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8421A -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8421A
CN105318421A CN201410333788.8A CN201410333788A CN105318421A CN 105318421 A CN105318421 A CN 105318421A CN 201410333788 A CN201410333788 A CN 201410333788A CN 105318421 A CN105318421 A CN 105318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line
temperature value
thermal current
refrigerat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37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丹怀
周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37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8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房,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以及第一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或通信机房中气流组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各种业务层出不穷,数据业务及流量迅猛发展。当前,各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在扩大自身业务规模的同时,也掀起了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的建设高潮。在面对业务高速增长、机房容量迅速扩大,机房耗电量几何级数增长及电力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业务发展规模、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机房耗电量、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尤其是降低机房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节省运营成本成为当前运营商、IT及互联网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的耗电均主要由设备耗电、制冷系统耗电、电力配电系统耗电及损耗,以及其他照明、辅助系统耗电构成。其中,制冷系统耗电占总耗电量的40%以上,有些机房甚至超过50%。如何提高制冷系统效率,降低制冷系统的耗电,是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目标和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保证机房环境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自然冷源,降低制冷装置能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以及第一管道;其中,
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
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包括:通道门和通道顶;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包括:
通过所述通道门和通道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室外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
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室外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或连通;
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输入至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
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经由自身及第三管道输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管道中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管道处还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过滤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装置,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将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排出的热气流、与制冷装置输入的冷气流隔离,如此,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制冷装置排出的冷气流的利用率,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俯视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侧视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俯视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侧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气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在确保机房内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例如降低空调的能耗,是通信机房、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我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全年有大部分的时间室外环境温度比机房温度低,因此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或通信机房,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室外空气冷源替代机房空调制冷,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当前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常用的利用室外空气冷源替代机房空调制冷的方案主要包括新风制冷技术、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热管空调制冷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外界的空气冷源对机房进行制冷,但是,上述技术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室外新风制冷技术是将新制冷风机与传统空调机组制冷方法结合,因此,对于预建设的新机房或数据中心,需要在所述新机房或数据中心中增加新风机组的投资,所述新风机组用于将室外空气冷源引入所述新机房或数据中心;对于传统机房节能改造,需要增加新风机组的投资同时还需要给新风机组预留建设空间,而预留建设空间无疑会增加改造难度;所述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原理,虽然能避免直接引入新风,但是,板式换热的效率相对较低,而且所述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也需要引入新风机组,所以也同样面临引入新风机组的设计和改造问题;所述热管空调制冷技术目前还存在成本高、管材和工艺不成熟等问题;上述问题中最为重要是,所述新风制冷技术、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或者热管空调制冷技术均是作为机房空调制冷技术的补充,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器来设定相应的运行策略使上述技术与机房空调联动交替运行;例如,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值时,启用室外冷源系统,关闭空调;否则启用空调,停用送入室外冷源。对于目前使用较多的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而言,需要室内室外温差在10℃以上才能启用运行,因此,导致可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非常有限。另外,单独使用所述新风制冷技术、智能热交换制冷技术或者热管空调制冷技术的时段内,由于机房空调完全不运行,因此,很难控制机房内的湿度、洁净度等其它环境参数。
综上所述,现在亟需一种新技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于目前利用室外空气冷源进行制冷的时间较短、且控制相对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制冷装置排出的冷气流的利用率,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结合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解释。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俯视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侧视图一;如图1、图2所示,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以及第一管道;其中,
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
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包括:通道门和通道顶;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包括:
通过所述通道门和通道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室外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
这里,所述第二管道与室外连通处可以设置第一风阀,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第一管道与室外连通,用于将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排出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室外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阀;
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均可以为手动风阀;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处均设置有辅助风机。
这里,所述第二管道处还可以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过滤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
这里,如果机房所处地点的最高温度低于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的温度,而且,从所述第二管道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不低于所述机房要求的最低温度,此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设置方法,将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通过第一管道全部排出至室外,通过第二管道将室外空气形成的冷气流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如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自然冷源,降低制冷装置能耗。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俯视图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的侧视图二;如图3、图4所示,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以及第一管道;其中,
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
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包括:通道门和通道顶;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包括:
通过所述通道门和通道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
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为:在所述第一管道的末端形成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
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室外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或连通;
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输入至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
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经由自身及第三管道输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管道中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管道处还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过滤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
