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1905A -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1905A
CN103221905A CN2011800018565A CN201180001856A CN103221905A CN 103221905 A CN103221905 A CN 103221905A CN 2011800018565 A CN2011800018565 A CN 2011800018565A CN 201180001856 A CN201180001856 A CN 201180001856A CN 103221905 A CN103221905 A CN 103221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line
control
control circuit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8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1905B (zh
Inventor
陈其良
刘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nta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d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d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d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1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1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有源触控的驱动方法涉及触控屏,尤其涉及有源触控屏及其驱动方法。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提出了有源触控系统中各电极线的驱动信号波形,以及相配合的侦测方法,有效地实现对阵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元的逐点独立侦测。利用控制电极线上和检测电极线上驱动信号波形的配合,来区分操作者触碰检测电极线与触碰感测电极单元间信号的差别,避免操作者触碰检测电极线时可能产生误动作的信号;通过对屏蔽电极施加屏蔽信号,来排除与有源触控屏重叠使用的显示面板对触控信号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屏, 尤其涉及有源触控屏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是人与机器进行互动的最自然的方式。触控屏发 说
展至今已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 智能电话、 公共信息、 智能家电、 工业控制等众多 领域。 在目前的触控领域, 主要有电阻式触控屏、 光电式触控屏、 超声波式触控屏、 书
平面电容式触控屏, 近年来投射电容式触控屏发展迅速。
电阻式触控屏仍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但电阻式触控屏的双层基板的结构, 使得触控屏和显示面板层叠在一起使用时, 触控屏的反光非常影响显示的亮度、 对 比度、 色饱和度等显示品质, 使整个显示质量大大下降, 而加大显示面板背光的亮 度, 还会使功耗大涨; 模拟式电阻触控屏还存在定位漂移的问题, 不时要进行位置 校准; 另外, 电阻式触控屏电极接触的工作方式, 又使得触控屏的寿命较短。
红外线式触控屏和超声波式触控屏不会影响显示质量。 但红外线式触控屏和超 声波式触控屏成本高, 水滴和尘埃都会影响触控屏工作的可靠性, 特别是红外线式 触控屏和超声波式触控屏机构复杂、 功耗大, 使得红外线式触控屏和超声波式触控 屏基本无法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
平面电容式触控屏的单层基板的结构, 使得触控屏和显示面板层叠在一起使用 时, 触控屏对显示质量的影响不大。 但平面电容式触控屏也存在定位漂移的问题, 不时要进行位置校准; 水滴也会影响触控屏工作的可靠性; 特别是平面电容式触控 屏功耗大、 成本高, 也让平面电容式触控屏基本无法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
投射电容式触控屏仍然可以是单层基板结构, 也使得触控屏和显示面板层叠在 一起使用时, 触控屏对显示质量的影响不大。 但投射电容式触控屏是通过测量手指 或其他触控物对触控屏电极间耦合电容的影响, 实际是通过测量手指或其他触控物 对触控屏电极充放电的影响, 来探测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屏上的位置。 定位点 需要经过模拟计算, 而非真正的数字式触控屏。 制造和使用环境中的分布电容都会 影响触控屏工作的可靠性, 显示驱动信号及其他电信号的干扰都会影响触控屏的工 作, 水滴也会影响触控屏工作的可靠性; 另外, 投射电容式触控屏对探测电极线的 电阻值方面有较高要求, 往往需要有金属类的高电导率电极层, 制做工艺复杂、 成 本高, 特别是在大尺寸、 超大尺寸触控屏方面成本过高。
随着近年来 iPhone手机和 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推出, 人们对多点触控的兴趣 骤然提升。 无论是电阻式还是电容式触控屏, 由于屏幕上每一感测线直接连接多个 感测单元, 各感测单元之间并不完全独立。 为了能够分辨多个触控点, 相对单点触 控来说, 要么检测的扫描方式变得十分复杂, 检测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功耗; 要么检 测后的判断程序变得十分复杂, 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也要花费大量时 间和功耗。
中国专利 ZL2010202966254提出了一种有源触控系统, 通过触控屏上所设置的 有源器件单元阵列, 将触控屏上阵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元隔离开来, 以使各个感测 单元可以完全独立地感测触控物所引起的电容的变化, 让多点触控变得轻松自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对有源触控屏各电极线有 效地实施触控激励信号的施加, 实现对阵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元的逐点独立侦测。
本发明的有源触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在触控基板上阵列状地设置感测电极单元和有源器件单元, 以及两组相交的控 制电极线和检测电极线, 检测电极线通过有源器件单元连接感测电极单元。 用控制 电极线来控制有源器件单元的通断, 用检测电极线来向感测电极单元施加触控激励 信号, 并侦测感测电极与触控物之间的电容性耦合。
当人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物与 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触控激励信号就会通过此耦合电 容部分泄漏出去, 或通过此耦合电容泄漏到触控屏上的其他电极。 触控电路通过检 测各条向感测电极单元提供触控激励信号的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变化的大小, 找 出漏电流最大的或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结合此时开启有源器件的控 制电极线, 来确定产生漏电流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 基板上的位置。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即 TFT (Thin Fi lm Transistor)是有源矩阵器件的典型代表, 薄膜晶体管 TFT栅极 (Gate)连接至水平方向扫描线, 源极 (Source)连接至垂直方向 的数据线, 漏极 (Drain)则连接至负载电极 (这里的漏极、 源极的定义只是习惯性定 义, 源极电平并不专指源极电极的电平, 而是这里说的源极和漏极两电极中电平较 小的那个电平)。阵列排布的有源器件阵列让每个负载电极均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 件, 可以通过脉冲进行选通, 因而每个负载电极相对独立。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TFT)有 NM0S型和 PM0S型两种。目前绝大部分的 TFT是采用 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 a_Si)制程, 其栅极绝缘层是氮化硅(SiNx), 容易攫取 正电荷, 要在非晶硅半导体层中形成沟道, 恰好利用氮化硅中的正电荷来帮助吸引 电子以形成沟道, 因此使用非晶硅制程的 TFT多为丽 OS型。本说明书的内容主要是 以丽 OS型薄膜晶体管为代表进行阐述, PM0S型薄膜晶体管可遵循相同的原理, 不 再单独列举表述。