉狀態,而在藍牙低功耗連線事件中則會被再度開啟以要求或回報接收狀態資訊。其中,藍牙低功耗資料通道之封包資料單元之傳輸與接收需分別佔用625微秒與775微秒,藍牙低功耗連線之事件間隔則被設定為介於7.5豪秒與4秒之間。
第5A、5B圖係顯示在第2圖之系統架構中透過 藍牙低功耗之直達公告進行資訊回饋之訊息序列圖。類似於第3圖中的步驟S301~S309,在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之間建立一無線保真連線(步驟S501),然後同時在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無線保真基頻透過無線保真控制器通報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關於無線保真連線已建立完成(步驟S502~S503及步驟S505~S506),接著,再由藍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進入藍牙低功耗之公告狀態、或藍牙低功耗之掃描狀態(步驟S504及步驟S507),以週期性地廣播公告、或回報接收到的公告(步驟S508及步驟S509)。明確來說,公告封包之乘載資料包括了併合接收裝置20的識別碼,以供接收到公告者得以辨識併合接收裝置20。
將接收到的公告回報給藍牙低功耗控制器後,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傳送一藍牙低功耗之掃描請求給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步驟S510)。該藍牙低功耗之掃描請求可包括一掃描請求(在第5A圖中標示為SCAN_REQ)之封包資料單元,用以觸發併合接收裝置20進行資訊回饋。為因應藍牙低功耗之掃描請求,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便回傳一藍牙低功耗之掃描回覆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其中該藍牙低功耗之掃描回覆包括一掃描回覆(在第5B圖中標示為SCAN_RSP)之封包資料單元,用以指示哪個藍牙低功耗之公告通道被用作回饋通道(步驟S511)。可用作回饋通道的藍牙低功耗之公告通道為通道37、38、或 39。
在一實施例,當接收到包括掃描回覆封包資料單元的藍牙低功耗之掃描回覆時,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可調頻(tune)至掃描回覆之封包資料單元所指示之回饋通道。在另一實施例,當接收到包括掃描回覆之封包資料單元的藍牙低功耗之掃描回覆時,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可先將掃描回覆之封包資料單元轉送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然後由藍牙低功耗控制器要求藍牙低功耗基頻調頻至掃描回覆之封包資料單元所指示之回饋通道,以掃描來自併合接收裝置20的公告。
需注意的是,在無線保真連線建立完成後,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之間所進行之通訊是不會被中斷且可持續進行的(步驟S512)。針對透過無線保真連線所進行之通訊,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產生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然後將之回報給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無線保真控制器(步驟S513)。在併合接收裝置20中,無線保真控制器將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藍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驟S514),然後藍牙低功耗控制器再將之轉送給藍牙低功耗基頻(步驟S515)。
接著,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在回饋通道上廣播直達至併合傳輸裝置10的藍牙低功耗公告(在第5B圖中標示為ADV_DIRECT_IND),以回報無線保 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步驟S516)。當接收到藍牙低功耗公告時,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從藍牙低功耗公告中取出接收狀態資訊,並將之回報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步驟S517)。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藍牙低功耗控制器進一步將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無線保真控制器(步驟S518),然後由無線保真控制器將接收狀態資訊轉送給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步驟S519),使其可根據接收狀態資訊調整與無線保真連線相關之設定。
值得注意的是,步驟S513~S519可被週期性地執行。進一步說明,在步驟S510之前,併合傳輸裝置10中的無線保真基頻可先根據無線保真連線之存取類別(如:聲音最優先、影像最優先,最佳效能較優先、或背景執行低優先)以及其對應之服務品質需求(如:頻寬、延遲預算、或顫動預算等)來決定期望之回饋間隔,然後再將期望之回饋間隔放入步驟S510的藍牙低功耗之掃描請求中,其中期望之回饋間隔係用以指示兩次連續的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之間的時間區間。如果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無法遵守所述期望之回饋間隔,其可於步驟S511的藍牙低功耗之掃描回覆中放入另一新的回饋間隔。於是,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中的藍牙低功耗基頻便可使用所述期望之回饋間隔或新的回饋間隔來進行藍牙低功耗公告之掃描及廣播之作業。特別是,在每次掃描或廣播藍牙低功耗公告後,可將藍牙低功耗基頻關閉直到下次 回報,以節省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電力消耗。
相較於透過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所進行的資訊回饋,透過藍牙低功耗之直達公告所進行的資訊回饋可避免造成無線保真連線之干擾、或避免受到來自無線保真連線之干擾,因為藍牙低功耗之公告通道不一定會與無線保真通道發生重疊。另外,針對透過藍牙低功耗之直達公告所進行的資訊回饋,其於併合傳輸裝置10與併合接收裝置20之間需交換的訊息數量低於透過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連線所進行的資訊回饋,因此,相較之下可節省更多電力消耗。
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在無線保真連線上進行視訊串流的過程中使用藍牙低功耗技術回饋資訊的無線通訊環境之示意圖。併合傳輸裝置610包括無線保真模組611、藍牙低功耗模組612、以及視訊編碼器613,併合接收裝置620包括無線保真模組621、藍牙低功耗模組622、以及視訊解碼器623。其中,無線保真模組611、621係類似於無線保真模組230,而藍牙低功耗模組612、622係類似於藍牙低功耗模組240,因此,其相關敘述在此省略不提。視訊編碼器613與視訊解碼器623可分別為H.264視訊編碼器與H.264視訊解碼器,用以針對視訊訊框進行壓縮與解壓縮。如第6圖所示,併合傳輸裝置610與併合接收裝置620係經由無線保真模組611、621建立之無線保真連線而連接在一起,以由併合傳輸裝置610傳送經H.264壓縮過的動 態影像壓縮標準之傳輸串流(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Transport Stream,MPEG-TS)封包至併合接收裝置620。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動態地透過藍牙低功耗之回饋通道從併合接收裝置620回報給併合傳輸裝置610,其中,藍牙低功耗之回饋通道可為如第3圖所示的藍牙低功耗之資料通道、或第5圖所示的藍牙低功耗之公告通道。根據所收到的接收狀態資訊,視訊編碼器613可動態調整其所用於編碼視訊串流的畫面更新率、以及/或位元速率。
一般的H.264視訊編碼器可能產生三種類型的視訊訊框,即「資訊訊框(I-frame)」、「預測訊框(P-frame)」、以及「雙向訊框(B-frame)」。資訊訊框包括視訊訊框中每個像素的資訊,且其不需要參考其它類型的視訊訊框即可獨自被進行編碼。然而,資訊訊框的資料尺寸通常都很大(例如:在高解析度的1080p視訊中,資訊訊框的資料尺寸通常可高達100KB),所以需要佔用無線保真連線的許多頻寬來進行傳送。相較之下,預測訊框可明顯減少對頻寬的需求,因其僅需針對取自即時進行(proceeding)訊框的差量(delta)變化進行編碼。
第7圖係顯示在第6圖之無線通訊環境中調整視訊訊框編碼規則之範例示意圖。第7圖所示為典型的H.264視訊訊框序列,包括有資訊訊框及預測訊框。H.264視訊訊框序列之起始為一資訊訊框,其後接續一連串的預測訊框。在每個預測訊框係依賴於即時進行訊框之情況下,如果即時進行訊框丟失或毀壞時,視訊解碼器623將會 很難重建該視訊訊框,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視訊編碼器613必須及時產生並傳送一新的資訊訊框給視訊解碼器623,使其能夠重啟解碼程序。
關於視訊編碼器613是否能及時產生新的資訊訊框,其關鍵在於併合接收裝置620偵測到丟失或毀壞的即時進行訊框時能否及時回饋給併合傳輸裝置610。在傳統技術上,資訊回饋係透過無線保真連線所進行,所以回饋資訊的傳抵時間是無法預測的,且可能需耗時長達160豪秒(意即,在畫面更新率為60fps的情況下,大約等於10個訊框的延遲時間)。相較之下,本發明可有利地達成及時回饋的目的,以加速重始解碼流程並消除對視訊串流的品質可能發生之影響。明確來說,本發明以頻外方式進行的資訊回饋方法可讓併合接收裝置620在偵測到丟失或毀壞的即時進行訊框後的10豪秒內(意即,在畫面更新率為60fps的情況下,小於1個訊框的延遲時間),持續且可預期地將無線保真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饋給併合傳輸裝置610。
本發明雖以各種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僅為範例參考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需注意的是,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序數「第一」、「第二」等等並非表示其所描述之元件之間存在任何時間先後次序、優先等級之差別、或其它關係上之先 後次序,而是用以區別具有相同名稱之不同元件。
100‧‧‧無線通訊環境
1、2‧‧‧通訊服務
10‧‧‧併合傳輸裝置
20‧‧‧併合接收裝置

Claims (22)

