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2044B -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2044B
CN103182044B CN201310050742.0A CN201310050742A CN103182044B CN 103182044 B CN103182044 B CN 103182044B CN 201310050742 A CN201310050742 A CN 201310050742A CN 103182044 B CN103182044 B CN 103182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psum
medicine
active ingredient
cough
extrac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07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2044A (zh
Inventor
李勇
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LUOTO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LUOTO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LUOTO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UOYANG LUOTO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3100507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2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2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2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0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川贝母11.1‑15.6、苦杏仁9.5‑11.8、百部7.8‑10.9、前胡9.5‑11.8、紫苏子7.8‑10.9、桑白皮8.2‑10.5、石膏16.3‑20.9、地龙8.2‑10.5、北沙参7.8‑10.5;该药组方简明合理,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将石膏制备石膏提取液浓缩为石膏浓缩液的步骤;将剩余各组分按质量份,烘干、制粉、混合的步骤;将混合的剩余各组分放入超声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取得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的步骤;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静置48‑72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与石膏浓缩液混合取得有效成分浓缩浸膏的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治疗热性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cough)直观的生理表现是由于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迅速吸气,突然将空气从肺内驱逐出来并带有爆破的杂音。
咳嗽同时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可将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等。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咳嗽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改变、精神因素、运动及药物等原因。咳嗽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若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引起咳嗽的常见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喉炎等。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及肺间质感染,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从而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因此,即使使用高端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这类咳嗽的症结。治疗时,必须整体考虑各种致病因素,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彻底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才能根治咳嗽。
目前,咳嗽诊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治疗误区,尤其是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着滥用抗生素、重镇咳轻祛痰、一药百治、用药不及时、忽视成瘾性等误区,治标不治本,副作用较大,造成久咳难愈,迁延反复。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咳嗽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常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等)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虚证等)。治疗上讲究辨证用药,疗效确切,标本兼治,无耐药性,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
中医对于临床症状见“痰色黄稠,量少,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咽干疼痛,声音嘶哑,喉痒欲咳,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初期气管壁会有化脓样痰的分泌,会咳出黄色、绿色浓痰。数日之后病情减轻不再有脓样痰分泌,但局部仍有红肿,气管喉头仍觉很痒,咳嗽变为无痰,多见于夏秋两季。”之咳嗽,将其归为风热咳嗽。认为是由于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治疗上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主要是镇咳兼清肺热并治疗细菌感染,若有浓痰者则佐以排痰之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热型咳嗽的中成药,该药组方简明合理,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对于风热型咳嗽疗效确切,标本兼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咳嗽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创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治疗咳嗽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川贝母11.1-15.6、苦杏仁9.5-11.8、百部7.8-10.9、前胡9.5-11.8、紫苏子7.8-10.9、桑白皮8.2-10.5、石膏16.3-20.9、地龙8.2-10.5、北沙参7.8-10.5。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治疗咳嗽的药物各组分优选为:
川贝母11.9-14.8、苦杏仁10.1-11.3、百部8.6-10.1、前胡10.1-11.3、紫苏子8.6-10.1、桑白皮8.7-9.9、石膏17.4-19.9、地龙8.7-9.9、北沙参8.6-10.1。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治疗咳嗽的药物各组分再优选为:
川贝母12.6-14.0、苦杏仁10.4-10.9、百部9.0-9.6、前胡10.4-10.9、紫苏子9.0-9.6、桑白皮9.1-9.6、石膏18.0-19.3、地龙9.1-9.6、北沙参9.0-9.6。
本发明创造的制备上述药物的方法为:
取上述重量份的石膏,制备石膏提取液浓缩为石膏浓缩液的步骤;将剩余各组分按质量份,烘干、制成粗粉250-850um或24目-65目、混合的步骤;将混合的剩余各组分放入超声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取得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的步骤;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静置48-72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与石膏浓缩液混合取得有效成分浓缩浸膏的步骤。
