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8314B -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8314B
CN103238314B CN201280000869.5A CN201280000869A CN103238314B CN 103238314 B CN103238314 B CN 103238314B CN 201280000869 A CN201280000869 A CN 201280000869A CN 103238314 B CN103238314 B CN 103238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c
connecting line
lpu
backboard
mutually diffe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8314A (zh
Inventor
王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3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8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04L49/1515Non-blocking multistage, e.g. Clos
    • H04L49/1523Parallel switch fabric pla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r supporting expans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该线路处理板包括FIC和FE;所述FIC和所述FE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LPU和交换能力的按需配置,降低初始配置成本。

Description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背景技术
报文可以通过交换网接入控制器(Fabric Interface Controller,FIC)和交换网片(Fabric Element,FE)完成交换处理。FIC一般位于线路处理板上(Line Processing Unit,LPU)上,FE一般位于与LPU独立的交换网板(Switch Fabric Unit,SFU)上。现有技术中,在大容量交换系统中,LPU上的每个FIC分别与所有SFU上的每个FE连接。按照上述的连接关系,为了实现报文能够从LPU的一个端口交换到另外的任意一个端口,不论LPU的个数是多少都需要满额配置SFU。例如,满额配置的SFU的个数为3,那么不论LPU是1个、2个还是更多个,都需要配置3个SFU。
但是,用户在使用交换网时通常是逐渐扩容,在初始配置时只需要配置很少的LPU,可能需要几年后才进行扩容增加LPU的个数,那么,如果在初始配置时就满额配置SFU,SFU又是成本很高的设备,使得初始配置时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降低配置时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处理板,包括:
FIC和FE;
所述FIC和所述FE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网系统,包括:
第一LPU,所述第一LPU包括第一FIC和第一FE,所述第一FIC和所述第一FE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
背板,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FIC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FE设置在LPU上,同时去掉SFU,可以实现LPU和交换能力(或者说FE)的按需配置,降低配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线路处理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线路处理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为本发明线路处理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LPU 10包括FIC 11和FE 12,所述FIC 11和所述FE 12通过第一连接线111连接。
每个LPU内的FIC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FE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时,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FIC的个数与所述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FE连接。例如,LPU内设置3个FIC和2个FE,分别表示为FIC1、FIC2和FIC3以及FE1和FE2,此时的第一连接线为6条,分别表示为第一连接线1、第一连接线2、第一连接线3、第一连接线4、第一连接线5和第一连接线6。此时具体的连接关系可以是:FIC1和FE1通过第一连接线1连接,FIC1和FE2通过第一连接线2连接,FIC2和FE1通过第一连接线3连接,FIC2和FE2通过第一连接线4连接,FIC3和FE1通过第一连接线5连接,FIC3和FE2通过第一连接线6连接。后续类似的连接关系对应的结构可以类似此处的描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1b,所述FIC 11还用于通过第二连接线112与背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在经过哑板后与所述FE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哑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空槽位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FE和FIC都位于LPU上,可以实现按需配置。例如,当只需要一块LPU时,就可以只配置一个LPU,由于每个LPU内包括FIC和FE可以实现各端口间的交换,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任意端口间的交换需要满额配置SFU。
本实施例中,FE位于LPU上,而不是位于SFU上,这样在部署交换网时不需要SFU,并且能够使得FE的数量随着LPU的个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在初始配置时只需要配置与LPU个数对应的FE,避免满额配置SFU引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上述给出的LPU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一种交换网系统,包括第一LPU和背板,所述第一LPU包括第一FIC和第一FE,所述第一FIC和所述第一FE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背板,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FIC连接。
可选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哑板,位于所述背板的空槽位上,所述哑板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设置在所述PCB上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背板,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线经过所述哑板后与所述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LPU,所述第二LPU包括第二FIC和第二FE,所述第二FIC和所述第二FE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FIC还通过第四连接线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一FIC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二FE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FIC还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也就是说,该系统可以包括LPU和背板,或者包括LPU、背板和哑板。
可选的,如果该系统包括LPU和背板时,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连接。
