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8945A - 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和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和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945A
CN103178945A CN2013100101012A CN201310010101A CN103178945A CN 103178945 A CN103178945 A CN 103178945A CN 2013100101012 A CN2013100101012 A CN 2013100101012A CN 201310010101 A CN201310010101 A CN 201310010101A CN 103178945 A CN103178945 A CN 103178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lement
group
mapped
ack
elem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01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945B (zh
Inventor
金泳范
韩臸奎
权桓准
李周镐
张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15Reduction thereof using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以及一种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在OFDM码元的频域中分发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CDM分段,并且重复地发送CDM分段,由此在时间-频率域中提供分集增益。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映射规则,用于分发在ACK/NACK信号所映射和发送的OFDM码元之间的发送功率,由此阻止特定OFDM码元功率过载的情况,因此有助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

Description

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和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08月21日、申请号为200880112487.5、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装置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支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正在对作为对无线信道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有用的方案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进行深入的研究。
当前,异步蜂窝移动通信的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正在基于上述的多址方案研究长期演进(LTE)或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系统,该系统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以上的多址方案分配和管理时间-频率资源,在该资源中将发送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以使得它们不会彼此重叠,即,维持相互间的正交性,由此区分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对于控制信道,多址方案能够另外分配码资源以区分每个用户的控制信息。
图1是说明在应用本发明的LTE系统中用于在下行链路(DL)上发送的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时间-频率域中的传输结构的图。
图1中,纵轴表示时间域,而横轴表示频率域。时间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码元,Nsymb个OFDM码元102构成一个时隙106,而两个时隙构成一个子帧。时隙的长度是0.5ms,而子帧的长度是1.0ms。同时,频率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副载波,且整个系统传输带由总共NBW个副载波104组成。
时间-频率域中,无线资源的基本单元是资源元素(RE)112,且能够由OFDM码元索引和副载波索引表示。由时间域的Nsymb个连续OFDM码元102,和频率域的NRB个连续副载波110来定义资源块(RB)108。因此,一个RB108由Nsymb*NRB个RE112组成。一般,数据的最小传输单元是RB。当前考虑的LTE系统中,Nsymb=7,NRB=12,且NBW具有与系统传输带成比例的值。
假定控制信息在子帧中的最初N个OFDM码元中发送。目前,最大值3被当作N的值。现在,因此,N的值根据在子帧上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而改变。
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其上发送控制信息的OFDM码元的数目的指示符、上行链路(UL)或DL调度信息、ACK/NACK信号、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相关控制信息。
HARQ是在基于分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流量的重要技术之一。HARQ表示自动重复请求(ARQ)技术和前向纠错(FEC)技术的组合技术。
ARQ表示这样的技术:其中发送器根据预定的方案给数据分组分配序列编号并且发送该数据分组,以及接收器使用该序列编号请求该发送器重传在接收的分组中丢失的分组,由此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FEC表示这样的技术:在如同卷积码和turbo码的传输之前向传输数据添加冗余比特,以便应对在数据发送/接收过程中发生的噪声或衰落环境中产生的错误,由此解码原始发送的数据。
在使用HARQ的系统中,接收器通过反向FEC过程解码接收的数据,并且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查解码的数据是否有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接收器向发送器反馈ACK,从而发送器能够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可是,如果存在错误,则接收器向发送器反馈NACK,由此请求重传先前发送的分组。经过以上过程,接收器将先前发送的分组与重传的分组组合,由此获得能量增益和改进的接收性能。
图2是说明应用本发明的通过HARQ的数据传输的示例的图。
参考图2,横轴表示时间域。参考数字201表示初始数据传输步骤。在步骤201中,数据信道指示在其上实际发送数据的信道。接收步骤201的传输数据的接收器尝试解调数据信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在成功解调中确定数据传输失败,则接收器向发送器反馈NACK(202)。当接收步骤202的NACK时,发送器对步骤201的初始传输执行重传(203)。因此,步骤201的初始传输和步骤203的重传中的数据信道发送相同的信息。尽管数据信道发送相同的信息,但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冗余。
当接收步骤203的数据传输时,接收器对步骤203的重传和在步骤201中接收的初始传输数据执行组合,并且依靠组合结果尝试数据信道的解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在成功解调中确定数据传输失败,则接收器向发送器反馈NACK(204)。当接收步骤204的NACK时,发送器在步骤203的第一重传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第二重传(205)。因此,步骤201的初始传输、步骤203的第一重传、和步骤205的第二重传的数据信道全部发送相同的信息。当接收步骤205的第二重传数据时,接收器对步骤201的初始传输、步骤203的第一重传和步骤205的第二重传执行组合,并且执行数据信道的解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在解调中确定数据传输成功,则接收器向发送器反馈步骤206的ACK。
当接收步骤206的ACK时,发送器在步骤207中对下一数据执行初始传输。步骤207的初始传输可以在接收步骤206的ACK的时刻马上实现,或者可以在经过特定时间之后执行,而这取决于调度结果。
为了支持HARQ,接收器应当向发送器发送ACK/NACK、或者反馈信息,而用于发送ACK/NACK的信道被叫做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
当考虑这类通信环境时,需要详细讨论使用HARQ的系统将如何连同数据传输一起发送ACK/NACK信号。具体地,需要关于基于FDMA的移动通信系统将如何在子帧中的最初N个OFDM码元发送多个用户的ACK/NACK信号的详细方案。也即,需要一种ACK/NACK信号发送/接收方案,在其中支持HARQ且在时间-频率域为多个用户保证正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发送/接收ACK/NACK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发送/接收之前将多个HARQACK/NACK信号映射到至少一个OFDM码元的装置和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发送/接收之前在OFDM码元中分发用于多个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的装置和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至少一个OFDM码元重复地发送/接收多个ACK/NACK信号的方法,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个使用至少一个天线。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使用的天线的数目通过改变映射样式来通过两个OFDM码元发送/接收HARQACK/NACK信号的方法,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个使用至少一个天线。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两个OFDM码元重复三次发送/接收HARQ ACK/NACK信号的HARQ ACK/NACK映射方法,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个使用至少一个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从每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的解调的成功/失败来由节点B向每个UE发送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的方法。该ACK/NACK信号发送方法包括:确定用于节点B目前期望发送的ACK/NACK信号所属的子帧的控制信息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的数目;根据确定的OFDM码元的数目来确定码分复用(CDM)分段的尺寸,以便维持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之间以及在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中CDM分段集合的ACK/NACK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并且确定在频域中执行映射的位置以便最大化频率分集增益;根据从UE接收的数据中错误的存在/不存在来产生ACK/NACK信号,扩展该ACK/NACK信号并且将扩展的ACK/NACK信号映射到CDM分段;以及将映射到频域中的CDM分段的ACK/NACK信号重复预定的次数,将重复的ACK/NACK信号映射到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并且向UE发送经映射的ACK/NACK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从每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的解调的成功/失败来由节点B向每个UE发送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的方法。该ACK/NACK信号接收方法包括:由UE从自节点B接收的信号中包括的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中检测关于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的数目的信息;根据检测的OFDM码元的数目在用于ACK/NACK传输的预定资源集合中确定节点B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码分复用(CDM)分段集合;以及从ACK/NACK信号所映射道的每个CDM分段中提取ACK/NACK信号,解扩展所提取的ACK/NACK信号,并且组合和解码经解扩展的ACK/NACK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从每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的解调的成功/失败来由节点B向每个UE发送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的装置。该ACK/NACK信号发送装置包括:酉变换器,用于将ACK/NACK信号变换为正交信号;K次重复器,用于以码分复用(CDM)分段为单位K次重复由酉变换器变换成正交信号的ACK/NACK信号;副载波映射器,用于根据CDM分段产生从K次重复器中接收的ACK/NACK信号;复用器,用于将从副载波映射器中接收的ACK/NACK信号复用到其他控制信息、导频信号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器(IFFT),用于将从复用器接收ACK/NACK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行到串行转换器,用于将IFFT的输出信号转换成串行信号;循环前缀(CP)插入器,用于将用于防止码元间干扰的CP插入转换成串行信号的ACK/NACK信号中;以及ACK/NACK控制器,用于根据用于ACK/NACK传输的CDM分段的最大尺寸确定酉变换器的尺寸,确定K次重复器的重复和副载波映射器的扩频因子以使得最大化ACK/NACK信号的频域分集增益,并且依据该确定来控制酉变换器、K次重复器和副载波映射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从每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的解调的成功/失败来由节点B向每个UE发送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的装置。该ACK/NACK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循环前缀(CP)移除器,用于从自节点B接收的信号中移除CP;串行到并行转换器,用于将移除CP的信号转换成并行信号;快速傅里叶变换器(FFT),用于将转换的并行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ACK/NACK码元提取器,用于从自FFT中输出的信号中提取ACK/NACK码元;以及酉去变换器,用于以码分复用(CDM)分段为单位接收从ACK/NACK码元提取器中输出的信号预定的次数,并且在其上执行酉去变换;K次集合器,用于将从酉去变换器中输出的信号组合预定的次数并且输出ACK/NACK信号;以及ACK/NACK控制器,用于确定指示通过多少OFDM码元来发送ACK/NACK信号、CDM分段的重复位置、酉去变换器的尺寸、以及CDM分段的重复的信息,并且控制ACK/NACK码元提取器、酉去变换器和K次集合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了,其中:
