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087A -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087A
CN103220087A CN2013101633011A CN201310163301A CN103220087A CN 103220087 A CN103220087 A CN 103220087A CN 2013101633011 A CN2013101633011 A CN 2013101633011A CN 201310163301 A CN201310163301 A CN 201310163301A CN 103220087 A CN103220087 A CN 103220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ce
code book
matrix
coding matrix
difference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3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087B (zh
Inventor
王建国
周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3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04L25/03923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ra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36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multi-resolution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5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power constraints at power amplifier or emission constraints, e.g. constant modulu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所述装置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本发明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或者提高反馈精度,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或者便于实现天线间的功率分配。

Description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改善数据传输的性能,数据发送端(如NodeB(节点B)、BS(Base station,基站)等)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端(如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等)反馈的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本地预存的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通过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再发送到数据接收端,这样可以使数据发送过程自适应信道状态的变化,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因此,如何获取PMI以及采用何种码本至关重要。
现有LTE R8(Long Term Evolution Release8,长期演进发布版本8)系统支持4天线传输,采用固定的单一码本,其码本基于Householder反射得到。现有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16m系统中,采用非差分和差分两种码本,主要利用差分模式进行反馈,反馈过程如下:在每个预设的反馈周期内,UE先反馈一个基于非差分码本的非差分PMI,然后再根据非差分PMI依次反馈几个基于差分码本的差分PMI。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LTE R8系统,采用固定的单一码本,子带反馈开销大,宽带反馈精度低。现有IEEE802.16m系统采用时间域差分反馈,预编码矩阵的获取依赖于反馈的历史信息,会导致误差传播问题;而且由于现有IEEE802.16m系统使用的差分码本中包括的每个码字中的元素的特性,会使得最终得到的预编码矩阵不一定具有恒模特性,特别是难以满足各个元素具有的有限字符集(如8PSK(PhaseShift Keying,相移键控))约束特性;并且实验发现,当上述差分反馈形式直接使用LTE R8系统中的码本作为非差分码本,并采用IEEE802.16m系统的差分码本时,开销大,相对于仅使用LTE R8码本反馈时,其对反馈性能的改进不大,致使每个反馈比特的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反馈的结构及其使用的码本,以提高系统的反馈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馈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
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和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基于所述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或
所述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e jθ k , 1 , e jθ k , 2 , . . . , e jθ k , i , . . . , e jθ k , N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D|-1,|D|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θk,i表示相移,i=1,2...N。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e j 0 · ( mθ ) , e j 1 * ( mθ ) , . . . , e j ( i ) * ( mθ ) , . . . , e j ( N - 1 ) * ( mθ )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D|-1,|D|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i*(mθ)表示相移,i=1,2...N,mθ表示相邻发射天线间的相移差。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包含N个发射天线的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前N/2个发射天线为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后N/2个发射天线为另外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时,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S m , e jφ n S m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D|-1,|D|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偶数,φn和θm,i表示相移,m和n为自然数,i=1,2...,N/2。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a k , 1 e jθ k , 1 , a k , 2 e jθ k , 2 , . . . , a k , i e jθ k , i , . . . , a k , N e j θ k , N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D|-1,|D|表示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ak,i为实数,θk,i表示相移,i=1,2...N。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35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38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39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310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311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8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10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41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为第一基码本,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为第一变换码本;
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为第二基码本,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为第二变换码本。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为第一基码本,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为第一变换码本。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接收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所述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从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并根据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
将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所述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
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和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基于所述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或
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将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和所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所述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码字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从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并根据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所述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
第一预编码矩阵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码字获取单元得到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后,将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所述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预编码矩阵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7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7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7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7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7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8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8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8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85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侧,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用于在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10
的索引,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1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13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091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1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3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4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5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7
为实数,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用于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
