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8883B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883B
CN103178883B CN201210044256.3A CN201210044256A CN103178883B CN 103178883 B CN103178883 B CN 103178883B CN 201210044256 A CN201210044256 A CN 201210044256A CN 103178883 B CN103178883 B CN 103178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sequence
channel unit
scrambling cod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42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883A (zh
Inventor
武雨春
冯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442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8883B/zh
Priority to EP12862635.5A priority patent/EP2785118B1/en
Priority to AU2012362045A priority patent/AU201236204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923 priority patent/WO2013097587A1/zh
Priority to EP17206613.6A priority patent/EP335549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7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883A/zh
Priority to US14/316,226 priority patent/US954488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883B/zh
Priority to US15/365,694 priority patent/US20170086177A1/en
Priority to US15/385,514 priority patent/US9955473B2/en
Priority to US15/903,595 priority patent/US10609698B2/en
Priority to US16/798,223 priority patent/US1123423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实现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加扰及解扰,其方法为: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Description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LT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中,一个小区中有多个UE(UserEquipment,用户终端,简称用户)动态复用时频资源,其中每个UE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是由该UE对应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来控制的。当发射端向UE发射控制信号时,就需要对各个UE的PDCCH进行加扰。
现有技术中,在LTE的Rel-10及以前的版本中,各个UE的PDCCH加扰所用的扰码序列是从一个长序列中截取得到的,具体的,每个PDCCH中包括了至少一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每个CCE的数据长度为36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由于在LTE的Rel-10及以前的版本中PDCCH的调制方式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此时每个RE为2bits,所以每个CCE需要截取的扰码序列的长度为72bits,因为每个CCE需要截取的扰码序列的长度相同,所以只需要知道之前有多少个CCE截取了扰码序列,就可以确定当前CCE需要截取的对应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在LTE的Rel-11版本中,由于考虑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多点协作),MU-MIMO(Multiple User-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 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增强等,PDCCH的容量成为限制系统吞吐量提高的瓶颈。因此3GPP(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考虑进一步增强PDCCH的容量,新增加的PDCCH信道称为ePDCCH(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每个ePDCCH包括至少一个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增强控制信道单元)。在LTE的Rel-11版本中ePDCCH的调制方式不再是固定的QPSK一种,还可能有16QAM调制和64QAM调制,这样ePDCCH中的每个eCCE的数据长度不再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截取的扰码序列的长度也不再是固定的72bits,当ePDCCH所在的第k个eCCE的调制方式采用QPSK时,eCCE需要截取的扰码序列的长度为 bits,而当调制方式采用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时此扰码序列的长度为 bits,当调制方式采用64QAM时此扰码序列的长度为 bits,此时,只知道之前有多少个eCCE截取了扰码序列并不能计算出当前eCCE需要截取的对应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进而导致了当前eCCE无法截取扰码序列,这样就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无法对ePDCCH进行加扰及解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能够实现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端,包括:
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发射单元,用于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接收单元,用于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解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通过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扰码序列,实现了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基于发射端一侧,如图1所示,包括:
