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0032A - 天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0032A
CN103190032A CN2011800465342A CN201180046534A CN103190032A CN 103190032 A CN103190032 A CN 103190032A CN 2011800465342 A CN2011800465342 A CN 2011800465342A CN 201180046534 A CN201180046534 A CN 201180046534A CN 103190032 A CN103190032 A CN 103190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ground plane
dipole
reflector
strip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65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0032B (zh
Inventor
B·林德马克
P·斯特罗姆施泰特
H·拉姆伯格
K·弗洛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di Swe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rd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rd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aird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90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0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0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using two or more intersecting plane surfaces, e.g. corner reflect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各种天线组件。在一个示例中,天线组件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器间隔开;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反射器的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相邻;以及接地柱,所述接地柱将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9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2/893,093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天线和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与本公开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双极化天线使用于各种应用中,例如包括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当使用双极化天线时,通常将交叉偶极子用作辐射元件。当在金属接地平面上使用交叉偶极子时,重要的是现实充足的接地。充足的接地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包括通过与接地平面电(galvanically)连接从而与接地平面电容耦合等。本申请的发明人已认识到改进偶极天线的各个方面是有益的。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概述,但不是全面地公开了本公开内容的所有范围或所有特征。
根据各个方面,提供了天线和天线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器间隔开;偶极天线组件,所述偶极天线组件与所述反射器的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相邻;以及接地柱,所述接地柱将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
在另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交叉偶极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构件;第二天线构件;第三天线构件;第四天线构件;第一接地平面;以及非导电间隔件。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均由单个金属板压印出。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均包括偶极臂和平衡-非平衡转换器部。所述第一天线构件和所述第二天线构件在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在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的上方并且电容耦合到所述第一接地平面。
在又另一示例中,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器间隔开;多个天线,这些天线与所述反射器的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相邻;以及多个接地柱,这些接地柱将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所述多个天线均沿着所述反射器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其他天线彼此间隔开。
从本文提供的说明将清楚其它应用范围。本发明内容中的所述描述和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而不旨在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可行实施方式,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是包括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天线系统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2是图1中的天线系统的一部分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3是图1的天线系统的底部等轴测图,其中移除了第二接地平面、带状传输线以及绝缘间隔件;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天线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天线系统的天线的分解图;
图6是图5的天线和接地柱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7是图1中的未附接有天线的天线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8是包括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另一个示例天线系统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9是包括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又一个示例天线系统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10是示出了在2.3千兆赫至2.7千兆赫的频率范围内用于包括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样例天线系统的以分贝计的所测量的反射S11和S22以及端口对端口耦合S21的线图;
