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4189A - 外科急救辅助器 - Google Patents

外科急救辅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4189A
CN103204189A CN2013101553680A CN201310155368A CN103204189A CN 103204189 A CN103204189 A CN 103204189A CN 2013101553680 A CN2013101553680 A CN 2013101553680A CN 201310155368 A CN201310155368 A CN 201310155368A CN 103204189 A CN103204189 A CN 103204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wheel
hinged
extension apparatus
assist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53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4189B (zh
Inventor
刘伟华
高建军
齐艳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Yu
Original Assignee
刘伟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伟华 filed Critical 刘伟华
Priority to CN2013101553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4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4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4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4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41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急救辅助器,包括车架,车架上部安装有摄像头及控制摄像头的主控器,还包括远程控制主控器的控制器,所述车架包括在同一平面内依次首尾铰接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支撑板,车架任一一对对角之间安装有驱动车架对角相对移动的伸缩装置,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根前后延伸的滑轨,滑轨内前后滑动安装有转动套装支承轴的滑块,滑轨上安装有驱动支撑轴转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电机和伸缩装置由主控器控制工作。本外科急救辅助器能够改变自身宽度以通过不同间隙,并具有简单扩路或移动障碍物功能,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在地质灾害的废墟中进行简单急救。

Description

外科急救辅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急救辅助器。 
背景技术
地震、海啸、雪灾、暴风等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区域性的建筑物坍塌破坏,例如我国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等。 
自然灾害发生后,都会有大量的受伤人员,甚至是未受伤而只是被困的人员。“黄金72小时”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这是救援(学)界的共识。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期间,灾民的生还几率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在第一天(即24小时内),受灾人员的生还几率在90%左右;第二天,生还几率在50%-60%;第三天,生还几率在20%-30%;以后的话只有5%的生还几率。 
在发生大面积地质灾害时,由于建筑物大量倒塌,一般需要大型工程机械辅助才能进行有效的救援。而受交通、天气、时间等因素制约,工程机械到达现场时往往会耽误大量的救援时间,这样就会大大消耗黄金72小时,错失大量挽救受灾人民生命的机会。 
目前,人们在工程机械到达前,都会进行手动救援,并依靠小型的救援机器人进行探索和搜救。传统的救援机器人一般包括车架,车架下部安装有车轮,车架上部安装有摄像头及控制摄像头的主控器,还包括远程控制主控器的控制器。使用时,在控制器的远程控制下,救援机器人进入废墟的空隙中,并依靠摄像头及自带的照明设备将废墟中的影像传到废墟外部,这样人们就可以了解受困群众的分布情况。当发现人员时,人们会根据救援机器人的位置进行定向挖掘,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有效性。 
传统的救援机器人虽然能够辅助人们进行搜救,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建筑物废墟的间隙极不规则,有宽的间隙也有窄的间隙;由于传统救援机器人尺寸固定,不具有变形功能,因此只能通过比自己尺寸宽的间隙,却不能通过比自己尺寸窄的间隙,因此搜救深度大大受限;2、功能单一,只有视频探索功能,不能对所经过道路进行扩宽,没有移除影响被救者生命的障碍物功能,也就没有通过视频看到被救者时的应急抢救功能,更不能对被救者进行输氧、输液或处理伤口;3、间隙中有很多地面障碍物,如较大的石块等;传统救援机器人只是移动摄像头的载体,不具有越障或防止翻车的功能,也就不能帮助人们看到障碍物后的影像,实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改变自身宽度以通过不同间隙,并具有简单扩路或移动障碍物功能,能够简单救治被救者,且操作方便的外科急救辅助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包括车架,车架下部安装有车轮,车架上部安装有摄像头及控制摄像头的主控器,还包括远程控制主控器的控制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车架包括在同一平面内依次首尾铰接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支撑板,车架任一一对对角之间安装有驱动车架对角相对移动的伸缩装置,所述车轮通过支承轴转动安装在每个支撑板中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根前后延伸的滑轨,滑轨内前后滑动安装有转动套装支承轴的滑块,支承轴上固设有转向杆,滑轨上安装有驱动转向杆的动力机构,支承轴上安装有驱动车轮转动的电机,车架上还安装有能够对被救者进行简单救治的急救装置,所述摄像头和主控器安装在滑轨或伸缩装置上,动力机构、电机、伸缩装置和急救装置由主控器控制工作。 
