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5453A -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5453A
CN103195453A CN2013101303399A CN201310130339A CN103195453A CN 103195453 A CN103195453 A CN 103195453A CN 2013101303399 A CN2013101303399 A CN 2013101303399A CN 201310130339 A CN201310130339 A CN 201310130339A CN 103195453 A CN103195453 A CN 103195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tructure
anchor pole
roadway
supporting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03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5453B (zh
Inventor
张益东
李晋平
王东飞
季明
王强
王悦平
程亮
巫林平
高林生
倪杰
陈翔鹄
邓改革
张凯
方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Shanxi Luan Environmental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3101303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5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5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5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5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5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根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赋存条件以及地应力状况,选择出适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多组方案,确定选用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选择出多组方案中的最优的一组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对锚杆的安装角、锚杆支护附件及锚索的参数进行设计;根据选择的最优方案对巷道进行支护,支护中对巷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反馈数据,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修正、优化,指导调整后续巷道的支护,直至巷道支护完成。适用于巷道支护设计,本发明是从全新的角度出发,通过锚杆与围岩形成的承载结构,计算锚杆轴力,进行巷道锚杆支护设计,科学、可靠,实用、经济,适用范围广且可操作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地下工程中巷道锚杆的支护设计。
背景技术
工程中,为了提高锚杆对巷道支护的效果,降低巷道锚杆的支护成本,需要对锚杆支护的参数进行设计。目前,国内沿用的确定锚杆支护参数方法,主要应用悬吊、组合梁、加固拱、围岩松动圈、最大水平应力理论等理论,并辅以工程类比进行计算,这些均是针对一般巷道提出的,往往确定方法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设计周期长,可操作性不强;技术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为解决现有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的依据及可靠性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广的适用性及经济合理性,是现场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锚杆支护参数准确的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赋存条件以及地应力状况,得到巷道围岩的围压P 0
(2)根据巷道所需断面形状及尺寸、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承载结构力学模型;
(3)确定不同支护方案并计算对应的锚杆轴力:
a 根据巷道位置,取动压系数f取值范围在1~3,当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当巷道为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
b 选择1.8m、2.0m、2.2m、2.4m、2.6 m、2.8 m、3.0 m不同尺寸的锚杆长度;选择间距与排距均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将所选的不同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进行排列组合,建立28组方案;
c 按下式计算出每组方案中相应的锚杆最小轴力:
Figure 2013101303399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817403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F—锚杆轴力/kN,
      P 0—围压/MPa,
      k—残余抗剪强度系数,
      σ θ—锚杆承载结构径向应力/MPa,
      S 1 —承载结构外圈6的长/短半轴长/m,
S 2 —承载结构内圈7的长/短半轴长/m,
φ—锚杆承载结构的内摩擦角,
C s—锚杆承载结构的内聚力/MPa,
n—锚杆数目,
F—锚杆轴力/kN,
r—锚杆排距/m,
h—巷道断面内锚杆支护范围/m;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出适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多组方案,根据经济比较,确定选用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选择出多组方案中的最优的一组方案;
(5)按常规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对锚杆的安装角、锚杆支护附件及锚索的参数进行设计;
(6)根据选择的最优一组方案按常规技术对巷道进行支护,支护中对巷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反馈数据,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修正、优化,指导调整后续巷道的支护,直至巷道支护完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锚杆与巷道围岩形成的承载结构,确定巷道锚杆支护参数。通过全新的巷道支护设计理念及方法,经选定方案的轴力确定基础参数中锚杆材料及直径大小。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可开发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设计软件。结合锚杆支护的相关理论及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基于巷道锚杆支护后巷道围岩内部形成的承载结构,确定科学、可靠、实用、经济、操作简单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可解决现有锚杆支护方法的周期长、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其方法简单,实用经济,可操作性强,大幅度缩短了巷道设计周期,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 “锚杆—围岩”承载结构范围及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承载结构力学模型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的设计流程图。
图中:1.巷道,2.锚杆,3“锚杆—围岩”承载结构,4.松动破碎区,5.承载结构简化模型,6.承载结构外圈,7.承载结构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赋存条件以及地应力状况,得到巷道围岩的围压P 0
