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2237A -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2237A
CN103222237A CN2012800022230A CN201280002223A CN103222237A CN 103222237 A CN103222237 A CN 103222237A CN 2012800022230 A CN2012800022230 A CN 2012800022230A CN 201280002223 A CN201280002223 A CN 201280002223A CN 103222237 A CN103222237 A CN 103222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board
sectio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2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2237B (zh
Inventor
肖新华
陈玉杰
谭晶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2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2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2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3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07Construction
    • H04Q2011/0033Construction using time division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1Optical transmission, optical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减少TDM业务的传输延时。包括:第一通信单板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传送网络(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中传输分组业务和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业务时,如果采用不同的OTN设备传输所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则所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需要通过不同的设备交换,造成设备形态复杂及设备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在一个设备上实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传输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电路仿真(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CES)技术,可以将TDM业务封装成分组报文,并将封装有TDM业务的分组报文和封装有分组业务的分组报文一起进行传输。然而,由于所述TDM业务和分组业务一起传输时所使用的传输路径相同,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同一个设备将分组业务和TDM业务交换给另一个设备时,由于所述分组业务自身存在传输延时不确定性,使得分组业务所需的交换时间不确定性较长,而由于TDM业务必须连续传输的特点,进而也造成TDM业务需要较大的缓存来吸收交换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TDM业务的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可以减少TDM业务的传输延时。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单板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均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中各自的以太网子接口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中的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切片单元,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发送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解封装单元,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排序单元,用于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恢复处理单元,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交换设备,包括:
分组业务板,设有以太网接口;
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均设有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交换芯片,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和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连接到所述分组业务板的以太网接口,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
所述分组业务板,用于将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或者接收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或者对所述分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组业务板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并将所述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目标分组业务板;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
接收器,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处理器,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发送器,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处理器,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板获取ODU数据流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使得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可以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之后,可以恢复出ODU数据,进而完成ODU数据在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交换。
由于ODU数据流中携带有TDM业务数据,ODU数据流从第一通信单板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是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独立进行的,分组业务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进行交换处理。而TDM业务本身传输时延较小,因而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在将所述TDM业务数据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时,不会受到分组业务的传输时延影响,实现了在同一交换设备中实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的交换时,减少TDM业务交换所需的时间,进而减少TDM业务的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交换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在同一交换设备中实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的交换时,减少TDM业务交换所需的时间,进而减少TDM业务的传输时延。
所述交换设备上至少设有用于处理分组业务的分组业务板,第一通信单板、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第二通信单板。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可以包括: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所述TDM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处理TDM业务。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可以包括: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所述TDM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处理TDM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在所述交换设备上实现TDM业务的交换,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第一通信单板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数据流。
例如,如果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为TDM业务板时,获取ODU数据流的一种实现方式为:TDM业务板接收到TDM业务数据后,将TDM业务数据封装到ODU中,得到多个ODU数据,所述多个ODU数据形成的数据流即为ODU数据流。所述TDM业务数据的类型不做限制。
其中,将TDM业务数据封装到ODU中,得到多个ODU数据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又如,如果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为OTN线路板时,获取ODU数据流的一种实现方式为:OTN线路板可以从OTN线路板的光接口接收来自于另一设备的光信号,也就是OTN线路板所在的设备接收到了另一设备的光信号,OTN线路板对该光信号中的数据进行FEC处理,并进行解帧操作恢复出高阶ODU数据,将所述高阶ODU数据进行解复接操作,得出多个低阶ODU数据,由多个所述低阶ODU数据形成的数据流即为ODU数据流。
其中,所述FEC处理实现过程、解帧操作和解复接操作均可以参见现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102、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其中,所述固定帧频可以选择40.6千次/秒-178.6千次/秒之间的任意值,例如,为兼顾时钟性能和封装的扩展性,所述固定帧频可以取值为116.9千次/秒,亦即,每秒对所述ODU数据流进行116.9千次的切片处理,得到多个切片。
所述固定帧频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所述切片中的ODU数据所占带宽大小和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支持的带宽大小共同确定。
例如,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为10GE,支持的最大带宽为10Gbps(未考虑编码效率),该以太网接口按照500Mbps均分为20个子接口,所述切片中的ODU数据占用的最大带宽为1.31Gbps时,该切片中的ODU数据需要占用3个子接口进行传输,实际占用每个子接口的带宽为1.31Gbps/3=437Mbps,则所述固定帧频的最小取值为500Mbps/(1538Byte*8)=40.6千次/秒,其中,1538Byte为最大以太网帧长+帧间隙所占字节+前导/起始所占字节得到,所述最大以太网帧长占1518Byte,帧间隙和前导/起始占20Byte。所述固定帧频的最大取值为以太网帧长为330Byte时,得到的帧频取值:500Mbps/(350Byte*8)=178.6千次/秒,其中,350Byte中以太网帧长占330Byte,帧间隙和前导/起始占20Byte,此时的净荷区(该净荷区用于携带ODU数据)占用的带宽恰好为437Mbps。