本外科急救辅助器是通过变形驱动结构来实现能够改变自身宽度以通过不同间隙,并具有简单扩路或移动障碍物功能,能够简单救治被救者,且操作方便的。 
变形驱动结构主要包括由依次首尾相铰接的四个支撑板构成的车架,以及通过支承轴转动安装在各支撑板上的车轮。由于四个支撑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首尾铰接的,因此,四个支撑板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车架所在平面内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结构。由于相邻支撑板端部是铰接在一起的,所以相邻支撑板之间可以进行铰接摆动,这样也就可以在不同四边形之间进行变形。在铰接成四边形结构的车架中,一共有四个角,并形成两对对角关系。为方便叙述,将这四个角分别称为前角、后角、左角和右角。其中,前角和后角形成对角关系,左角和右角形成对角关系。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在任意一对对角之间安装有伸缩装置,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左角和右角之间安装伸缩装置,也可以在前角和后角之间安装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主控器的控制作用下,驱动所在对角之间的距离进行延长或缩短。这样,整个四边形结构的车架就会在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之间进行变换,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也会随之移动,从而完成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形。 
当伸缩装置安装在前角和后角之间,且伸缩装置处于伸展状态时,前角和后角的之间的距离将被延长,同时左角和右角之间的距离被相应缩短。也就是说,整个车架被前后拉伸而左右收缩。此时,安装在支撑板上的车轮,也必然随之在左右方向上向车架内收缩,而前后方向上向车架外延伸。这样,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宽度上变窄,在长度上变长,完成了尺寸变窄的变形。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窄状态。在变窄状态下,适合在宽度较窄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有助于进行深度探索和救援。 
相反地,当伸缩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前角和后角的之间的距离将被缩短,同时左角和右角之间的距离被相应延长。也就是说,整个车架被前后压缩而左右扩展。此时,安装在支撑板上的车轮,也必然随之在左右方向上向车架外扩展,而前后方向上向车架内收缩。这样,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宽度上变宽,在长度上变短,完成了尺寸变宽的变形。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宽状态。在变宽状态下,适合在宽度较宽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有助于提高行进稳定性。 
当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由变宽状态切换到变窄状态时,可以在由宽变窄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提高了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对废墟间隙的适应性。而当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由变窄状态切换到变宽状态时,则可以利用逐渐变宽的车架对较窄的废墟间隙进行扩路,也可以在发现被救者时对妨碍其生存的障碍物进行推移,也就是实现了应急抢救的功能,有效避免了被救者某部位因长期被重物挤压而残疾甚至死亡的事故。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车架上还安装有能够对被救者进行简单救治的急救装置,急救装置由主控器控制。通过操作控制器,可以远程使主控器控制急救装置对被救者进行简单的救治,如输氧、输液或处理伤口等,起到了提高被救者生命体征、延长生命期限的作用,为后续大型机械救援延伸了救治时间,有助于提高救援成功率。 
同样的,当伸缩装置安装在左角和右角之间时,也可以实现对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形的驱动。不同的是,伸缩装置伸展时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宽,而伸缩装置收缩时,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窄,与伸缩装置安装在前角和后角之间时是相反的。两种安装方式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细述。 
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既在前角和后角之间安装一个伸缩装置,又在左角和右角之间安装一个伸缩装置。此时,可以产生较大的变形推力,也就可以产生较好的扩路或移障效果,但对主控器同时控制这两个伸缩装置的一致性或同步性要求较高。 
