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7570B -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7570B
CN103177570B CN201210572722.5A CN201210572722A CN103177570B CN 103177570 B CN103177570 B CN 103177570B CN 201210572722 A CN201210572722 A CN 201210572722A CN 103177570 B CN103177570 B CN 103177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ning
congestion index
traffic congestion
vector
evening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27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7570A (zh
Inventor
孙建平
温慧敏
郭继孚
高永�
张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2105727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7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7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7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7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7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预测天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b.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c.采用双模式临近模型对正常天气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本发明方法可以准确预测交通状况,为未来的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交通状况预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交通拥堵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交通拥堵指数是目前评价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交通拥堵指数是利用路面浮动车数据对道路拥堵进行等级判别的一种方法与手段。目前技术可以根据历史浮动车数据给出现时刻的交通拥堵指数,本发明着重解决对未来天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指数进行预测,给出引导未来出行的参考值。
对于交通状况的预测,目前已经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被应用于该领域。这些预测方法均是基于交通流的预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理统计和微积分等传统数学和物理方法为基础的预测模型;一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模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形成的预测模型。其特点是所采用模型和方法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数学推导和明确的物理意义,而更重视对实际交通流现象的拟合效果。前者包括卡尔曼滤波模型、参数回归模型、时间序列-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以及由这些模型构成的各种组合模型,后者则包括状态相空间重构模型、非参数回归模型、谱分析法、基于多维分形的方法、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方法和多种神经网络相关的复合预测模型等。以上交通流预测方法是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输出结果也是交通流量。
现有的预测方法的有缺点如下:历史平均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预测速度快的优点,但难以反映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特性,尤其无法克服随机干扰因素的影响,不能应付突发事件。时间序列-ARIMA模型具有技术成熟,精确度高的优点,但模型容易造成数据遗失,模型参数初始化复杂,而且参数不能移植。卡尔曼滤波模型既能处理平稳数据,也能处理非平稳数据,预测精度高。但不适用于随机性和非线较强的状态,参数估计算量大,难于在线预测。非参数回归模型无需假设基本关系,但具有寻找近邻的复杂性的缺点。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成熟,广泛应用于交通预测领域,但训练过程复杂,训练结果推广能力差,同时,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采用经验风险最小化原理,不能使期望风险最小化。相空间重构模型适合非线性条件、预测精确度高,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计算量大。
交通拥堵指数是用于评价路网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数,可展现和评估实时的路网状况,目前还未有适合的方法用于预测未来的交通拥堵指数。
鉴于上述现有预测技术不适用于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本发明人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最终发明了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以准确预测交通状况,为未来的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可以准确预测交通状况,为未来的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测天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其中
b.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
c.采用双模式临近模型对正常天气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
进一步,所述的因素分解模型中以不同工作日和机动车数量为两个影响因素。
进一步,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的过程如下:首先,参考预测周次前一定时期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数据,并分别计算平均值;然后根据预测的不同工作日及机动车数量变化情况,得到工作日系数和机动车数量系数,并用平均值分别与工作日系数和机动车数量系数相乘,得到两个值;最后结合通过实际数据得到的最优权重比,通过下式1得到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
a'=λaβi+(1-λ)aδj   式1
式中,a为参考的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
βi为工作日系数,i=1,2,..,5,i表示不同的工作日,
δj为机动车数量系数,j=1,2,..,5,j表示不同的机动车数量情况,
λ为工作日影响因素的权重。
进一步,极端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通过如下公式2得到:
a"=(λaβi+(1-λ)aδjg   式2
式中,ξg为天气因素系数,g=1,2,3,表示不同种类的天气因素。
进一步,所述工作日系数βi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不同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周一至周五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周一至周五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系数βi
