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9884B -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9884B
CN103239884B CN201210027559.4A CN201210027559A CN103239884B CN 103239884 B CN103239884 B CN 103239884B CN 201210027559 A CN201210027559 A CN 201210027559A CN 103239884 B CN103239884 B CN 103239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spout
liquid
eccentric
suspension typ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5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9884A (zh
Inventor
韩冰
曹睿
刘艳升
刘统华
王蕴慧
刘拥军
李爱凌
范振鲁
李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etrochina Co Ltd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CNPC East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2100275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9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9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9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9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9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是为解决普通多溢流塔板中偏心降液管出口液体分布不均、不能确保降液管向各个鼓泡区合理分配液体的问题而设计的,该方法对偏心式降液管采用悬挂式结构,在降液管入口设置液体防冲挡板,底部内置双层开孔底板,管壁底端设置泄流孔和导流板,降液管下方设置液体分配和阻波挡板。该方法可消除偏心式降液管因堰长和降液管出口结构不对称造成的不均匀溢流问题,达到合理分配液体、促进气液均匀分布的作用。省去了受液盘,可增大鼓泡区面积。可缓解冲击泄漏,稳定降液管内液流,促进夹带气体溢出。在塔板鼓泡区上交替安装轻、重浮阀,并在入口安装斜喷槽孔,以控制汽液流道,增加汽液接触的均匀性,促进汽液并流,降低入口泄漏,防止塔板上的液层波动和返混,改善塔设备的放大效应。该方法特别适合在大液量下操作的大型塔板。

Description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属于石油和化学加工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塔设备是常用的汽液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化学加工工业,目前在大型工业装置中一般以板式塔为主。板式塔中通常采用汽液两相错流接触的形式(见图1),液体从塔板入口到出口之间沿液体流向的液面落差会造成板上液层高度的不均匀分布,并由此影响气体的分布,因为气体密度小,液层厚的区域气体分配少,所以靠近塔板入口的区域液层较厚,容易发生过量泄漏,靠近塔板出口的区域液层较薄,容易发生过量雾沫夹带,这种汽液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塔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板效率。对大型塔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由于板上持液惯性力的增大以及鼓泡传质元件数目的增多,加剧了流体传递的波动性和操作状态的随机性,汽液分布的均匀性急剧下降,汽液分布在宏观上不再简单遵循液面落差的分布规律,塔板上的操作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再像小塔一样有效预测。因此,塔设备规模扩大会造成放大效应,主要表现在:泄漏点滞后、泄漏量猛增;雾沫夹带提前发生、将带量猛增;液噻点气速提前;持液不均匀分布导致气体不均匀分布,造成雾沫夹带、泄漏不均匀分布等。塔径或液相负荷越大,放大效应越严重。图2是小塔(Φ500mm)和大塔(Φ6400mm)的雾沫夹带与泄漏性能的试验数据对比。一般在小塔中,小气速下容易发生泄漏,而在高气速下容易发生雾沫夹带,所以图2(a)中小塔在泄漏现象消失以后才逐渐出现雾沫夹带,而图2(b)中大塔的泄漏消失点堰长,出现雾沫夹带的气速点提前,泄漏和雾沫夹带范围甚至重叠,即二者可以同时出现,说明大塔的不均匀性明显增加。图3为小塔和大塔的塔板泄漏照片,图3(a)中小塔的板上液层沿着液流方向形成较有规律的液面梯度,泄漏量沿着塔板上液流方向的分布也比较有规律,而图3(b)中大塔的泄漏量明显高于小塔,几乎呈数量级猛增。图4给出了Φ6400mm的大塔沿液流方向在塔板上分区的泄漏数据,鼓泡区入口的泄漏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说明大塔泄漏的非均匀性十分显著。