S101、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S102、利用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S103、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基于用户终端一侧,如图2所示,包括:
S201、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S202、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S203、利用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上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是ePDCCH,控制信道单元可以是eCCE。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扰码序列,实现了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301、发射端根据用户终端的UE_Specific参数为用户终端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
具体的,在一个小区内,存在多个用户,一般情况下所有用户的ePDCCH位于一个子帧中,基站在给这些用户进行ePDCCH加扰前,先通过每个用户专用的种子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上述种子是为计算长序列初值而设置的参数,每个用户的种子中都包括了该用户专用的UE_Specific参数。
以一个用户为例,用于给该用户生成长序列的种子Cinit为cinit=UERNTI×215+nsubframe×28+3200,UERNTI为该用户的UE_Specific参数,nsubframe为子帧索引号的参数,根据种子Cinit得到长序列为{c(0),c(1),c(2),c(3),…}。
S302、发射端从长序列的预设位置开始,根据用户终端的eCCE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截取序列,以得到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
示例性的,假定当前基站有n个eCCE,eCCE0~eCCEn-1,eCCE的索引号为0~n-1,一般情况下,给一个用户终端分配的eCCE个数(即用户的ePDCCH中的eCCE个数)为1、2、4或8,且索引号连续,不妨假定上述用户的ePDCCH中包括其中两个eCCE,分别为eCCE0、eCCE1,该用户终端的调制方式为QPSK,eCCE0、eCCE1也都为QPSK调制,eCCE0中的RE个数为 eCCE1中的RE个数为 由于QPSK中每个RE为2bits,故eCCE0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eCCE1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截取的顺序按照eCCE索引号的顺序,先由eCCE0截取,再由eCCE1截取。当然,由于用户终端能够识别自身ePDCCH中所有eCCE的调制方式,故eCCE0、eCCE1也可以是不同的调制方式。
上述用户终端的eCCE0、eCCE1从该用户终端的专用长序列C(0),C(1),C(2),C(3),…截取扰码序列时,预设位置一般情况下为C(0),故eCCE0截取后得到的对应的扰码序列为 故eCCE1截取后得到的对应的扰码序列为 { c ( 2 N eCC E 0 RE ) , c ( 2 N eCC E 0 RE + 1 ) , . . . c ( 2 ( N eCC E 0 RE + N eCC E 1 RE ) - 1 ) } .
S303、发射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加扰。
S304、发射端将加扰后的ePDCCH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S305、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的UE_Specific参数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由于无论在发射端还是用户终端,对于每一个用户的UE_Specific参数是相同的,所以上述用户终端的生成长序列与发射端为该用户生成的长序列完全相同,且方法与步骤S301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306、用户终端从长序列的预设位置开始,根据自身的eCCE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截取序列,以得到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生成长序列后,该用户终端的eCCE0、eCCE1、截取对应扰码序列的方法与步骤S3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307、用户终端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ePDCCH数据。
S308、用户终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解扰。
特别的,当采用MIMO技术收发数据时,除了考虑eCCE的调制方式外,还必须考虑MIMO的发射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方式,即双流发射方式和发射分集方式。
假设eCCE的调制方式依然是QPSK,当采用发射分集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为2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但是当采用双流发射方式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就变为了4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截取方法与步骤S3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16QAM调制与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不同时使用,即当eCCE的调制方式为16QAM调制时,收发数据不采用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或采用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收发数据时,eCCE不采用16QAM调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S401、发射端根据不同的ePDCCH参数对应生成长序列。
具体的,发射端在对控制信号进行加扰前,先利用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种子生成长序列,这些种子中包括了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ePDCCH参数。
示例性的,假定有三种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则这三种调制方式对应的种子分别为Cinit_QPSK、Cinit_16QAM、Cinit_64QAM,根据这些种子产生的长序列分别为 c → QPSK = { c QPSK ( 0 ) , c QPSK ( 1 ) , . . . } , c → 16 QAM = { c 16 QAM ( 0 ) , c 16 QAM ( 1 ) , . . . } , c → 64 QAM = { c 64 QAM ( 0 ) , c 64 QAM ( 1 ) , . . . } .
