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620A - 镜头机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620A
CN103163620A CN2011104244923A CN201110424492A CN103163620A CN 103163620 A CN103163620 A CN 103163620A CN 2011104244923 A CN2011104244923 A CN 2011104244923A CN 201110424492 A CN201110424492 A CN 201110424492A CN 103163620 A CN103163620 A CN 10316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imiting section
guide groove
guide member
pilo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4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3620B (zh
Inventor
郑文杰
蔡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244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3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3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镜头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导引件及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导槽且包括第一导销。导引件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槽。导引件包括本体、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本体且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二限位部连接于第二端。第二套筒通过第一限位部而与导引件连动,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导槽,第一套筒的第一导销滑动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导槽。

Description

镜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机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增长光学变焦路径的镜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摄像机构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数码摄像机构包含一镜头机构与一影像感测器。镜头机构可将影像聚焦于影像感测器,再由影像感测器将光学影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
传统的镜头机构包括多个套筒,该些套筒彼此之间进行相对运动,该些套筒的一直进套筒具有一沟槽,沟槽定义一光学变焦路径。通过沟槽,该些直进套筒可进行一相对的直线运动以改变焦距。
然而,对镜头机构在厚度更薄化的发展方向而言,直进套筒的直进路径长度受限于相接套筒的厚度,间接使光学变焦路径的长度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机构,其光学变焦路径长度较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机构。镜头机构包括一第一套筒、至少一导引件及一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导槽及包括一第一导销。导引件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槽。导引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本体且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二限位部连接于第二端。第二套筒通过第一限位部而与导引件连动,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导槽,第一套筒的第一导销滑动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导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机构。镜头机构包括一第一套筒、至少一导引件、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导槽且包括一第一导销。导引件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槽。导引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限位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限位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一限位部设于第二连接部上。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导槽及一环槽,第一限位部滑动于环槽,使第二套筒通过第一限位部而与导引件连动,第一套筒的第一导销滑动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导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分解图;
图2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收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广视角状态的剖视图;
图4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望远状态的剖视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件的外观图;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导引件的分解图;
图7绘示图6的导引件、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处于一收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8绘示图6的导引件、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处于一广角状态的剖视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第一套筒的展开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第二套筒的展开图;
图11绘示图9的第一套筒与图10的第二套筒处于广角状态的示意图;
图12绘示图9的第一套筒与图10的第二套筒处于望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分解图。
镜头机构100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电子装置,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镜头机构100包括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第三套筒130、第四套筒140及至少一导引件150。本实施例中,导引件150的数量是以二个为例说明。本实施例中,二个导引件150是非对称配置,即二个导引件150相差非180度的圆心角;另一实施例中,二个导引件150可对称配置,即二个导引件150是相差180度圆心角。
第一套筒110具有至少一第一导槽110r及至少一第一导销110p。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销110p可滑动于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10r是一直进槽。此外,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销110p与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的数目相对应,例如是三个或其它任意数目。