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有源触控系统由有源触控面板和触控电路等组 成, 有源触控面板的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布的有源器件单元、 阵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 元、 以及不少于两组相交的控制电极线和检测电极线,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 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电路具有触控激励源、 信号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 有源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极单元连接有源器件,有源器件连接控制电极和检测电极, 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触控激励源和信号检测电路, 控制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 的控制电路; 触控电路以扫描方式向各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号, 控制有源器件单 元的导通状态, 并通过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所述触控电路向控制电极线所施加的控制信号是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在向某一条或 多条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号时,还通过检测电极线向感测电极单元施加触控信号, 并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有源触控系统由有源触控 面板和触控电路等组成, 有源触控面板的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布的有源器件单元、 阵 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元、 以及不少于两组相交的控制电极线和检测电极线, 各控制 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电路具有触控激励源、 信号检 测电路和控制电路; 有源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极单元连接有源器件, 有源器件连接 控制电极和检测电极, 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触控激励源和信号检测电路, 控 制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控制电路; 触控电路以扫描方式向各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 信号, 控制有源器件单元的导通状态, 并通过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所述触控电路向控制电极线所施加的控制信号是交流信号, 触控电路在向某一条或多条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号时, 还通过检测电极线向感测 电极单元施加触控信号, 并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 元是否被触控。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予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信号是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 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信号是交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 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信号是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 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信号是交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 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频率, 低于所述交流触控 信号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频率, 不低于所述交流触 控信号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 所述交流信号(交流触控信号或交流控制信号) 的频率不小于 10KHz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波形或交流触控信号的波 形, 可以是方波, 也可以是正弦波, 也可以是其他周期性的波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 所述有源触控系统的检测电极线组中, 具有相 邻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触控激励源的不同激励端, 所述触控激励源的不同激励 端上信号的波形或频率或相位, 可以是相同的, 也可以是不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具有连接设置在感测电极单元阵 列和显示面板电极之间的屏蔽电极的输出端, 在所述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态的期 间, 有触控电路施加给屏蔽电极的信号是直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具有连接设置在感测电极单元阵 列和显示面板电极之间的屏蔽电极的输出端, 在所述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态的期 间, 触控电路施加给屏蔽电极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 与触控电路施加在控制电 极线上的, 或与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显示面板是有源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触控 电路连接屏蔽电极的输出端, 是连接到有源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公共电极上, 以显 示公共电极作为屏蔽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充电或放电的幅值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充电或放电的时间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漏电流的幅值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漏电流的相位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有源触控系统中各电极线的驱动信号波形, 以及相配合的侦测方 法, 有效地实现对阵列排布的感测电极单元的逐点独立侦测。 利用控制电极线上和 检测电极线上驱动信号波形的配合, 来区分操作者触碰检测电极线与触碰感测电极 单元间信号的差别, 避免操作者触碰检测电极线时可能产生误动作的信号; 通过对 屏蔽电极施加直流的的屏蔽信号, 或施加与控制电极线上或检测电极线上驱动信号 相同波形、 频率和相位的屏蔽信号, 来排除与有源触控屏重叠使用的显示面板对触 控信号的影响。
触控屏上各个感测电极单元能够完全各自独立地感测触控物的触控, 实现触控 位置侦测的空间数字化, 让触控信号的来源准确到每一感测电极单元; 让后续判断 程序大大简化, 可以大量节省后处理芯片的资源; 让多点触控的判断变得不成问题; 让探测速度变得更快, 可靠性提高; 根据相邻感测电极单元信号的大小, 或根据有 触控信号的感测电极单元区域信号的分布, 被触位置定位的准确性可提高到相邻感 测电极单元间的细小位置。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 三、 四、 五、 六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七、 八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七另一方案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 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八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 1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100, 包括触控基板 110、 有源器件阵列 120、 触控 电极、触控电路 140等。三端有源器件阵列 1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1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131 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132 (1321、 1332、 1323、 …、 1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133 (1331、 1332、 1333、 …、 133η)组成, 各控 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110是透明基板, 感测 电极阵列 1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132i, 133j) ; i=l, 2, ···, m; j=l, 2,…, n; 其中 m 和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O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1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132和列检 测电极线组 133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1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 触控电路 140具 有触控激励源 141、 信号侦测电路 142和控制电路 143。
控制电极线组 132和检测电极线组 1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三端有源器件阵列 120的各有源器件单元的两个端子; 感测电极阵列 131的各 感测电极单元分别连接各有源器件单元的另一端子; 检测电极线组 133连接触控电 路 140中的触控激励源 141和信号侦测电路 142; 控制电极线组 132连接触控电路 140中的控制电路 143。
