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8366A -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8366A
CN103238366A CN2011800579216A CN201180057921A CN103238366A CN 103238366 A CN103238366 A CN 103238366A CN 2011800579216 A CN2011800579216 A CN 2011800579216A CN 201180057921 A CN201180057921 A CN 201180057921A CN 103238366 A CN103238366 A CN 103238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pacity
transmission
util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79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8366B (zh
Inventor
植田启文
藤田范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38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终端具有:无线通信部,被分配了多个信道;信道状况计算部,在将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信道选定部,在将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在多信道/多接口(MCH/IF)环境下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能够生成满足请求频带的数据传输路径。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有关相关申请的记载)
本发明要求日本专利申请2010-269540号(2010年12月02日递交)的优先权,该原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记载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尤其涉及选定能够在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中利用的信道的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多个无线接口的通信终端受到关注,这些无线接口从各种频率(信道)及通信方式中选择使用的信道和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另外,作为具有这种通信终端的网络,多信道/多接口(MCH/IF)环境受到关注。
在MCH/IF环境中,通信终端从能够利用的多个信道中确定在设于本通信终端的各个无线接口中利用的信道。此时,需要构建在多个信道中进行复用的网络拓扑。
关于无线接口和信道的复用的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例如,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当一个无线接口进行通信时在瞬时切换为合适的信道,由此视为同时使用多个信道。另外,还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对一个无线接口分配一种信道,并且设置多个这种无线接口,由此同时使用不同的信道。
在这些方法中,作为结果而生成的网络拓扑都相同。下面,以对一个无线接口分配一种信道的环境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将进行重发的无线接口的选择和传输信道的选择视为相同处理。
构成MCH/IF环境的拓扑的通信链路,根据在无线接口中使用的频率的高低而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根据频率较低的VHF、UHF频带,虽然能够进行长距离通信,但是通信频带(容量)被限制为数百kbps。另一方面,根据频率较高的3GHz以上的SHF频带,虽然能够得到数M~数百Mbps的频带,但是通信距离被限制为约数百米~约数十米。
通信终端使用分别被分配了不同的信道的多个无线接口。因此,通信终端按照每个无线接口/信道而能够识别的相邻终端的数量不同,容量也不同。另外,相对于一个通信终端,有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的通信特性(容量、通信范围)的多个通信链路。
在这种MCH/IF环境的网络拓扑中,为了进行与过去相同的路径控制和应用控制,需要能够向网络上的所有通信终端和固定范围内的通信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广播发布技术。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如下的方法:在预先提供了MCH/IF环境的网络拓扑的情况下,设于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从当前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最佳的传输信道。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i Li,Bin Qin,Chunyuan Zhang and Haiyan Li,“Efficient Broadcasting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and Multi-hop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Self-pruning,”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and Communica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Vol.4782/2007,p.484-495.
非专利文献2:Kai Han and Yang Liu,“Reducing MulticastRedundancy and Latency in Multi-Interface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Networks,”I.J.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Business,2009,1,p.42-50Published Online October2009in MECS.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将上述非专利文献的各种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纳入到本说明书中。下面的分析是由本发明者进行的。
根据非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在现有的网络、即在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利用共同的一种信道的环境中,在MCH/IF环境中也能够适用选择重发终端(乃至重发接口)的已有的算法。
因此,在非专利文献1、2中,与现有技术相同地采用选择广播发布路径的算法,以便增加与无线接口连接的相邻通信终端数量。即,通信终端不需考虑能够利用的信道的通信特性,以将一次能够与多个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信道设为传输信道且数据的重发次数达到最少的的方式选择广播发布路径。
但是,如上所述,在MCH/IF环境中混合存在被分配了具有不同的通信特性的信道的无线接口。在非专利文献1、2中,根据上述信道的特性,认为被选择为传输信道的“一次能够与多个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信道”是能够在较广范围中进行通信的频率较低的信道。因此,根据非专利文献1、2记载的方法,存在容量较小的信道被选择为传输信道的问题。
另外,信道是通信终端之间共用的资源。因此,在同一信道被选择数次时,将产生通信终端之间的信道共用、干扰等。并且,随着同时利用频率的通信终端的数量增加,能够利用的容量进一步受到限制。
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请求频带,某个通信终端先将具有充足容量的信道选择为传输信道,然后其它通信终端将与先前的通信终端相同的信道选择为传输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在这些通信终端之间共用信道。此时,先选择了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从本终端选择了传输信道的时刻起容量减小,不能满足请求频带。
另一方面,其它通信终端通过先选择传输信道,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和先选择了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之间产生竞争,后确定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在选择传输信道时将不能选择对于满足请求频带所需的充足容量的信道。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在MCH/IF环境中构建稳定的广播发布路径,需要在按照广播发布算法选择传输信道之前,选定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的选择的信道。
根据上述技术,通信终端不能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使其它通信终端先设定的传输信道和本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都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因为通信终端在选择传输信道时没有考虑到实际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和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的减小。
另外,根据上述技术,由于某个通信终端先设定传输信道而产生的信道的干扰或共用,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将不能从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因为在上述技术中没有考虑到由于某个通信终端设定了传输信道,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减小。
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在多信道/多接口(MCH/IF)环境下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能够生成用于满足请求频带的数据传输路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这种课题的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通信终端具有:
无线通信部,被分配了多个信道;