  1. 一種併合(hybrid)接收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使用一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以及產生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以及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使用一第二無線技術將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併合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更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建立與上述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點對點(peer-to-peer)連線,且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點對點連線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併合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更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廣播一公告(advertisement),且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公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併合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一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一接受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一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一封包丟失率(Packet Loss Rate,PLR)或一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PER);以及 一接收緩衝區(buffer)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併合接收裝置,其中上述第一無線技術與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分別為一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術與一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技術。
  6. 一種資訊回饋方法,適用於支援一第一無線技術與一第二無線技術之一併合接收裝置,上述資訊回饋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產生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以及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將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更包括: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建立與上述併合傳輸裝置之間之一點對點連線,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點對點連線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更包括: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廣播一公告,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公告回報予上述併合傳輸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一通道品質指標; 一接受訊號強度指標或一信噪比;一封包丟失率或一封包錯誤率;以及一接收緩衝區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無線技術與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分別為一無線保真技術與一藍牙低功耗技術。
  11. 一種併合傳輸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使用一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以及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使用一第二無線技術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使得上述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根據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而動態地調整與上述第一連線相關之至少一設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併合傳輸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更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建立與上述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點對點連線,且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點對點連線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到。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併合傳輸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無線通訊模組更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接收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所廣播之一公告,且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公告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到。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併合傳輸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一通道品質指標;一接受訊號強度指標或一信噪比;一封包丟失率或一封包錯誤率;以及一接收緩衝區狀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併合傳輸裝置,其中上述設定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一調變及編碼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一傳輸功率;一傳輸資料緩衝區;一傳輸通道或波段(band);以及一視訊串流之畫面更新率(frame rate)或位元速率(bitrate)。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併合傳輸裝置,其中上述第一無線技術與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分別為一無線保真技術與一藍牙低功耗技術。
  17. 一種資訊回饋方法,適用於支援一第一無線技術與一第二無線技術之一併合傳輸裝置,上述資訊回饋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第一無線技術建立與一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第一連線;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而調整與上述第一 連線相關之至少一設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更包括: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建立與上述併合接收裝置之間之一點對點連線,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點對點連線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到。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更包括:使用上述第二無線技術接收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所廣播之一公告,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係透過上述公告從上述併合接收裝置接收到。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連線之接收狀態資訊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一通道品質指標;一接受訊號強度指標或一信噪比;一封包丟失率或一封包錯誤率;以及一接收緩衝區狀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其中上述設定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一調變及編碼方式;一傳輸功率;一傳輸資料緩衝區;一傳輸通道或波段;以及一視訊串流之畫面更新率或位元速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回饋方法,其中上述第一無線技術與上述第二無線技術分別為一無線保真 技術與一藍牙低功耗技術。
TW102103063A 2012-02-07 2013-01-28 倂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TWI473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595762P 2012-02-07 2012-02-07
US13/749,395 US20130201915A1 (en) 2012-02-07 2013-01-24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out-of-b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614A true TW201338614A (zh) 2013-09-16
TWI473523B TWI473523B (zh) 2015-02-11

Family

ID=4890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3063A TWI473523B (zh) 2012-02-07 2013-01-28 倂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01915A1 (zh)
