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9344A - 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9344A
CN103159344A CN2012104964346A CN201210496434A CN103159344A CN 103159344 A CN103159344 A CN 103159344A CN 2012104964346 A CN2012104964346 A CN 2012104964346A CN 201210496434 A CN201210496434 A CN 201210496434A CN 103159344 A CN103159344 A CN 103159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erilization
purifier
water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64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俊辅
井千寻
尼木实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9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净水装置(1),具备:净化部(20),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臭氧生成部(30),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臭氧气体;以及控制部(50),其对排出由净化部(20)生成的净水的通水模式、利用由臭氧生成部(30)生成的臭氧气体对装置内部进行杀菌的第一杀菌模式和第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在上述第一杀菌模式与上述第二杀菌模式下臭氧气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

Description

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利用具备活性炭等的净化部净化自来水等原水来生成净水的净水装置,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
例如日本特开平11-19765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如下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具备:多个净化部,其容纳过滤膜、活性炭等;矿物质盒,其容纳矿石碎片;以及杀菌盒,其与生成臭氧气体的臭氧产生器相连通,且内部具有紫外线照射器。
作为多个净化部,由容纳粗网的过滤膜的第一净化部(粗过滤盒)、容纳活性炭的第二净化部(活性炭过滤盒)以及容纳精细的过滤膜的第三净化部(精细过滤盒)构成。
在这种净水装置中,被导入第一净化部的原水在被粗略过滤之后,在第二净化部、矿物质盒以及杀菌盒之间循环一次以上,在通过第三净化部被再次过滤之后排出。而且,臭氧气体被紫外线分解,因此能够提供安全且矿物质成分丰富的饮用水(净水)。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净水装置中,臭氧气体仅在各净化部等中进行循环,在净水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污染状态非常严重等情况下,往往不能对净水装置内部进行彻底杀菌。也就是说,净水装置内部不一定是卫生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内部保持得更卫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的净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宗旨在于,净化部,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流体生成部,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以及控制部,其对排出由上述净化部生成的上述净水的通水模式、利用由上述流体生成部生成的上述流体对装置内部进行杀菌的第一杀菌模式和第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上述第一杀菌模式与上述第二杀菌模式下上述流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到环境与上述通水模式的环境不同的异常时,从上述通水模式切换为上述第一杀菌模式或者上述第二杀菌模式。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还具备流体无害化部件,该流体无害化部件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上述净化部是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活性炭,上述流体无害化部件由上述活性炭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通水模式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杀菌模式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普通杀菌模式与强力杀菌模式的对比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臭氧生成部附近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附加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存在差异。因而,应该参考以下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附图彼此间也可能包括尺寸的关系、比率互不相同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净水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的通水模式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的杀菌模式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普通杀菌模式与强力杀菌模式的对比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臭氧生成部30附近的放大结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净水装置1是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装置,使用者能够任意地供给净水。该净水装置1具备原水槽10、净化部20、臭氧生成部30、操作部40以及控制部50。
原水槽10具有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11和对原水槽10内的原水的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传感器12。在原水槽10中,除了水位传感器12之外,还可以设置检测原水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等。
在原水槽10的下游侧设置有与净化部20相连通的原水配管13和排出原水的排出配管14。在原水配管13上设置有用于向净化部20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泵15,在排出配管14上设置有能够封闭排出配管14的排水阀16。
净化部20具有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滤筒(未图示)。滤筒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此外,滤筒并不必须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例如,也可以利用RO(反渗透)、NF(纳滤)、UF(超滤)、MF(微滤)等的分离膜、过滤砂、离子交换树脂等来构成滤筒。
