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9963A -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9963A
CN103199963A CN2013100803960A CN201310080396A CN103199963A CN 103199963 A CN103199963 A CN 103199963A CN 2013100803960 A CN2013100803960 A CN 2013100803960A CN 201310080396 A CN201310080396 A CN 201310080396A CN 103199963 A CN103199963 A CN 103199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user
piecemeal
block form
physic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03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9963B (zh
Inventor
许小东
张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13100803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9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9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9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9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99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特征是利用矩阵分块计算思想,通过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迭代构造出适合单发射基站和两接收用户的物理层多播无线场景的块对角预编码矩阵。与现有的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相比,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用于数据传输时参与计算的浮点乘法次数,同时可以获得更良好的系统误码性能,适合系统中收发天线规模较大及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便于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技术的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中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采用填零数据块传输形式的新型单载波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形式的新型多载波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在物理层多播场景中传输多路独立数据流的MIMO预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发展多媒体多播业务,是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相比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传输方式,在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多天线传输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容量,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物理层多播场景与其他无线通信场景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站端传输公共信息而非私有信息给所有多播用户,从而用户间并不存在相互干扰。在发送信号功率受限的情况下,基站端如何发挥多天线传输能力,提升MIMO多播链路的传输速率,是当前MIMO传输技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多采用秩-1发送波束赋形技术在多播链路中实现单路数据流传输,然而这种做法无法充分利用收发天线提供的空间自由度。若欲获得MIMO多播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则必须在发送端引入可支持多路独立数据流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在《第48届阿勒敦通信、控制与计算年会》(48th Annual Allerton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Control,and Computing,Monticello,Illinois,2010,pp.102–106)“分解MIMO广播信道”(Decomposing the MIMO broadcast channel)一文中提出的一种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实现的适合两用户MIMO多播高斯信道的酉预编码算法,结合串行干扰抵消接收机,可获得较传统秩-1发送波束赋形算法更大的多播传输速率,其本质上可认为是一种多播多流波束赋形算法。
然而,随着高速数据业务的推进发展,传输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需求不断提升,使得采用单载波传输的MIMO系统必然面对宽带信道引入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的影响。若仍在MIMO多播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则必然会带来两方面弊端:一方面,在MIMO多播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信道矩阵的维度不再仅仅决定于收发天线数,而是同时决定于多径信道的有效路径数,即信道矩阵的维度相比于MIMO多播高斯信道将被扩展数倍,这将导致基站端通过信道矩阵分解计算获得酉预编码矩阵所需的计算开销大增,同时,高维酉预编码矩阵在信号发送过程中直接参与的浮点乘法次数也将极大提高,进一步增加基站端的计算复杂度;另一方面,即使采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由于酉预编码矩阵维度过高,用于码本的量化比特数也较多,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反馈开销。鉴于上述原因,当MIMO多播系统收发天线数较多,特别是面对MIMO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时,现有方法难以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较少的系统反馈开销实现有效的多播多数据流传输,无法满足新型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迫切需要设计具有高性能低复杂度特征的多播多流预编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以提高包含一个发射基站和两个接收用户在内的物理层多播链路的传输性能,改善在MIMO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采用现有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存在的运算复杂度高、反馈开销大,不利于实施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设多播场景中包含一个发射基站和两个接收用户,用户编号i=1,2,其中基站配置M根发射天线,接收用户配置Ni根接收天线,基站通过KM×KM维块对角预编码矩阵F将M×1维数据块xk经信道阶数为L的用户信道发送给接收用户,数据块编号k=1,2,...,K,数据块长度K由基站设定,用户i的(K+L)Ni×KM维信道矩阵Hi在基站端已知;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基站初始设定分块矩阵的维度bj和分块矩阵数B,且满足维度关系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1
分块矩阵编号j可以从集合{1,2,...,B}中选取数值,初始值设为1;初始设定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2
为用户1信道矩阵H1,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3
