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26A - 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26A
CN1031626A CN 88106081 CN88106081A CN1031626A CN 1031626 A CN1031626 A CN 1031626A CN 88106081 CN88106081 CN 88106081 CN 88106081 A CN88106081 A CN 88106081A CN 1031626 A CN1031626 A CN 1031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island
ion
layer
frin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881060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28C (zh
Inventor
英格·汉斯·爵根·盖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Microna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eutsche ITT Industri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881060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0304541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utsche ITT Industries GmbH filed Critical Deutsche ITT Industri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1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反常规的掺杂分布的 CMOS集成电路中形成注入井和岛的方法,也就是 其中的井和岛具有较小的渗透深度,较浅的掺杂分 布,比通常的CMOS电路有比较小的横向扩散。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的是:在CMOS硅集成电路中,即互补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电路中,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其中在一种导电类型的衬底中,至少有另一种导电类型的一个井,而且其附近至少有一个与衬底导电类型相同的岛,其掺杂浓度较衬底更浓,用光刻胶和二氧化硅/氯化硅掩膜结构进行几次离子注入形成的。
通常,标准的CMOS工艺,井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如果要增加集成度的话,井的深度必须减小。然而,这样一来,将增加寄生双极晶体管的垂直电流增益,从而增加了锁住的危险(risk    of    latch    up)。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如IEEE    Trans.Electron    Dev.(1981.10月,115页-119页)所述的反常井工艺。反常井工艺是,制成浅掺杂分布的井和岛,而且减少横向扩散,其中掺杂浓度首先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像惯用的井中的情况,在惯用的井内,掺杂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下降。用此方法,表面掺杂浓度可以降低到MOS晶体管所需的那种低浓度。但是,仍可达到足够高的总浓度,所以可使寄生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增益足够小。
在制作反常井时,不像常规CMOS工艺,首先进行井边缘区域上的场氧化,然后再做离子注入,随后再作通常的短时间退火处理,以便注入的离子向里扩散。
如果使用通常的制作工艺制作双井的话,所谓双井,就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井和岛,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P沟晶体管和一个n沟晶体管,第二步光刻工艺中,使用一个相反的井光刻版是必要的。因此,边缘区的掺杂浓度取决于场氧化物的厚度,场氧化物边缘的斜度和井的注入掺杂浓度。如果边缘区域的掺杂浓度能被控制而又不依赖于这些参数的话,进行场注入还必需两块附加的光刻版。由于有对准公差,这就导改了间距的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正如权利要求中所述,是要以某种方法改进上面提到的文献中所叙述的工艺,使之在制造双井时,不需要附加的光刻版,而生产出来的器件的性能仍保持原有工艺技术的优点。特别是集成密度不必增加,而防止锁住的能力将大大增加。
现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
图1-图3 是制作具有n井和p+岛的CMOS电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表示工艺步骤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图9 是制作具有n井和p+岛的CMOS电路的一种改进的实施方案中,表示工艺步骤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1所示,(为清楚起见,没按比例绘出)制作CMOS电路,开始用p型衬底1,它可以是一个具有外延层的材料(没有示出)。在衬底1或在外延层上,最好用热氧化法,在步骤a中形成一个薄的二氧化硅层21。“薄”的含意是指层21具有通常的栅一氧化层的厚度。然后在层21上淀积一个氮化硅层22。这两层21和22形成双层2。
步骤b中,将氮化硅层22或者整个双层2,用通常的光刻工艺刻蚀,也就是涂一层光刻胶,通过光刻版曝光,洗掉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或曝光后的胶),用光刻胶的图形作掩膜,腐蚀双层2或层22。用这种方法,要形成的井的整个边缘区域71和要形成岛的整个边缘区域72,以及处于井和岛边缘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73的衬底表面(或者仅仅二氧化硅层21)就去掉了覆盖物。其中井和岛的内部区域,也就是用各自的边缘区域形成的环内,留下两层21和22(见图1和图2),如果边缘区域71和72相接触或彼此稍有重叠的话,就不存在中间区域73。
步骤c中,涂上光刻胶层41,然后光刻并腐蚀,以便限定所形成的n井61的整个区域5中的双层2部分,然而盖住要形成的p+岛62区域8中的双层部分。
步骤D中,在第一步注入时,高能量磷离子,例如,也就是井导电类型的离子,用加速电压约为300KV进行注入。此时光刻胶层41的作用如同一个掩膜,从而注入3井61(井注入)。
步骤e中,是第二步低能量注入,使用的是磷离子或砷离子,例如,注入的加速电压约为40KV,光刻胶层41和n井区域5中的层21和22作为掩膜,从而掺杂了边缘区域71,边缘区域71是n+型的。(即边缘注入Ⅰ)。
到此为止所述工艺步骤的结果如图1所示。
步骤f中,除去光刻胶层41。步骤g中,在适当的温度下,使注入离子向里扩散,形成井61及其边缘71。
