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0138B -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0138B
CN103190138B CN201280003486.3A CN201280003486A CN103190138B CN 103190138 B CN103190138 B CN 103190138B CN 201280003486 A CN201280003486 A CN 201280003486A CN 103190138 B CN103190138 B CN 103190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ntioned
safe handling
mobile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4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0138A (zh
Inventor
氏家良浩
小林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rein the security polic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 e.g. entities privileges depend on current location or allowing specific operations only from lo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移动状态检测部(202)判定共享源终端(100)的移动状态。移动状态检测部(302)判定共享目的终端(110)的移动状态。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检测共享源终端(100)和共享目的终端(110)之间的距离。安全处理判定部(305)根据各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终端间的距离来判定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对于被判定的终端通知实施被决定了功能的安全处理。

Description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控制方法以及执行其方法的控制系统,上述安全控制方法在多个终端间进行数据共享时,根据各个终端的各种状态来控制终端的安全功能。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多数人都拥有多个如台式电脑(以下称为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移动电话以及智能手机等可执行应用的信息通信终端,并根据情况来区分多个信息通信终端。提供一种在区分这些信息通信终端时,共享必要数据的功能。
用智能手机处理的数据大多包含个人信息。例如,大多数人在浏览器利用购物网点来输入住所和信用卡号等个人信息。另外,浏览器进行的访问历史和书签信息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希望他人看见。就是说,在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包含这些信息的数据时,要十分小心注意信息不会泄漏而被恶意使用。作为设想的案例有,数据共享中,用户未使用的信息通信终端被第三者拿去,或者被随意地参考信息通信终端内的信息等。
为了防止上述案例,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具备以下方法的移动通信终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信息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时,根据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以及自终端和通信对方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执行规定的安全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13709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结构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上述问题是,移动通信终端只根据通信状态和距离来执行安全功能,因此当进行包含个人信息这种隐匿性较高的数据共享的终端间通信时,不能根据保持数据或利用数据的各个终端的特征而进行灵活的控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安全控制方法以及执行其安全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上述安全控制方法可以在多个终端进行数据共享时,根据各个终端的各种状态来灵活地控制终端的安全功能。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面向在共享数据的至少2个无线终端所构成的控制系统。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具备第1移动状态检测部,检测提供共享数据的共享源终端是否处于自终端进行移动的状态,并将该检测结果通知给共享目的终端;第2移动状态检测部,检测利用共享源终端所提供的共享数据的共享目的终端是否处于自终端进行移动的状态;移动终端判定部,根据第1移动状态检测部所通知的检测结果和第2移动状态检测部所检测的结果来判定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安全处理判定部,根据特定条件和在移动终端判定部所判定的移动终端来判定执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安全处理的内容;安全处理执行部,执行在安全处理判定部所判定的安全处理。
该共享目的终端进一步具备测量共享源终端和共享目的终端之间的终端间距离的终端间距离测量部或检测有无操作者对自终端进行的终端操作的操作检测部,也可以在安全处理判定部将终端间距离或终端操作的有无作为特定条件。这时候,共享源终端以及共享目的终端的至少一方具备检测操作自终端的操作者的操作者检测部的话,安全处理判定部可以将各个操作者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操作者是否是特定用户作为特定的条件。
作为典型的安全处理,当终端间距离在规定值以上时和终端操作没有一定时间时,考虑进行以下处理。例如,锁定移动终端的处理;如果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特定用户的话则锁定非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的话则锁定移动终端的处理;如果移动终端是共享目的终端的话则删除共享目的终端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共享源终端的通信功能,如果移动终端是共享源终端的话锁定共享源终端的处理;以及如果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特定用户的话则锁定非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的话则删除共享目的终端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共享源终端的通信功能的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在多个终端进行数据共享时,可以根据各个终端的各种状态来灵活地控制终端的安全功能。因此,可以防止第三者的不正当访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了本发明提供的信息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附图。
图2是表示平板电脑10的显示画面11以及移动电话20的显示画面21的一例的附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4A是表示移动状态检测部202进行的检测结果的移动信息A的一例的附图。
图4B是表示移动状态检测部302进行的检测结果的移动信息B的一例的附图。
图5是表示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生成的移动终端信息的一例的附图。
图6是表示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生成的终端间距离信息的一例的附图。
图7是表示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30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9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9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10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9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1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12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3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3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14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16是表示触摸传感器1514所检测的操作信息的一例的附图。
