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027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027A
CN103220027A CN2012100191809A CN201210019180A CN103220027A CN 103220027 A CN103220027 A CN 103220027A CN 2012100191809 A CN2012100191809 A CN 2012100191809A CN 201210019180 A CN201210019180 A CN 201210019180A CN 103220027 A CN103220027 A CN 103220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block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1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027B (zh
Inventor
关艳峰
左志松
袁弋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0191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该发送端将该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通过本发明,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正是有限的频谱资源激发了新技术的出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容量和覆盖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增加容量,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但同频方式组网又增加了小区间干扰,从而导致覆盖性能下降。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下行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简称为OFDMA)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小区内的干扰,但由于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简称为ICI)增加明显。为了降低ICI,LTE也标准化了很多技术,例如,下行小区间干扰消除(Inter-CellInterfernce Cancellation,简称为ICIC)。下行ICIC技术基于eNodeB相对窄带发射功率(RelativeNarrowband TX Power,简称为RNTP)限制的方法实现下行干扰预先提醒功能,增强了物理下行业务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的覆盖性能。上行采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简称为SC-FDMA)技术,能够显著降低UE的峰均比,提高信号质量,但由于同样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小区间干扰ICI增加明显。为了降低ICI,LTE上行也标准化了很多技术,例如,上行基于HII/OI的ICIC技术,增强了物理上行业务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另外,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l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IMO)技术通过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技术也能改善LTE系统的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尤其基于MIMO技术发展起来的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简称为CoMP)技术。但由于当前网络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均为单天线发送,MIMO技术和CoMP技术对于上行的改善有限,只能通过接收端的联合接收(Joint Receiver,简称为JR)得到改善。
还有,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技术在改善链路传输性能上具有重要贡献,使得数据能够抵抗信道的各种衰落。
尽管LTE系统中存在众多技术能够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尤其是网络覆盖性能,但目前,通过实验网络测试和仿真发现,中等速率的PUSCH,高速率的PDSCH仍然是LTE系统中各个信道中覆盖性能受限的信道。其中主要原因在于:UE的发送功率有限导致中等速率的PUSCH受限,而基站间的ICI导致高速率的PDSCH受限。这对LTE系统的覆盖性能提升提出了需求,而在已有的技术中,还没有发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能够继续提高覆盖性能的方法
LTE系统中调度的最小单位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为TTI),信道编码也是在TTI内进行。由于每个TTI传输保证了系统提供中等速率或高速率的容量服务,但很难保证系统的覆盖能力。而LTE系统的编码有个特点,即根据每个TTI传输的数据大小,信道编码模块根据当前信道状态将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各种大小的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为TB),而不同的码率和传输块长度(TB Size,TBS)的解码性能不同,从而影响覆盖性能。
针对相关技术中信道编码是以TTI为单元进行,对应于不同TTI,根据当前该TTI内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大小不同的传输块,由于不同传输块的编解码性能不同,导致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比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信道编码是以TTI为单元进行,对应于不同TTI,根据当前该TTI内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大小不同的传输块,由于不同传输块的编解码性能不同,导致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比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该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端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用于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联合编码后的数据。
通过本发明,采用发送端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并进行发送,实现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进行传输,克服了相关技术中信道编码是以TTI为单元进行,对应于不同TTI,根据当前该TTI内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大小不同的传输块,由于不同传输块的编解码性能不同,导致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比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编码增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上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优选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示意图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示意图二;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示意图三;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2和步骤S204。
步骤S202:发送端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该M为大于1的整数。
步骤S204:发送端将该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发送。
通过上述步骤,发送端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并进行发送,实现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进行传输,克服了相关技术中信道编码是以TTI为单元进行,对应于不同TTI,根据当前该TTI内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大小不同的传输块,由于不同传输块的编解码性能不同,导致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比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编码增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
在实施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为了和系统的传输块相匹配,可以根据M个TTI内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得到一个传输块,该传输块的大小为L。。该优选实施例方式将M个TTI内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得到一个传输块,该数据块为系统支持的传输块,使得M个TTI所对应的数据联合编码后对应相同的传输块长度,相同传输块长度的解码性能相同,从而提高了M个TTI承载的数据的解码性能。
发送端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发送该联合编码后的数据,比较优的,可以将该传输块划分为M个子传输块,并在该M个TTI上依次发送该M个子传输块。每个子传输块大小的范围为0到L-M之间。在该方式中,所划分的M个子传输块的数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划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将传输块所对应的RB数进行等分就可以。为了考虑到各个TTI的负载均衡,可以在M个TTI上承载数目不同的RB数。
优选地,发送端根据该M个TTI中第一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各个子传输块占用的RB数量。该优选实施方式根据第一个TTI对于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各个子传输块所占用的RB数量,提高了发送端给子传输块配置RB数量的准确性。