图1是说明在应用本发明的LTE系统中关于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时间-频率域资源的图。
图2是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基于HARQ的关于数据和ACK/NACK信号的传输过程的图。
图3是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LTE系统中关于DLACK/NACK信号的传输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在OFDM系统中基于CDM分段的重复的关于ACK/NACK信号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节点B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程序的图。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UE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程序的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节点B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程序的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UE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程序的图。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的A-B-A天线映射样式的图,其中SF=4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的B-A-B天线映射样式的图,其中SF=4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用于在时间-频率域映射PHICH群组的方法的图,其中SF=4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1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的A’-B’-A’天线映射样式的图,其中SF=2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1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的B’-A’-B’天线映射样式的图,其中SF=2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1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用于在时间-频率域映射PHICH群组的方法的图,其中SF=2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图2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在SFBC方案中用于在时间-频率域映射PHICH群组的方法的图,其中SF=4且使用4个发送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操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清楚和简洁,这里并入的公知的功能和配置的详细说明被省略。基于本发明的功能来定义这里使用的术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运营商的意图或通常惯例来改变。因此,术语的定义应当基于贯穿说明书的内容做出。
现在做出在基于FDMA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尤其是支持HARQ的ACK/NACK信号的控制信息的节点B(或基站)和用户设备(UE或移动站)的发送/接收操作的说明。
图3是说明在应用本发明的当前LTE系统中关于DL ACK/NACK信号的传输结构的图。
参考图3,当前LTE系统不仅使用时间-频率资源而且使用码资源以便区分每个用户的ACK/NACK信号。1比特信息的ACK/NACK信号通知ACK或NACK。当扩展ACK/NACK信号时,产生‘ACK/NACK信号的比特数目’*‘扩频因子(SF)’个码片,以及在传输之前将产生的码片映射到码分复用(CDM)分段以用于ACK/NACK传输。
CDM分段,作为时间-频率域中的连续RE构成的资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对干扰信号的鲁棒性和限制由于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特征引起的正交码的性能退化。此外,为了通过额外的分集增益提高接收性能,在频率域上重复地发送CDM分段预定的次数。考虑期望的分集增益和无线资源开销来确定关于CDM分段的重复(重复次数)。
一个CDM分段的尺寸等于产生的码片的尺寸,而CDM分段能够被复用成的ACK/NACK信号的数目等于SF。以上传输方案叫做“混合FDM/CDM方案”。
如上所述,ACK/NACK信号被映射和发送的OFDM码元的数目无法超过在其中发送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初N个OFDM码元。在这种情况中,现在考虑1或3作为N的值。
对于N=1,因为用户位于离节点B较短的距离处,即便在一个OFDM码元上发送ACK/NACK信号也足以满足ACK/NACK信号的预定接收可靠性。另一方面,当由于用户位于离节点B较长的距离处而不足以仅靠一个OFDM码元(N=1)来使AC K/NACK信号的传输间隔满足预定接收可靠性时,在三个OFDM码元(N=3)上发送ACK/NACK信号。
在图3中假定每个用户的ACK/NACK信号在子帧的第一OFDM码元中发送,即,对于N=1,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在这种情况中,利用与映射到CDM分段的ACK/NACK信号的数目对应的扩频因子4(SF=4)来扩展用于4个用户的ACK/NACK信号,且它们使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并使用不同的长度-4的正交码来区分。
也即,在图3的示例中,利用不同的SF=4正交码来扩展用于用户#1的ACK/NACK信号#1、用于用户#2的ACK/NACK信号#2、用于用户#3的ACK/NACK信号#3、用于用户#4的ACK/NACK信号#4,且随后在传输之前重复地映射到4个CDM分段320、322、324和326(316)。类似地,利用不同的SF=4正交码来扩展用于用户#5的ACK/NACK信号#5、用于用户#6的ACK/NACK信号#6、用于用户#7的ACK/NACK信号#7、用于用户#8的ACK/NACK信号#8,且随后在传输之前重复地映射到4个CDM分段328、330、332和334(318)。这里,这样实现CDM分段以使得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也称为参考信号(RS))不应该与除了ACK/NACK以外的其他控制信号重叠。
在图3的示例情况中,考虑用于操作多个发送天线的系统的额外的导频信号315的位置来实现CDM分段。重复的CDM分段尺寸相等。对于在频率域中重复发送预定次数的CDM分段之间的间隔,应该这样实现CDM分段以使得彼此相隔仅可能的远以便最大化频率分集。因此,在如上所述其中因为用户位于离节点B较长的距离处而无法仅利用一个OFDM码元使ACK/NACK信号的传输间隔满足ACK/NACK信号的预定接收可靠性的情况下,由于ACK/NACK信号应该分散地在3-OFDM码元间隔上发送,故需要用于将CDM分段映射到OFDM码元的方法的详细定义。因此,本发明将定义一种用于将关于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映射到至少一个OFDM码元的详细的方法。此外,本发明将定义一种规则,基于它将以可用的OFDM码元间隔为多个用户分发和发送ACK/NACK信号。
图4是说明当OFDM系统使用一个发送天线发送ACK/NACK信号时基于CDM分段的重复的仿真结果的图。
该仿真示出在用户以例如3km/H移动的衰落信道环境中当正交码的长度是4且重复(repetition)为1、2、3、4、8和24时接收的比特能量噪声比率Eb/N0相比于比特错误率(BER)。总体上,图中示出重复的增加有助于性能提高,其中用于获得相同BER所必需的Eb/N0的值将减少,而重复的增加降低性能的提高。因此,给定了BER性能和有限的资源,对于系统设计优选的是重复CDM分段四次。
在其上发送控制信息的子帧的最初N个OFDM码元的数目根据在每个子帧期望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而改变。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其中发送控制信息的OFDM码元的数目的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CCFI)、UL/DL调度信息、ACK/NACK信号等。CCFI在第一OFDM码元中发送以通知控制信息的发送间隔N。UL/DL调度信息将控制信息分散于所通知的N个OFDM码元上以获得分集效应。在当前的LTE系统中,如上所述,最大值3能够应用于发送间隔N的值,且ACK/NACK信号将被映射和发送到的OFDM码元的可能数目是1或3。
本发明提供在针对3OFDM码元间隔分散发送ACK/NACK信号时用于将CDM分段映射到OFDM码元的详细方法。
本发明定义映射方法以使得尽可能均匀地分散ACK/NACK信号被映射到的OFDM码元之间的功率,由此防止特定OFDM码元过载的情况。也即,在任意时刻,由于节点B的功率放大器的限制应当讲节点B的最大发送功率维持在预定值以下,且即便在将发送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映射到OFDM码元时节点B也应当考虑以上情况。
指示在其中发送控制信息的OFDM码元的数目的指示符CCFI在其发送期间总是映射到子帧的第一OFDM码元,且由于CCFI要求较高的接收可靠性,所以其发送功率较高。因此,这样实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ACK/NACK CDM分段以使得尽可能将它们较少地映射到CCFI被映射和发送的OFDM码元,由此防止第一OFDM码元过载的情况。本发明定义图5所示的映射操作以满足映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ACK/NACK CDM分段中的以上条件。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考虑利用扩频因子4扩展ACK/NACK信号并且映射到CDM分段的情形,CDM分段被重复四次,而ACK/NACK信号在子帧中的最初1或3个OFDM码元期间发送。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为方便起见,仅示出CCFI和ACK/NACK信号。其他UL/DL调度信息和导频信号(或RS)没有示出。
参考图5,参考数字506表示CCFI被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且在频域中被重复发送以便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的情形。在根据图4的仿真结果的情形中,CDM分段被重复4次,且映射到子帧中的最初3个OFDM码元,提出的方法将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划分成两种类型:集合#1和集合#2。一组4次重复的CDM分段被叫做“CDM分段集合”,且该CDM分段集合是构成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或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的元素。
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表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提供用于将CDM分段(计划发送到特定UE的ACK/NACK信号在被扩展之后所映射的)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一OFDM码元(508),提供用于将CDM分段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514),以及将CDM分段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三OFDM码元(518和522)。
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表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提供用于将CDM分段(计划发送到另一UE的ACK/NACK信号在被扩展之后所映射的)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一OFDM码元(512),提供用于将CDM分段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516和524),以及将CDM分段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三OFDM码元(520)。