塔设备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点,为了降低成本,大型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缓解放大效应对塔设备操作带来的影响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目前解决放大效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多溢流设计,即在塔板上采用多根降液管,将塔板分隔成多个鼓泡区,以减少流道长度,并降低单股液体的液流强度(见图1)。在多溢流设计中,中间降液管下来的液体要向两边的鼓泡区分配,设计难度比较大,因为中间降液管向两边鼓泡区分配的液量由降液管两侧出口的截面积决定(降液管出口截面积等于降液管出口的底隙高度乘以出口堰长)。形状对称的降液管设计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溢流通道数大于等于三溢流的塔板,中间存在着非对称的偏心式降液管,就很难实现液体的均匀分配。偏心式降液管俯视显示为梯形(见图5),左右两边的堰长不等,使得同样的底隙(即降液管出口底边至下层塔板的垂直距离)高度下降液管的出口面积不等,出口阻力不等,从而引起液体的不均匀分配。流道数越多,分配效果越差。因此,带有偏心式降液管的多溢流塔板设计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处理大液量、大塔径的多溢流问题,较为有效的技术为多降液管筛孔塔板(即MD塔板),其全部降液管都采用悬挂在气相空间的结构,使得降液管出口阻力处处相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溢流塔板的液体不均匀分布。但MD塔板的相邻两层塔板的降液管呈90°交错排布,板上液体流场比较混乱,部分液流的路径很短,使得液体在塔板上的停留时间较短,部分区域还容易形成滞留和返混,影响塔板效率。并且,MD塔板在降液管下方不设受液盘,虽然增加了塔板的有效鼓泡区面积,但上层降液管下来的液体直接砸落到下层塔板上,存在严重的冲击泄漏,塔板效率低于普通塔板。
此外,悬挂式降液管没有板上液封,设计时要保证降液管里有一定高度的液层,能够形成自封,避免气体短路(见图6a)。降液管内的液层高主要由底板开孔率(即开孔面积/鼓泡区面积)和孔流系数Co(见公式(1))决定。
C o = Q A 2 gh - - - ( 1 )
上述公式中:Q为进入降液管的液体体积,m3;A为孔口流通截面积,m2;g为重力加速度,m/s2;h为液体在降液管内的液层高,m。
在固定开孔率下,Co随液位h的变化也是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如果Co设计值低于实际值,则降液管流量过大,降液管内液位就会过低,不足以维持液封,气体有可能从降液管短路溢出;若Co设计值高于实际值,降液管内液位又会过高,引起降液管液泛。对开孔率的设计也是类似的,并且MD技术一般都是采用圆形底孔,在有些工况下用圆孔开不出足够大的开孔率。
液封问题对常规降液管是不存在的,因为常规降液管下端有受液盘(通常为凹形),本身存在液封,上升的气体不可能从降液管中短路通过(见图6b)。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导出常规降液管内液层高的计算公式(见公式(2)),降液管内的液层一定会高于塔板上的液层,所以常规降液管在操作时会自动形成液封。
H降液管=H塔板压降+H塔板液层+H入、出降液管阻力    (2)
因此,悬挂式降液管的设计难度高于普通塔板。
若在悬挂式降液管的入口处添加提前入口堰,可形成液体缓冲区域,并在相邻降液管间通过设置倾斜的液体导流板,来防止冲击泄漏,但该结构为非对称结构,会造成液体的偏流,塔板上有未被利用的区域,会造成鼓泡面积的浪费。在诱导液体流动的同时,倾斜构型也会使气体流动产生偏流,不能与液体进行均匀接触。而且导流板与降液管的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
若在悬挂降液管开孔底板下端设置外置式防冲击泄漏受液盘,能够对降液管落下的液体进行缓冲。但由于受液盘悬挂于降液管下方或直立在塔板上,受液盘四周或两边没有侧壁(与受降液管壁约束的情况不同),液体主要从侧面流走,会造成下层塔板的液体流场紊乱,降低塔板效率。而且因为侧面没有阻力,从受液盘垂直流下的液体量比较少,受液盘下方的塔板鼓泡区液量就少,影响汽液接触。
若在降液管下设置填料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降液管流出液体重新进行分配,并能捕集上升的雾沫。但填料层对液体的分布很分散,类似于穿流塔板,偏离了传统降液管内液体经受液盘收集后在塔板上横向流动的方式,液体在塔板上与气体接触的时间过短,会降低塔板效率。填料还会增加降液管出口的阻力,使得降液管内的液位不易设计和控制。由于MD塔板的板间距比较低,填料高度受限,捕集雾沫的效果也不理想,反而增加了塔板结构的复杂性,安装维修困难。
DJ塔板也是采用悬挂式结构的多溢流塔板,即“矩形悬挂降液管导流塔板,流道长度不再固定,并使用宽型降液管。由于流道长度不相等,使得液体在各鼓泡区上的停留时间不等,不利于汽液传质的均匀性;并且降液管宽度较大,使得降液管根数减少。多溢流设计本身就是解决大型塔设备内液体不均匀分布的根本方法,减少溢流通道数对缓解放大效应来说是不利的。
若在降液管底板上设置帽罩式液封结构,其压降比较大,容易造成降液管液泛。
