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894B -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894B
CN103220894B CN201210016177.1A CN201210016177A CN103220894B CN 103220894 B CN103220894 B CN 103220894B CN 201210016177 A CN201210016177 A CN 201210016177A CN 103220894 B CN103220894 B CN 103220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current
fan
temperature
rack
collec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6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894A (zh
Inventor
黄文雄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161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柜散热系统包括热气流收集腔,其第一侧面作为机柜背板;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且设有控制器以及和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热气流收集腔内部设有至少一组与控制器相连的风扇组;机柜进风口处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热气流排出口用于通过回风导管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相连;控制器用于在机柜排风温度与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温度差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可以对机柜进行有效散热,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高效隔离,提升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柜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讯机房中,机柜一般有两种布局方式,即面朝背布局方式和面朝面布局方式。机柜以面朝背布局方式进行布局时,风道上往往出现级联加热问题,即前面机柜排出的热气流被后面机柜吸入,由此导致气流不断被加热,最终气流温度超出机柜内设备允许的进风温度,导致机柜内设备因高温而告警或宕机。机柜以面朝面布局方式进行布局时,风道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冷热气流分流,较面朝背布局方式有显著改进。但是,机柜以面朝面布局方式进行布局仍然无法彻底杜绝冷热气流的混合问题,制冷效率亟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用于对机柜进行有效散热。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系统,包括:
热气流收集腔、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组风扇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背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柜的进风口处,并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所述热气流排出口用于通过回风导管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包括机房空调和至少一个机柜,每一个所述机柜包括机柜主体和机柜散热系统;其中,每一个所述机柜的机柜散热系统包括:热气流收集腔、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组风扇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主体背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的进风口处,并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所述热气流排出口与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通过回风导管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所述回风导管传输至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机柜排风温度;
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
计算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
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的热气流排出口输出,使得输出的热气流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侧面作为机柜背板的热气流收集腔来收集机柜排出的热气流,并将收集到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收集腔上设置的热气流排出口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的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使热气流经过机房空调的热-冷交换后可以再次为机房中的机柜提供冷气流输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机柜的有效循环散热,同时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之间的的高效隔离,使得制冷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地控制热气流收集腔中的风扇组的转速,降低了机房系统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用于对机柜进行有效循环散热,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的高效隔离,使得制冷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以及降低机房系统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机柜散热系统可以包括:
热气流收集腔1,控制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至少一组风扇组15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6;
其中,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作为机柜背板11;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即机柜背板11)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12,控制器1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即机柜背板11)上,并且控制器1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相连;至少一组风扇组15设置在热气流收集腔1内,并且至少一组和控制器13相连;第二温度传感器16设置在机柜的进风口处,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16和控制器13相连;热气流收集腔1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17,热气流排出口17用于通过回风导管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相连;
其中,控制器13用于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14采集的机柜排风温度(即热气流收集腔1的进风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6采集的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该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该温度差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减速运行。
其中,至少一组风扇组15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排出口17输出,并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使机房空调进行热-冷交换后可以再次为机房中的机柜提供冷气流输入,实现机柜的有效循环散热。
在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中,机房空调输出的冷风可以从机柜的进风口进入机柜,而设置在机柜的进风口处的与控制器13相连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6在采集到机柜进风温度后,可以将采集到的机柜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
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以通过智能平台管理(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Bus,IPMB)总线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6相连,即第二温度传感器16可以通过IPMB总线将采集到的机柜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
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以通过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总线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6相连,即第二温度传感器16可以通过I2C总线将采集到的机柜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
在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中,机房空调输出的冷气流从机柜的进风口进入机柜后,机柜内装载设备将排出热气流,并且热气流在热气流收集腔1内部设置的至少一组风扇组15的抽风作用下,将从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即机柜背板11)上形成的通风孔12进入热气流收集腔1内部,并从热气流收集腔1上设置的热气流排出口17排出,热气流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相连,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4可以通过IPMB总线将采集到的机柜排风温度(即热气流收集腔1的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
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以通过I2C总线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相连,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4可以通过I2C总线将采集到的机柜排风温度(即热气流收集腔1的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
对于一个已经装载好装载设备的机柜来说,只要其装载设备数量不变,那么其发热量可以认为是恒定的。实际应用中,机柜的发热量Q满足以下关系,即:
Q=k*q*ΔT
其中,k表示系数,取值为(0,1),q表示机柜进风速度,ΔT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4采集的机柜排风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6采集的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上述关系中,k取值也是固定的,因此q与ΔT之间成反比关系。所以,当控制器13计算出第一温度传感器14采集的机柜排风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6采集的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ΔT小于设定值(设定值>0)时,控制器13可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加速运行,以增大机柜进风速度q;或者,在该温度差ΔT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减速运行,以减小机柜进风速度q。
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也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至少一组风扇组15相连,即控制器13可以通过IPMB总线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加速或减速运行。
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也可以通过I2C总线与至少一组风扇组15相连,即控制器13可以通过I2C总线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组15中风扇加速或减速运行。
在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中,至少一组风扇组15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内部由下向上传输至热气流排出口17输出,并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使机房空调对热气流进行热-冷交换后再次输出冷风,从而可以达到冷气流循环利用,提升制冷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
设置在热气流收集腔1内的温控开门模块18,该温控开门模块18与控制器13相连。其中,温控开门模块18可以通过IPMB总线或I2C总线与控制器13相连。
相应地,控制器13还用于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采集的机柜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输出告警信号至温控开门模块18。
相应地,温控开门模块18用于接收控制器13输出的告警信号,并控制与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相对应的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二侧面开启。一个实施例中,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可以和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二侧面相交,或者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可以和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二侧面平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一个实施例中,与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一侧面相对应的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二侧面可以在温控开门模块18的控制下,以电磁式或感应式等方式缓缓自动开启,使维护人员可以及时地对安装设备进行人工维护,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提高安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一个实施例中,热气流收集腔1的内部设置的风扇组1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组,其中,该至少两组风扇组15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内部可以呈纵向错开分布,并且任意两组风扇组15在纵向上的投影不重叠。从而,可以使机柜散热系统的散热更加均匀。
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内,相邻两组风扇组15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挡风板19。通过挡风板19可以避免下面的风扇组15排出的热气流再次被上面的风扇组15排出,从而可以提高排风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风扇组1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组,其中,该至少两组风扇组15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内部呈横向错开分布,可以增大热气流排出量。
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机柜散热系统内,热气流排出口17可以设置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顶面上。相应地,至少一组风扇组15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在热气流收集腔1的内部由下向上传输至热气流排出口17输出,并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其中,回风导管是一种密封性通道,可以避免热气流外泄对周围机柜散热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机房空调2和至少一个机柜3,每一个机柜3包括机柜主体31和机柜散热系统32;每一个机柜3的机柜散热系统32包括:热气流收集腔、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组风扇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主体背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的进风口处,并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所述热气流排出口与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通过回风导管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所述回风导管传输至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机柜3包括的机柜散热系统32的结构可以和前面实施例介绍的机柜散热系统的结构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图2a所示的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中,每一个机柜3包括的机柜散热系统32中的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可以作为机柜主体31背板,并且热气流收集腔上设置的热气流排出口与机房空调2的回风口之间通过回风导管相连。其中,热气流收集腔内的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可以从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2的回风口,由机房空调进行热-冷交换后可以再次为机房中的机柜3提供冷气流输入,实现机柜3的有效循环散热。
在图2a所示的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中中,机房内的机柜3可以采用面朝背布局方式进行布局。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冷气流传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热气流传输方向。如图2a所示,机柜散热系统32排出的热气流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2的回风口进行冷却,机房空调输出的冷气流通过机柜主体31的进风口进入机柜内,实现冷气流循环利用。
请参阅图2b,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b所示的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中,机房内的机柜3可以采用面朝面布局方式进行布局。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冷气流传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热气流传输方向。如图2b所示,机柜散热系统32排出的热气流可以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2的回风口进行冷却,机房空调2输出的冷气流通过机柜主体31的进风口进入机柜内,实现冷气流循环利用。
可见,机房内的机柜无论是以面朝背布局方式或面朝面布局方式进行布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散热系统均可以对机柜进行有效循环散热,同时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的高效隔离,机房制冷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散热系统和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机柜的有效循环散热,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的高效隔离,提升机房制冷效率;实现机柜级精确排风,避免热气流扩散并影响周边设备;可以有效解决机柜热气流收集可能导致的消防安全问题;以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采集机柜排风温度;
302、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
303、计算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
304、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的热气流排出口输出,使得输出的热气流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其中,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的背板,并且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
在一种是实现方式下,
301: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柜排风温度;