进一步的,如果上述的LPU为至少两个时,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三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二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二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二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三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二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一端连接,任意一个第二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三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二FE的一端连接,且任意一个第一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任意一个第二FE的另一端连接,任意一个第二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四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分别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图2或3所示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中包括至少两个的LPU 21,LPU 21之间通过背板(backplane/Cable/Fiber)22连接,每个LPU 21包括用于接口控制、报文处理、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TM)的模块(图中简化为接口控制、报文处理、TM)211、FIC 212和FE 213,上述的用于接口控制、报文处理、TM的模块211、FIC 212和FE 213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FE是位于LPU上的,而不是位于与LPU独立的SFU上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板是广义上的含义,不仅可以采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实现,也可以采用电缆、光缆等实现。
在每个LPU内,FIC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FE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参见图2,以每个LPU内包含一个FE为例,每个LPU内的每个FIC分别为与该LPU内的FE相连,并且,一个LPU内的每个FIC通过背板与另外的每个LPU内的FE相连。
本实施例通过将FE配置在LPU上,并且FIC分别与其所在的LPU内的FE连接,可以实现每个LPU的任意端口间的报文交换,可以按需配置LPU的数量,并且在LPU的个数为多个时,一个LPU内的FIC分别与另外的LPU内的FE连接,可以实现不同LPU的任意端口间的报文交换。
图3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或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每个LPU内的FE的个数并不限定为1个,还可以为多个,如图3以每个LPU内包括两个FE为例。本实施例中,LPU31包括用于接口控制、报文处理和TM的模块311、FIC 312和FE 313,其中每个LPU内的FE 313的个数为多个,LPU 31通过背板32相连。
每个LPU内的每个FIC分别与该LPU内的每个FE连接,并且,每个FIC还与其余的LPU内的每个FE连接。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FE的性能配置相应数目的FE,例如,当需要交换的报文的容量为1600G时,如果采用的FE的交换能力是800G,则可以在每个LPU内配置两个具有800G交换能力的FE,如果采用的FE的交换能力是1600G,则可以在每个LPU内配置一个具有1600G交换能力的FE。
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每个LPU内的FE的个数,可以根据FE的能力选择适合个数的FE,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可选的,如果该系统包括LPU、背板和哑板时,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条数均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一端连接,且任意一个第一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哑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可以参见下述的图4或5所示的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于LPU的个数可以按需配置,那么在初始配置时很可能会存在空置的不需要配置LPU的槽位,此时需要考虑LPU与空置的槽位之间的关系。
本实施例中,该交换网络包括LPU 41,在空置的槽位上配置哑板42,哑板不实现具体的交换功能,只是提供线路连接。哑板可以包括印制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和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每个LPU内的每个FIC也是与该LPU内的每个FE的一端连接,每个哑板上包括连接器,使得连接每个FIC的连接线通过哑板后与该FIC所在的LPU内的FE的另一端连接。
例如,交换网络中一共有N个槽位,第一个槽位上配置了LPU,则在空置的N-1个槽位上配置哑板。并且,一个LPU内的FIC的连接线在经过哑板后与该LPU内的FE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FIC的经过哑板的连接线又回连到本LPU的FE上。
通过上述的LPU与哑板的连接关系,可以使得增加LPU后,保证每个LPU的FIC分别与其余的LPU内的FE连接。例如,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交换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假设需要增加LPU,新增的LPU将替换哑板,例如在图4所示的基础上,假设需要在第N个槽位上设置LPU,则将第N个槽位上的哑板拔下,将增加的LPU插入到第N个槽位上。
由于LPU与哑板之间存在上述的连接关系,当LPU替换哑板插入到第N个槽位上时,第N个槽位上的LPU可以与第一个槽位上的LPU存在如下连接关系:第一个槽位上的LPU的FIC分别与第N个槽位上的LPU的内的每个FE连接,第N个槽位上的LPU内的每个FIC也与第一个槽位上的LPU内的每个FE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的LPU间的任意端口间的报文交换。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哑板,并且使得哑板与LPU间存在上述连接关系,可以在需要增加LPU时,保证增加后的LPU间的FIC和FE存在互连的关系,实现任意端口间的报文交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线路处理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换网接入控制器FIC和交换网片FE;
所述FIC和所述FE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
所述FIC还用于通过第二连接线与背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在经过哑板后与所述FE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哑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空槽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处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FIC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FE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FIC的个数与所述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FE连接。
3.一种交换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路处理板LPU,所述第一LPU包括第一交换网接入控制器FIC和第一交换网片FE,所述第一FIC和所述第一FE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
背板,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FIC连接;
哑板,位于所述背板的空槽位上,所述哑板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设置在所述PCB上的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背板,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线经过所述哑板后与所述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LPU,所述第二LPU包括第二FIC和第二FE,所述第二FIC和所述第二FE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FIC还通过第四连接线与所述背板连接;