进一步,所述机动车数量系数δj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五种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的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机动车数量系数δj
进一步,所述双模式临近模型采用近邻点法对历史交通拥堵指数数据进行搜索,寻求与预测状态最相近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最小的近邻尺寸k,即k=k min;近邻尺寸为选取与当前状态向量距离最近的向量的个数;
2):选定最小的模式尺寸l,即l=l min;模式尺寸为模式向量内元素的个数;
3):当前的状态向量为V(n)=[v(n-l),…,v(n-1),v(n)],v(n)代表第n个时刻的交通拥堵指数,n为当前时刻;
模式向量为P(n)=[d(n-l+1),…,d(n-1),d(n)],模式向量反映状态向量的变化趋势特征;
而t(t≥l+1)时刻的状态向量为V(t)=[v(t-l),…v(t-1),v(t)],t为历史某时刻;
模式向量为P(t)=[d(t-l+1),…,d(t-1),d(t)];
状态向量的差分向量定义为S(t)=[s(t-l+1),…,s(t-1),s(t)],其中s(t)=v(t)-v(t-1);
模式向量如下定义
对时间序列v(1),v(2),...v(n)利用如下状态向量判断准则
dsv ( t ) = | | V ( n ) - V ( t ) | | = Σ m = 0 l [ v ( n - m ) - v ( t - m ) ] 2 ; m为0到l顺序增长的整数;
确定当前状态向量与历史状态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sv(t)的升序排列,确定Ms(Ms≥k)个近邻点匹配向量;
4)由当前状态向量确定的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按如下模式向量判断准则匹配
dpv ( t ) = | | P ( n ) - P ( t ) | | = Σ m = 0 l - 1 [ d ( n - m ) - d ( t - m ) ] 2
确定当前模式向量P(n)与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对应的模式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pv(t)的升序排列,最后确定与当前状态及模式向量均较为匹配的k个近邻点;
5)预测n+1时刻的值
v ^ ( n + 1 ) = v ( n ) + s 其中 s = ( 1 k ) Σ h = 1 k S ( t , h )
在最近邻点中,S(t,h)=[s(t-l+1,h),…,s(t-1,h),s(t,h)]是对应向量V(t,h)=[v(t-l,h),…,v(t-1,h),v(t,h)]的差分向量,即s(t,h)=v(t,h)-v(t-1,h);
6)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间的均方误差
RMSE = 1 N Σ m = 1 N [ v ( m ) - v ^ ( m ) ] 2
其中是v(m)的预测值,N是预测的总个数;
7)对于不同的模式尺寸l+1,l+2,…,l max重复步骤3)到6);
8)对于不同的近邻数k+1,k+2,…,k max重复步骤2)到7);
9)选择最小的RMSE对应的近邻数与模式尺寸下预测结果作为对未来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的预测值。
本发明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开创性的基于历史交通拥堵指数对未来交通拥堵指数值展开预测,是对交通拥堵指数的应用拓展,同时,也在引导公众出行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本发明以交通拥堵指数数据为实施基础,通过对数据特性的分析,确定对工作日及周末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指数预测采用不同模型,通过预测为未来交通管理提供依据。预测的准确度较高,能准确预测交通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与其他几种预测方法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预测效果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与其他几种预测方法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预测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北京市现有4万辆浮动车数据用于监测路网交通拥堵指数,每15分钟计算该时段内的交通拥堵指数,每天早高峰7:00-9:00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晚高峰17:00-19:00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现需要对未来一周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进行预测。
以北京市为例,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测天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其中
b.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因素分解模型中以不同工作日和机动车数量为两个影响因素。不同工作日分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机动车数量因素是不同工作日的机动车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北京主要是不同的尾号限行组合因素,分别为机动车尾号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不同的尾号组合机动车数量是有差异的,如尾号为4和9的机动车数量比其他组合少20多万辆机动车。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参考需要预测周次前一定时期(一般为前三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数据,并分别计算平均值a;
其次,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当然也可少于一年如六个月,或多于三年,如四年等)不同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周一至周五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周一至周五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系数βi,i=1,2,..,5,分别表示周一至周五;同理,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五种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本实施例为限行的5种尾号组合)的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机动车数量系数δj,j=1,2,..,5,分别表示五种机动车数量情况,本实施例中为限行的五种尾号组合,根据要预测的不同工作日及机动车尾号限行情况,然后用前三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a分别乘上相应的工作日系数和机动车数量系数,得到两个值aβi和aδj
最后,根据实际数据回归分析,得到工作日系数与机动车数量(限行)系数的最优权重比λ,求得最后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a'=λaβi+(1-λ)aδj   式1
