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1991A -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 Google Patents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1991A
CN103201991A CN201180051143XA CN201180051143A CN103201991A CN 103201991 A CN103201991 A CN 103201991A CN 201180051143X A CN201180051143X A CN 201180051143XA CN 201180051143 A CN201180051143 A CN 201180051143A CN 103201991 A CN103201991 A CN 103201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control element
transmission
program cod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1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1991B (zh
Inventor
X·罗
P·加尔
J·蒙托霍
W·陈
徐浩
罗涛
K·巴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2842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7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1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1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适应具有较高多普勒速度的用户设备(UE)的预编码方案。在这种传输方案中,向传输流中的每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应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另外,规定了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格式,以便使用相同的消息格式来处理多种不同的传输方案的分配。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格式包括处于消息字段中的一个里的控制元素,以及专门适用于所分配的传输方案的参数组。基于该控制元素的值,UE设置特定的传输方案,确定与该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一组解释规则。使用这些解释规则,UE能够读取适用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的参数组。

Description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10年8月24日提交的、题目为“OPEN LOOP MIMOMODE FOR LTE-A UPLINK”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76,639,以及2011年8月19日提交的、题目为“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UPLINK”的美国实用新型申请No.13/214,024的权利,故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通信,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和使用传输资源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发送、广播等之类的各种通信内容。这些无线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和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能够支持针对多个用户设备(UE)的通信的多个基站。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发射天线和/或接收天线。每个UE可以包括多个发射天线和/或接收天线。UE可以使用由基站所指示的传输块分配,在上行链路中进行传输。在传统的无线系统(诸如当前商定的长期演进(LTE)的版本)中,可以将上行链路方向中的传输执行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或者闭环MIMO传输。随着在高级LTE(LTE-A)规范中,具有多达四个天线的UE的引入,另外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以改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代表性方面针对于一种能适应具有更高多普勒速度的UE的预编码方案,其中即使在包括OFDM符号序列的一个子帧时间(1ms)中,更高的多普勒速度也造成UE观测到的信道快速地变化。在这种传输方案中,向传输流中的每一个OFDM符号应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一些示例方面,可以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例如,标准库)中选择这些预编码矩阵,而在其它示例方面,UE可以对从已知库中选择的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以增加相同的一组矩阵层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代表性方面,对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格式进行规定,以便使用相同的消息格式来处理多种不同传输方案的分配。这种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包括处于消息字段中的一个里的控制元素,以及参数组。基于该控制元素的值,UE设置特定的传输方案,确定与该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使用这些解释规则,UE能够读取适用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的参数组。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对上行链路传输流中的多个OFDM符号进行预编码的方法,包括: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模块;用于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其上记录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的代码;用于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耦接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从适合于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从适合于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的模块;用于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的模块;用于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的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的模块。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其上记录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从适合于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的代码;用于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的代码;用于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的代码;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的代码。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耦接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从适合于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的模块;用于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的模块。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其上记录有程序代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的代码;用于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的代码;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代码;用于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的代码;用于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的代码。
在本发明的另外方面,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耦接到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各个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配置的基站/eNB和UE的设计的框图。