103、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
其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ediumAccessControl,MAC)地址和净荷区。
例如,以太网帧的标准格式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792437200121
其中,所述目的地址用于存放目的MAC地址,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源地址用于存放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MAC地址。所述帧间隙、前导/起始、帧校验等参数的选取及作用可参见现有技术。
其中,所述净荷区的标准格式如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02792437200122
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具体的,所述净荷区的净荷数据部分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净荷头部分用于存放切片序列号。
所述净荷区可以采用定长方式,也可以采用变长方式。如果所述净荷区采用定长方式时,通过将不同长度的净荷数据加上所述填塞部分就可以得到固定长度的净荷区,如果所述净荷区采用变长方式,则不需要使用所述填塞。
所述净荷头部分还可以存放ODU时钟信息,所述ODU时钟信息具体可以为所述切片中的ODU数据所采用的时钟频率与第一通信单板自身所在设备的系统时钟频率的差值。所述差值可以使得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后恢复出所述ODU数据所采用的时钟,所述ODU数据所采用的时钟在发送所述ODU数据时使用。
104、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均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中各自的以太网子接口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例如,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支持的最大带宽为10GE,可以将该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按照500Mbps均分为20个子接口,每个子接口支持的带宽为500Mbps。实际应用时,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可以通过静态配置得到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同理,第二通信单板也进行类似的处理。
将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中各自的以太网子接口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以使得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可以通过各自的以太网子接口与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步骤104中,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具体可以替代为如下方式执行: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中的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
105、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其中,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和TDM业务交换模块。
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现有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在逻辑上划分为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和TDM业务交换模块,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即为以太网交换芯片中原有的用于处理分组业务的模块,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连接有分组业务板的以太网接口,用于对来自分组业务板的分组业务进行处理;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为新增的功能模块,需要与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进行连接,用于处理TDM业务。
106、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多个子接口时,步骤105在实现时,具体还可以是: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接收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步骤106在实现时,具体还可以是: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
例如,第一通信单板需要将以太网帧从其自身的以太网子接口2发送给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6,则所述以太网帧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会指向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6,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会接收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2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6。
107、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并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如果所述以太网帧携带有ODU时钟信息,那么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后,还会得到ODU时钟信息。
108、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109、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如果步骤108得到了ODU时钟信息,还可以根据各个切片中的ODU时钟信息恢复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所使用的时钟。
其中,所述ODU时钟信息为所述切片中的ODU数据所采用的时钟频率与第一通信单板自身所在设备的系统时钟频率的差值,而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位于同一设备上,因而,第二通信单板利用所述差值和所在设备的系统时钟频率即可恢复所述切片中的ODU数据所采用的时钟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单板恢复出ODU数据后,根据第二通信单板类型的不同,后续会执行不同的处理:
例如,如果第二通信单板为TDM业务板时,所述TDM业务板会利用ODU数据中携带的TDM业务数据进行相关的TDM业务处理。
如果第二通信单板为OTN线路板时,所述OTN线路板会将恢复出来的ODU数据流中的各个ODU数据进行复接操作,得到各个高阶ODU数据,再将各个高阶ODU数据进行成帧操作和FEC处理,得到各个光信号,按照ODU数据所使用的时钟通过OTN线路板的光接口发送给另一个设备,亦即,OTN线路板所在的设备将携带有ODU数据的光信号按照ODU数据所使用的时钟发送给另一个设备。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换设备还可以实现对分组业务的交换,具体如下: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连接到所述分组业务板的以太网接口。所述分组业务板可以将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接收所述分组业务板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并将所述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目标分组业务板,从而完成对分组业务的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所述交换设备对分组业务的交换处理过程与现有分组业务的交换处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通信单板获取ODU数据流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使得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可以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之后,可以恢复出ODU数据,进而完成ODU数据在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交换。
由于ODU数据流中携带有TDM业务数据,ODU数据流从第一通信单板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是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独立进行的,分组业务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进行交换处理。而TDM业务本身传输时延较小,因而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在将所述TDM业务数据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时,不会受到分组业务的传输时延影响,实现了在同一交换设备中实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的交换时,减少TDM业务交换所需的时间,进而减少TDM业务的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单板,所述通信单板设有以太网接口40,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单板包括:
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ODU数据流;
切片单元22,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封装单元23,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以太帧和以太网帧中净荷区的详细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103。
发送单元24,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板获取ODU数据流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使得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可以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之后,可以恢复出ODU数据,进而完成ODU数据在所述通信单板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交换。
进一步的,如图2a所示,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图2a中以太网子接口201、202-20i,i≥1且i为正整数),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图2所示的通信单板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方法中第一通信单板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单板,所述通信单板设有以太网接口60,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如图3所示,所述通信单板包括:
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以太帧和以太网帧中净荷区的详细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103。