上面是正常天气时的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没有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天气因素有时会显著影响交通情况,故而在上面的正常天气时的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得到极端天气(雨,雪,雾)时的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数据。经过天气因素系数ξg(g=1、2、3),分别表示不同的天气因素)的修正后,可以得到极端天气的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
a"=(λaβi+(1-λ)aδjg   式2
c.采用双模式临近模型对正常天气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ξ做修正。
作为本实施的优选,双模式临近模型采用近邻点法对历史交通拥堵指数数据进行搜索,寻求与预测状态最相近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选定最小的近邻尺寸k,即k=k min;近邻尺寸为选取与当前状态向量距离最近的向量的个数;本实施例中kmin=3,即按照距离最近排序至少取前3个;
2)选定最小的模式尺寸l,即l=l min;模式尺寸为模式向量内元素的个数;本实施例中lmin=2,即连续取历史交通拥堵指数的个数至少为2;
3)当前的状态向量为
V(n)=[v(n-l),…,v(n-1),v(n)],v(n)代表第n个时刻的交通拥堵指数,n为当前时刻;
模式向量反映状态向量的变化趋势特征,模式向量为
P(n)=[d(n-l+1),…,d(n-1),d(n)],P(n)为当前状态向量的模式向量,由状态向量差分的正负号决定的,因此模式向量比状态向量少一维。
而历史某时刻t(t≥l+1)时刻的状态向量为
V(t)=[v(t-l),…v(t-1),v(t)],V(t)为历史状态向量,
模式向量为
P(t)=[d(t-l+1),…,d(t-1),d(t)],P(t)为历史状态向量的模式向量。
状态向量的差分向量定义为S(t)=[s(t-l+1),…,s(t-1),s(t)],其中s(t)=v(t)-v(t-1);模式向量如下定义
模式向量是由状态向量差分的正负号决定的,因此模式向量比状态向量少一维;
对时间序列v(1),v(2),...v(n)利用如下状态向量判断准则
dsv ( t ) = | | V ( n ) - V ( t ) | | = Σ m = 0 l [ v ( n - m ) - v ( t - m ) ] 2
确定当前状态向量与历史状态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sv(t)的升序排列,确定Ms(Ms≥k)个近邻点匹配向量;
4)由当前状态向量确定的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按如下模式向量判断准则匹配
dpv ( t ) = | | P ( n ) - P ( t ) | | = Σ m = 0 l - 1 [ d ( n - m ) - d ( t - m ) ] 2
确定当前模式向量P(n)与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对应的模式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sv(t)的升序排列,最后确定与当前状态及模式向量均较为匹配的k个近邻点;
5)预测n+1时刻的值
v ^ ( n + 1 ) = v ( n ) + s 其中 s = ( 1 k ) Σ h = 1 k S ( t , h )
在最近邻点中,S(t,h)=[s(t-l+1,h),…,s(t-1,h),s(t,h)]是对应向量V(t,h)=[v(t-l,h),…,v(t-1,h),v(t,h)]的差分向量,即s(t,h)=v(t,h)-v(t-1,h);
6)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间的均方误差
RMSE = 1 N Σ m = 1 N [ v ( m ) - v ^ ( m ) ] 2
其中是v(m)的预测值,N是预测的总个数;
7)对于不同的模式尺寸l+1,l+2,…,l max重复步骤3)到6),本实施例中lmax=96;
8)对于不同的近邻数k+1,k+2,…,k max重复步骤2)到7),本实施例中kmax=20;
9)选择最小的RMSE对应的近邻数与模式尺寸下预测结果作为对未来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的预测值。
在步骤3)与4)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不同的权重和θm,因为历史数据对当前数据的影响会随着间隔的增加而减小,因此一般来说和θm升序排列,即距离当前时刻越近权重越大,距离当前时刻越远权重越小。
wdpv = | | P ( t - 1 ) - P ( n - 1 ) | | = Σ m = 0 l θ m [ p ( n - m ) - p ( t - m ) ] 2 ( Σ m = 0 l θ m = 1 )
同样可以训练和θm搜索更加匹配的历史数据,进而更好的预测。
对比本实施例结果与滑动平均模型、双指数平滑模型、ARIMA模型等方法一周早高峰数据预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实际值 1.28 7.5 5.4 5.1 5.4 5 1.36
滑动平均 4.11 4.08 4.85 4.58 4.58 4.59 4.49
双指数平滑 4.42 4.42 4.43 4.43 4.43 4.43 4.43
ARIMA模型 1.99 6.93 5.18 4.94 5.31 4.68 2.21
本发明方法 1.34 6.09 6.08 4.93 5.52 4.52 1.38
下表2为早高峰各种预测统计量对比:
表2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于早高峰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接近(MAE和MAPE较小),但预测的波动性较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稍微大些(RMSE较大些)。
对比本实施例结果与滑动平均模型、双指数平滑模型、ARIMA模型等方法一周晚高峰数据预测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实际值 5.78 8.1 7.5 7.3 8.3 8.9 7.5
滑动平均 7.52 7.59 7.52 7.56 7.49 7.53 7.62
双指数平滑 7.69 7.59 7.7 7.7 7.7 7.7 7.71
ARIMA模型 5.67 8.5 7.36 7.7 7.94 8.37 7.32
本发明方法 5.78 8.1 7.65 7.05 8.55 8.1 7.53
下表4为晚高峰各种预测统计量对比:
表4
对于晚高峰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接近(MAE和MAPE较小),但预测的波动性较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类似,整体来说本发明方法预测结果最好。
图2和图3分别为本发明方法与其他几种预测方法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预测效果的对比图。
经对比,本发明方法的预测精度综合来看最高,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比滑动平均和双指数平滑低很多,与之接近的ARIMA模型虽拥有较高的预测精确度,但是需要复杂的参数估计,而且计算出的参数不能移植。在实际情况中,经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容易造成数据遗漏,导致模型精确度降低,而且实时计算效率低。另外,ARIMA模型特别适用于稳定的交通流,交通状态变化急剧时,由于计算量过大,该模型将在预测延迟方面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针对突发的恶劣天气也无法快速反映其影响。因此,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实时进行预测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测天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其中
b.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做修正;