图17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9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8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19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1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21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3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22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
图23是表示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第1及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的附图。
图25是表示第2及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的附图。
图26是表示第3及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的附图。
图27是表示第4及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用户将所使用的信息通信终端从某个第1终端(以下称为共享源终端)切换到其他的第2终端(以下称为共享目的终端)时,设想在共享源终端所使用的应用也可以在共享目的终端继续使用的场面。这种场面下,共享源终端的应用的作业内容等的信息(共享数据)被发送到共享目的终端,在2个终端间共享相同的信息。这样,切换前在共享源终端中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的作业内容等在共享目的终端的画面中被再现显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进行该终端切换处理时,根据联合终端间的距离和关于各自的终端操作状态、移动状态、以及操作者的信息,来切换进行安全处理的对象。
图1是表示包含了本发明提供的信息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附图。该图1的例子中,一个人的用户拥有平板电脑10、移动电话20、笔记本电脑30、可连接网络40的多个信息通信终端。并且,用户根据需要区分使用这些信息通信终端。例如,设想边操作移动电话20边从外面回家时,为了在更大的画面继续工作,将工作移交给平板电脑10或笔记本电脑30。
图2表示视听网络新闻时,平板电脑10以及移动电话20的显示画面的例子。图2是表示平板电脑10的显示画面11以及移动电话20的显示画面21的一例的附图。
本实施方式的平板电脑10以及移动电话20分别具备用于连接网络的通信功能,显示画面11以及21显示该通信功能所得到的网站的一部分。另外,移动电话20向平板电脑10的切换可以根据共享源终端的移动电话20所具备的物理按钮22和通过了软件密钥的指示来进行,也可以检测规定的状态变化而自动地进行。
另外,上述利用方法当然在切换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也可以。就是说,平板电脑10、移动电话20以及笔记本电脑30等的信息通信终端可以是提供共享数据的共享源终端以及使用共享数据的共享目的终端的任意一个。
因此,在以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不管信息通信终端的种类,而详细说明为了作为共享源终端发挥功能信息通信终端所必需的构成、为了作为共享目的终端发挥功能信息通信终端所必需的构成、以及共享源终端和共享目的终端之间进行的处理。
[第1实施方式]
图3表示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和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共享目的终端1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和终端锁定执行部307。
移动状态检测部202判定具备自身的共享源终端100现在是否处于移动的状态,并将该判定结果作为移动信息A通过通信接口(未图示)通知给共享目的终端110所具备的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检测移动信息的手段可以使用例如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的移动量的推测技术、使用了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检测技术等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另外,移动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无线LAN、Bluetooth(登记商标)以及ZigBee/IEEE802.15.4等进行的无线通信和有线LAN等进行的有线通信的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
图4A是表示移动状态检测部202进行的检测结果的移动信息A的一例的附图。该移动信息A由时刻400以及终端状态401构成。时刻400是表示移动状态检测部202中定期检测终端状态401的时刻的信息。终端状态401是表示共享源终端100是移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的信息。图4A所例示的移动信息A表示在时刻30ms、60ms、90ms、120ms、150ms、以及180ms时,共享源终端100分别为静止、静止、移动、移动、静止、以及静止的状态。每次在最新检测时刻判定终端的移动状态时,其时刻400以及终端状态401作为一组的移动信息A被通知给移动终端判定部303。
终端锁定执行部207根据共享目的终端110所具备的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发出的通过了通信接口(未图示)的通知来进行共享源终端100的终端锁定处理。这里所说的终端锁定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安全处理的一例,本发明也可适用其他的安全处理。
移动状态检测部302判定具备自身的共享目的终端110正在移动的状态,并将该检测结果作为移动信息B通知给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检测该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的移动信息的方法可以和上述移动状态检测部202一样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
图4B是表示移动状态检测部302进行的判定结果的移动信息B的一例的附图。该移动信息B由时刻402以及终端状态403构成。时刻402是表示在移动状态检测部302中定期检测终端状态403的时刻的信息,和移动信息A的时刻400同步。终端状态403是表示共享目的终端110是移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的信息。图4B所例示的移动信息B表示在时刻30ms、60ms、90ms、120ms、150ms、以及180ms时,共享目的终端110分别为静止、静止、静止、移动、移动、以及移动的状态。每次在最新检测时刻判定终端的移动状态时,其时刻402以及终端状态403作为一组的移动信息B被通知给移动终端判定部303。
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根据移动状态检测部202通过通信接口进行通知的移动信息A和移动状态检测部302所通知的移动信息B来判定正在移动的终端,生成关于判定的移动终端的信息(以下称为移动终端信息)并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305。
图5是表示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生成的移动终端信息的一例的附图。该移动终端信息由时刻500、移动终端数502以及移动终端种类503构成。时刻500是表示在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判定了移动终端数502以及移动终端种类503的时刻的信息,与移动信息A的时刻400以及移动信息B的时刻402相对应。移动终端数502是表示正在移动的终端数的信息。移动终端种类503是表示正在移动的终端为共享源终端100或者共享目的终端110的任意一个的信息。该移动终端种类503只记录与移动终端数502所表示的值相对应的数。图5所例示的移动终端信息在时刻30ms、60ms、90ms、120ms、150ms、以及180ms时,移动终端的数分别为0台、0台、1台、2台、1台以及1台,其移动终端的种类分别表示无移动终端、无移动终端、只有共享源终端、共享源终端和共享目的终端、只有共享目的终端以及只有共享目的终端的情况。另外,关于判定该移动终端的具体判定方法将利用图7后述。
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测量共享源终端100和共享目的终端110之间的距离,生成关于测量到的终端间距离的信息(以下称为终端间距离信息)并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305。检测终端间的距离的手段可以使用采用了照相机的终端间距离的推定技术和使用了GPS的检测技术等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
图6是表示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生成的终端间距离信息的一例的附图。该终端间距离信息由时刻700以及终端间距离701构成。时刻700是表示在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定期测量了终端间距离701的时刻的信息,其和移动信息A的时刻400以及移动信息B的时刻402同步。终端间距离701是表示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测量的、共享源终端100和共享目的终端110之间的物理距离的信息。图6所例示的终端间距离信息表示在时刻30ms、60ms、90ms、120ms、150ms、以及180ms时,终端间的距离分别为30cm、30cm、180cm、280cm、550cm、以及800cm。每次在最新检测时刻判定终端间的距离时,其时刻700以及终端间距离701作为一组的终端间距离信息被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305。