图11是用于样例天线系统的在水平(方位角)平面中的标准化公共极辐射图案和交叉极辐射图案的辐射图;
图12是用于样例天线系统的在竖直(升高)平面中的标准化公共极辐射图案的辐射图;
图13是包括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另一天线系统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14是图13中的天线系统的一部分的局部侧剖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完整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天线组件包括:反射器,该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第二接地平面,该第二接地平面位于反射器下方并且与该反射器间隔开;天线,该天线邻近反射器的与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以及接地柱,该接地柱将第一接地平面和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
根据另一方面,一交叉偶极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构件;第二天线构件;第三天线构件和第四天线构件;第一接地平面;以及非导电间隔件。第一天线构件、第二天线构件、第三天线构件和第四天线构件均由单个金属片压印出。第一天线构件、第二天线构件、第三天线构件和第四天线构件均包括偶极臂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第一天线构件和第二天线构件在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第三天线构件和第四天线构件在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第一天线构件、第二天线构件、第三天线构件和第四天线构件定位在第一接地平面上方并且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接地平面。
将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的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0表示的天线系统或天线组件的示例实施方式。天线组件100包括反射器102。反射器102包括第一接地平面104。如图7所示,第二接地平面106位于反射器102的下方并且与该反射器间隔开。天线组件100包括天线108。天线108邻近与反射器102的与第二接地平面106背对的上表面110定位。接地柱112将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电连接。
如图所示,第一接地平面104是反射器102的下表面,第二接地平面106是传输线路罩113的上表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可以是其他表面,例如离散接地平面等。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可以是用于带状传输线路(诸如带状传输线路126)的接地平面。
图1至图8的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天线108是偶极天线。更具体地,天线108是交叉偶极子。然而,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天线技术下使用,例如,包括单个偶极子、贴片天线等。
如图5的分解图所示,天线108包括四个天线构件114A、114B、114C和114(在本文中统称和/或总体上称为天线构件114)。天线构件114均包括偶极臂116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可提供从偶极臂116至反射器102的平衡传输线路。这可有助于确保偶极臂116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上的平衡电流,从而形成具有低交叉极化的对称辐射图案。天线构件114均可由单片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压印出。另选地,天线构件114可以以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制造,例如包括由分离的金属片构成等。用于天线构件114的导电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材料是金属,例如为不锈钢、铝、黄铜等。如能看出的,偶极臂116以近似90度的角度接合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天线构件114还可包括基部120,该基部以大约90度的角度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延伸。当将基部120组装并安装在反射器102的上方时,基部120将大体上与反射器102的上表面110平行。
天线构件114的偶极臂116呈菱形形状,并且朝向基部120略微下降(并且因此当被安装在反射器102上时朝向反射器102下降)。该形状可以提高用于正交极化的馈送探针之间的阻抗匹配和隔离,并且有助于改变辐射图案的形状。具体地,偶极臂116在水平面中形成90度的半功率波束宽度。
偶极臂116是在谐振频率的自由空间中的波长的大约四分之一,从而生成在谐振频率的自由空间中的波长的大约二分之一的偶极。然而偶极臂116的尺寸取决于它们的形状和介电材料的存在。例如,窄偶极臂116通常将需要比较宽的蝶形偶极臂长。同样,印刷在介电基板上(如在本文所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那样)的偶极臂116需要比自由空间中的对应的偶极臂116略短。
天线构件114安装到上承载件112A和下承载件122B(本文中统称为承载件122)。另选地,承载件122可以是单个承载件(由单一件构成而不是由分离的上承载件112A和下承载件122B构成)。承载件122可以由非导电材料形成。通过用非导电材料形成承载件,天线构件可以在彼此机械附接(通过承载件122)以形成天线108的同时彼此电分离。用于间隔件122的非导电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非导电材料,例如包括诸如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C/ABS)的混合物的塑料。
当将天线构件114安装到承载件122时,这些天线构件114形成两个偶极天线。位于承载件122的相反两侧的每对天线构件114形成偶极子。例如,天线构件114A和天线构件114C形成第一偶极天线,而天线构件114B和天线构件114D形成第二偶极天线。因此,当组装时,天线构件形成两个偶极子,这两个偶极子彼此旋转90度(当从上方看时),从而形成交叉偶极天线。尽管该示例实施方式包括形成为交叉偶极子的两个偶极天线,但天线组件100可以包括单个偶极天线、不是交叉偶极子的多个偶极天线等等。
天线108还可包括馈送探针124。馈送探针124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构成,并且耦合天线构件114(并且因此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和带状传输线路126(图7中所示)之间的信号。馈送探针124在背对的天线构件114之间的间隙上激励电压。所述电压继而在偶极臂116上感应辐射电流,该辐射电流提供了期望的远场辐射。馈送探针124可以电连接到对置的臂或者可以沿着对置的天线构件114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作为断路或者短路的短传输线路延伸。这可以用作在偶极天线与期望阻抗和频率的阻抗匹配中的自由度。馈送探针124可以由任何适当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包括铜、黄铜、镍黄铜等。因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馈送探针124可以经由软焊连接到带状传输线路126,因此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的馈送探针124可以由适于软焊的材料构成。