信道状况计算部,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信道选定部,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信道选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通信部被分配了多个信道的通信终端在将该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程序使具有无线通信部的通信终端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在将对所述无线通信部分配的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另外,也能够将程序作为被记录在非瞬时的计算机可读(non-transient computer-readable)的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产品进行提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和程序,能够生成在多信道/多接口(MCH/IF)环境下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满足请求频带的数据传输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信道的容量计算的计算范围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信道状况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适合信道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概况。另外,在该概况中附带的附图参照标号是专门用来帮助理解的示例,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为图示的方式。
参照图1,通信终端(A1)具有:无线通信部(A11),被分配了多个信道;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将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信道选定部(A133),在将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根据这种通信终端(A1),本通信终端和已经设定了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都能够从对无线通信部(A11)分配的多个信道中选择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因为通信终端(A1)能够通过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计算由本通信终端设定为传输信道的信道的容量、和已由其它通信终端设定为传输信道的信道的容量,并能够通过信道选定部(A133)选择这些容量都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另外,优选的是,信道选定部(A133)判定对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分配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根据这种通信终端(A1),本通信终端和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都能够从对无线通信部(A11)分配的多个信道中选择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因为通信终端(A1)能够通过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计算由本通信终端设定为传输信道的信道的容量,并能够通过信道选定部(A133)以如下方式来选择信道:使由本通信终端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而且使对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终端分配的信道中存在当被设定为传输信道时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在本发明中能够实现以下的方式。
[方式1]
参照前述第一方面的通信终端。
[方式2]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选定部判定对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分配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3]
优选的是,所述通信终端还具有信道状况表,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方式4]
优选的是,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方式5]
优选的是,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方式6]
优选的是,通信终端具有:
无线接口,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
信道状况计算部,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信道选定部,根据从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的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7]
优选的是,通信终端具有:
无线接口,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
信道状况计算部,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信道选定部,根据从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尚未选择传输信道的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8]
优选的是,通信终端具有:
无线接口,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
信道状况计算部,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信道选定部,根据从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中尚未选择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9]
优选的是,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的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方式10]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根据在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个数,求出容量的减少量。
[方式11]
参照前述第二方面的信道选定方法。
[方式12]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所述通信终端判定对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分配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13]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所述通信终端参照信道状况表,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方式14]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方式15]
优选的是,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方式16]
优选的是,信道选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具有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的无线接口的通信终端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由此选定能够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
[方式17]
优选的是,信道选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具有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的无线接口的通信终端,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尚未选择传输信道的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是否满足请求频带,由此选定能够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
[方式18]
优选的是,信道选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具有被分配了通信用的信道的无线接口的通信终端使用有无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信息和有无针对该能够利用的信道的传输信道设定的信息,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该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以及
判定所述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能够得到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中尚未选择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是否满足请求频带,由此选定能够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
[方式19]
优选的是,所述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的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方式20]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根据在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个数,求出容量的减少量。
[方式21]
参照前述第三方式的程序。
[方式22]
优选的是,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的处理:判定对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分配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方式23]
优选的是,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参照信道状况表的处理,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方式24]
