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3316A -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3316A
CN103183316A CN2011104511981A CN201110451198A CN103183316A CN 103183316 A CN103183316 A CN 103183316A CN 2011104511981 A CN2011104511981 A CN 2011104511981A CN 201110451198 A CN201110451198 A CN 201110451198A CN 103183316 A CN103183316 A CN 103183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gine
absorbing body
methyl alcoho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1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3316B (zh
Inventor
冯辉文
郑耀宗
Original Assignee
HUOCHUAN L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OCHUAN LI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OCHUAN L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11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3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3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3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3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Abstract

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能够迅速地吸收发动机废热制氢,所产制的氢气可送入发动机内燃烧,达到降低污染及省油的目的。本发明包含:吸热体、导热体及触媒床。该吸热体具有可与发动机废气排放口成一对一对应的穿孔。该吸热体能够设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使该吸热体的一端面与发动机贴合,相对的另一端面与排气管连接,且该吸热体的各穿孔分别对正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口,而能够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与发动机的热量。该导热体与该吸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吸热体的热量。该触媒床与该导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导热体的热量,作为对甲醇水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热源,而产生氢气。

Description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主要能够提高吸取发动机废热的效率,缩短甲醇重组器启动所需的时间,以制造氢气送入发动机内,使发动机内的燃料完全燃烧,达到省油、减污的目的。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使用本身既是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来源,同时又是高度倚赖石油的使用部门,故车辆节能减碳为重要政策方向。
一般的车辆用的内燃机发动机为达成良好的点火燃烧效率,车厂于内部设定其最佳的空燃比A值(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比率,通常为14.5-15.0),在此数值下能使燃料发挥最大的燃烧效益。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在生产省油车辆时,在油、气混合上,以精确的控制装置使空燃比接近这最佳A值。
空燃比越高表示燃料的含量越少,越能省油,但常导致发动机不稳定及震荡,也欠缺足够的马力来行驶。当空燃比大于A值时,表示燃料为相对稀薄。则点火时发动机内为稀薄燃烧的状态。稀薄燃烧会延迟爆炸的时间,使发动机内发生爆震现象,以至于发动机运转不顺畅。当汽车的发动机发生爆震现象时,车辆会产生剧烈震动,导致发动机效率的下降,且有熄火的虞,对车体及车内装置容易因爆震而损坏。
油箱所送出的油与进气歧管输入的空气,在混合后进入发动机内点火燃烧、爆炸,而推动发动机内的活塞作功。在燃烧过程中约有1/3的燃料未燃烧完全,而随废气由排气管排出,造成污染。空燃比过低时,会发生燃料燃烧不完全的现象,使废气污染度较高,影响空气品质,有害环保。由于氢气的燃烧能阶极低(0.017MJ;汽油,0.29MJ),快速燃烧而其火焰速度(3.2-4.4M/s)远比汽油的火焰速度(0.34M/s)快,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在发动机内加氢,通过氢气的助燃以提高燃油在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使原来无法完全稳定燃烧的燃料瞬间燃烧殆尽,也免除发动机的爆震,更使排放的废气中的含碳量降低,减少污染。
现阶段的作法,所要的氢气一种来自高压氢气钢瓶或储氢罐,另一种来自水的电解或电浆重组(Plasma reforming)所产生的氢气。前者所用的储氢设备笨重,昂贵,储存量有限,无法长期连续使用,这些缺点限制了这方法的实用性。
电解水获得氢气的方法,有下列的缺点:
1)所产的氢气与氧气2比1的比例混合(67%氢气及33%氧气),在氢气的自燃范围内(4-74%H2),有爆炸的危险,
2)水电解所要的电力(4-5度/立方米氢气)间接来自燃油在发动机的运作所产,如果氢气量高则引起燃油的浪费,抵销氢气助燃的效益,如果注入的氢气量低,则效益不彰。故此方法也难于达成预期的效益。
以电浆重组方法取得氢气,必须抽用电池的电能,于车上将汽油转制氢气,来进行氢气的助燃。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所开发出,并由ArvinMeritor与德国汽车的汽车工程公司IAV改良的Hydrogen-Boosted GasolineEngine凭借车上产氢设备,添加15~30%氢气于现有汽车发动机,达成提升30%能源效率降低燃料成本,并且因为氢气的帮助使燃料更完全的燃烧,降低废气的排放量,更有效降低NOx的排放至几乎没有,这方法的设备复杂,昂贵,且其氢气浓度很低,约12-18%,效益有限。因此至今缺乏商业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主要能够迅速地吸取发动机废热中的热量,而达到分子重组反应所需的热量,以提高制氢的效率。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所制造的氢气送入发动机内后,能够使发动机内的燃料完全燃烧,降低废气中的碳含量,以降低污染。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所制造的氢气送入发动机内后,能够令高空燃比的稀薄燃料快速燃烧,使发动机正常运转,达到省油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包含:
一吸热体,其为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且具有能够与发动机废气排放口成一对一对应的穿孔;该吸热体能够设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使该吸热体的一端面与发动机贴合,相对的另一端面与排气管连接,而能够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与发动机的热量;
一导热体,其为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该导热体与该吸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吸热体的热量;
一触媒床,其为甲醇水溶液反应制氢用的触媒床;该触媒床与该导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导热体的热量,作为对甲醇水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热源,而产生氢气。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突出状的凸块。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一十字形体,而能够将穿孔分各成四个较该穿孔孔径小的孔径。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该吸热体与导热体连接成L形,且该导热体为接近水平状。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一体构成。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铝合金、铜合金、铜等其中之一所制成。
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中,更包含一恒温层,该恒温层设置在该导热体与触媒床之间;该恒温层与触媒床贴合的一端面为恒温面,该恒温面的设定最高温度为300℃。
综上,该吸热体具有可与发动机废气排放口成一对一对应的穿孔。该吸热体能够设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使该吸热体的一端面与发动机贴合,相对的另一端面与排气管连接,且该吸热体的各穿孔分别对正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口,而能够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与发动机的热量。导热体与该吸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吸热体的热量。该触媒床与该导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导热体的热量,作为对甲醇水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热源,而产生氢气。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更包含一恒温层,该恒温层设置在该导热体与触媒床之间。该恒温层与触媒床贴合的一端面为恒温面,该恒温面的设定最高温度为300℃。则该触媒床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300℃,以避免温度过高而烧会触媒床。
所述吸热体的穿孔孔径内设置有突出状的凸块,以增加与废气的正面相遇的面积,以提高吸热效率。
所述吸热体的穿孔孔径内设置有一十字形体,而能够将穿孔分各成四个较小的孔径。该十字体能够增加与废气的正面相遇的面积,以提高吸热效率。
所述吸热体与导热体连接成L形,且该导热体为接近水平状,以便于与触媒床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甲醇重组器安装再排气管外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包含由发动机上分解下来的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组装在发动机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外观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组装在发动机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甲醇重组器;10-甲醇重组器;11-排气管;111-安装孔;112-进气孔;12-发动机;121-废气排放口;13-螺钉;20-吸热体;21-穿孔;211-十字型体;212-小孔;22-安装孔;23-螺孔;211’-凸块;30-导热体;31-穿孔;32-螺钉;33-凸耳;34-穿孔;40-触媒床;41-凸耳;42-穿孔;43-螺栓;44-液体导入管;45-气体导出管;50-恒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突破上述三种方法的缺点及限制,在不改变原有内燃机结构情况下,本发明以新颖的设备利用发动机废热作为制氢能源,生产氢气,注入发动机达成氢气助燃的效益20-30%。图1所示为甲醇重组器10以贴靠排气管11的方式设置,以吸收发动机12所排放的废气的热量。然而,以生铁制成的排气管11具有许多微小孔隙,导性差,由开始将热量传导至甲醇重组器10,到甲醇重组器10吸收到足够启动作业热量,需费时20~30分钟,过于缓慢。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所揭露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1,主要利用发动机12内燃料点火爆炸所产生的废热作为甲醇重组器1启动工作所需的热量,制造氢气。甲醇重组器1对甲醇水溶液做分子重组所制成的氢气,经发动机12进气管的进气歧管(图上未示出)送入发动机12内与燃油一起点火燃烧。在发动机12内添加氢气,能够凭借氢气的燃烧能阶极低的特性而做快速燃烧,使燃料完全燃烧殆尽,而净化排气,无污染。在发动机12运作的过程中进行全程加氢作业,就可达到排气无污染的目的。在发动机内添加氢气,可使空燃比较高的稀薄燃料完全燃烧,以降低耗油量,以及避免发动机12内发生爆震现象。
本发明的甲醇重组器1,其包含:一吸热体20、一导热体30、及一触媒床40。该吸热体20主要在吸取发动机12内点火燃烧后的废热。该导热体30主要在将吸热体20所吸收的热量传导到触媒床40作为甲醇水溶液分子重组反应所需的热能,而产生氢气与二氧化碳气体。
配合图4,该吸热体20为导热性佳的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其具有可与发动机12废气排放口121成一对一对应的穿孔21。该吸热体20设置在发动机12与排气管11之间。则该吸热体20的一端面与发动机12贴合,相对的另一端面与排气管11连接。实作中,将螺钉13穿过排气管11的安装孔111,以及吸热体20的安装孔22,而能够同时将吸热体20与排气管11固定在发动机12上。使发动机12的废气排放口121、吸热体21的穿孔21、排气管11的进气口112呈相互对正状态。当发动机12内燃料点火燃烧产生爆炸而推动活塞(图上未示出)后所排出的高温废气,在流经该吸热体20的穿孔21孔径时,该吸热体20可吸取废气中热量。此外,由于该吸热体20与发动机12之间成贴合状,致该吸热体20能够直接吸取发动机12本身的热量,加速吸热体20的吸热效率。因此,由于发动机12的温度能够藉由吸热体20的吸收热量而降低,使活塞与发动机12壁面的间隙缩小到正常状态。