第一套筒1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0s1与第二面110s2。第一导槽110r从第一套筒110的第一面110s1延伸至第二面110s2,也即,第一导槽110r从第一面110s1与第二面110s2分别露出二开口。
为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此处以“直进槽”表示可让套筒进行直线动作的槽结构。例如,第一导槽110r仅沿Z轴向延伸,使当第二套筒120转动而带动第一套筒110运动时,由于第一套筒110受到导引件150的限制(导引件150被限制于第一导槽110r内),进而使第一套筒110及导引件150进行相对直线运动,其中,Z轴向例如是套筒的中心轴向或镜头机构100的光轴。
虽然图未绘式,然镜头机构100可包括一镜群,其可配置于第一套筒110内。镜群例如是由至少一个凹透镜及/或凸透镜所组成。通过第一套筒110的直线运动,可改变镜群的位置。
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收合状态的剖视图。导引件150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槽110r,由于受到第一导槽110r的引导,导引件150可沿Z轴向进行直线运动。
导引件150包括本体151、第一限位部152及第二限位部153。本体15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51e1与第二端151e2。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2连接于本体151的第一端151e1,而第二限位部153连接于本体151的第二端151e2。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52连接于本体151且位于第一端151e1与第二端151e2之间,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图2所示,第二套筒120设于第三套筒130内。第二套筒120是受到第一限位部152的限制而带动导引件150连动。例如,第二套筒120设于第一限位部152与第二限位部153之间,以限制第二套筒120无法脱离导引件150而使导引件150与第二套筒120进行相对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20s1与第二面120s2,第二套筒120的第一面120s1及第二面120s2位于第一限位部152与第二限位部153之间,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
如图2所示,导引件15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154,第三限位部154连接于第二限位部153且往第一限位部152的方向延伸,第二套筒120设于第一限位部152、第二限位部153与第三限位部154之间。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限位部154抵靠于第二套筒120的凸缘122上,使第二套筒120在转动过程中,导引件150受到第二套筒120的凸缘122的止挡而减少晃动幅度。
如图2所示,第三限位部154与第一限位部152实质上平行。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54与第一限位部152之间可不平行,例如第三限位部154与第一限位部152之间夹一钝角或一锐角。
通过转动第二套筒120,可带动第一套筒110变换于收合状态、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之间。其中,第二套筒120可绕Z轴向转动,其中Z轴向例如是套筒的中心轴或光轴方向。以下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广角状态的剖视图。图1的第二套筒120绕着正Z轴转动且沿正Z轴进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导引件150沿负Z轴直线前进或后退。进一步地说,由于第二套筒120受到第一限位部152的限制,故当第二套筒120转动时,第二套筒120可带动导引件150运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引件150沿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槽110r作直线运动,故第二套筒120带动导引件150时,也同样进行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第二套筒120从收合状态变换至广角状态的过程中,是同时进行转动及直线运动。此外,由于第一套筒110受到导引件150作直线运动的限制,故第一套筒110也随着作直线运动。
如图3所示,镜头机构100从收合状态变换至广角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套筒110及第二套筒120分别往相反方向运动。当镜头机构100处于广角状态(图3)时,第一套筒110突出超过第二套筒120的第二面120s2及导引件150。
如图3所示,第二套筒120具有至少一第二导槽120r及至少一第二导销120p。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具有至少一转动槽120r1及至少一直进槽120r2,如此一来,当第二套筒120转动时,由于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销110p受到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的引导,使第一套筒110相对第二套筒120进行一预设运动。此外,本实施例附图的第二导槽120r的延伸方式仅是第二导槽120r的多种延伸方式之一,第二导槽120r的延伸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第三套筒130具有至少一第三导槽130r。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销120p滑动于第三套筒130的第三导槽130r,使第二套筒120可相对第三套筒130转动且直线前进或后退。此外,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销120p与第三套筒130的第三导槽130r的数目相对应,例如是三个或其它任意数目。
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槽130r具有第一转动槽130r1及第二转动槽130r2,第一转动槽130r1连接于第二转动槽130r2。当镜头机构100处于广角状态(图3)时,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销120p位于第三导槽130r的第二转动槽130r2。
为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此处以“转动槽”表示可让套筒进行旋转动作的槽结构。例如,第一转动槽130r1沿着且环绕Z轴延伸,如此可引导与其连接的套筒进行直线及旋转运动。又例如,第二转动槽130r2仅绕Z轴向延伸,因此可引导与其连接的套筒仅进行旋转运动,其中“绕Z轴向延伸”也可说是“沿套筒的外周面方向延伸”。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槽130r2也可同时沿着且环绕Z轴延伸。此外,第三导槽130r的延伸方式并不受本发明实施例所限制。
如图3所示,第三套筒130还具有至少一第五导槽131,第四套筒140包括至少一第四导销140p。第四导销140p及导引件150是滑动于第五导槽131,也就是说,第四导销140p及导引件150共用第五导槽131。本实施例中,第五导槽131例如是一直进槽,故使第四套筒140及导引件150沿第五导槽131仅能作直线运动。如此一来,由于第一套筒110受到导引件150的限制,使第一套筒110也仅随着作直线运动。
如图3所示,第二套筒120包括至少一突出部121,第四套筒140具有环槽141,第二套筒120的突出部121可滑动于第四套筒140的环槽141。本实施例中,二个突出部121是分离配置,且其邻近第二套筒120的第一面120s1配置。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121可为封闭环状结构或开放环状结构。环槽141例如是转动槽,通过突出部121在环槽141内移动,使第二套筒120可带动第四套筒140进行相对运动。
如图3所示,第四套筒140还具有至少一第四导槽140r,导引件150可滑动于第四导槽140r。本实施例中,第四导槽140r例如是一直进槽,故使导引件150沿第四导槽140r仅能作直线运动。