(2)根据巷道所需断面形状及尺寸、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承载结构力学模型;
(3)确定不同支护方案并计算对应的锚杆轴力:
a 根据巷道位置,取动压系数f取值范围在1~3,当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当巷道为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
b 选择1.8m、2.0m、2.2m、2.4m、2.6 m、2.8 m、3.0 m不同尺寸的锚杆长度;选择间距与排距均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将所选的不同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进行排列组合,建立28组方案;
c 按下式计算出每组方案中相应的锚杆最小轴力:
Figure 274929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F—锚杆轴力/kN,
      P 0—围压/MPa,
      k—残余抗剪强度系数,
      σ θ—锚杆承载结构径向应力/MPa,
      S 1 —承载结构外圈6的长/短半轴长/m,
S 2 —承载结构内圈7的长/短半轴长/m,
φ—锚杆承载结构的内摩擦角,
C s—锚杆承载结构的内聚力/MPa,
n—锚杆数目,
F—锚杆轴力/kN,
r—锚杆排距/m,
h—巷道断面内锚杆支护范围/m;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出适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多组方案,根据经济比较,确定选用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选择出多组方案中的最优的一组方案;
(5)按常规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对锚杆的安装角、锚杆支护附件及锚索的参数进行设计;
(6)根据选择的最优一组方案按常规技术对巷道进行支护,支护中对巷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反馈数据,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修正、优化,指导调整后续巷道的支护,直至巷道支护完成。
图1所示为“锚杆—围岩”承载结构范围及位置布置图,在巷道1开掘和锚杆2支护后,锚杆2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锚杆—围岩”承载结构3,其与巷道1自由面之间的区域为松动破碎区4。其中,在锚杆2在锚固力作用下,每根锚杆2周围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压缩区,“锚杆—围岩”承载结构3是在各锚杆2所形成的压缩区域彼此连接形成的。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承载结构力学模型简化示意图,承载结构简化模型5是从最不利角度出发简化图1中“锚杆—围岩”承载结构3所得;承载结构外圈6的椭圆长/短半轴是巷道半跨度/半高度与锚杆自由段长度之和,承载结构内圈7的椭圆长/短半轴是巷道半跨度/半高度与巷道断面轴向破碎厚度之和,破碎区厚度根据挤压加固拱理论的压缩角及间排距确定。
根据该模型,求解锚杆支护强度P i。推到如下:
由本构关系
Figure 2013101303399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1)
式中:τ s —锚杆承载结构的最大抗剪强度,MPa;
σ θ —锚杆承载结构径向应力,MPa;
σ ρ —锚杆承载结构切向应力,MPa。
平衡微分方程
Figure 974081DEST_PATH_IMAGE004
                             (2)
考虑边界条件,当锚杆承载结构厚度为0时
Figure 303431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P i —锚杆的支护强度,MPa。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圆形锚杆承载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由于实际中的巷道并非圆形,其锚杆承载结构呈椭圆圈状向外扩展,当椭圆巷道长短轴长度相差不大时,仍按圆形锚杆承载结构圈计算,其切向和径向应力分别为
Figure 2013101303399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3)
式中:S 1 —承载结构外圈6的长/短半轴长,m;
S 2 —承载结构内圈7的长/短半轴长,m。
在巷道表面,锚杆承载结构的最大抗剪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564648DEST_PATH_IMAGE008
                            (4)
式中:σ s —锚杆承载结构的强度,MPa。
假设岩石在峰后应变软化阶段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均处于强度破坏的临界状态,并满足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则锚杆承载结构在巷道表面的强度为
Figure 301703DEST_PATH_IMAGE010
                         (5)
式中:φ—锚杆承载结构的内摩擦角,(o);
C s —锚杆承载结构的内聚力,MPa。
通过式(4)、式(5)可以求出锚杆承载结构在巷道表面的强度,但是锚杆承载结构内各点所受围压不同,从巷道表面向围岩深部逐渐增大,所以必须对锚杆承载结构的最大抗剪强度进行修正
Figure 295067DEST_PATH_IMAGE012
              (6)
式中:k—残余抗剪强度系数,锚杆支护强度越大,k值越大。
支护强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2013101303399100002DEST_PATH_IMAGE013
                                (7)
式中:n—锚杆数目;
F—锚杆轴力,kN;
r—锚杆排距,m;
h—巷道断面内,锚杆的支护范围,m。
联立(3)、(6)、(7),得锚杆轴力F
Figure 174030DEST_PATH_IMAGE014
        (8)
计算中,只需计算椭圆轴线方向的锚杆轴力F即可,并取锚杆轴力较大的值。
图3所示为本发明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的设计流程图,设计模型初始时需要知道该区域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围岩赋存条件以及本区域的地应力状况,结合所需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得出巷道围压P 0,建立如图2所示的巷道承载结构力学模型,根据巷道位置,当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当巷道为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1<f<3;选择锚杆长度为1.8 m、2.0 m、2.2 m、2.4 m、2.6 m、2.8 m、3.0 m;选择间距与排距均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将以上的锚杆长度与锚杆间排距进行排列组合,确定出28个方案;按照公式(8)计算出各组锚杆的最小轴力F,再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出适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多组方案,根据经济比较,确定选用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选择出多组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其中最优方案中锚杆的材料及锚杆的直径是根据方案中锚杆的轴力确定的;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按常规技术对锚杆的安装角、锚杆支护附件(包括钢带、钢筋梁、注/喷浆、托盘等)及锚索的参数进行设计;根据选择的最优方案按常规技术对巷道进行支护,支护中对巷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反馈数据,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修正、优化,指导调整后续巷道的支护,直至巷道支护完成。积累不同条件下基于本发明确定的锚杆支护参数,建立巷道承载结构支护设计动态数据库,开发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设计软件。
