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0627A -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0627A
CN103150627A CN2013100646391A CN201310064639A CN103150627A CN 103150627 A CN103150627 A CN 103150627A CN 2013100646391 A CN2013100646391 A CN 2013100646391A CN 201310064639 A CN201310064639 A CN 201310064639A CN 103150627 A CN103150627 A CN 103150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unit
stricken
resource
disaster reli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46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静晨
郝昱文
李晓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646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0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0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0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该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该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快速确定和对救灾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分配,提高了灾害应急指挥的效率。

Description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重大灾害,如地震、洪灾、毒气或放射性物品泄漏等,发生时,一方面需要迅速确定灾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还需要快速确定灾害救援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从而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制定出灾害救援的方案,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与灾害损失相关的信息,如人口、桥梁、隧道、核设施、油气管道等,往往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无法进行统一检索。灾害救援的相关资源,如医院、救援队、避难场所、大型机械等,也同样分散存储,无法进行统一查询。并且,相关技术中也缺少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自动查询和分配救灾资源的信息系统。
由于上述原因,在救灾时,多个救灾小组分别行动,缺少统一协调指挥,容易出现局部救灾资源过多或局部救灾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案,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包括: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该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该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该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分配模块,用于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该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通过本发明,采用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根据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快速确定和对救灾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分配,提高了灾害应急指挥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三;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四;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灾害救灾规划的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该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
步骤S104,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从而能够根据灾害的信息确定灾害损失,并且根据统一存储的单位信息迅速确定受灾资源和救灾资源,以及根据匹配度对可救灾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快速确定和对救灾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分配,提高了灾害应急指挥的效率。
优选地,在步骤S104之后,在确定所有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均分配了对应的救灾资源,或确定所有的救灾单位都分配了受灾单位的情况下,分配流程结束。采用该方法,在所有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都已经被救援或者所有的救灾单位都分配给了受灾单位的情况下,结束流程。在结束流程时,同时可以显示分配的具体情况,使分配结果更直观。
在步骤S102中,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可以包括:根据灾害信息中灾害发生的位置和灾害的影响半径确定与灾害信息对应的受灾区域;将单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在受灾区域之内的单位确定为受灾单位,并将单位信息中除受灾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作为救灾单位。采用该方法,能够直接通过灾害的信息和单位信息,确定单位信息中对应的单位是否受灾,同时确定哪些单位能够作为救灾单位,从而提高了救灾指挥的效率。