天线108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馈送线路间隔件127。该馈送线路间隔件127是用于隔开并且保持馈送探针124相对于天线构件114的位置的非导电间隔件。馈送线路间隔件127可以是塑料的或者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的非导电材料。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馈送线路间隔件由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C/ABS)的混合物制成。馈送线路间隔件127经由天线构件114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118中的开口附接到天线构件114。
承载件122还可包括螺母128,该螺母嵌设在承载件122中(例如由承载件122包围或者容纳在承载件122内等)。该螺母可以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制成,但可能不接触天线构件114。螺母128用于将天线108机械附接到反射器102。尽管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分离的螺母128,但螺母128可以一体地(例如整片地等)形成或制成在承载件122内。例如,该螺母可以成型为承载件122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在承载件122内形成螺纹部(例如通过使用丝攻以在承载件内切削螺纹)而形成等等。
天线108可以利用接地柱112机械连接到反射器102。如以下将讨论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接地柱112不用于将天线108机械连接至反射器。接地柱112包括螺纹部130A和130B(统称且总体地称为螺纹部130)。如图4和图7中最佳所见的,当将螺纹部130A组装到反射器102时,该螺纹部穿过反射器102中的孔132A并且在反射器102的上表面110上方延伸。螺纹部130A相配地接合螺母128,以将天线108机械联接到反射器102。类似地,螺纹部130B穿过第二接地平面106中的开口132B。第二螺母134相配地接合螺纹部130B。
当组装天线组件100时,偶极天线组件(在其自身被组装之后)被定位在反射器102中的开口132A之上。接地柱112的螺纹部130A然后可插入通过开口132A并且进入天线108中。接地柱112然后可旋转以将螺纹部130A旋入螺母128中。接地柱112因此可被旋转直到接地柱112的上表面134与第一接地平面103充分接触。此时,绝缘间隔件136A、136B以及带状传输线路126可以邻近反射器102定位。绝缘间隔件136可以彼此机械结合(例如胶接、粘合等)或者可以不结合。类似地,带状传输线路126可以结合到绝缘间隔件136中的一者或两者,或者可以不结合。带状传输线路126还借助任何合适的连接(例如软焊、焊接、粘合胶水、相配连接器、接触销等)电连接到馈送探针124。当天线组件100的如上所述组装的部分邻近下接地平面106定位时,螺纹部130B穿过第二接地平面106中的开口132B。第二螺母134因此可被旋到螺纹部130B上,直到下表面138与第二接地平面106充分接触。因此,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由接地柱112电连接。
具体地,接地柱112在其中带状传输线路126连接到馈送探针124的点附近的位置处在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之间建立连接。这可降低或消除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之间的任何潜在差异。降低或消除这样的潜在差异继而可降低或消除在带状传输线路126的区域中传播的平行板模式并且因此可降低或消除杂散辐射。
天线108可电容耦合到第一接地平面106。因而,天线构件114的基部120靠近于反射器102定位但不与反射器102形成电连接。为了保持天线构件114和反射器102之间的空间,在基部120和反射器102之间可定位有绝缘件140(例如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绝缘件14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绝缘件,例如包括绝缘带、塑料等。另选地,天线108可以定位成与反射器102接触而在基部120和反射器102之间无任何绝缘件或空间(例如,参见图8,在该图8中,天线108与反射器102直接接触)。
带状传输线路126耦合进出天线108的信号。带状传输线路12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带状传输线路。例如,带状传输线路126可以是刚性电路板上的导电轨迹、柔性电路板上的轨迹、柔曲膜上的轨迹等。
天线组件110可以用于任何适当的目的。例如,天线组件可以用于在2300兆赫(MHz)至2700MHz的频率范围内操作的WiMAX基站天线。另选地或附加地,天线组件100可以用作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单频带或双频带辐射元件。
天线组件或天线系统100可包括单个天线108,或者可包括一个以上的偶极组件108。天线的方向性可以通过使用以一个以上的元件(例如,一个以上的天线108)的阵列来增大。图9示出了包括多个天线108的天线组件或天线系统200。用于无线系统的基站天线可使用十个元件(例如十个天线108),这十个元件具有近似0.8波长的竖直间隔。竖直或升高图案因此通过选择激发阵列元件而被最初确定,而水平或方位图案通过天线构件114和反射器102的组合特性而确定。
与天线系统200类似的样例天线系统被构造并测试。样例天线包括十个天线108,这十个天线具有104毫米(mm)的竖直间隔。天线构件114由不锈钢制成,馈送探针124由镍黄铜制成。传输线路126利用在125μm厚的聚酯膜上蚀刻铜来实施。所述膜放置在绝缘间隔件136A和136B之间,所述绝缘间隔件由瑞士卢塞恩市的SekisuiAlveo AG制造的Alveoli聚烯烃泡沫制成。天线的辐射图案在由法国巴黎的SATIMOSA制造并安装的球形近场系统中被测量。
图10至图12示出了样例天线系统的测试结果。图10示出了样例天线的所测量的反射S11和S22以及端口对端口耦合S21。如能看出的,端口对端口耦合S21对于整个所示的频带保持得较低。这确认了接地柱112有助于消除接地平面104和106之间的不想要的杂散场。图11中示出了水平(方位角)平面中来自样例天线的标准化公共极辐射场量值246和交叉极辐射场量值248。在图12中示出了竖直(升高)平面中来自样例天线的标准化公共极辐射场量值250。竖直平面中的交叉极场量值太小而在相同比例的竖直平面中的公共极场不可见,并且因此在图12中未示出。图11和图12表示样例天线的辐射场不具有由前述平行板模式造成的不想要的杂散辐射。
图13和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的天线组件或天线系统300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天线组件300包括反射器102。反射器102包括第一接地平面104。第二接地平面106位于反射器102下方并且与该反射器间隔开。天线组件300包括天线308。天线308邻近反射器102的与第二接地平面106背对的上表面110定位。接地柱312将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电连接。
图13和图14的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天线308是偶极天线。更具体地,天线308是交叉偶极子。然而,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天线技术下使用,例如包括单个偶极子、贴片天线等。
天线308由印刷电路板(PCB)制成。所述印刷电路板要以是任何合适的印刷电路板(包括刚性的、柔性的、挠曲膜等)。天线308利用了托架(未示出)电连接到反射器102,所述托架利用软焊附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为了允许使用软焊,托架优选地由黄铜或类似材料制成。天线308借助螺钉或类似装置附接到反射器102。