c.采用双模式临近模型对正常天气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当出现雨、雪、雾的极端天气时,在正常的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预测的基础上用天气影响系数做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因素分解模型中以不同工作日和路网中机动车数量为两个影响因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对正常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进行预测的过程如下:首先,参考预测周次前一定时期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数据,并分别计算平均值;然后根据预测的不同工作日及机动车数量变化情况,得到工作日系数和机动车数量系数,并用平均值分别与工作日系数和机动车数量系数相乘,得到两个值;最后结合通过实际数据得到的最优权重比,通过下式1得到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
a'=λaβi+(1-λ)aδj   式1
式中,a为参考的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
βi为工作日系数,i=1,2,..,5,i表示不同的工作日,
δj为机动车数量系数,j=1,2,..,5,j表示不同的机动车数量情况,
λ为工作日影响因素的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天气的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值a"通过如下公式2得到:
a"=(λaβi+(1-λ)a δjg    式2
式中,ξg为天气因素系数,g=1,2,3,表示不同种类的天气因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日系数βi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不同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周一至周五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周一至周五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系数βi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数量系数δj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利用预测前一至三年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分别求五种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的早高峰和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不同机动车数量情况平均值的总平均值相除,得到机动车数量系数δj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临近模型采用近邻点法对历史交通拥堵指数数据进行搜索,寻求与预测状态最相近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最小的近邻尺寸k,k=k min,近邻尺寸为选取与当前状态向量距离最近的向量的个数;
2):选定最小的模式尺寸l,l=lmin,模式尺寸为模式向量内元素的个数;
3):当前的状态向量为V(n)=[v(n-l),…,v(n-1),v(n)],v(n)代表第n个时刻的交通拥堵指数,n为当前时刻;
模式向量为P(n)=[d(n-l+1),…,d(n-1),d(n)],模式向量反映状态向量的变化趋势特征;
而t时刻的状态向量为V(t)=[v(t-l),…v(t-1),v(t)],t≥l+1,为历史某时刻;
模式向量为P(t)=[d(t-l+1),…,d(t-1),d(t)];
状态向量的差分向量定义为S(t)=[s(t-l+1),…,s(t-1),s(t)],其中s(t)=v(t)-v(t-1);
模式向量如下定义
对时间序列v(1),v(2),...v(n)利用如下状态向量判断准则
dsv ( t ) = | | V ( n ) - V ( t ) | | = Σ m = 0 l [ v ( n - m ) - v ( t - m ) ] 2 ; m为0到l顺序增长的整数;
确定当前状态向量与历史状态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sv(t)的升序排列,确定Ms(Ms≥k)个近邻点匹配向量;
4)由当前状态向量确定的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按如下模式向量判断准则匹配
dpv ( t ) = | | P ( n ) - P ( t ) | | = Σ m = 0 l - 1 [ d ( n - m ) - d ( t - m ) ] 2
确定当前模式向量P(n)与Ms个最近邻点匹配向量对应的模式向量的欧式距离,并按dpv(t)的升序排列,最后确定与当前状态及模式向量均较为匹配的k个近邻点;
5)预测n+1时刻的值
v ^ ( n + 1 ) = v ( n ) + s 其中 s = ( 1 k ) Σ h = 1 k S ( t , h )
在最近邻点中,S(t,h)=[s(t-l+1,h),…,s(t-1,h),s(t,h)]是对应向量V(t,h)=[v(t-l,h),…,v(t-1,h),v(t,h)]的差分向量,即s(t,h)=v(t,h)-v(t-1,h);
6)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间的均方误差
RMSE = 1 N Σ m = 1 N [ v ( m ) - v ^ ( m ) ] 2
其中是v(m)的预测值,N是预测的总个数;
7)对于不同的模式尺寸l+1,l+2,…,l max重复步骤3)到6);
8)对于不同的近邻数k+1,k+2,…,k max重复步骤2)到7);
9)选择最小的RMSE对应的近邻数与模式尺寸下预测结果作为对未来休息日的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的预测值。
CN201210572722.5A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Active CN103177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2722.5A CN103177570B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2722.5A CN103177570B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7570A CN103177570A (zh) 2013-06-26
CN103177570B true CN103177570B (zh) 2015-03-04

Family

ID=4863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2722.5A Active CN103177570B (zh) 2012-12-25 2012-12-25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7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672B (zh) * 2014-06-09 2016-09-07 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交通拥堵指数的方法和装置
US10037695B2 (en) * 2014-10-22 2018-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ersonalized route indices via crowd-sourced data
CN104680789B (zh) * 2015-03-04 2017-01-18 蔡诚昊 一种快速道路拥堵指数估算及预测方法
CN104766469B (zh) * 2015-03-26 2018-01-09 中兴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交通流潮汐仿真分析方法
CN105387865B (zh) * 2015-10-16 2020-07-03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交通道路数据的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7346610B (zh) * 2016-05-05 2021-05-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路况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295888B (zh) * 2016-08-12 2020-02-1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共享时间窗口确定方法
