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4377B -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4377B
CN103184377B CN201310111606.8A CN201310111606A CN103184377B CN 103184377 B CN103184377 B CN 103184377B CN 201310111606 A CN201310111606 A CN 201310111606A CN 103184377 B CN103184377 B CN 103184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lloy
annealing
aluminum alloy
rolled alum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1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4377A (zh
Inventor
高坤元
黄铖
聂祚仁
文胜平
黄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1116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4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4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是将含Er中高Mg铝合金热轧板经中间退火后,进行多道次冷精轧,最终冷变形量为75%~90%。对所得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进行稳定化退火,退火温度为220℃~240℃,退火时间为3~5小时,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降低了合金的位错密度,使合金的力学性能保持稳定,避免β相在晶界连续析出,从而在保证合金较高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该工艺旨在保证合金具有较高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其耐晶间腐蚀性能。
背景技术
Al-Mg合金是一种耐蚀性优良,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高比强度的非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在汽车、船舶领域广泛应用。其强化方式主要是通过Mg的固溶强化和形变强化。合金的强度随含Mg量的增加有相应的提高,但当Mg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3.5%时,合金即使在室温下长期放置,也会由于基体中过饱和的Mg的减少而导致强度下降,而且易沿晶界连续析出第二相β(Al3Mg2),β相对基体α(Al)来说是阳极,在腐蚀环境中会优先发生腐蚀,使合金具有很大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形变强化主要是通过冷加工来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较大的冷变形会在材料中造成大量的位错,致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对温度比较敏感。因此对于Mg含量高于3.5%的Al-Mg合金冷轧板必须进行稳定化处理,使其力学性能稳定,并控制β相在晶界呈不连续分布,以改善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为了获得更高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添加微量Er元素到铝合金中,可在合金基体中形成细小弥散的析出相,能够钉扎位错,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合金形变强化的效果。因此,Al-Mg合金通过微合金化,再进行适当的冷变形和稳定化处理,可得到一种强度较高且稳定,耐晶间腐蚀性能良好的含Er中高Mg铝合金板材。但是对于大冷变形的含Er中高Mg铝合金板材的稳定化工艺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耐晶间腐蚀性能差的问题,通过稳定化处理,使合金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也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其中含Er中高Mg铝合金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Mg4.5%~4.9%,Mn0.40%~1.0%,Er0.25%~0.50%,Zr0.15%~0.25%,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40%,余量为Al,包括以下步骤:
(1)含Er中高Mg铝合金热轧板经中间退火后,进行多道次冷精轧,最终冷变形量为75%~90%。
(2)对步骤(1)所得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进行稳定化退火,退火温度为220℃~240℃,退火时间为3~5小时,空冷至室温。
步骤(1)的中间退火工艺优选350℃/2h;冷精轧工艺优选每道次压下量控制在10%~25%,最终冷变形量为75%~9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由于Er的添加使合金在工艺加热过程中会析出细小的Al3Er粒子,能够钉扎位错,细化晶粒,从而提高了合金形变强化的效果。
对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在100℃~240℃温度范围内,每隔10℃或25℃选取温度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这一处理降低了合金的位错密度,使合金的力学性能保持稳定,并且本发明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进一步筛选限定(220℃~240℃,退火3~5小时),以避免β相在晶界连续析出,从而在保证合金较高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2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10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3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125℃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4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15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5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175℃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6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0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7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1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8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2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9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3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10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短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关系图;
图11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20℃不同时间退火态的显微硬度变化曲线;
图12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220℃稳定化处理之后,再在175℃不同时间退火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13为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短退火时间-稳定化退火时间关系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1
1)对质量百分含量为:Mg4.6%,Mn0.76%,Er0.48%,Zr0.15%,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10%,余量为Al的20mm厚的含Er中高Mg铝合金热轧板进行350℃中间退火,保温2小时,空冷至室温。
2)对步骤1)所得含Er中高Mg铝合金板材进行多道次冷精轧,每道次压下量控制在10%~25%,冷变形量75%~90%。
3)对步骤2)所得合金冷轧板在不同温度下退火,退火时间为1小时,空冷至室温。测量合金冷轧板的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的硬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合金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250℃。为了保证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在以下实施例中应选取250℃以下的温度对冷轧板进行退火处理。
对比例2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合金冷轧板在1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晶间腐蚀实验,以浸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对比例3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125℃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对比例4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对比例5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175℃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对比例6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2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对比例7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21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