这样实现将ACK/NACK CDM分段映射到每个集合中的每个OFDM码元以使得在频域中它们彼此不会重叠,由此最大地获得频率分集效应。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之间能够使用不同的频率以用于ACK/NACK信号复用。
由于一个CDM分段集合能够通过正交码区分最大4个ACK/NACK信号,故定义和管理多个CDM分段集合以便复用多个ACK/NACK信号。多个CDM分段集合被如此定义以使得它们均匀地分布且包括在用于ACK/NACK传输的每个资源集合中。
由于CDM分段集合均匀地分布每个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故利用调度控制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隐式地通知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和CDM分段集合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该信息。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节点B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过程的图。
参考图6,在步骤602中,节点B确定用于目前期望传输的ACK/NACK信号所属的子帧的控制信息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N,以便发送ACK/NACK信号。N的值和节点B在子帧中期望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成比例。
在步骤604中,节点B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N是否等于3。
如果OFDM码元的数目是3,则节点B在步骤606中确定CDM分段的尺寸、用于ACK/NACK传输的预定资源集合、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中的CDM分段集合,作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CDM分段的尺寸是用于维持被复用到CDM分段的ACK/NACK信号之间的正交性的值,且通常使用固定的值。此外,这样实现CDM分段以使得在频域中它们彼此不会重叠,由此最大地获得频率分集增益。此外,节点B确定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以使得用于ACK/NACK传输的OFDM码元中的特定OFDM码元中不会发生功率过载。所确定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和与ACK/NACK一起发送的调度信息所映射的传输资源结合一起被隐式地向UE通知,或者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向UE通知。
在步骤608中,节点B根据从UE中接收的数据中错误的存在/不存在来产生ACK/NACK信号,扩展产生的ACK/NACK信号,将其映射到CDM分段,然后在频域中重复发送CDM分段四次以便获得频域分集增益。重复4次的CDM分段被映射到在步骤606中确定的ACK/NACK信号传输资源。
可是,如果在步骤604中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不是3,则节点B前进到步骤610,其中它确定CDM分段的尺寸以及CDM分段在频域中被映射的位置,以作为ACK/NACK传输的资源。
在步骤612中,节点B根据从UE中接收的数据中错误的存在/不存在来产生ACK/NACK信号,扩展产生的ACK/NACK信号,将其映射到CDM分段,然后在频域中重复发送CDM分段四次以便获得频域分集增益。重复4次的CDM分段被映射到在步骤610中确定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UE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过程的图。UE中的接收过程对应于图6中节点B的发送过程的反向过程。
参考图7,在步骤702中,UE通过信令标识用于节点B发送的控制信息的OFDM码元的数目N、或其等价信息。该信息能够通过从节点B发送的CCFI信息获得。
在步骤704中,UE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N是否等于3。
如果在步骤704中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是3,则UE前进到步骤706,其中它确定节点B已经利用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为N=3定义的)中的哪个CDM分段集合发送ACK/NACK信号。能够通过发送资源(连同ACK/NACK信号一起接收的调度控制信息所映射的)的检测来类推该确定,或者能够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实现。在步骤708中,UE从每个CDM分段(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中提取ACK/NACK信号,将它解扩,将经解扩的ACK/NACK信号与在从每个CDM分段提取之后解扩的信号组合,并且对其执行解码。
可是,如果在步骤704中确定N的值不是3,则UE前进到步骤710,其中它确定节点B已经利用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为N≠3定义的)中的哪个CDM分段集合发送ACK/NACK信号。能够通过发送资源(连同ACK/NACK信号一起接收的调度控制信息所映射的)的检测来类推该确定,或者能够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实现。在步骤712中,UE从每个CDM分段(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中提取ACK/NACK信号,将它解扩,将经解扩的ACK/NACK信号与在从每个CDM分段提取之后解扩的信号组合,并且对其执行解码。
现在将基于根据本发明的映射原理,做出针对节点B和UE之间的ACK/NACK信号的ACK/NACK信号传输和发送/接收过程的CDM分段映射原理的详细说明。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8,参考数字801指示ACK/NACK信号。其值根据节点B从每个UE接收的数据的解调是否成功来确定,或者由于解调中的失败而要求重传。ACK/NACK信号被输入到其中它被变换成正交信号的酉变换器802。ACK/NACK控制器810确定酉变换器802的尺寸、频域的重复K和重复位置,并且控制酉变换器802、K次重复器803和副载波映射器804。酉变换器802的尺寸等于用于ACK/NACK发送的CDM分段的尺寸,并且被确定为具有预定尺寸的扩频因子从而维持在用于ACK/NACK发送的CDM分段中复用的ACK/NACK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因此,酉变换器802接收和用于ACK/NACK发送的CDM分段的最大尺寸一样多的ACK/NACK信号。经变换的输出信号构成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酉变换器802能够使用沃尔什变换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作为变换操作的示例以维持输入信号之间的正交性。
K次重复器803以CDM分段为单位将由酉变换器802变换成正交信号的ACK/NACK信号重复K次,以便获得频域分集。由ACK/NACK控制器810调整该重复,且这是预先在节点B和UE之间定义的,或者通过信令共同标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例如K=4进行说明。
副载波映射器804根据CDM分段产生从K次重复器803接收的输入信号。K次重复的位置由ACK/NACK控制器810调整,并且是根据用于ACK/NACK发送的OFDM码元的数目确定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根据期望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和计划接收ACK/NACK信号的UE的信道状态,或根据UE在小区中的位置确定的。如果用于ACK/NACK发送的OFDM码元的数目被确定为3,则节点B确定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以使得用于ACK/NACK发送的OFDM码元中的特定OFDM码元不会发生功率过载。
在图5所示的示例情况中,本发明将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定义为集合#1和集合#2,以使得各个UE的ACK/NACK信号应当均匀地分布在用于ACK/NACK发送的的资源集合上。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1具有这样的属性,CDM分段被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一次、映射到第二OFDM码元一次、以及映射到第三OFDM码元两次。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2具有这样的属性,CDM分段被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一次、映射到到第二OFDM码元两次、以及映射到第三OFDM码元一次。
如果确定用于ACK/NACK发送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1,则节点B重复四次将CDM分段映射到其中发送ACK/NACK信号的子帧中的第一OFDM码元。
在复用器805中,将ACK/NACK信号与其他控制信息、导频信号和数据一起复用,随后借助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806变换成时域信号。IFFT806的输出信号在并行到串行转换器807中被转换成串行信号。之后,在循环前缀(CP)插入器808中将用于防止码元间干扰的CP加入该串行信号中,随后发送。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9,在UE中,CP移除器901从自节点B接收的信号中移除CP,而串行到并行转换器902将移除CP的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块903将并行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对于从FFT903输出的频域信号,ACK/NACK码元提取器904从ACK/NACK码元所映射到的时域资源的位置提取ACK/NACK码元。ACK/NACK码元所映射到的时域资源的位置是通过ACK/NACK控制器907获得的。
酉去变换器905从ACK/NACK码元提取器904以CDM分段为单位K次接收对应于CDM分段的输出信号,并且在其上执行酉去变换。K次集合器906对酉去变换器905的输出执行K次组合。
ACK/NACK控制器907确定指示其上发送ACK/NACK信号的OFDM码元的数目的信息、CDM分段的重复位置、酉去变换器905的尺寸、以及CDM分段的重复K,并且据此控制ACK/NACK码元提取器904、酉去变换器905和K次组合器906。因此,UE终于从组合的信号中获得ACK/NACK信号。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利用扩频因子4来扩展ACK/NACK信号并且映射到CDM分段,CDM分段被重复3次,并且ACK/NACK信号在子帧的第2OFDM码元期间被发送。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如图5所述的,为简便起见,在图10中仅示出CCFI和ACK/NACK信号。其他UL/DL调度信息和导频信号没有示出。
参考图10,参考数字1006表示CCFI被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且在频域中被重复发送以便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的情形。在CDM分段被重复3次、且映射到一个子帧中的最初2个OFDM码元的情况中,提出的方法将用于ACK/NACK传输的CDM分段映射如下。即,提出的方法将CDM分段(计划发送到特定UE的ACK/NACK信号在被扩展之后所映射的)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一OFDM码元(1008),并且将CDM分段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1014和1018)。这样实现将ACK/NACK CDM分段映射到每个OFDM码元以使得在频域中它们彼此不会重叠,由此最大地获得频率分集效应。
3次重复的CDM分段的集合叫做“CDM分段集合”。在以上示例中,由于一个CDM分段集合能够通过长度为4的正交码区分最大4个ACK/NACK信号,故定义和管理多个CDM分段集合以便复用多个ACK/NACK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多个CDM分段集合被如此定义以使得它们在频域中彼此不会重叠。在图10的示例中,由参考数字1012、1016和1020构成的CDM分段集合被额外定义和管理。
由于CDM分段集合均匀地分布在用于ACK/NACK传输的每个资源集合中,故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ACK/NACK CDM分段集合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随调度控制信息被隐式地通知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
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发送/接收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去其说明。但是,具体参数遵循在第二实施例中做出的假设。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本发明应用于支持诸如移动TV的广播服务的MBMS单频网(MBSFN)服务的示例,考虑产生具有12OFDM码元的一个子帧并且在一个子帧的最初2个OFDM码元期间发送ACK/NACK信号。
如同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利用扩频因子4扩展ACK/NACK信号并且映射到CDM分段,该CDM分段被重复3次,且ACK/NACK信号在子帧的最初2个OFDM码元期间发送。具体地,由于MBSFN将包括ACK/NACK信号的控制信息的发送间隔固定为一个子帧中的最初2个OFDM码元,故不需要单独的CCFI以指示该控制信息的发送间隔。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能够有用地应用于不需要CCFI的MBSFN。参考图11,现在将做出根据按以上条件执行的本发明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的详细操作原理的说明。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CDM分段映射方法的图。为简便起见,仅示出ACK/NACK信号,而其他UL/DL调度信息和导频信号没有示出。
