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9899B -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9899B
CN103159899B CN201210559558.4A CN201210559558A CN103159899B CN 103159899 B CN103159899 B CN 103159899B CN 201210559558 A CN201210559558 A CN 201210559558A CN 103159899 B CN103159899 B CN 103159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xylic acid
soxylat
deionized water
initiator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95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9899A (zh
Inventor
魏超
曾凡付
王刚
潘洪涛
唐倩倩
侯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AND WAT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DEL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DEL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DEL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595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9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9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9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以重量百分比配制的原料,由去离子水30-55%、聚氧乙烯醚35-50%、羧酸衍生物单体5-10%、催化剂0.0005-0.002%、引发系例1.5-4.5%、链转移剂0.2-0.8%、结构改性剂1.0-2.5%、碱液4.5-8.5%组成;在20-35℃下,将去离子水与聚氧乙烯醚置于反应釜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羧酸衍生物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结构改性剂,搅拌28-32分钟后,在室温下静置4-6小时,在搅拌状态下加碱液,调pH值为6.0-7.5,即得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减水剂,尤其适用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减水剂是指在保持水泥用量和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节约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混凝土坍落度及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节约水泥用量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自从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使用之后,不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将工业副产品粉煤灰、矿渣等作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以有效地利用,节约了水泥的用量,实现了企业的节能降耗的目标。
目前,广泛使用的萘系、三聚氰胺系和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单独使用时,混凝土普遍存在坍落度损失过快或严重泌水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要求,复合产品与水泥的适应性也不稳定,甚至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和耐久性能,随着建筑市场减水剂的用量增大,问题愈显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新型的非萘系减水剂,特别需要研究性能更优越的减水剂新品种。
检索文献披露:①专利CN102173641A中公开了一种无热能耗超高效羧酸减水剂,由带有羧酸基团的可聚合的有机酸小单体与带有长链的可聚合的聚醚大单体在常温20-35℃下聚合而成,反应简单,无热能耗,反应时间短,生产过程无污染,减水率可达45~50%。但是通过以上方法合成的减水剂合成率低,在实际使用时综合成本较高,减水剂的分子分子量较低且结构有一定的缺陷,适应性较差。②在专利CN101974135A中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该减水剂是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作用下,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单体或酯单体a,不饱和一元羧酸及其衍生物b,不饱和二元酸c,及其单体d在水溶液中共聚,最后用碱液中和制得,适宜的反应温度在5-30℃。但是在低温、多元聚合的条件下,产品的合成率较低,同时不饱和二元酸、不饱和磺酸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原料浪费,产品的分散性、保坍性较差。
本发明方法在低温下合成减水剂技术方法相比,提高了低温下聚合反应的合成率,改善合成条件,使低温合成的产品达到了高温合成产品的性能和水平;本方法设计的反应温度、引发剂和反应单体的缓慢滴加,实现了低温低能耗操作,同时降低了生产操作难度;优化产品分子结构,使产品在拥有高减水率的同时,改善了产品分散保持性;产品在混凝土的缓凝、保坍、流动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较佳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不仅实现了低温低能耗操作,同时优化产品分子结构,改善了产品分散保持性,尤其突显混凝土的缓凝、保坍、流动性、适应性等高性能指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以重量百分比配制原料,组分由去离子水30-55%、聚氧乙烯醚35-50%、羧酸衍生物单体5-10%、催化剂0.0005-0.002%、引发系例1.5-4.5%、链转移剂0.2-0.8%、结构改性剂1.0-2.5%、碱液4.5-8.5%组成;在20-35℃下,将去离子水与聚氧乙烯醚置于反应釜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羧酸衍生物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结构改性剂,搅拌28-32分钟后,在室温下静置4-6小时,在搅拌状态下加碱液,调pH值为6.0-7.5,即得产品;
其中所用聚氧乙烯醚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或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分子量为500~2500;
其中所用羧酸衍生物单体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羟丙酯;
其中所用催化剂为硫酸铜或硫酸铁铵或硫酸钴或硫酸镍或硫酸亚铁;
其中所用引发系例由还原剂和氧化剂组成,还原剂是亚硫酸氢钠或L-抗坏血酸,氧化剂为过硫酸铵或双氧水,添加时还原剂与氧化剂重量比为1:1-1:5;
其中所用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或异丙醇或次亚磷酸钠;
其中所用结构改性剂为环氧氯丙烷或环氧氯丁烷;
其中所用碱液为30%氢氧化钠或30%氢氧化钾。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选用的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分子量为500~2500;在低温下聚合活性大小基本一致,合成的产品分子分布均匀,性能稳定,原料利用率高,同时能够缩小所得聚合物分子量波动范围,合成率可达96%以上;选用的结构改性剂具有微小的网状结构,增加空间位阻,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较厚的吸附层,固定更多的自由水分子,提高水泥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减少了泌水率,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拉压比,使开裂时间推迟等,该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多的高性能指标,彰显技术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35℃下用900g去离子水将含有1500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300g丙烯酸、0.06g硫酸铜、12g亚硫酸氢钠、34g过硫酸铵、9g巯基乙酸、51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6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95g3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为6.8,即得产品。