在净化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与排出净水的排出口21相连通的净水配管22。在净水配管22的排出口21侧设置有能够封闭净水配管22的净水排出阀23。另外,在净水配管22的途中设置有流体供给配管24,在该流体供给配管24上设置有臭氧生成部30。
在该流体供给配管24上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而能够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管35和将臭氧气体排放到外部的气体排放管38。在气体供给管35的途中设置有能够封闭流体供给配管24与外部之间的气体供给阀36。另外,在流体供给配管24与气体排放管38的连结部设置有能够对臭氧气体的路径进行切换的三通阀37。
臭氧生成部30用于在流体供给配管24内生成作为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的臭氧气体。例如,臭氧生成部30通过金刚石电极等的电解方式、臭氧紫外线方式等生成臭氧气体。
用于向流体供给配管24内供给臭氧气体的流体供给泵31与臭氧生成部30邻接。流体供给泵31使臭氧气体在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进行循环。此外,流体供给泵31能够适当地设定臭氧气体进行循环的路径。另外,在流体供给配管24的途中设置有能够使净水配管22与流体供给配管24相连通的流体导通阀32。
操作部40进行净水装置1的各种操作。具体地说,操作部40构成为能够选择通水模式或者杀菌模式,将包含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的信息发送到控制部50。
此外,通水模式表示将由净化部20生成的净水从排出口21排出的状态(参照图1)。另外,杀菌模式表示利用臭氧气体对净水装置1的内部进行杀菌的状态,包括普通杀菌模式(第一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第二杀菌模式)。
在普通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下臭氧气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用于变更条件的详细的参数是:[1]杀菌浓度(电流控制(电流量和间隔)、风量控制、温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供给路径)、[2]杀菌时间以及[3]杀菌频率,普通杀菌和强力杀菌的参数差异适用图3所示的关系。因而,通过变更这些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能够变更杀菌条件。
在此,普通杀菌模式下的臭氧气体所通过的路径与强力杀菌模式下的臭氧气体所通过的路径不同的。具体地说,作为供给路径,能够列举出如图1、图2以及图4的(a)所示那样臭氧气体循环的循环结构和如图4的(b)所示那样臭氧气体不循环而仅被供给至净水配管22、流体供给配管24的一部分的单通结构。
控制部50由具有CPU、存储器部、计时部等的计算机构成,该CPU进行各部的控制、各种运算。该控制部50上连接有电源、水位传感器12、原水供给泵15、排水阀16、净水排出阀23、臭氧生成部30、流体供给泵31以及流体导通阀32等。
控制部50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信息(对设置在控制部40中的用于启动杀菌模式的按钮的按压等)来切换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普通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
在此,控制部50并不必须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信息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也可以通过判断为杀菌模式而自动地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普通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
(净水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和图2说明上述净水装置1的动作(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普通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
(通水模式)
如图1所示,在通水模式下,净水排出阀23为打开状态,排水阀16和流体导通阀32为关闭状态。然后,从原水供给部11供给至原水槽10的原水经由原水配管13通过净化部20。通过净化部20而生成的净水通过净水配管22从排出口21排出到外部。
(杀菌模式)
如图2所示,在杀菌模式下,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信息而如上所述那样使条件不同的普通杀菌模式或者强力杀菌模式动作。
在杀菌模式下,流体导通阀32为打开状态,排水阀16和净水排出阀23为关闭状态。
而且,在通过变更供给配管来实施强力杀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臭氧生成部30和流体供给泵31运转,臭氧气体在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循环(参照图4的(a))。另一方面,在普通杀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臭氧生成部30和流体供给泵31运转,臭氧气体从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通过(参照图4的(b))。
由此,能够对净化部20的下游侧进行杀菌。
在此,净水装置1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利用计时器等判断为经过了能够杀菌的时间的情况下,从杀菌模式切换为通水模式。
(作用和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普通杀菌模式和强力杀菌模式下臭氧气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因此,在净水装置1长时间不使用、污染状态非常严重等情况下,能够与净水装置1的内部状态相应地进行强力杀菌模式。因而,能够可靠地对净水装置1的内部进行杀菌,能够将净水装置1的内部保持得更卫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2。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操作部40选择了强力杀菌模式时,从通水模式或者普通杀菌模式切换为强力杀菌模式,与此相对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异常(环境等的变化)时,从通水模式或者普通杀菌模式切换为强力杀菌模式。
(净水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2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控制部50在检测到异常时(环境等的变化)从通水模式或者普通杀菌模式切换为强力杀菌模式。
在此,控制部50例如可以通过计时器等例如一天(每隔24小时)检测一次来实施普通杀菌模式。此外,控制部50并不限定于使用计时器,也可以在检测到通水模式结束时实施普通杀菌模式。例如,控制部50可以通过使原水供给泵15运转(启动或者关闭)来实施普通杀菌模式。另外,控制部50也可以基于由水位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原水槽10内不存在原水、净水配管22内不存在净水来实施普通杀菌模式。
关于普通杀菌模式的结束时期,能够应用各种时期,例如,可以通过计时器等预先设定杀菌时间,另外也可以在选择了下一次通水模式时结束普通杀菌模式。