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09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9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0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1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2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3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5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6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7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18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20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121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3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5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7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18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20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221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1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2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用于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处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3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6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7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8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9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10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312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3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7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8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表示与索引jx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角矩阵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413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进一步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本身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或者便于实现天线之间的功率分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101: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和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或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进一步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e jθ k , 1 , e jθ k , 2 , . . . , e jθ k , i , . . . , e jθ k , N }
其中,k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D|-1,|D|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θk,j表示相移,i=1,2...N。
进一步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e j 0 · ( mθ ) , e j 1 * ( mθ ) , . . . , e j ( i ) * ( mθ ) , . . . , e j ( N - 1 ) * ( mθ ) }
其中,k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D|-1,|D|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i*(mθ)表示相移,i=1,2...N,mθ表示相邻发射天线间的相移差。
进一步地,当包含N个发射天线的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前N/2个发射天线为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后N/2个发射天线为另外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时,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S m , e jφ n S m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2
k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D|-1,|D|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偶数,φn和θm,i表示相移,m和n为自然数,i=1,2,...,N/2。
进一步地,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下:
C k = diag { a k , 1 e jθ k , 1 , a k , 2 e jθ k , 2 , . . . , a k , i e jθ k , i , . . . , a k , N e j θ k , N }
其中,k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的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D|-1,|D|表示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ak,N为实数,θk,i表示相移,i=1,2...N。
进一步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4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6
的索引,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8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9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0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化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2
中的列矢量旋转得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3
故可将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4
称为旋转哈达马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5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7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618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3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5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6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进一步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7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9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0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1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2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3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化矩阵中的列矢量旋转得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6
因此也是一种旋转哈达马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18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1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2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72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1,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之后,还可以包括:
102:将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103:数据发送端接收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并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为第一基码本,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为第一变换码本。
进一步地,第二非差分码本为第二基码本,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为第二变换码本。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进一步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或者便于实现天线间的功率分配;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采用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满足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Noise Ratio,信干噪比)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计算、PMI选择以及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性。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归一化之后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另外,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可以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201:UE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并获取参考PMI。
参考PMI可以是:将UE最近反馈的非差分PMI作为参考PMI,具体可以是非差分宽带PMI或非差分子带PMI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PMI采用非差分PMI的形式,参考PMI至少可以采用下面2种方法中的一种得到:
1)根据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参考PMI为n(可记为参考PMI n),具体如式(1)所示:
n = arg max i 0,1 . . . | W ( r ) | - 1 , W i ∈ W ( r ) f ( W i ) - - - ( 1 )
其中,|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的大小,即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Wi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与参考PMI i对应的码字;f(Wi)表示与预设的准则对应的目标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的准则可以是吞吐量最大化准则,该准则对应的目标函数可以是吞吐量最大化函数,该吞吐量最大化函数可以是基于信息容量计算实现,也可以基于互信息或互信息的变形(如互信息的加权)等实现。此外,上述预设的准则也可以是弦距最大化准则,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对与预设的准则对应的目标函数进行灵活设置,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他地方的预设的准则与此处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2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4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5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6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7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8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9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11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1912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2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3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4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6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对于4比特8天线非差分码本,有,
W k ( r ) = 1 r ( R i k H 8 , j k ) ( r )
其中,ik=0,1,2,3、jk=0,1,2,3,并设k=jk*4+ik(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此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设计其他任何可行的形式,如还可以设为k=ik*4+jk),r=1,2...8。如r=1时,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8
表示取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09
的某一列例如第一列。r=2,3...8与r=1时类似,不再一一赘述;H8,0、H8,1、H8,2、H8,3具体如下:
H 8,0 = 1 8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1 1 1 1 - 1 - 1 - 1 - 1 1 - 1 1 - 1 -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1 1 - 1 - 1 - 1 - 1 1 1 1 - 1 - 1 1 - 1 1 1 - 1 , H 8,1 = 1 8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1 1 - 1 - 1 - 1 1 1 - 1 1 - 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 1 - 1 - 1 - 1 1 1 1 1 - 1 1 - 1 1 1 - 1 1 - 1
H 8,2 = 1 8 1 1 1 1 - 1 - 1 - 1 - 1 1 - 1 1 - 1 -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 1 - 1 1 1 1 1 - 1 - 1 - 1 1 1 -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1 - 1 1 1 - 1 - 1 1 1 - 1 , H 8,3 = 1 8 1 1 - 1 - 1 - 1 - 1 1 1 1 - 1 - 1 1 - 1 1 1 - 1 - 1 - 1 1 1 - 1 - 1 1 1 - 1 1 1 - 1 - 1 1 1 - 1 - 1 - 1 - 1 - 1 1 1 1 1 - 1 1 - 1 1 1 -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的对角线元素可以选择与8点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离散傅立叶变换)矢量一致,具体如下
R0=diag{1,1,1,1,1,1,1,1},R1=diag{1,j,-1,-j,1,j,-1,-j}
R 2 = diag { 1 , e j π 4 , e j 2 π 4 , - 1 , - e j π 4 , - e j 2 π 4 , - e j 3 π 4 } , R 3 = diag { 1 , e - j π 4 , e - j 2 π 4 , - 1 , - e - j π 4 , - e - j 2 π 4 , - e - j 3 π 4 } .
