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0261B -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0261B
CN103160261B CN201110418833.6A CN201110418833A CN103160261B CN 103160261 B CN103160261 B CN 103160261B CN 201110418833 A CN201110418833 A CN 201110418833A CN 103160261 B CN103160261 B CN 103160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plug
raw material
adds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88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0261A (zh
Inventor
刘德基
尹玉川
陈超
王涛
吴迪
李论
石峰
祝洪爽
段志英
周小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188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0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0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0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0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即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原料,加入引发剂亚硫酸钠合成胶状物,再配置基液,与交联剂交联形成性能稳定的、且能在设定的时间自动破胶的胶塞。本发明的井下智能胶塞成胶前为液体状,利用地面泵将其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胶塞成胶后能密封井筒,防止地层油气向上运移,保证井筒作业安全,同时能避免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储层伤害,影响油井产能,作业结束后能自动降解,确保井筒畅通。

Description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油气井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气井在进行作业前,为平衡地层压力,必须采用高密度的压井液在井筒中循环压井,确保地层中的油气不进入井筒,避免井涌、井喷等事故发生。但是,在压井状况下,压井液易进入地层,引起储层敏感性伤害,堵塞油气通道,影响油井产能。为改变这种状况,可采用带压作业来替代压井液压井,即通过井口设备控制井筒压力,既能确保井口作业安全,又能避免压井液给储层带来的伤害。但是,带压作业存在作业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同时一些特殊井作业还不能采用带压作业。为此,发明人拟采用一段胶塞来封隔井筒,这样既能实现安全作业,又能保护储层,作业结束后胶塞自动降解,保持井筒畅通。
我国油田用凝胶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凝胶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很大的进步。聚丙烯酰胺类包括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由于丙烯酰胺均聚物在使用性能上的局限性,使得丙烯酰胺多元共聚物有了大的发展,该类共聚物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市场,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的油田处理剂,主要应用在钻井液、驱油、酸化压裂、堵水调剖等领域中。
目前,国内常见交联体系有柠檬酸铝交联体系、铬交联体系、有机酚醛交联体系等。这些常规凝胶的强度小,粘附性差,且不能实现自动破胶,此外,钢管表面的铁锈对其降解破坏作用明显,因此无法满足封隔井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即在井筒内形成一种智能胶塞,用来封隔井筒,确保油气井井口实现安全作业,并有效保护储层免受伤害。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
1.合成胶塞原料: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进行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可溶性淀粉,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
2.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一定比例的交联剂,在不同温度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15天的凝胶。
3.本发明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本发明的井下智能胶塞成胶前为液体状,利用地面泵将其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能密封井筒,防止地层油气向上运移,保证井筒作业安全,同时能避免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储层伤害,影响油井产能,作业结束后能自动降解,确保井筒畅通。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智能胶塞在井筒内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井下智能胶塞工作示意图中,1为井筒,2为井下智能胶塞,3为储层,4为气体。
实施例1:
本发明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如下:
1.合成胶塞原料:以30%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10-11,通氮气除氧,加入0.1%过硫酸铵、0.1%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3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55℃反应3h,冷却出料。
2.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3%的醋酸铬,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
所加入的引发剂是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该引发体系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产生自由基。金属遮蔽剂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避免或减少金属离子对胶塞产生的不利影响。
初始反应温度放在30℃是因为引发温度过高时,引发体系会加速分解,产生自由基速率加快,进而导致聚合反应速率加快,使聚合产物分子量降低。通氮气的目的是为了除氧,氧和容易与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而导致阻聚。
以水为介质,以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和淀粉为原料进行的聚合反应,是在反应初期,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先聚合,之后在其支链上引入淀粉;聚合反应过程主要由链引发、链增长、链中止3个基元反应组成,引发过程首先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得到骨架自由基,然后再引发单体接枝与淀粉接枝的共聚反应。
纳米二氧化硅本身具有增稠作用,同时与聚合物产生化学键增加凝胶强度,以纳米尺寸分散于凝胶中形成“纳米效应“,使二氧化硅与凝胶界面间的界面作用更强;另外其三维结构与聚合物基体起到的交联作用,导致凝胶三维结构更稳定,分子链运动受到二氧化硅的限制,使原来自由的分子链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的作用。
以本发明方法合成的凝胶性能:
基液粘度(20℃):80-280mPa.s
胶塞粘度:5×104-29×104mPa.s
弹性模量:20-1000Pa
胶塞抗压能力:2-3.15MPa/100m。
3.本发明胶塞2的使用方法:如图所示,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1预定位置,胶塞2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实施例2:
井下智能胶塞在玉门油田鸭940井的试用:
1.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10-11,通氮气除氧,加入0.2%过硫酸铵、0.3%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5小时,然后加入16%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55℃反应3h,冷却出料。
2.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5%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施工要求交联性能稳定5天的凝胶。
鸭940井钻遇目的层后有显著的油气显示,在使用冻胶塞后进行的起钻作业过程中,出口始终点火不着,充分说明在作业过程中地层中的油、气被冻胶塞封死,证明冻胶塞在井内起到了有效的“塞封”作用。该井完井后产量效果明显,是邻井产量的2-4倍。