若在塔板上安装固定蝶型浮阀,在鼓泡区安装固定或浮动蝶形浮阀,但浮阀较轻,阀孔本身泄漏状况严重,不适合大塔径或高液量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可有效解决普通多溢流塔板偏心降液管出口液体分布不均的问题,确保降液管向各个鼓泡区合理分配液体,促进气液均匀接触。同时,本发明提出了人为提供汽、液流道和流动范围的设计方法,以改善多溢流塔板上各鼓泡区液体传递的波动性和汽液接触的随机性,能显著提高塔板的传质效率和处理能力,解决塔设备放大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1)塔板上的偏心式降液管采用悬挂式降液管,降液管长边管壁下部相对倾斜收拢,其出口横截面积为入口横截面积的40-90%,较佳比例为60-80%。在偏心式降液管的下方不设置受液盘,在位于塔板中心和两侧边缘降液管的下方设置受液盘。
2)悬挂式偏心降液管底部采用双层底板,上层为水平置曲形板,下层为水平置防冲平板,曲形板和防冲平板上均设有通孔,曲形板的开孔面积大于防冲平板的开孔面积。
3)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短边管壁底部设有泄流孔,与降液管同宽的导流板连接于降液管短边管壁底端。
4)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和中心降液管的入口处均设有竖直式液体防冲挡板。
5)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出口下方的下层塔板上设有竖直式液体分配阻波挡板,挡板底部设有通孔。
6)在塔板的鼓泡区上设有轻阀与重阀,重阀设在靠近塔板入口的鼓泡区,轻阀设在靠近塔板出口的鼓泡区。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下方的鼓泡区上,设有总面积与降液管出口面积相当的斜喷槽孔,斜喷槽孔在塔板上的开孔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斜喷槽孔为偶数排设置,各排槽孔间错位排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与常规带有偏心式降液管的多溢流塔板相比,本发明偏心式降液管采用悬挂式降液管,可以保证降液管底部出口的阻力处处相等,促使液体向各鼓泡区均匀分配,从而避免常规偏心式降液管两侧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液流不均的问题。本发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不设受液盘,能增大鼓泡区面积,有利于汽液传质。
(2)与其他悬挂式降液管塔板相比,本发明只有偏心式降液管采用悬挂式结构,中心降液管和两侧边缘降液管均采用常规降液管。以液流从中心向两侧流动的塔板结构为例,因为中心降液管是对称结构,不用考虑流动阻力不均的问题,而且中心液量较大,为避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的冲击泄漏,所以采用带受液盘的常规降液管。两侧边缘降液管也不存在液体分配的问题。因为在大塔内汽液容易发生偏流,如果中间液量大,气体会偏于向两边流动,为了保证降液管液封及避免气体短路,所以两侧选用带受液盘的常规降液管。
(3)与其他悬挂式降液管塔板相比,本发明上、下两层塔板的降液管采用平行设置,而不是90°旋转设置,可避免液体流场的混乱,促进液流向平推流发展,确保相邻塔板之间流场的稳定和有序。
(4)本发明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采用双底结构,上层底板的开孔面积大于下层底板,相当于在降液管中增加了一个内置受液盘,可对液流起缓冲作用,显著降低塔板受液区的冲击泄漏,而不会形成流动瓶颈,提高传质效率和操作稳定性。与外置受液盘相比,液流通过双层底板时受降液管壁约束的流动,可以控制流动方向,下层底板下方液体的分配量与普通降液管类似。而带外置受液盘的降液管四周或两面没有侧壁,液流落到外置受液盘后沿水平方向分散,受液盘下方的鼓泡区几乎没有多少液体,会影响传质。
(5)本发明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的双底结构能稳定降液管内液体的流动,上层曲形板能适当增加液体流动的阻尼,破坏被溢流液体包封住的气穴,促进夹带气体溢出,使降液管处理能力提高5~15%;对液体还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还能增加降液管的机械强度。
(6)本发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下部采用向内倾斜的收缩管段,主要是因为降液管内下部泡沫层的气含率远低于上部,在同样质量流量下,下部的体积流量小于上部,采用倾斜收拢结构可以节约受液面积。同时,倾斜管段下方设置垂直导流板,能稳定管内液体的流动。
(7)本发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的底板开孔,圆孔的机械强度最好,但周边面积浪费,不能实现较大的开孔率。使用其他带圆弧导角的非圆形类开孔,可以降低因锐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在显著改善机械强度的同时能获得较大的开孔率,增加设计弹性。
(8)矩形降液管因为流体从两边向降液管内汇聚时,容易在降液管口形成冲击和噎噻,并将降液管内的气体包封住,使得液体堆积在降液管口不能正常下流,造成液泛,因此,本发明在偏心式降液管和中心降液管的入口处设置了液体防冲挡板,可以防止板上液体在较大流速下越过降液管进入对面鼓泡区,或在降液管入口形成“搭桥”,发生降液管速度液泛。