解封装单元32,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排序单元33,用于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恢复处理单元34,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板接收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以太网帧之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之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进而完成ODU数据在从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到所述通信单板的交换。
进一步地,如图3a所示,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30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图3a中以太网子接口301、302-30i,i≥1且i为正整数),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图3所示的通信单板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方法中第二通信单板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2所示的通信单板的功能和所述图3所示的通信单板的功能可以集成在同一个通信单板上实现,也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两个通信单板实现。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交换设备,包括:
分组业务板41,设有以太网接口410;
第一通信单板43,设有以太网接口430;
第二通信单板44,均设有以太网接口440;
以太网交换芯片42,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421和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422,其中,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421连接到所述分组业务板的以太网接口410,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422连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430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440,
所述分组业务板41,用于将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或者接收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或者对所述分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42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组业务板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并将所述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目标分组业务板;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43,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42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44,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交换设备中,第一通信单板获取ODU数据流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使得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可以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之后,可以恢复出ODU数据,进而完成ODU数据在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交换。
由于ODU数据流中携带有TDM业务数据,ODU数据流从第一通信单板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是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独立进行的,分组业务通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进行交换处理。而TDM业务本身传输时延较小,因而该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在将所述TDM业务数据交换到第二通信单板时,不会受到分组业务的传输时延影响,实现了在同一交换设备中实现分组业务和TDM业务的交换时,减少TDM业务交换所需的时间,进而减少TDM业务的传输时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43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43,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44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44,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43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44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处理器51、接收器52、发射器53、存储器54、总线5000和驱动电路5001。
其中,接收器52,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处理器51,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发射器53,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存储器54,用于缓存所述各个切片或者以太网帧。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板获取ODU数据流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使得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可以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第二通信单板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之后,可以恢复出ODU数据,进而完成ODU数据在所述通信单板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器52和发射器53可以耦合到天线。
其中,驱动电路5001,用于为通信单板中的各个硬件提供驱动使得各个硬件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中,存储器至少包括如下一个或者多个内存设备,一个只读存储器、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一个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为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这些指令可以通过其中的处理器以配合实现及控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其中,上述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
另外,通信单板的各个硬件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0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500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00。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射器53,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处理器61、接收器62、存储器64、总线6000和驱动电路6001。
其中,接收器62,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处理器61,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所述存储器64,用于缓存各个所述以太网帧或者切片中的ODU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板接收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以太网帧之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切片序号顺序排列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之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进而完成ODU数据在从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到所述通信单板的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器62可以耦合到天线。
其中,驱动电路6001,用于为通信单板中的各个硬件提供驱动使得各个硬件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中,存储器至少包括如下一个或者多个内存设备,一个只读存储器、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一个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为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这些指令可以通过其中的处理器以配合实现及控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其中,上述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
另外,通信单板的各个硬件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0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600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00。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器62,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单板上,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位于同一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均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中各自的以太网子接口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中的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
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单板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5.一种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切片单元,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发送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8.一种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解封装单元,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恢复处理单元,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11.一种数据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业务板,设有以太网接口;