实施例3:
井下智能胶塞在吐哈油田柯21-2井的试用:
1.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0%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8,通氮气除氧,加入0.3%过硫酸铵、0.4%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0%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80℃反应2h,冷却出料。
2.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8%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6%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施工要求交联形成稳定4天的凝胶。
柯21-2井实施井下智能胶塞后,在起钻杆时观察井口套压始终为0,后续进行了下筛管、更换井口、下生产油管等工序,井口套压始终为0,说明此时井下智能胶塞已经起到密封油气的作用。
实施例4:
井下智能胶塞在新疆油田克拉美丽气田滴西HW141井的试用:
1.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7,通氮气除氧,加入0.6%过硫酸铵、0.5%的亚硝酸钠和0.7%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8%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60℃反应1h,冷却出料。
2.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8%的溶液,加入2%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1%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施工要求交联形成稳定15天凝胶。
滴西HW141井实施井下智能胶塞后,在起钻杆时观察井口套压始终为0,后续进行了下筛管、更换井口、下生产油管等工序,井口套压始终为0。说明此时井下智能胶塞已经起到密封油气的作用,且密封性长达15天。

Claims (5)

1.一种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合成胶塞原料:以30%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10-11),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35%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3%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
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或者
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10-11),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16%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5%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5天的凝胶;
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或者
合成胶塞原料:以10%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6-8),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10%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8%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0.6%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4天的凝胶;
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或者
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至(6-7),通氮气除氧后,加入引发剂和金属遮蔽剂,在30℃下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8%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升温至30-90℃,反应1-4小时,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8%的溶液,加2%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1%的交联剂,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
胶塞的使用方法:采用水泥车将溶液泵送至井筒预定位置,成胶后即可在井口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胶塞实现自动破胶液化,然后采用制氮车氮气返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合成胶塞原料:以30%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10,通氮气除氧,加入0.1%过硫酸铵、0.1%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3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55℃反应3h,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3%的醋酸铬,在80℃下,交联成性能稳定15天的凝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3%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11,通氮气除氧,加入0.2%过硫酸铵、0.3%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5小时,然后加入16%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55℃反应3h,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5%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5%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交联性能稳定5天的凝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0%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8,通氮气除氧,加入0.3%过硫酸铵、0.4%的亚硝酸钠和0.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10%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80℃反应2h,冷却出料;
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5%的溶液,加入0.8%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0.6%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交联形成稳定4天的凝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首先利用反应炉合成胶塞原料:以12%的丙烯酰胺和5%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通氮气除氧,加入0.6%过硫酸铵、0.5%的亚硝酸钠和0.7%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30℃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8%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升温至60℃反应1h,冷却出料;
b.配置胶塞溶液:将合成的胶状物配置成8%的溶液,加入2%的纳米二氧化硅,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1%的醋酸铬,一起注入井筒内设计位置在80℃下,交联形成稳定15天的凝胶。
CN201110418833.6A 2011-12-15 2011-12-15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3160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8833.6A CN103160261B (zh) 2011-12-15 2011-12-15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8833.6A CN103160261B (zh) 2011-12-15 2011-12-15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0261A CN103160261A (zh) 2013-06-19