(9)本发明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短边管壁下端设置了液体泄流孔和导流板,部分液体通过泄流孔沿导流板流向塔壁,然后溢流到塔板上,使得悬挂式降液管短边两侧的塔板上有液流分布,能减小汽液接触死区,强化传质效果,而且塔壁对下流液体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10)本发明悬挂式降液管下方设有分配阻波挡板。挡板将两个悬挂式降液管之间的鼓泡区分隔成两个溢流通道,可以将降液管下流液体向两个区域均匀分配;而且在塔板上设挡板还可起到阻波器的作用,缓解鼓泡区上的液流波动,避免汽液接触的随机性对鼓泡区均匀分布的影响,消除塔设备因规模扩大而引起操作性能的急剧降低;挡板下端还设有多个联通孔,可以使挡板两侧液体形成联通器,保持一样的液层高度;此外,挡板与下层塔板连接,还具有支撑作用,加强了机械强度。
(11)塔板上采用双阀重排布主要是针对塔设备的放大效应问题,因为塔设备规模扩大会使汽液分布的均匀性变差,传质效率随之降低。采用双阀重排布,利用同样气速下轻阀先开、重阀后开的特点,人为地制造“活孔”(走气)和“死孔”(不走气),以增加气液接触的均匀性,强制性规定汽液流道的位置,抵御液层流动惯性造成的塔板上液体波动,均衡气体分布,提高全塔操作的稳定性。
(12)在悬挂式降液管下方的塔板鼓泡区上安装了斜喷槽孔,操作中,由斜喷槽孔射流喷出的气体可以缓解降液管下流液体的冲击,可以促进板上的汽液相并流,降低液面落差,其错位排列方式有助于增加机械强度,并促进气体射流的均匀性。
本发明设计方法实用性、灵活性较强,可根据实际操作物系、处理能力和设备状况合理设计塔板结构,在保证提高传质效率、操作弹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有效解决放大效应对操作的影响,适用于大塔径和高液相负荷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的多溢流塔板示意图;
图2为塔板的雾沫夹带和泄漏性能对比图(放大效应);
(a)小塔    (b)大塔
图3为塔板的泄漏照片(放大效应);
(a)小塔    (b)大塔
图4为大型塔板沿流道分区的泄漏分布;
图5为常规的偏心式降液管俯视图;
图6降液管液封示意图;
(a)悬挂式降液管    (b)常规降液管
图7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多溢流塔板示意图图;
图8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示意图;
(a)俯视图    (b)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液体防冲挡板示意图;
(a)矩形板    (b)折形板
图10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双层底板示意图;
(a)波纹板    (b)折流板
图11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上层底板主视图;
(a)波纹板    (b)折流板
图12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下层底板开孔示意图;
(a)圆孔    (b)椭圆形孔
(c)带圆弧倒角的方孔    (d)带圆弧倒角的矩形孔
(e)带圆弧倒角的菱形孔  (f)带圆弧倒角的梯形孔
(g)带圆弧倒角的三角形孔
图13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短边管壁底部泄流孔和导流板示意图;
(a)圆形泄流孔    (b)槽形泄流孔
图14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液体分配阻波挡板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塔板上轻、重浮阀交替排布示意图;
(a)上层塔板    (b)下层塔板
图16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受液鼓泡区的斜喷槽孔示意图;
(a)结构图    (b)剖视图    (c)俯视图
图17为不同形状开孔的孔流系数曲线试验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7至1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塔板1上的偏心式降液管21采用悬挂式降液管,降液管长边管壁下部相对倾斜收拢,其出口横截面积为入口横截面积的40-90%,较佳选择为60-80%,本实施例为70%;在偏心式降液管21的下方不设置受液盘,在位于塔板中心的降液管22和两侧边缘降液管23的下方设置受液盘4。
2)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底部采用双层底板6,上层为水平置曲形板61,下层为水平置防冲平板62(如图10a、10b所示),曲形板61和防冲平板62上均设有通孔,孔形可为圆形、椭圆形、带圆弧导角的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如图12所示),曲形板的开孔面积大于防冲平板的开孔面积。
上层曲形板61可采用波纹板或折流板:
波纹板的波纹角α为20-120°,波峰高度h为20-80mm,较佳选择为α为30-60°,波峰高度h为30-50mm,本实施例波纹板的波纹角α为60°,波峰高度h为30mm(如图10a、11a所示)。
折流板由折流直板和与其对称的翻边组成,折流直板与翻边的夹角β为60-120°,相邻折流直板间的垂直间距d为30-100mm,本实施例折流直板与翻边的夹角β为90°,相邻折流直板间的垂直间距d为60mm;折流板翻边与相邻折流直板之间不相连(如图10b、11b所示)。