接地柱312包括按压螺钉342,该按压螺钉由接地衬套344包围。当将按压螺钉342组装到反射器102时,该按压螺钉配合在反射器102中的开口132A中。按压螺钉142的螺纹部330B穿过第二接地平面106中的开口132B。螺线334相配地接合螺纹部330B。
当组装天线组件300时,通过将按压螺钉342推动通过开口132A直到接地衬套344与第一接地平面104充分接触,而将接地柱312附接到反射器。天线308(在其自身被组装之后)被定位在反射器102中的开口132A之上并且附接到反射器102。此时,绝缘间隔件136A、136B以及带状传输线路126可邻近反射器102定位。带状传输线路126还电连接到馈送探针324,该馈送探针借助适当的连接(例如软焊、焊接、粘合胶水、相配的连接器、接触销等)从天线308向下悬垂到带状传输线路126。当天线组件300的如上所述被组装的部分邻近下接地平面106定位时,螺纹部330B穿过第二接地平面106中的开口132B。然后可将螺母334旋在螺纹部130B上,直到接地衬套344与第二接地平面106充分接触。因此,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由接地柱312电连接。
具体地,接地柱312在其中带状传输线路126连接到馈送探针124的点附近的位置处在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之间建立连接。这可降低或消除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之间的任何潜在差异。降低或消除这样的潜在差异继而可降低或消除在带状传输线路126的区域中传播的平行板模式并且因此可降低或消除杂散辐射。
在以上讨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天线(例如108、308等)被描述并示出为在接地柱(例如112、312等)上方对中地定位。然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天线不在接地柱上方对中。例如,贴片天线(例如探针馈送贴片、孔馈送贴片等)可以机械附接到与接地柱312(其在天线馈送探针或孔附近的位置处连接第一接地平面104和第二接地平面106)偏心的反射器102。
示例实施方式被提供使得该公开内容将是全面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范围。众多具体细节被阐述(诸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也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不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装置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并不旨在限制。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另外指出。术语“包括”、“包括着”、“包含”和“具有”是开放式的并且因此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加入。本文所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被理解为不必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所示的具体顺序执行,除非明确确定为执行顺序。还应理解的是,可以采取附加或另选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位于…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或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则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词语(例如,“在…之间”对比“直接在…之间”,“相邻”对比“直接相邻”等)应该以相同的方式来解释。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的条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应该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区别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它数值项在用于本文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因此,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能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没有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
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部”、“外部”、“在…之下”、“在下面”、“下部的”、“在…上方”、“上部的”等)在本文用于容易描述,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附图中所绘的取向之外的使用中或工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因而被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取向。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能包含在上方和在下方的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别的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由此来解释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语。
实施方式的在前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目的而提供。并不旨在详尽或限制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单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在可应用的情况下可互换并且能用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即使未具体示出或描述。该实施方式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来变化。这样的变化被认为不偏离本发明,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于给定的参数的具体值和具体值范围的本文的公开不排除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中有用的其它值和值范围。而且,设想到,用于本文所述的给定参数的任何两个具体值都可以限定可以适于该给定参数的值范围的端点。对于给定参数的第一值和第二值的公开能被解释为公开了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的任何值也能被用于给定参数。类似地,设想到,用于参数的两个或更多个值范围(无论这样的范围是嵌套、重叠还是不同的)的公开包含用于可能利用所公开的范围的端点来要求保护的该值的范围的所有可能组合。

Claims (18)

1.一种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
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器间隔开;
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反射器的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相邻;以及