实施例1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22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实施例2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2,步骤3)中不同的是合金冷轧板在23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由图2~图9可以看出,合金经100℃~200℃退火处理,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失重逐渐增加,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210℃退火处理后,合金的失重虽未随退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但通过金相观察发现也是发生了晶间腐蚀。而与其他温度相比,合金在220℃~230℃下,其失重变化曲线呈现完全不同的趋势,合金的失重不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一直保持约为2mg/cm2,一直处于耐晶间腐蚀区,表现出优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根据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的晶间腐蚀实验结果(图2~图9),绘制了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短退火时间-退火温度曲线和合金耐晶间腐蚀区、晶间腐蚀敏感区及再结晶区分布图,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以看出,合金在150℃~210℃退火处理后其耐晶间腐蚀性能显著降低,此温度区间为合金的晶间腐蚀敏化温度,因此在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合金100℃退火态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稍好于150℃~210℃退火态,但随退火时间延长至14小时后合金仍然对晶间腐蚀敏感,而合金在220℃~230℃下一直未出现对晶间腐蚀敏感,表现出非常优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Al-Mg合金中Mg的固溶度4.5wt.%~4.9wt.%时对应平衡温度为271℃~282℃,为了确保β相可以析出,此时稳定化温度必须低于271℃。从析出不连续β相以保证优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的角度,当合金在230℃~271℃退火时,与在220℃~230℃退火后效果类似。进而,为了不显著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退火温度应低于再结晶起始温度250℃。综合以上耐晶间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两方面的要求,选取220℃~240℃为合金的最佳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
实施例3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在22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测量冷轧板在220℃下其显微硬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以看出,合金经220℃退火1小时后其硬度有较大降低,由141HV降低到119.8HV,随退火时间进一步延长缓慢降低最后趋于稳定。为了保证冷变形合金220℃稳定化退火后的力学性能仍保持较高水平,需确定稳定化退火时间。由对比例1可知,合金冷轧板的开始再结晶温度所对应的硬度值为113.2HV,而合金220℃/12小时退火态的硬度值与之对应。因此初步选取1~5小时是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退火时间。
实施例4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在220℃下进行不同时间(不超过12h)的退火处理,空冷至室温。
4)对步骤3)所得材料在175℃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G67对以上退火态试样进行晶间腐蚀实验。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
根据实施例11(图12)的实验结果,绘制了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短退火时间-稳定化退火时间关系图,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以看出,合金在220℃稳定化处理1~2.5h之后,再在175℃不同时间退火,依旧在1.5~2.2小时就对晶间腐蚀敏感,相比于直接进行175℃退火时并无明显提高,即合金经过220℃稳定化处理1~2.5h,并未改善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而合金在220℃稳定化处理3~5h之后,再在175℃不同时间退火,合金对晶间腐蚀敏感的最短退火时间相比直接进行175℃退火时已有明显改善,保证在4.8小时内不会对晶间腐蚀产生敏感性。虽然合金经220℃稳定化处理12h之后,再在175℃不同时间退火,对晶间腐蚀敏感的最短退火时间相比直接进行175℃退火时有极大提高,但是实施例3中已提及合金220℃/12小时退火态的硬度值与开始再结晶的临界硬度值相近,因此为了保证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优选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的退火时间为3~5h。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220℃~240℃退火3~5小时是75%~90%冷变形的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最佳稳定化工艺。

Claims (1)

1.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其中含Er中高Mg铝合金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Mg4.5%~4.9%,Mn0.40%~1.0%,Er0.25%~0.50%,Zr0.15%~0.25%,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40%,余量为Al,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含Er中高Mg铝合金热轧板经中间退火后,进行多道次冷精轧,最终冷变形量为75%~90%;
(2)对步骤(1)所得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进行稳定化退火,退火温度为230℃~240℃,退火时间为3~5小时,空冷至室温;
步骤(1)的中间退火工艺为350℃/2h,冷精轧工艺为每道次压下量控制在10%~25%,最终冷变形量为75%~90%。
CN201310111606.8A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Active CN103184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1606.8A CN103184377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1606.8A CN103184377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377A CN103184377A (zh) 2013-07-03
CN103184377B true CN10318437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67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1606.8A Active CN103184377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43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6320A (zh) * 2018-09-19 2018-11-13 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铝合金粉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019A (zh) * 2006-06-01 2006-10-25 北京工业大学 Er、Zr复合强化的Al-Mg-Mn合金
CN101403080A (zh) * 2008-11-21 2009-04-08 北京工业大学 含铒的铝-镁-锰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CN102433523A (zh) * 2011-12-02 2012-05-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含Er铝镁合金板材的形变退火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019A (zh) * 2006-06-01 2006-10-25 北京工业大学 Er、Zr复合强化的Al-Mg-Mn合金
CN101403080A (zh) * 2008-11-21 2009-04-08 北京工业大学 含铒的铝-镁-锰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CN102433523A (zh) * 2011-12-02 2012-05-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含Er铝镁合金板材的形变退火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6320A (zh) * 2018-09-19 2018-11-13 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铝合金粉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377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6707B (zh) 一种耐晶间腐蚀的高Mg含Er 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热处理工艺
CN103866167B (zh) 一种铝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Werinos et al. Design strategy for controlled natural aging in Al–Mg–Si alloys
US10287440B2 (en) Steel product with an anticorrosive coating of aluminum alloy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7022725B (zh) 一种提高时效强化型Al-Mg-Zn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CN101403080B (zh) 含铒的铝-镁-锰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CN108330419B (zh) 一种Al-Mg-Mn-Er-Zr合金板材的热变形及其稳定化工艺
CN105951008A (zh) 一种高强耐腐蚀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CN103924175B (zh) 一种提高含Zn、Er铝镁合金耐蚀性能的稳定化热处理工艺
CN105951009B (zh) 一种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CN103184377B (zh) 一种含Er中高Mg铝合金冷轧板材的稳定化工艺
CN109457158B (zh) 一种耐腐蚀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US10113222B2 (en) Aluminium alloy which is resistant to intercrystalline corrosion
CN102304687A (zh) 铝青铜热处理工艺
CN105899695A (zh) 一种具有优异的强度及延展性的轻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38038B (zh) 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
JP2020510759A (ja) 高性能5000系アルミニウム合金
US20080260573A1 (en) Ternary Ti-Ni-Cu Shape Memory Allo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04498785B (zh) 一种Al-Mg-Er-Zr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工艺
Angelini et al.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rich magnesium alloy
JP2004027253A (ja) 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039804B (zh) 强化并耐长期晶间腐蚀的Er/Sc/Zr复合微合金化的Al‑6Mg‑0.4Mn合金
CN105296799A (zh) 一种tc11钛合金及其性能优化工艺
CN107739946A (zh) 一种耐腐蚀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9803A (zh) 一种Er/Sc/Zr复合微合金化的Al-6Mg-0.4Mn合金稳定化退火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