如图 4所示, 触控电路 140的控制电路 1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1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未施加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有源器件单 元处于截止状态; 触控电路 140的触控激励源 141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133各检测 电极线施加直流触控激励。 随着控制电路 1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有源器件单 元处于导通状态, 各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就通过有源器件单元流入与该行 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触控电路 140的信号侦测电路 142, 或同时 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或逐列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直流触控信 号的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1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 测电路 142就逐行的侦测通过有源器件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 元上直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的瞬间, 手指或其他 触控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通过有源器件单元与此感测电极单元相连 的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 就会流入此感测电极单元, 也就是向此耦合电容 充电; 信号侦测电路 1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幅值的变化, 就可找 出充电电流最大的或充电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信号侦测电路 142侦测各 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也可以是找充电时间最长或充电时间超过某阈值 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有源器件单元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 电极单元,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板 110上的位置。有源触控系统 100 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信号侦测电路 142侦测检测电极线组 133各检 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也就可以是在上述耦合电容的放电环节进行, 侦测放 电电流的幅值或放电时间的长短。
当操作者多支手指或多个操作者的手指分别触摸触控基板 110的多个位置时, 信号侦测电路 142就会在多个时刻的多条检测电极线上, 侦测到触控信号变化超过 某阈值, 也就是侦测到多个感测电极单元的充电电流超过某阈值, 从而找出多个手 指分别在触控基板 1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100也就成为可辨别多个触控点的 触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 2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200,包括触控基板 210、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 触控电极、触控电路 240等。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2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 (2321、 2332、 2323、 …、 2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233 (2331、 2332、 2333、 …、 233η)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210是透明基板,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232i, 233j) ; i=l, 2,…, m; j=l, 2,…, n; 其 中 m禾 B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 列检测电极 233线组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触控电路 240 具有触控激励源 241、 信号侦测电路 242和控制电路 243。
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2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233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241和信号侦测电路 242;控制电极线组 232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控制电路 243。
如图 5所示, 触控电路 240的控制电路 2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2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未施加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 止状态; 触控电路 240的触控激励源 241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检测电极线 施加交流触控激励。 随着控制电路 2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 状态, 各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就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 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触控电路 240的信号侦测电路 242, 在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 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这 样随着控制电路 2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路 242就 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交流触控信号就会通过此耦 合电容部分泄漏出去; 信号侦测电路 2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交流触控信号 幅值的变化, 就可找出漏电流最大的或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信号侦测 电路 242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也可以是找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 化最大或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化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 元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 控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当操作者多支手指或多个操作者的手指分别触摸触控基板 210的多个位置时, 信号侦测电路 242就会在多个时刻的多条检测电极线上, 侦测到触控信号变化超过 某阈值, 也就是检测到多个感测电极单元的充电电流超过某阈值, 从而找出多个手 指分别在触控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也就成为可辨别多个触控点的 触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 2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200,包括触控基板 210、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 触控电极、触控电路 240等。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2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 (2321、 2332、 2323、 …、 2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233 (2331、 2332、 2333、 …、 233η)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210是透明基板,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232i, 233j) ; i=l, 2,…, m; j=l, 2,…, n; 其 中 m禾 B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 列检测电极 233线组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触控电路 240 具有触控激励源 241、 信号侦测电路 242和控制电路 243。
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2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233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241和信号侦测电路 242;控制电极线组 232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控制电路 243。