优选的是,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的处理: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1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1,通信终端A1包括:多个无线通信部A11、A21,与其它通信终端B1、B2进行无线通信;信息管理部A12,管理通信终端保有的信息;以及传输信道控制部A13,控制进行所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发的信道。在此,作为一例,将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设为两个,但是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不限于两个。另外,将无线通信部的个数设为两个,但是无线通信部的个数也不限于两个。
无线通信部A11、A21分别具有信息交换部A111、A112。信息管理部A12具有数据存储部A121和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传输信道控制部A13具有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信道选定部A133、和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
图2是表示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参照图2,通过设置多个通信终端A1,并通过无线通信部A11、A21分别进行的无线通信L1、L2相连接来构建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从而实现通信。
信息交换部A111、A112分别确定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和通信方式,并与其它通信终端B1、B2开始无线通信,并且将在通信中使用的信道的设定信息(信道分配状况和表示空闲容量的利用状况)注册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另外,信息交换部A111、A112通过无线通信部A11、A21发送并接收通信终端A1的信道设定信息(信道分配信息、信道的利用状况)、传输信道的设定信息、相邻终端信息、由传输信道覆盖的传输到达终端信息、内容信息、本终端保有的其它通信终端B1、B2的这些信息。信息交换部A111、A112将接收到的相邻终端信息和内容信息存储在信息管理部A12的数据存储部A121中,将信道设定信息和传输信道的设定信息存储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
数据存储部A121保存、更新及删除相邻终端信息、传输到达终端信息、本终端生成的内容信息、通过信息交换部A111、A112取得的所述信息,并且将被请求的信息发送给信息交换部A111和信道选定部A133。
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保存、更新及删除本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的信道分配信息和利用状况、传输信道的设定信息、以及从信道选定部A133发送过来的适合信道信息。另外,在所述信息被更新的情况下或者接收到取得请求的情况下,通过信息交换部A111、A112发送这些信息,并从其它通信终端收集最新的信息。另外,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在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接收到信道信息的取得请求时,读出对应的信息并发送给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或者通过信息交换部A111取得最新的其它通信终端信息并回复给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
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开始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信道状况的计算以及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的选定。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在从信息交换部A111、应用或者进行路径控制的通信协议接收到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和请求频带D100的情况下或者定期地向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发送本终端和其它终端的信道状况的计算开始通知,并开始传输信道的选择。并且,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将请求频带D100的信息也通知信道选定部A133。
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计算在将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用作传输信道时得到的容量、和此时相邻的通信终端的容量的减少量。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从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接收到信道状况的计算开始通知时,首先向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发送本终端和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信道分配信息和信道的利用状况、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的设定信息的取得请求通知,并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接收记载了所述信息的信道设定信息D101。
然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根据所取得的信道设定信息D101,掌握本终端当前能够利用的信道,并按照本终端能够利用的每个信道,计算使用该信道时的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能够利用的容量的减少量。
图3是表示信道的容量计算的计算范围的一例的图。参照图3来说明计算方法。
首先,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根据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取得的信息,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一个信道(将被选择的信道称为“选择信道”),如图3所示,针对从本终端(图3的通信终端A1x)仅通过与选择信道相同的信道而连接的干扰范围(两次转发(2Hop))内的通信终端,进行在本终端使用选择信道时在与选择信道相同的信道中的各个终端能够利用的容量、和在选择信道以外的其它信道中能够利用的容量的计算。
参照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取得的干扰范围内的通信终端的信道分配信息和传输信道设定信息,并根据信道的最大容量、和在干扰范围内将相同的信道用作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的个数,能够计算出能够利用的容量。
例如,在使用动态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访问)而共用广播发布用的时隙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下面的式(1)~(3)计算容量。另一方面,在使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的情况下,取代被用作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数量,通过从最大容量减去干扰范围内的其它通信终端当前使用的容量,能够计算出能够利用的容量。
通过下面的式(1)、(2),得出各个通信终端在与选择信道相同的信道中能够得到的容量。
C_own=C_max/(N_use+1) (1)
C_other=C_max/(N_use+2) (2)
另一方面,通过下面的式(3),得出各个通信终端在选择信道以外的其它信道中能够得到的容量。
C_other=C_max/(N_use+1) (3)
在式(1)~(3)中,C-own表示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C_other表示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C_max表示信道的最大频带,N_use表示将位于该终端的干扰范围内的同一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的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预先根据与相邻的通信终端交换的信息计算信道的容量的情况。另外,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计算信道的容量时,也可以向干扰范围内的通信终端发出信道的分配状况和传输信道的设定终端数量的取得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接收到取得请求的通信终端A1y取得对位于本终端的干扰范围内的通信终端设定为传输信道的信道信息,并回复其结果。
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进行前述的计算,在对利用选择信道时能够得到的本终端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的计算结束后,对被选择为传输信道的信道赋予用于识别是传输信道的识别符(图中的“*”)。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对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其它信道也进行相同的计算。
图4是表示信道状况表D102的一例的图。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针对本终端能够利用的全部信道的计算结束后,生成图4所示的汇总了各个信道的计算结果的信道状况表D102,并输出给信道选定部A1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道状况表D102包括相邻终端能够利用的全部信道的容量的信息。另外,也可以是,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仅使用被设定为传输信道的信道的信息计算容量,并仅记述该信道,由此生成削减了数据尺寸的信道状况表D102。
信道选定部A133使用信道状况表D102,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定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将选定的信道保存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并且,信道选定部A133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选择开始通知。