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车轮通过支承轴转动安装在车架上,因此支承轴转动时,车轮将进行转向。支承轴上安装有由主控器控制的电机,车轮的转动由电机驱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滑轨,滑轨上安装有只能沿滑轨前后滑动的滑块,各滑块转动套装一一对应的支承轴上。这样,各侧的支承轴及车轮就被对应侧的滑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与行进有关的单元,构成了一个与车架进行伸缩的机构相对独立的机构,两者互不影响。为方便叙述,将车架、伸缩装置等与车架伸缩有关的结构称为变形机构,将车轮、滑轨等于车轮行进有关的结构称为行进机构。由于构成车架的四个支撑板是等长的,且首尾铰接成的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而各支承轴又都是转动安装在各支撑板的中部,所以无论在变宽状态、变窄状态,还是在两个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时,两根滑轨都是平行向前延伸的,只不过两根滑轨的间距不同而已。因此,滑轨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承载平台,可以安装或承载不同的装置或物品等。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滑轨上安装有由主控器控制的动力机构,支承轴上固设有转向杆,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向杆末端铰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动力机构的动作,来驱动转向杆和支承轴转动,也就实现了对车轮转向的控制。因此,本外科急救辅助器通过摄像头了解废墟内的影像,并依据该影像控制行进机构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等行进动作,控制变形机构完成对整个车体宽度和长度的变形,以适应不同的通道间隙或完成对被困人员附近障碍物的移动,最终完成对倒塌建筑物废墟的深度探测和被困人员的简单救援,为后续精确救援和延长被困人员生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卡装有延伸到控制器的输氧管或输液管。 
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输氧管或输液管,可以在延伸装置的帮助下,将输氧管和输液管的输出端延伸到被救者嘴部。如果被救者能动,可以配合进行吸氧或吸液,如果不能动,可以由本外科急救辅助器进行送氧或送液。输氧管和输液管的输入端延伸到控制器,并与氧气瓶或输液瓶对应连接,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被救者进行输氧或输液,有助于延长其生命。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注射针头,注射针头的输入端通过注射管延伸到控制器。 
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注射针头,可以在延伸装置的帮助下,将输液针头移动到被救者体表处。注射针头的输入端通过注射管延伸到控制器,并与输液瓶连接在一起。这样,在需要给被救者进行输液时,在摄像头的帮助下,先将药液从注射针头喷出以排出空气,然后找对注射位置,最后驱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向被救者方向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注射针头刺入被救者静脉或体内,实现了必要的输液或输药,有助于延长其生命。 
作为第三种实现方式,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外伤喷雾瓶, 延伸装置外端上部设有在延伸装置延伸后对外伤喷雾瓶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块。 
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的外伤喷雾器中含有外伤救治喷雾剂,可以对被救者的外伤起到消炎、杀菌、止血、止痛等作用。延伸装置外端还安装有按压块,按压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外伤喷雾瓶的开关进行按压操作。当延伸装置处于延伸状态时,外伤喷雾瓶距离被救者伤口最近,此时按压块压正好紧到开关上,外伤喷雾瓶开始向外喷药,起到了处理伤口的作用。当延伸装置处于回缩状态时,外伤喷雾瓶距离被救者伤口最远,此时按压块远离开关,外伤喷雾瓶不能向外喷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延伸装置包括若干由中部对称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等长铰接杆构成的铰接单元,铰接单元沿直线排列,相邻铰接单元的铰接杆末端对应铰接在一起构成铰接端,位于延伸装置同侧的任意两个铰接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前后两端。 
每个铰接单元都是由两根等长铰接杆在中部对称铰接在一起的,而各个铰接单元排列成一条直线,且相邻铰接单元的铰接杆末端对应铰接在一起,所以所有的铰接单元就铰接成一根通过铰接而具有伸缩功能的“铰接式伸缩杆”。为方便叙述,将相邻铰接单元对应铰接在一起的铰接杆末端称为铰接端。因为整根“铰接式伸缩杆”是由多根铰接杆铰接而成的,因此,沿“铰接式伸缩杆”长度方向挤压或拉伸位于“铰接式伸缩杆”同侧的任意两个铰接端,都会使整个“铰接式伸缩杆”同步伸缩。在本延伸装置中,位于延伸装置同侧的某两个铰接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前后两端,所以,当车架进行收缩时,车架也必然驱动延伸装置同步进行伸缩。也就是说,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变窄状态时,延伸装置同步延伸,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变宽状态时,延伸装置同步回缩。 
作为改进,车架前端或后端上安装有能够上下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对应铰接端通过与伸缩装置铰接而与车架铰接在一起。 