CN103160261B true CN103160261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58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8833.6A Active CN103160261B (zh) 2011-12-15 2011-12-15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0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7746B (zh) * 2013-09-06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堵水调剖用的组合物、含其的堵水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1452B (zh) * 2013-12-31 2016-01-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凝胶段塞封隔井控方法
CA2993521C (en) 2015-09-02 2021-02-0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Top set degradable wellbore isolation device
CN105885811B (zh) * 2016-05-04 2019-01-01 长江大学 一种高强度高触变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器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6520084A (zh) * 2016-10-25 2017-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堵调用延时聚合物交联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6491B (zh) * 2016-11-04 2019-07-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淀粉/纳米SiO2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41367A (zh) * 2018-05-31 2018-11-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化学桥塞组合物及其注入方法
CN111534295B (zh) * 2020-06-05 2022-07-12 濮阳市顺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水井可逆凝胶暂堵剂和暂堵修井工艺方法
CN113234196B (zh) * 2021-05-13 2023-07-07 西安力勘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可控液体胶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225A (zh) * 1986-08-18 1988-03-09 飞利浦石油公司 水分散性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02025055A1 (en) * 2000-09-20 2002-03-28 Bj Services Company Method of preventing gas breakthrough in an oil bearing formation
CN2929162Y (zh) * 2006-07-25 2007-08-01 辽河石油勘探局 井口现场试压配套装置
CN101135237A (zh) * 2007-10-17 2008-03-05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下冻胶阀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0616A1 (en) * 2004-07-02 2006-01-05 Joe Crawford Hydraulic downhole oil recover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5225A (zh) * 1986-08-18 1988-03-09 飞利浦石油公司 水分散性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02025055A1 (en) * 2000-09-20 2002-03-28 Bj Services Company Method of preventing gas breakthrough in an oil bearing formation
CN2929162Y (zh) * 2006-07-25 2007-08-01 辽河石油勘探局 井口现场试压配套装置
CN101135237A (zh) * 2007-10-17 2008-03-05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下冻胶阀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PA淀粉接枝共聚物堵水调剖剂性能研究;李补鱼等;《油田化学》;19980925;第15卷(第03期);241-244 *
可控膨胀堵漏剂的研制;唐代绪等;《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0930;第25卷(第05期);20-22 *
对天然高分子改性淀粉调剖剂的合成研究;姚展华等;《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0615(第11期);5-7 *
新型水溶性修井暂堵材料的研制和应用;葛红江等;《断块油气田》;20070125;第14卷(第01期);74-76 *
淀粉接枝/硅酸钠复合凝胶体系的制备及封堵性能评价;赵仁保等;《精细化工》;20090115;第26卷(第01期);94-1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0261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0261B (zh) 井下智能胶塞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US10161223B2 (en) Use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for pressure control and diversion applications
CN101412906B (zh) 一种酸化压裂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0531B (zh) 用于远场增产处理的微支撑剂
US6207620B1 (en) Use of encapsulated acid in acid fracturing treatments
RU2690577C1 (ru) Флюиды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нефтегазоносных пластов
US10626321B2 (en) Microbubbles for heat and/or gas generation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NO20171076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hydraulic fracture network
US7896078B2 (en) Method of using crosslinkable brine containing compositions
US4277580A (en) Terpolymer of N-vinyl pyrrolidone in alkoxylated form
CN104099074B (zh) 一种体积压裂改造裂缝堵水剂及堵水施工方法
CN104178102A (zh) 一种可交联的抗高温无残渣多元共聚型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960B (zh) 一种温度响应型自降解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井筒封堵中的应用
US20080190610A1 (en) Fracture Clean up Method
CN101906292A (zh) 一种高强度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127645A1 (en) Self-supporting proppant with improved proppant pack conductivity
CN107793529A (zh) 一种耐高温酸化压裂用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924575A (zh) 页岩气专用复合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8068A (zh) 一种适合高温油藏的地下聚合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US9796911B2 (en)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low temperature gel breaking system
CN103911139B (zh) 胶囊包裹固体盐酸制备方法
CN105238372A (zh) 高分子凝胶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44872A (zh) 气井单向封闭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07936174A (zh) 一种压裂用耐高温降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方法
US20140262228A1 (en) Mechanically Degradable Polymers For Wellbore Work Fluid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