另一方面,控制部50例如可以在通过计时器等检测到长时间不使用净水装置2时选择强力杀菌模式。此外,控制部50并不限定于使用计时器,也可以在切断电源之后检测到再一次接通电源时选择强力杀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净水装置2中内置电池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置流量计(未图示)来代替计时器,控制部50通过检测通水量来选择强力杀菌模式。另外,也可以在原水槽10或者原水配管13内设置水质传感器(未图示)等,在流过了水质恶劣的原水时控制部50选择强力杀菌模式。另外,还考虑到来自排出口21的空气污染,因此也可以在净水配管22或者净水装置2的外部设置粉尘传感器(未图示)等,在检测为空气环境差时选择强力杀菌模式。
另外,也可以简单地,在净水装置2的不使用期间不长的情况下,控制部50也在通过计时器等检测到经过了固定期间时(例如30天一次)选择强力杀菌模式。并且,控制部50也可以在开始使用净水装置2的初期使用时以及更换净化部20内的滤筒时选择强力杀菌模式。
(作用和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在检测到异常时(环境等的变化)从通水模式或者普通杀菌模式切换为强力杀菌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与净水装置2的内部状态相应地自动地进行强力杀菌模式。因此,即使使用者没有掌握内部状态,也能够可靠地对净水装置2的内部进行杀菌,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
此外,控制部50并不必须自动地切换为强力杀菌模式,也可以具备以下功能:在检测到异常时向使用者通知异常(例如,选择强力杀菌模式)。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另外,对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2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净水装置1、2能够对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而没有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与此相对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之外,净水装置3还能够切换为无害化模式,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净水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的结构。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净水装置3除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臭氧无害化部件60。此外,无害化是指使从排出口21排出的净水中不存在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物质(副产物)。
臭氧无害化部件60与流体供给泵31邻接,且被连接到控制部50。臭氧无害化部件60只要是活性炭、紫外线、加热器等分解臭氧气体的部件即可。此外,当臭氧生成部30产生臭氧气体以外的流体时,臭氧无害化部件60优选是与该流体成分相应的分解部件。
(净水装置的动作)
如图5所示,在杀菌模式结束时进行无害化模式,将残留在净水装置3内的臭氧气体分解。具体地说,通过流体供给泵31运转,使在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循环的臭氧气体通过臭氧无害化部件60。由此,将净水装置3内的臭氧气体分解。
(作用和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臭氧气体残留在净水装置3内,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此外,对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臭氧无害化部件60被设置在流体供给配管24的途中。与此相对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没有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另外设置臭氧无害化部件60。
(净水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的结构。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的结构图。
如图6所示,滤筒(未图示)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臭氧无害化部件由净化部20内的滤筒(活性炭)构成。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流体供给配管24上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而能够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管29。在气体供给管29上设置有能够封闭流体供给配管24与外部之间的气体供给阀34。
(净水装置的动作)
如图6所示,在杀菌模式结束时进行无害化模式,将净水装置3内残留的臭氧气体分解。具体地说,通过流体供给泵31运转而从气体供给管29导入气体,在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臭氧气体与气体一起通过滤筒(活性炭)。由此,将净水装置4内的臭氧气体分解。
(作用和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同样地,能够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净水装置4内残留臭氧气体,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
另外,不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另外设置臭氧无害化部件60,因此还能够实现净水装置4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不应理解为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是限定本发明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该公开可知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如下变更。具体地说,净水装置1~4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在杀菌模式、无害化模式结束后切换为通水模式,紧接在切换为通水模式之后使净水流动固定时间(例如10秒)。另外,净水装置1~4也可以具备通知部件,来通知在净水内没有残留臭氧气体(杀菌性流体)。
另外,臭氧生成部30并不必须通过金刚石电极等的电解方式、臭氧紫外线方式等生成臭氧气体。例如,臭氧生成部30也可以通过电晕放电方式、沿面放电方式、辉光放电方式、无声放电方式、电弧放电方式等生成臭氧。只要能够生成臭氧,不特别限定形式。
另外,臭氧生成部30不限于生成臭氧气体,例如也可以生成环氧乙烷、甲醛等具有杀菌成分的气体。另外,臭氧生成部30不限于生成臭氧气体等气体,也可以生成含有臭氧的水、含有次氯酸的水等。
另外,臭氧生成部30也可以由产生游离氯、双氧水、臭氧等的水电解装置构成。例如,作为该水电解装置,能够列举出钛、铂、铱、炭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但只要能够产生次氯酸、双氧水、臭氧等,不特别限定形式。
另外,由臭氧生成部30生成的臭氧气体并不限于在净水配管22和流体供给配管24内循环。例如,在利用规定的管体连结原水槽10和流体供给配管24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臭氧气体在原水槽10、原水配管13、净化部20中循环。