在车架和铰接在车架上的铰接端之间设置伸缩装置,可以起到调整两个铰接端高低的作用,也就是起到控制延伸装置倾斜角度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根据废墟实际空隙或被救者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定位更加精确,救治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分别铰接在车架任一一对对角铰轴上的螺杆和转套,螺杆上螺接有螺套,螺套外端固设有延伸到转套内并只能与转套转动配合的转动块,螺套上同轴固设有传动轮,转套上安装有驱动传动轮转动的电动机。 
本伸缩装置是通过螺纹旋动结构来实现对车架的伸缩控制的。铰接在对角铰轴上的螺杆和套装在螺杆上的螺套,是实现螺纹旋动的主要部件。螺杆和螺套通过相对旋动,实现两者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与螺杆所铰接铰轴对应的另一对角铰轴上铰接有转套,转套靠近螺套的一端设有空腔。螺套外端,也就是靠近转套的一端固设有延伸到转套空腔内的转动块,转动块在转套空腔中只能相对转套转动,而不能相对转套轴向移动。这样,在螺杆外端和转套外端分别与车架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螺套转动时,必然会将外部的螺杆旋入螺套内,从而实现收缩装置收缩的功能,或将螺套内的螺杆部分旋出螺套,以达到伸展或延长收缩装置的目的,也就起到了驱动车架伸缩的作用。 
作为改进,车轮的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摆动杆,摆动杆末端安装有由车轮驱动的摆动轮,支承轴上铰接有由主控器控制的能驱动摆动杆摆动的动力机构。 
在摆动杆的支撑下,摆动轮可以绕车轮的转轴摆动。摆动杆摆动的动力由安装在支承轴上的动力机构提供,动力机构由主控器控制动作。当动力机构驱动摆动轮向下摆动到与车轮同时压在地面上时,在水平面上摆动轮和摆动杆相当于扩大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底盘,摆动轮处于支撑整个车体的状态,增强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支撑稳定性或行进稳定性,此状态称为支撑状态。当动力机构驱动摆动轮向上摆动时,摆动轮和所连接车轮的连线为向上倾斜的状态,此时倾斜的摆动轮可以起到上台车体、爬上障碍物的作用。当摆动轮爬上障碍物后,控制摆动轮向下摆动,这样,摆动轮和各车轮就相当于将障碍物上表面包裹起来。此时在摆动轮和车轮的转动力下,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将顺利越过障碍物,起到了越障的作用。为方便叙述,将摆动轮向上倾斜的状态称为越障状态。在越障状态下,继续上摆摆动轮,直到摆动杆地面投影最短时,在水平面上摆动轮和摆动杆相当于缩小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底盘,这样可以起到缩小整车尺寸的作用,特别适合在转向时使用。因此,此状态称为转向状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装置,或液压缸装置,或电动阀。 
作为改进,滑轨或伸缩装置上还安装有与主控器电连接的喇叭和话筒。 
通过喇叭可以对废墟空隙进行喊话,通过话筒可以感应被困者的声音,这样就可以跟被困者进行交流,了解受困情况及受伤情况,大大提高了有针对性的救援。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外科急救辅助器,结构合理,能够改变自身宽度以通过不同间隙,并具有简单扩路或移动障碍物功能,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在地质灾害的废墟中进行探测及救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变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一中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二中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三中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2为车轮,3为摄像头,4为主控器,5为控制器,6为支撑板,7为支承轴,8为滑轨,9为滑块,10为动力机构,11为转向杆,12为螺杆,13为转套,14为螺套,15为转动块,16为传动轮,17为电动机,18为摆动杆,19为摆动轮,20为电机,21为输氧管,22为注射针头,23为注射管,24为外伤喷雾瓶,25为按压块,26为铰接杆,27为铰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该外科急救辅助器包括车架1,车架1下部安装有车轮2,车架1上部安装有摄像头3及控制摄像头3的主控器4。还包括能够远程控制主控器4的控制器5,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和主控器4采用无线方式进行通讯。车架1包括依次首尾铰接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支撑板6,四个支撑板6铰接在同一平面内,水平设置。由于四个支撑板6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首尾铰接的,因此,车架1所在平面内构成了一个等边四边形结构。由于相邻支撑板6端部是铰接在一起的,所以相邻支撑板6之间可以进行铰接摆动,这样也就可以在不同四边形之间进行变形。
在铰接成四边形结构的车架1中,一共有四个角,并形成两对对角关系。为方便叙述,将这四个角分别称为前角、后角、左角和右角。其中,前角和后角形成对角关系,左角和右角形成对角关系。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在任意一对对角之间安装有伸缩装置,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左角和右角之间安装伸缩装置,也可以在前角和后角之间安装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主控器4的控制作用下,驱动所在对角之间的距离进行延长或缩短。这样,整个四边形结构的车架1就会在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之间进行变换,安装在车架1上的车轮2也会随之移动,从而完成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形。 