图5是表示适合信道信息D103的一例的图。信道选定部A133参照信道状况表D102,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定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容量为请求频带以上容量的信道,作为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并生成记述了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
作为一例,说明请求频带是10的情况。根据图4所示的信道状况表D102,在使用信道CH1时,通信终端节点2的传输信道不满足请求频带,因而被判定为不适合。另一方面,在使用信道CH2时,在被赋予了作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全部信道中满足请求频带。因此,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有信道CH2。这样选定可以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
信道选定部A133将所生成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保存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此时,当在作为信道计算结果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不存在满足请求的信道的情况下,也可以选定具有请求频带的固定的比率以上的频带的信道、固定数量以上的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从而生成适合信道信息D103。然后,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通过进行以上叙述的动作,选定可以用于数据的重发的信道。
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根据适合信道信息D103,限制在选择传输信道时能够利用的信道,按照广播发布路径的选择算法来选择传输信道。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在从信道选定部A133接收到传输信道选择开始通知时,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读出适合信道信息D103,从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作为广播发布路径的传输信道,并保存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
关于广播发布路径的选择算法,可以根据待构建的路径(树结构、MPR(Multipoint Relay:多点中继)集合等)和对传输路径的要求(频带宽度的最大化和均匀化)来考虑各种选择算法。并且,传输信道的选择方法因每种算法而异。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从适合信道中选择覆盖未到达的通信终端、而且能够得到的容量较大的信道,作为针对相邻终端的传输信道。
另外,为了选择相邻终端数量较多的通信终端或者具有多个未传输终端的通信终端,从数据存储部A121读出相邻终端信息或者传输到达终端信息,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掌握本终端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并在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择相邻终端数量或者未传输终端数量最多的信道即可。由此,也能够构建满足请求频带的最少传输次数的广播发布路径。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图6、图7,对如下动作进行说明:选定其它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和本终端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作为在传输信道中能够用于数据的重发的信道。
对于图6所示的通信终端A1a~A1e,分配在与本终端的无线接口的通信中分别使用的信道CH1、CH2,并构建只能与相邻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各个通信终端能够使用信道CH1、CH2进行通信。另外,将针对作为广播发布路径的传输信道的请求频带是10的内容通知给各个通信终端。另外,假设按照终端A1a~A1e的顺序来选择传输信道。并且,假设通信终端A1a、A1b已经选择信道CH1作为传输信道。
然后,终端A1c开始确定传输信道。通信终端A1c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CH1、CH2中选定已经选择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A1a、A1b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而且本终端的传输信道也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作为可以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然后确定用于重发数据的传输信道。参照图7说明通信终端A1c选定信道的动作。
通信终端A1c首先将针对传输信道的请求频带D100通知给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并使用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开始选定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
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向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发送信道状况的计算开始通知,使得开始在本终端设定了传输信道时其它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变化的计算(步骤S100)。另外,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将请求频带D100通知给信道选定部A133。
在信道状况计算处理(步骤S100)中,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计算在本终端设定了传输信道时相邻的通信终端的信道的容量的减少量。
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从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接收到信道状况的计算开始通知时,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读出相邻终端的信道设定信息D101(通信终端A1a~A1e的信道分配状况、传输信道设定、这些通信终端的相邻的传输信道设定终端数量)。然后,在本终端能够利用的全部信道中,计算本终端实际能够得到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A1c能够利用信道CH1、CH2。在步骤S100的信道状况计算中,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按照式(1)~(3)计算使用各个信道CH1、CH2时的容量的变化,得到图6所示的信道状况计算结果D102。
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在信道状况计算(步骤S100)结束后,向信道选定部A133发送信道状况表D102和信道选定通知。由此,上游侧适合信道选定(步骤S101)开始。
在上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1)中,信道选定部A133选定可以用于选择广播发布路径的信道。
信道选定部A133使用从频带请求部A131接收到的请求频带D100、和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接收到的信道状况表D102,确认在信道状况计算结果D102中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例如,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在通信终端A1c使用了信道CH1时,本终端和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的容量不满足请求频带。另一方面,在通信终端A1c使用了信道CH2时,本终端和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因此,信道选定部A133选定信道CH2作为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并生成记述了信道CH2的信息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
在上游侧适合信道的选定处理(步骤S101)结束后,信道选定部A133将适合信道信息D103保存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并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广播发布路径的选择开始通知。
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在按照广播发布路径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之前,选定其它通信终端的传输信道和本终端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作为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
在实际选择作为广播发布路径的传输信道时,执行图7所示的传输信道选择处理(步骤S102)。即,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执行广播发布算法,从在通过上述处理而求出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的信道中选择传输信道。
在传输信道选择处理S102中,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按照预先确定的算法选择传输信道。
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在上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1)结束,并从信道选定部A133接收到广播发布路径的选择开始通知后,从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读出适合信道信息D103并选择传输信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于选择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的传输信道的信道只有信道CH2。因此,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将信道CH2确定为传输信道。