此外,一个满秩预编码码本可以给出如下表1或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1
或者
表2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2
其它低秩预编码码本可以在满足嵌套特性的条件下从上述满秩预编码码本导出。
或具体地,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3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6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7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8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19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矩阵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3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4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5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7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8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10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对于4比特8天线非差分码本,有ik=0,1,2,3、jk=0,1,2,3,并设k=jk*4+ik(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此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设计其他任何可行的形式,如还可以设为k=ik*4+jk),r=1,2...8。r=1时, W k ( 1 ) = ( R i k H 8 , j k R i k H ) ( 1 ) , ( R i k H 8 , j k R i k H ) ( 1 ) 表示取 W i k = R 8 , j k B i k H 的某一列,例如第一列。r=2,3...8与r=1时类似,不再一一赘述;H8,0、H8,1、H8,2、H8,3具体如下:
H 8,0 = 1 8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1 1 1 1 - 1 - 1 - 1 - 1 1 - 1 1 - 1 -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1 1 - 1 - 1 - 1 - 1 1 1 1 - 1 - 1 1 - 1 1 1 - 1 , H 8,1 = 1 8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 1 - 1 1 1 1 1 - 1 - 1 - 1 1 1 - 1 1 - 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 1 - 1 - 1 - 1 1 1 1 1 - 1 1 - 1 1 1 - 1 1 - 1
H 8,2 = 1 8 1 1 1 1 - 1 - 1 - 1 - 1 1 - 1 1 - 1 -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 1 - 1 1 1 1 1 - 1 - 1 - 1 1 1 - 1 1 - 1 - 1 1 - 1 - 1 1 1 - 1 - 1 1 1 - 1 1 1 - 1 - 1 1 1 - 1 , H 8,3 = 1 8 1 1 - 1 - 1 - 1 - 1 1 1 1 - 1 - 1 1 - 1 1 1 - 1 - 1 - 1 1 1 - 1 - 1 1 1 - 1 1 1 - 1 - 1 1 1 - 1 - 1 - 1 - 1 - 1 1 1 1 1 - 1 1 - 1 1 1 -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1 1 - 1 1 - 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218
的对角线元素可以选择与8点DFT矢量一致,具体如下:
R0=diag{1,1,1,1,1,1,1,1},R1=diag{1,j,-1,-j,1,j,-1,-j}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1
表3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2
或者
表4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3
其它低秩预编码码本可以在满足嵌套特性的条件下从上述满秩预编码码本导出。
或具体地,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4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6
的索引,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38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41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44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并且,非差分码本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非差分码本,例如LTER8的码本,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进行灵活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2)选择UE最近反馈的一个非差分宽带PMI(设该非差分宽带PMI为n)作为参考PMI。
具体地,Node B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指示UE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UE收到Node B的指示后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或者Node B和UE事先约定UE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当UE进行反馈时,自动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并不限于上述二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设置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使UE可以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
202:UE将参考PMI反馈给NodeB,并根据参考PMI、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PMI。
其中,非差分码本W(r)可以采用与步骤201中类似的非差分码本,即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的非差分码本,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非差分码本。
其中,对角化差分码本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包含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的差分码本,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的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式(2)所示:
C k = diag { e jθ k , 1 , e j θ k , 2 , . . . , e jθ k , i , . . . , e jθ k , N } - - - ( 2 )
其中,k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PMI,k=0,1...|D|-1,|D|表示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θk,i(i=1,2,3...N)表示相移,θk,i可以根据具体的发射天线数目和具体发射天线的配置得到。
根据参考PMI、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PMI为k(记作差分PMI k),具体如式(3)所示:
k = arg max i = 0,1 . . . | D | - 1 , C i ∈ D f ( C i W n ) - - - ( 3 )
其中,Ci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与差分PMI i对应的码字;Wn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与参考PMI n对应的码字;,f(CiWn)表示与预设的准则对应的目标函数。
203:UE将差分PMI反馈给NodeB。
本发明实施例中差分PMI为k,所以具体是将k反馈给NodeB。
204:NodeB接收参考PMI和差分PMI,并根据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5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202中UE已将参考PMI反馈给NodeB,在步骤203中UE才将差分PMI反馈给NodeB,因此NodeB会先接收到参考PMI,然后再接收到差分PMI,因此NodeB可以将先接收到的参考PMI进行存储,等接收到差分PMI时,再根据参考PMI和差分PMI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53
具体地,对于SU-MIMO(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NodeB根据参考PMI,从NodeB中预先存储的非差分码本W(r)(与UE中预先存储的非差分码本相一致)中查询得到参考PMI对应的码字,并根据差分PMI,从NodeB中预先存储的对角化差分码本D(与UE中预先存储的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中查询得到差分PMI对应的码字;将差分PMI对应的码字与参考PMI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V ^ .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PMI为n,与参考PMI n对应的码字为Wn;差分PMI为k,与差分PMI k对应的码字为Ck,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预编码矩阵如式(4)所示:
V ^ = C k W n - - - ( 4 )
对于MU-MIMO(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NodeB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UE反馈的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ZF-BF(Zero-Forcing BeamForming,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SLNR(Signal-Leakage Plus Noise Ratio,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57
其中,各个UE反馈PMI的具体过程与步骤201-2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并且,为了便于理解MU-MIMO系统时的具体算法,下面以利用ZF-BF算法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同时配对的两个UE,假定其中一个UE对应的参考PMI为n1(并设参考PMI n1对应的码字为Wn1)、对应的差分PMI为k1(并设参考PMI k1对应的码字为Ck1),另一个UE对应的参考PMI为n2(并设参考PMI n2对应的码字为Wn2)、对应的差分PMI为k2(并设参考PMI k2对应的码字为Ck2),采用上述SU-MIMO系统的方法,计算得到一个UE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61
如式(5)所示,另一个UE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62
如式(6)所示:
V ^ 1 = C k 1 W n 1 - - - ( 5 )
V ^ 2 = C k 2 W n 2 - - - ( 6 )
V ^ = P S Gdiag { | | g 0 | | - 1 , | | g 1 | | - 1 . . . | | g i | | - 1 | | g S - 1 | | - 1 } - - - ( 7 )
其中,P表示Node B的发射总功率,S表示两个UE的空间复用的总层数,gi(i=0,1..S-1)表示G的第i列矢量,||gi||(i=0,1..S-1)表示G的殴氏范数。
采用基于最大SLNR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67
的过程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205:Node B利用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68
对待发送数据s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待发送数据s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给UE。
206:UE接收到接收信号y,并对接收信号y进行数据检测。
具体地,UE接收到的接收信号y如式(8)所示:
y = H V ^ s + n - - - ( 8 )
其中,y表示UE接收到的接收信号;H表示信道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610
表示预编码矩阵;s表示待发送数据;n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参考PMI和差分PMI通过步骤202和步骤203分别反馈给Node B,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 B,具体地可以是,UE在得到参考PMI后,可以将参考PMI先存储,然后在步骤203中UE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B。或者可以是在步骤201中根据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同时计算得到参考PMI为n和差分PMI为k,具体如式(9)所示:
( k , n ) = arg max i = 0,1 , . . . , | D | - 1 , C i ∈ D j = 0,1 , . . . , | W ( r ) | - 1 , W j ∈ W ( r ) f ( C i W i ) - - - ( 9 )
然后在步骤202中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B后,直接执行步骤204。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反馈参考PMI和差分PMI时,无论反馈的是差分PMI还是参考PMI,均可以是对整个系统带宽反馈一个PMI,也可以是将系统分为多个B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每个BP中含有多个子带(sub-band),为每个子带反馈一个PMI或者多个子带反馈一个PMI(例如Best-M方式:对选择的M个子带反馈一个PMI)。即上述参考PMI和差分PMI即可以是宽带PMI,也可以是子带PMI,也可以按照Best-M方式对多个子带反馈一个PMI。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满足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以及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性。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归一化之后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上述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另外,使用UE最近反馈的非差分PMI作为参考PMI,不仅可以减少开销,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信道在频域和时域上或者空域上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反馈精度。
实施例3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301:UE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并获取参考PMI。
参考PMI可以是:将UE最近反馈的非差分PMI和差分PMI作为参考PMI。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PMI具体可以包括非差分PMI和m个参考差分PMI(m是自然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选择m的取值,如可以根据子带的个数选择m的取值)。其中,可以采用实施例2步骤201中的方法获取非差分PMI为n。并根据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m个参考差分PMI分别为n0、n1...nm(m个参考差分PMI分别记为参考差分PMI n0、参考差分PMIn1...参考差分PMI nm),具体如式(10)所示:
( n 0 , n 1 . . . n m ) = arg max ( i 0 , i i , . . . , i m ) , i j = 0,1 . . . | D | - 1 , C i j ∈ D , j = 0,1 , . . . , m f ( C i m . . . C i 1 C i 0 W n ) - - - ( 10 )
302:UE将参考PMI反馈给NodeB,并根据参考PMI、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PMI。
其中,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与实施例2步骤202中的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参考PMI(n,n0、n1...nm)、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PMI为k(记作差分PMIk),具体如式(11)所示:
k = arg max i = 0,1 . . . | D | - 1 , C i ∈ D f ( C i ( C n m . . . C n 1 C n 0 W n ) ) - - - ( 11 )
其中,Ci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与差分PMI i对应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83
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分别与参考差分PMIn0、参考差分PMIn1...参考差分PMInm对应的码字;Wn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与非差分PMI n对应的码字。
303:UE将差分PMI反馈给NodeB。
本发明实施例中差分PMI为k,所以具体是将k反馈给NodeB。
304:NodeB接收参考PMI和差分PMI,并根据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84
具体地,对于SU-MIMO系统,NodeB根据参考PMI,从NodeB中预先存储的非差分码本W(r)(与UE中预先存储的非差分码本相一致)中查询得到参考PMI对应的码字,并根据差分PMI,从NodeB中预先存储的对角化差分码本D(与UE中预先存储的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中查询得到差分PMI对应的码字;将差分PMI对应的码字与参考PMI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85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PMI包括非差分PMI和m个参考差分PMI,非差分PMI为n,m个参考差分PMI分别为n0、n1...nm,与非差分PMI n对应的码字为Wn、与参考差分PMI n0、n1...nm对应的码字分别为差分PMI为k,与差分PMI k对应的码字为Ck,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预编码矩阵如式(12)所示:
V ^ = C k ( C n m . . . C n 1 C n 0 W n ) - - - ( 12 )