当伸缩装置安装在前角和后角之间,且伸缩装置处于伸展状态时,前角和后角的之间的距离将被延长,同时左角和右角之间的距离被相应缩短。也就是说,整个车架1被前后拉伸而左右收缩。此时,安装在支撑板6上的车轮2,也必然随之在左右方向上向车架1内收缩,而前后方向上向车架1外延伸。这样,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宽度上变窄,在长度上变长,完成了尺寸变窄的变形。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窄状态。在变窄状态下,适合在宽度较窄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有助于进行深度探索和救援。 
相反地,当伸缩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前角和后角的之间的距离将被缩短,同时左角和右角之间的距离被相应延长。也就是说,整个车架1被前后压缩而左右扩展。此时,安装在支撑板6上的车轮2,也必然随之在左右方向上向车架1外扩展,而前后方向上向车架1内收缩。这样,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宽度上变宽,在长度上变短,完成了尺寸变宽的变形。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变宽状态。在变宽状态下,适合在宽度较宽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有助于提高行进稳定性。 
当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由变宽状态切换到变窄状态时,可以在由宽变窄的废墟间隙中行进,提高了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对废墟间隙的适应性。而当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由变窄状态切换到变宽状态时,则可以利用逐渐变宽的车架1对较窄的废墟间隙进行扩路,也可以在发现被困人员时对妨碍其生存的障碍物进行推移,有助于提高其生存几率。 
同样的,当伸缩装置安装在左角和右角之间时,也可以实现对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形的驱动。不同的是,伸缩装置伸展时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宽,而伸缩装置收缩时,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变窄,与伸缩装置安装在前角和后角之间时是相反的。两种安装方式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细述。 
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既在前角和后角之间安装一个伸缩装置,又在左角和右角之间安装一个伸缩装置。此时,可以产生较大的变形推力,也就可以产生较好的扩路或移障效果,但对主控器4同时控制这两个伸缩装置的一致性或同步性要求较高。 
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车轮2通过支撑轴7转动安装在车架1上,因此支撑轴7转动时,车轮2将进行转向。支撑轴7上安装有由主控器4控制的电机20,车轮2的转动由电机20驱动。车架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滑轨8,滑轨8上安装有只能沿滑轨8前后滑动的滑块9,各滑块9转动套装一一对应的支撑轴7上。这样,各侧的支撑轴7及车轮2就被对应侧的滑轨8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与行进有关的单元,构成了一个与车架1进行伸缩的机构相对独立的机构,两者互不影响。为方便叙述,将车架1、伸缩装置等与车架1伸缩有关的结构称为变形机构,将车轮2、滑轨8等于车轮2行进有关的结构称为行进机构。由于构成车架1的四个支撑板6是等长的,且首尾铰接成的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而各支撑轴7又都是转动安装在各支撑板6的中部,所以无论在变宽状态、变窄状态,还是在两个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时,两根滑轨8都是平行向前延伸的,只不过两根滑轨8的间距不同而已。因此,滑轨8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本外科急救辅助器的承载平台,可以安装或承载不同的装置或物品等。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滑轨8上安装有由主控器4控制的动力机构10,支撑轴7上固设有转向杆11,动力机构10的输出端与转向杆11末端铰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动力机构10的动作,来驱动转向杆11和支撑轴7转动,也就实现了对车轮2转向的控制。因此,本外科急救辅助器通过摄像头3了解废墟内的影像,并依据该影像控制行进机构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等行进动作,控制变形机构完成对整个车体宽度和长度的变形,以适应不同的通道间隙或完成对被困人员附近障碍物的移动,最终完成对倒塌建筑物废墟的深度探测和被困人员的简单救援,为后续精确救援和延长被困人员生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卡装有延伸到控制器的输氧管21或输液管。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输氧管或输液管,可以在延伸装置的帮助下,将输氧管和输液管的输出端延伸到被救者嘴部。如果被救者能动,可以配合进行吸氧或吸液,如果不能动,可以由本外科急救辅助器进行送氧或送液。输氧管和输液管的输入端延伸到控制器,并与氧气瓶或输液瓶对应连接,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被救者进行输氧或输液,有助于延长其生命。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装置包括若干由中部对称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等长铰接杆26构成的铰接单元,铰接单元沿直线排列,相邻铰接单元的铰接杆末端对应铰接在一起构成铰接端27,位于延伸装置同侧的任意两个铰接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前后两端。