接地柱,所述接地柱将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接地柱将所述天线机械连接到所述反射器;和/或
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带状传输线路,所述带状传输线路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之间以用于与所述天线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带状传输线路,所述带状传输线路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之间以用于与所述天线耦合;以及
至少一个馈送探针,所述馈送探针延伸穿过所述反射器并且耦合到所述天线和所述带状传输线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天线包括安装到一承载件的第一偶极构件和第二偶极构件;并且
所述接地柱经由所述承载件将所述天线机械联接到所述反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所述承载件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上承载件和下承载件、以及用于机械附接到所述接地柱的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能够导电并且被封装在所述承载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天线包括第三偶极构件和第四偶极构件;
所述第一偶极构件和所述第二偶极构件形成第一偶极辐射器;并且
所述第三偶极构件和所述第四偶极构件形成第二偶极辐射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偶极辐射器和所述第二偶极辐射器是交叉偶极子。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偶极构件和所述第二偶极构件均包括偶极臂和平衡-非平衡转换器部;并且
所述第一偶极构件和所述第二偶极构件均由单片导电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偶极构件和所述第二偶极构件均由单个金属板压印出。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接地柱保持所述第一接地平面与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的空间间隔;和/或
所述天线电容耦合到所述第一接地平面。
12.一种交叉偶极天线组件,所述交叉偶极天线组件包括:
第一天线构件;
第二天线构件;
第三天线构件;
第四天线构件;
第一接地平面;
非导电间隔件;
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均由单个金属板压印出;
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均包括偶极臂和平衡-非平衡转换器部;
所述第一天线构件和所述第二天线构件在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上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
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在所述非导电间隔件的相反两侧上机械地附接到所述非导电间隔件;并且
所述第一天线构件、所述第二天线构件、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的上方并且电容耦合到所述第一接地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交叉偶极天线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构件和所述第二天线构件形成第一偶极子;并且
所述第三天线构件和所述第四天线构件形成第二偶极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叉偶极天线组件,所述交叉偶极天线组件还包括:
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平面的下方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地平面;以及
带状传输线路,所述带状传输线路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之间,并且耦合到所述第一偶极子和所述第二偶极子中的一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叉偶极天线组件,所述交叉偶极天线组件还包括:
第一馈送探针,所述第一馈送探针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接地平面以将所述带状传输线路耦合到所述第一偶极子;以及
第二馈送探针,所述第二馈送探针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以将所述带状传输线路耦合到所述第二偶极子。
16.一种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接地平面;
第二接地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器间隔开;
多个天线,这些天线沿着所述反射器的与所述第二接地平面背对的表面间隔开;以及
多个接地柱,这些接地柱将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中,所述多个接地柱分别将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不同天线机械地连接至所述反射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多个带状传输线路,所述多个带状传输线路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和所述第二接地平面之间,每个天线均在接近所述接地柱的位置处耦合至所述多个带状传输线路中的至少一个带状传输线路,所述接地柱将所述天线连接到所述反射器。
CN201180046534.2A 2010-09-29 2011-08-16 天线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893,093 2010-09-29
US12/893,093 US8570233B2 (en) 2010-09-29 2010-09-29 Antenna assemblies
PCT/IB2011/001889 WO2012042320A1 (en) 2010-09-29 2011-08-16 Antenna assembl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032A true CN103190032A (zh) 2013-07-03
CN103190032B CN103190032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73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653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032B (zh) 2010-09-29 2011-08-16 天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0233B2 (zh)
EP (1) EP2622679B1 (zh)
CN (1) CN103190032B (zh)
WO (1) WO20120423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406A (zh) * 2013-07-24 2016-03-09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宽带的全向的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9507B2 (en) * 2011-11-04 2015-06-16 Antennas Direct, Inc. Antenna assemblies including antenna elements with dielectric for forming closed bow tie shapes