为用户2信道矩阵H2
第二步:从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4
和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5
中分别提取前bj列所有矩阵元素,重新构成(K+L)N1×bj维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K+L)N2×bj维用户2第j分块矩阵H2;j,将剩余的所有其他矩阵元素重新构成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6
维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7
维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29
第三步:利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对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用户2信道第j分块矩阵H2;j进行联合分解,获得用户1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1
和用户2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其中用户1第j分块半酉矩阵Q1;j和用户2第j分块半酉矩阵Q2;j维度分别是(K+L)N1×bj和(K+L)N2×bj,而用户1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1;j、用户2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2;j以及第j分块酉矩阵Pj维度均为bj×bj,上标符号“*”表示共轭转置;
第四步:根据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3
计算获得用户1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4
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5
同时,根据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计算获得用户2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7
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38
第五步:将分块矩阵编号j更新替换为j+1,然后判断分块矩阵编号关系式j>B是否成立:若该式不成立,则返回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若该式成立,则以块对角矩阵的形式输出块对角预编码矩阵F=diag(P1,P2,...,PB),该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用于传输数据块xk,其中diag(·)表示将括号内元素依次沿对角线放置以构造出对角矩阵。
本发明利用矩阵分块计算思想,通过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迭代构造出适合单发射基站和两接收用户的物理层多播无线场景的块对角预编码矩阵。从信息论观点看,当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接收机时,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可获得与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相同的系统传输速率。当分块矩阵数B=1时,本发明方法退化为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然而当分块矩阵数B>1时,相比于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本发明方法通过矩阵分块操作,将分解所得的上三角矩阵的对角线元素限定在较小的数值分布范围内,从而增强了最差子信道增益,有效改善了各接收用户的误码性能。在计算复杂度方面,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相比于现有的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可节约分块矩阵数B倍浮点乘法次数,有利于降低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计算开销,同时可以获得更良好的系统误码性能,适合系统中收发天线规模较大及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便于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技术的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中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流程原理框图。
图2为将本发明方法应用在实施例2时的误码率与数据块长度关系曲线。
图3为将本发明方法应用在实施例2时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块对角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本实施例围绕包含一个发射基站和两个接收用户的物理层多播无线场景,以基站采用基于单载波的填零块数据传输情形为例,具体说明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的操作过程。
本实施例中设基站配置发射天线数M=2,用户1接收天线数N1=2,用户2接收天线数N2=2,基站设定数据块长度K=4,信道阶数L=1且基站已知两用户信道矩阵分别是
H 1 = H 1 0 0 0 0 H 1 1 H 1 0 0 0 0 H 1 1 H 1 0 0 0 0 H 1 1 H 1 0 0 0 0 H 1 1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3
H 1 1 = - 0.0921 + 0.1299 i - 0.3367 + 0.6095 i - 0.9629 + 0.3218 i - 0.6001 - 0.2368 i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6
图1给出了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流程原理框图。
本实施例中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参数初始化步骤A1:基站初始设定分块矩阵的维度bj=2和分块矩阵数B=4,初始化分块矩阵编号j=1,分别设定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7
为用户1信道矩阵H1,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8
为用户2信道矩阵H2
矩阵分割步骤A2:从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9
和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410
中分别提取前bj列所有矩阵元素,重新构成(K+L)N1×bj维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K+L)N1×bj10×2维用户2第j分块矩阵H2;j;在j=1时有10×2维用户1第1分块矩阵H1;1和10×2维用户2第1分块矩阵H2;1
H 1 ; 1 = [ H 1 0 , H 1 1 , 0,0,0 ] T ,
其中符号“T”表示矩阵转秩操作;再将剩余的所有其他矩阵元素重新构成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3
维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4
维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6
在j=1时有10×6维用户1第1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7
和10×6维用户2第1分块余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8
H ^ 1 ; 1 = 0 H 1 0 H 1 1 0 0 0 0 H 1 0 H 1 1 0 0 0 0 H 1 0 H 1 1 T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10