每个铰接单元都是由两根等长铰接杆在中部对称铰接在一起的,而各个铰接单元排列成一条直线,且相邻铰接单元的铰接杆末端对应铰接在一起,所以所有的铰接单元就铰接成一根通过铰接而具有伸缩功能的“铰接式伸缩杆”。为方便叙述,将相邻铰接单元对应铰接在一起的铰接杆末端称为铰接端。因为整根“铰接式伸缩杆”是由多根铰接杆铰接而成的,因此,沿“铰接式伸缩杆”长度方向挤压或拉伸位于“铰接式伸缩杆”同侧的任意两个铰接端,都会使整个“铰接式伸缩杆”同步伸缩。在本延伸装置中,位于延伸装置同侧的某两个铰接端分别铰接在车架的前后两端,所以,当车架进行收缩时,车架也必然驱动延伸装置同步进行伸缩。也就是说,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变窄状态时,延伸装置同步延伸,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在变宽状态时,延伸装置同步回缩。 
车架前端或后端上安装有能够上下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对应铰接端通过与伸缩装置铰接而与车架铰接在一起。在车架和铰接在车架上的铰接端之间设置伸缩装置,可以起到调整两个铰接端高低的作用,也就是起到控制延伸装置倾斜角度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根据废墟实际空隙或被救者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定位更加精确,救治效果更好。 
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中,伸缩装置包括分别铰接在车架1任一一对对角铰轴上的螺杆12和转套13,螺杆12上螺接有螺套14,螺套14外端固设有延伸到转套13内并只能与转套13转动配合的转动块15,螺套14上同轴固设有传动轮16,转套13上安装有驱动传动轮16转动的电动机17。 
本伸缩装置是通过螺纹旋动结构来实现对车架1的伸缩控制的。铰接在对角铰轴上的螺杆12和套装在螺杆12上的螺套14,是实现螺纹旋动的主要部件。螺杆12和螺套14通过相对旋动,实现两者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与螺杆12所铰接铰轴对应的另一对角铰轴上铰接有转套13,转套13靠近螺套14的一端设有空腔。螺套14外端,也就是靠近转套13的一端固设有延伸到转套13空腔内的转动块15,转动块15在转套13空腔中只能相对转套13转动,而不能相对转套13轴向移动。这样,在螺杆12外端和转套13外端分别与车架1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螺套14转动时,必然会将外部的螺杆12旋入螺套14内,从而实现收缩装置收缩的功能,或将螺套14内的螺杆12部分旋出螺套14,以达到伸展或延长收缩装置的目的,也就起到了驱动车架1伸缩的作用。 
车轮2的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摆动杆18,摆动杆18末端安装有由车轮2驱动的摆动轮19,支撑轴7上铰接有由主控器4控制的能驱动摆动杆18摆动的动力机构10。在摆动杆18的支撑下,摆动轮19可以绕车轮2的转轴摆动。摆动杆18摆动的动力由安装在支撑轴7上的动力机构10提供,动力机构10由主控器4控制动作。当动力机构10驱动摆动轮19向下摆动到与车轮2同时压在地面上时,在水平面上摆动轮19和摆动杆18相当于扩大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底盘,摆动轮19处于支撑整个车体的状态,增强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支撑稳定性或行进稳定性,此状态称为支撑状态。当动力机构10驱动摆动轮19向上摆动时,摆动轮19和所连接车轮2的连线为向上倾斜的状态,此时倾斜的摆动轮19可以起到上台车体、爬上障碍物的作用。当摆动轮19爬上障碍物后,控制摆动轮19向下摆动,这样,摆动轮19和各车轮2就相当于将障碍物上表面包裹起来。此时在摆动轮19和车轮2的转动力下,整个外科急救辅助器将顺利越过障碍物,起到了越障的作用。为方便叙述,将摆动轮19向上倾斜的状态称为越障状态。在越障状态下,继续上摆摆动轮19,直到摆动杆18地面投影最短时,在水平面上摆动轮19和摆动杆18相当于缩小了外科急救辅助器的底盘,这样可以起到缩小整车尺寸的作用,特别适合在转向时使用。因此,此状态称为转向状态。具体实施时,动力机构10可以是气缸装置,或液压缸装置,或电动阀。 
滑轨8或伸缩装置上还安装有与主控器4电连接的喇叭和话筒。通过喇叭可以对废墟空隙进行喊话,通过话筒可以感应被困者的声音,这样就可以跟被困者进行交流,了解受困情况及受伤情况,大大提高了有针对性的救援。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注射针头22,注射针头的输入端通过注射管23延伸到控制器。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注射针头,可以在延伸装置的帮助下,将输液针头移动到被救者体表处。注射针头的输入端通过注射管延伸到控制器,并与输液瓶连接在一起。这样,在需要给被救者进行输液时,在摄像头的帮助下,先将药液从注射针头喷出以排出空气,然后找对注射位置,最后驱动本外科急救辅助器向被救者方向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注射针头刺入被救者静脉或体内,实现了必要的输液或输药,有助于延长其生命。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外伤喷雾瓶24, 延伸装置外端上部设有在延伸装置延伸后对外伤喷雾瓶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块25。延伸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被救者方向进行延伸或者回缩回本外科急救辅助器,也就是靠近被救者的作用。在延伸装置外端安装的外伤喷雾器中含有外伤救治喷雾剂,可以对被救者的外伤起到消炎、杀菌、止血、止痛等作用。延伸装置外端还安装有按压块,按压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外伤喷雾瓶的开关进行按压操作。当延伸装置处于延伸状态时,外伤喷雾瓶距离被救者伤口最近,此时按压块压正好紧到开关上,外伤喷雾瓶开始向外喷药,起到了处理伤口的作用。当延伸装置处于回缩状态时,外伤喷雾瓶距离被救者伤口最远,此时按压块远离开关,外伤喷雾瓶不能向外喷药。