S402、发射端根据当前的eCCE的ePDCCH参数选取对应的长序列,并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eCCE所含RE的个数与当前的eCCE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对应的长序列上截取当前的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示例性的,不妨假设发射端的第k个eCCE,即eCCEk的调制方式为16QAM,则将eCCE0~eCCEk-1所含RE的个数与eCCEk调制方式对应的每RE的比特数相乘后累计,因为16QAM的调制方式的每个RE的长度为4bits,所以eCCE0~eCCEk-1截取了从c(0)到 个bits,所以当前的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为 其中,eCCE0~eCCEk-1的调制方式可以是QPSK、16QAM或64QAM。
上述方法相当于eCCEk假定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eCCE0~eCCEk-1与自身的调制方式相同,例如eCCEk的调制方式为16QAM,无论eCCE0~eCCEk-1的实际调制方式是什么,eCCEk都会假定eCCE0~eCCEk-1的调制方式也是16QAM。
从该起始位置开始,按照当前的eCCEk的数据长度 bits截取序列,以得到当前的eCCEk对应的扰码序列。
S403、发射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加扰。
S404、发射端将加扰后的ePDCCH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S405、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自身的ePDCCH参数生成长序列。
具体的,用户根据自身的调制方式选取用来生成长序列的种子,该种子中包括自身的调制方式对应的ePDCCH参数。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的ePDCCH参数生成的长序列与发射端根据该ePDCCH参数生成的长序列完全相同,生成方法与步骤S401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406、用户终端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eCCE所含RE个数与当前的eCCE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对应的长序列上截取当前的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截取方法与步骤S4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407、用户终端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ePDCCH数据。
S408、用户终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解扰。
特别的,当采用MIMO技术收发数据时,除了考虑eCCE的调制方式外,还必须考虑MIMO的发射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方式,即双流发射方式和发射分集方式。
假设eCCE的调制方式是QPSK,当采用发射分集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为2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但是当采用双流发射方式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就变为了4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截取方法与步骤S4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16QAM调制与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不同时使用,即当eCCE的调制方式为16QAM调制时,收发数据不采用MIMO的双流发射方式技术,或采用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收发数据时,eCCE不采用16QAM调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501、发射端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
具体的,根据特定的种子 产生长序列{c(0),c(1),c(2),c(3),…}。其中,nsubframe为子帧索引号的参数, 为小区索引号的参数。
S502、发射端按照各个eCCE的索引号的顺序,根据预设的数据长度在长序列上截取序列。
具体的,得到长序列{c(0),c(1),c(2),c(3),…}后,各个eCCE在长序列上根据规定长度截取序列,例如规定每个eCCE截取的序列长度相同。示例性的,以eCCEk为例,在长序列上截取序列{c(F),c(F+1),…c(F+G-1)},其中F即为序列的起点,G为序列的长度,也就是说规定长度为G。
S503、发射端根据规定长度以及当前的eCCE的数据长度得到当前的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
具体的,eCCEk截取序列后将得到的序列{c(F),c(F+1),…c(F+G-1)}的长度G与eCCEk自身的数据长度相比,当序列的长度G小于eCCEk自身的数据长度时,重复上述序列{c(F),c(F+1),…c(F+G-1)},直至多次重复后的序列长度与eCCEk自身的数据长度相同,此时得到的序列就是eCCEk对应的扰码序列。示例性的,例如对eCCEk,从上述长序列截取到的扰码序列为{c(F),c(F+1),…c(F+71)},长度为72bits,假设eCCEk的调制方式为16QAM,则eCCEk对应需要的扰码序列长度为144bits,因此,eCCEk就需要重复序列{c(0),c(1),…c(71)},直至序列长度为144bits为止,故得到的eCCEk的对应扰码序列为{c(F),c(F+1),…c(F+71),c(F),c(F+1),…c(F+71)}。
当序列的长度G大于等于eCCEk自身的数据长度时,eCCEk在序列{c(F),c(F+1),…c(F+G-1)}中截取与eCCEk自身数据长度相同的一部分,此时得到的序列就是eCCEk对应的扰码序列。示例性的,例如eCCEk从上述长序列截取到的序列为{c(F),c(F+1),…c(F+215)},长度为216bits,假设eCCEk的调制方式为QPSK,则eCCEk对应的扰码序列长度为72bits,因此,eCCEk只需要在{c(F),c(F+1),…c(F+215)}截取长度为72bits的一段序列即可,例如eCCE可以截取序列{c(F),c(F+1),…c(F+71)}作为扰码序列。
S504、发射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加扰。
S505、发射端将加扰后的ePDCCH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S506、用户终端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用户终端产生的这个长序列与发射端产生的长序列完全相同,方法与步骤S501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507、用户终端按照各个eCCE的索引号的顺序,根据预设的数据长度在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截取方法与步骤S5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508、用户终端根据规定长度以及当前的eCCE的数据长度得到当前的eCCE对应的扰码序列,方法与步骤S503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特别的,当采用MIMO技术收发数据时,除了考虑eCCE的调制方式外,还必须考虑MIMO的发射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方式,即双流发射方式和发射分集方式。
假设eCCE的调制方式是QPSK,当采用发射分集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为2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但是当采用双流发射方式时,eCCE的每个RE的数据长度就变为了4bits,需截取的序列长度为 bits,截取方法与步骤S502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16QAM调制与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不同时使用,即当eCCE的调制方式为16QAM调制时,收发数据不采用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或采用MIMO技术的双流发射方式收发数据时,eCCE不采用16QAM调制。
S509、用户终端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ePDCCH数据。
S5010、用户终端利用扰码序列对ePDCCH数据进行解扰。
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端可以是基站,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生成扰码序列,实现了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1,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11,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12,用于利用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发射单元13,用于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11可以包括:
第一长序列生成单元111,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专用参数为用户终端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
第一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2,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一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2还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如图8所示,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11可以包括:
发射端长序列选取单元113,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
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4,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4还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更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4可以包括:
发射端计算子单元1141,用于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发射端第一截取子单元1142,用于从起始位置开始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11可以包括:
第三长序列生成单元115,用于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
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6,用于根据规定长度在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6还用于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更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116可以包括:
发射端复制子单元1161,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发射端第二截取子单元1162,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发射端复制子单元1161还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发射端第二截取子单元1162还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本实施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是ePDCCH,控制信道单元可以是eCCE,发射端可以是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生成扰码序列,实现了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2,如图12所示,包括:
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21,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接收单元22,用于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解扰单元23,用于利用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21可以包括:
第四长序列生成单元211,用于根据用户自身的专用参数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
第四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2,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四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1还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如图14所示,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21可以包括:
终端长序列选取单元213,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
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4,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4还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更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4可以包括:
终端计算子单元2141,用于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终端第一截取子单元2142,用于从起始位置开始在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如图16所示,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21可以包括:
第六长序列生成单元215,用于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
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6,用于根据规定长度在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6还用于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更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216可以包括:
终端复制子单元2161,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终端第二截取子单元2162,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终端复制子单元2161还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终端第二截取子单元2162还用于当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本实施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是ePDCCH,控制信道单元可以是eCCE,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生成扰码序列,实现了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对扰码序列的截取,以使得在多种调制方式下实现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加扰及解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用户终端的专用参数为所述用户终端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根据规定长度在所述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多入多出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从所述专用的长序列的第一个比特位开始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0.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其中,所述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用户自身的专用参数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根据规定长度在所述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从所述专用的长序列的第一个比特位开始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规定长度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19.一种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加扰;
发射单元,用于将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扰码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长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专用参数为所述用户终端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第一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发射端长序列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第三长序列生成单元,用于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规定长度在所述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一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码序列截取单元包括:
发射端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发射端第一截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扰码序列截取单元包括:
发射端复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发射端第二截取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发射端复制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所述发射端第二截取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5.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号和/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生成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接收单元,用于从发射端接收加扰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
解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进行解扰;
其中,所述第二扰码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第四长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自身的专用参数生成一个专用的长序列;第四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终端长序列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单元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参数在长序列集合中选取长序列;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或者,
第六长序列生成单元,用于产生一个特定的长序列;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用于根据规定长度在所述特定的长序列上截取序列,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四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专用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扰码序列截取单元包括:
终端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之前已截取扰码序列的控制信道单元获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
终端第一截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在所述选取的长序列上截取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截取到的序列以及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扰码序列截取单元包括:
终端复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终端第二截取子单元,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或
当采用MIMO收发数据时,所述终端复制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复制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直至经过复制后的序列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所述终端第二截取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截取到的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时,在所述截取到的序列中截取与所述控制信道单元所采用调制方式以及MIMO的发射方式对应的数据长度相同的一段序列,以得到所述控制信道单元对应的扰码序列。