3)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短边管壁的底部设有泄流孔,泄流孔可为圆孔或长条形槽孔,本实施例设有五个泄流圆孔或一个槽孔(如图13a所示)。与降液管同宽的导流板连接于降液管21短边管壁底端,导流板另一端伸向塔壁但不接触塔壁,导流板的宽度w为10-25mm,与降液管管壁的夹角θ为90-120°,本实施例导流板的宽度w为20mm,与降液管管壁的夹角θ为110°(如图13b所示)。
4)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和中心降液管22的入口处均设有竖直式液体防冲挡板5,本实施例挡板5为平板或曲形板(如图9所示)。
5)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出口下方的下层塔板1上设有竖直式液体分配阻波挡板7,挡板7底部设有通孔(如图14所示)。
6)在塔板1的鼓泡区3上设有轻阀91与重阀92,在靠近塔板1入口的鼓泡区安装重阀92,在靠近塔板1出口的鼓泡区安装轻阀91(如图15所示)。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下方塔板1的鼓泡区上,安装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总面积与降液管出口面积接近的斜喷槽孔8,斜喷槽孔8在塔板上的开孔为带圆弧倒角的矩形槽孔,开孔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槽孔排数为偶数排,各排槽孔间错位排列(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装有两排或肆排斜喷槽孔8(如图15b所示)。

Claims (11)

1.一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1)塔板(1)上的偏心式降液管(21)采用悬挂式降液管,降液管长边管壁下部相对倾斜收拢,其出口横截面积为入口截面积的40~90%;在偏心式降液管(21)的下方不设置受液盘;在位于塔板(1)中心降液管(22)和两侧边缘降液管(23)的下方设置受液盘(4);
2)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底部采用双层底板(6),上层为水平置曲形板(61),下层为水平置防冲平板(62),曲形板(61)和防冲平板(62)上均设有通孔,曲形板(61)的开孔面积大于防冲平板(62)的开孔面积;
3)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短边管壁底部设有泄流孔,与降液管(21)同宽的导流板连接于降液管(21)短边管壁底端;
4)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和中心降液管(22)的入口处均设有竖直式液体防冲挡板(5);
5)在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出口下方的下层塔板(1)上设有竖直式液体分配和阻波挡板(7),挡板(7)底部设有通孔;
6)在塔板(1)的鼓泡区(3)上设有轻阀(91)与重阀(92),重阀(92)设在靠近塔板(1)入口的鼓泡区,轻阀(91)设在靠近塔板(1)出口的鼓泡区;在偏心式降液管(21)下方的鼓泡区上设有总面积与降液管出口面积相当的斜喷槽孔(8),斜喷槽孔(8)在塔板(1)上的开孔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斜喷槽孔(8)为偶数排设置,各排槽孔间错位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偏心式降液管(21)双层底板(6)的上层曲形板(61)采用波纹板或折形板:
波纹板的波纹角α为20-120°,波峰高度h为20-80mm;
折流板由折流直板和与其对称的翻边组成,折流直板与翻边的夹角β为60-120°,相邻折流直板间的垂直间距d为30-100mm,折流板翻边与相邻折流直板之间不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偏心式降液管(21)双层底板(6)上通孔的孔形为圆形或椭圆形以及带圆弧导角的以下孔形:方形或菱形或梯形或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偏心式降液管(21)短边管壁底部的泄流孔为圆孔或长条形槽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偏心式降液管(21)底端连接的导流板宽度w为10-25mm,与降液管管壁的夹角θ为90-1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偏心式降液管(21)和中心降液管(22)入口处的液体防冲挡板(5)为平板或曲形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斜喷槽孔(8)的开孔为带圆弧倒角的矩形槽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的出口横截面积为入口横截面积的70%。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的双层底板(6)上层波纹板的波纹角α为60°,波峰高度h为30mm;折流直板与翻边的夹角β为90°,相邻折流直板间的垂直间距d为60mm。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的导流板的宽度w为20mm,与降液管管壁的夹角θ为11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挂式偏心降液管(21)的斜喷槽孔(8)设置为二排或四排。