CN106600959B (zh) * 2016-12-13 2019-12-20 广州市公共交通数据管理中心 一种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CN107862876A (zh) * 2017-03-27 2018-03-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通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803348A (zh) * 2017-03-28 2017-06-06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卡口的高架道路车辆行程时间短时预测方法
CN108734313A (zh) * 2017-04-13 2018-11-02 宁波轩悦行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交通拥堵情况的电量匹配预约租车系统及方法
CN108734314A (zh) * 2017-04-13 2018-11-02 宁波轩悦行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交通拥堵情况的预约租车系统及方法
CN107093216A (zh) * 2017-04-14 2017-08-25 广州地理研究所 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方法和装置
CN107967803A (zh) * 2017-11-17 2018-04-27 东南大学 基于多源数据及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的交通拥堵预测方法
CN108305459B (zh) * 2018-02-05 2021-02-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路网运行指数预测方法
CN109190831A (zh) * 2018-09-12 2019-01-11 广州力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速度推算方法与装置
CN109191846B (zh) * 2018-10-12 2021-03-0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一种交通出行流量预测方法
CN109872535B (zh) * 2019-03-27 2020-09-18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交通通行预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3420835A (zh) * 2021-07-21 2021-09-21 中睿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pso-lstm的短期交通拥堵指数预测方法
CN116363882B (zh) * 2023-06-01 2023-09-01 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拥堵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1104B2 (ja) * 2009-08-28 2014-05-14 株式会社アイ・トランスポート・ラボ 交通状況解析装置、交通状況解析プログラム及び交通状況解析方法
CN101673463B (zh) * 2009-09-17 2011-12-14 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交通信息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2034350B (zh) * 2009-09-30 2012-07-25 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交通流数据短时预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7570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7570B (zh) 一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预测方法
CN111653088B (zh) 一种车辆出行量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预测方法和系统
Kim et al. Urban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system using a multifactor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CN101593424B (zh) 一种短时交通流智能组合预测方法
CN109215350B (zh) 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短期交通状态预测方法
CN109191849B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特征提取的交通拥堵持续时间预测方法
CN110555990B (zh) 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有效停车时空资源预测方法
CN103413443B (zh)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短时交通流状态预测方法
CN102034350B (zh) 交通流数据短时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3903430B (zh) 一种采用多源同构数据的行程时间动态融合预测方法
CN112489426B (zh) 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流量时空预测方案
CN102867407B (zh) 一种停车场有效泊位占有率多步预测方法
CN103927891B (zh) 一种基于双贝叶斯的路口动态转向比例两步预测方法
CN102521989B (zh) 一种动态数据驱动的高速公路出口流量预测方法
CN105046953A (zh) 一种短时交通流组合预测方法
CN107194491A (zh) 一种基于公交客流和站间行程时间预测的动态调度方法
CN104183119A (zh) 基于路段od反推的实时交通流分布预测系统
CN104464304A (zh) 一种基于路网特性的城市道路车辆行驶速度预测方法
CN10954492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低碳控制与诱导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026228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of predicting energy use for a route
CN104318757B (zh) 一种公交专用道上的公交车车路段运行时间预测方法
CN112071062B (zh) 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和图注意力网络的行车时间估计方法
CN109215374A (zh) 一种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算法
Lee et 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for urban traffic prediction: A case study of seoul
CN103745602B (zh) 一种基于滑窗平均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55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ix Lane Bridge No. 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55, room 503, block A, building No. 9, South Liuliqiao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