这里,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处均设置有辅助风机;且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均为可控风阀,如电动可控风阀等。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机房包括两排机柜、管道隔离组件、制冷装置、空调回风管、室外新风三级过滤装置、辅助风机、电动可控风阀、温度传感器等;其中,所述空调回风管即为图4所示的第三管道;所述室外新风三级过滤装置即为图4所示的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所述电动可控风阀即为图4所示的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及第三风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在图4中未给出。所述两排机柜背对背安装放置,两排机柜与管道隔离组件将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排出热气流、与制冷装置排出的冷气流隔离,并将所述热气流从第一管道排出;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有分为第一分子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道根据温度情况将热气流全部或部分排出至室外,所述第二分支管道根据温度情况将全部或部分热气流、与经第四管道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汇合共同经所述第三管道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入风口;或者,所述第二分支管道根据温度情况将全部热气流经第三管道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入风口。
所述机房的工作原理:
所述制冷装置排出的冷气流充满在机房四周,未安装设备的机柜均需安装挡风板,以使未安装设备的机柜与冷气流隔离,提高冷气流利用率;各机柜的前门、后门均为网孔门或不设置机柜门,机柜内设备从机柜的前门处吸入机房内的冷气流,冷气流经运行的设备对设备进行降温散热后变成温度较高的热气流,由于两排机柜背对背设置,因此,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均流向两排机柜的排与排的间距所处区域,所述热气流经所述区域进入第一管道;由于机房的隔离设计,即采用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冷气流与热气流隔离,因此,热气流不会与冷气流混合,如此,能提高冷气流的利用率;所述第一管道的部分热气流经第一分支管道后排出至室外;同时,所述第一管道的剩余部分热气流经第二分支管道后、与经第四管道进入的气流在第三管道处汇合,并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入风口;其中,所述经第四管道进入的气流为通过第四管道中的三个过滤器过滤后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
这里,可以在第一管道处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处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在室外靠近第四管道处安装第三温度传感器,或者,直接在所述第四管道处安装第三温度传感器;如此,根据各传感器的温度值,调节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及第三风阀的气流的输出或输入量,以保证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管道的温度为T1,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外温度为T2,且所述T2大于所述T1,此时,室外温度较高,关闭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处的第一风阀、以及关闭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处的第三风阀,将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排出的热气流全部经由第二分支管道送入至第三管道,并经由第三管道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如此,降低制冷装置的功耗;
当所述T2小于所述T1,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管道的气流的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值,即室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管道的热气流的温度,且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送入的热气流汇合后形成的气流的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值时,此时,说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热气流温度较高,不适宜将所述热气流作为制冷装置的输入气流,因此,关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通处的第二风阀,将所述第一管道的热气流全部经所述第一分支管道排出;而所述制冷装置的输入气流全部为由第四管道引入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如此,能降低制冷装置的功耗。
具体地,当室外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若所述制冷装置的输入气流全部由第四管道送入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提供,所述第三管道的温度会低于预设最低温度,因此,调节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比例,以保证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步骤502: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具体地,将所述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运用到实施例二所述的机房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制冷装置排出的冷气流的利用率,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
另外,当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排出的热气流比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温度低时,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将所述热气流送入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如此,能够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
为实现图5所示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装置,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61,用于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调节单元6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所述确定单元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所述调节单元和控制单元可以运行于计算机上,可由位于计算机上的中央处理器(CPU)、或微处理器(M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通过所述调节单元和控制单元调节向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及第三风阀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经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及第三风阀的气流的输入和输出量。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的具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实施例二所述的机房中,这里,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包括通道门和通道顶;所述过滤器包括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均为可控风阀,如电动可控风阀等;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机房还包括辅助风机,即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处均设置有辅助风机,在图3和4中未给出;
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
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为所述第一管道的末端处的两个分支,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室外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或连通;
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输入至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所述第三管道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
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
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经由自身及第三管道输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管道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中;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中,由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机房所处地方的室外温度,因此,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的附近;
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处,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当所述第四管道处设置的过滤器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依次送入各过滤器,经各顾虑器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701:制冷装置运行,为所述机房降温;
步骤702:各机柜中的设备冷却,第一通道气流的温度升高;
步骤70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通道的温度T1,即检测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的温度T1;
步骤704: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房所处的室外温度T2;随后执行步骤705;
这里,步骤703和步骤704的步骤可以调换;
步骤705:判断所述T1是否大于T2;
若是,执行步骤706;否则,执行步骤711;
步骤706:打开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即通过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打开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
步骤707: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调节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输出的气流的流量,以使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三管道的温度T3趋向于T0;即:使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温度T3趋向于T0;此时,预设间隔时间,当到达间隔时间后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管道的温度T3,根据所述T3,调节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进而调节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输出的气流的流量,以使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三管道的温度T3趋向于T0;步骤707自身循环;
这里,所述T0可以根据通信机房的所要求的湿度条件、制冷装置的预设送风温度、或者各机柜中的设备的散热多少而确定;所述T0可以为某预设范围(T0a,T0b)内的任意温度,例如,T0a为15℃,T0b为20℃,则T0可以为(15℃,20℃)之间的任意一温度值。
708:判断所述T3是否大于所述T0;若是,执行步骤709;否则,执行步骤710;
步骤709:关闭第二风阀,打开第一风阀,即关闭第二分支管道,打开第一分支管道,使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直接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排出至室外;此时,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全部为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所述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通过第四管道处的过滤器,并经过所述第三管道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随后,执行步骤701。