CN201210027559.4A 2012-02-08 2012-02-08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Active CN103239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7559.4A CN103239884B (zh) 2012-02-08 2012-02-08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7559.4A CN103239884B (zh) 2012-02-08 2012-02-08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9884A CN103239884A (zh) 2013-08-14
CN103239884B true CN103239884B (zh) 2015-09-23

Family

ID=4891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7559.4A Active CN103239884B (zh) 2012-02-08 2012-02-08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9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5568B (zh) * 2013-08-30 2016-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溢流塔气液横向阻波方法及多溢流塔
CN103785188B (zh) * 2014-02-08 2016-02-24 南京华基塔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闪蒸分配器
CN104162290B (zh) * 2014-08-07 2015-12-16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液萃取塔用悬挂式降液管
WO2019006932A1 (zh) * 2017-07-06 2019-01-10 南通锐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液管防液塞结构
CN111470618A (zh) * 2020-06-08 2020-07-31 胡继宣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用曝气池
CN113351151A (zh) * 2021-06-08 2021-09-07 武汉凯通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TWI781902B (zh) * 2021-09-23 2022-10-21 大陸商北京澤華化學工程有限公司 多鼓泡區塔板以及相應的板式塔
CN113713417B (zh) * 2021-11-03 2022-03-01 北京泽华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鼓泡区塔板以及相应的板式塔
CN113996079B (zh) * 2021-11-18 2022-12-27 重庆格林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流型型材塔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0000A (en) * 1982-04-15 1985-10-29 Shell Oil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ntacting a liquid with a gas
CN2288756Y (zh) * 1997-04-07 1998-08-26 华东理工大学 液体沿半径流动的板式塔塔盘
US6371454B1 (en) * 1997-06-05 2002-04-16 Sulzer Chemtech Ag Downcomer to a plate column
CN2541019Y (zh) * 2002-03-19 2003-03-26 王延吉 低压降蛙型浮阀塔盘
CN201701769U (zh) * 2010-06-23 2011-01-12 天津市华瑞奕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填料塔中气相进行二次分布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0000A (en) * 1982-04-15 1985-10-29 Shell Oil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ntacting a liquid with a gas
CN2288756Y (zh) * 1997-04-07 1998-08-26 华东理工大学 液体沿半径流动的板式塔塔盘
US6371454B1 (en) * 1997-06-05 2002-04-16 Sulzer Chemtech Ag Downcomer to a plate column
CN2541019Y (zh) * 2002-03-19 2003-03-26 王延吉 低压降蛙型浮阀塔盘