参考图11,在CDM分段被重复3次且映射到一个子帧中的最初2个OFDM码元的情况中,提出的方法将用于ACK/NACK传输的CDM分段映射和操作如下。提出的方法将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划分成两种类型:集合#1和集合#2。一组3次重复的CDM分段被叫做“CDM分段集合”,且该CDM分段集合是构成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或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的元素。
如图11说明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表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提供用于将CDM分段(计划发送到特定UE的ACK/NACK信号在被扩展之后所映射的)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一OFDM码元(1108),提供用于将CDM分段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1114和1118)。
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表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提供用于将CDM分段(计划发送到另一UE的ACK/NACK信号在被扩展之后所映射的)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一OFDM码元(1112和1116),提供用于将CDM分段两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516和524),以及将CDM分段一次映射到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第二OFDM码元(1120)。
这样实现将ACK/NACK CDM分段映射到每个集合中的每个OFDM码元以使得在频域中它们彼此不会重叠,由此最大地获得频率分集效应。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以用于ACK/NACK信号复用。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一个CDM分段集合能够通过正交码区分最大4个ACK/NACK信号,故定义和管理多个CDM分段集合以便复用多个ACK/NACK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多个CDM分段集合被如此定义以使得它们被均匀分布并且包括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的每个中。
如果用于发送对于任意UE(i)的ACK/NACK的物理信道被定义为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i),则以下映射方法能够确定PHICH(i)使用哪个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
方法(提议)1
对于i=奇数;PHICH(i)→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
对于i=偶数;PHICH(i)→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
方法(提议)2
对于floor(i/SF)=奇数;PHICH(i)→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
对于floor(i/SF)=偶数;PHICH(i)→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
也即,在方法1中,如果UE的索引i是奇数,则PHICH(i)使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发送ACK/NACK,而如果UE的索引i是偶数,则PHICH(i)使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发送ACK/NACK。当然,也可以定义相反的映射关系。
在方法2中,如果floor(i/SF)是奇数,则PHICH(i)使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发送ACK/NACK,而如果floor(i/SF)是偶数,则PHICH(i)使用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发送ACK/NACK。当然,也可以定义相反的映射关系。在方法2中,SF指示用于ACK/NACK传输的扩频因子,而floor(a)意味着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
通常,可以将最多SF个ACK/NACK信号复用于一个CDM分段,而如果ACK/NACK的传输信号被映射到I信道和Q信道的两维区域,则复用容量成倍增加。在这种情况中,方法2的公式修改为floor(i/(SF*2))。
当节点B计划发送的ACK/NACK信号数目较大时,两种方法均能防止在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OFDM码元中的特定OFDM码元中发生的功率或无线资源的过载。
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和CDM分段集合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随调度控制信息被隐式地通知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定义以上操作使得在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OFDM码元之间的功率能够均匀地分布,由此防止其中特定的OFDM码元功率过载的情形。此外,该定义使得用于ACK/NACK传输的无线资源能够均匀地分散于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OFDM码元之上,由此防止其中特定的OFDM码元的无线资源过载的情形。
如上所述,如此映射每个集合的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以使得在OFDM码元间隔期间在频域中它们不会重叠。也即,分类成至少2个集合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被重复发送预定的次数,且它们在2个OFDM码元期间被分配以使得每个集合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重复的CDM分段的总的次数具有相同的比率。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如果OFDM码元的数目是2或2的倍数,而且每个集合的ACK/NACK信号组中的CDM分段的重复是3,则与集合#1关联的对于UE的ACK/NACK信号在不同的频域中按照在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之间的2:1的比率被分布和映射。此外,与集合#2关联的对于UE的ACK/NACK信号被如此映射以使得它们按照在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之间1:2的比率被分布于频域中。当然,也能够定义相反的映射关系。
因此,集合#1和集合#2的CDM分段被这样映射以使得依照重复的总和它们在两个OFDM码元中具有相同的比率。相同集合的用于ACK/NACK信号的CDM分段被分布和映射以使得尽可能在相同的OFDM码元中具有相同的频带间隔。因此,映射到OFDM码元的ACK/NACK CDM分段被这样定义以使得它们在频域中彼此不重叠,由此提供频率分集增益。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节点B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发送过程的图。
参考图12,在步骤1202中,节点B确定用于目前期望传输的ACK/NACK信号所属的子帧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N,以便发送ACK/NACK信号。N的值在支持MBSFN服务的子帧中固定为N=2,并且在不支持MBSFN服务的子帧中被确定为与期望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成比例的N=1或N=3。
在步骤1204中,节点B确定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N是否等于2。
如果在步骤1204中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是2,则节点B在步骤1206中确定CDM分段的尺寸、用于ACK/NACK传输的预定资源集合、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中的CDM分段集合,作为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CDM分段的尺寸是用于维持被复用到CDM分段的ACK/NACK信号之间的正交性的值,且通常使用固定的值。此外,这样实现CDM分段以使得在频域中它们彼此不会重叠,由此最大地获得频率分集增益。此外,节点B确定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以使得用于ACK/NACK传输的OFDM码元中的特定OFDM码元中不会发生功率过载。也即,期望发送的ACK/NACK信号被均匀地分布和映射到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
确定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和与ACK/NACK一起发送的调度信息所映射的传输资源结合一起被隐式地向UE通知,或者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向UE通知。
在步骤1208中,节点B根据从UE中接收的数据中错误的存在/不存在来产生ACK/NACK信号,扩展产生的ACK/NACK信号,将其映射到CDM分段,然后在频域中重复发送CDM分段3次以便获得频域分集增益。重复3次的CDM分段被映射到在步骤1206中确定的ACK/NACK信号传输资源。
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一次,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二OFDM码元两次。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两次,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二OFDM码元一次。因此,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中的每一个通过2个OFDM码元发送,满足重复=3。因此,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和集合#2按照相同的比率通过2个OFDM码元发送,通过利用在不同频域和时域上的分布传输的3次重复的传输来保证分集增益和接收性能。有可能的话,用于特定ACK/NACK传输的特定资源集合的CDM分段被分布和映射成具有相同的频率间隔。
如果在步骤1204中确定OFDM码元的数目不是2,则节点B前进到步骤1210,其中它确定CDM分段的尺寸以及CDM分段在频域中被映射的位置,作为ACK/NACK传输的资源。如果用于ACK/NACK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1,则节点B重复3次将ACK/NACK CDM分段映射到子帧中的第一OFDM码元。
如果用于ACK/NACK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3,则节点B将ACK/NACK CDM分段映射到子帧中的第一OFDM码元、第二OFDM码元和第三OFDM码元中的每一个一次,重复该ACK/NACK CDM分段总共3次。在步骤1212中,节点B根据从UE中接收的数据中错误的存在/不存在来产生ACK/NACK信号,扩展产生的ACK/NACK信号,并且向接收器发送该扩展信号。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UE中用于ACK/NACK信号的接收过程的图。UE中的接收过程对应于图12的节点B的发送过程的相反过程。
参考图13,在步骤1302中,UE通过信令标识用于节点B的控制信息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N、或其等价信息。该信息能够经过从节点B发送的单独信令获得。
在步骤1304中,UE确定所标识的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N是否等于2。
如果在步骤1304中确定用于ACK/NACK信号传输的OFDM码元的数目是2,则UE前进到步骤1306,其中它确定节点B已经利用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为N=2定义的)中的哪个CDM分段集合发送ACK/NACK信号。能够通过发送资源(连同ACK/NACK信号一起接收的调度控制信息所映射的)的检测来类推该确定,或者能够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实现。
也即,当OFDM码元的数目是2而对于相应ACK/NACK信号的每个CDM分段的重复是3时,UE确定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1的CDM分段被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一次而映射到第二OFDM码元两次。同时,UE确定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集合#2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两次而将CDM分段映射到第二OFDM码元一次。
在步骤1308中,UE从每个CDM分段(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中提取ACK/NACK信号,将它解扩,将经解扩的ACK/NACK信号与在从每个CDM分段提取之后解扩的信号组合,并且对其执行解码。