优选地,该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承载的子传输块所占用的RB的数量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该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每个TTI所承载的数据占用的RB的数量,提高了配置的准确性。比较优的,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该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用于指示该子传输块的传输控制信息,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该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用于指示该子传输块的传输控制信息。
在实施时,该传输块的传输码率根据所占用的RB的数量和该RB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地,发送端为以下之一:基站、终端、中继站、家庭基站。该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发送端的多种实施主体,提高了该数据传输方案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数据传输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数据传输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编码模块32和第一发送模块34,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编码模块32,用于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该M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发送模块34,连接至编码模块32,用于发送编码模块32联合编码后的数据。
优选地,该编码模块32用于根据该M个TTI内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得到一个传输块,其中,该传输块的单位资源块RB。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优选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第一发送模块34包括:划分模块342和第二发送模块344,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划分模块342,用于将该传输块划分为M个子传输块;第二发送模块344,连接至划分模块342,用于在该M个TTI上依次发送划分模块342划分得到的M个子传输块,每个子传输块大小的范围为0到L-M之间。
下面将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将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通过M个TTI进行传输,9>M>1的整数;发送端为接收端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RB。
优选地,各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根据该数据在M个TTI内分配的资源包括的总RB数,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传输块。
优选地,传输块的码率根据各个TTI内占用的资源上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地,各个TTI中的RB数量通过一个PDCCH或者多个PDCCH信道指示;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的优选实施例均以支持300kbps业务,4个TTI的数据联合编码成近似392x4=1568bits来进行举例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具体数字的记载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用于解释和说明编码方案。在实施中,可以根据系统配置或者要求配置上述参数。
优选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如果采用4个TTI中的进行联合编码,如图5所示,将4个TTI的数据联合编码成近似392x4=1568bits大小的,系统可支持的TB,例如1544bits,或者1608bits。
在实施时,将联合编码后的比特等分成四份,分别在4个TTI中依次传输。
优选地,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应第一个上行TTI(例如TTI n)的n-4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下面通过将本实施例的方案对比现有系统中的方案。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通常选择每TTI传输,例如采用TBS=392bits的每TTI传输。此时每个TTI都传输一个TB,如图1所示,每个TTI的数据是独立编码形成392bits的TB,并且在对应的n-4的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由上述分析及图1、5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方案采用了联合编码,接收端的编码增益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系统覆盖性能。
优选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如图6所示,采用4个TTI中的进行联合编码,即将4个TTI的数据联合编码成近似392x4=1568bits大小的,系统可支持的TB,例如1544bits,或者1608bits。
在本实施例中,将联合编码后的比特分成四份,但四份不相等,然后分别在4个TTI中依次传输。例如,在第二个TTI中传输多些,第三个TTI中传输少些。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TTI之间的负载平衡。
优选地,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应第一个上行TTI(例如TTI n)的n-4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下面将本实施例的方案和现有系统中的方案进行对比。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通常选择每TTI传输,例如采用TBS=392bits的每TTI传输。此时每个TTI都传输一个TB,如图1所示,每个TTI的数据是独立编码形成392bits的TB,并且在对应的n-4的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由上述分析及图1、6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方案采用了联合编码,接收端的编码增益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系统覆盖性能。
优选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如果采用4个TTI中的进行联合编码,如图5所示,将4个TTI的数据联合编码成近似392x4=1568bits大小的,系统可支持的TB,例如1544bits,或者1608bits。
在实施时,将联合编码后的比特等分成四份,分别在4个TTI中依次传输。
优选地,该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应上行TTI(例如TTI n)的n-4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下面通过将本实施例的方案对比现有系统中的方案。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通常选择每TTI传输,例如采用TBS=392bits的每TTI传输。此时每个TTI都传输一个TB,如图1所示,每个TTI的数据是独立编码形成392bits的TB,并且在对应的n-4的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由上述分析及图1、7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方案采用了联合编码,接收端的编码增益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系统覆盖性能。
优选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如果采用4个TTI中的进行联合编码,如图5所示,将4个TTI的数据联合编码成近似392x4=1568bits大小的,系统可支持的TB,例如1544bits,或者1608bits。
在实施时,将联合编码后的比特分成四份,但四份不相等,然后分别在4个TTI中依次传输。例如,在第二个TTI中传输多些,第三个TTI中传输少些。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TTI之间的负载平衡。
优选地,该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应上行TTI(例如TTI n)的n-4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下面将本实施例的方案对比现有系统中的方案进行对比。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300kbps的业务时,通常选择每TTI传输,例如采用TBS=392bits的每TTI传输。此时每个TTI都传输一个TB,如图1所示,每个TTI的数据是独立编码形成392bits的TB,并且在对应的n-4的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由上述分析及图1、8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方案采用了联合编码,接收端的编码增益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系统覆盖性能。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是基站、家庭基站、中继站等设备,也可以是通信终端、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类似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的数据信号,接收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站,中继站等控制设备。