安全处理判定部305根据移动终端判定部305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通知的终端间距离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该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是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将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后面将利用图8描述关于具体的终端的判定方法。
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在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发出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的信息后,通知该终端实施安全处理。例如,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在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是共享目的终端110的情况下通知给终端锁定执行部307,在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是共享目的终端100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接口通知给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对于该终端锁定执行部207的通知可以和上述移动状态检测部202一样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
终端锁定执行部307根据来自安全处理执行部306的通知进行共享目的终端110的终端锁定处理。这里所说的终端锁定如终端锁定执行部207所述那样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安全处理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安全处理。
接着,利用图7来说明判定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进行的正在移动的终端的处理。
图7是表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共享目的终端110的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进行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该移动终端的判定处理中,移动终端判定部303首先重置移动终端信息(步骤S700)。接着,移动终端判定部303从移动状态检测部202取得最新移动信息A(步骤S701),确认终端状态401(步骤S702)。并且,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在移动状态401为“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702、是),将移动终端信息的移动终端数502增加一个(步骤S703),同时对移动终端种类503追加“共享源终端”(步骤S704)。另一方面,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在终端状态401为“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702、否),不进行任何处理。
关于移动信息A的处理结束后,移动终端判定部303从移动状态检测部302取得时刻402的移动信息B(步骤S705),并确认终端状态403(步骤S706),上述时刻402与在步骤S701所取得的移动信息A的时刻400的值是一致的。并且,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在移动状态403为“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706、是),将移动终端信息的移动终端数502增加一个(步骤S707),同时对移动终端种类503追加“共享目的终端”(步骤S708)。另一方面,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在终端状态403为“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706、否),不进行任何处理。
通过以上的移动终端判定处理来生成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信息。
接着利用图8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30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的终端。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应该进行的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该应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判定处理中,安全处理判定部305首先从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取得最新的终端间距离信息(步骤S800),并判断终端间距离701是否大于等于规定值(例如300cm)(步骤S801)。当终端间距离701大于等于规定值时(步骤S801、是),安全处理判定部305接着从移动移动终端判定部303取得时刻500所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步骤S802),并确认移动终端数502(步骤S803),上述时刻500与在上述步骤S800所取得的移动终端距离信息的时刻700的值是一致的。该确认结果,当移动终端数502大于等于1个时(步骤S803、是),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关于该大于等于1个的移动终端决定如下的安全处理。
作为初始设定,安全处理判定部305设定移动终端数502为N,移动终端种类503包含有第n个的终端作为移动终端n,初始值n=1(步骤S804)。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关于被判定为存在于步骤S803中的移动终端n,分别确认终端种类(步骤S806)。并且在移动终端n为共享目的终端110的情况时(步骤S806、是),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锁定共享目的终端110(步骤S807),而当移动终端n为共享源终端100的情况时(步骤S806、否),安全处理判定部305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锁定共享源终端100(步骤S808)。另外,移动终端种类503所记载的对于所有移动终端的处理通过是否n<N+1的判定(步骤S805)以及n的增加1(步骤S809)的重复来执行。图24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状态来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9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9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9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01。共享目的终端9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终端锁定执行部3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11。
图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具备共享源终端900的指纹认证传感器901、以及具备共享目的终端910的指纹认证传感器911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915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本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指纹认证传感器901、指纹认证传感器911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915。
指纹认证传感器901通过指纹来判定操作具备自身的共享源终端900的操作者,并将该判定结果作为操作者信息A通过通信接口(未图示)通知给具备共享目的终端910的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另外,指纹认证传感器911通过指纹来判定操作具备自身的共享目的终端910的操作者,并将该判定结果作为操作者信息B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915。该指纹认证传感器901以及911判定检测出的操作者的指纹是否是预先设定的特定用户的指纹,将表示操作者是特定用户还是这以外的用户的操作者信息进行输出。另外,该指纹认证传感器901以及911是检测本发明所适用的操作者的构成(操作者检测部)的一例,除此例以外也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