如图 6所示, 触控电路 240的控制电路 2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2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未施加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 止状态; 触控电路 240的触控激励源 241的一个输出端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奇数 检测电极线施加交流触控激励,触控激励源 241的另一个输出端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 的偶数检测电极线施加零电位信号。 奇数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交流触控信号, 就会通 过奇数和偶数感测电极单元间的耦合电容流入偶数感测电极单元, 形成感测电极单 元间的耦合电流。 随着控制电路 2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 态, 各奇数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就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 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与各偶数检测电极线上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 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处于零电位; 触控电路 240的信号侦测电路 242, 在该行控制 电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奇数检测电极线上触控 信号的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2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信号 侦测电路 242就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奇数感测电极 单元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的瞬间, 手指或其他 触控物改变了奇数感测电极单元和偶数感测电极单元间的电介质, 也就改变了奇数 感测电极单元和偶数感测电极单元间的耦合电容值, 感测电极单元间的耦合电流就 会发生变化, 与奇数感测电极单元相连的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也就会相应 发生变化; 信号侦测电路 242通过侦测各条奇数检测电极线上交流触控信号幅值的 变化, 就可找出耦合电流最大的或耦合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信号侦测电 路 242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也可以是找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化 最大或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化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元 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 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当操作者多支手指或多个操作者的手指分别触摸触控基板 210的多个位置时, 信号侦测电路 242就会在多个时刻的多条检测电极线上, 侦测到触控信号变化超过 某阈值, 也就是检测到多个感测电极单元的充电电流超过某阈值, 从而找出多个手 指分别在触控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也就成为可辨别多个触控点的 触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四
如图 2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200,包括触控基板 210、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 触控电极、触控电路 240等。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2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 (2321、 2332、 2323、 …、 2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233 (2331、 2332、 2333、 …、 233η)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210是透明基板,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232i, 233j) ; i=l, 2,…, m; j=l, 2,…, n; 其 中 m禾 B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 列检测电极 233线组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触控电路 240 具有触控激励源 241、 信号侦测电路 242和控制电路 243。 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2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233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241和信号侦测电路 242 ;控制电极线组 232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控制电路 243。
如图 7所示, 触控电路 240的控制电路 2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2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方波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方波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切换, 方波控制信号的频率不小于 ΙΟΚΗζ , 未施加交流控 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止状态;触控电路 240的触控激励源 241 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检测电极线施加直流触控激励。 随着控制电路 243每 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切换, 各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 触控信号就间歇地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在感测电极单元上形成脉冲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 240的信号侦测电路 242, 在该行 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和截止状态间切换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 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2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交流控 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路 242就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 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脉冲直流信号就会通过此耦 合电容部分泄漏出去,在与该感测电极单元相连接的检测电极线上形成直流漏电流; 信号侦测电路 2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直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就可找出直流 漏电流最大的或直流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元在 导通和截止状态间切换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 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 置的触控系统。
由于施加在各条检测电极线上的触控激励是直流信号,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 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检测电极线时, 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 就基本不会从 手指或其他触控物与检测电极线间的耦合电容泄漏出去; 或者说, 会从手指或其他 触控物与检测电极线间的耦合电容泄漏出去的直流触控信号, 比起从手指或其他触 控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的耦合电容泄漏出去的脉冲直流信号要小得多, 避免操作者 触碰检测电极线时可能产生的动作误判。 具体实施方式五