联合块三角化分解步骤A3:利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对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用户2信道第j分块矩阵H2;j进行联合分解,获得用户1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和用户2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12
其中用户1第j分块半酉矩阵Q1;j和用户2第j分块半酉矩阵Q2;j维度分别是(K+L)N1×bj和(K+L)N2×bj,而用户1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1;j、用户2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2;j以及第j分块酉矩阵Pj维度均为bj×bj,上标符号“*”表示共轭转置;在j=1时用户1第1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和用户2第1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分别为:
H 1 ; 1 = Q 1 ; 1 L 1 ; 1 P 1 * , H 2 ; 1 = Q 2 ; 1 L 2 ; 1 P 1 * ,
其中10×2维用户1第1分块半酉矩阵Q1;1和用户2第1分块半酉矩阵Q2;1分别为:
Q 1 ; 1 = - 0.3421 - 0.4499 i 0.6978 - 0.0328 i 0.1033 + 0.01074 i 0.4107 - 0.0403 i 0 0.6926 + 0.0492 i 0.1101 - 0.2286 i - 0.0546 - 0.3254 i 0.4930 - 0.3188 i 0 T ,
Q 2 ; 1 = - 0.2125 - 0.1954 i - 0.4421 - 0.0248 i 0.3179 + 0.1570 i - 0.7354 - 0.2324 i 0 - 0.1664 - 0.7769 i 0.2296 + 0.1361 i - 0.3667 - 0.3842 i - 0.1223 - 0.0202 i 0 T ,
而2×2维用户1第1分块上三角矩阵L1;1、用户2第1分块上三角矩阵L2;1以及第1分块酉矩阵P1分别为: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517
L 2 ; 1 = 1.1577 0.7899 + 0.3828 i 0 1.4646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1
更新余矩阵步骤A4:根据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2
计算获得用户1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1待分解矩阵在j=1时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5
将被更新为10×6维用户1第1分块更新余矩阵,即: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7
其中
M 1 0 = 0.3213 - 0.1032 i 0.4108 + 0.2427 i - 0.5217 + 0.1038 i 0.0435 - 0.0822 i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9
同时,根据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10
计算获得用户2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12
在j=1时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13
将被更新为10×6维用户2第1分块更新余矩阵即: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615
其中
M 2 0 = - 0.0808 + 0.3425 i 0.0477 - 0.2269 i 0.3821 + 0.0187 i - 0.0768 - 0.3622 i , M 2 1 = 0.3332 - 0.4256 i 0.2685 - 0.1404 i - 0.4977 - 0.4941 i - 0.2240 - 0.1357 i ;
判决输出步骤A5:将分块矩阵编号j更新替换为j+1,然后判断分块矩阵编号关系式j>B是否成立,若该式不成立,则返回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若该式成立,则以块对角矩阵的形式输出块对角预编码矩阵F=diag(P1,P2,...,PB),该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用于传输数据块xk,其中diag(·)表示将括号内元素依次沿对角线放置以构造出对角矩阵;当j=5时,由于分块矩阵编号关系式不成立,于是输出的块对角预编码矩阵为:
其中
P 2 = - 0.3470 + 0.0417 i 0.9369 - 0.1189 + 0.9293 i - 0.0854 + 0.3390 i , P 3 = - 0.4732 - 0.2044 i - 0.8569 0.4544 + 0.7265 i - 0.4242 - 0.2929 i ,
Figure BDA00002915013400073
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所得到的块对角预编码矩阵所需参与计算的浮点乘法次数为16次,而若基站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对用户1信道矩阵H1和用户2信道矩阵H2进行联合分解,所获得的预编码矩阵V参与计算的浮点乘法次数为64次。相比而言,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在传输相同长度数据量时可节约4倍计算开销。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仅揭示了在MIMO多播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的具体构造方法,但是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同样适合应用于MIMO多播平坦衰落信道中,其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的构造过程与本实施例完全相同。
实施例2:误码率性能比较
本实施例仍以包含一个发射基站和两个接收用户的物理层多播无线场景为例,比较说明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和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获得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差异。
本实施例中,设基站配置发射天线数M=2,用户1接收天线数N1=2,用户2接收天线数N2=2,信道阶数L=3且基站已知两用户信道矩阵。为了综合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系统性能差异,本实施例共进行了107次蒙特卡洛(Monte Carlo)仿真实验。
当信噪比设定为15dB时,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和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获得的系统误码率性能与数据块长度K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数据块长度K从4渐进增大到40时,用户1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得误码率-数据块长度性能曲线B3和用户2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得误码率-数据块长度性能曲线B4基本重合,表明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可以均衡不同用户之间的系统误码率性能,使得各用户性能保持一致。该现象同样可以从用户1使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得误码率-数据块长度性能曲线B1和用户2使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得误码率-数据块长度性能曲线B2观察所得。然而,从图2中容易发现,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总可以获得较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更优的误码率性能。特别是当数据块长度较小时,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对误码率性能的改善程度接近一个数量级。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是,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随着数据块长度K从4逐渐增大到40时,不论是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还是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各用户误码率性能均逐渐衰竭。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数据块长度K>20时,基站不论是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还是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均无法使得各用户获得可接受的误码率。因此,尽管从系统传输效率而言,数据块长度K越大表明系统频谱效率越高,但是系统设计时数据块长度K的选取必须考虑与可接受的系统误码率进行权衡。