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均设有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交换芯片,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和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连接到所述分组业务板的以太网接口,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和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
所述分组业务板,用于将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或者接收所述分组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或者对所述分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组业务板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并将所述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目标分组业务板;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并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
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并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并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一通信单板,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所述第二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15.一种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获取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流;
处理器,用于将所述ODU数据流按照固定帧频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各个切片,每个所述切片包括所述ODU数据流中一段连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切片封装到一个以太网帧中,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发送器,用于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以便于所述TDM业务交换模块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各自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指向的第二通信单板,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还包括分组业务交换模块,用于对分组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将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发送给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18.一种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时分复用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所述以太网帧至少携带有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AC地址和净荷区,其中,所述目的MAC地址用于指向第二通信单板,所述净荷区用于存放切片中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数据和切片序列号;
处理器,用于解封装各个所述以太网帧,得到各个切片序号和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按照所述切片序号顺序排列所述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按照固定帧频将所述顺序排列后的各个切片中的ODU数据恢复成ODU数据流,所述固定帧频为切片处理时采用的固定帧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接口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子接口,每个所述以太网子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述通信单板的以太网子接口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中的TDM业务交换模块上;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从所述以太网子接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中TDM业务交换模块发送的各个以太网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板为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TDM业务板或者设有TDM业务处理模块的OTN线路板。
CN201280002223.0A 2012-12-05 2012-12-05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Active CN103222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5963 WO2014086007A1 (zh) 2012-12-05 2012-12-05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2237A true CN103222237A (zh) 2013-07-24
CN103222237B CN10322223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81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223.0A Active CN103222237B (zh) 2012-12-05 2012-12-05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81208B2 (zh)
EP (1) EP2916496B1 (zh)
JP (1) JP6113861B2 (zh)
KR (1) KR101745388B1 (zh)
CN (1) CN103222237B (zh)
ES (1) ES2640440T3 (zh)
RU (1) RU2606060C1 (zh)
WO (1) WO201408600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6007A1 (zh) * 2012-12-05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CN103918231A (zh) * 2013-03-15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业务交换的装置和方法
WO2016165289A1 (zh) * 2015-04-14 2016-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292A1 (zh) * 2015-08-06 2017-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入设备及光接入系统
CN109033003A (zh) * 2018-08-07 2018-12-18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数据流切片比对的方法、装置和异构系统
CN110798415A (zh) * 2018-08-03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53493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949743A (zh) * 2021-11-22 2022-01-1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du净荷承载方法及系统
WO2022188603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36601A1 (en) * 2016-04-21 2017-10-25 Fujitsu Limited Disaggregate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US10462543B2 (en) 2016-04-21 2019-10-29 Fujitsu Limited ODU path protection in a disaggregated OTN switching system
KR102369305B1 (ko) * 2017-04-24 2022-02-2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클라이언트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469168B2 (en) 2017-11-01 2019-11-05 Fujitsu Limited Disaggregated integrated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an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US10454610B2 (en) 2017-11-13 2019-10-22 Fujitsu Limited 1+1 Ethernet fabric protection in a disaggregate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CN113839896B (zh) * 2021-11-16 2023-06-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751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系统和方法
CN101610242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交换网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21485A (zh) * 2009-08-07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实现分组传送业务和时分复用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1682527A (zh) * 2007-05-14 2010-03-24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以太网接入网络的双重oss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0563B2 (en) * 2000-04-13 2005-12-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ethernet serial port multiplexing to reduce I/O pin count
GB0031839D0 (en) * 2000-12-29 2001-02-14 Marconi Comm Ltd A multi-service digital cross-connect
US7289537B1 (en) * 2002-11-01 2007-10-30 Greenfield Networks, Inc. Single-chip multi-port Ethernet switch
EP1585358B1 (en) * 2004-04-05 2008-02-27 Alcatel Lucent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link connections between a switching matrix and a port in a network element
CN100477642C (zh) * 2005-05-31 2009-04-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接入装置及其接入方法