安全处理判定部915根据指纹认证传感器90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A、指纹认证传感器91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B、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通知的终端间距离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该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是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将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接着,利用图10来说明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9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的终端。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915所进行的应该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0中,关于进行和图8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当确认了移动终端信息的结果,移动终端数502大于等于1个时(步骤S803、是),安全处理判定部9155关于被判定为存在于步骤S803中的移动终端n,分别取得在时刻700时点的移动终端n的操作者信息(步骤S1005)。当移动终端n为共享源终端900时,从指纹认证传感器901取得操作者信息A。当移动终端n为共享目的终端910时,从指纹认证传感器911取得操作者信息B。并且在移动终端n的操作者为特定用户时(步骤S1006、是),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判断特定用户进行的终端移动,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锁定通信对方终端(步骤S1007),这里,当移动终端n是共享源终端900时,通信对方终端指共享目的终端910,而当移动终端n是共享目的终端910时,通信对方终端指共享源终端900。另一方面,当移动终端n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时(步骤S1006,否),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判断第三者进行的终端的移动,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锁定移动终端n(步骤S1008)。图2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终端的操作者来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1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1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和通信控制部1107。共享目的终端11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和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
图11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具备共享源终端1100的通信控制部1107、以及具备共享目的终端1110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以及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本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通信控制部1107、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以及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
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根据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通知的终端间距离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该第3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数据删除、通信功能关闭以及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根据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发出的通知,进行删除共享目的终端1110和共享源终端1100所共享的数据的处理。这里所说的数据删除是本发明所适用的安全处理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安全处理。
通信控制部1107根据共享目的终端1110所具备的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发出的通过了通信接口的通知,来限制共享源终端1100的通信的处理,即进行通信功能为关闭的处理。这里所说的通信功能关闭是本发明所适用的安全处理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安全处理。
接着,利用图12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2中,关于进行和图8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关于被判定为存在于步骤S803中的移动终端n,分别确认终端种类(步骤S806)。并且在移动终端n为共享目的终端1110的情况时(步骤S806、是),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决定不管移动还是非移动而将共享源终端1100通信功能设为关闭,且从共享目的终端1110删除共享数据(步骤S1207),而当移动终端n为共享源终端1100的情况时(步骤S806、否),安全处理判定部1115决定锁定共享源终端1100(步骤S808)。图26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状态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通信功能关闭、数据删除、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4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3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3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3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通信控制部11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01。共享目的终端13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终端锁定执行部307、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11。
图13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共享源终端1300所具备的通信控制部1107、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310所具备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以及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本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通信控制部1107、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以及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
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根据指纹认证传感器90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A、指纹认证传感器91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B、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终端间距离测量部304所通知的终端间距离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该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数据删除、通信功能关闭以及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根据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发出的通知,进行删除共享目的终端1310和共享源终端1300所共享的数据的处理。这里所说的数据删除是本发明所适用的安全处理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安全处理。