如图 2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200,包括触控基板 210、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 触控电极、触控电路 240等。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2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 (2321、 2332、 2323、 …、 2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233 (2331、 2332、 2333、 …、 233η)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210是透明基板,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232i, 233j) ; i=l, 2,…, m; j=l, 2,…, n; 其 中 m禾 B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 列检测电极 233线组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触控电路 240 具有触控激励源 241、 信号侦测电路 242和控制电路 243。
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2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233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241和信号侦测电路 242;控制电极线组 232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控制电路 243。
如图 8所示, 触控电路 240的控制电路 2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2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正弦波交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正弦波交流控制信号的控制 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 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以正弦波的形式变换, 未施加交流控制 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止状态; 触控电路 240的触控激励源 241 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检测电极线施加正弦波交流触控激励; 控制信号的频 率远低于触控激励信号的频率, 触控激励信号的频率不小于 10KHz。 随着控制电路 2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的变换, 各检测电 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被控制信号调制后, 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 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在感测电极单元上形成被调制的载波形式的信号; 触控电 路 240的信号侦测电路 242, 在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和截止 状态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变换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 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2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交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路 242就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信 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载波信号就会通过此耦合电 容部分泄漏出去, 在与该感测电极单元相连接的检测电极线上形成交流漏电流; 信 号侦测电路 2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交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并对相对高频的 触控信号解调成控制信号频率的低频信号, 找出交流漏电流最大的或交流漏电流超 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变换的 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 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由于对相对高频的触控信号解调成控制信号频率的低频信号, 对特定频率的低 频信号进行测量, 通过成熟的选频滤波技术, 可以避免穿透性强的高频噪音的干扰 和显示面板对触控信号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六
如图 2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200,包括触控基板 210、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 触控电极、触控电路 240等。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220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2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 (2321、 2332、 2323、 …、 232m)和列检测电极线组 233 (2331、 2332、 2333、 …、 233η)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210是透明基板,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232i, 233j) ; i=l, 2,…, m; j=l, 2,…, n; 其 中 m禾 B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 列检测电极 233线组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触控电路 240 具有触控激励源 241、 信号侦测电路 242和控制电路 243。
控制电极线组 232和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2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2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233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241和信号侦测电路 242;控制电极线组 232连接触控电路 240中的控制电路 243。
如图 9所示, 触控电路 240的控制电路 2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2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正弦波交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正弦波交流控制信号的控制 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 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以正弦波的形式变换, 未施加交流控制 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止状态; 触控电路 240的触控激励源 241 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233的各检测电极线施加正弦波交流触控激励; 触控激励信号 的频率远低于控制信号的频率, 控制信号的频率不小于 10KHz。 随着控制电路 243 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的变换, 各检测电极线 上的交流触控信号搭载在控制信号上, 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 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在感测电极单元上形成以控制信号频率的载波信号; 触控电路 240的信号侦测电路 242,在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和截止状态 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变换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2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交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路 242 就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信号的 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载波信号就会通过此耦合电 容部分泄漏出去, 在与该感测电极单元相连接的检测电极线上形成交流漏电流; 信 号侦测电路 2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交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并对特定频率的 低频触控信号进行测量, 相对高频的触控信号解调成控制信号频率的低频信号, 找 出交流漏电流最大的或交流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 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正弦变换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板 2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200成为可探 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由于对特定频率的低频信号进行测量, 通过成熟的选频滤波技术, 可以避免穿 透性强的高频噪音的干扰和显示面板对触控信号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七