第四套筒14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40s1与第二面140s2。第四导槽140r从第二面140s2往第一面140s1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四导槽140r可不延伸至第一面140s1而于第四导槽140r的一端形成侧壁140w。另一实施例中,第四导槽140r也可从第二面140s2延伸至第一面140s1,也即,第四导槽140r从第一面140s1与第二面140s2分别露出二开口。
请参照图4,其绘示图1的镜头机构处于一望远状态的剖视图。当图3的第二套筒120继续转动时,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销120p沿第三导槽130r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20从广角状态变换至望远状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第二转动槽130r2的引导,第二套筒120是仅以转动而不直线移动的方式在Z轴向前进或后退,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20可视第三导槽130r的延伸方式而进行直线进退与转动中至少一者,并不受本发明实施例所限制。
同时参照图3及图4,在图3的第二套筒120继续转动至图4的望远状态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套筒110的第一导销110p受到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的引导,故第一套筒110沿正Z轴直线行进至图4的望远状态。此时,第一套筒110突出超过第二套筒120的第一面120s1及导引件150。
如上所述,第二套筒120转动时,第一套筒110可变换于突出超过第二套筒120的第一面120s1的位置与突出超过第二面120s2的位置之间,如此使第一套筒110的运动路径拉长,也即可延长整体的光学变焦路径。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导引件150的数量是以分离配置为例说明,然也可连接地配置,以下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5。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件的外观图。本实施例的镜头机构包括至少一导引件250、第一套筒110(未绘示)、第二套筒120(未绘示)、第三套筒130(未绘示)及第四套筒140(未绘示)。
本实施例中,导引件250的数目是以二个为例说明。二个导引件250是一体成形的结构,其可应用例如是射出成型技术完成,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导引件250的部件也可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或黏合成一体结构。
各导引件250的本体251包括第一连接部2511及第二连接部2512。第一限位部152及第二限位部153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511。第二连接部251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511,其中,相邻二第二连接部2512相连接而构成一环件255。另一实施例中,导引件250的数目可以是单个,单个导引件250的第二连接部2512同样可构成一环件。
虽然图1的第一限位部152是以连接于本体151的第一端151e1为例说明,然其也可连接于图5的第二连接部2512或第一连接部2511上,以下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导引件的分解图。
镜头机构300包括至少一导引件350、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320、第三套筒130(未绘示)、第四套筒140(未绘示)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352。其中,第二套筒320的结构相似于上述第二套筒120。
本实施例中,导引件350的数目是以二个为例说明。二个导引件350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导引件350的部件也可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或黏合成一体结构。
各导引件350包括第一连接部2511、第二连接部2512、第二限位部153。第一连接部25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511e1与第二端2511e2。第二限位部15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511的第二端2511e2。第二连接部251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511,其中,相邻二第二连接部2512相连接而构成一环件255。另一实施例中,导引件350的数目可以是单个,单个导引件350的第二连接部2512同样可构成一环件。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52可设于本体151的第二连接件2512上。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限位部352可分离配置于第二连接件2512上。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52是环状结构,其配置于第二连接件25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52设于第二连接部2512上。第一限位部352可以是任意数量,本实施例是以三个为例说明。
请参照图7,其绘示图6的导引件、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处于一收合状态的剖视图。图7仅绘示导引件350、第一限位部352、第一套筒110及第二套筒320。第二套筒320具有环槽123,导引件350的第一限位部352可滑动于第二套筒320的环槽123内,使第二套筒320受到第一限位部352的限制而与导引件350进行相对直线运动。
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8。图8绘示图6的导引件、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处于一广角状态的剖视图。图8仅绘示导引件350、第一套筒110及第二套筒320。由于第一限位部352与环槽123彼此限制,故当图7的第二套筒320沿正Z轴进行直线运动时,导引件350也随着直线前进或后退。
请参照图9,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第一套筒的展开图。第一套筒410具有第一导销410p1及第二导销410p2,其中,第一导销410p1及第二导销410p2可分别邻近于第一套筒410的第一面110s1与第二面110s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销410p1及第二导销410p2的数量相同,例如是三个或其它任意数量。多个第一导销410p1组成第一导销组,而多个第二导销410p2组成第二导销组。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0的一组第一导销110p的结构可相似于第一套筒410的第一导销410p1及第二导销410p2。另外,第一套筒410的其它结构(如第一导槽110r)可相似于第一套筒110,容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0,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机构的第二套筒的展开图。
第二套筒4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20s1与第二面120s2、至少一容置槽421及至少一连续导槽420r,连续导槽420r从第一面120s1及第二面120s2分别露出开口420a1及420a2。
本实施例中,连续导槽420r与容置槽421的数量相同,例如是三组或其它任意数量。此外,上述第二套筒120的第二导槽120r的结构可相似于第二套筒420的连续导槽420r。另外,第二套筒420的其它结构可相似于第二套筒120,容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连续导槽420r包括第一子导槽420r1、第二子导槽420r2及第三子导槽420r3,第一子导槽420r1连接于第二子导槽420r2,第三子导槽420r3从第二子导槽420r2延伸至第二套筒420的第二面120s2,而第二子导槽420r2延伸至第二套筒420的第一面120s1。
