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2049A - 防泄漏母接头 - Google Patents

防泄漏母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2049A
CN103162049A CN 201110409522 CN201110409522A CN103162049A CN 103162049 A CN103162049 A CN 103162049A CN 201110409522 CN201110409522 CN 201110409522 CN 201110409522 A CN201110409522 A CN 201110409522A CN 103162049 A CN103162049 A CN 103162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mandrel
face
contact
retain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095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竹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NGCH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ONGCH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ONGCH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ONGCH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4095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2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2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2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结构简单,对接时操作方便快捷的防泄漏母接头。它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母阀体;流体通道内有芯套;芯轴一端固定闷头、另一端穿过芯套;滑套套装在芯轴上;在滑套与母阀体或芯套之间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滑套包括聚氨酯套、闷套,聚氨酯套一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另一个端连接有外周与流体通道内壁接触的Y型密封圈。

Description

防泄漏母接头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快速油管接头中的防泄漏母接头。
背景技术
快速接头一般用于软管连接处,它一般包括公接头和防泄漏母接头。使用时把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对接即可。但是一般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对接完毕后,才能对管路(一般是软管)通入流体。在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对接之前,由于公接头或防泄漏母接头不能承压,管路不能通入流体。另外,现有的快速接头,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对接时使得公接头与防泄漏母接头内通道相通的操作繁琐,接通速度慢。第三,现有的快速接头密封效果不好,容易造成流体泄漏。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结构简单,对接时操作方便快捷的防泄漏母接头。
本防泄漏母接头,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母阀体;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流体管路相连,另一端用于插入公接头;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开有中心孔的芯套,和与流体管路相连的流体通道一端相对的芯套端面上设置有芯套锥形密封面;芯轴的一端固定闷头、芯轴的另一端穿过芯套中心孔并设置有与芯套锥形密封面密封接触的芯轴锥形密封面;闷头的外周具有闷头锥形密封面;滑套套装在芯轴上并且可以沿芯轴的轴向滑动;滑套的一端具有与闷头锥形密封面密封接触的滑套锥形密封面;在滑套与母阀体或芯套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常态时同时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
滑套包括外周与流体通道内壁密封接触的聚氨酯套以及在聚氨酯套的内孔内设置的闷套,所述滑套锥形密封面设置在闷套一端;
聚氨酯套一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
聚氨酯套的另一个端连接有外周与流体通道内壁接触的Y型密封圈。
本技术是有益效果:本防泄漏母接头可以承受较高压力,也就是说,防泄漏母接头与流体管路相连时,流体管路内具有较高压力时,防泄漏母接头不会泄漏。由于防泄漏母接头内的弹性元件使得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而且,芯套锥形密封面和与流体管路相连的流体通道一端相对,流体管路内流体的压力也使得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可以说,流体管路内压力越大,芯轴与芯套的密封效果越好。密封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泄漏。通过聚氨酯套与流体通道内壁接触,既能够减小聚氨酯套与流体通道的摩擦力,又能够使得聚氨酯套与流体通道内壁之间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当公接头与母阀体对接后,由于聚氨酯套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相接触的公接头的公阀体端面与聚氨酯套端面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了流体从相接触的公阀体端面与聚氨酯套端面之间外漏。Y型密封圈进一步防止了流体经Y型密封圈与流体通道内壁之间的间隙泄漏。