进一步的,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制备时,包括加入除石膏外各组分总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浸泡30-60分钟,继续加入70%乙醇至8-10倍量,在45-55℃下提取1.0-1.5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一的步骤。
进一步的,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制备时,还包括再次加入除石膏外各组分总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在45-55℃下提取0.5-1.0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二的步骤。
进一步的,石膏浓缩液制备时,包括在提取设备中加入8-10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1.0-1.5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一的步骤。
进一步的,石膏浓缩液制备时,还包括在提取设备中加入4-6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0.5-1.0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二的步骤。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有效成分浓缩浸膏制成糖浆剂、口服液、丸剂、片剂、颗粒剂剂型的步骤。
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各组分的特性如下: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川贝商品较复杂,主含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药理作用有镇咳祛痰、降压、升高血糖、松弛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百部:甘、苦;微温;入肺经;功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内服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各种百部的根含多种生物碱,如百部碱、百部定碱、或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等。此外,尚含糖、脂类、蛋白质、灰分及乙酸、甲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等。有镇咳、祛痰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杀虫、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桑白皮:甘、寒;入肺经。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主含黄酮类衍生物(桑皮素、桑皮色烯素、桑根皮素)、香豆精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等;药理作用有降血糖作用、利尿作用、抗人艾滋病病毒、降血压作用及抗菌作用等。
苦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症。化学成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醇腈酶、胆甾醇、雌酮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药理作用有镇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镇痛、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作用、美容驱虫杀菌等作用。
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等症。化学成分有香豆精类化合物、挥发油及甘露醇等。药理作用有钙拮抗剂作用、促进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和扩张冠脉作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脾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化学成分有脂肪油(亚麻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维生素B等,药理作用有增强记忆功能、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癌、抑菌等作用。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入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根含生物碱、丰富的淀粉。果实含珊瑚菜素等。有解热镇痛和祛痰、平喘、免疫抑制、抗溃疡、抗突变作用。
地龙: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症。主含蚯蚓素(溶血成分)、蚯蚓解热碱(解热成分)、蚯蚓毒素(有毒成分)氨基酸等。此外,并含有脂肪酸、类脂化合物、胆固醇、胆碱、维生素B、黄尿圜、胍及磷等。药理作用有溶栓和抗凝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有抗心律失常、降压作用,作用于神经系统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中风)、抗惊厥和镇静、解热作用;此外,还有平喘、抗癌、兴奋平滑肌等作用。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
本发明药物处方组成,科学合理。方中川贝母、苦杏仁润肺止咳为君,百部、前胡、紫苏子止咳化痰为臣,桑白皮、石膏清泻肺热,北沙参滋阴润肺,地龙止咳平喘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采用的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所产生的加速质点运动、空化效应、振动匀化等特殊作用,用于物质有效成分的提取中,将所含成分快速高效地提取出来的一项新的提取技术。
采用该提取技术制备本发明药物,与传统工艺比较优势明显:
1、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显著提高达50—500%。
2、提取时间短: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最佳提取率,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2/3以上,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
3、提取温度低:超声提取中药材的最佳温度在40-60℃,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大大节能降耗。
4、适应性广:超声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且适用于多种溶剂。
5、提取药液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纯化。
6、提取工艺运行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7、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本发明药物的药理研究:
1、抗菌作用:以平皿打孔法试验观察本发明药物对体外抑菌圈试验(见表1)。
表1本发明药物体外抑菌效果实验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对常见的7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菌作用较强,但采用传统水提醇沉工艺制成的成品不如本发明采用超声提取制成的药物,在抑菌作用方面稍差。
2、镇咳作用:用压力氨水致咳豚鼠达10次以上/6分钟,然后给予本发明药物10ml/kg灌服,30min后仍按压力氨水原法致咳。观察豚鼠咳嗽次数。治疗组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果显示:镇咳作用显著。
3、祛痰作用:取实验小鼠灌服本发明药物10ml/kg,30min后,腹腔注射0.25%苯酚红1ml,30min后处死。以5%碳酸氢钠反复冲洗气管3次,合并3次冲洗液,用比色法测定酚红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果显示:祛痰作用显著。
4、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本发明药物浓缩水煎剂(1:4)灌服小鼠,按每日2次,每次30ml/kg。给药后小鼠活动稍有下降。停药后4hr,症状消失。连续灌服7日后后观察。
结果显示:实验小鼠全部健存,心肝脾肺肾无异常变化,未见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本发明药物治疗风热型咳嗽78例及对照治疗150例。