US8674897B2 (en) 2011-11-04 2014-03-18 Antennas Direct, Inc. Antenna assemblies including antenna elements with dielectric for forming closed bow tie shapes
US9000991B2 (en) 2012-11-27 2015-04-07 Laird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assemblies including dipole elements and Vivaldi elements
CN105122542A (zh) * 2013-04-22 2015-12-02 盖尔创尼克斯有限公司 多频带天线及其有槽的接地平面
CN103715519B (zh) * 2013-06-09 2016-12-28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双极化阵列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3326117B (zh) * 2013-06-20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双极化四叶草平面天线
CN103682561B (zh) * 2013-12-31 2018-08-07 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中电偶极子的固定装置
JP2017505075A (ja) * 2014-01-31 2017-02-09 クインテル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ビーム幅制御を伴う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EP3035438B1 (en) * 2014-12-18 2020-07-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ator for an antenna
US10074909B2 (en) * 2015-07-21 2018-09-11 Laird Technologies, Inc. Omnidirectional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multiband/broadband antennas
WO2017070952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DE102016104610A1 (de) * 2016-03-14 2017-09-14 Kathrein-Werke Kg Mehrfachhalter für eine dipolförmige Strahleranordnung und eine dipolförmige Strahleranordnung mit einem solchen Mehrfachhalter
CN110447145B (zh) * 2017-03-31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的反射器
CN111293418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基站天线的辐射器组件和基站天线
CN111434933B (zh) * 2019-01-11 2022-11-25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件式的固定器、用于基站天线的连接系统和连接方法
EP3949013A2 (en) * 2019-03-26 2022-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asera antenna radiator (far) for 5g array antennas
CN114600318A (zh) * 2019-09-15 2022-06-07 塔利斯曼无线公司 Gnss天线系统、元件和方法
US11962102B2 (en) 2021-06-17 2024-04-16 Neptune Technology Group Inc. Multi-band stamped sheet metal antenna
US20230395995A1 (en) * 2022-06-07 2023-12-07 Aeroantenna Technology, Inc. Cross dipole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5109A (en) * 1989-01-19 1992-11-17 Trimble Navigatio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254966A (zh) * 1998-10-14 2000-05-31 安德鲁公司 双极化基站天线
WO2001041257A1 (en) * 1999-12-01 2001-06-07 Allgon Ab Antenna device with transceiver circuitry
US20020163476A1 (en) * 2001-05-03 2002-11-07 Radiovector U.S.A. Llc Single piece element for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US20050110699A1 (en) * 2003-11-21 2005-05-26 Igor Timofeev Dual polarized three-sector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variable beam tilt
CN1688067A (zh) * 2005-04-27 2005-10-26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双极化加载天线辐射单元
CN1855621A (zh) * 2005-02-08 2006-11-01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移动式无线电通信天线
CN2924819Y (zh) * 2005-10-06 2007-07-18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双极化的偶极子辐射器
CN101490902A (zh) * 2006-08-10 2009-07-22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特别是用于移动式无线电基站的天线装置
CN101707291A (zh) * 2009-11-26 2010-05-12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的双极化天线单元
CN201576744U (zh) * 2009-12-04 2010-09-08 江苏华泰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双频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1911A (en) 1953-10-23 1955-12-14 Belling & Lee Ltd Improvements in aerials
US2846678A (en) 1955-06-09 1958-08-05 Sanders Associates Inc Dual frequency antenna
US3972045A (en) 1974-05-20 1976-07-27 Bell & Howell Company Aircraft with television system
US4160980A (en) 1977-10-11 1979-07-10 Murray James G Dipole antenna with parabolic reflector