对于MU-MIMO系统,NodeB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UE反馈的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ZF-BF算法或基于最大SLNR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93
具体过程与实施例2步骤2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305:Node B利用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数据s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待发送数据s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给UE。
306:UE接收到接收信号y,并对接收信号y进行数据检测。
具体地,UE接收到的接收信号y如式(13)所示:
y = H V ^ s + n - - - ( 13 )
其中,y表示UE接收到的接收信号;H表示信道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296
表示预编码矩阵;s表示待发送数据;n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参考PMI和差分PMI通过步骤302和步骤303分别反馈给Node B,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 B,具体地可以是,UE在得到参考PMI后,可以将参考PMI先存储,然后在步骤303中UE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B。或者可以是在步骤301中根据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同时计算得到参考PMI为n、n0、n1...nn和差分PMI为k,具体如式(14a)所示:
( k , n , n 0 , n 1 . . . n m ) = arg mx ( i , l , i 0 , i 1 , . . . , i m ) , i = 0,1 . . . | D | - 1 , C i ∈ D ; l 0,1 , . . . | W ( r ) | - 1 , W 1 ∈ W ( r ) ; i j = 0,1 . . . | D | - 1 , C i j ∈ D , j = 0,1 , . . . , m . f ( C i C i m . . . C i 1 C i 0 W l ) (14a)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中参考差分PMI也可以递归实现,具体如式(14b)所示:
n j = arg max i j = 0,1 . . . | D | - 1 , D i j ∈ D f ( C i j ( C i j - 1 . . . C i 1 C i 0 W n ) ) , j = 0 , 1 , . . . , m (14b)
然后在步骤302中将参考PMI和差分PMI同时反馈给NodeB后,直接执行步骤304。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反馈参考PMI和差分PMI时,无论反馈的是差分PMI还是参考PMI,均可以是对整个系统带宽反馈一个PMI,也可以是将系统分为多个BP,每个BP中含有多个子带,为每个子带反馈一个PMI,或者多个子带反馈一个PMI(例如Best-M方式:对选择M个子带反馈一个PMI)。即上述参考PMI和差分PMI即可以是宽带PMI,也可以是子带PMI,也可以按照Best-M方式对多个子带反馈一个PMI。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和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性。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另外,使用UE最近反馈的非差分PMI和M个参考差分PMI作为参考PMI,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开销,而且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信道的频域和时域或者空域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反馈精度。
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也适用于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transmission,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下面以其应用于CoMP系统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4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401:UE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并获取每个小区的参考PMI。
具体地,UE所在CoMP系统的所有小区的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指示UE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UE收到指示后选择使用基于参考PMI的差分PMI进行反馈。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CoMP系统的所有小区的基站通过eNode 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进行统一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定CoMP系统共有M个小区,M是正整数,每个小区的参考PMI依次为n1、n2、...n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每个小区的参考PMI即可以采用实施例2步骤201中所述的参考PMI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步骤实施例3步骤301中所述的参考PMI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进行灵活选择。
402:UE将每个小区的参考PMI反馈给eNode B,并根据每个小区的参考PMI、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每个小区的差分PMI。
其中,非差分码本W(r)与实施例2步骤202中的非差分码本W(r)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对角化差分码本D可以与实施例2步骤202中的对角化差分码本D相同,也可以是实施例2步骤202中的对角化差分码本中矩阵各乘以一个相移矩阵如Ck可以乘以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11
得到的对角化矩阵。
根据每个小区的参考PMI、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每个小区的差分PMI分别为k1、k2…kM,具体如式(15)所示:
( k 1 k 2 . . . k M ) = arg max ( i 1 i 2 . . . i M ) C i J ∈ D , j = 1 , . . . , M f ( norm { ( p 1 C i 1 W n 1 ) H ( p 2 C i 2 W n 2 ) H . . . ( p M C i M W n M ) H } H ) - - - ( 15 )
其中,M表示小区的个数,M是正整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13
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分别与差分PMIi1、i2,...,iM对应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14
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分别与参考PMIn1、n2、...、nM对应的码字;f(□)表示与预设的准则对应的目标函数;pi表示UE到小区i的基站的大尺度衰落对应,为eNode B和UE共知的功率控制参数;norm{·}表示对矩阵的各列进行归一化; i 2 = 0,1 . . . | D | - 1 , C i 2 ∈ D , . . . i M = 0,1 . . . | D | - 1 , C i M ∈ D ; (□)H表示矩阵或者向量的共轭转置操作。
403:UE将每个小区的差分PMI反馈给eNode B。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小区的差分PMI依次为k1、k2...kM,所以具体是将k1、k2...kM反馈给eNode B。
404:eNode B接收每个小区的参考PMI和每个小区的差分PMI,并根据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计算得到每个小区的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共有M个小区,设每个小区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1
依次为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4
eNode B根据参考PMI和差分PMI,利用非差分码本W(r)和对角化差分码本D,计算得到每个小区的预编码矩阵如式(16)所示:
( ( V ^ 1 ) H . . . ( V ^ 2 ) H ) H = norm { ( p 1 C i 1 W n 1 ) H ( p 2 C i 2 W n 2 ) H . . . ( p M C i M W n M ) H } H - - - ( 16 )
其中,M表示小区的个数,M是正整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7
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分别与差分PMIi1、i2...iM对应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8
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分别与参考PMIn1、n2...nM对应的码字;pi表示UE到小区i的基站的大尺度衰落对应,为eNode B和UE共知的功率控制参数;norm{·}表示对矩阵的各列进行归一化;(□)H表示矩阵或者向量的共轭转置操作;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9
i 2 = 0,1 . . . | D | - 1 , C i 2 ∈ D . . . i M = 0,1 . . . | D | - 1 , C i M ∈ D .