上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限位台阶,当芯轴沿芯轴轴线移动一定距离时,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相接触。由于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限位台阶,当(公接头的公阀体)推动芯轴沿芯轴轴线移动距离一定距离,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相接触,使得芯轴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
为了使得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可靠密封,上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在芯轴上设置有用于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的密封圈。
上述的防泄漏母接头,所述母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副阀体,主阀体和副阀体各有相通的流体通道;副阀体的一端外周通过螺纹与主阀体流体通道内的台阶孔相连;芯套位于台阶孔的台阶面与副阀体的端部之间。这种分体式的母阀体结构,便于生产,降低了制备难度。主阀体的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流体管路相连,芯套与台阶面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这样就保证了芯套与主阀体的密封,防止流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泄漏母接头的示意图。
图2为芯轴的立体图。
图3为公接头的示意图。
图4是阀芯的立体图。
图5是快速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5,本快速接头,它包括相连一个防泄漏母接头100和一个公接头200。
参见图1所示防泄漏母接头100,主阀体1和副阀体2各有相通的流体通道11、21;主阀体的流体通道的右端用于与流体管路相连。副阀体的流体通道的左端用于插入公接头100。副阀体2的右端外周通过螺纹22与主阀体流体通道内的台阶孔12相连;开有中心孔的芯套3位于台阶孔的台阶面与副阀体的端部之间,芯套3与台阶面之间通过o型圈91密封。
芯套右端面上设置有芯套锥形密封面35。芯轴4的左端固定闷头5,右端穿过芯套中心孔并形成了具有芯轴锥形密封面45的突起部41,在突起部41与芯轴右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2。密封圈92和芯轴锥形密封面45同时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形成密封接触。
在芯套右侧的主阀体流体通道内设置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面13与相对的芯轴端部之间的距离为C。参见图2,与限位台阶面相对的芯轴右端面上开有沿径向延伸的凹槽44,当芯轴移动,芯轴右端面与限位台阶面13接触时,芯轴右端面右侧的流体通道与芯轴右端面左侧的流体通道可以通过凹槽44相通。
滑套6包括聚氨酯套61、连接在聚氨酯套61右端的Y型密封圈93、弹簧套62、连接在弹簧套62左端的闷套63等。聚氨酯套61固定在闷套和弹簧套的外周,Y型密封圈93固定在弹簧套的外周。聚氨酯套61与Y型密封圈93之间设置o型圈94。聚氨酯套61和Y型密封圈93的外周均与副阀体的流体通道内壁密封接触。在该聚氨酯套左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95。
闷头5的外周具有闷头锥形密封面55。闷套的左端内孔具有与闷头锥形密封面55配合的滑套锥形密封面65。
滑套套装在芯轴上并且可以沿芯轴的轴向滑动;滑套和具有芯轴锥形密封面的突起部41分别位于芯套的两侧。在滑套的弹簧套62与芯套的左端之间设置有螺旋压缩弹簧99,该螺旋压缩弹簧99在常态时使得滑套具有向左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同时,螺旋压缩弹簧99的弹力还通过滑套使得闷头具有向左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固定闷头的芯轴具有向左移动的趋势,这样,芯轴在常态时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所以说,螺旋压缩弹簧99在常态时同时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
参见图3所示的公接头200,公阀体7内具有流道71,流道的左端用于与流体管相连。流道内设置有开有孔的阀座72,在流道内有可沿流道轴线移动的阀芯8。参见图4,阀芯包括与流道内壁相应的导套81、阀芯头83、连接导套与阀芯头的连接体82,连接体和阀芯头的外径均小于流道内径;连接体内开有流体通孔84,流体通孔的一端与导套的内孔相通,流体通孔的另一端开在连接体的外周上。在阀芯头与阀芯的右端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96。阀芯头的右侧面上具有阀芯锥形密封面85。阀座的左端面上具有与阀芯锥形密封面配合的阀座锥形密封面75。在公阀体的流道内设置卡圈201,卡圈201右端设置弹簧盖202,压缩弹簧203穿过导套分别与弹簧盖和连接体相接。压缩弹簧203在常态时使得o型密封圈96、阀芯锥形密封面85均与阀座锥形密封面75密封接触。
定位机构包括外套301、九个滚珠302、弹簧303等。在副阀体外周设置有可沿芯轴轴向移动的外套301,外套的内孔具有突环304;在副阀体的外周上具有突出的挡圈24。挡圈在外套的内孔内;挡圈在突环的左侧,并与突环在轴向方向相对。弹簧303设置在突环右侧与主阀体的左端面之间,常态时弹簧303使得突环的左侧与挡圈的右侧接触。在副阀体上沿芯轴径向开有九个通孔25。在公阀体周向开有截面是V形的环状V形槽74。
