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373A -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373A
CN103220373A CN2012100182299A CN201210018229A CN103220373A CN 103220373 A CN103220373 A CN 103220373A CN 2012100182299 A CN2012100182299 A CN 2012100182299A CN 201210018229 A CN201210018229 A CN 201210018229A CN 103220373 A CN103220373 A CN 103220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end
client
physical address
information
logica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82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373B (zh
Inventor
叶小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0182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393 priority patent/WO20131070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转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控板上的服务端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其中,服务端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中并发送给客户端;还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其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客户端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并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其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转方法和通讯设备,为通讯设备内部的所有处理节点同时提供地址相互转换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讯网络中,为实现信息的传递,首先需要对网络节点进行编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网络系统根据信息所要到达的目的节点地址进行中继转发。例如互联网,它通过对各网络节点赋予IP地址,用IP地址区分网络中的唯一节点,信息用IP报文进行封装并在网络节点中传递。
在分布式通讯设备(比如基站子系统)内部也是一个局域网络,它由多个单板构成,每个单板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单板之间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互联。
为此,需要对设备内部的各单板、单板内部的模块进行编址,以方便通讯和管理。从通讯角度出发,对系统内部各通讯节点赋予逻辑地址概念,逻辑地址可由模块号、子系统号、单元号和子单元号组成。每个逻辑地址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节点。主备运行模式的节点具有相同的逻辑地址,此编址方式简化了对上层应用软件的影响。另外,从网管角度出发,对系统内部各节点赋予物理地址概念,以便定位各节点的物理位置。物理地址可由架号、框号、槽号、CPU号组成。
分布式通讯设备内部存在两种编址,因而存在它们之间进行转换的需求。例如从网管后台以物理地址寻址的操作命令,到达通讯设备主控节点后,需要转换为逻辑地址,并把操作命令发送到具体的执行单元。
现有技术解决了单个节点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的问题,但没有解决通讯设备内部多个节点同时提供整个系统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通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控板上的服务端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其中,
服务端,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中并发送给客户端;还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其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客户端,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并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其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并建立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映射关系;
(b)、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并发送给客户端;
(c)、服务端和客户端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该通讯设备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板和至少一块受控板,还包括上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互换装置。
进一步地,该通讯设备还包括备用主控板,主用主控板和主控板上同时包括上述地址互换装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主备状态时,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行服务端,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客户端。
采用本发明,通过服务端和客户端一起协作为通讯设备内部的所有处理节点同时提供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转换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地址转换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地址转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单板配置信息同步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通讯设备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装置。包括:运行在主用主控板上的服务端100在备用主控板和所有受控板上的客户端200,其中:
服务端100,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中并发送给客户端;还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客户端200,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并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进一步地,服务端100包括:服务端初始化模块102、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104、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106、服务端同步模块108和服务端接口模块110,其中:
服务端初始化模块102,用于编址数据的初始化、以及从数据库配置表获得单板配置信息,并保存在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104中;
优选地,为了保证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服务端初始化模块102还用于注册数据库触发器,以便当配置信息通过后台操作修改时,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104的信息能得到及时更新。
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104,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包括单板配置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为服务端接口模块110提供配置信息。
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106,用于记录系统全局编址信息。其中,编址信息可以是编址规则,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全局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表。为服务端接口模块110提供编址数据。
服务端同步模块108,用于实时同步所述服务端100和客户端200的单板配置信息;
服务端接口模块110,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包括从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接口,以及从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接口。
进一步地,客户端200包括:客户端初始化模块202、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204、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206、客户端同步模块208和客户端接口模块210,其中:
客户端初始化模块202,用于客户端编址信息的初始化;。
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204,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包括单板配置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功能。
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206,记录系统全局编址信息,其中,编址信息可以是编址规则,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全局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表。为客户端接口模块210提供编址数据。
客户端同步模块208,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服务端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