Claims (10)

1.一种外科急救辅助器,包括车架(1),车架(1)下部安装有车轮(2),车架(1)上部安装有摄像头(3)及控制摄像头(3)的主控器(4),还包括远程控制主控器(4)的控制器(5),其特征是:所述车架(1)包括在同一平面内依次首尾铰接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支撑板(6),车架(1)任一一对对角之间安装有驱动车架(1)对角相对移动的伸缩装置,所述车轮(2)通过支承轴(7)转动安装在每个支撑板(6)中部,车架(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根前后延伸的滑轨(8),滑轨(8)内前后滑动安装有转动套装支承轴(7)的滑块(9),支承轴(7)上固设有转向杆(11),滑轨(8)上安装有驱动转向杆(11)的动力机构(10),支承轴(7)上安装有驱动车轮(2)转动的电机(20),车架(1)上还安装有能够对被救者进行简单救治的急救装置,所述摄像头(3)和主控器(4)安装在滑轨(8)或伸缩装置上,动力机构(10)、电机(20)、伸缩装置和急救装置由主控器(4)控制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卡装有延伸到控制器(5)的输氧管(21)或输液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注射针头(22),注射针头(22)的输入端通过注射管(23)延伸到控制器(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急救装置包括能够向外延伸的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外端安装有外伤喷雾瓶(24), 延伸装置外端上部设有在延伸装置延伸后对外伤喷雾瓶(24)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块(25)。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装置包括若干由中部对称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等长铰接杆(26)构成的铰接单元,铰接单元沿直线排列,相邻铰接单元的铰接杆(26)末端对应铰接在一起构成铰接端(27),位于延伸装置同侧的任意两个铰接端分别铰接在车架(1)的前后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车架(1)前端或后端上安装有能够上下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对应铰接端通过与伸缩装置铰接而与车架(1)铰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分别铰接在车架(1)任一一对对角铰轴上的螺杆(12)和转套(13),螺杆(12)上螺接有螺套(14),螺套(14)外端固设有延伸到转套(13)内并只能与转套(13)转动配合的转动块(15),螺套(14)上同轴固设有传动轮(16),转套(13)上安装有驱动传动轮(16)转动的电动机(1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车轮(2)的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摆动杆(18),摆动杆(18)末端安装有由车轮(2)驱动的摆动轮(19),支承轴(7)上铰接有由主控器(4)控制的能驱动摆动杆(18)摆动的动力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机构(10)为气缸装置,或液压缸装置,或电动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急救辅助器,其特征是:滑轨(8)或伸缩装置上还安装有与主控器(4)电连接的喇叭和话筒。
CN201310155368.0A 2013-05-01 2013-05-01 外科急救辅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4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5368.0A CN103204189B (zh) 2013-05-01 2013-05-01 外科急救辅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5368.0A CN103204189B (zh) 2013-05-01 2013-05-01 外科急救辅助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4189A true CN103204189A (zh) 2013-07-17
CN103204189B CN103204189B (zh) 2015-11-18