JPS5843604A (ja) 1981-09-09 1983-03-14 Japan Radio Co Ltd アンテナ素子
US5389941A (en) 1992-02-28 1995-02-14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Data link antenna system
GB9226202D0 (en) 1992-12-16 1993-02-10 Univ Bradford Improvements on or relating to portable phones
US5835067A (en) * 1994-04-28 1998-11-10 Goodman; Edward A. Short vertical 160 meter band antenna
US5600335A (en) 1994-12-21 1997-02-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High-power broadband antenna
US5966102A (en) * 1995-12-14 1999-10-12 Ems Technologies, Inc. Dual polarized array antenna with central polarization control
US5859618A (en) 1996-12-20 1999-01-12 At&T Corp Composite rooftop antenna for terrestrial and satellite reception
FR2766626B1 (fr) 1997-07-28 1999-10-01 Alsthom Cge Alcatel Systeme d'antennes directionnelles a polarisation croisee
US6198457B1 (en) 1997-10-09 2001-03-06 Malibu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Low-windload satellite antenna
US5945954A (en) 1998-01-16 1999-08-31 Rangesta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ntenna assembly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DE19823749C2 (de) 1998-05-27 2002-07-11 Kathrein Werke Kg Dualpolarisierte Mehrbereichsantenne
SE9802883L (sv) 1998-08-28 2000-02-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tennanordning
DE19860121A1 (de) 1998-12-23 2000-07-13 Kathrein Werke Kg Dualpolarisierter Dipolstrahler
IT1308545B1 (it) 1999-05-21 2002-01-08 Tr System S N C Di Toni Marco Antenna a basso impatto visivo.
DE10012809A1 (de) 2000-03-16 2001-09-27 Kathrein Werke Kg Dualpolarisierte Dipolantenne
DE10035820A1 (de) 2000-07-22 2002-01-31 Peter Russer Multifunktionale Antenne für mehrere Funkdienste
US6529172B2 (en) 2000-08-11 2003-03-04 Andrew Corporation Dual-polarized radiating element with high isolation between polarization channels
FI113217B (fi) 2000-10-18 2004-03-15 Filtronic Lk Oy Kaksitoiminen antenni ja radiolaite
US6697029B2 (en) 2001-03-20 2004-02-24 Andrew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y having air dielectric stripline feed system
US6917346B2 (en) 2001-09-07 2005-07-12 Andrew Corporation Wide bandwidth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antenna array
US7173572B2 (en) 2002-02-28 2007-02-06 Andrew Corporation Dual band, dual pole, 90 degree azimuth BW, variable downtilt antenna
EP1509969A4 (en) 2002-03-26 2005-08-31 Andrew Corp MULTI-BAND ADJUSTABLE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INCLINE BEAM AND DUAL POLARIZATION
US7283101B2 (en) 2003-06-26 2007-10-16 Andrew Corporation Antenna element, feed probe; dielectric spacer,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evices
US6822618B2 (en) 2003-03-17 2004-11-23 Andrew Corporatio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and retaining element
DE10316564B4 (de) 2003-04-10 2006-03-09 Kathrein-Werke Kg Antenne mit zumindest einem Dipol oder einer dipolähnlichen Strahleranordnung
US7132995B2 (en) 2003-12-18 2006-11-07 Kathrein-Werke Kg Antenna having at least one dipole or an antenna element arrangement similar to a dipole
US7053843B2 (en) 2004-01-20 2006-05-30 Sierra Wireless, Inc.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US7239290B2 (en) 2004-09-14 2007-07-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apacitively-loaded loop antenna
SE528084C2 (sv) 2004-11-30 2006-08-29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weden Matning för dubbelbandantenn
US7079083B2 (en) 2004-11-30 2006-07-18 Kathrein-Werke Kg Antenna, in particular a mobile radio antenna
US7324057B2 (en) 2005-09-26 2008-01-29 Gideon Argaman Low wind load parabolic dish antenna fed by crosspolarized printed dipoles
US7274338B2 (en) 2005-10-12 2007-09-25 Kyocera Corporation Meander line capacitively-loaded magnetic dipole antenna