本发明基于巷道“锚杆—围岩”承载结构角度的巷道参数确定方法,通过建立巷道承载结构力学模型,计算锚杆轴力,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基础参数、相应的附件参数及锚索参数;同时经编程软件处理,通过简单的输入动压系数,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地应力及巷道尺寸设计出符合巷道支护要求的支护方案,科学可靠、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强。

Claims (1)

1.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赋存条件以及地应力状况,得到巷道围岩的围压P 0
(2)根据巷道所需断面形状及尺寸、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承载结构力学模型;
(3)确定不同支护方案并计算对应的锚杆轴力:
a 根据巷道位置,取动压系数f取值范围在1~3,当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当巷道为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动压系数f>1;
b 选择1.8m、2.0m、2.2m、2.4m、2.6 m、2.8 m、3.0 m不同尺寸的锚杆长度;选择间距与排距均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将所选的不同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进行排列组合,建立28组方案;
c 按下式计算出每组方案中相应的锚杆最小轴力:
式中:F—锚杆轴力/kN,
      P 0—围压/MPa,
      k—残余抗剪强度系数,
      σ θ—锚杆承载结构径向应力/MPa,
      S 1 —承载结构外圈6的长/短半轴长/m,
S 2 —承载结构内圈7的长/短半轴长/m,
φ—锚杆承载结构的内摩擦角,
C s—锚杆承载结构的内聚力/MPa,
n—锚杆数目,
F—锚杆轴力/kN,
r—锚杆排距/m,
h—巷道断面内锚杆支护范围/m;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出适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多组方案,根据经济比较,确定选用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选择出多组方案中的最优的一组方案;
(5)按常规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对锚杆的安装角、锚杆支护附件及锚索的参数进行设计;
(6)根据选择的最优一组方案按常规技术对巷道进行支护,支护中对巷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反馈数据,分析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修正、优化,指导调整后续巷道的支护,直至巷道支护完成。
CN201310130339.9A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Active CN103195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0339.9A CN103195453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0339.9A CN103195453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5453A true CN103195453A (zh) 2013-07-10
CN103195453B CN103195453B (zh) 2015-04-29

Family

ID=4871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0339.9A Active CN103195453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5453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9421A (zh) * 2015-05-05 2015-09-09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巷道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及支护方法
CN105241510A (zh) * 2015-11-11 2016-01-13 青岛理工大学 隧道围岩预应力加固锚杆长度及径向预应力值的测定方法
CN107587891A (zh) * 2017-08-07 2018-01-16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煤矿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CN108005697A (zh) * 2017-12-29 2018-05-0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系数法的隧道系统锚杆设计方法
CN108104833A (zh) * 2017-12-21 2018-06-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中心点法的井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CN108629122A (zh) * 2018-05-08 2018-10-09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导引围岩成拱作用的回采巷道锚杆支护长度的确定方法
CN109033684A (zh) * 2018-08-13 2018-12-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meim的巷道围岩全区域全时程支护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063299A (zh) * 2018-07-16 2018-12-21 山东科技大学 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锚杆安装参数确定方法
CN109883779A (zh) * 2019-01-21 2019-06-14 绍兴文理学院 锚固结构面尺寸效应剪切试验设计方法
WO2020087906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锚杆 - 锚索协同变形受力的支护方法
CN113062773A (zh) * 2021-04-16 2021-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深部隧道装配式通风竖井的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158304A (zh) * 2021-04-02 2021-07-23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锚杆与隧道围岩协同承载的计算分析方法
CN114091136A (zh) * 2021-09-09 2022-02-25 安徽建筑大学 预紧力锚杆提高破碎围岩自承载力评价及参数选择方法
CN114894514A (zh) * 2022-05-20 2022-08-12 西南交通大学 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008A (zh) * 2007-12-05 2008-05-14 太原理工大学 煤矿巷道破碎两帮锚固支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008A (zh) * 2007-12-05 2008-05-14 太原理工大学 煤矿巷道破碎两帮锚固支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伟健: "深部软岩围岩叠加拱承载体强度理论及应用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周书明: "锚喷支护大跨硬岩隧道预应力锚杆的设计与有限元模拟计算", 《铁道工程学报》 *
张社荣: "超大型地下洞室围岩锚杆支护方式的优化设计", 《水力发电学报》 *
罗章波: "以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的复合式衬砌设计研究", 《隧道建设》 *
高富强: "基于FLAC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 《煤炭工程》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9421A (zh) * 2015-05-05 2015-09-09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巷道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及支护方法