步骤h,制作另一个光刻胶层42,光刻并腐蚀,光刻胶覆盖住井61,但是留下p+岛的区域8形成非覆盖区,参见图2(岛光刻工艺)。
重复步骤d-g,如步骤d′-g′,在其他条件下,用其他杂质掺杂。
步骤d′,是第三步注入,注入岛62,用衬底导电类型的离子,例如,使用高能量硼离子,注入的加速电压约为180KV,用光刻胶42起掩膜作用(岛注入)。
步骤e′,是第四步注入,其能量低于岛注入能量,例如,使用的是硼或BF2离子,注入的加速电压为10KV到40KV,其中光刻胶层42和岛区域62上的层21,22再一次起防止注入的掩膜作用,边缘区域72被注入成p++型区域(边缘注入Ⅱ)。
到此为止所述工艺步骤的结果如图2所示。
步骤f′,除去光刻胶层42,在步骤g′中,注入的离子在适当温度下,向里扩散,形成p+型岛62和岛的p++型边缘区72。
最后,在步骤j,将边缘区71,72,和中间区域73进行热氧化,形成场氧化物层9,同时仍然保留双层2部分,也就是在井61和岛62内部区域上面的部分用腐蚀法去掉。
在随后的工艺过程中,第一步,栅氧化物层11,12通常是在上述内部区域用热氧化法形成的,其结果如图3所示。此后所需要的CMOS电路以常用的方法制成。
对上述工艺步骤,即去掉光刻胶掩膜42之后,向里扩散注入的衬底导电类型的离子,如硼离子,和随后形成氧化物层的工艺,可采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把上述两个工艺步骤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步骤g′和步骤j同时完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衬底和井导电类型的离子,也就是硼和磷离子,不再是分别扩散,取代的方法是在一个步骤中同时扩散和进行场氧化,用此方法在井和岛中,可得到接近相同的扩散深度。从而在步骤j中完成了步骤g和g′。
如图1-3所示,用所述方法得到的衬底表面是相当不平的,这可能干扰随后的工艺步骤。
现在借助图4-图9解释本发明的发展情况。这里在一个衬底中,有井和岛以及一个实质上是平整的表面。事实上本发明包含在步骤f之后和步骤h之前及步骤k到n之中。
步骤k,用两层21和22覆盖的衬底表面,在步骤g期间被氧化,形成厚氧化层10,其厚度与氧化层9是可比的。并且大约是其厚度的一半。步骤k中,厚氧化物层10与井是同时形成的。其结果如图4所示。
步骤l,在没有用光刻掩膜情况下,腐蚀掉厚氧化物层10,其结果如图5所示。
步骤m,将衬底表面露出的部分,进行热氧化,形成二氧化硅薄层23,在薄层23上淀积一个氮化硅层24,其结果如图6所示。
步骤n,在垂直于衬底表面方向上,氮化硅层24被各向异性地腐蚀。这样得到如图7所示的结构,其中,横在氮化物层22的向上倾斜部分(此倾斜是厚氧化物层的形成引起的)的下面,留下一些氮化物层24,该层有一个基本垂直于衬底的壁。
步骤n之后,是步骤h,i(=d′),e′,f′,g′和j。图8表示在步骤f′之后的结构。图9是在步骤j之后,并且在用与上述类似的方法形成栅氧化物层11,12之后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不仅适合于制造纯CMOS电路的井和岛,还可以用来制造双极型-CMOS组合电路的井和岛。
图4-图9所示的改进结构可以类似地用来制作纯n-沟电路。

Claims (6)

1、一种在CMOS硅集成电路(互补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电路)中制作离子注入的井和岛的方法,其中在一种导电类型(衬底导电类型)的衬底(1)中,至少有另一种导电类型的一个井(61)(井导电类型),而且其附近至少有一个与衬底导电类型相同的岛,其掺杂浓度较衬底(1)更浓,是用光刻胶和二氧化硅/氮化硅掩膜结构进行几次离子注入形成的,其特征在于:
a)在衬底(1)上形成一薄层二氧化硅层(21),并在其上形成一层氮化硅层(22);
b)用掩膜和腐蚀的光刻工艺,至少把氮化硅层(22)以此方法进行加工,将二氧化硅层(21)或衬底表面形成井的整个边缘区域(71),形成岛的整个边缘区域(72),以及在井的边缘区域和岛的边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73)都不被覆盖,其中分别留下井和岛的内部区域中的两层(21),(22);
c)涂一层光刻胶(41),并进行光刻和腐蚀以便确定井(61)的整个区域(5)(井光刻工艺);
d)用光刻胶层(41)做掩膜,注入高能量的井导电类型的离子;
e)用光刻胶层(41)二氧化硅和氧化硅层(21,22)做掩膜,注入低能量井导电类型的离子;
f)除掉光刻胶层(41);
g)向里扩散注入的离子,以形成井(61)和边缘区域(71),边缘区域的掺杂浓度大于井(61)的掺杂浓度;
h)涂另外一层光刻胶(42)并进行光刻和腐蚀,使其规定出岛(62)的全部区域(8)(岛光刻工艺);
i)重复步骤d-g作为步骤d′-g′,用衬底导电类型的离子形成岛(62)和边缘区域(72),其掺杂浓度大于岛(62)的浓度;
j)氧化露出的边缘区域(71,72)如果必要的话在中间区域(73)上形成一个场氧化层(9),接着除掉二氧化硅和氮化硅(21,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之后和步骤h之前,加入下列各个步骤;
k)在步骤g′期间,氧化二氧化硅层(21)部分或氧化没有被二氧化硅和氮化硅层(21,22)所覆盖的衬底表面部分,以形成一厚层氧化物层(10);
l)不使用掩膜腐蚀掉厚氧化物层(10);
m)氧化露出的衬底表面部分,以形成另外一层薄二氧化硅层(23),并在其上形成另外一层氮化硅层(24);
n)各向异性地腐蚀掉上述氮化硅层(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里扩散衬底导电类型的离子的步骤g′是与步骤j同时完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里扩散离子的形成井(61)的步骤g和形成岛(62)的步骤g′是与步骤j同时完成的。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一个p井或一个p+岛(62)的方法是用注入高能量硼离子形成的,而与其相连的区域(72)是用注入低能量硼离子或BF+ 2离子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n井或n+岛最好是用注入带双正电荷的高能量磷离子形成的,而相磷的边缘区域(71)是用注入低能量的磷离子或砷离子形成的。
CN 88106081 1987-08-18 1988-08-17 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87111946.7 1987-08-18
EP87111946 1987-08-18
EP88106003.2 1988-04-15
EP88106003A EP0304541A1 (de) 1987-08-18 1988-04-15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implantierter Wannen und Inseln von integrierten CMOS-Schalt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26A true CN1031626A (zh) 1989-03-08
CN1020028C CN1020028C (zh) 1993-03-03

Family