图3A是示出OFDM符号的概念性传输序列的示例的框图。
图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配置的OFDM符号的概念性传输序列的框图。
图3C是示出执行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框的功能框图。
图3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配置的概念性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MIMO系统中使用的概念性预编码器矩阵序列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MIMO系统中使用的另一个概念性预编码器矩阵序列的框图。
图6是示出执行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框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配置的无线通信发射机装置的框图表示。
图8是示出执行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框的功能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配置的无线通信接收机装置的框图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先前所讨论的,UE的另外天线配置的引入可能需要下行链路上的信令,来支持另外的SIMO或者MIMO传输模式。在传统的LTE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以信号发送以下两种模式中的一种:SIMO或者MIMO闭环。为了实现改善的性能,例如,当UE经历较高的多普勒衰落时(例如,快速移动的UE),期望新的MIMO模式。
如下面所详细讨论的,介绍了一种用于以信号发送DCI消息的新型句法元素。提供该新型DCI消息的字段,以能够使用该DCI消息的字段的不同值,来以信号发送闭环秩1MIMO模式或者开环MIMO模式。此外,在一个方面,在该新型DCI消息中提供了字段。对该字段的解释是上下文敏感地依据在该新型DCI消息的另一个字段中指示的秩值。如下面所详细讨论的,在当UE处于小区边缘或者当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是高度相关的情形下,以信号发送秩1方案有用的。如下面所详细讨论的,对于快速移动的UE,或者对于处于高几何情形下的UE来说,开环MIMO信令是有用的。
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比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网络。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交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形。CDMA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的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
Figure BDA00003089848000051
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技术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改进的LTE(LTE-A)是UMTS的采用E-UTRA的新发布版,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上面所提及的系统和无线技术,以及其它系统和无线技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下面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在下面的大多描述中使用LTE术语。
图1示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0,其可以是LTE系统或某种其它系统。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演进节点B(eNB)110和其它网络实体。eNB可以是与UE进行通信的实体,eNB还可以称为基站、节点B、接入点等等。每一个eNB 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其可以支持位于本覆盖区域中的UE的通信。为了提高容量,可以将eNB的整个覆盖区域划分成多个(例如,三个)更小区域。每一个更小区域由各自的eNB子系统进行服务。在3GPP中,术语“小区”指代eNB110的最小覆盖区域和/或服务该覆盖区域的eNB子系统。
UE120可以分散于系统中,每一个UE12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UE还可以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等等。UE120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智能电话、上网本、智能本、平板计算机等等。
LTE在下行链路上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频率范围划分成多个(Ks个)正交的子载波,其中这些子载波通常还称为音调、频段等等。可以使用数据对每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通常,在频域使用OFDM发送调制符号,在时域使用SC-FDM发送调制符号。相邻子载波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子载波的全部数量(Ks)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针对1.25、2.5、5、10或20兆赫兹(MHz)的系统带宽,Ks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该系统带宽可以与Ks个全部子载波的一个子集相对应。
图2示出了示例性基站/eNB110和UE120的设计方案的框图,其中基站/eNB110和UE120可以是图1中的eNB里的一个和图1中的UE里的一个。UE120可以装备有T个天线1234a到1234t,基站110可以装备有R个天线1252a到1252r,其中通常T31,R31。
在UE120,发射处理器1220从数据源1212接收数据,从控制器/处理器1240接收控制信息。发射处理器1220可以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例如,编码、交织和符号映射),可以分别提供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此外,发射处理器1220还可以基于分配给UE120的一个或多个RS序列,生成用于多个非连续簇的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可以提供参考符号。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1230可以对来自发射处理器1220的数据符号、控制符号和/或参考符号(如果有的话)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向T个调制器(MOD)1232a到1232t提供T个输出符号流。每一个调制器1232可以处理各自的输出符号流(例如,用于SC-FDMA、OFDM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一个调制器1232可以对输出采样流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转换成模拟信号,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获得上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1232a到1232t的T个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经由T个天线1234a到1234t进行发送。
在基站110,天线1252a到1252r可以从UE12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并分别向解调器(DEMOD)1254a到1254r提供所接收的信号。每一个解调器1254可以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各自所接收的信号,以获得接收的采样。每一个解调器1254可以进一步处理所接收的采样以便获得接收的符号。信道处理器/MIMO检测器1256可以从所有R个解调器1254a到1254r获得接收的符号。信道处理器1256可以基于从UE 120接收的解调参考信号,导出从UE 120到基站110的无线信道的信道估计。MIMO检测器1256可以基于该信道估计量来对所接收的符号执行MIMO检测/解调,并提供检测出的符号。接收处理器1258可以处理(例如,符号解映射、解交织和解码)检测到的符号,并向数据宿1260提供解码后的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1280提供解码后的控制信息。
在下行链路上,在基站110,来自数据源1262的数据和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280的控制信息,可以由发射处理器1264进行处理,由TX MIMO处理器1266进行预编码(如果有的话),由调制器1254a到1254r进行调节,并发送给UE 120。在UE120,来自基站110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1234进行接收、由解调器1232进行调节、由信道估计器/MIMO检测器1236进行处理、并由接收处理器1238进一步处理,以获得发送给UE120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处理器1238可以向数据宿1239提供解码后的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1240提供解码后的控制信息。