优选地,在步骤S104中,可以根据灾害信息中灾害类型和与该灾害类型对应的资源类型确定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资源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人群、建筑、桥梁、油气管道、核设施;根据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以及选择上述不同组合之中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最少的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组合,并将选择的该组合中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分配给这一组合对应的受灾单位,其中,救灾单位至多分配给一个受灾单位。采用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对可救灾资源与受灾单位进行匹配的方式,通过对匹配后的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的判断,来确定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实现了可救灾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可救灾资源的匹配程度,在对受灾单位中的一个受灾单位分配了一个救灾单位之后,根据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还可以包括:更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将未被分配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将受灾单位的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根据更新后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和更新后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采用该方法,通过迭代更新受灾单位救灾资源缺口(即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所需的救灾资源),并迭代将未分配的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匹配,实现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之间的优化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22和分配模块24。其中,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该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分配模块24,耦合至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通过上述装置,确定模块22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分配模块24根据该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该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单位信息中的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能够根据灾害的信息确定灾害损失,并且根据统一存储的单位信息迅速确定受灾资源和救灾资源,以及根据匹配度对可救灾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确定灾害损失以及救灾资源调度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快速确定和对救灾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分配,提高了灾害应急指挥的效率。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该装置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之外,优选地,该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还包括:停止模块32,耦合至分配模块24,用于在确定所有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均分配了对应的救灾资源,或确定所有的救灾单位部分配了受灾单位的情况下,分配流程结束。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二,如图4所示,该装置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之外,优选地,上述确定模块22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2,用于根据灾害信息中灾害发生的位置和灾害的影响半径确定与灾害信息对应的受灾区域;第二确定单元44,耦合至第一确定单元42,用于将单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在受灾区域之内的单位确定为受灾单位,并将单位信息中除受灾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作为救灾单位。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三,如图5所示,该装置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之外,优选地,上述分配模块24包括:第三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灾害信息中灾害类型和与该灾害类型对应的资源类型确定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资源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人群、建筑、桥梁、油气管道、核设施;处理单元54,耦合至第三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以及分配单元56,耦合至处理单元54,用于选择上述不同组合之中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最少的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组合,并将选择的该组合中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分配给这一组合对应的受灾单位,其中,救灾单位至多分配给一个受灾单位。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四,如图6所示,该装置除了具有图5所示的所有模块之外,优选地,上述处理单元54包括:更新子单元62,用于更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将未被分配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将受灾单位的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处理子单元64,耦合至更新子单元62,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和更新后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其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灾害救援规划的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够存储不同类型的灾害损失相关信息和灾害救援资源信息,并能够根据指定的灾害发生地点和类型,快速确定灾害损失,分配救援资源。本优选实施例可以用于灾害救援方案规划,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救灾需求和救灾资源,并且,当有新类型救灾需求或资源出现时,无需改变数据结构。
1)总体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灾害救灾规划的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工作流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2,灾害信息输入;
步骤S704,受灾单位查询;