通信控制部1107根据共享目的终端1310所具备的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发出的通过了通信接口的通知,来进行限制共享源终端1300的通信的处理,即进行通信功能为关闭的处理。这里所说的通信功能关闭是本发明所适用的安全处理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安全处理。
接着,利用图14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3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4中,关于进行和图8以及图10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当根据指纹认证传感器901以及911所取得的操作者信息A以及B判定移动终端n的操作者为特定用户时(步骤S1006、是),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判定特定用户进行的终端的移动,且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锁定通信对方终端(步骤S1107)。另一方面,当根据操作者信息A以及B判定移动终端n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时(步骤S1006、否),安全处理判定部915决定无论移动还是非移动都将共享源终端1300的通信功能设为关闭且从共享目的终端1310删除共享数据(步骤S1408)。图27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终端的操作者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通信功能关闭、数据删除、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5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和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共享目的终端15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触摸传感器1514、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和终端锁定执行部307。
图15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共享目的终端1510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本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
触摸传感器1514检测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操作,并将该检测结果作为操作信息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该触摸传感器1514是检测本发明所适用的操作的构成(操作检测部)的一例,也可以使用该例子以外的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另外,该触摸传感器1514可以备于共享源终端100一侧,也可以分别备于共享源终端100和共享目的终端1510两方。
图16是表示在触摸传感器1514所检测出的操作信息的一例的附图。该操作信息由时刻1600以及操作1601构成。时刻1600是表示在触摸传感器1514中检测出操作1601的时间的信息,与移动信息A的时刻400以及移动信息B的时刻402对应。操作1601是表示是否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10的操作的信息。图16所例示的操作信息表示在时刻30ms、60ms、90ms、120ms、150ms以及180ms时,终端的操作分别为有、无、无、无、无以及无的情况。
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根据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触摸传感器1514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该第5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接着,利用图17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7中,关于进行和图8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该第5实施方式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判定处理中,安全处理判定部305从触摸传感器1514取得一定时间量(例如90ms量)的操作信息(步骤S1700),参照操作1601在一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操作(步骤S1701)。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515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701、是),执行基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步骤S802~S809的终端的判定处理。该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的一览如图24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操作状态以及终端的移动状态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6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9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18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9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01。共享目的终端18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触摸传感器1514、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终端锁定执行部3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11。
图18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共享目的终端1810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本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
触摸传感器1514和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相同,检测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810的操作,将该检测结果作为操作信息(图16)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
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根据指纹认证传感器90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A、指纹认证传感器91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B、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触摸传感器1514所通知的操作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该第6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接着,利用图19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9中,关于进行和图10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该第6实施方式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的判定处理中,安全处理判定部305从触摸传感器1514取得一定时间量的操作信息(步骤S1700),参照操作1601来判断在一定时间内是否没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510的操作(步骤S1701)。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1815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1810的操作时(步骤S1701、是),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步骤S802~S805、S1005~S1008以及S809执行终端的判定处理。该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一览如图25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操作状态、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终端的操作者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7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1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20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1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和通信控制部1107。共享目的终端20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触摸传感器1514、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和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