JP2008199162A (ja) * 2007-02-09 2008-08-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多重化されたtdm回線の回線エ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CN101389146B (zh) * 2007-09-13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送网同步交叉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208210A1 (en) * 2008-02-18 2009-08-20 Elmar Troj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remote protocol termination
CN101615967B (zh) 2008-06-26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244126B2 (en) * 2008-12-03 2012-08-14 Calix, Inc.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 clock recovery mode within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s
US8204087B2 (en) * 2008-12-19 2012-06-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lane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es
JP5413654B2 (ja) * 2009-06-29 2014-0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回線エ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1095205A1 (en) * 2010-02-02 2011-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ffic differentiation in a transport network
US8363670B2 (en) * 2010-04-20 2013-01-29 Vitess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Framed flows over packet-switched fabrics
JP5419806B2 (ja) * 2010-06-14 2014-02-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クロスコネクト装置
CN101895398B (zh) * 2010-07-15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12165318A (ja) * 2011-02-09 2012-08-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伝送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6113861B2 (ja) * 2012-12-05 2017-04-1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処理方法、通信ボード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4734998B (zh) * 2013-12-20 2018-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527A (zh) * 2007-05-14 2010-03-24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以太网接入网络的双重oss管理
CN101399751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系统和方法
CN101610242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交换网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21485A (zh) * 2009-08-07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实现分组传送业务和时分复用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1208B2 (en) 2012-12-05 2017-06-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board and device
WO2014086007A1 (zh) * 2012-12-05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CN103918231A (zh) * 2013-03-15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业务交换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18231B (zh) * 2013-03-15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业务交换的装置和方法
US9641916B2 (en) 2013-03-15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servic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6165289A1 (zh) * 2015-04-14 2016-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1545A (zh) * 2015-04-14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292A1 (zh) * 2015-08-06 2017-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入设备及光接入系统
US10382364B2 (en) 2015-08-06 2019-08-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access device and optical access system
CN110798415B (zh) * 2018-08-03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98415A (zh) * 2018-08-03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033003A (zh) * 2018-08-07 2018-12-18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数据流切片比对的方法、装置和异构系统
CN109033003B (zh) * 2018-08-07 2020-12-01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数据流切片比对的方法、装置和异构系统
CN112153493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153493B (zh) * 2019-06-27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1824963B2 (en) 2019-06-27 2023-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22188603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949743A (zh) * 2021-11-22 2022-01-1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du净荷承载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4454A1 (en) 2015-09-17
JP6113861B2 (ja) 2017-04-12
WO2014086007A1 (zh) 2014-06-12
CN103222237B (zh) 2016-03-02
US9681208B2 (en) 2017-06-13
ES2640440T3 (es) 2017-11-03
EP2916496A4 (en) 2015-11-04
EP2916496A1 (en) 2015-09-09
KR20150086527A (ko) 2015-07-28
EP2916496B1 (en) 2017-08-02
JP2016502824A (ja) 2016-01-28
KR101745388B1 (ko) 2017-06-09
RU2606060C1 (ru) 2017-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2237B (zh) 数据处理方法、通信单板及设备
EP316900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flattened data center network employing wavelength-agnostic endpoints
CN103795605B (zh) 将otn信号转换为以太网净荷的方法及系统
EP3089423B1 (en) Etherne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EP2887596B1 (en) Network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080074996A1 (en) Aggregated Link Traffic Protection
US11477549B2 (en) Transmission network system, data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CN106717111A (zh) 接收cpri数据流和接收以太网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28108B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ane auto-negotiation over reduced lane media
CN103918231B (zh) 一种光通道数据单元业务交换的装置和方法
CN109951750B (zh) 基于FlexE一层交叉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515033A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的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090696A1 (zh) 光传输单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1661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virtual concatenation setup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102307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Data and Receiving Service Data
CN102437944B (zh)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2843293A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网元设备
EP3550932B1 (en) Data encapsul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s,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8867538B2 (en) Ethernet media converter supporting high-speed wireless access
WO2016101555A1 (zh) 一种交叉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CN102546112B (zh) 一种数据封装方法及装置
CN102118305B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业务板及包含该业务板的通信设备
CN102833084A (zh) 一种在无源光网络中实现电路仿真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196833A1 (zh)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5021875A (zh) 确定传输时隙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