405:eNode B利用每个小区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212
对每个小区的待发送数据s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待发送数据s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给UE。
406:UE接收到接收信号y,并对接收信号y进行数据检测。
具体地,UE接收到的接收信号y如式(17)所示:
y = diag { H 1 , H 2 , . . . , H i , . . . , H M } norm { ( p 1 C i 1 W n 1 ) H ( p 2 C i 2 W n 2 ) H . . . ( p M C i M W n M ) H } H s + n - - - ( 17 )
其中,Hi(i=1,2...M)表示UE到小区i的基站的信道矩阵,其他符合的含义与式(15)和式(1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性。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可以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另外,可以获取每个小区的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应用于CoMP系统,提高了应用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考虑到发射天线的功率分配时,上述实施例2-4中的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还可以如式(18)所示:
C k = diag { a k , 1 e jθ k , 1 , a k , 2 e jθ k , 2 , . . . , a k , i e jθ k , i , . . . , a k , N e jθ k , N } - - - ( 18 )
其中,k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的差分PMI,k=0,1...|D|-1,|D|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ai,i为实数,θk,i(i=1,2,3...N)表示第i个发射天线的相移,θk,i可以根据具体的发射天线数目和具体发射天线的配置得到。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32
的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进行设置,例如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33
可以从16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或者64QAM等星座图的星座点中选择得到。当对角化差分码本中的码字的结构如式(18)所示时,可以实现发射天线的功率分配。
实施例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当针对强相关发射天线配置时,上述实施例1-4中的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为如式(19)所示:
C k = diag { e j 0 · ( mθ ) , e j 1 * ( mθ ) , . . . , e j ( i ) * ( mθ ) , . . . , e j ( N - 1 ) * ( mθ ) } - - - ( 19 )
其中,k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PMI,k=0,1...|D|-1,|D|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正整数,i*(mθ)表示第i个发射天线的相移,i=1,2...N,mθ表示相邻发射天线间的相移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角线元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配置交换位置,如沿着对角线位置循环移位等,或者所有对角线元素乘以一个相移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相移差mθ的取值应尽量关于0对称分布;在反馈开销容许的条件下,可以分配更多的差分矩阵在0相移附近,例如:m的取值可以为:m=0,±1,±2,±4,±8,±16,±32,±64....。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2比特的4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5、8所示,3比特4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6、9所示,4比特4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7、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2比特的8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11、14所示,3比特8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12、15所示,4比特8天线对角化差分码本如表13、16所示。
表5.
表6.
表7.
表8.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44
表9
表10
表1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53
表12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54
表13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61
表14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62
表15
表16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64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71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满足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另外,通过对对角化差分码本中的码字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反馈的性能。
实施例6
随着发射天线的增加,双极化发射天线阵将成为一种普遍的配置,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与实施例2-5中所述的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实施例2-5中的单极化发射天线的对角化差分码本(可称为单极化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对角化差分码本(可称为双极化对角化差分码本)。
具体地,当包括N个发射天线的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前N/2(1、2、3…N/2)个发射天线为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后N/2(N/2+1、N/2+2…N)个发射天线为另外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时,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Ck的结构如式(20)所示:
C k = diag { S m , e jφ n S m } - - - ( 20 )
其中,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82
k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差分PMI,k=0,1...|D|-1,|D|表示对角化差分码本D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j2=-1,N表示发射天线的数目,N为偶数,φn和θm,i表示相移参数,m和n为自然数,i=1,2,...,N/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式(20)中矩阵的前N/2个对角元素对应于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后N/2个对角元素对应于另外一组同极化发射天线。并且如果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排列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将上述元素的位置作相应的交换即可,具体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另外,通过单极化发射天线的对角化差分码本构造出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对角化差分码本,可以充分利用双极化发射天线阵的特点,提高双极化发射天线阵配置下对角化差分码本的性能。
上述实施例2-6所述的方法,以下行系统(Node B向UE发送数据)为例进行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2-6所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上行系统(如UE向发送Node B数据)。当将实施例2-6所述的方法应用于上行系统如UE向发送Node B数据时,与应用于下行系统的区别在于,Node B按照与实施例2-6类似的步骤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并通知给UE即可,UE接收NodeB的通知进行预编码并发送数据给Node B,Node B接收数据并进行数据检测。
实施例7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501:接收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其中,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8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0
为实数,j2=-1,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9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4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非相关信道);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5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3917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5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6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8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9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0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1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2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3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0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02: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进一步地,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并根据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
将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或者便于实现天线间功率分配。并且,第二非差分码本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且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另外,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8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601,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1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5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6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8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9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0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1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2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3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非相关信道);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6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8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19
表示与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0
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1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2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3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4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6
为实数,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7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29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30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31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232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601具体可以包括:
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
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在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和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或
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601具体可以包括:
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进一步地,参见图6,该装置还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602,用于在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601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将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
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一步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另外,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9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8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2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非相关信道);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4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R i k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2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5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702,用于在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701接收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和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分别与第一非差分码本和第一对角化差分码本相一致。
进一步地,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702具体可以包括:
码字获取单元,用于在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701接收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并根据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对角化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
第一预编码矩阵获取单元,用于在码字获取单元得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后,将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与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进行相乘,将乘积结果作为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702具体包括:
第二预编码矩阵获取单元,用于在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701接收到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所述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参考预编码矩阵指示和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根据非差分码本和对角化差分码本,获取参考PMI和差分PMI,可以节省反馈开销,提高反馈精度,从而进一步改进了反馈性能;对角化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已具有的元素的幅度特性(如恒模特性,有限字符集约束特性)。并且,可以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信干噪比)的CQI(信道质量指示)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10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801: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8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18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0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5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b i k , t 为实数,j2=-1, δ i k , t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729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1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2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4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5