实施例2
在25℃下用1200g去离子水将含有1050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300g甲基丙烯酸、0.03g硫酸铁铵、28g L-抗坏血酸、80g双氧水、24g次亚磷酸钠、72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5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246g30%氢氧化钾溶液,中和pH值为7.5,即得产品。
实施例3
在33℃下用1080g去离子水将含有1320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240g丙烯酸羟丙酯、0.024g硫酸钴、19g亚硫酸氢钠、50g过硫酸铵、12g巯基丙酸、63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4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219g3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为7.1,即得产品。
实施例4
在28℃下用1311g去离子水将含有1140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210g甲基丙烯酸、0.045g硫酸镍、52g L-抗坏血酸、80g双氧水、15g异丙醇、57g环氧氯丁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4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35g30%氢氧化钾溶液中和pH值到6.3,即得产品。
实施例5
在31℃下用1140g去离子水将含有1380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150g丙烯酸、0.039g硫酸铁铵、50g亚硫酸氢钠、70g过硫酸铵、9g巯基乙酸、39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6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71g30%氨水溶液中和pH值到6.7,即得产品。
实施例6
在34℃下用1440g去离子水将含有1170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150g丙烯酸、0.042g硫酸亚铁、18g L-抗坏血酸、30g双氧水、6g巯基乙酸、54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5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35g30%氢氧化钾溶液中和pH值到6.3,即得产品。
实施例7
在20℃下用1584g去离子水将含有1050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150g甲基丙烯酸、0.015g硫酸铜、10g亚硫酸氢钠、35g过硫酸铵、6g巯基丙酸、30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6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35g3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到6.0,即得产品。
实施例8
在35℃下用990g去离子水将含有1350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固体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300g甲基丙烯酸、0.060g硫酸镍、41g亚硫酸氢钠、70g过硫酸铵、24g巯基乙酸、60g环氧氯丙烷,加完搅拌30分钟后,室温下静置4小时,然后在搅拌状态下用165g3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到6.7,即得产品。
实施效果验证:
本发明减水剂按照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对净浆流动度进行测定,水泥为基准水泥P.按照GB/T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对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进行测定,W/C=0.32。实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结果
药剂 初始净浆流动度/mm 30min净浆流动度/mm 60min净浆流动度/mm
实施例1 257 255 250
实施例2 246 237 235
实施例3 253 249 246
实施例4 261 253 247
实施例5 242 236 233
实施例6 245 234 231
实施例7 249 242 236
实施例8 254 244 239
对比例1 220 205 190
对比例2 212 180 168
表2    混凝土坍落度及损失测试结果
药剂 初始坍落度/mm 30min坍落度/mm 60min坍落度/mm
实施例1 218 209 201
实施例2 209 207 198
实施例3 211 205 200
实施例4 215 203 197
实施例5 216 213 207
实施例6 210 200 195
实施例7 220 213 208
实施例8 217 206 200
对比例1 205 188 175
对比例2 195 187 170
从表上表数据得知:使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聚羧酸减水剂在保坍性和分散性上均比现有聚羧酸减水剂的样品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方法选用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为上海台界化工、河北国蓬化工产品;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为沈阳化工、卫星石化等公司产品;硫酸铁铵、硫酸钴、硫酸镍、亚硫酸氢钠、L-抗坏血酸,过硫酸铵、双氧水、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异丙醇、次亚磷酸钠、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30%氢氧化钠、30%氢氧化钾为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Claims (1)

1.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配制原料,组分由去离子水30-55%、聚氧乙烯醚35-50%、羧酸衍生物单体5-10%、催化剂0.0005-0.002%、引发剂1.5-4.5%、链转移剂0.2-0.8%、结构改性剂1.0-2.5%、碱液4.5-8.5%组成;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在20-35℃下,将去离子水与聚氧乙烯醚置于反应釜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羧酸衍生物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结构改性剂,搅拌28-32分钟后,在室温下静置4-6小时,在搅拌状态下加碱液,调pH值为6.0-7.5,即得产品;
其中所用聚氧乙烯醚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或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分子量为500~2500; 
其中所用羧酸衍生物单体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羟丙酯;
其中所用催化剂为硫酸铜或硫酸铁铵或硫酸钴或硫酸镍或硫酸亚铁;
其中所用引发剂由还原剂和氧化剂组成,还原剂是亚硫酸氢钠或L-抗坏血酸,氧化剂为过硫酸铵或双氧水,添加时还原剂与氧化剂重量比为1:1-1:5; 
其中所用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或异丙醇或次亚磷酸钠;
其中所用结构改性剂为环氧氯丙烷或环氧氯丁烷;
其中所用碱液为30%氢氧化钠或30%氢氧化钾。
CN201210559558.4A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159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558.4A CN10315989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558.4A CN10315989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899A CN103159899A (zh) 2013-06-19
CN103159899B true CN103159899B (zh) 2015-01-07

Family