控制器/处理器1240和1280可以分别指导UE120和基站110的操作。UE120处的处理器1220、处理器1240和/或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以执行或指导图8中的处理800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处理。基站110处的处理器1256、处理器1280和/或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以执行或指导图6中的处理600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处理。存储器1242和1282可以分别存储用于UE 120和基站11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1284可以调度UE进行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为调度的UE提供资源分配(例如,多个非连续簇的分配、用于解调参考信号的RS序列等等)。
某些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适合于UE 120向eNodeB 110进行传输。预编码矩阵(或者向量)可以在每一OFDM符号都进行切换。可以根据在3GPPTS 36.211文档中协商的码本,导出在每一个OFDM符号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图3A是描绘UE12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300的框图。在LTE-A中,上游传输使用单载波频域复用(SC-FDM)。该信号部分300描述了散布在两个所示的时隙的14个符号之中的12个OFDM数据符号传输与两个参考信号(RS)传输。当前,传输流的每一个OFDM符号(例如,300-0–300-2、300-4–300-9、300-11–300-13)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向量)。当前,根据3GPP TS36.211文档中的码本,导出用于OFDM符号的预编码矩阵。当有可靠的信道知识可用时,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是更有利的。在高多普勒(例如,UE快速地移动)的情况下,信道变化的更快,因此信道知识变得更加不可靠。
不是每一个OFDM符号都保持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用于针对每一个OFDM符号,都切换预编码矩阵(或者向量)。参见图3B,该图示出了UE120发送的信号的另一个部分301。每一个OFDM符号(例如,301-0–301-2、301-4–301-9、301-11–301-13)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器0-11)。图3B中的每一个OFDM符号(例如,301-0–301-2、301-4–301-9、301-11–301-13)使用的预编码器,可以从3GPP TS36.211文档中规定的预编码矩阵里选择。
图3C是描绘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传输方案进行传输的示例模块的方框序列302的功能框图。在方框304,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方框306,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图3D描述了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308(例如,UE120),其包括:用于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模块310。提供了模块312,以便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替代方面,图3B中的每一个OFDM符号所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器,可以通过对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来导出。在任一方面,无论不同的预编码矩阵是直接从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的,还是对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eNB 110和UE 120都应当知道每一个OFDM符号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序列。例如,UE 120可以使用eNB 110也知道的伪随机序列。
图4和图5示出了预编码器矩阵循环序列400和500中的示例性预编码器分配。例如,假定R是传输秩,M是码本大小。在一种设计方案中,例如,如图4中所示,第k个预编码器(元素402)可以简单地是3GPP TS36.211文档中的用于秩R的第(k mod M)个预编码矩阵。在OFDM符号301-0(图3B)中使用预编码器元素402。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k·R)个预编码器(元素502)是3GPP TS36.211文档中的第(k mod M)个预编码矩阵。其它预编码器,第(k·R+1,k·R+2,…,k·R+R-1)个预编码器(元素504、506、508、510和512)可以是第(k modM)个预编码矩阵的列置换版本。
预编码器元素504是预编码器元素502在单次置换之后的预编码器矩阵。预编码器元素504的第三列是预编码器元素502的第一列。此外,第一次置换还导致预编码器元素502的第二列现在是预编码器元素504的第一列,预编码器元素504的第二列是预编码器元素502的第三列。图4和图5的传输秩R是3,因此每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包括三列,其可以进行三次置换,以便在单个传输流中实现不同的预编码器矩阵。在OFDM符号301-0、301-1和301-2(图3B)中使用预编码器元素502、504和506。预编码器元素508是从已知的库中选择的新预编码矩阵,对其置换三次以实现预编码器元素510和512。在OFDM符号301-4、301-5和301-6(图3B)中使用预编码器元素508、510和512。
本发明的使用所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的置换的替代方面,提供了下面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选项:针对每一个OFDM符号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器矩阵;直接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新预编码矩阵的本发明的另外替代方面。通过对具体的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并应用于不同的OFDM符号,即使不同的空间层在OFDM符号上观测到不同的信道状况,也期望在这些OFDM符号上平均的每一个空间层的信道状况是相似的,其将对所有的码字提交类似的终止统计。
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可以针对UL MIMO传输,引入新的DCI句法消息。当前,在上行链路传输中规定了两种传输方案:(1)单天线、单输入、多输出(SIMO);(2)多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但是,在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中,具有另外的传输方案是有利的。例如,低几何UE可以从秩1闭环波束成形中获益,而具有高多普勒的高几何UE将从开环波束成形或者空间复用中获益。因此,除了当前标准传输方案之外,规定另外的开环传输方案(例如,秩1开环波束成形和较高秩开环空间复用)是有利的。但是,在当前标准下,DCI消息不能处理多于现有的两个以上的传输方案。
如下面所进一步说明的,规定了新的DCI消息,其允许使用单个DCI消息传输,来调度秩1闭环波束成形或者更高秩的开环空间复用。该新型DCI消息格式包括控制项,其中根据该控制项的值,可以基于不同的规则集来解释DCI消息的各个字段。
表1提供了一种新的DCI消息的示例格式。在其它设计方案中,可以对各个字段进行不同地排列。
字段 比特宽度 注释
MCS 5 调制和编码方案
NDI_l 1 第一新数据指示符
RI 1 秩指示符
NDI_2 1 第二新数据指示符
PMI 5 预编码矩阵索引
其它 X 资源块分配、功率控制等
总负载 X+13
表1用于2个发射天线的DCI格式
参见表1,MCS字段表示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索引。NDI_1和NDI_2是两个新数据指示符位,它们如下面所进一步描述地使用。由于具有2个发射天线的配置可以具有秩1或者2,因此使用单个比特RI来传送秩信息。PMI表示预编码矩阵索引(例如,针对如图3或图4中所示的序列的索引),如下面所进一步说明的。可以包括长度变化的其它数据字段(其统一表示为X),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对于表1中所引用的DCI消息的方面,控制项是秩指示符(RI)。根据RI的值,可以对DCI消息的不同字段进行不同的解释。
例如,当eNodeB110将RI设置为0时,由于通信信道具有秩1,因此将发送单个传输块(TB)。因此,UE120针对单个TB传输,执行秩1波束成形。NDI_1表示要发送的TB是新传输还是重传。在RI=0的情况下,NDI_2表示使能的TB(在重传的情况下,被发送的TB)的索引。NDI_2比特不用于新传输,但在重传的情况下,NDI_2指示要重传哪个块。在5比特PMI字段的情况下,可以有32种不同的码点(索引)。在一种设计方案中,6个码点可以用于发送针对秩1闭环波束成形的预编码向量。可以使用剩余的26个码点中的一个来发送该传输将是开环秩1传输。例如,当在OFDM符号上执行秩1预编码向量切换时,可以使用该信令。保留未使用的码点,以便未来使用。
当将RI设置为1时,UE120可以执行开环MIMO,其中每一OFDM符号具有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序列(PMS)(例如,如图3和图4中所示)。当使用传输秩2来发送两个TB时,NDI_1可以表示TB_1是新传输还是重传。在RI=1的情况下,NDI_2可以表示TB_2是新传输还是重传。5比特MCS字段可以发送用于第一TB的MCS,在RI=1的情况下,UE120可以将5比特PMI字段解释成表示用于第二TB的MCS。