此外,关于净水装置1~4,能够进行各种组合,并且当然也可以是除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这样,本发明当然还包含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的妥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来决定。

Claims (4)

1.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净化部,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
流体生成部,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以及
控制部,其对排出由上述净化部生成的上述净水的通水模式、利用由上述流体生成部生成的上述流体对装置内部进行杀菌的第一杀菌模式和第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
其中,在上述第一杀菌模式与上述第二杀菌模式下上述流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到环境与上述通水模式的环境不同的异常时,从上述通水模式切换为上述第一杀菌模式或者上述第二杀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流体无害化部件,该流体无害化部件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净化部是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活性炭,
上述流体无害化部件由上述活性炭构成。
CN2012104964346A 2011-12-19 2012-11-28 净水装置 Pending CN1031593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7034A JP2013126628A (ja) 2011-12-19 2011-12-19 浄水装置
JP2011-277034 2011-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344A true CN103159344A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8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64346A Pending CN103159344A (zh) 2011-12-19 2012-11-28 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26628A (zh)
CN (1) CN1031593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4052A1 (ko) * 2022-09-08 2024-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
WO2024063406A1 (ko) * 2022-09-19 2024-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2766B2 (ja) * 2014-12-24 2018-11-14 株式会社Ihiアグリテック オゾン水消毒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2707A (ja) * 1999-04-30 2000-11-14 Miura Co Ltd 清浄蒸気供給システム
CN101032680A (zh) * 2006-03-09 2007-09-12 佳尼特(上海)纯水设备有限公司 高通量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和含高通量反渗透膜元件的净水器
CN101066797A (zh) * 2007-05-29 2007-11-07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在线监控二次给水臭氧净化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方法
CN201990567U (zh) * 2011-03-23 2011-09-28 重庆皇威家池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校园直饮水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2707A (ja) * 1999-04-30 2000-11-14 Miura Co Ltd 清浄蒸気供給システム
CN101032680A (zh) * 2006-03-09 2007-09-12 佳尼特(上海)纯水设备有限公司 高通量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和含高通量反渗透膜元件的净水器
CN101066797A (zh) * 2007-05-29 2007-11-07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在线监控二次给水臭氧净化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方法
CN201990567U (zh) * 2011-03-23 2011-09-28 重庆皇威家池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校园直饮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4052A1 (ko) * 2022-09-08 2024-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
WO2024063406A1 (ko) * 2022-09-19 2024-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6628A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6344B1 (ko) 수처리 장치
US10723642B2 (en) Water treatment device
US201703693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159344A (zh) 净水装置
CN103159270A (zh) 净水装置
KR101439948B1 (ko) 수처리장치 및 수처리방법
KR20130069973A (ko) 수처리 장치 및 그 살균세척방법
JPH10180259A (ja) 浄水殺菌装置
WO2012063583A1 (ja) 浄水装置および浄水装置の消毒殺菌方法
JPH06134489A (ja) 良質上水供給装置
CN103459325B (zh) 净水装置
KR101459001B1 (ko) 수처리장치 및 수처리방법
KR20120131720A (ko) 수처리기의 배수 장치
KR20130016551A (ko) 수처리기의 얼음 탱크의 살균 방법
JP3600822B2 (ja) 飲料用水処理装置
KR101586323B1 (ko) 전해 살균 장치를 구비한 중력식 정수기
KR200345719Y1 (ko) 이온정수기의 이온수 냄새제거장치
KR101496307B1 (ko) 수처리장치 및 수처리장치의 살균방법
KR200409340Y1 (ko) 이온정수기의 세정 장치
KR101223796B1 (ko) 인공신장기용 정수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H0929286A (ja) ミネラルウォー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08206652A (ja) 浄水システム
JPH11342386A (ja) 浄水殺菌装置
KR20140009945A (ko) 수처리장치
JP2004195463A (ja) 浴水循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