ID=4858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9558.4A Active CN10315989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9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4610B (zh) * 2014-02-13 2016-10-05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热源工艺的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3992442B (zh) * 2014-04-30 2016-08-24 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阴阳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058751B (zh) * 2014-07-04 2015-10-14 湖南大学 一种陶瓷加工用聚合物减水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4177557B (zh) * 2014-08-22 2017-09-15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适应性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低温制备方法
CN104478279B (zh) * 2014-12-27 2016-08-2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多磺酸盐型水泥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3376B (zh) * 2015-02-04 2017-04-19 鞍钢矿山建设有限公司 40%固含量聚羧酸减水剂原液制备方法
CN105778010A (zh) * 2016-02-24 2016-07-20 河北青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6441B (zh) * 2016-10-27 2018-11-1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低价态变价阳离子改性聚羧酸减水剂母料及其低温制备方法
CN106977129A (zh) * 2017-04-10 2017-07-25 河北润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抗泥保坍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4076A (zh) * 2017-12-22 2018-04-27 张海军 一种高稳定性零排放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969A (zh) * 2018-07-06 2018-12-21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镍盐催化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方法
CN108948286A (zh) * 2018-07-06 2018-12-07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钴盐催化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方法
CN109096448A (zh) * 2018-07-06 2018-12-28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锌盐催化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方法
CN112011043A (zh) * 2020-08-20 2020-12-01 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聚醚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6851A (zh) * 2007-06-18 2007-11-07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羧酸盐类混凝土保坍剂
CN101974135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北京工业大学 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6851A (zh) * 2007-06-18 2007-11-07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羧酸盐类混凝土保坍剂
CN101974135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北京工业大学 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899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9899B (zh)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6496438B (zh) 一种酰胺化氧化石墨烯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700B (zh) 一种羧酸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
WO2016026346A1 (zh) 一种高适应性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低温制备方法
CN104926183A (zh) 一种宽适应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135A (zh) 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CN104861122A (zh) 一种无热源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1719A (zh) 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109A (zh)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86134A (zh) 一种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0358026B (zh) 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020A (zh) 酰胺化活性单体共聚反应合成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
CN102010487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7325236A (zh) 一种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6298A (zh) 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06193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
CN115215979B (zh) 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1889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tpeg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5175740A (zh) 一种高和易性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51866A (zh) 一种抗坏血酸改性羧酸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0760A (zh) 一种聚醚基聚羧酸系超分散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2584092A (zh) 保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4762B (zh) 一种非交联网状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方法
CN104371075B (zh) 一种室温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7793538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830013 Urumqi high tech Zone (new city) North Industrial Park, blue sky road, No. 216, No.

Patentee after: DELAND WA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13, 216, Lantian Road, North Industrial Zone, hi tech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DELAN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