302: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和302之间没有先后顺序之限制。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机柜的进风口处。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机柜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控制与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相对应的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开启。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散热方法。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设在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上,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机柜背板,并且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至少一组风扇组设在热气流收集腔内部,并且至少一组风扇组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柜的进风口处;热气流排出口设在热气流收集腔上,并且热气流排出口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通过回风导管相连。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柜排风温度(即热气流收集腔的进风温度),并将机柜排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柜进风温度,并将机柜进风温度传输给控制器。
402、控制器计算机柜排风温度与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ΔT。
403、控制器判断温度差ΔT是否小于设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4;若否,则执行步骤405。
404、控制器在温度差ΔT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并执行步骤406。
405、控制器在温度差ΔT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并执行步骤406。
406、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由机房空调进行热-冷交换后再次为机房中的机柜提供冷气流输入,实现机柜的有效循环散热。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机柜散热方法的流程图。在图5所示的方法中,热气流收集腔内还设有温控开门模块,并且温控开门模块与控制器相连。与图4所示的机柜散热方法相比,图5所示的机柜散热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407、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机柜排风温度T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8;若否,则返回步骤401。
408、控制器输出告警信号至所述温控开门模块。
409、温控开门模块接收控制器输出的告警信号,并控制与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即机柜背板)相对应的热气流收集腔1的第二侧面开启。
在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中,风扇组的数量可以至少两组,该至少两组风扇组在热气流收集腔内部呈纵向错开分布,并且任意两组风扇组在纵向上的投影不重叠。从而,可以使机柜散热系统的散热更加均匀。
在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中,还可以采用挡风板连接相邻两组风扇组的相邻边缘。通过挡风板可以避免下面的风扇组排出的热气流再次被上面的风扇组排出,从而可以提高排风效率。
在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中,热气流排出口可以设置在热气流收集腔的顶面上;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在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由下向上传输至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由机房空调进行冷却并输出冷气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散热方法可以对机柜进行有效循环散热,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的高效隔离,制冷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散热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地控制热气流收集腔中的风扇组的转速,降低了机房系统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侧面作为机柜背板的热气流收集腔来收集机柜排出的热气流,并将收集到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收集腔上设置的热气流排出口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的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使热气流经过机房空调的热-冷交换后可以再次为机房中的机柜提供冷气流输入,从而实现冷气流与热气流的高效隔离,避免了冷热气流混合,提升制冷利用效率;以及实现机柜级的精确排风,避免热气流扩散并影响周边设备;
2)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采集的所述机柜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控制与所述机柜背板相对应的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开启;这样的话,一旦机柜散热系统或者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后,通过智能化的温控策略,自动打开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从而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行;
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从而实现了通过对机柜排风温度、机柜进风温度的监测,调节风扇转速,按需分配风量,从而降低系统功耗、噪声以及延长系统风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也实现节能减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描述中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的说法,没有限定顺序的意思,仅为方便区分而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气流收集腔、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组风扇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背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柜的进风口处,并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所述热气流排出口用于通过回风导管与机房空调的回风口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
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的温控开门模块,所述温控开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输出告警信号至所述温控开门模块;
所述温控开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告警信号,并控制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开启,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呈纵向错开分布,并且任意两组风扇组在纵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风扇组的相邻边缘之间连接挡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呈横向错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顶面上;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由下向上传输至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所述控制器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组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机柜散热系统,所述控制器通过内部集成电路I2C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组相连。
8.一种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空调和至少一个机柜,每一个所述机柜包括机柜主体和机柜散热系统;其中,每一个所述机柜的机柜散热系统包括:热气流收集腔、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组风扇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主体背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并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的进风口处,并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热气流排出口,所述热气流排出口与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之间通过回风导管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排风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所述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所述热气流排出口输出,并沿着所述回风导管传输至所述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其中,每一个所述机柜的机柜散热系统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的温控开门模块,所述温控开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机柜主体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输出告警信号至所述温控开门模块;
所述温控开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的告警信号,并控制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开启,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9.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机柜排风温度;
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
计算所述机柜排风温度与所述机柜进风温度的温度差,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加速运行,或者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减速运行;
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中风扇排出的热气流从热气流收集腔上设有的热气流排出口输出,使得输出的热气流沿着回风导管传输至机房空调的回风口;