如图10所示,连续导槽420r还包括第四子导槽420r4,第四子导槽420r4连接于第一子导槽420r1并延伸至第二套筒420的第二面120s2,以于第二面120s2露出一开口420a3,便于第一套筒410的第一导销410p1通过第四子导槽420r4的开口420a3进入连续导槽420r内,如此可提升组装性。
如图10所示,当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处于收合状态时,第一导销410p1位于连续导槽420r且第二导销410p2位于容置槽421。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销410p1邻近于第四子导槽420r4与第一子导槽420r1的相接处。此外,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组装后的收合状态相似于图2的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的相对位置,容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第一子导槽420r1包括第一转动槽420r11、第二转动槽420r12及第三转动槽420r13,第二转动槽420r12连接第一转动槽420r11与第三转动槽420r13且延伸于第一面120s1与第二面120s2之间,其中第一转动槽420r11及第三转动槽420r13仅绕第二套筒420的Z轴向延伸,第三转动槽420r13连接于第三子导槽420r3。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槽420r11及第三转动槽420r13绕Z轴向延伸,而第二转动槽420r12同时绕着且沿着Z轴向延伸(斜向延伸),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
请参照图11,其绘示图9的第一套筒与图10的第二套筒处于广角状态的示意图。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组装后的广角状态相似于图3的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相对位置,容此不再赘述。
在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从收合状态(图10)变换至广角状态(图11)过程中,第一导销410p1于连续导槽420r内移动,而第二导销410p2从容置槽421移动至第二套筒420之外。
如图11所示,当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处于广角状态,第一导销410p1位于连续导槽420r内且第二导销410p2位于第二套筒420之外从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处于广角状态时,第一导销410p1位于连续导槽420r且第二导销410p2位于第二套筒420之外。
如图11所示,第二子导槽420r2包括第四转动槽420r24、第五转动槽420r25及第六转动槽420r26。第四转动槽420r24连接第五转动槽420r25且延伸至第一面120s1,以于第一面120s1露出开口420a1。第五转动槽420r25仅绕第二套筒420的Z轴向延伸,第六转动槽420r26连接第五转动槽420r25与第三转动槽420r13且延伸于第一面120s1与第二面120s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五转动槽420r25绕Z轴向延伸,而第四转动槽420r24及第六转动槽420r26同时绕着且沿着Z轴向延伸(即斜向延伸),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此外,本实施例中,第六转动槽420r26与第二转动槽420r12之间夹一锐角A1,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处于广角状态时,第一导销410p1邻近于第六转动槽420r26与第三转动槽420r13的相接处。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转动槽420r24可实质上平行于第六转动槽420r26,而第三子导槽420r3可实质上平行于第六转动槽420r26。
如图11所示,第四转动槽420r24与第六转动槽420r26沿一方向D1错开一距离S1,且第三子导槽420r3可沿相同的方向D1与第六转动槽420r26错开相同的距离S1,其中方向D1例如是绕Z轴向延伸的方向。此外,第一套筒410的第一导销410p1可与第二导销410p2沿方向D1错开相同的距离S1,如此可使第一导销410p1与第二导销410p2平顺地于滑动于连续导槽420r内。
请参照图12,其绘示图9的第一套筒与图10的第二套筒处于望远状态的示意图。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组装后的望远状态相似于图4的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相对位置。
在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从广角状态(图11)变换至望远状态(图12)过程中,第一导销410p1自连续导槽420r内经由开口420a1移动至第二套筒420之外,且第二导销410p2自第二套筒420的外经由开口420a2移动至连续导槽420r内。
如图12所示,当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处于望远状态时,第一导销410p1位于第二套筒420之外且第二导销410p2位于连续导槽420r,例如是邻近于第四转动槽420r24与第五转动槽420r25的相接处。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镜头机构,第二套筒转动时,第一套筒可变换于突出超过第二套筒的第一面与突出超过第二面的位置之间,如此可使第一套筒的运动路径拉长。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一导销;
一导引件,滑动地设于该第一导槽,该导引件包括:
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一第一限位部,连接于该本体且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及
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端;
一第二套筒,通过该第一限位部与该导引件连动,该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套筒的该第一导销滑动于该第二套筒的该第二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筒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二套筒的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且该第一导槽从该第一套筒的该第一面延伸至该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连接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该第二套筒设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筒包括一第二导销及一突出部,该镜头机构还包括:
一第三套筒,该第二套筒设于该第三套筒内,该第三套筒具有一第三导槽,该第二套筒的该第二导销滑动于该第三套筒的该第三导槽;以及
一第四套筒,具有一环槽,该第二套筒的该突出部滑动于该第四套筒的该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套筒还具有一第四导槽及一第四导销,该导引件滑动于该第四导槽,该第三套筒还具有一第五导槽,该第四导销及该导引件滑动于该第五导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件还包括一第三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二限位部并往该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二套筒设于该第一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三限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件的该本体还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设于该第二连接部或该第一连接部上,该第二套筒具有一环槽,该第一限位部滑动于该第二套筒的该环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该导引件,其中该多个导引件的该多个第二连接部构成一环件。