需要把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时,先克服弹簧303的弹力轴向向右移动外套,使得外套上的突环不在滚珠的径向方向上,使得滚珠能够在径向自由移动。然后把公阀体右端插入到副阀体的流通通道内,公阀体的右端先把滚珠沿径向推动到通孔25和挡圈与突环之间的间隔内,随着继续插入,相对的公阀体右端面与聚氨酯套左端面接触,相对的阀芯右端面与芯轴左端面接触。当公阀体右移到位,公阀体的右端面推动滑套沿芯轴轴线向右移动距离A,阀芯推动芯轴沿芯轴轴线向右移动距离B,B小于A;此时,限位台阶面与芯轴右端面相接触,V形槽74在通孔25在同一个平面内。然后,松开外套,使得外套在弹簧303的作用下左移,直到到突环与挡圈相接触,突环推动滚珠进入通孔和V形槽74内,完成对接过程。
对接完成后,公阀体7内流道71左端通过卡圈201内孔、弹簧盖202内孔、导套81内孔、流体通孔84、阀芯头外周与流道内壁之间的间隙、阀芯锥形密封面与阀座锥形密封面之间的间隙、闷头锥形密封面与闷套锥形密封面之间的间隙、芯轴的外周与闷套内孔之间的间隙、芯轴的外周与弹簧套之间的间隙与副阀体内的流体通道相通,副阀体内的流体通道通过芯套中心孔、芯套锥形密封面与芯轴锥形密封面之间的间隙、芯轴右端外周与主阀体的流动通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凹槽44与主阀体的流动通道右端相通。这样,流体通道的右端与流道的左端形成了一个贯通的通道。在对接状态,o型密封圈95和Y型密封圈93是防止外泄露的;o型圈94是防止内泄露的。在对接状态,公接头仍然可以相对于母接头绕芯轴的轴线转动360°,并保持密封性,连接安全可靠。当挡圈与突环在轴向方向接触时,滚珠位于同时位于v形槽和通孔内,在此状态下,由于突环在径向方向挡住了滚珠,v形槽的两侧斜面不能推动滚珠使得滚珠沿径向移动,所以设置有v形槽的公阀体不能轴向移动,从而使得公接头被锁定在与母接头对接的状态。
需要把公接头从母接头内拔出时,需要先轴向向右移动外套,使得外套上的突环不在滚珠的径向方向上,使得滚珠能够在径向自由移动。然后再拔出公接头,v形槽的一侧斜面即可推动滚珠沿径向移动,使得滚珠离开v形槽内而进入通孔和挡圈与突环之间的间隔内。
拔出公接头后,公接头在压缩弹簧203的作用下,又使得o型密封圈96、阀芯锥形密封面85均与阀座锥形密封面75密封接触,保证了与公接头的左端相连的流体管不会泄漏。当然,母接头在螺旋压缩弹簧99的作用下,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保证了与母接头相连的流体管路不会泄漏。对于母接头来说,在未插入公接头时,母接头与流体管路相连,o型圈91和密封圈92封住了流体管路的一端,即使有油压也不会泄露。
当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后,接头接通时,原来在未接通的状态下处于密封的地方都被打开,这样压力油就通过本快速接头,连接到另外的油路上。
本快速接头的有益效果:
1、母接头可以承受较高压力,也就是说,母接头与流体管路相连时,流体管路内具有较高压力时,母接头不会泄漏。由于母接头内的弹性元件使得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而且,芯套锥形密封面和与流体管路相连的流体通道一端相对,流体管路内流体的压力也使得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可以说,流体管路内压力越大,芯轴与芯套的密封效果越好。
2、公接头可以承受较高压力,也就是说,公接头与流体管相连时,流体管内具有较高压力时,公接头不会泄漏。由于公接头内的弹性件使得阀芯锥形密封面与阀座锥形密封面接触;而且,阀座锥形密封面和与流体管相连的流道一端相对,流体管内流体的压力也使得阀芯锥形密封面与阀座锥形密封面接触;可以说,流体管内压力越大,阀芯与阀座的密封效果越好。
3、对接操作方便快捷,母阀体内的流体通道与公阀体内的流道在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完成即可形成一个贯通的通道,流体管路即可通过该通道与流体管相通。对接时,把公阀体一端插入母阀体,公阀体的端面推动滑套沿芯轴轴线移动距离A,阀芯推动芯轴沿芯轴轴线移动距离B,B小于A。也就是说,公阀体通入母阀体后,阀芯相对于公阀体(阀座)产生了相对位移(位移量A-B),从而使得阀芯锥形密封面与阀座锥形密封面之间产生了间隙(与位移量A-B相当);当然,闷头锥形密封面与滑套锥形密封面之间也产生了间隙(与位移量A-B相当),芯轴锥形密封面与芯套锥形密封面之间也产生了间隙(与位移量B相当),因此,阀芯与阀座之间、闷头与滑套之间、芯轴与芯套之间均不再密封接触,流体通道与流道连成了一个贯通的通道。从这个对接过程可以看出,通道的贯通是随着公接头与母接头的对接过程完成的,对接完毕,通道贯通。
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之间的距离C等于B;当阀芯推动芯轴沿芯轴轴线移动距离B时,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相接触。由于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之间的距离C=B,当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后,芯轴与限位台阶面接触,使得芯轴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
本技术可以说是一种超高压快速接头,其具有一些特征:1.采用双密封方式,安全可靠,内部结构紧凑,体积轻巧,便于携带。2.母接头和公接头均设有内置截止阀门,分拆接头时,截止阀门利用弹簧会自动关闭以防止液体外流,保持管道内的压力,分拆简单,便于操作。3.当两接头(公接头与母接头)连接时,无流体渗漏现象,密封性能高;两接头之间可以360°旋转,并同时保持气密性,连接安全可靠。4.具有互换性,可以多个管道自由连接。本技术主要用于高压泵,千斤顶,夹具,液压扳手,螺栓拉伸器等产品。

Claims (5)