资料、方法与结论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7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龄1—70岁,病程3—10天,平均6天;对照治疗150例,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1—70岁,病程3—10天,平均6天。其中,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50例。
1、2病倒选择
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1998)制定。
诊断依据:
1、2、1、1咳嗽或喘促,咽干疼痛,声音嘶哑,喉痒欲咳,口渴喜饮。
1、2、1、2恶寒发热,寒战,头痛、头晕、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1、2、1、3痰色黄稠,量少,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
1、2、1、4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1、2、2纳入病例标准:西医诊断为咳嗽或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属肺热症者,病情程度属轻、中度者,年龄1—70岁,性别不限,病程<10天。
1、2、3排除病例标准:
1、2、3、1中医学辩证属风寒型、暑湿型咳嗽。
1、2、3、2妊娠及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2、3、3合并有心、身、肝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
1、2、3、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3、5已使用其它治疗药物者。
1、2、3、6病情重度、合并其他病症者。
2、治疗方法:
用法:口服本发明药物糖浆剂。
用量:一次20ml~40ml,一日3次。
疗程:6天。
3、观测指标:
3、1疗效判定标准
3、1、1痊愈:治疗3日以内,咳嗽症状消失,其他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3、1、2显效:治疗3日以内,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3、1、3无效:治疗3日以内,咳嗽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其他症状无改善。
3、2疗效性观测指标:
4、1临床治疗疗效表:(见表2)
表2临床治疗疗效(%)
从临床对照治疗结果(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对于风热型咳嗽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其中,治愈率52.6%,好转率39.7%,无效率7.7%,总体疗效显著。
4、2临床对照治疗疗效:(见表3)
表3临床对照治疗(%)
从临床对照治疗结果(表3)可以看出,对比其它治疗风热型咳嗽药物,本发明药物疗效更为显著。其中,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对照组1服用蛇胆川贝液,对照组2服用川贝枇杷膏。
4、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4结论:经多年实践验证,本发明药物治疗风热型咳嗽之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咳嗽,咯痰黄稠,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见上述症候者,疗效确切,标本兼治,未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通过临床观察,随访反馈,总计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个案病例
1、患者:张某,女,47岁,教师,2011年8月16日初诊
临床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干咽燥,咳痰不畅,咯痰粘白,舌质淡红,脉浮数。
诊断:风热犯肺。
治疗过程: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0ml tid);一周后复诊,咳嗽症状彻底改善;巩固治疗1个疗程三诊,咳嗽症状完全消失,彻底痊愈。
2.患者:张某,女,56岁,会计,2010年3月6日初诊
临床症状:长期慢性咳喘、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咳嗽、咯痰黄稠、气喘、心慌、胸闷、胸X片证实诊断。
诊断:风热犯肺。
治疗过程: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20ml tid);一周后复诊,咳嗽症状彻底改善;巩固治疗1个疗程三诊,咳嗽症状完全消失,彻底痊愈。
3.患者:曲某,男,48岁,厂职工,2009年9月17日初诊。
患者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于2009年9月15日初诊。
临床症状:外感风热,恶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稠,胸X片证实诊断。
诊断:风热犯肺。
治疗过程: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20ml tid);次日复诊,咳嗽症状彻底改善;3日后三诊,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1个疗程,彻底痊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药物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治疗风热型咳嗽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份制成:
川贝母14.0、苦杏仁10.4、百部9.6、前胡10.4、紫苏子9.6、桑白皮9.1、石膏18.0、地龙9.1、北沙参9.6。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治疗风热型咳嗽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份制成:
川贝母12.6、苦杏仁10.9、百部9.0、前胡10.9、紫苏子9.0、桑白皮9.6、石膏19.3、地龙9.6、北沙参9.0。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治疗风热型咳嗽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份制成:
川贝母13.3、苦杏仁10.7百部9.3、前胡10.7、紫苏子9.3、桑白皮9.3、石膏18.7、地龙9.3、北沙参9.3。
上述实施例1-3,结合图1,以制备糖浆剂型为例,制备方法是:
按处方质量份取石膏,经前处理放入多功能提取器内,在多功能提取器内加入8-10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1.0-1.5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一;再次加入4-6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0.5-1.0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二;合并两次石膏提取液,浓缩,制得石膏浓缩液1:1,低温2-8°贮藏。将其余组份烘干、制成粗粉250-850um或24目-65目、混合,放入超声提取器中,加入上述组份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浸泡30-60分钟,继续加入70%乙醇至8-10倍量,在45-55℃下提取1.0-1.5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一;再次加入上述组份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在45-55℃下提取0.5-1.0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二;合并两次提取液,低温2-8℃贮藏,静置48-72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加入石膏提取液,制得有效成分浓缩浸膏。在有效成分浓缩浸膏内加入≤3-4倍量的纯化水,形成水沉液;混匀静置24-36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形成水沉上清液;加入总配制量重量份40-60%的辅料冰糖,煮沸至全部融化,续加纯化水至近全量,调节pH值至4.0-6.0,定容,灌装,即得糖浆剂成品;性状为黄褐色粘稠液体,色泽亮,味甜。
针对具体治疗需要,亦可将有效成分浓缩浸膏制成合剂、口服液或其他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以便于服用和携带。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工艺是经多年反复研究、实践论证最终确定的。采取水提石膏、70%乙醇超声提取中药材的工艺,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温度低(利于热不稳定有效成分的保护)、适应性广、杂质少等特点,并且节能节耗、操作简单、安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方便。

Claims (4)