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过发送端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并进行发送,实现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进行传输,克服了相关技术中信道编码是以TTI为单元进行,对应于不同TTI,根据当前该TTI内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大小不同的传输块,由于不同传输块的编解码性能不同,导致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比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编码增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覆盖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术效果并不是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有些技术效果是某些优选实施方式才能取得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将M个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M个TTI内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得到一个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大小为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联合编码后的数据包括:所述发送端将所述传输块划分为M个子传输块,并在所述M个TTI上依次发送所述M个子传输块,每个子传输块大小的范围为0到L-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M个TTI中第一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各个子传输块占用的RB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承载的子传输块所占用的RB的数量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所述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用于指示所述子传输块的传输控制信息,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所述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用于指示所述子传输块的传输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码率根据所占用的RB的数量和所述RB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以下之一:基站、终端、中继站、家庭基站。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将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所承载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联合编码后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个TTI内所承载的数据联合编码,得到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传输块的大小为L。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块划分为M个子传输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M个子传输块,每个子传输块大小的范围为0到L-M之间。
CN201210019180.9A 2012-01-20 2012-01-2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220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180.9A CN103220027B (zh) 2012-01-20 2012-01-2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180.9A CN103220027B (zh) 2012-01-20 2012-01-2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027A true CN103220027A (zh) 2013-07-24
CN103220027B CN103220027B (zh) 2018-08-24

Family

ID=48817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180.9A Active CN103220027B (zh) 2012-01-20 2012-01-2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0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103A (zh) * 2014-07-31 2017-05-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最大化公共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容量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6925A1 (en) * 2007-04-30 2009-01-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eedback signaling error detection and checking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175232A1 (en) * 2008-01-08 2009-07-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Joint Coding of Multiple TTI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Indication Requests
CN101529837A (zh) * 2006-08-23 2009-09-09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
CN101931498A (zh) * 2010-07-06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95061A1 (zh) * 2010-02-02 2011-08-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下行子帧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9837A (zh) * 2006-08-23 2009-09-09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
US20090006925A1 (en) * 2007-04-30 2009-01-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eedback signaling error detection and checking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175232A1 (en) * 2008-01-08 2009-07-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Joint Coding of Multiple TTI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Indication Requests
WO2011095061A1 (zh) * 2010-02-02 2011-08-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下行子帧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1931498A (zh) * 2010-07-06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103A (zh) * 2014-07-31 2017-05-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最大化公共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容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027B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3620B (zh) 用于复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15386B1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단말기
KR101183810B1 (ko) 버스트 크기 시그널링 및 파티션 규칙
US10686501B2 (en) Precod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array antennas
US10548113B2 (en)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method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N103428777B (zh) 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23773B (zh) 用于发送干扰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102877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210052579A (ko) 자원 제어를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4380625A (zh) 用于发送或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
CN10337893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938008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3379628A (zh) 基于传输时间间隔捆绑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399590B (zh) 频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112076A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5625B (zh) 一种实现超级小区下的空分多址接入的方法及基站
CN102356579A (zh)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质量反馈信令
CN10558042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307083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非周期反馈及其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98604B (zh) 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378924A (zh)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317129B1 (ko) 복조 참조 신호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5462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18537028A (ja) アドバンスト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326756A (zh)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