CN201210044256.3A 2011-12-26 2012-02-24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Active CN103178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4256.3A CN103178883B (zh) 2011-12-26 2012-02-24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AU2012362045A AU2012362045B2 (en) 2011-12-26 2012-12-05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PCT/CN2012/085923 WO2013097587A1 (zh) 2011-12-26 2012-12-05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EP17206613.6A EP3355497B1 (en) 2011-12-26 2012-12-05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EP12862635.5A EP2785118B1 (en) 2011-12-26 2012-12-05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4/316,226 US9544889B2 (en) 2011-12-26 2014-06-26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5/365,694 US20170086177A1 (en) 2011-12-26 2016-11-30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5/385,514 US9955473B2 (en) 2011-12-26 2016-12-20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5/903,595 US10609698B2 (en) 2011-12-26 2018-02-23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6/798,223 US11234232B2 (en) 2011-12-26 2020-02-21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964 2011-12-26
CN2011104419646 2011-12-26
CN201110441964.6 2011-12-26
CN201210044256.3A CN103178883B (zh) 2011-12-26 2012-02-24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883A CN103178883A (zh) 2013-06-26
CN103178883B true CN103178883B (zh) 2016-09-14

Family

ID=4863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4256.3A Active CN103178883B (zh) 2011-12-26 2012-02-24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9544889B2 (zh)
EP (2) EP3355497B1 (zh)
CN (1) CN103178883B (zh)
AU (1) AU2012362045B2 (zh)
WO (1) WO2013097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883B (zh) * 2011-12-26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WO2018094644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加扰、解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257147B (zh) * 2017-01-24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247078B (zh) * 2017-05-03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731112B (zh) 2017-06-15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通信的多发送接收点协作的方法和设备
US11575554B2 (en) * 2017-08-11 2023-02-07 Apple Inc.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 seed configur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s,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 for new radio
CN112119595B (zh) * 2019-04-19 2022-04-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加扰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156A (zh) * 2007-10-04 2010-08-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加扰序列生成
CN102246449A (zh) * 2009-10-20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dcch的盲检测方法、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8011A2 (en) * 2008-12-08 2010-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77359B1 (en) * 2009-01-09 2019-03-20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923905B2 (en) * 2009-09-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RU2557164C2 (ru) * 2009-10-01 2015-07-2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Передача управляющих данных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20110255631A1 (en) * 2010-04-20 2011-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st synchronization using 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s
US8537862B2 (en) * 2011-06-30 2013-09-17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US9042319B2 (en) * 2011-09-30 201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orthogonal reception at multiple points
EP2775640B1 (en) * 2011-10-31 2019-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for control channel in multi-node system
CN103178883B (zh) * 2011-12-26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156A (zh) * 2007-10-04 2010-08-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加扰序列生成
CN102246449A (zh) * 2009-10-20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dcch的盲检测方法、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TSUBISHI ELECTRIC.UE and CCE specific scrambling codes for low complexity blind detection of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3GPP DRAFT R1-072916》.2007, *
MITSUBISHI ELECTRIC.UE specific PDCCH scrambling.《3GPP DRAFT R1-072916》.2008, *
MOTOROLA.CCE Scrambling for Reliable PDCCH Location Detection.《3GPP DRAFT R1-080568 (R1-080094)》.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44889B2 (en) 2017-01-10
EP2785118A1 (en) 2014-10-01
US20200196291A1 (en) 2020-06-18
US20170086177A1 (en) 2017-03-23
US10609698B2 (en) 2020-03-31
AU2012362045B2 (en) 2015-08-20
US20140321383A1 (en) 2014-10-30
EP3355497B1 (en) 2020-02-26
US11234232B2 (en) 2022-01-25
WO2013097587A1 (zh) 2013-07-04
EP3355497A1 (en) 2018-08-01
AU2012362045A1 (en) 2014-07-24
EP2785118B1 (en) 2018-05-02
US9955473B2 (en) 2018-04-24
US20180184405A1 (en) 2018-06-28
EP2785118A4 (en) 2014-11-12
CN103178883A (zh) 2013-06-26
US20170105202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5899B2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78883B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射端和用户终端
RU2680752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RU2684580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ей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924244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23259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end device and receiving-end device
EP3657875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00668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32559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8886442B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JP2018523410A (ja)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187157A (zh) 一种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9343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WO201812159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解调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8138208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