所述第一FIC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二FE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FIC还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条数均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一端连接,且任意一个第一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哑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FIC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FE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三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二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二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一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二FE的个数的乘积,所述第三连接线的条数为所述第二FIC的个数与所述第一FE的个数的乘积,任意一个第一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一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一端连接,任意一个第二FIC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三连接线与任意一个第二FE的一端连接,且任意一个第一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与任意一个第二FE的另一端连接,任意一个第二FIC还分别通过互不相同的一条第四连接线以及所述背板分别与任意一个第一FE的另一端连接。
CN201280000869.5A 2012-05-07 2012-05-07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Active CN103238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5132 WO2012126416A2 (zh) 2012-05-07 2012-05-07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8314A CN103238314A (zh) 2013-08-07
CN103238314B true CN103238314B (zh) 2015-06-03

Family

ID=4687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869.5A Active CN103238314B (zh) 2012-05-07 2012-05-07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3692B2 (zh)
EP (1) EP2816788B1 (zh)
CN (1) CN103238314B (zh)
WO (1) WO201212641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347B2 (ja) * 2017-09-15 2022-03-25 ザ フレ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 月経カップ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537A (zh) * 2008-03-31 2008-08-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网通信系统、方法和主控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7431A2 (en) * 1988-08-31 1990-03-07 Codex Corporation Arbitration scheme for resolving access to a shared resourc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requestors
CA2331820A1 (en) * 1998-05-07 1999-11-11 Cabletron Systems, Inc. Multiple priority buffering in a computer network
JP3341707B2 (ja) * 1999-04-06 2002-1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律協調分散処理型管理情報方式
US8204082B2 (en) * 2000-06-23 2012-06-19 Cloudshield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provisioning of services over a network
US7075936B2 (en) * 2000-11-02 2006-07-11 Agere Systems, Inc. Voice packet process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7095744B2 (en) * 2000-11-22 2006-08-22 Dune Networks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variable sized packets
US7151744B2 (en) * 2001-09-21 2006-12-19 Slt Logic Llc Multi-service queu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provides exhaustive arbitration, load balancing, and support for rapid port failover
US20040030766A1 (en) * 2002-08-12 2004-02-12 Michael Witkows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 fabric configuration
US8370855B2 (en) * 2008-12-23 2013-0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process-to-process intra-cluster communication requests
WO2010090838A2 (en) * 2009-01-20 2010-08-1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ducing cabling complexity in large-scale networks
CN101958824B (zh) 2009-07-14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及数据交换结构
US8923131B2 (en) * 2010-02-16 2014-12-30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multi-channe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537A (zh) * 2008-03-31 2008-08-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网通信系统、方法和主控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6788B1 (en) 2017-11-15
WO2012126416A2 (zh) 2012-09-27
CN103238314A (zh) 2013-08-07
EP2816788A2 (en) 2014-12-24
US20150016468A1 (en) 2015-01-15
US9413692B2 (en) 2016-08-09
WO2012126416A3 (zh) 2013-04-18
EP2816788A4 (en)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7541B (zh) 光物理接口模块
CN102866729B (zh) 伺服器机柜系统
CN104508529B (zh) 细粒度光学混洗互连拓扑迁移
CN102141825A (zh) 机柜级服务器系统
CN102540355A (zh) 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5278061A (zh)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5354116A (zh) 一种热插拔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170431B (zh) 一种在atca系统中配置交换网络的方法及交换网络
CN102043447B (zh) 先进电信计算架构atca扩展背板和系统
CN101924682B (zh) 一种高级电信计算架构交换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238314B (zh) 线路处理板和交换网系统
EP3706332B1 (en) Optical backboard system and exchange system, and upgrade method therefor
CN102946574B (zh) 光模块集成装置、无源光网络系统以及光模块共享方法
CN101841734B (zh) 一种背板及背板通信系统
CN113526263A (zh) 跳线存储装置
CN102590956B (zh) 光纤连接器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8733610B (zh)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CN101931467A (zh) 一种外置光纤Bypass设备和光信号通道的切换方法
CN102156330A (zh) 光开关和光开关实现方法
CN110850779A (zh) 一种can总线接口扩展接口的电路
CN111030950A (zh) 一种堆叠交换机拓扑构造方法与装置
EP2410362A2 (en) Optical backplane
US8989549B2 (en) Topology-defining cards for optically interconnecte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N210381106U (zh) 一种大容量音视频数字矩阵切换系统
CN115113711B (zh) 一种服务于多主板的io板设计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