ID=2610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81060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28C (zh) 1987-08-18 1988-08-17 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2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615C (zh) * 1996-08-26 2007-03-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73346B (zh) * 2002-06-26 2011-05-18 山米奎普公司 一种离子植入装置和一种通过植入氢化硼簇离子制造半导体的方法
CN103531616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沟槽型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4665B (zh) * 2002-06-26 2014-06-25 山米奎普公司 一种离子植入装置和一种通过植入氢化硼簇离子制造半导体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615C (zh) * 1996-08-26 2007-03-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73346B (zh) * 2002-06-26 2011-05-18 山米奎普公司 一种离子植入装置和一种通过植入氢化硼簇离子制造半导体的方法
US8618514B2 (en) 2002-06-26 2013-12-31 Semequip, Inc. Ion implant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by the implantation of boron hydride cluster ions
CN102034665B (zh) * 2002-06-26 2014-06-25 山米奎普公司 一种离子植入装置和一种通过植入氢化硼簇离子制造半导体的方法
CN103531616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沟槽型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31616B (zh) * 2013-10-30 2016-04-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沟槽型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28C (zh) 199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56514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narrow dimensioned region on a body
KR930010983B1 (ko) 반도체 집적회로 제조방법
CA1120609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narrow dimensioned mask opening on a silicon body
US4574467A (en) N- well CMOS process on a P substrate with double field guard rings and a PMOS buried channel
US4209350A (en) Method for forming diffusions having narrow dimensions utilizing reactive ion etching
KR940008728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4299024A (en) Fabrication of complementary bipolar transistors and CMOS devices with poly gates
CA108686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tilizing doped oxides and controlled oxidation
US4021270A (en) Double master mask proces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e
US489132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nd lateral bipolar transistors on the same substrate
JPH0754825B2 (ja) 部分的誘電体分離半導体装置
EP0077387A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cmos semiconductor devices
EP014440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LEMENTARY AND NON-VOLATILE ARRANGEMENTS ON A COMMON SUBSTRATE.
US4808555A (en) Multiple step formation of conductive material layers
US3993513A (en) Combine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oxide-isolated vertical bipolar transistors and complementary oxide-isolated lateral bipolar transistors and the resulting structures
GB2100926A (e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P0771021A2 (en) Transistor fabrication method
US5153146A (en) Ma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3899373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field effect device
EP041771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4637836A (en) Profile control of boron implant
US4578859A (en) Implant mask reversal process
EP0051534A2 (en)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lf-aligned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using differential oxide growth
CN1020028C (zh) 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注入井和岛的方法
US4956306A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mplementary patterns in a semiconductor material while using a single masking ste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