的结构还可以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7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8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89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进一步地,参见图8,获取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802:将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803:数据发送端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并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与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11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901,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其中,预设的准则与实施例2中预设的准侧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R i k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2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4918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1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b i k , t 为实数,j2=-1, δ i k , t 表示相移,
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11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13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0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9,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902,用于在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901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将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使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与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使用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进一步地,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12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001: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的索引,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R i k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1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
的索引,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5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6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b i k , t 为实数,j2=-1, δ i k , t 表示相移,
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0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1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2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3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2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1002: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与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进一步地,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该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将该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作为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预编码矩阵,非差分码本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另外,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实施例13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
其中,第一非差分码本W(r)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一种非差分码本,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R i k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0
为实数,j2=-1,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1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2
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3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具体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
的结构可以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3
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8
的结构具体可以表示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 b i k , t 为实数,j2=-1, δ i k , t 表示相移,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3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关的方法确定具体选择哪r列,例如:对于非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4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5
中各个矩阵满足弦距最大;对于相关信道,列的选择应使得从不同的矩阵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6
中分别抽取一个r列子矩阵构成的集合
Figure BDA000031480413005417
中各个矩阵满足在天线阵列空间投影的零方向增益最大,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处理模块1102,用于在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1101接收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非差分码本与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进一步地,对于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差分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1101接收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从第二非差分码本中查询得到该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将该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码字作为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对于多用户多输多输出系统,预编码矩阵获取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1101接收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后,根据同时配对的各个数据接收端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迫零波束赋形算法或基于最大信泄噪比准则,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根据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预编码矩阵,非差分码本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其中哈达马矩阵的各列可以分别与均匀线阵发射天线配置和双极化发射天线配置下强相关和低相关信道的特征向量匹配,从而提高量化的准确性,旋转矩阵为对角化矩阵,可以保持在哈达马矩阵量化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细致量化;而且,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元素为+1或者-1,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的恒模特性;此外,哈达马矩阵与其它矩阵或者矢量的乘法运算可以简化为加法或者减法运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各个列相互正交,可以保持非差分码本中码字的酉矩阵特性,可以保证发射的各个空间流功率分配相同,满秩情况下各个发射天线功率分配相同;另外,从旋转哈达马矩阵得到非差分码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2、4、8、16、32、64等个数的发射天线且得到的非差分码本可以满足恒模特性、酉矩阵特性以及降低基于SINR的CQI计算、PMI选择和秩自适应的计算复杂度。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其软件程序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中的硬盘、光盘或软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3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0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3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115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9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2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3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5
为实数,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6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用于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7.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
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27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2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3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4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5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6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8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9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0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1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2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3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5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6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7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18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为实数,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321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12.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基于预设的准则,计算得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3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6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10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1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1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413
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3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5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6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8
为实数,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59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模块将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给数据发送端,用于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利用其自身中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18.一种获取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其中,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由数据接收端根据第一非差分码本得到并发送;
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处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利用本地预先存储的第二非差分码本,得到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非差分码本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相一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从旋转哈达马矩阵中得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非差分预编码矩阵指示,
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3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4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5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7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或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8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1 r ( R i k H n , j k R i k H ) ( r )
其中,k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0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1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jk表示与k对应的归一化哈达马矩阵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2
表示与jk对应的n阶归一化哈达马矩阵,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表示从旋转哈达马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4
中选择r列构成的矩阵。
21.根据权利要求18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差分码本中包括的码字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5
的结构如下:
W k ( r ) = R i k B n , j k ( r )