该导热体30为导热性佳的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该导热体30与该吸热体20连接,而能够吸收吸热体20的热量。本实施例中,该吸热体20的顶端设置有数个螺孔23,该导热体30的一端设置有数个穿孔31。该各穿孔31与该各螺孔23为一对一对应设置。以螺钉32穿过该导热体30的穿孔31并螺入吸热体20的螺孔23内,可将导热体30固定在该吸热体20上,且该吸热体20与导热体30连接成L形。其间,该导热体30为接近水平状。
该触媒床40为能够对甲醇水溶液做分子重组反应的触媒床40。该触媒床40与该导热体30连接,而能够吸收导热体30的热量,作为对甲醇水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热源,而产生氢气。该触媒床40设置在该导热体30的顶面,并与该导热体30的顶面呈贴合状。则导热体30所含有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给触媒床40吸收。该导热体30呈水平状,有助于与触媒床40连接。该导热体30设置有两个具有穿孔34的凸耳33,该触媒床40相对应设置两个具有穿孔42的凸耳41,以便于以螺栓43将该触媒床40与该导热体30锁接。
该触媒床40具有液体导入管44及气体导出管45。液体导入管44与一甲醇储槽(图上未示出)连接,而能够将甲醇水溶液输送到触媒床40内。气体导出管45与发动机12的进气歧管(图上未示出)连通,而可将反应所得的氢气与二氧化碳气体送入发动机12内,帮助发动机12内的燃料作快速燃烧。
该吸热体20的穿孔21内设置有一十字形体211,该十字形体211能够将穿孔21分各成四个较小的孔径212(请参阅图2)。通过该十字形体211与废气的接触,而增加废气与吸热体20的接触面积,而提高吸取废气热量的效率。
请参阅图5及图6,该吸热体20的穿孔21内亦可设置有突出状的凸块211’来取代图3中的十字形体211。通过该凸块211’与废气的接触,而增加废气与吸热体20的接触面积,提高吸取废气热量的效率。该吸热体20与导热体30为导热性佳的铝合金、铜合金、铜等材料所制成。该吸热体20与导热体30亦可为一体构成的方式形成。
触媒床40的温度过高时,必须降温以保护触媒床40。触媒床40若长时间处于400℃的情况下,会发生触媒床40内的触媒(图上未示出)被烧毁的情况。触媒床40的启动化学重组反应的温度为220℃。故当触媒床40的温度达到300℃时,及可启动风扇装置(图上未示出),对触媒床40进行散热。此种以风扇装置进行散热的方式,属公知知识与技术。
请参阅图5~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甲醇重组器1更包含一恒温层50,该恒温层50设置在该导热体30与触媒床40之间。该恒温层50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触媒床40的底面与导热体30的顶面贴合。该恒温层50与触媒床40贴合的一端面为恒温面,该恒温面的设定最高温度为300℃。所述恒温层与温度高于300℃导热体30接触时,其恒温面的温度依然保持在300℃。故该恒温层50传递给触媒床40的热能为300℃(含300℃)以下的热能。则触媒床40即可受到恒温层50的保护。
本发明的甲醇重组器1通过发动机的废热启动作业,且可在发动机12启动后的短时间达到分子重组反应温度,提高使用效率。本发明所产生的氢气送入发动机12燃烧,能够令燃料瞬间燃烧殆尽,使排放的废气中的含碳量降低,减少污染。又,可凭借氢气的快速燃烧作用,使空燃比高的稀薄燃料加速燃烧,无爆震现象,以降低耗油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可运用在各种型式的燃油发动机(例如:车辆发动机、发电机发动机)上,都能发挥节省燃油与降低污染的功能。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说明书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吸热体,其为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且具有能够与发动机废气排放口成一对一对应的穿孔;该吸热体能够设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使该吸热体的一端面与发动机贴合,相对的另一端面与排气管连接,而能够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与发动机的热量;
一导热体,其为金属所制成的板状体;该导热体与该吸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吸热体的热量;
一触媒床,其为甲醇水溶液反应制氢用的触媒床;该触媒床与该导热体连接,而能够吸收导热体的热量,作为对甲醇水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热源,而产生氢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突出状的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一十字形体,而能够将穿孔分各成四个较该穿孔孔径小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连接成L形,且该导热体为水平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一体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铝合金、铜合金以及铜的其中之一所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恒温层,该恒温层设置在该导热体与触媒床之间;该恒温层与触媒床贴合的一端面为恒温面,该恒温面的设定最高温度为30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突出状的凸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的穿孔内设置有一十字形体,而能够将穿孔分各成四个较穿孔孔径小的孔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连接成L形,且该导热体为水平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一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体与导热体为铝合金、铜合金以及铜的其中之一所制成。
CN201110451198.1A 2011-12-29 2011-12-29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3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1198.1A CN103183316B (zh) 2011-12-29 2011-12-29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1198.1A CN103183316B (zh) 2011-12-29 2011-12-29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316A true CN103183316A (zh) 2013-07-03