表2提供了当UE 120具有四个发射天线时的示例性DCI消息格式。可以以任何预先规定的顺序来使用表2中所列出的各种字段。
字段 比特宽度 注释
MCS 5 调制和编码方案
NDI_1 1 第一新数据指示符
RI 2 秩指示符
NDI_2 1 第二新数据指示符
PMI 5 预编码矩阵索引
其它 X 资源块分配、功率控制等
总负载 X+14
表2用于4个发射天线的DCI格式
再次,RI是DCI消息的该方面的控制项。当eNodeB 110将RI设置为0时,其向UE 120指示执行秩1波束成形(由于要发送单个TB)。当要发送单个TB时,NDI_1表示这是新传输还是重传,NDI_2指示使能的TB的索引,其类似于先前参照表1所描述的。在5比特PMI字段的情况下,可以具有32个码点,24个码点可以用于发送针对秩1闭环波束成形的预编码向量。可以使用剩余的码点中的一个来发送秩1开环传输。剩余的七个码点中的另一个可以用于发送秩2开环MIMO操作。例如,可以使用该值的码点来处理下面的场景:其中在该场景下,对映射到2个层的TB进行重传。
当将RI设置为1、2或者3时,其向UE 120指示通过每一OFDM符号应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来进行开环MIMO。在四天线配置中,UE 120可以通过将单个TB映射到两个层,来执行初始的秩3/4传输。NDI_1表示TB_1是新传输还是重传,NDI_2表示TB_2是新传输还是重传。5比特MCS字段可以发送用于第一TB的MCS,在RI=1、2或者3的情况下,5比特PMI字段可以用于发送针对第二TB的MCS。
图6是描绘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传输方案进行传输的示例模块的方框序列600的功能框图。在方框602,从适合用于UE上行链路通信的多种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在方框604,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在方框606,使用该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在方框608,随后向UE发送该DCI消息。
图7描绘了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700(例如,UE120),其包括:用于从适合于UE通信的多种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的模块702。提供了模块704,以便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模块706用于使用该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DCI消息。提供了模块708,以便向UE发送该DCI消息。
图8是描绘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传输方案进行传输的示例模块的方框序列800的功能框图。在方框802,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在方框804,从该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在方框806,基于该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在方框808,确定与该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在方框810,根据该组解释规则,对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进行解释。
图9描述了一种无线通信接收机装置900。提供了模块902,以便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模块904用于从该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提供了模块906,以便基于该控制元素来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模块908用于确定与该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提供了模块910,以便根据该组解释规则,对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进行解释。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新型DCI消息处理过程,能够使用相同的句法(例如,单个DCI格式),来发送秩1闭环波束成形、开环波束成形或者更高秩(例如,2、3或者4)的开环空间复用。该新DCI消息的字段中的控制元素向UE120指示传输方案和具体的规则集,以便在解释与该DCI消息中发现的所选择传输方案相关联的参数组时使用。此外,还增加了新字段,以便适应多个传输块的潜在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申请所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用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所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若干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申请所公开内容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可以将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连接至处理器,从而使该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方案中,本申请所述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当在软件中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等等。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特定用途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但非做出限制,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单元并能够由通用或特定用途计算机、或者通用或特定用途处理器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紧致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途光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使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围绕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所公开内容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申请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方案,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40)

1.一种对上行链路传输流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进行预编码的方法,包括:
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以及
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其中,分配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已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了等于传输秩的次数时,从所述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根据预定的选择顺序来进行所述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以及
向下一个OFDM符号分配所述另一个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是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预定的选择顺序来选择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5.一种用于对上行链路传输流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进行预编码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模块;以及
用于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模块,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分配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模块包括:
用于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的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当已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了等于传输秩的次数时,从所述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模块,根据预定的选择顺序来进行所述用于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模块;以及