其中,k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k=0,1...|W(r)|-1,|W(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数目,r表示非差分码本W(r)中包括的码字的秩,ik表示与k对应的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7
的索引,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8
表示与ik对应的n阶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619
表示与索引jk对应的一个秩为r的n发射天线非差分码本中的一个码字,jk与k对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权利要求所述的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71
的结构为:
R i k = diag { b i k , 1 e jδ i k , 1 b i k , 2 e jδ i k , 2 , . . . , b i k , t e jδ i k , t , . . . , b i k , n e jδ i k , n }
其中,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73
为实数,
Figure FDA00003148041200074
表示相移,j2=-1,t=1,2,...,n,n的取值与发射天线的数目相等。
CN201310163301.1A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220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3301.1A CN103220087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5350.9 2010-01-16
CN201010005350 2010-01-16
CN2010100053509 2010-01-16
CN2010101115269A CN102130752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163301.1A CN103220087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5269A Division CN102130752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087A true CN103220087A (zh) 2013-07-24
CN103220087B CN103220087B (zh) 2017-06-06

Family

ID=4426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5269A Active CN102130752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168979.9A Active CN103248457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163301.1A Active CN103220087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5269A Active CN102130752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168979.9A Active CN103248457B (zh) 2010-01-16 2010-02-11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8848768B2 (zh)
EP (2) EP2525505B1 (zh)
CN (3) CN102130752B (zh)
WO (1) WO201108569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0510A (zh) * 2013-09-10 2017-08-18 英特尔Ip公司 确定通信的传输方向的方法、确定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被配置成执行所述方法的设备
CN107302387A (zh) * 2017-06-30 2017-10-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飞行器中继双极化mimo信道建模方法
WO2017190356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of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s in fd-mimo
CN10949514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889A (zh) * 2012-04-24 2013-10-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码本生成方法、码本生成装置以及初始码本生成方法
WO2013185320A1 (zh) 2012-06-14 2013-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CN103782533B (zh) 2012-07-02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580789B (zh) * 2012-07-30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预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4657A (zh) * 2012-09-03 2014-03-26 夏普株式会社 预编码矩阵构造和索引值反馈方法及相关通信设备
CN103795489B (zh) * 2012-10-29 2017-05-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8809388B (zh) 2013-04-03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KR101819480B1 (ko) * 2013-04-28 2018-01-1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프리코딩 행렬 인디케이터 피드백 방법, 수신단 및 송신단
CN112039566B (zh) 2013-05-10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4257341B (zh) 2013-05-24 2023-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终端
US9432101B2 (en) * 2013-06-07 2016-08-3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for codebook sub-sampling
US9509379B2 (en) 2013-06-17 2016-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using multi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s
CN110233648B (zh) * 2013-06-29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装置,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018852B1 (en) 2013-08-08 2019-10-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receiv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device
US9800314B2 (en) * 2014-03-05 2017-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variation for massive antenna array based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71752A (zh) * 2014-08-08 2017-03-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波束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US10523383B2 (en) 2014-08-15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waveforms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US10084579B2 (en) 2014-11-17 201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WO2016080742A1 (en) * 2014-11-17 2016-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WO2017071586A1 (en) 2015-10-30 2017-05-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rate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in downlink
US10056941B2 (en) * 2016-06-20 2018-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mpairments correction
CN107733559B (zh) * 2016-08-12 2021-06-2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6330277B (zh) * 2016-08-26 2019-06-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于gfdm通信系统的相关旋转预编码方法
CN108282203B (zh) * 2017-01-05 2021-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22283B (zh) * 2017-01-14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技术
WO2018129733A1 (zh) * 2017-01-16 2018-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JP6423475B2 (ja) * 2017-03-30 2018-11-1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CN108809372B (zh) * 2017-04-26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10492916B (zh) * 2018-05-15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404339B1 (en) 2018-08-09 2019-09-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4124176A (zh) * 2020-08-27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441911A (zh) * 2021-06-01 202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3859B1 (en) * 1996-09-10 2002-04-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CN101043298A (zh) * 2006-03-20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通信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46078A (zh) * 2006-12-2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335558A (zh) * 2007-06-29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码本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1512929A (zh) * 2006-08-17 2009-08-1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有效预编码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5348B2 (en) 2006-02-09 2011-02-08 Intel Corporatio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using polar-cap codebooks
US7629902B2 (en) * 2007-06-08 2009-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MO wireless precoding system robust to power imbalance
KR101293373B1 (ko) * 2007-06-25 2013-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WO2009059039A2 (en) * 2007-11-02 2009-05-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KR101349826B1 (ko) * 2007-11-05 201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코드북 기반의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피드백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코드북 기반 프리코딩 기법을적용하는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프리코딩 정보를송신하는 방법
KR101871707B1 (ko) * 2010-04-02 2018-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피드백 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213873B2 (en) * 2010-04-09 2012-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35326B1 (ko) * 2010-09-26 201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8711907B2 (en) * 2010-10-01 2014-04-29 Intel Corporation PMI feedback with codebook interpolation
US20120314590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nhance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3859B1 (en) * 1996-09-10 2002-04-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CN101043298A (zh) * 2006-03-20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通信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12929A (zh) * 2006-08-17 2009-08-1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有效预编码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46078A (zh) * 2006-12-2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335558A (zh) * 2007-06-29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码本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0510A (zh) * 2013-09-10 2017-08-18 英特尔Ip公司 确定通信的传输方向的方法、确定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被配置成执行所述方法的设备
CN107070510B (zh) * 2013-09-10 2020-12-22 苹果公司 确定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被配置成执行所述方法的设备
WO2017190356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of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s in fd-mimo
CN107302387A (zh) * 2017-06-30 2017-10-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飞行器中继双极化mimo信道建模方法
CN107302387B (zh) * 2017-06-30 2020-06-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飞行器中继双极化mimo信道建模方法
CN10949514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5505A4 (en) 2012-11-21
WO2011085695A1 (zh) 2011-07-21
EP2985924B1 (en) 2019-09-18
US8625711B2 (en) 2014-01-07
US9350432B2 (en) 2016-05-24
CN103248457A (zh) 2013-08-14
CN103220087B (zh) 2017-06-06
US20150256243A1 (en) 2015-09-10
US8848768B2 (en) 2014-09-30
US20120275500A1 (en) 2012-11-01
EP2985924A1 (en) 2016-02-17
CN103248457B (zh) 2016-12-07
EP2525505B1 (en) 2015-11-11
US9054754B2 (en) 2015-06-09
CN102130752A (zh) 2011-07-20
US20140334571A1 (en) 2014-11-13
CN102130752B (zh) 2013-04-24
EP2525505A1 (en) 2012-11-21
US20130121437A1 (en)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0752B (zh)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EP252550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multi-antenna system thereof
JP591757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97320B (zh) 使用因数化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US861988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xed analog/digit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82475B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2013001445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저대역 프로세싱 및 무선 주파수 빔 스티어링을 컴바이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44054B (zh) 获得信道互易性的方法、收发器和mimo通信系统
CN102088302B (zh) 闭环多天线系统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82635B (zh) 一种码本存储及使用该码本的信息收发方法及装置
Inoue et al. Kerdock codes for limited feedback MIMO systems
CN102082593B (zh) 一种码本存储及使用该码本的信息收发方法及装置
KR101599532B1 (ko) Mimo 코드북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30751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