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选择信道CH2作为传输信道,生成表示广播发布传输信道使用信道CH2的传输信道信息D104,并存储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
应用或者进行路径控制的通信协议通过读出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存储的传输信道信息D104,能够在需要数据的重发时判定重发用的信道,并进行数据的重发。
另外,在选择传输信道时,存在根据相邻终端数量确定传输信道的情况,以便实现最少传输次数。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从数据存储部A121读出相邻终端信息即可。并且,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从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的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中,选择相邻终端数量最多的信道。此时,能够构建满足请求频带、而且传输次数达到最少的广播发布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在按照广播发布路径选择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之前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能够使已经对其它通信终端设定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也能够适用于选择进行广播发布时的传输信道的情况以外的情况。例如,在选择到达某个地址的通信路径(进行传输的信道)的情况下、或者在针对多个地址的组播中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选定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以使其它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和本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定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以使本终端和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具有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2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8,通信终端A2在传输信道控制部A13中具有信道选定部A135,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1的信道选定部A133(图1)。
信道选定部A135使用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输出的信道状况表D102,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以使本终端和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能够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信道。
例如,信道选定部A135在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接收到信道状况表D102时,在信道状况表D102中寻找不具有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通信终端(例如,图4中的通信终端节点3)。并且,信道选定部A135选定所寻找出的全部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为请求频带以上、而且本终端的容量也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作为能够用作传输信道的信道。
然后,信道选定部A135生成记述了相应的信道的信息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并存储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并且,信道选定部A135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
另外,当在信道状况表D102中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信道的情况下,信道选定部A135也可以生成如下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在该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了能够得到请求频带中的预定比率以上的容量的信道、或者预定数量以上的通信终端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2的动作。图9是表示通信终端A2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下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3),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图7的步骤S101)。
另外,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的信道状况计算处理(步骤S100)和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的传输信道选择处理(步骤S10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这些处理(图7)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通信终端A2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参照图10,对通信终端A2a~A2e分配分别在本终端的无线接口的通信中使用的信道,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构建只能与相邻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假设对通信终端A2c、A2d分配信道CH1、CH2,对通信终端A2a、A2b、A2e分配信道CH1、CH3。另外,将针对传输数据的信道的请求频带是10的内容通知给各个通信终端。并且,假设按照通信终端A2a~A2e的顺序来选择传输信道。并且,假设通信终端A2a、A2b已经设定传输信道,然后通信终端A2c开始选择传输信道。
通信终端A2c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然后按照广播发布路径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向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发送请求频带D100,使用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开始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并进行信道状况计算处理(步骤S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A2c能够利用信道CH1、CH2。因此,对于截止到干扰范围即两次转发内的通信终端,计算在通信终端A2c将各个信道CH1、CH2用作传输信道时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该信道的容量。
在信道状况计算处理S100结束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生成图10所示的信道状况表D102,并发送给信道选定部A135。然后,信道选定部A135开始下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3)。
在下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3)中,信道选定部A135从信道状况表D102和请求频带D100中选定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
信道选定部A135首先从信道计算结果D102中寻找不具有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通信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0的信道状况表D102中记述的通信终端A2d、A2e相当于这样的通信终端。
并且,确认在通信终端A2c使用能够利用的信道即信道CH1、CH2时本终端能够得到的容量、和通信终端A2d、A2e能够利用的信道的容量,选出由通信终端A2c选择的通信终端A2c-A2d之间的传输信道、和由通信终端A2d选择的通信终端A2d-A2e之间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例如,在图10中,在信道状况表D102中,作为本终端的通信终端A2c能够得到的容量在信道CH1、CH2中满足请求频带。另外,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A2d、A2e具有即使通信终端A2c使用信道CH1、CH2中的任一信道时也满足请求频带的一个以上的信道。
因此,信道选定部A135选定满足条件的信道CH1、CH2作为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生成记述了信道CH1、CH2的信息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并存储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然后,信道选定部A135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传输信道选择处理(步骤S102)开始。
在传输信道选择处理S102中,使用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和适合信道信息D103,按照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确定传输信道。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选择能够得到的容量比较大、而且覆盖未到达的通信终端的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道CH1、CH2之间能够得到的容量相同。因此,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选择信道CH1、CH2中任意一方。