客户端接口模块210,用于根据单板配置信息、以及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包括从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接口,以及从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接口。优选地,为确保各单板上地址转换结果相同,服务端同步模块具体用于:当地址转换服务器配置信息有更新时、收到客户端的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时、或者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不一致时,将当前单板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即当服务端配置信息发生增加、修改或删除等操作时,把相应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据此更新本地的配置信息,从而保证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保持同步。
相应地,客户端同步模块还用于:定时向服务端发送配置信息校验和以便进行一致性校验;和/或用于向服务端发送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
具体地,物理地址是针对通讯设备可见外观实体的编址方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架号、框号、槽号、CPU号。逻辑地址是通讯设备中对功能模块的编址方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模块号、子系统号、单元号、子单元号。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物理地址,可以对应多个逻辑地址(比如相同槽位插入不同类型的单板时);一个逻辑地址,也可以对应多个物理地址(比如主控板的主用板和备用板具有相同的逻辑地址)。比如当从网管后台以物理地址寻址的操作命令,到达通讯设备主控板后,需要转换为逻辑地址,并把操作命令发送到具体的执行单元。
通过本实施例,通过服务端和客户端,一起协作为通讯设备内部的所有处理节点同时提供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服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方法流程图,系统由一块主用主控板、一块备用主控板(可选)和一块或多块受控板组成,地址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并建立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映射关系。其中,逻辑地址信息包含板类型信息,即相同物理地址的不同板类型单板,其逻辑地址不相同。
物理地址是针对通讯设备可见外观实体的编址方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架号、框号、槽号、CPU号。逻辑地址是通讯设备中对功能模块的编址方式,包括但并不限于模块号、子系统号、单元号、子单元号。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
步骤S204、系统上电初始化时,运行于主控板的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服务端单板配置信息模块中,并发送给客户端;
本步骤中,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服务端需要主动到配置数据库读取单板配置信息,并以数组的形式保存起来。
优选地,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在初始化阶段注册数据库触发器,当配置数据库的单板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通知服务端单板配置信息模块更新单板配置信息。
在主用主控板上,服务端把获得的系统单板配置信息,通过消息发送到备用主控板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
步骤S206、服务端和客户端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接口。
本步骤中提供从物理地址转逻辑地址和从逻辑地址转物理地址两套接口,比如可以通过下述接口函数实现其功能:
接口1:根据逻辑地址转换物理地址。
Figure BSA00000660931000061
Figure BSA00000660931000071
接口2:根据物理地址转换逻辑地址
Figure BSA00000660931000072
上述接口函数中仅举例说明可以如何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以及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转换的接口函数,具体实现中可以有多种变形。
实施例3
为确保各单板上地址转换结果相同,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还需要保持同步。同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当服务端的单板配置信息有更新时、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时、或者服务端检测到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不一致时,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用于更新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
检测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不一致可以采用:客户端定时上报配置信息的校验和给服务端,如果服务端检测到校验和错误,则重新发送用于更新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给上报的客户端。如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板配置信息同步的方法流程图,图中:
步骤S302、客户端定时器发送本地配置信息校验和给服务器端;
客户端启动一个定时器,定时计算本地配置信息校验和,并把该校验和通过用于校验配置信息的消息发送到服务端。
步骤S304、服务器端校验配置信息校验和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306,否则结束流程。
服务端也用相同算法计算本端配置信息校验和,与收到的校验和比较,若相同,则服务端不作响应,若不相同,则通过发送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消息更新客户端配置信息。
步骤S306、服务端发送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消息到客户端;
步骤S308,客户端收到用于更新配置信息的消息后,把该消息中携带的配置信息更新到本地单板配置信息表中。
通过本实施例,保证整个系统的配置信息一致,使整个系统在相同输入参数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地址转换结果。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的通讯设备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板和至少一块受控板,主控板包括上述转换装置的服务端,受控板包括上述转换装置的客户端。
优选地,通讯设备还包括备用主控板,所述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上同时包括所述装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主备状态时,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行服务端,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地址转换装置的所有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适用,这里不再重述细节。下面仅以通讯设备为软基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的软基站系统结构图,由主用主控板101、备用主控板102(可选)、多块光交换接口板103、多块基带处理板(BP板)104和多个射频单元子系统105组成。主用主控板101上运行上述服务端,光交换接口板103、基带处理板(BP板)104和射频单元子系统105上运行上述客户端,备用主控板102上同时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当主用主控板出现故障备用主控板作为主控板使用时,其上运行服务端,当所述备用主控板作为备用板使用时,其上运行客户端。这样,软基站系统中所有单板都能实现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主用主控板上的服务端和受控板上的客户端;其中,
所述服务端,用于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中并发送所述给客户端;还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以及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内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所述客户端,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所述服务端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以及自身保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内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包括:服务端初始化模块、服务端同步模块、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和服务端转换接口,其中:
所述服务端初始化模块,用于编址信息的初始化、以及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中;
所述服务端同步模块,用于实时同步所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单板配置信息;所述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维护单板配置信息;
所述服务端编址管理模块,用于存储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所述服务端转换接口,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服务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初始化模块还用于注册数据库触发器,所述数据库触发器用于当单板配置信息改变时通知所述服务端配置管理模块更新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同步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服务端的单板配置数据有更新时、收到客户端的用于请求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时、或者检测到所述服务端与所述客户端的配置信息不一致时,将当前单板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括:客户端初始化模块、客户端同步模块、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和客户端接口模块;其中:
所述客户端初始化模块,用于客户端编址信息的初始化;
所述客户端同步模块,用于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接收到的所述主控板发送的单板配置信息;