用于向下一个OFDM符号分配所述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是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用预定的选择顺序来选择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模块。
9.一种用于对上行链路传输流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进行预编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具有记录在其上的程序代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以及
用于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括:
用于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
其中,所述用于分配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的程序代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括:
用于当已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了等于传输秩的次数时,从所述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根据预定的选择顺序来执行所述用于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以及
用于向下一个OFDM符号分配所述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是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括:用于使用预定的选择顺序来选择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程序代码。
13.一种对上行链路传输流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进行预编码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
向第一OFDM符号分配第一预编码矩阵;
向第二OFDM符号分配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配置为:
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分配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所述配置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
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进行置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配置为:
当已对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置换了等于传输秩的次数时,从所述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选择另一个预编码矩阵的所述配置是使用预定的选择顺序来进行的;以及
向下一个OFDM符号分配所述另一个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是从已知的预编码矩阵库中选择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使用预定的选择顺序来选择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配置。
17.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适合于用户设备(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
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
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以及
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选择的传输方案是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2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适合于用户设备(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的模块;
用于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的模块;
用于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的模块;以及
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的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选择的传输方案是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23.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具有记录在其上的程序代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从适合于用户设备(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的程序代码;
用于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的程序代码;
用于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的程序代码;以及
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的程序代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选择的传输方案是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26.一种配置为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
从适合于用户设备(UE)通信的多个传输方案中识别选择的传输方案;
选择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相关联的控制元素;
使用所述控制元素和与所选择的传输方案唯一相关联的参数组,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
向所述UE发送所述DCI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选择的传输方案是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29.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
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
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以及
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包括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3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的模块;
用于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的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模块;
用于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的模块;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的模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包括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35.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具有记录在其上的程序代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的程序代码;
用于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的程序代码;
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程序代码;
用于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的程序代码;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的程序代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包括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38.一种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读取控制元素;
基于所述控制元素,设置上行链路传输方案;
确定与所述控制元素唯一相关联的解释规则组;以及
根据所述解释规则组,解释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的参数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元素是秩指示符。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包括下列中的一个:闭环波束成形传输、开环波束成形传输和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CN201180051143.XA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Active CN103201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4226.3A CN104967496B (zh)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663910P 2010-08-24 2010-08-24