CN103183316B CN10318331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867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119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3316B (zh) 2011-12-29 2011-12-29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33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418A (zh) * 2013-12-11 2014-04-09 浙江大学 利用汽车尾气余热进行甲醇重整制氢的装置
CN104775885A (zh) * 2014-01-14 2015-07-15 火传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有加氢装置的内燃机中的排气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5078A1 (en) * 2000-10-28 2002-05-02 Ribbit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1338711A (zh) * 2007-07-02 2009-01-07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富氢气体辅助内燃机引擎燃烧的控制系统
CN201376896Y (zh) * 2009-04-22 2010-01-06 于景瑞 汽车用甲醇蒸汽重整转化制氢装置
CN101982653A (zh) * 2010-10-22 2011-03-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重整气制备、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5078A1 (en) * 2000-10-28 2002-05-02 Ribbit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1338711A (zh) * 2007-07-02 2009-01-07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富氢气体辅助内燃机引擎燃烧的控制系统
CN201376896Y (zh) * 2009-04-22 2010-01-06 于景瑞 汽车用甲醇蒸汽重整转化制氢装置
CN101982653A (zh) * 2010-10-22 2011-03-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重整气制备、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418A (zh) * 2013-12-11 2014-04-09 浙江大学 利用汽车尾气余热进行甲醇重整制氢的装置
CN103708418B (zh) * 2013-12-11 2015-08-26 浙江大学 利用汽车尾气余热进行甲醇重整制氢的装置
CN104775885A (zh) * 2014-01-14 2015-07-15 火传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有加氢装置的内燃机中的排气管装置
CN104775885B (zh) * 2014-01-14 2017-04-26 火传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有加氢装置的内燃机中的排气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316B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8892B (zh) 一种基于替代燃料的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2278240A (zh) 利用含氧燃料催化分解降低柴油机油耗的方法及装置
CN20739332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
CN105697198B (zh) 醇-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CN107435601A (zh) 醇‑氢混合燃料动力系统
CN103061924A (zh) 利用引擎废热启动甲醇重组器的引擎加氢装置
CN205663534U (zh) 醇‑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CN2883692Y (zh) 低污染甲醇发动机
CN203515863U (zh) 一种车载氢氧除碳机
CN104747341A (zh) 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
CN106042909A (zh) 含水乙醇氢混燃料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52775A (zh) 发动机尾气治理节能减排方法及其系统
CN106089429A (zh) 一种高效的汽车引擎除碳控制方法
CN103183316A (zh)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CN106089503A (zh) 含水乙醇氢混燃料动力系统
CN203604072U (zh) 内燃机燃料气化装置
CN2494879Y (zh) 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CN203347942U (zh) 节能型化油器
CN210068340U (zh) 船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混合器
CN2494880Y (zh) 加热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CN207122373U (zh) 醇‑氢混合燃料动力系统
CN204532655U (zh) 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
CN203098083U (zh) 内燃机节油器
CN2498347Y (zh) 预热式甲醇-氢燃料发动机
CN103541838B (zh) 设置在排气管内用来制氢的触媒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10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Tu Weihong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ochuan Lineng Technolog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14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Tu Weihong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ochuan Lineng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