所述客户端配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维护本地配置信息;
所述客户端编址管理模块,用于存储系统全局编址信息;
所述客户端转换接口,用于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在客户端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同步模块还用于:向服务端发送用于请求配置信息的消息,和/或定时向服务端发送配置数据校验和。
7.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系统单板进行物理地址编址和逻辑地址编址,并建立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服务端从配置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系统单板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缓存并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服务端和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单板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提供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服务端注册数据库触发器的步骤,所述数据库触发器用于当配置数据库中的配置信息改变时通知主控板更新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服务端配置数据有更新时、收到客户端用于请求配置信息的消息时、或者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配置信息不一致时,服务端发送用于更新单板配置信息的消息给客户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服务端与客户端的配置信息不一致具体为:客户端定时上报配置数据的校验和给服务端,如果服务端判断校验和错误,则判定为配置信息不一致。
11.一种通讯设备,包括至少一块主用主控板和至少一块受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上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备用主控板,所述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上同时包括所述装置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当该通讯设备主控板运行于主备状态时,作为主用的主控板上运行服务端,作为备用的主控板上运行客户端。
CN201210018229.9A 2012-01-19 2012-01-19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3220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8229.9A CN103220373B (zh) 2012-01-19 2012-01-19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12/072393 WO2013107087A1 (zh) 2012-01-19 2012-03-15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8229.9A CN103220373B (zh) 2012-01-19 2012-01-19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373A true CN103220373A (zh) 2013-07-24
CN103220373B CN103220373B (zh) 2018-05-04

Family

ID=4879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8229.9A Active CN103220373B (zh) 2012-01-19 2012-01-19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373B (zh)
WO (1) WO201310708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899A (zh) * 2015-07-09 2015-11-2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智能装置子模块程序自动配置方法
CN107483366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堆叠环境接口扩展设备自动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5484227A (zh) * 2022-08-31 2022-12-16 湖南锐思华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ud自动适配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337A (zh) * 2004-05-10 2005-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倒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63B (zh) * 2007-07-19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单板通信结构变化的板间通信方法
CN101203019B (zh) * 2007-11-20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设备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互换方法及装置
CN101599852B (zh) * 2008-06-06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板间多模块的通信方法、多软件模块的单板、通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337A (zh) * 2004-05-10 2005-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倒换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899A (zh) * 2015-07-09 2015-11-2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智能装置子模块程序自动配置方法
CN107483366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堆叠环境接口扩展设备自动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7483366B (zh) * 2016-06-07 2021-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堆叠环境接口扩展设备自动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5484227A (zh) * 2022-08-31 2022-12-16 湖南锐思华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ud自动适配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辆
CN115484227B (zh) * 2022-08-31 2024-03-08 湖南锐思华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ud自动适配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373B (zh) 2018-05-04
WO2013107087A1 (zh)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0509B (zh) 一种数据中心自动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CN100477666C (zh) 一种快速更新地址解析协议的方法
US10491464B2 (en) Network topology assisted device provisioning
US8428021B2 (en) Architecture using inexpensive, managed wireless switching points to deliver large scale WLAN
US8838831B2 (en) Populating location wiremap databases
CN102013969B (zh) 一种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US7936737B2 (en) Coordinated reboot mechanism reducing service disruption in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2549983A (zh) 分布式数据中心接入交换机
US103823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etwork address information
JP2005167435A (ja) Vrの機密性を維持したvrrp技術
CN103002065A (zh) 一种主用设备与备用设备共用ip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34423A (zh) 一种基于三层接口的mpls-tp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262480A (zh) 一种虚拟集群建立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120195231A1 (en) Dynamic name generation
US7860027B2 (en) Extending an IP everywhere network over a plurality of flooding domains
CN102769544A (zh) 通信系统中设备业务适配层架构及业务适配层实现方法
CN114285695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3220373A (zh) 一种分布式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30052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relay device
CN102412984A (zh) 一种转发表项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7733727B (zh)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512737B (zh) 一种数据中心ip层互联的方法和sdn控制器
CN102752173B (zh) 支持大规模复杂dtn网络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和仿真方法
WO2015003420A1 (zh) 一种云计算环境的资源部署方法
CN114584504B (zh) 一种ai训练平台的网卡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