CN105241510A (zh) * 2015-11-11 2016-01-13 青岛理工大学 隧道围岩预应力加固锚杆长度及径向预应力值的测定方法
CN107587891A (zh) * 2017-08-07 2018-01-16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煤矿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CN108104833B (zh) * 2017-12-21 2019-05-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中心点法的井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CN108104833A (zh) * 2017-12-21 2018-06-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中心点法的井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CN108005697A (zh) * 2017-12-29 2018-05-0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系数法的隧道系统锚杆设计方法
CN108005697B (zh) * 2017-12-29 2020-08-1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系数法的隧道系统锚杆设计方法
CN108629122B (zh) * 2018-05-08 2022-03-04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导引围岩成拱作用的回采巷道锚杆支护长度的确定方法
CN108629122A (zh) * 2018-05-08 2018-10-09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导引围岩成拱作用的回采巷道锚杆支护长度的确定方法
CN109063299A (zh) * 2018-07-16 2018-12-21 山东科技大学 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锚杆安装参数确定方法
CN109063299B (zh) * 2018-07-16 2023-07-07 山东科技大学 岩石力学参数以及锚杆安装参数确定方法
CN109033684A (zh) * 2018-08-13 2018-12-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meim的巷道围岩全区域全时程支护设计方法及系统
WO2020087906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锚杆 - 锚索协同变形受力的支护方法
CN109883779A (zh) * 2019-01-21 2019-06-14 绍兴文理学院 锚固结构面尺寸效应剪切试验设计方法
CN113158304A (zh) * 2021-04-02 2021-07-23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锚杆与隧道围岩协同承载的计算分析方法
CN113062773A (zh) * 2021-04-16 2021-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深部隧道装配式通风竖井的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091136A (zh) * 2021-09-09 2022-02-25 安徽建筑大学 预紧力锚杆提高破碎围岩自承载力评价及参数选择方法
CN114894514A (zh) * 2022-05-20 2022-08-12 西南交通大学 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5453B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5453A (zh)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Chang et al.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used in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control
CN109657358B (zh) 考虑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计算方法
CN102226405B (zh) 一种用非金属注浆锚索对松软煤层工作面进行加固的方法
Me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olt–cable combined supporting technology for the extraction roadways in weakly cemented strata
Li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Swellex bolt in hard and soft rocks
CN103590834A (zh) 非对称挤压型变形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
CN106759321A (zh) 一种用于提高挡土墙承载能力的锚杆及其施工工艺
LIU et al. Research on lengthening bolt roof support system performance in largely deformed roadway
Ghadimi et al. A new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alculation the displacement and shear stress of fully grouted rock bolts and numerical verifications
CN106640117A (zh)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CN206942780U (zh) 一种隧道交叉口超前支护结构
CN113158304B (zh) 一种锚杆与隧道围岩协同承载的计算分析方法
CN111898193B (zh) 一种让压锚杆设计参数综合经验确定方法
CN102953684A (zh) 一种带扩大钻头的钻杆
Zhang et al. Energy analysis of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based o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CN105160188B (zh) 一种确定临近陷落柱破碎巷道支护长度的方法
Anatol'Evich et al. Forecast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the prefabricated lining of underground tunnels of curvilinear cross-section
CN209724382U (zh) 可伸长重复注浆管及双圆可重复注浆锚杆
He et al. Unsymmetrical load effect of geologically inclined bedding strata on tunnels of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s
CN103982210B (zh) 一种承台型锚杆锚固技术
Ning et al. Applicability of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tunnels
CN103437780A (zh) 一种从疲劳阻力状态中恢复工作阻力的煤矿巷道支护方法
CN202926216U (zh) 一种带扩大钻头的钻杆
Zhang et al.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deep borehole pressure relief and let the pressure bolt coupling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6

Address after: 046204 Hou Town, Xiangyuan County, Changzhi, Shanxi

Co-patentee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Shanxi Lu'an Environmental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116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