10.一种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套筒,具有一第一导槽且包括一第一导销;
至少一导引件,滑动地设于该第一导槽,该导引件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
一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及
一第二限位部,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
一第一限位部,设于该第二连接部上;以及
一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二导槽及一环槽,该第一限位部滑动于该环槽,使该第二套筒通过该第一限位部而与该导引件连动,该第一套筒的该第一导销滑动于该第二套筒的该第二导槽。
CN201110424492.3A 2011-12-16 2011-12-16 镜头机构 Active CN103163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4492.3A CN103163620B (zh) 2011-12-16 2011-12-16 镜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4492.3A CN103163620B (zh) 2011-12-16 2011-12-16 镜头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620A true CN103163620A (zh) 2013-06-19
CN103163620B CN103163620B (zh) 2015-01-07

Family

ID=48586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4492.3A Active CN103163620B (zh) 2011-12-16 2011-12-16 镜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36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704B (zh) * 2016-02-10 2020-11-21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多段水中泵浦之吸入外殼、以及多段水中泵浦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7A (zh) * 1993-06-07 1995-08-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镜筒
JP2000304998A (ja) * 1999-04-16 2000-1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WO2004088384A1 (ja) * 2003-03-28 2004-10-14 Sony Corporation レンズ保持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208618A (ja) * 2005-01-27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1996085A (zh) * 2005-12-28 2007-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全群对焦结构
TW200813514A (en) * 2006-09-13 2008-03-16 Benq Corp Lens barrel
CN101271184A (zh) * 2007-03-21 2008-09-2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JP2008262075A (ja) * 2007-04-13 2008-10-30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情報機器
US20090059390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Sony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9258295A (ja) * 2008-04-15 2009-11-05 Olympus Corp レンズ鏡筒
US20100053573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andheld projector
JP2010186192A (ja) * 2010-04-07 2010-08-26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7A (zh) * 1993-06-07 1995-08-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镜筒
JP2000304998A (ja) * 1999-04-16 2000-1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WO2004088384A1 (ja) * 2003-03-28 2004-10-14 Sony Corporation レンズ保持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208618A (ja) * 2005-01-27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1996085A (zh) * 2005-12-28 2007-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全群对焦结构
TW200813514A (en) * 2006-09-13 2008-03-16 Benq Corp Lens barrel
CN101271184A (zh) * 2007-03-21 2008-09-2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JP2008262075A (ja) * 2007-04-13 2008-10-30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情報機器
US20090059390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Sony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9258295A (ja) * 2008-04-15 2009-11-05 Olympus Corp レンズ鏡筒
US20100053573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andheld projector
JP2010186192A (ja) * 2010-04-07 2010-08-26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704B (zh) * 2016-02-10 2020-11-21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多段水中泵浦之吸入外殼、以及多段水中泵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620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232543A5 (zh)
JP2007240747A5 (zh)
JP2006301543A5 (zh)
JP2009294513A5 (zh)
JP2011232542A5 (zh)
JP2007256452A5 (zh)
JP2009251343A5 (zh)
JP2009162862A5 (zh)
JP2007256604A5 (zh)
CN103163620A (zh) 镜头机构
JP2009025366A5 (zh)
CN103163621A (zh) 镜头机构
JP2008096663A5 (zh)
US9383542B2 (en) Lens barrel
JP2003329919A5 (zh)
TWI448811B (zh) 鏡頭機構
CN201063071Y (zh) 连续变焦投影物镜
TWI457690B (zh) 鏡頭機構
CN103246042B (zh) 镜头机构以及具有该镜头机构的电子装置
TWI471628B (zh) 鏡頭機構
CN103048762B (zh) 镜头机构
CN201107455Y (zh) 6.0mm至60.0mm变焦镜头
CN103048763B (zh) 镜头机构
US8810920B2 (en) Lens barrel
TWI471629B (zh) 鏡頭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