图3较全面地反映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和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获得的系统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信噪比变化范围内,用户1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得误码率-信噪比性能曲线C3和用户2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得误码率-信噪比性能曲线C4基本重合,而用户1使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得误码率-信噪比性能曲线C1和用户2使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所得误码率-信噪比性能曲线C2也基本重合。特别是当信噪比低于6dB时,基站不论是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还是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各用户所获得的误码率性能基本相同。然而,当信噪比高于6dB时,采用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相比于采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用户1和用户2能够获得更低的误码性能,特别是在中-高信噪比区域,其性能增益约2dB左右。
本发明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融合分块矩阵计算可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基本思想,将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扩展应用在分块矩阵的每一次运算当中,从而获得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用于低复杂度MIMO多播多流数据传输。相比于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本发明方法不损失任何传输速率,同时,通过分块操作可进一步缩小上三角矩阵对角线元素的权重分布范围,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端的误码性能,适合在诸如802.11n、TD-LTE及TD-LTE-Advanced等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

Claims (1)

1.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设多播场景中包含一个发射基站和两个接收用户,用户编号i=1,2,其中基站配置M根发射天线,接收用户配置Ni根接收天线,基站通过KM×KM维块对角预编码矩阵F将M×1维数据块xk经信道阶数为L的用户信道发送给接收用户,数据块编号k=1,2,...,K,数据块长度K由基站设定,用户i的(K+L)Ni×KM维信道矩阵Hi在基站端已知;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基站初始设定分块矩阵的维度bj和分块矩阵数B,且满足维度关系式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
分块矩阵编号j可以从集合{1,2,...,B}中选取数值,初始值设为1;初始设定用户1待分解矩阵为用户1信道矩阵H1,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3
为用户2信道矩阵H2
第二步:从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4
和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5
中分别提取前bj列所有矩阵元素,重新构成(K+L)N1×bj维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K+L)N2×bj维用户2第j分块矩阵H2;j,将剩余的所有其他矩阵元素重新构成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6
维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7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8
维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9
第三步:利用联合三角化分解算法对用户1第j分块矩阵H1;j和用户2信道第j分块矩阵H2;j进行联合分解,获得用户1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0
和用户2第j分块矩阵分解表达式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1
其中用户1第j分块半酉矩阵Q1;j和用户2第j分块半酉矩阵Q2;j维度分别是(K+L)N1×bj和(K+L)N2×bj,而用户1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1;j、用户2第j分块上三角矩阵L2;j以及第j分块酉矩阵Pj维度均为bj×bj,上标符号“*”表示共轭转置;
第四步:根据用户1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2
计算获得用户1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3
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1待分解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114
同时,根据用户2第j分块余矩阵更新关系式计算获得用户2第j分块更新余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21
利用该矩阵更新替换用户2待分解矩阵
Figure FDA00002915013300022
第五步:将分块矩阵编号j更新替换为j+1,然后判断分块矩阵编号关系式j>B是否成立:若该式不成立,则返回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若该式成立,则以块对角矩阵的形式输出块对角预编码矩阵F=diag(P1,P2,...,PB),该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用于传输数据块xk,其中diag(·)表示将括号内元素依次沿对角线放置以构造出对角矩阵。
CN201310080396.0A 2013-03-13 2013-03-13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9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0396.0A CN103199963B (zh) 2013-03-13 2013-03-13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0396.0A CN103199963B (zh) 2013-03-13 2013-03-13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9963A true CN103199963A (zh) 2013-07-10