如图 3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300和显示面板 301, 包括触控基板 310、薄膜晶体 管 (TFT)阵列 320、 触控电极、 触控电路 340等。 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320和触控 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3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3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 电极线组 332 (3321、 3332、 3323、 …、 332m)、 列检测电极线组 333 (3331、 3332、 3333、 …、 333η)和屏蔽电极 334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 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310设置在显示面板 301之上; 触控基板 310是透明基板, 感 测电极阵列 3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332i, 333j) ; i=l, 2, -, m; j=l, 2,…, n; 其中 m禾口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3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332、 列检 测电极 333线组和屏蔽电极 334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 触控电路 340具有触控激励源 341、信号侦测电路 342、控制电路 343和屏蔽信号输 出端 344。
控制电极线组 332和检测电极线组 3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3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3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333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341和信号侦测电路 342 ;控制电极线组 332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控制电路 343, 屏蔽电极 334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屏蔽信号输出端 344。
如图 10所示, 触控电路 340的控制电路 3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3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方波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方波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 单元在导通和截止状态间切换, 未施加交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 单元处于截止状态; 触控电路 340的触控激励源 341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333的各 检测电极线施加直流触控激励;触控电路 340的屏蔽信号输出端 344向屏蔽电极 334 施加直流屏蔽信号。 随着控制电路 3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在导通和 截止状态间切换, 各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控信号就间歇地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 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在感测电极单元上形成脉冲直流信号; 触 控电路 340的信号侦测电路 342, 在该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和 截止状态间切换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 电路 3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交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路 342就逐行的侦测 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脉冲直流信号就会通过此耦 合电容部分泄漏出去,在与该感测电极单元相连接的检测电极线上形成直流漏电流; 信号侦测电路 3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直流触控信号的变化, 就可找出直流 漏电流最大的或直流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元在 导通和截止状态间切换的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 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板 3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3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 置的触控系统。
对屏蔽电极 334施加直流屏蔽信号,虽然会让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脉冲直流信号, 通过感测电极单元与屏蔽电极 334间的耦合电容部分泄漏出去, 让检测电极线上存 在一个背景直流漏电流,但施加有直流屏蔽信号的屏蔽电极 334隔离了显示面板 301 上显示信号对触控信号的影响。
也可以对屏蔽电极 334施加与控制信号波形、频率和相位相同的屏蔽信号(见图 11),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脉冲直流信号也是与控制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相同, 屏蔽 电极 334上的屏蔽信号就与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相同; 就可以 尽可能减少感测电极单元上的脉冲直流信号, 从感测电极单元与屏蔽电极 334间的 耦合电容的泄漏, 同时屏蔽电极 334又可隔离显示面板 301上显示信号对触控信号 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八
如图 3所示的有源触控系统 300和显示面板 301, 包括触控基板 310、薄膜晶体 管 (TFT)阵列 320、 触控电极、 触控电路 340等。 薄膜晶体管 (TFT)阵列 320和触控 电极设置在触控基板 310上。 触控电极由感测电极阵列 331以及两组相交的行控制 电极线组 332 (3321、 3332、 3323、 …、 332m)、 列检测电极线组 333 (3331、 3332、 3333、 …、 333η)和屏蔽电极 334组成,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 层相隔离。 触控基板 310设置在显示面板 301之上; 触控基板 310是透明基板, 感 测电极阵列 331的各感测电极单元 〔(332i, 333j) ; i=l, 2, -, m; j=l, 2,…, n; 其中 m禾口 n是自然数〕 是透明 IT0电极, 感测电极阵列 331、 行控制电极线组 332、 列检 测电极 333线组和屏蔽电极 334都设置在触控基板 210背向使用者的非触摸面上。 触控电路 340具有触控激励源 341、信号侦测电路 342、控制电路 343和屏蔽信号输 出端 344。
控制电极线组 332和检测电极线组 333的各控制电极线和各检测电极线, 分别 连接 TFT阵列 320的各 TFT单元的栅极和源极; 感测电极阵列 331的各感测电极单 元分别连接各 TFT单元的漏极; 检测电极线组 333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触控激励 源 341和信号侦测电路 342;控制电极线组 332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控制电路 343, 屏蔽电极 334连接触控电路 340中的屏蔽信号输出端 344。
如图 12所示, 触控电路 340的控制电路 343以扫描方式, 逐行向控制电极线组 332 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让施加有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未施加直流控制信号的控制电极线相连的 TFT单元处于截 止状态; 触控电路 340的触控激励源 341同时向检测电极线组 333的各检测电极线 施加交流触控激励; 触控电路 340的屏蔽信号输出端 344向屏蔽电极 334施加交流 屏蔽信号, 交流屏蔽信号的波形、 频率和相位与施加在检测电极线组 333上触控信 号的波形、 频率和相位相同。 随着控制电路 343每让一行控制电极线上的 TFT单元 处于导通状态, 各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控信号就流入通过 TFT单元与该行控制电 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内; 触控电路 340的信号侦测电路 342, 在该行控制电 极线相连接的 TFT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期间, 逐列检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 变化。 这样随着控制电路 343逐行向各控制电极线输出直流控制信号, 信号侦测电 路 342就逐行的侦测通过 TFT单元与此行控制电极线相连接的感测电极单元上触控 信号的变化。