1.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川贝母11.1-15.6、苦杏仁9.5-11.8、百部7.8-10.9、前胡9.5-11.8、紫苏子7.8-10.9、桑白皮8.2-10.5、石膏16.3-20.9、地龙8.2-10.5、北沙参7.8-10.5;
制备所述的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取上述重量份的石膏,制备石膏提取液浓缩为石膏浓缩液的步骤;石膏浓缩液制备时,包括在提取设备中加入8-10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1.0-1.5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一的步骤; 还包括在提取设备中加入4-6倍量石膏重量份的纯化水煎煮0.5-1.0小时,收集石膏提取液二的步骤; 合并两次石膏提取液,浓缩,制得石膏浓缩液1:1,低温2-8°贮藏;
将剩余各组分按质量份,烘干、制粉、混合的步骤;
将混合的剩余各组分放入超声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取得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的步骤;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制备时,包括加入除石膏外各组分总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浸泡30-60分钟,继续加入70%乙醇至8-10倍量,在45-55℃下提取1.0-1.5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一的步骤; 还包括再次加入除石膏外各组分总重量份5-7倍量的70%乙醇,在45-55℃下提取0.5-1.0小时,收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二的步骤;
合并两次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低温2-8°贮藏,将有效成分中间提取液静置48-72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与石膏浓缩液混合取得有效成分浓缩浸膏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其特征是:各组分为:
川贝母11.9-14.8、苦杏仁10.1-11.3、百部8.6-10.1、前胡10.1-11.3、紫苏子8.6-10.1、桑白皮8.7-9.9、石膏17.4-19.9、地龙8.7-9.9、北沙参8.6-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其特征是:各组分为:
川贝母12.6-14.0、苦杏仁10.4-10.9、百部9.0-9.6、前胡10.4-10.9、紫苏子9.0-9.6、桑白皮9.1-9.6、石膏18.0-19.3、地龙9.1-9.6、北沙参9.0-9.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其特征是:还包括将有效成分浓缩浸膏制成糖浆剂、口服液、丸剂、片剂、颗粒剂剂型的步骤。
CN201310050742.0A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2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0742.0A CN103182044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0742.0A CN103182044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044A CN103182044A (zh) 2013-07-03
CN103182044B true CN103182044B (zh) 2017-06-27

Family

ID=4867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07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2044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20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0249A (zh) * 2005-07-18 2006-10-25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2384762A1 (en) * 2010-05-03 2011-11-0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Use of an extract obtained from plants of the family Canellacea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0249A (zh) * 2005-07-18 2006-10-25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2384762A1 (en) * 2010-05-03 2011-11-0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Use of an extract obtained from plants of the family Canellacea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152例;何丽超;《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1231;第30卷(第5期);第15-16页,尤其是第15页左栏3.2,第16页左栏最后一段 *
鱼腥草汤治疗风热咳嗽486例;赵广;《新中医》;19991231;第31卷(第6期);第54页"风热咳嗽"下第一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044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4267A (zh) 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98297B (zh)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3580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536826B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2064A (zh)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192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37174A (zh) 一种治疗感冒咳嗽的燥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7689B (zh) 一种温补心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758902A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92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25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2024A (zh)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4171B (zh) 一种用于修复肝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225200A (zh) 一种治疗饮凌心肺型心源性哮喘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888174A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2044B (zh)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737B (zh) 具有补气润肺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45670B (zh) 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冲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69863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90A (zh) 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8596A (zh) 一种用于慢性、顽固性咳嗽和恢复肺活量的特殊膳食
CN104840864B (zh)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中药制剂
CN102908575B (zh) 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9525A (zh) 一种治疗臁疮溃疡多年不愈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