可是,如果在步骤1304中确定N的值不是2,则UE前进到步1310,其中它确定节点B已经利用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集合(为N=1或3定义的)中的哪个CDM分段集合发送ACK/NACK信号。能够通过发送资源(连同ACK/NACK信号一起接收的调度控制信息所映射的)的检测来类推该确定,或者能够经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实现。在步骤1312中,UE从每个CDM分段(ACK/NACK信号所映射的)中提取ACK/NACK信号,将它解扩,将经解扩的ACK/NACK信号与在从每个CDM分段提取之后解扩的信号组合,并且对其执行解码。
第三实施例的具体发送/接收装置和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相同,从而将省去它们的说明。但是,具体参数和用于映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的方法遵循在第三实施例中做出的假设。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是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支持诸如移动TV的广播服务的MBSFN服务的示例。第四实施例考虑这样的情形,其中ACK/NACK信号用扩频因子4扩展并且被映射到CDM分段,CDM分段被重复3次,以及通过应用空间-频率分组编码(SFBC)方法(这是基于4个发送天线的分集发送方法)在子帧的第一2OFDM码元期间发送ACK/NACK信号。SFBC,作为期望发送信号的复共轭和符号反转的结合,是一种通过重新配置信号以使得其在空间域和频域上具有正交性来获得分集增益的技术。
参考图14和15,现在将做出根据按以上条件执行的本发明的通过应用SFBC方法将ACK/NACK信号映射到多个发送天线的详细操作原理的说明。为简便起见,仅示出ACK/NACK信号,而其他UL/DL调度信息和导频信号没有示出。
通过BPSK或QPSK调制将关于任意UE(i)的ACK/NACK信号生成为调制码元,且利用长度-4的正交码扩展所产生的ACK/NACK调制码元并且映射到CDM分段。CDM分段是包括时间-频率域的连续RE的资源单元,其数目与用于ACK/NACK发送的正交码的扩频因子对应,并且排除了除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或RS)和ACK/NACK以外的其他控制信号所映射到的RE。用于为UE(i)发送ACK/NACK信号的物理信道被定义为PHICH(i)。对于相同的CDM分段能够是复用的PHICH,其数目与应用于扩展ACK/NACK信号的正交码的扩频因子对应,并且复用到相同CDM分段的PHICH集合被定义为PHICH群组。
如果应用发送不同PHICH到实部和虚部的I/Q复用,则可以将最大SF*2个PHICH复用到相同的CDM分段。属于相同PHICH群组的PHICH被复用到相同CDM分段,并且重复地在频域中发送3次。也即,用于发送一个PHICH的CDM分段的尺寸是4(SF=4),并且PHICH被映射到频域中的3个不同的CDM分段。为方便起见,每个CDM分段被独立表示为重复索引r(r=0、1、…、R-1;R=3)。
也即,在频域中重复3次的CDM分段中,第一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0标识,第二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1标识,而第三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2标识。另外,如果定义用于标识用于任意UE(i)的PHICH(i)所属的PHICH群组的PHICH群组索引g(g=0、1、…、G-1),则能够计算如下。
g=floor(i/PHICH_GROUP_SIZE)……(1)
其中PHICH_GROUP_SIZE是指示多少PHICH被CDM复用到一个PHICH群组的值,且如果应用I/Q复用则它是SF*2,否则它是SF。
为简便起见,能够定义样式A和样式B如下。
在本发明中,如果利用SF=4正交码扩展ACK/NACK调制码元,则产生包括四个码片a1、a2、a3和a4的信号。用于在频域中将产生的码片顺序映射到4个发送天线中的天线#0(图14的1402或图15的1502)的CDM分段、以及在频域中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的-a2*、a1*、-a4*和a3*顺序映射到天线#2(1406或1506)的CDM分段的样式叫做样式A,其中a*表示‘a’的复共轭。
用于在频域中将通过利用SF=4的正交码扩展ACK/NACK信号而产生的a1、a2、a3和a4顺序映射到4个发送天线中的天线#1(1404或1504)的CDM分段、以及在频域中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的-a2*、a1*、-a4*和a3*顺序映射到天线#3(1408或1508)的CDM分段的样式叫做样式B。
在基于4个发送天线应用SFBC到PHICH以发送利用SF=4的正交码扩展的ACK/NACK信号中,根据PHICH群组索引g和重复索引r来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执行天线映射。
图14说明根据CDM分段的重复索引r发送PHICH的示例,即,对r=0利用样式A1410、对r=1利用样式B1412、以及对r=2利用样式A1414来发送PHICH。这将叫做“A-B-A天线映射”。
图15说明根据CDM分段的重复索引r发送PHICH的示例,即,对r=0利用样式B1510、对r=1利用样式A1512、以及对r=2利用样式B1514来发送PHICH。这将叫做“B-A-B天线映射”。
通过定义根据PHICH群组索引g,如对于g=偶数,执行A-B-A映射,而对于g=奇数则执行B-A-B映射(或者其相反的操作也是可能的)的操作,当发送多个PHICH时在天线之间均匀地分布发送功率,由此防止其中特定天线功率过载的情形。
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天线映射方法的在时间-频率域中映射PHICH群组的方法的图。参考图16,现在做出用于在OFDM码元和PHICH群组所映射的天线之间均匀分布发送功率的映射方法的说明。
参考图16,水平轴表示频域,而垂直轴表示时间域。构成一个PHICH群组的CDM分段被映射到频域中的不同区中,并且按照分布方式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1和OFDM码元#2中。用于标识OFDM码元的索引被表示为n,其中n=0,1。
PHICH群组g=0(1602)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1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26)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18)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PHICH群组g=1(1604)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12)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28)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2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也即,对于PHICH群组g=0和PHICH群组g=1,它们用于将每个CDM分段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的方法被维持相等,而它们的天线映射样式被分别不同地维持为A-B-A映射和B-A-B映射。因此,当2个PHICH群组被映射和发送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在任意时间被最大地均匀分布,由此防止特定天线功率过载的情形。
此外,当发送PHICH群组时,PHICH群组g=2(1606)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2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14)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30)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PHICH群组g=3(1608)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24)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616)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63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也即,对于PHICH群组g=2和PHICH群组g=3,它们用于将每个CDM分段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的方法被维持相等,而它们的天线映射样式被分别不同地维持为A-B-A映射和B-A-B映射。因此,当总共4个PHICH群组被映射和发送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在任意时间和在相同时间处被最大地均匀分布,OFDM码元之间的发送功率也最大地均匀分布,由此防止特定天线和OFDM码元功率过载的情形。
能够通过将PHICH群组g=2和PHICH群组g=3中每个CDM分段的频域位置与PHICH群组g=0和PHICH群组g=1中每个CDM分段的预定频域位置匹配来减少映射操作的复杂度。
如果需要映射和发送多于总共4个PHICH群组,则增加的PHICH群组应用为PHICH群组g=0~3定义的映射操作以使得PHICH群组在时间-频率域中彼此不会重叠。
在图14和15描述的映射操作能够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241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251
在表1中,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到OFDM码元n=0(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0)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010,010,101,101,…]的顺序被映射。当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为在OFDM码元n=1开始(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1)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101,101,010,010,…]的相反顺序被映射。
如上所述,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CDM分段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随调度控制信息或用于UL数据发送的资源来隐式地通知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
第四实施例的具体发送/接收装置和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相同,从而将省去它们的说明。但是,具体参数和用于映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的方法遵循在第四实施例中做出的假设。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是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支持诸如移动TV的广播服务的MBSFN服务的示例。第五实施例考虑这样的情形,其中ACK/NACK信号用扩频因子2扩展并且被映射到长度-2的迷你CDM分段,迷你CDM分段被重复3次,以及通过应用SFBC方法(这是基于4个发送天线的分集发送方法)在子帧的第一2OFDM码元期间发送ACK/NACK信号。
参考图17和18,现在将做出根据按以上条件执行的本发明的通过应用SFBC方法将ACK/NACK信号映射到多个发送天线的详细操作原理的说明。为简便起见,仅示出ACK/NACK信号,而其他UL/DL调度信息和导频信号没有示出。
通过BPSK或QPSK调制将关于任意UE(i)的ACK/NACK信号生成为调制码元,且利用长度-2的正交码扩展产生的ACK/NACK调制码元并且映射到迷你CDM分段。迷你CDM分段是包括时间-频率域的连续RE的资源单元,其数目与用于ACK/NACK传输的正交码的扩频因子对应,并且排除了除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或RS)和ACK/NACK以外的其他控制信号所映射到的RE。2个迷你CDM分段构成第四实施例所述的CDM分段。复用到相同迷你CDM分段的PHICH集合被叫做‘PHICH群组’。
属于相同PHICH群组的PHICH被复用到相同的迷你CDM分段,并且重复地在频域中发送3次。也即,用于发送一个PHICH的迷你CDM分段的尺寸是2(SF=2),并且PHICH被映射到频域中的3个不同的迷你CDM分段。方便起见,每个迷你CDM分段被独立表示为重复索引r(r=0,1,…,R-1;R=3)。
也即,在频域中重复3次的迷你CDM分段中,第一迷你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0标识,第二迷你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1标识,而第三迷你CDM分段由重复索引r=2标识。另外,如果定义用于标识用于任意UE(i)的PHICH(i)所属的PHICH群组的PHICH群组索引g(g=0,1,…,G-1),则能够计算如下。
g=floor(i/PHICH_GROUP_SIZE)……(2)
其中PHICH_GROUP_SIZE是指示多少PHICH被CDM复用到一个PHICH群组的值,且如果应用I/Q复用则它是SF*2,否则它是SF。
为简便起见,能够定义样式A'和样式B'如下。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果利用SF=2正交码扩展ACK/NACK调制码元,则产生包括两个码片a1和a2的信号。用于在频域中的位置f0(图17的1716和1732,以及图18的1824)和f1(图17的1718和1734,以及图18的1826)处将产生的码片顺序映射到4个发送天线中的天线#0(图17的1702或图18的1802)的CDM分段,以及在频域中的位置f0(图17的1716和1732,以及图18的1824)和f1(图17的1718和1734,以及图18的1826)处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的-a2*和a1*顺序映射到天线#2(1706或1806)的CDM分段的样式;以及如果利用SF=2正交码扩展另一ACK/NACK调制码元,则在频域中将产生的两个码片a1和a2映射到位置f2(图17的1720和1736,以及图18的1828)和f3(图17的1722和1738,以及图18的1830)处,以及在频域中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a2*和a1*映射到天线#2的位置f0和f1以及位置f2和f3的样式,被叫做‘样式A′’。