1.防泄漏母接头,其特征是: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母阀体;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流体管路相连,另一端用于插入公接头;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开有中心孔的芯套,和与流体管路相连的流体通道一端相对的芯套端面上设置有芯套锥形密封面;芯轴的一端固定闷头、芯轴的另一端穿过芯套中心孔并设置有与芯套锥形密封面密封接触的芯轴锥形密封面;闷头的外周具有闷头锥形密封面;滑套套装在芯轴上并且可以沿芯轴的轴向滑动;滑套的一端具有与闷头锥形密封面密封接触的滑套锥形密封面;在滑套与母阀体或芯套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常态时同时使得滑套与闷头密封接触、芯轴与芯套密封接触;
滑套包括外周与流体通道内壁密封接触的聚氨酯套以及在聚氨酯套的内孔内设置的闷套,所述滑套锥形密封面设置在闷套一端;
聚氨酯套一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
聚氨酯套的另一个端连接有外周与流体通道内壁接触的Y型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其特征是: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限位台阶,当芯轴沿芯轴轴线移动一定距离时,限位台阶面与相对的芯轴端部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其特征是:在芯轴上设置有用于与芯套锥形密封面接触的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母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副阀体,主阀体和副阀体各有相通的流体通道;副阀体的一端外周通过螺纹与主阀体流体通道内的台阶孔相连;芯套位于台阶孔的台阶面与副阀体的端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泄漏母接头,其特征是:主阀体的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流体管路相连,芯套与台阶面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
CN 201110409522 2011-12-12 2011-12-12 防泄漏母接头 Pending CN103162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9522 CN103162049A (zh) 2011-12-12 2011-12-12 防泄漏母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9522 CN103162049A (zh) 2011-12-12 2011-12-12 防泄漏母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2049A true CN103162049A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8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09522 Pending CN103162049A (zh) 2011-12-12 2011-12-12 防泄漏母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20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8328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具有防插错功能的空间实验柜气液断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59570A (zh) * 2021-09-30 2022-01-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快速更换液体测温传感器的防泄漏装置及其安装结构和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8328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具有防插错功能的空间实验柜气液断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59570A (zh) * 2021-09-30 2022-01-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快速更换液体测温传感器的防泄漏装置及其安装结构和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2035A (zh) 快速对接接头
CN103162044A (zh) 防泄漏快速接头
US2269431A (en) Flexible pipe joint
CN103162047A (zh) 一种快速安全接头
CN103162046A (zh) 一种快速对接接头
CN103162051A (zh) 快速安全接头
US4219048A (en) Coupling device
RU2553675C2 (ru) Узел клапана
CN104295839A (zh) 一种防污染的水下单路液压快速接头及其应用方法
CN103162045A (zh) 防泄漏快速安全接头
CN103162042A (zh) 公接头
CN107975644B (zh) 一种超高压零滴漏快速接头
CN103162040A (zh) 一种接头
CN103162048A (zh) 接头
CN204176213U (zh) 一种防污染的水下单路液压快速接头
CN103162049A (zh) 防泄漏母接头
CN103162039A (zh) 一种公接头
CN103162043A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204226915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103162050A (zh) 一种母接头
CN103162041A (zh) 母接头
CN201284893Y (zh) 自封式快速接头
CN103162036A (zh) 快速接头
CN113217731B (zh) 流体连接器
RU2283452C1 (ru) Быстроразъем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