US61/376,639 2010-08-24
US13/214,024 2011-08-19
US13/214,024 US9014287B2 (en) 2010-08-24 2011-08-19 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 uplink
PCT/US2011/048600 WO2012027264A2 (en) 2010-08-24 2011-08-22 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 uplink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4226.3A Division CN104967496B (zh)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1991A true CN103201991A (zh) 2013-07-10
CN103201991B CN103201991B (zh) 2016-05-18

Family

ID=4458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4226.3A Active CN104967496B (zh)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CN201180051143.XA Active CN103201991B (zh)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4226.3A Active CN104967496B (zh) 2010-08-24 2011-08-22 用于lte-a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模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014287B2 (zh)
EP (1) EP2609717B1 (zh)
JP (3) JP5714709B2 (zh)
KR (1) KR101503375B1 (zh)
CN (2) CN104967496B (zh)
WO (1) WO2012027264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570A (zh) * 2015-12-04 2018-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中利于传递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12514479A (zh) * 2018-08-07 2021-03-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非线性预编码的自适应模基数选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4287B2 (en) 2010-08-24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 uplink
JP5623248B2 (ja) 2010-09-10 2014-11-12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948305B2 (en) 2010-11-16 2015-0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7104716B (zh) 2011-04-19 2020-10-02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590161B1 (ko) * 2011-07-27 2016-02-01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제어 시그널링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642812B1 (en) * 2012-03-19 2016-12-28 Alcatel Lucent Control signalling
KR101668709B1 (ko) * 2013-02-24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3-차원 빔포밍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546247A (zh) * 2013-09-28 2014-01-29 河北工业大学 用于td-lte-a中继系统的八天线双码本设计方法
US9866295B2 (en) * 2014-07-24 2018-0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terminal mobility-based precoder cycle techniqu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028019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t schemes for new pucch format in feca
CN107181562A (zh) 2016-03-11 2017-09-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csi反馈方法、预编码及装置
US10341959B2 (en) 2016-04-28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fter beam change
KR20230093532A (ko) * 2016-08-10 2023-06-27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업링크(ul) 채널 상호성을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절차
EP3568923A4 (en) * 2017-01-10 2020-09-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NUMBERING FOR LEARNING RELATED TO BEAM TRAINING
CN109525361B (zh) * 2017-09-20 2020-11-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0772024B2 (en) 2018-01-12 2020-09-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87046B2 (en) 2018-11-02 2021-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erformance based on inferred user equipment device speed for advanced networks
CN110380995B (zh) * 2019-07-12 2021-07-02 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透镜天线阵的mimo系统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
CN112702298B (zh) * 2020-12-23 2022-0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扩展混合载波预编码的ofdm信号传输方法
US11894894B2 (en) * 2021-01-15 202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indicated precoder sequen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342A (zh) * 2007-02-09 2009-1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取决于秩的预编码进行mimo传输
WO2010081159A1 (en) * 2009-01-12 2010-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55483A0 (fi) * 2005-09-08 2005-09-08 Nokia Corp Datasiirtojärjestelmä langattoma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8312335B2 (en) * 2006-07-06 2012-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a multiple subcarrier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8780771B2 (en) 2007-02-0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25852B2 (en) * 2007-06-08 2012-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DD precoding for open loop SU MIMO
US8379749B2 (en) * 2007-06-19 2013-02-19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PT2232726T (pt) * 2008-01-14 2017-05-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Repetição cíclica de pré-codificador de circuito aberto em comunicações mimo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US8295868B2 (en) 2008-06-09 2012-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for multiple codeword transmission