步骤710:维持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气流输出量;此时,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一分部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排放至室外,一分部经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进入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第三管道的部分热气流、与经所述第四管道送入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汇合,一同作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所述制冷装置风机运转为自身送入气流,而所述制冷装置的压缩机不启动制冷;随后执行步骤701。
这里,由于所述T3小于T0,因此,经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进入所述第三管道的部分热气流、与经所述第四管道送入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汇合后形成的气流的温度小于T0,也就是说,此时,所述制冷装置无需进行制冷,仅作为送风装置,将汇合后的气流送入所述机房即可实现为所述机房制冷的目的。
步骤711:关闭第一风阀和第三风阀,打开第二风阀,即关闭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及所述第四管道,打开所述第二分支管道;此时,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排出的热气流全部送入至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送入气流,随后执行步骤7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以及第一管道;其中,
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
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所述热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包括:通道门和通道顶;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包括:
通过所述通道门和通道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室外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
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室外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或连通;
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管道送入自身的热气流输入至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制冷装置送入气流;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还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
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经由自身及第三管道输的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隔离与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管道中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处还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用于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过滤后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过滤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布袋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和电子及化学过滤器。
8.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10.一种机房气流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设置有制冷装置、背对背设置的两排机柜、通道隔离组件、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其中,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进入各机柜的前门,经各机柜中运行的设备后从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热气流;所述通道隔离组件将所述热气流与冷气流隔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或者,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部分热气流排出至室外,将剩余部分热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第四管道与室外连通,且能够将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送入至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从所述机房的各机柜的后门排出的热气流汇合后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为室外温度值;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调节送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热气流的输入量和室外空气形成的气流的输入量,以调节进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由各机柜排出的热气流是否被排出至室外;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及第三温度值,控制经所述第一管道排出至室外的热气流的输出量,以及控制经所述第四管道向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送入气流的输入量。
CN201410333788.8A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318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788.8A CN105318421A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788.8A CN105318421A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421A true CN105318421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3788.8A Pending CN105318421A (zh) 2014-07-14 2014-07-14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84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075A (zh) * 2017-01-20 2017-06-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的水冷制冷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599173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结构
CN115060002A (zh) * 2022-06-27 2022-09-16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接水装置和双层微模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48065U (zh) * 2012-05-29 2013-01-02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可调型节能机组
CN103206747A (zh) * 2013-02-27 2013-07-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房内服务器的冷却系统
CN203116200U (zh) * 2013-01-29 2013-08-0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应用于数据机房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367320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00189A (zh) * 2012-12-27 2014-07-0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48065U (zh) * 2012-05-29 2013-01-02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可调型节能机组
CN10367320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00189A (zh) * 2012-12-27 2014-07-0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3116200U (zh) * 2013-01-29 2013-08-0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应用于数据机房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3206747A (zh) * 2013-02-27 2013-07-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房内服务器的冷却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075A (zh) * 2017-01-20 2017-06-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的水冷制冷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852075B (zh) * 2017-01-20 2019-02-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的水冷制冷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599173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结构
CN114599173B (zh) * 2020-12-04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结构
CN115060002A (zh) * 2022-06-27 2022-09-16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接水装置和双层微模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6044B (zh) 高密度计算机房室自动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104633857B (zh) 一种空调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202145719U (zh) 一种全封闭带冷却系统的服务器设备机柜
CN201935340U (zh) 一种机房送风系统
CN105805904B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4665544U (zh) 一种机房水冷多联热管系统
CN103153027B (zh) 一种it设备高效散热冷却装置
CN106524364A (zh) 一种数据机房用逆流空气换热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22253A (zh) 一种智能保温节能型通信机房
CN109451701A (zh)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203797864U (zh) 数据中心抽屉式结构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103673208B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18421A (zh) 一种机房、机房气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349433U (zh) 小型机房定点精确送风节能控制装置
CN207487027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节能风帽自然冷却系统
CN103687384B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通信机柜
CN103557670B (zh) 超市冷柜冷凝热集中处理系统
CN202276584U (zh) 密闭式通信机柜
CN202907390U (zh) 基于地板送风的新型机房空调系统
CN103005115B (zh) 空气能热循环烘干与冷气回收装置及其自动控温方法
CN209563107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4456838B (zh) 机房回风的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3747269U (zh) 汇控柜通风除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