当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触控物靠近或接触某感测电极单元时, 手指或其他触控 物与感测电极单元间形成耦合电容, 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交流触控信号就会通过此耦 合电容部分泄漏出去; 信号侦测电路 342通过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交流触控信号 的变化, 就可找出漏电流最大的或漏电流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信号侦测电路 342 侦测各条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也可以是找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化最 大或交流触控信号相位变化超过某阈值的检测电极线; 再根据此时开启 TFT单元的 控制电极线, 就可确定被触的感测电极单元, 从而找出手指或其他触控物在触控基 板 310上的位置。 有源触控系统 300成为可探测触控点位置的触控系统。
对屏蔽电极 334施加与检测电极线组上的交流触控信号波形、频率和相位相同, 屏蔽电极 334上的屏蔽信号就与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相同; 就 可以尽可能减少感测电极单元上的交流触控信号, 从感测电极单元与屏蔽电极 334 间的耦合电容的泄漏, 同时屏蔽电极 334又可隔离显示面板 301上显示信号对触控 信号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 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有源触控系统由有源触控面板和触控电路 等组成, 有源触控面板的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布的有源器件单元、 阵列排布的感测 电极单元、 以及不少于两组相交的控制电极线和检测电极线,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 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电路具有触控激励源、 信号检测电路和 控制电路; 有源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极单元连接有源器件, 有源器件连接控制电 极和检测电极, 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触控激励源和信号检测电路, 控制电 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控制电路; 触控电路以扫描方式向各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 号, 控制有源器件单元的导通状态, 并通过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在触控电路向某一条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号, 让与施加有控制信号的控制 电极线相连接的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态的期间, 所述控制信号是直流信号; 同 时, 触控电路通过检测电极线向感测电极单元施加触控信号, 并侦测检测电极线 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信号是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 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信号是交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 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4. 4、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有源触控系统由有源触控面板和触控电路 等组成, 有源触控面板的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布的有源器件单元、 阵列排布的感测 电极单元、 以及不少于两组相交的控制电极线和检测电极线, 各控制电极线和各 检测电极线相交处有绝缘层相隔离; 触控电路具有触控激励源、 信号检测电路和 控制电路; 有源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极单元连接有源器件, 有源器件连接控制电 极和检测电极, 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触控激励源和信号检测电路, 控制电 极连接触控电路中的控制电路; 触控电路以扫描方式向各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 号, 控制有源器件单元的导通状态, 并通过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在触控电路向某一条控制电极线施加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信号是交流信号; 同时, 触控电路通过检测电极线向感测电极单元施加触控信号, 并侦测检测电极 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信号是直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直流触 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6.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信号是交流信号, 触控电路通过侦测施加在检测电极线上的交流触 控信号的变化, 来确定感测电极单元是否被触控。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频率, 低于所述交流触控信号的频率。
  8. 8、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频率, 不低于所述交流触控信号的频率。
  9. 9、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6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信号 (交流触控信号或交流控制信号) 的频率不小于 10KHz。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或 5或 6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控制信号的波形或交流触控信号的波形, 可以是方波, 也可以是正 弦波, 也可以是其他周期性的波形。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源触控系统的检测电极线组中, 具有相邻检测电极连接触控电路中触 控激励源的不同激励端, 所述触控激励源的不同激励端上信号的波形或频率或相 位, 可以是相同的, 也可以是不同的。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具有连接设置在感测电极单元阵列和显示面板电极之间的屏蔽 电极的输出端, 在所述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态的期间, 有触控电路施加给屏蔽 电极的信号是直流信号。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具有连接设置在感测电极单元阵列和显示面板电极之间的屏蔽 电极的输出端, 在所述有源器件单元处于导通态的期间, 触控电路施加给屏蔽电 极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 与触控电路施加在控制电极线上的, 或与施加在检 测电极线上的信号波形、 频率和相位是相同的。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或 13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有源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触控电路连接屏蔽电极的输出端, 是连接到有源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公共电极上, 以显示公共电极作为屏蔽电极。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 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充电或放电的幅值特征。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 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充电或放电的时间特征。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 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漏电流的幅值特征。
  18. 18、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有源触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路侦测检测电极线上触控信号的变化, 是通过检测电极线测量其 所连接感测电极单元漏电流的相位特征。
CN201180001856.5A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Active CN103221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81152 WO2013056472A1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905A true CN103221905A (zh) 2013-07-24