图20所示的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共享目的终端2010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1514和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的构成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本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
触摸传感器1514和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相同,检测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010的操作,将该检测结果作为操作信息(图16)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
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根据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触摸传感器1514所通知的操作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该第7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数据删除、通信功能关闭以及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接着,利用图21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21中,关于进行和图12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该第7实施方式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中,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从触摸传感器1514取得一定时间量的操作信息(步骤S1700),参照操作1601来判断在一定时间内是否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010的操作(步骤S1701)。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2015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010的操作时,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步骤S802~S806、S1207、S808以及S809执行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该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一览如图26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操作状态以及终端的移动状态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通信功能关闭、数据删除、终端锁定)的实施。
[第8实施方式]
图2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1300以及共享目的终端2210的内部构成的附图。共享源终端130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202、终端锁定执行部207、通信控制部110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01。共享目的终端2210具备移动状态检测部302、移动终端判定部303、触摸传感器1514、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安全处理执行部306、终端锁定执行部307、数据删除执行部1117和指纹认证传感器911。
图22所示的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共享目的终端2210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1514和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的构成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本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其他构成和第4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触摸传感器1514以及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
触摸传感器1514和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相同,检测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210的操作,将该检测结果作为操作信息(图16)通知给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
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根据指纹认证传感器90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A、指纹认证传感器911所通知的操作者信息B、移动终端判定部303所通知的移动终端信息和触摸传感器1514所通知的操作信息来进行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该第8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为数据删除、通信功能关闭以及终端锁定。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把判定了应该实施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通知给安全处理执行部306。
接着,利用图23来说明判定终端的处理,该终端进行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所进行的功能限制。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所进行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23中,关于进行和图14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上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该第8实施方式的应该进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中,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从触摸传感器1514取得一定时间量的操作信息(步骤S1700),参照操作1601来判断在一定时间内是否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210的操作(步骤S1701)。并且,安全处理判定部2215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对于共享目的终端2210的操作时(步骤S1701、是),根据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步骤S802~S805、S1005~S1007、S1408以及S809执行终端以及功能的判定处理。该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处理一览如图27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间共享数据时,可以根据终端的操作状态、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终端的操作者灵活地控制安全功能(通信功能关闭、数据删除、终端锁定)的实施。
另外,构成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共享源终端以及共享目的终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块是通过利用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存储装置(存储器(ROM、RAM等)、硬盘等)以及输入输出装置等的软件资源而得以实现,典型地是作为集成电路IC(也称为LSI、系统LSI、超级LSI、极超级LSI等)而被具体化。这些功能块可以个别地进行单一芯片化,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地进行单一芯片化。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IC,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也可以使用在IC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可以重构IC内部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进一步,如果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出现了置换成IC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话,当然也可以利用其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