在上述下游侧适合信道的选定处理(步骤S103)中,如果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具有满足请求频带的一个以上的信道,则将其记述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但是,也可以根据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圈定适合信道。例如,在图10中,通信终端A2d和通信终端A2e之间仅通过信道CH1而连接。因此,也可以仅将信道CH2选定为适合信道,以使终端A2d的CH1满足请求频带。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构建满足请求频带的广播发布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在按照广播发布路径选择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之前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在其它通信终端中也能够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信道。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2也能够适用于选择进行广播发布时的传输信道的情况以外的情况。例如,在选择到达某个地址的通信路径(进行传输的信道)的情况下、或者在针对多个地址的组播中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2。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选定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以使其它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和本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选定能够用于选择传输信道的信道,以使本终端和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具有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选择的信道,以使本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并且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也具有满足请求频带的信道。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3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11,通信终端A3在传输信道控制部A13中具有信道选定部A136,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传输信道控制部A1的信道选定部A133(图1),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传输信道控制部A2的信道选定部A135(图8)。
信道选定部A136使用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输出的信道状况表D102,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以选择使本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已经设定的传输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而且使其它通信终端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信道。
例如,信道选定部A136在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接收到信道状况表D102时,在信道状况表D102中寻找已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以及不具有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通信终端。并且,信道选定部A136针对各个通信终端寻找符合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条件的信道,将双方均满足的信道作为适合信道信息D103进行输出。
即,信道选定部A136在寻找出的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以及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信道选定为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使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满足请求频带,使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满足请求频带,而且使本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容量也满足请求频带。
然后,信道选定部A136生成记述了相应的信道的信息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并存储在信道状况管理部A122中。并且,信道选定部A136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
另外,在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信道的情况下,信道选定部A136也可以生成如下的适合信道信息D103,在该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记述了能够得到请求频带中的预定比率以上的容量的信道、或者预定数量以上的通信终端满足条件的信道。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3的动作。图12是表示通信终端A3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4),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图7的步骤S101)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适合信道选定处理(图9的步骤S103)。
另外,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的信道状况计算处理(步骤S100)和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的传输信道选择处理(步骤S10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这些处理(图7)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通信终端A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参照图13,对通信终端A3a~A3e分配分别在与本终端的无线接口的通信中使用的信道,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地构建只能与相邻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假设对通信终端A3a~A3d分配信道CH1、CH2,对通信终端A3e分配信道CH1、CH3。另外,将针对传输数据的信道的请求频带是10的内容通知给各个通信终端。并且,假设按照通信终端A3a~A3e的顺序来选择传输信道。并且,假设通信终端A3a、A3b已经设定传输信道,然后通信终端A3c开始选择传输信道。
通信终端A3c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判别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然后按照广播发布路径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地,向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发送请求频带D100,使用传输频带请求部A131开始判别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并进行信道状况计算处理(步骤S100)。
在信道状况计算处理S100结束后,信道状况计算部A132向信道选定部A136发送信道状况表D102,信道选定部A136开始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4)。
在适合信道选定处理(步骤S104)中,信道选定部A136使用信道状况表D102和请求频带D100选定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例如,根据信道状况表D102,在本终端已设定传输信道时,从本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选定如下的传输信道:使本终端的传输信道和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容量满足请求频带、而且使不具有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通信终端能够利用的信道中至少任意一个信道满足请求频带以上。
例如,在图13的信道状况表D102中,在使用了作为本终端的通信终端A3c能够利用的信道CH1的情况下,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容量不满足请求频带。另外,在不具有被赋予了传输信道的识别符的信道的通信终端A3d、A3e中,即使通信终端A1c使用信道CH1、CH2时,也具有满足请求频带的一个以上的信道。因此,信道选定部A136将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信道CH1判定为不适合,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信道CH2判定为能够用于传输信道,并追加在适合信道信息D103中。
在适合信道选定处理S104结束后,信道选定部A136将适合信道信息D103存储在信道信息管理部A122中。然后,信道选定部A136向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A134发送传输信道的选择开始通知,传输信道选择处理(步骤S102)开始。然后,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地选择传输信道。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在按照广播发布路径选择算法确定传输信道之前选定能够用于传输信道的信道,能够选择使已经选择的传输信道满足请求频带、而且在其它通信终端中也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信道。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3也能够适用于选择进行广播发布时的传输信道的情况以外的情况。例如,在选择到达某个地址的通信路径(进行传输的信道)的情况下、或者在针对多个地址的组播中选择满足请求频带的传输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A2。
在本发明的全部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框架范围内,可以根据其基本技术思想进一步进行实施方式的变更及调整。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框架范围内实现各种公开要素(包括各个权利要求项的各个要素、各个实施方式的各个要素、各个附图的各个要素等)的多种组合及选择。即,本发明当然包括本领域人员按照包括权利要求书在内的全部公开及技术思想可以得到的各种变形及修改。
标号说明
L1、L2  无线通信