CN103221905B CN103221905B (zh) 2017-09-05

Family

ID=4814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856.5A Active CN103221905B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1905B (zh)
TW (1) TW201322097A (zh)
WO (1) WO201305647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366A (zh) * 2017-09-28 2018-01-09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7836A (zh) * 2021-11-02 2022-02-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442852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252115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驱动方法、触控输入设备的识别方法及触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6510B (zh) * 2013-09-30 2015-11-01 OLED touch device
TWI501135B (zh) * 2013-12-02 2015-09-21 LCD touch device
US9285913B1 (en) 2014-12-31 2016-03-1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EP3040823B1 (en) * 2014-12-31 2017-09-27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0163086B (zh) * 2019-04-09 2021-07-09 有品国际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神经网络的健身动作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TWI710941B (zh) * 2019-11-29 2020-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618A (zh) * 2006-08-20 2008-02-27 陈其良 象素复用触控式平板显示器
US20090295754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Touch panel
CN101408826B (zh) * 2008-11-17 2010-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装置
CN201765574U (zh) * 2009-09-27 2011-03-16 智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排除触控影响显示的触控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8470B (zh) * 2006-08-02 2010-12-29 智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式平板显示器电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618A (zh) * 2006-08-20 2008-02-27 陈其良 象素复用触控式平板显示器
US20090295754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Touch panel
CN101408826B (zh) * 2008-11-17 2010-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装置
CN201765574U (zh) * 2009-09-27 2011-03-16 智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排除触控影响显示的触控显示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366A (zh) * 2017-09-28 2018-01-09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52115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驱动方法、触控输入设备的识别方法及触控设备
CN114047836A (zh) * 2021-11-02 2022-02-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442852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42852B (zh) * 2022-01-28 2023-03-10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097A (zh) 2013-06-01
CN103221905B (zh) 2017-09-05
WO2013056472A1 (zh)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3558U (zh)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
CN103221905B (zh) 一种有源触控系统的驱动方法
CN10573979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EP2746840B1 (en) T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150073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293778B (zh) 一种触摸液晶光栅装置和3d/2d平板显示装置
CN102955311B (zh) 一种内置触控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3588234U (zh) 一种数字式电容触控面板
CN105717690A (zh) 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CN103941496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5461A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36012A (zh)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1051549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工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7711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4252275A (zh) 触摸感测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930008A (zh) 一种内嵌触摸液晶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04571752A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
CN103279248A (zh) 集成触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4866153A (zh) 自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CN104680999B (zh)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318629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30747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28694A (zh) 一种具有识别和检测功能的显示设备
CN203149528U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04678628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NL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ID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0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elite Building 2 building seven layer 7F02

Applicant after: Xinl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glorious new world building, No. 2002, Nanshan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9B1

Applicant before: Zhid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9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five road No. 9 gold card technology building 3 Room 302

Applicant after: Dunta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elite Building 2 building seven layer 7F02

Applicant before: Xinl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