CN (1) CN103248378B (zh)
TW (1) TWI473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04219D0 (en) * 2013-03-08 2013-04-24 Tomtom Int Bv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ensor data between devices
KR102002407B1 (ko) * 2013-05-07 2019-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콘텐츠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81158A (zh) * 2013-11-30 2014-05-07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US9380119B2 (en) 2013-12-16 2016-06-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network discovery
US9258695B2 (en) * 2013-12-16 2016-02-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9538356B2 (en) * 2014-05-05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based general service discovery
US9665336B2 (en) * 2014-07-29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streaming for wireless display
KR2016004975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변 기기 탐색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282582B1 (en) * 2014-10-31 2016-03-08 Aruba Networks, Inc. Sleep control for network of bluetooth low energy devices
US9736875B2 (en) 2014-11-19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to-device radio coexistence management
JP6575103B2 (ja) * 2015-03-27 2019-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10425939B2 (en) 2015-11-30 2019-09-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signal analysis and reporting among RF receiver devices
US10070247B2 (en) * 2016-04-14 2018-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on creation
CN108121499B (zh) * 2016-11-28 2022-03-18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上传方法及具有自动上传功能的携带式信息撷取装置
US20190057547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II James A. Abraham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a Mouth in Real Time During a Dental Procedure
CN108738007B (zh) * 2018-06-06 2021-08-1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91450B (zh) * 2019-04-02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连接建立方法、蓝牙主设备、芯片及蓝牙系统
CN115866799A (zh) * 2020-07-02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的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849400B2 (en) * 2020-10-19 2023-12-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 saving for a multi-connection wireles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942C (zh) * 2004-06-25 2009-01-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使移动终端实现多模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7852970B2 (en) * 2006-03-24 2010-12-14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hybrid transmitter
CN101523961B (zh) * 2006-09-15 2012-08-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与对等设备控制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318630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ceful coexistence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7970350B2 (en) *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US20090325608A1 (en) * 2008-06-27 200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mode paging
US8184566B2 (en) * 2009-06-05 2012-05-22 Mediatek Inc. System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ransmission and for coexistence of WLAN and another typ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9130605B2 (en) * 2009-07-09 2015-09-08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8548385B2 (en) * 2009-12-16 2013-10-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ies
US9112691B2 (en) * 2010-08-13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147B (zh) * 2010-08-2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系统、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01915A1 (en) 2013-08-08
CN103248378B (zh) 2015-12-09
CN103248378A (zh) 2013-08-14
TWI473523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3523B (zh) 倂合接收與傳輸裝置、及其適用之資訊回饋方法
US1086906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21004381A1 (zh) 一种投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259192B2 (en) Ultra-low latency audio over bluetooth
US9888054B2 (en) Seamless video pipeline transition between WiFi and cellular connection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US1054789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o communicate based on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9350770B2 (en) Redunda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KR101718768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997420B2 (en) Audio and video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audio and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09799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008506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20130061119A (ko) 고속의 인터넷 프로토콜을 통한 오디오-비주얼 데이터 송신
US104992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22031147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in wireless av system
US20220232417A1 (e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av system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v system
US2022025560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av system
US9692579B2 (en) Multiple description media broadcast aided by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