用于将利用SF=2正交码扩展ACK/NACK调制码元产生的a1和a2在频域中的位置f0和f1处顺序映射到4个发送天线中的天线#1(1704或1804)的CDM分段,以及在频域中的位置f0和f1处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的-a2*和a1*顺序映射到天线#3(1708或1808)的CDM分段的样式;以及如果利用SF=2正交码扩展另一ACK/NACK调制码元,则在频域中的位置f2和f3处将产生的两个码片a1和a2映射到4个发送天线中的天线#1(1704或1804)的CDM分段,以及在频域中的位置f2和f3处将表示成产生的码片的复共轭或符号反转信号-a2*和a1*顺序映射到天线#3(1708或1808)的CDM分段的样式,被叫做‘样式B′’。
在基于4个发送天线应用SFBC到PHICH以发送利用SF=2的正交码扩展的ACK/NACK信号中,根据PHICH群组索引g和重复索引r来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执行天线映射。
图17说明根据迷你CDM分段的重复索引r发送PHICH的示例,即,对r=0利用样式A'1710、对r=1利用样式B'1712、以及对r=2利用样式A'1714来发送PHICH。这将叫做“A'-B'-A'天线映射”。同时,图18说明根据迷你CDM分段的重复索引r发送PHICH的示例,即,对r=0利用样式B'1810、对r=1利用样式A'1812、以及对r=2利用样式B'1814来发送PHICH。这将叫做“B'-A'-B'天线映射”。
通过定义根据PHICH群组索引g,如对于floor(g/2)=偶数,执行A'-B'-A'映射,而对于floor(g/2)=奇数则执行B'-A'-B'映射(或者其相反的操作也是可能的)的操作,当发送多个PHICH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被均匀地分布,由此防止其中特定天线功率过载的情形。
图1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天线映射方法的用于在时间-频率域中映射PHICH群组的方法的图。参考图19,现在做出用于在OFDM码元和PHICH群组所映射的天线之间均匀分布发送功率的映射方法的说明。
参考图19,水平轴表示频域,而垂直轴表示时间域。构成一个PHICH群组的迷你CDM分段被映射到频域中的不同区中,并且按照分布方式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1和OFDM码元#2中。用于标识OFDM码元的索引被表示为n,其中n=0、1。
PHICH群组g=0(1902)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18)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50)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34)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PHICH群组g=1(1904)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2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5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36)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PHICH群组g=2(1906)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22)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54)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38)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PHICH群组g=3(1908)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24)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56)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4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也即,对于PHICH群组g=0~3,它们用于将每个迷你CDM分段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的方法被维持相等,而天线映射样式对于PHICH群组g=0~1应用A'-B'-A'映射而对于PHICH群组g=2~3应用B'-A'-B'映射。因此,当4个PHICH群组被映射和发送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在任意时间处被最大地均匀分布,由此防止特定天线功率过载的情形。
此外,当PHICH群组被发送时,PHICH群组g=4(1910)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4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26)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58)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PHICH群组g=5(1912)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44)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28)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60)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PHICH群组g=6(1914)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46)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3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6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PHICH群组g=7(1908)的第一迷你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48)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迷你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1932)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迷你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1964)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也即,对于PHICH群组g=4~7,它们用于将每个迷你CDM分段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的方法被维持相等,而天线映射样式对于PHICH群组g=4~5应用A'-B'-A'映射而对于PHICH群组g=6~7应用B'-A'-B'映射。因此,当总共8个PHICH群组被映射和发送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在任意时间和相同时间处被最大地均匀分布,OFDM码元之间的发送功率也最大地均匀分布,由此防止特定天线和OFDM码元功率过载的情形。
能够通过将PHICH群组g=4~7中每个CDM分段的频域位置与PHICH群组g=0~3中每个CDM分段的预定频域位置匹配来减少映射操作的复杂度。
如果需要映射和发送多于总共8个PHICH群组,则增加的PHICH群组应用为PHICH群组g=0~7定义的映射操作以使得PHICH群组在时间-频率域中彼此不会重叠。
图17和18所述的映射操作能够总结为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291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301
在表2中,当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到OFDM码元n=0(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0)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010,010,010,010,101,101,101,101,…]的顺序被映射。当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为在OFDM码元n=1开始(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1)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101,101,101,101,010,010,010,010…]的相反顺序被映射。
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CDM分段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随调度控制信息或用于UL数据发送的资源来隐式地通知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
第五实施例的具体发送/接收装置和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相同,从而将省去它们的说明。但是,具体参数和用于映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的方法遵循在第五实施例中做出的假设。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是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支持诸如移动TV的广播服务的MBSFN服务的示例。第六实施例考虑这样的情形,其中ACK/NACK信号用扩频因子4扩展并且被映射到CDM分段,CDM分段被重复3次,以及通过应用SFBC方法(这是基于4个发送天线的分集发送方法)在子帧的第一2OFDM码元期间发送ACK/NACK信号。
第六实施例,作为第四实施例的另一修改,其中应用在第四实施例中定义的天线映射样式A和B,如图18说明的在时间-频率域中映射PHICH群组。
参考图20,水平轴表示频域,而垂直轴表示时间域。构成一个PHICH群组的CDM分段被映射到频域中的不同区中,并且按照分布方式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1和OFDM码元#2中。用于标识OFDM码元的索引被表示为n,其中n=0、1。
PHICH群组g=0(2002)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2006)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2014)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2010)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
PHICH群组g=1(1604)的第一CDM分段(r=0)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2012)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第二CDM分段(r=1)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B(2008)被映射到OFDM码元#1(n=0),而第三CDM分段(r=2)通过应用天线映射样式A(2016)被映射到OFDM码元#2(n=1)。
也即,对于PHICH群组g=0和PHICH群组g=1,它们用于CDM分段的天线映射样式被相等地维持为A-B-A映射(或B-A-B映射),而它们将每个CDM分段映射到时间域的OFDM码元的方法被不同地维持。因此,当2个PHICH群组被映射和发送时,天线之间的发送功率在任意时间被均匀分布达一定程度,并且OFDM码元之间的发送功率被最大地均匀分布。
能够通过将PHICH群组g=1中每个CDM分段的频域位置与PHICH群组g=0中每个CDM分段的预定频域位置匹配来减少映射操作的复杂度。
如果需要映射和发送多于总共2个PHICH群组,则增加的PHICH群组应用为PHICH群组g=0~1定义的映射操作以使得PHICH群组在时间-频率域中彼此不会重叠。
以上所述的映射操作能够总结为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311
Figure BDA00002726534100321
在表3中,当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到OFDM码元n=0(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0)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010,101,…]的顺序被映射。当PHICH群组g=0的第一CDM分段r=0被映射为在OFDM码元n=1开始(OFDM码元的开始码元被定义为n=1)时,OFDM码元索引n按照[101,010…]的相反顺序被映射。
指示UE应该监视哪个CDM分段以便从节点B接收ACK/NACK信号的信息通过映射关系随调度控制信息或用于UL数据发送的资源来隐式地通知而无需单独的信令,或者通过单独的物理层或上层信令来通知。
第六实施例的具体发送/接收装置和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相同,从而将省去它们的说明。但是,具体参数和用于映射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的方法遵循在第六实施例中做出的假设。第六实施例等于第四实施例,然而其中,PHICH群组的数目是2。
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PHICH映射方法中,在时间-频率域中的映射规则能够数学上总结为如公式(3)所表示的。
为了映射属于PHICH群组g的PHICH,确定伪CDM分段的索引A0(g,r)=A0(g,0)、A0(g,1)、...、A0(g,R-1)以使得它位于第一OFDM码元中。这里,r(r=0、1、…R-1)指示CDM分段的重复索引。基于通过其发送PHICH的OFDM码元的数目N(n=0、1、...、N-1)、PHICH群组索引g、和CDM分段的重复索引r,PHICH被实际映射到的CDM分段变成A(g,r)=A(g,0)、A(g,1)、...、A(g,R-1),而A(g,r)如公式(3)所计算的。