Family

ID=4875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536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4189B (zh) 2013-05-01 2013-05-01 外科急救辅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418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641A (zh) * 2017-01-12 2017-06-13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
TWI625094B (zh) * 2016-10-27 2018-06-01 蘇麗招 可調整寬度的車體及可調整車體寬度的自動噴灑車
CN110253593A (zh) * 2019-06-03 2019-09-20 北京交通大学 具有可变形车架结构的轮式越障机器人
CN110406602A (zh) * 2019-08-14 2019-11-0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的被动折叠移动机器人
CN113390742A (zh) * 2021-06-16 2021-09-14 湖州雄鹰通信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金具磨损检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419A (zh) * 2008-10-23 2009-03-25 朱照红 垂直井下智能救援机器人
CN201760877U (zh) * 2010-06-13 2011-03-16 上海中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适应全地形的机器人行走机构
CN102039589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李路 模块化的灾害救援机器人
JP2011098403A (ja) * 2009-11-05 2011-05-19 Kikuchiseisakusho Co Ltd 救助ロボット
CN102069491A (zh) * 2010-12-04 2011-05-2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柔性机械手的救援机器人
JP2011161586A (ja) * 2010-02-12 2011-08-25 Tadano Ltd 作業用装置
CN102340894A (zh) * 2011-08-26 2012-02-01 东北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遥控救援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419A (zh) * 2008-10-23 2009-03-25 朱照红 垂直井下智能救援机器人
CN102039589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李路 模块化的灾害救援机器人
JP2011098403A (ja) * 2009-11-05 2011-05-19 Kikuchiseisakusho Co Ltd 救助ロボット
JP2011161586A (ja) * 2010-02-12 2011-08-25 Tadano Ltd 作業用装置
CN201760877U (zh) * 2010-06-13 2011-03-16 上海中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适应全地形的机器人行走机构
CN102069491A (zh) * 2010-12-04 2011-05-2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柔性机械手的救援机器人
CN102340894A (zh) * 2011-08-26 2012-02-01 东北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遥控救援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5094B (zh) * 2016-10-27 2018-06-01 蘇麗招 可調整寬度的車體及可調整車體寬度的自動噴灑車
CN106828641A (zh) * 2017-01-12 2017-06-13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10253593A (zh) * 2019-06-03 2019-09-20 北京交通大学 具有可变形车架结构的轮式越障机器人
CN110253593B (zh) * 2019-06-03 2021-07-20 北京交通大学 具有可变形车架结构的轮式越障机器人
CN110406602A (zh) * 2019-08-14 2019-11-0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的被动折叠移动机器人
CN113390742A (zh) * 2021-06-16 2021-09-14 湖州雄鹰通信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金具磨损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4189B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4189B (zh) 外科急救辅助器
CN203210363U (zh) 探测救援机器人
CN105232293A (zh) 一种移动式腰部随动装置
CN203841872U (zh) 一种腰、颈椎综合理疗康复床
US4407543A (en) Mechanized wheelchair
CN105599818B (zh) 越障机器人
CN106836772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控滑移升降平台
CN103750966B (zh) 医用翻身床
CN110681095A (zh) 便携式灭火器举高发射支架
CN211097115U (zh) 一种多功能超声电导前列腺治疗仪
KR20180083126A (ko) 간병인을 위한 환자의 상체를 지지하는 전동 이송 리프트
CN112431622A (zh) 一种桥梁隧道施工支撑设备
CN108175678B (zh) 一种生殖科辅助治疗装置
CN205163330U (zh) 一种移动式腰部随动装置
CN110374490A (zh) 一种折叠梯子
CN103637889A (zh) 具有侧翻功能的护理床
CN211797338U (zh) 医院用护理病床
CN210903756U (zh) 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
CN211067578U (zh) 一种方便转向的病床用脚轮
CN109528438B (zh) 一种多连杆式骨折康复设备
CN209187118U (zh) 一种临床骨科治疗装置
CN209548253U (zh) 一种电动轮椅
JP2000192793A (ja) セグメントの真円保持装置
CN111202634A (zh) 一种爬楼轮椅及爬楼方法
CN216148410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医疗设备用康复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ei Changyue

Inventor after: Gao Jianjun

Inventor after: Lu Junjian

Inventor after: Qin Mingyue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Liu Cong

Inventor after: Liu Yongfu

Inventor after: Liu Weihua

Inventor before: Liu Weihua

Inventor before: Gao Jianjun

Inventor before: Qi Yanqi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0

Address after: 261021 eighty-ninth Hospital of PLA, 256 West St street, Weicheng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Applicant after: Wei Changyue

Applicant after: Qin Mingyue

Applicant after: Gao Jianjun

Applicant after: Lu Junjian

Applicant after: Zhang Yu

Applicant after: Liu Cong

Applicant after: Liu Yongfu

Applicant after: Liu Weihua

Address before: Dongfeng Street 261021 Shandong city of Weifang province Weicheng district and long pine road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Lu sent city of two anding county 8

Applicant before: Liu Weihu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