A1、A1a~A1e、A2、A2a~A2e、A3、A3a~A3e  通信终端
A11、A21  无线通信部
A12  信息管理部
A13  传输信道控制部
A1x、A1y  通信终端
A111、A112  信息交换部
A121  数据存储部
A122  信道状况管理部
A131  传输频带请求部
A132  信道状况计算部
A133  信道选定部
A134  广播发布路径选择部
A135  信道选定部
A136  信道选定部
B1、B2  通信终端
CH1~CH4  信道
D100  请求频带
D101  信道设定信息
D102  信道状况表
D103  适合信道信息
D104  传输信道信息
Node1~Node3  通信终端

Claims (14)

1.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终端具有:
无线通信部,被分配了多个信道;
信道状况计算部,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信道选定部,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定部判定所述多个信道中的被分配给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还具有信道状况表,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所述信道状况计算部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6.一种信道选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道选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通信部被分配了多个信道的通信终端在将该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选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所述通信终端判定所述多个信道中的被分配给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信道选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所述通信终端参照信道状况表,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选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定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选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是指在使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时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的通信终端。
11.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使具有无线通信部的通信终端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在将对所述无线通信部分配的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以及
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以及在其它通信终端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判定该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的处理:判定所述多个信道中的被分配给尚未设定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至少任意一个信道的容量是否满足请求频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参照信道状况表的处理,在该信道状况表中存储了对其它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部分配的信道、和表示该其它通信终端是否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识别符。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的处理:在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个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时,根据在该信道中能够利用的最大容量、和已将该信道设定为传输信道的其它通信终端的个数,计算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和其它通信终端能够在该信道中利用的容量。
CN201180057921.6A 2010-12-02 2011-12-01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03238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9540 2010-12-02
JP2010269540 2010-12-02
PCT/JP2011/077817 WO2012074062A1 (ja) 2010-12-02 2011-12-01 通信端末、チャネル選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8366A true CN103238366A (zh) 2013-08-07
CN103238366B CN103238366B (zh) 2016-04-20

Family

ID=4617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7921.6A Active CN103238366B (zh) 2010-12-02 2011-12-01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4035B2 (zh)
EP (1) EP2648473B1 (zh)
JP (1) JP5895846B2 (zh)
CN (1) CN103238366B (zh)
WO (1) WO2012074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0156B1 (en) 2013-03-15 2014-06-10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for identifying open space
US10299149B2 (en) 2013-03-15 2019-05-21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31206B2 (en) 2013-03-15 2019-03-12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for identifying signal-emitting devices
US10122479B2 (en) 2017-01-23 2018-11-06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signal detection with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within a spectrum
US8805292B1 (en) 2013-03-15 2014-08-12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for identifying signal-emitting devices
US8787836B1 (en) 2013-03-15 2014-07-22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having databases and automated report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57727B2 (en) 2013-03-15 2019-04-09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having databases and automated report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57728B2 (en) 2013-03-15 2019-04-09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8798548B1 (en) 2013-03-15 2014-08-05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having databas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57729B2 (en) 2013-03-15 2019-04-09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having databas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37770B2 (en) 2013-03-15 2019-03-19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having databases and automated report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244504B2 (en) 2013-03-15 2019-03-26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geolocation with deployable large scale arrays
US10271233B2 (en) 2013-03-15 2019-04-23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signal detection with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within a spectrum
US10219163B2 (en) 2013-03-15 2019-02-26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9622041B2 (en) 2013-03-15 2017-04-11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1646918B2 (en) 2013-03-15 2023-05-09 Digital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onic spectrum management for identifying open space
JP6187086B2 (ja) * 2013-09-20 2017-08-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10338118B1 (en) * 2018-04-12 2019-07-02 Aurora Insight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characterizing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US10529241B2 (en) 2017-01-23 2020-01-07 Digital Global Systems, Inc. Unmanned vehicle recognition and threat management