另外,上述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所执行的安全控制可以通过由CPU解释执行规定的程序数据而实现,上述规定的程序数据可以执行存储装置中所保存的安全控制的处理顺序。这时,程序数据可以通过DVD-ROM和软盘等记录介质被导入到存储装置内,也可以从记录介质上直接被执行。另外,记录介质是指ROM和RAM和闪存等得半导体存储器、软盘和硬盘等得磁盘存储器、DVD和BD等光盘存储器以及存储卡等。另外,记录介质是也包括电话线路和运输路等通信介质的概念。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可以适用于包括多个信息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等,特别可以适用于在多个信息通信终端共享数据时想要灵活控制安全功能的实施的情况。
符号说明
10平板电脑
11、21显示画面
20移动电话
22按钮
30笔记本电脑
40网络
100、900、1100、1300共享源终端
110、910、1110、1310、1510、1810、2010、2210共享目的终端
202、302移动状态检测部
207、307终端锁定执行部
303移动终端判定部
304终端间距离测量部
305、915、1115、1315、1515、1815、2015、2215安全处理判定部
306安全处理执行部
901、911指纹认证传感器
1107通信控制部
1117数据删除执行部
1514触摸传感器

Claims (15)

1.一种控制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共享的至少2个无线终端中构成,其特征为,
包括:第1终端和第2终端,
上述第1终端,具备第1移动状态检测部,检测该第1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的状态,将该检测的结果通知给上述第2终端,
上述第2终端,具备:
第2移动状态检测部,检测该第2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的状态;
移动终端判定部,根据上述第1移动状态检测部所通知的检测结果和在上述第2移动状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结果,来判定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仅是上述第1终端、或者仅是上述第2终端、或者是上述第1终端和上述第2终端这双方;
安全处理判定部,根据特定的条件和在上述移动终端判定部所判定的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来判定执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安全处理的内容;以及
安全处理执行部,执行在上述安全处理判定部所判定的上述安全处理,
上述特定的条件是操作者是否是特定用户,
上述安全处理包含如果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特定用户则锁定现在不移动的非移动终端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2终端进一步具备终端间距离测量部,测量上述第1终端和上述第2终端之间的终端间距离,
还将上述终端间距离作为上述特定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1终端以及上述第2终端的至少一方进一步具备操作者检测部,检测操作自终端的操作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2终端进一步具备操作检测部,检测有无操作者进行的对于自终端的终端操作,
还将上述终端操作的有无作为上述特定的条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1终端以及上述第2终端的至少一方进一步具备操作者检测部,检测操作自终端的操作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间距离大于等于规定值时锁定上述移动终端的处理。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间距离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则锁定上述移动终端的处理。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间距离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是上述第2终端则删除第2终端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上述第1终端的通信功能,如果上述移动终端是上述第1终端则锁定第1终端的处理。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间距离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则删除上述第2终端所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上述第1终端的通信功能的处理。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操作没有一定时间时,锁定上述移动终端的处理。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操作没有一定时间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则锁定上述移动终端的处理。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当上述终端操作没有一定时间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是上述第2终端则删除第2终端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上述第1终端的通信功能,如果上述移动终端是上述第1终端则锁定第1终端的处理。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安全处理进一步包含上述终端操作没有一定时间时,如果上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不是特定用户则删除第2终端具有的共享数据且停止上述第1终端的通信功能的处理。
14.一种无线终端,是构成控制系统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具备:
移动状态检测部,检测该无线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的状态;
移动终端判定部,根据有关由其他终端所通知的上述其他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状态的信息和上述移动状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结果,来判定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仅是上述其他终端、或者仅是上述无线终端、或者是上述其他终端和上述无线终端这双方;
安全处理判定部,根据特定的条件、上述移动终端判定部所判定的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来判定执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安全处理的内容;以及
安全处理执行部,执行在上述安全处理判定部所判定的上述安全处理,
上述特定的条件是操作者是否是特定用户,
上述安全处理包含如果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特定用户则锁定现在不移动的非移动终端的处理。
15.一种安全控制方法,在第1终端和第2终端之间进行,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终端检测该第1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的状态,并将该检测结果通知给上述第2终端,
上述第2终端,
检测该第2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根据上述第1终端所通知的检测结果和在该第2终端所检测的结果来判定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仅是上述第1终端、或者仅是上述第2终端、或者是上述第1终端和上述第2终端这双方;
判定操作者是否是特定用户;
根据上述所判定的上述操作者以及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来判定执行安全处理的终端以及安全处理的内容;
执行上述所判定的上述安全处理,
上述安全处理进行如果上述现在正在移动的移动终端的操作者是特定用户则锁定现在不移动的非移动终端的处理。
CN201280003486.3A 2011-04-18 2012-03-09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90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2475 2011-04-18
JP2011-092475 2011-04-18
PCT/JP2012/001629 WO2012144125A1 (ja) 2011-04-18 2012-03-09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セキュリティ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138A CN103190138A (zh) 2013-07-03