CN103199963B CN103199963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72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03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9963B (zh) 2013-03-13 2013-03-13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99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916A (zh) * 2014-03-12 2014-06-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物理层多播多流数据传输的收发端构建方法
CN104917712A (zh) * 2014-03-14 2015-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78655A (zh) * 2016-06-16 2016-09-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包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09A (zh) * 2011-04-20 2011-07-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多播波束赋形方法
CN102347789A (zh) * 2011-10-17 2012-02-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剪枝搜索的两天线多播波束赋形方法
CN102629895A (zh) * 2012-04-27 2012-08-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改善数据流间公平性的多播酉预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09A (zh) * 2011-04-20 2011-07-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多播波束赋形方法
CN102347789A (zh) * 2011-10-17 2012-02-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剪枝搜索的两天线多播波束赋形方法
CN102629895A (zh) * 2012-04-27 2012-08-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改善数据流间公平性的多播酉预编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ISHENG DU 等: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MIMO multicast channels", 《COMMUNICATIONS (ICC),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5 June 2012 (2012-06-15), pages 3800 - 3805, XP032274087, DOI: doi:10.1109/ICC.2012.6364261 *
KHINA, A. 等: "Decomposing the MIMO broadcast channel",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COMPUTING (ALLERTON), 2010 48TH ANNUAL ALLERTON CONFERENCE ON》, 1 October 2010 (2010-10-01), pages 102 - 106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916A (zh) * 2014-03-12 2014-06-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物理层多播多流数据传输的收发端构建方法
CN103840916B (zh) * 2014-03-12 2017-05-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物理层多播多流数据传输的收发端构建方法
CN104917712A (zh) * 2014-03-14 2015-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17712B (zh) * 2014-03-14 2018-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284411B2 (en) 2014-03-14 2019-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978655A (zh) * 2016-06-16 2016-09-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包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978655B (zh) * 2016-06-16 2018-09-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包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9963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921B (zh) 大规模mimo系统基于标准正交化的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5429686A (zh) 分离型非对称混合波束成型的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1771509B (zh)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103095423B (zh) 基于d2d组间通信的多用户协同传输方法
CN102185683B (zh) 基于统计信漏噪比准则的mimo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CN101013917A (zh) 一种空间复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射天线的选择方法
CN101459495B (zh) 多用户多入多出通信系统、以及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36943A (zh)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4378150B (zh) 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中最小化误符号率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1986575B (zh)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4010371A (zh) 一种ofdm多中继网络中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联合方法
CN101174870B (zh) 一种基于波束集选择的随机波束成形传输方法
CN103580737B (zh)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双向中继系统天线对选择方法
CN105515625A (zh) 基于接收端空间调制的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CN101227219B (zh) 多用户多天线通信系统收发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1917218A (zh) 减少反馈信息的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051432A (zh) 一种消除x信道中多用户干扰的方法
CN101848070B (zh) Mimo中继广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3199963B (zh) 一种基于联合块三角化的物理层多播多流传输方法
CN102201893A (zh) 多天线组播系统基于最大最小波束成型的容量估计方法
CN101626283B (zh) 垂直分层空时编码通信系统的均匀信道分解方法
CN103117780A (zh) 一种消除mimo系统中多用户干扰的方法
CN107959520A (zh)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CN102811188A (zh) 双向中继系统中中继端鲁棒性信号处理方法
CN105915268B (zh) 全连接双向x中继信道中的联合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