A(g,r)=A0(g,r)+mod(floor(g/K),N).........(3)
这里,对于N=2,SF=4以及发送天线的数目=4,K=2;对于N=2,SF=2以及发送天线的数目=4,K=4;否则K=1。
在公式中,mod(a,b)表示通过‘a’除以‘b’得到的余数。
例如,当使用该方案时,图16的操作针对K=2执行,而图19的操作针对K=4执行。
从前述说明显然的,本发明按照考虑了预定的重复的分布方式通过至少一个OFDM码元发送HARQ ACK/NACK信号,由此满足HARQ的可靠性。也即,在发送/接收HARQ ACK/NACK信号时,本发明获得对抗干扰信号的分集增益,维持复用的正交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并且在时间-频率域中提供分集增益。此外,本发明防止特定OFDM码元功率过载的情况,由此有助于支持HARQ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具体优选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48)

1.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码元群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产生应用正交序列的的码元群组;
基于码元群组索引和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群组索引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并且
发送经映射的码元群组,
其中,根据该码元群组索引,以交替样式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该OFDM码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交替地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以便与OFDM码元映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索引的尺寸是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码元群组索引和所述PHICH群组索引,以交替模式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多天线阵列,
其中,所述多天线阵列包括四个天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复共轭和符号反转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该多天线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正交序列的该码元群组包括通过根据扩频因子利用正交序列对码元群组扩频而产生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扩频因子是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频域中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4个连续的资源元素,以便将所述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所述OFDM码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0,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010]映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1,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101]映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在多个PHICH群组中的每一至少两个连续PHICH群组,改变基于该码元索引的交替模式。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天线映射样式 0 0 0 A 0 1 1 B 0 2 0 A 1 0 0 B 1 1 1 A 1 2 0 B 2 0 1 A 2 1 0 B 2 2 1 A 3 0 1 B 3 1 0 A 3 2 1 B ... ... ... ...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0 0 0 0 1 1 0 2 0 1 0 0 1 1 1 1 2 0 2 0 1 2 1 0 2 2 1
3 0 1 3 1 0 3 2 1 ... ... ...
13.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产生应用正交序列的的码元群组,基于码元群组索引和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群组索引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和
发送器,用于发送经映射的码元群组,
其中,根据该码元群组索引,以交替样式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该OFDM码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交替地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以便与OFDM码元映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组索引的尺寸是3。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码元群组索引和所述PHICH群组索引,以交替模式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多天线阵列,
其中,所述多天线阵列包括四个天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应用复共轭和符号反转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该多天线阵列。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应用正交序列的该码元群组包括通过根据扩频因子利用正交序列对码元群组扩频而产生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扩频因子是4。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在频域中将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4个连续的资源元素,以便将所述产生的码元群组映射到所述OFDM码元。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0,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010]映射。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1,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101]映射。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针对在多个PHICH群组中的每一至少两个连续PHICH群组,改变基于该码元索引的交替模式。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天线映射样式 0 0 0 A 0 1 1 B 0 2 0 A 1 0 0 B 1 1 1 A 1 2 0 B 2 0 1 A 2 1 0 B 2 2 1 A 3 0 1 B 3 1 0 A 3 2 1 B ... ... ... ...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产生的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0 0 0 0 1 1 0 2 0 1 0 0 1 1 1 1 2 0
2 0 1 2 1 0 2 2 1 3 0 1 3 1 0 3 2 1 ... ... ...
25.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码元群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
确定码元群组的位置信息;并且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信号获取应用正交序列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码元群组基于码元群组索引和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群组索引而被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交替地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以便与OFDM码元映射。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索引的尺寸是3。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根据所述码元群组索引和所述PHICH群组索引而以交替模式映射到多天线阵列,
其中,所述多天线阵列包括四个天线。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复共轭和符号反转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码元群组映射到该多天线阵列。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正交序列的该码元群组包括通过根据扩频因子利用正交序列对码元群组扩频而产生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扩频因子是4。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码元群组在频域中映射到4个连续的资源元素以便与所述OFDM码元映射。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0,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010]映射。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1,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101]映射。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在多个PHICH群组中的每一至少两个连续PHICH群组,改变基于该码元索引的交替模式。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天线映射样式 0 0 0 A 0 1 1 B 0 2 0 A 1 0 0 B 1 1 1 A 1 2 0 B 2 0 1 A 2 1 0 B 2 2 1 A 3 0 1 B 3 1 0 A 3 2 1 B ... ... ... ...
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0 0 0 0 1 1 0 2 0 1 0 0 1 1 1 1 2 0
2 0 1 2 1 0 2 2 1 3 0 1 3 1 0 3 2 1 ... ... ...
37.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控制器,用于确定码元群组的位置信息,并且基于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信号获取应用正交序列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码元群组基于码元群组索引和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群组索引而被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组交替地映射到第一OFDM码元和第二OFDM码元以便与OFDM码元映射。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组索引的尺寸是3。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根据所述码元群组索引和所述PHICH群组索引而以交替模式组映射到多天线阵列,
其中,所述多天线阵列包括四个天线。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应用复共轭和符号反转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码元群组映射到该多天线阵列。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应用正交序列的该码元群组包括通过根据扩频因子利用正交序列对码元群组扩频而产生的码元群组,
其中,所述扩频因子是4。
43.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所述码元群组在频域中映射到4个连续的资源元素以便与所述OFDM码元映射。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0,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010]映射。
4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该码元群组映射至的OFDM码元的起始码元被定义为n=1,则用于传输该码元群组的码元索引n被以顺序[101]映射。
46.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针对在多个PHICH群组中的每一至少两个连续PHICH群组,改变基于该码元索引的交替模式。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天线映射样式 0 0 0 A 0 1 1 B 0 2 0 A 1 0 0 B 1 1 1 A 1 2 0 B 2 0 1 A 2 1 0 B 2 2 1 A 3 0 1 B 3 1 0 A 3 2 1 B ... ... ... ...
4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码元群组根据下列表格映射到OFDM码元:
PHICH群组g 码元群组索引r 码元索引n 0 0 0 0 1 1 0 2 0 1 0 0 1 1 1 1 2 0
2 0 1 2 1 0 2 2 1 3 0 1 3 1 0 3 2 1 ... ... ...