KR101141008B1 (ko) * 2008-06-18 2012-05-02 캐논 아네르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상 변화 메모리 소자, 상 변화 메모리 셀, 진공 처리 장치 및 상 변화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WO2009153810A2 (en) 2008-06-18 2009-12-23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Precoding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WO2010003183A1 (en) * 2008-07-07 2010-01-14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fdm systems
KR20100019948A (ko) *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간 다중화 기법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CN108964859B (zh) 2008-12-08 2022-04-01 无线未来科技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执行其的用户终端
KR101707680B1 (ko) * 2008-12-21 2017-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5322327B2 (ja) 2009-01-05 2013-10-23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Mimo通信システムのコードブック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
US9520933B2 (en) * 2009-01-12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based on multiple search spaces
US8687731B2 (en) 2009-02-02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635883B1 (ko) * 2009-02-03 2016-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기법
KR20110009025A (ko)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92665B (zh) * 2009-09-28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调方法及解调器
KR20110049595A (ko) * 2009-11-05 2011-05-1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87275A2 (ko) * 2010-01-12 2011-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구성 및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014287B2 (en) * 2010-08-24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 uplin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342A (zh) * 2007-02-09 2009-1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取决于秩的预编码进行mimo传输
WO2010081159A1 (en) * 2009-01-12 2010-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DCI format design for new transmission schemes",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0 R1-10125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570A (zh) * 2015-12-04 2018-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中利于传递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12514479A (zh) * 2018-08-07 2021-03-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非线性预编码的自适应模基数选择
CN112514479B (zh) * 2018-08-07 2023-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非线性预编码的自适应模基数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35932B2 (en) 2017-08-15
JP6328717B2 (ja) 2018-05-23
WO2012027264A2 (en) 2012-03-01
CN104967496A (zh) 2015-10-07
US20150195065A1 (en) 2015-07-09
US20120051453A1 (en) 2012-03-01
JP6073384B2 (ja) 2017-02-01
EP2609717B1 (en) 2015-07-29
EP2609717A2 (en) 2013-07-03
JP2013536654A (ja) 2013-09-19
US9014287B2 (en) 2015-04-21
KR101503375B1 (ko) 2015-03-24
JP5714709B2 (ja) 2015-05-07
JP2017050873A (ja) 2017-03-09
CN104967496B (zh) 2019-04-02
WO2012027264A3 (en) 2012-04-19
CN103201991B (zh) 2016-05-18
KR20130063007A (ko) 2013-06-13
JP2015109678A (ja)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1991A (zh)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CN102449971B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设计
CN102812658B (zh) 针对多个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59440B (zh) 在ue处关于pdsch的高级的干扰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02132604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复用
CN102835059B (zh) 针对多个载波的控制信息的反馈
CN103384979B (zh) 多载波hsdpa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2823189B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静音方案及其信令
CN102884748B (zh) 用于协调多点传输的资源分配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3109580B (zh) 移动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559202B (zh) 一种支持低空口延迟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
CN107409014A (zh)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KR20190119917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534508B (zh) 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CN102986158A (zh) 上行链路信道上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02484515A (zh) 用于支持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45009A (zh) 基于参考信号的信道反馈
CN107104772A (zh) 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39739A (zh) 用于映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6464428A (zh) 利用蜂窝通信网络中256qam的有效tbs表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84513A (zh)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3201962A (zh) 结构化的mimo码本
CN103155504A (zh) 使用采用基于ue-rs的开环波束成形的类cdd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3307A (zh) 功率上升空间报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