CN102084439A (zh) 2008-05-29 2011-06-01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8字形射频平衡变换器
US9590317B2 (en) 2009-08-31 2017-03-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type cellular antenna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5109A (en) * 1989-01-19 1992-11-17 Trimble Navigatio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254966A (zh) * 1998-10-14 2000-05-31 安德鲁公司 双极化基站天线
WO2001041257A1 (en) * 1999-12-01 2001-06-07 Allgon Ab Antenna device with transceiver circuitry
CN1336024A (zh) * 1999-12-01 2002-02-13 奥根公司 天线组件
US20020163476A1 (en) * 2001-05-03 2002-11-07 Radiovector U.S.A. Llc Single piece element for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US20050110699A1 (en) * 2003-11-21 2005-05-26 Igor Timofeev Dual polarized three-sector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variable beam tilt
CN1855621A (zh) * 2005-02-08 2006-11-01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移动式无线电通信天线
CN1688067A (zh) * 2005-04-27 2005-10-26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双极化加载天线辐射单元
CN2924819Y (zh) * 2005-10-06 2007-07-18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双极化的偶极子辐射器
CN101490902A (zh) * 2006-08-10 2009-07-22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特别是用于移动式无线电基站的天线装置
CN101707291A (zh) * 2009-11-26 2010-05-12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的双极化天线单元
CN201576744U (zh) * 2009-12-04 2010-09-08 江苏华泰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双频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406A (zh) * 2013-07-24 2016-03-09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宽带的全向的天线
CN105393406B (zh) * 2013-07-24 2018-07-27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宽带的全向的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032B (zh) 2015-04-01
US8570233B2 (en) 2013-10-29
US20120075155A1 (en) 2012-03-29
EP2622679B1 (en) 2014-09-24
WO2012042320A1 (en) 2012-04-05
EP2622679A1 (en)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0032B (zh) 天线组件
US6812892B2 (en) Dual band antenna
EP1986269A1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US5519406A (en) Low profile polarization diversity planar antenna
CN109219906B (zh) 天线装置
US7324055B2 (en) Antenna having wide transmitting angle
JPWO2007083500A1 (ja) アンテナ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US7652633B2 (en) Antenna for GPS
AU2019426399B2 (en)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US9728845B2 (en) Dual antenna structure having circular polarisation characteristics
US11881630B2 (en) Beam steering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id structure
US20080122731A1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tridimensional antenna
JP2007013974A (ja) 給電クリップ
US10797396B2 (en) Aperture coupled patch antenna arrangement
JP643610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装置
CN101442152A (zh) 天线装置
US20110057855A1 (en) Surface-independent body mount conformal antenna
US8134519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ntenna element an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antenna appatatus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17182411U (zh) 高防护高增益天线
JP2004208151A (ja) 2周波数共用アンテナ
US20210249773A1 (en) Antenna structure
US20080036688A1 (en) Radio Device
JP2003283240A (ja) 多周波共振積層パッチアンテナ
JP2009177660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9177664A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The Swedish Wasitelafu Luo rynda

Patentee after: Laird technology Gothenburg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sta, Sweden

Patentee before: LAIRD TECHNOLOGI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5

Address after: Stockholm, Sweden

Patentee after: Kodi Swed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Swedish Wasitelafu Luo rynda

Patentee before: Laird technology Gothenbur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