其中,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一侧面作为所述机柜的背板,并且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至少一组风扇组设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内;
所述采集机柜排风温度包括: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柜排风温度;
所述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包括: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机柜进风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机柜的进风口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机柜排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高温告警值时控制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开启,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柜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呈纵向错开分布,并且任意两组风扇组在纵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柜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在所述热气流收集腔的内部呈横向错开分布。
CN201210016177.1A 2012-01-18 2012-01-18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Active CN103220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6177.1A CN103220894B (zh) 2012-01-18 2012-01-18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6177.1A CN103220894B (zh) 2012-01-18 2012-01-18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894A CN103220894A (zh) 2013-07-24
CN103220894B true CN103220894B (zh) 2015-12-16

Family

ID=4881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6177.1A Active CN103220894B (zh) 2012-01-18 2012-01-18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2184B (zh) 2014-01-23 2018-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系统
CN103945676B (zh) * 2014-04-22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箱的通风装置、机箱及通风的方法
CN104613573A (zh) * 2014-12-19 2015-05-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循环制冷系统
CN104880895B (zh) * 2015-06-25 2017-04-05 苏州市英富美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
CN104932180B (zh) * 2015-06-25 2017-02-22 广东建业显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检测散热式投影仪
CN106973542B (zh) * 2016-01-14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柜及通讯系统
CN105979723B (zh) * 2016-05-31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及数据中心系统
CN108247170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上海朗仕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冷式助焊剂收集器的维护保养预警装置
CN110173769A (zh) * 2019-05-24 2019-08-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CN112087922A (zh) * 2020-08-27 2020-12-1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巡检及自动报警系统
CN113038795B (zh) * 2021-03-09 2022-10-04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散热装置
CN113970162B (zh) * 2021-11-30 2023-05-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空调
CN114355999B (zh) * 2021-12-24 2023-05-2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列车的智能温度控制机柜、控制方法、设备
CN115279159B (zh) * 2022-09-28 2022-12-27 深圳市兴晟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机房智能机柜
CN117835677B (zh) * 2024-03-04 2024-05-10 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服务器设备的散热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5271A (ja) * 2007-01-30 2008-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用吹出装置システム、排熱搬送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
US7508663B2 (en) * 2003-12-29 2009-03-24 Rackable Systems, Inc. Computer rack cool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airflow impedance
CN101561164A (zh) * 2008-12-30 2009-10-21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系统
CN201368558Y (zh) * 2009-01-20 2009-12-23 潘华建 数据设备机柜送风控制系统
CN102116517A (zh) * 2011-03-21 2011-07-06 北京东方新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机房设备的送风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7357B2 (en) * 2000-02-18 2003-05-06 Toc Technology, Llc Computer rack heat extraction device
US7643291B2 (en) * 2007-08-30 2010-01-05 Afco Systems Cabinet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8663B2 (en) * 2003-12-29 2009-03-24 Rackable Systems, Inc. Computer rack cool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airflow impedance
JP2008185271A (ja) * 2007-01-30 2008-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用吹出装置システム、排熱搬送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
CN101561164A (zh) * 2008-12-30 2009-10-21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系统
CN201368558Y (zh) * 2009-01-20 2009-12-23 潘华建 数据设备机柜送风控制系统
CN102116517A (zh) * 2011-03-21 2011-07-06 北京东方新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机房设备的送风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894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894B (zh)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系统、机房热气流收集管理系统
CN102306044B (zh) 高密度计算机房室自动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40116B (zh) 机架系统的温控方法和机架系统的送风系统
CN102322329B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9451701A (zh)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102628630B (zh) 风冷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04918462A (zh) 一种云计算机房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
CN106859377A (zh) 电烤箱
CN101790299A (zh) 一种变风量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CN103743004A (zh)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制冷节能设备
CN110220267A (zh) 空调机组、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风机运行方法与装置
CN103220895A (zh) 机柜系统及其排风设备
CN111836523A (zh) 基于it设备负载变化的通信机楼空调三级调节方法和系统
CN203340499U (zh) 一种节能降温机柜
CN106507635A (zh) 一种机柜
CN210900104U (zh) 一种微型数据中心
CN206001640U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控制系统
CN103673208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2499A (zh) 机柜式数据中心
CN103687384B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通信机柜
CN204047015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模块单元及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5318421A (zh)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582944U (zh) 变风量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CN211316907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烘干机
CN103807887B (zh) 一种超低音的变频微波炉及其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