US10700794B2 (en) 2017-01-23 2020-06-30 Digital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power distribution by frequency over time within an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US10459020B2 (en) 2017-01-23 2019-10-29 DGS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power distribution by frequency over time within a spectrum
US10498951B2 (en) 2017-01-23 2019-12-03 Digital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nmanned vehicle detection
JP6920536B2 (ja) * 2018-03-15 2021-08-1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機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943461B2 (en) 2018-08-24 2021-03-09 Digital Global System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power distribution by frequency over ti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583A (zh) * 2002-04-25 2005-08-03 雷西昂公司 动态无线资源利用
TW200704028A (en) * 2005-07-01 2007-01-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d-to-end considerate link control and routing in a multihop network
JP2008278450A (ja) * 2007-03-30 2008-11-13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US20090109868A1 (en) * 2006-09-14 2009-04-30 Vanu, Inc.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1377B2 (en) * 2005-06-28 2010-07-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JP2007266697A (ja) * 2006-03-27 2007-10-11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US7978636B2 (en) * 2007-03-27 2011-07-12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access classes in a WLAN
US20100054192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Young-Han Kim Methods of estimating available bandwidth and delay in multi-channel multi-interface based wireless ad-hoc network and method of relaying route request message using the same
EP2332383B1 (en) * 2008-09-03 2013-0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and associated device
KR101566935B1 (ko) * 2009-02-24 2015-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수행하는 통신 시스템
US9148885B2 (en) * 2009-03-16 2015-09-29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Distributed assignment of frequency channels to transceivers over dynamic spectru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583A (zh) * 2002-04-25 2005-08-03 雷西昂公司 动态无线资源利用
TW200704028A (en) * 2005-07-01 2007-01-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d-to-end considerate link control and routing in a multihop network
US20090109868A1 (en) * 2006-09-14 2009-04-30 Vanu, Inc.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ation
JP2008278450A (ja) * 2007-03-30 2008-11-13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4062A1 (ja) 2012-06-07
US9504035B2 (en) 2016-11-22
EP2648473A4 (en) 2017-04-19
EP2648473B1 (en) 2019-01-23
JPWO2012074062A1 (ja) 2014-05-19
JP5895846B2 (ja) 2016-03-30
US20130242934A1 (en) 2013-09-19
EP2648473A1 (en) 2013-10-09
CN103238366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8366A (zh) 通信终端、信道选定方法及程序
Deng et al. Cooperative channel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in multi-interfac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Rehmani et al. SURF: A distributed channel selection strategy for data dissemination in multi-hop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Khalife et al. Probabilistic path selection in opportunistic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8085672B2 (en) Wireless routing implementation
CN102223671B (zh) 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ai et al. Delay efficient opportunistic routing in asynchronous multi-channel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EP1856858A1 (en) Wireless rou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Harold Robinson et al. A memory aided broadcast mechanism with fuzzy classification on a device-to-device mobile Ad Hoc network
CN101925066A (zh) 一种多信道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及其信道分配方法
Gormus et al. Opportunistic RPL for reliable AMI mesh networks
Tall et al. Load balancing routing with queue overflow prediction for WSNs
Lou et al. Boosting or hindering: AoI and throughput interrelation in routing-aware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JP586855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754589A (zh) 基于流量感知的动态组网方法
Shah et al. A diverse band-aware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delay-tolerant smart city applications
Bhanipati et al. Minimization of collision through retransmission and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Islam et al. EFT: a high throughput routing metric for IEEE 802.11 s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R20050116852A (ko)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의 라우팅 경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53208A (zh) 无线自组网中基于信道分配的路由方法、装置
Wang et al. Novel joint routing and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minimizing end-to-end delays in multi Tx-Rx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ang et al. Collaborative routing, scheduling and frequency assignment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using spectrum-agile radios
CN102547751B (zh) 一种中继蜂窝网络的频率规划方法与装置
Kraczek et al. Geometry-informed transmission strength scaling in barrage relay networks
Le et al. Distributed back-pressure scheduling with opportunistic rout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