CN201701769U (zh) * 2010-06-23 2011-01-12 天津市华瑞奕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填料塔中气相进行二次分布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9884A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9884B (zh) 悬挂式偏心降液管浮阀塔板设计方法
CN104492115B (zh) 锯齿状塔板
CN101053700B (zh) 一种挡板式塔盘
WO2016082667A1 (zh) 梯度台阶帽罩塔板
CN102961888B (zh) 一种分隔流无返混喷射塔盘
CN1061897C (zh) 汽液并流喷射接触无返混双层式塔板装置
CN204637628U (zh) 受液导流式降液管
CN101874933B (zh) 一种促进汽液分离的复式溢流堰
CN104722095A (zh) 受液导流式降液管
CN209645880U (zh) 一种新型连续传质浮阀塔
CN104524802A (zh) 多段折流帽罩塔板
CN104492114B (zh) 填料式塔板
CN103239883B (zh) 以等停留时间法设计多溢流塔板的方法
TWI781902B (zh) 多鼓泡區塔板以及相應的板式塔
CN106345391A (zh) 复合式立体旋流筛板及复合式筛板塔
CN207980474U (zh) 一种适用于易发泡物系的精馏塔除沫塔盘
CN212731099U (zh) 一种斜孔塔板
CN104415568B (zh) 一种多溢流塔气液横向阻波方法及多溢流塔
CN216170047U (zh) 一种悬挂式降液管
CN103143238B (zh) 应用于烟气脱硫塔的管槽式液体分布器
AU2015200212A1 (en) Distributor tray for gas/liquid exchange column with liquid deflector
CN103301645B (zh) 一种高通量板式塔
CN207385491U (zh) 规整填料组件及使用该规整填料组件的流体-流体接触设备
CN203657590U (zh) 一种用于分液式冷凝器的高效分液联箱
CN208817630U (zh) 一种双层布水板的布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NATIONAL UNITED OIL CORPORATION CHINA PETRO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NPC EAST CHINA PROSPECT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Effective date: 201412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8

Address after: 100007 Dongcheng District, Dongzhimen, China, North Street, No. 9 Oil Mansion, No.

Applicant after: PETROCHINA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Applicant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007 Dongcheng District, Dongzhimen, China, North Street, No. 9 Oil Mansion, No.

Applicant before: PETROCHINA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NPC EAST CHINA DESIGN INSTITUT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07 Oil Mansion, Oil Mansion, 9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after: PETROCHINA Co.,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007 Oil Mansion, Oil Mansion, 9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before: PETROCHINA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0

Address after: 100007 Oil Mansion, Oil Mansion, 9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NPC EAST 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PETROCHINA Co.,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007 Oil Mansion, Oil Mansion, 9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before: PETROCHINA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