CN103190138B true CN103190138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041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486.3A Active CN103190138B (zh) 2011-04-18 2012-03-09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6235B2 (zh)
JP (1) JP6026407B2 (zh)
CN (1) CN103190138B (zh)
WO (1) WO2012144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3756B2 (en) * 2012-06-01 2017-01-24 Koninklijke Kpn N.V. Fingerprint-based inter-destination media synchronization
CN105205353B (zh) * 2014-06-27 2022-0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257204B2 (en) 2014-06-27 2019-04-09 Lenovo (Beijing)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531741B1 (en) * 2015-06-11 2016-12-27 Ssh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Oyj Controlling a computer system
US10169562B2 (en) * 2015-08-27 2019-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ivity recognition to confirm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US10868923B2 (en) * 2018-11-30 2020-12-15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7580B2 (en) * 2006-05-17 2010-02-23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start inhibition system using a cell phone and position detection
CN101820588A (zh) * 2010-05-0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传感器数据共享的方法及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3709B2 (ja) 2004-08-20 2010-02-10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携帯通信端末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2007049561A (ja) * 2005-08-11 2007-02-22 Fujitsu Ten Ltd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車載端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127842B2 (ja) 2006-06-05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4595921B2 (ja) 2006-10-25 2010-12-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認証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24381B2 (ja) * 2009-03-12 2013-07-03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72917B2 (ja) * 2009-06-18 2013-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028647A (ja) 2009-07-28 2011-02-10 Le Tekku:Kk 携帯型情報端末
JP5606705B2 (ja) 2009-08-27 2014-10-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7580B2 (en) * 2006-05-17 2010-02-23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start inhibition system using a cell phone and position detection
CN101820588A (zh) * 2010-05-0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传感器数据共享的方法及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66235B2 (en) 2015-06-23
CN103190138A (zh) 2013-07-03
JPWO2012144125A1 (ja) 2014-07-28
WO2012144125A1 (ja) 2012-10-26
US20130219487A1 (en) 2013-08-22
JP6026407B2 (ja)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0138B (zh) 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
Han et al.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for secure and trustworthy smart home system in the IoT environment
CN103237047B (zh) 一种远程受控、控制方法
AU201337134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forcing data-loss-prevention policies using mobile sensors
KR102265123B1 (ko) 콘텍스트-기반 데이터 보호용 시스템
EP312371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screen capture
CN104077512B (zh) 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CN102411684B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装置
KR20140060757A (ko) 입력 수단의 결제 기능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201701541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e data entry
CN105491019A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3456A (zh) 一种终端界面控制方法
CN105051722A (zh) 具有保持的原子链接实体的自动完成
CN104360812B (zh) 一种滑动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94259B (zh) 来电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027520A (zh) 一种检测处理盗取网站帐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56353A (zh) 具备隐私保护功能的显示方法
CN104598836A (zh) 在移动终端上对通信内容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Lee et al. Implicit authentication for smartphone security
Miettinen et al. Towards security policy decisions based on context profiling
US20140342661A1 (en) Social Network Based Wi-Fi Connectivity
CN10286879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025157A (zh) 一种私密联系人隐藏方法及用户终端
Kleiner Are you in with the in crowd?
CN10578641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10

Address after: Seaman Avenue Tor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California No. 2000 room 200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eaman Avenue Tor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California No. 20000 room 200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Seaman Avenue Tor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California No. 2000 room 200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