CN201310010101.2A 2007-08-21 2008-08-21 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和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03178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083876 2007-08-21
KR10-2007-0083876 2007-08-21
KR10-2007-0093321 2007-09-13
KR20070093321 2007-09-13
KR10-2008-0003910 2008-01-14
KR1020080003910A KR101410120B1 (ko) 2007-08-21 2008-01-14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2487.5A Division CN101849379B (zh) 2007-08-21 2008-08-21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945A true CN103178945A (zh) 2013-06-26
CN103178945B CN103178945B (zh) 2016-08-03

Family

ID=406874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0101.2A Active CN103178945B (zh) 2007-08-21 2008-08-21 发送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和接收码元群组的设备及方法
CN201410421084.6A Active CN104184566B (zh) 2007-08-21 2008-08-21 接收码分复用cdm分段的装置及方法
CN200880112487.5A Active CN101849379B (zh) 2007-08-21 2008-08-21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1084.6A Active CN104184566B (zh) 2007-08-21 2008-08-21 接收码分复用cdm分段的装置及方法
CN200880112487.5A Active CN101849379B (zh) 2007-08-21 2008-08-21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8) US8140929B2 (zh)
EP (2) EP2191605B1 (zh)
JP (3) JP5103529B2 (zh)
KR (2) KR101410120B1 (zh)
CN (3) CN103178945B (zh)
AU (1) AU2008289771B2 (zh)
CA (1) CA2697010C (zh)
DE (3) DE202008018244U1 (zh)
ES (2) ES2745108T3 (zh)
RU (1) RU2466502C2 (zh)
WO (1) WO2009025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1042B2 (en) * 2007-03-29 2014-09-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80558B1 (ko) 2007-06-19 2014-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운딩 기준신호의 전송방법
EP2180629B1 (en) 2007-08-14 2017-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resource region information for PHICH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PDCCH
KR101397039B1 (ko) * 2007-08-14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예측 오류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cdm 방식 신호전송 방법
KR101430267B1 (ko) * 2007-08-14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507785B1 (ko) * 2007-08-16 2015-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1405974B1 (ko) * 2007-08-16 2014-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410120B1 (ko) * 2007-08-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254429B1 (en) * 2007-10-02 2012-08-28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0925440B1 (ko) 2008-01-28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KR100925439B1 (ko) * 2008-02-19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KR20090093800A (ko) * 2008-02-29 2009-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KR101616148B1 (ko) 2008-11-04 2016-04-27 애플 인크. 무선 디바이스에 의한 확인응답 정보의 제공
KR101715938B1 (ko) * 2009-03-03 2017-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075859B2 (ja) * 2009-03-09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
WO2010107221A2 (ko) 2009-03-16 2010-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504331B2 (ja) * 2009-03-18 2014-05-28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データ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
WO2010114252A2 (en) 2009-03-29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611281B2 (en) 2009-04-02 2013-1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e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718163B1 (ko) * 2009-04-03 2017-03-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harq를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49108B1 (ko) 2009-04-17 2017-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에서 harq ack/nack 피드백 신호 검출 방법
KR101717521B1 (ko) * 2009-04-26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0279009A (ja) * 2009-04-27 2010-12-09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942208B2 (en) * 2009-06-2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reduced feedback delay
WO2011005576A2 (en) * 2009-06-24 2011-0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antenna management
EP2453598A4 (en) * 2009-07-07 2015-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ING CARRIER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EP2456108B1 (en) 2009-07-16 2019-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receiver transmit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71209A1 (en) * 2009-08-26 2012-07-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CN102577213A (zh) * 2009-09-25 2012-07-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14099B (zh) * 2009-11-02 2013-04-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19888B (zh) * 2009-11-10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中参考信号序列的映射系统及方法
WO2011059279A2 (ko) * 2009-11-15 2011-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전력 제어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55367A (ko) * 2009-11-17 2011-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9025542B2 (en) 2009-11-23 2015-05-05 Lg Electronics Inc. ACK/NAC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149131B (zh) * 2010-02-10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KR101785656B1 (ko) * 2010-03-04 2017-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388944A1 (en) * 2010-03-25 2011-11-23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120808A (ko) 2010-04-29 2011-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하향링크 ack/nack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KR101294218B1 (ko) * 2010-05-10 2013-08-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 필름 원반의 품질 판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468934B (zh) * 2010-11-08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数据块应答信息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A2838881C (en) * 2011-06-16 2017-01-03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guided up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O2013012285A2 (ko) * 2011-07-20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809918B1 (ko) * 2011-08-04 2017-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83746A1 (en)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CN102546134B (zh) * 2011-12-29 2015-07-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99961A (zh) 2012-01-06 2013-07-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发送分集技术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
US8837271B1 (en) 2012-10-04 2014-09-16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a downlink resource block among multiple users
US11245507B2 (en) 2012-11-02 2022-02-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uplink HARQ-ACK resources for LTE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TWI470980B (zh) * 2012-12-26 2015-01-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解碼方法及多媒體播放系統
CN103973397B (zh) * 2013-01-29 2019-0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US9307535B1 (en) * 2014-01-02 2016-04-05 Sprint Spectrum L.P. Manag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hybrid-ARQ groups
WO2015103746A1 (en) * 2014-01-08 2015-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mbsfn enhancement
WO2015113214A1 (en) * 2014-01-28 2015-08-0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enhanced harq mechanism
US9337983B1 (en) 2014-03-13 2016-05-10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discrete portions of frequency bandwidth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CK and NACK transmissions
US9622233B1 (en) 2014-06-16 2017-04-11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use of orthogonal coding to manage control channel capacity
US11184880B2 (en) * 2015-12-01 2021-11-23 Ipcom Gmbh & Co. Kg ACK/NACK messaging in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US10277334B2 (en) * 2016-11-03 2019-04-30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ybrid OFDM body coupled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US20180140063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Jose GOMEZ Cell phone pocket/shield
KR101934568B1 (ko) * 2016-11-25 2019-01-02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나노다공성 그래핀 막의 제조 방법
CN109818895B (zh) * 2017-11-17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序列组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循环移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74757B (zh) * 2018-05-10 2022-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237042A (zh) 2018-08-21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US11381346B2 (en) 2019-04-02 2022-07-05 Intel Corporation Prioritization of services for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for new radio systems
US11664937B2 (en) * 2019-06-27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ross-carrier repetition
US11219011B1 (en) 2020-03-18 2022-01-04 Sprint Spectrum L.P. Coordinated use of enhanc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ePDCCHs) in shared spectrum
EP4270832A1 (en) * 2020-12-24 2023-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and receives signals related to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527A (zh) * 2001-04-03 2005-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数据的方法
US20060104242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packet data
EP1816777A2 (en) * 2006-02-07 2007-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8587C (fi) * 1995-07-06 1997-07-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Järjestelmä pakettiverkon yhdistämiseksi digitaaliseen radioverkkoon
EP2293452B1 (en) * 2000-07-05 2012-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uncturing a turbo coded data block
US7131038B2 (en) * 2000-10-12 2006-10-31 3Com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carrier channels
KR100879942B1 (ko) 2002-02-16 2009-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품질지시자 코딩을 위한 기저수열 생성방법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KR101245799B1 (ko) * 2003-08-06 2013-03-20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KR100950668B1 (ko) * 2003-09-30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20146B1 (ko) 2003-12-22 2005-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장치및 방법
CN100583718C (zh) * 2004-06-09 2010-01-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电信系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20060065790A (ko) 2004-12-10 2006-06-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fdm/ofdma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일반버스트 및 harq 버스트 동시 지원 방법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US7885911B2 (en) * 2006-03-24 2011-02-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Fast approximate wavelet tracking on streams
US8582535B2 (en) * 2006-04-28 2013-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hybrid ARQ acknowledgment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925436B1 (ko) * 2006-10-02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효율적인 다중화를 이용한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US8103945B2 (en) * 2007-01-05 2012-01-24 Sony Corporation Decoding method and decoding apparatus as well as program
US7990920B2 (en) * 2007-04-26 2011-08-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diversity for acknowledgement and category 0 bi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41501B1 (ko) * 2007-05-29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0908063B1 (ko) * 2007-06-13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US8160172B2 (en) * 2007-08-03 2012-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s for downlink ACK/NACK channels
JP4689646B2 (ja) * 2007-08-15 2011-05-25 Kddi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KR101410120B1 (ko) * 2007-08-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25439B1 (ko) 2008-02-19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527A (zh) * 2001-04-03 2005-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数据的方法
US20060104242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packet data
EP1816777A2 (en) * 2006-02-07 2007-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379B (zh) 2014-09-24
AU2008289771A1 (en) 2009-02-26
RU2466502C2 (ru) 2012-11-10
US20120201327A1 (en) 2012-08-09
KR101293905B1 (ko) 2013-08-06
US8140929B2 (en) 2012-03-20
US20160028509A1 (en) 2016-01-28
EP2259475B1 (en) 2019-07-03
EP2191605B1 (en) 2018-05-23
US20160028510A1 (en) 2016-01-28
US9544101B2 (en) 2017-01-10
DE202008018247U1 (de) 2012-04-04
JP2010537546A (ja) 2010-12-02
KR20130027546A (ko) 2013-03-15
EP2259475A2 (en) 2010-12-08
US8868996B2 (en) 2014-10-21
US9166748B2 (en) 2015-10-20
US20090055703A1 (en) 2009-02-26
JP2013062807A (ja) 2013-04-04
JP5103529B2 (ja) 2012-12-19
EP2191605A4 (en) 2014-09-10
DE202008018244U1 (de) 2012-04-04
US20130083764A1 (en) 2013-04-04
CA2697010C (en) 2013-11-26
US20160028517A1 (en) 2016-01-28
US9496992B2 (en) 2016-11-15
ES2745108T3 (es) 2020-02-27
CA2697010A1 (en) 2009-02-26
US9215044B2 (en) 2015-12-15
JP5649629B2 (ja) 2015-01-07
JP5972953B2 (ja) 2016-08-17
AU2008289771B2 (en) 2012-02-02
KR101410120B1 (ko) 2014-06-25
EP2191605A1 (en) 2010-06-02
RU2010106021A (ru) 2011-08-27
US20150023397A1 (en) 2015-01-22
WO2009025510A1 (en) 2009-02-26
ES2682458T3 (es) 2018-09-20
CN104184566A (zh) 2014-12-03
CN103178945B (zh) 2016-08-03
US8332709B2 (en) 2012-12-11
DE202008018268U1 (de) 2012-06-25
US20150124772A1 (en) 2015-05-07
EP2259475A3 (en) 2014-12-10
CN101849379A (zh) 2010-09-29
JP2015057917A (ja) 2015-03-26
US9503227B2 (en) 2016-11-22
KR20090019662A (ko) 2009-02-25
CN104184566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379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8990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认和Category 0比特的发射分集
US9571254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CN102946301B (zh) 通信系统中接收/发送确认/否定确认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A2715941A1 (en)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CN102308511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