步骤S706,可用救灾单位查询;
步骤S708,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初始化;
步骤S710,资源缺口单位查询;在资源缺口单位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18,否则,执行步骤S712;
步骤S712,未分配救灾单位查询;在未分配救灾单位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18,否则,执行步骤S714;
步骤S714,对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的资源缺口匹配度进行计算;
步骤S716,对“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分配表”进行赋值,以及对“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进行更新后,返回步骤S710;
步骤S718,输出“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中的结果。
2)数据存储结构
该系统采用下述关系表,存储与灾害救援相关的各项信息,包括受灾单位信息和救灾单位信息等。
表1资源类型数据表
资源类型编号 资源类型名称 资源单位
1 人群 人数(人)
2 建筑 建筑面积(平米)
3 桥梁
4 油气管道 长度(米)
5 核设施
s
S
如表1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存储各项资源的类型。其中,“资源类型编号”为唯一编号,采用s表示,s=1,2,…S;“资源类型名称”,为文本信息;“资源单位”,为文本信息,用于说明每项资源类型在记录数量时所采用的单位。
表2灾害类型数据表
灾害类型编号 灾害类型名称 破坏资源类型向量
1 地震 B(1)
2 洪水/海啸 B(2)
3 毒气泄漏 B(3)
4 核污染
d B(d)
D B(D)
如表2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对不同灾害类型进行编号,并记录其将会破坏的资源类型。其中,“灾害类型编号”为唯一编号,采用d表示,d=1,2,…,D;“灾害类型名称”,为文本信息;“破坏资源类型向量”,为一维向量,长度为D,其形式为B(d)=[b(d,1),b(d,2),...,b(d,s),…,b(d,S)],其中,b(d,s)=0或1。b(d,s)=1,表示类型为d的灾害将对类型为s的资源造成破坏;b(d,s)=0,表示类型为d的灾害不会对类型为s的资源造成破坏。
表3救灾单位数据表
救灾单位编号 救灾单位名称 救灾资源向量
1 医疗救援队A V(1)
2 消防队A V(2)
3 桥梁抢修队A
4 油气抢修队A
5 核设施抢修队A
h V(h)
H V(H)
如表3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存储救灾单位的信息。其中,“救灾单位编号”为唯一编号,采用h表示,h=1,2,…,H;“救灾单位名称”,为文本信息;“救灾资源向量”,为一维向量,长度为S,其形式为V(h)=[v(h,1),v(h,2),…,v(h,s),…,v(h,S)]。其中,v(h,s)表示救灾单位h所能够救助的类型为s的资源的数量。
表4单位信息数据表
单位编号 单位名称 位置信息 资源向量
1 学校A (经度,纬度) U(1)
2 办公楼A (经度,纬度) U(2)
3 桥梁A (经度,纬度) U(3)
k U(k)
K U(K)
如表4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存储单位的信息。其中,“单位编号”为唯一编号,k=1,2,...K;“单位名称”,为文本信息;“位置信息”,采用经纬度坐标,存储每个单位的地理位置;资源向量,为一维向量,长度为S,其形式为U(k)=[u(k,1),u(k,2),…,u(k,s),…,u(k,S)],其中u(k,s)表示单位k所具有的类型为s的资源的数量。
3)执行步骤
为了方便叙述,下面对几个运算符进行定义:
假定A为长度为N的一维向量:A=[a(1),a(2),…,a(n),…,a(N)],定义: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071
即||A||表示向量A中是否存在不等于0的像素。
假定B为与A长度相同的一维向量:B=[b(1),b(2),…,b(n),…,b(N)];
则定义:
A.*B=[a(1)b(1),a(2)b(2),…,a(n)b(n),…,a(N)b(N)],
即A.*B的结果仍然为长度为N的一维向量,其中每个分量的值为A和B中相应分量的乘积。
下面分别对图7中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702,灾害信息输入。用户输入灾害发生的信息,包括:灾害类型;灾害发生地点;灾害影响范围。
表5灾害信息输入示例
灾害类型 灾害发生地点 灾害影响范围半径(km)
d (经度,纬度) r
如表5所示,上述示例信息表示,在位置为(经度,纬度)的地点发生了类型d灾害,影响范围半径为r(km)。
步骤S704,受灾单位查询。新建一个如表6所示的用于存储中2数据的数据表,其名称为“受灾单位数据表”,其中所包含的数据如表6所示:
表6受灾单位数据表
受灾单位编号 单位编号 受灾资源向量
1 1 T(1)
2 2 T(2)
m k T(m)
M T(M)
表6所示的该数据表用于存储实际遭受损失的单位编号与实际发生损失的资源信息。其中,“受灾单位编号”,为在灾害影响范围半径内,且实际遭受损失的单位的唯一编号,m=1,2,..,M;单位编号,标识受灾单位的“单位编号”,也就是受灾单位在“单位信息数据表”中的“单位编号”;受灾资源向量,为一维向量,长度为S,其形式为T(m)=[t(m,1),t(m,2),...,t(m,s),…,t(m,S)],其中t(m,s)表示受灾单位m中类型为s的资源的实际损失数量。
“受灾单位数据表”的生成步骤如下:
步骤1,令k=1,代表“单位编号”,m=1,表示“受灾单位编号”;
步骤2,从“单位信息数据表”中获取“单位编号”为k的记录信息。根据其“位置信息”中存储的经纬度坐标,计算单位k与灾害发生地点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或等于步骤S702中输入的“灾害影响范围半径”r,则继续执行;否则,则执行步骤5;
步骤3,计算T'(k,d)=U(k).*B(d)',表示单位k在遭受类型为d的灾害时,所实际发生的受灾资源的数量;
步骤4,如果||T′(k,d)||等于1,表示单位k发生了实际损失,则在“实际受灾单位数据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其“受灾单位编号”为m,“单位编号”为k,“受灾资源向量”为T(m)=T'(k,d),并且令m=m+1;如果||T′(k,d)||等于0,则继续执行;
步骤5,如果k不等于K,令k=k+1,返回执行上述步骤2;否则,结束执行。
步骤S706,可用救灾单位查询。新建一个用于存储中间数据的数据表,如表7所示,其名称为“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所包含的数据为:
表7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
可用救灾单位编号 救灾单位编号 可用救灾资源向量
1 1 P(1)
2 2 P(2)
... ...
n h P(n)
... ... ...
N P(N)
表7所示的数据表用于存储实际可用的救灾单位编号和可用救灾资源信息。其中,“可用救灾灾单位编号”,为可以使用的救灾单位的唯一编号,n=1,2,..,N;救灾单位编号,也就是可用救灾单位在“救灾单位数据表”中的“救灾单位编号”;可用救灾资源向量,为一维向量,长度为S,其形式为P(n)=[p(n,1),p(n,2),…,p(n,s),…,p(n,S)],其中p(n,s)表示可用救灾单位n能够救助的类型为s的资源的数量。
“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的生成步骤如下:
步骤1,令h=1,代表“救灾单位编号”,n=1,表示“可用救灾单位编号”;
步骤2,从“救灾单位数据表”中获取“救灾单位编号”为h的记录信息,其“救灾资源向量”为V(h);
步骤3,计算P’(h,d)=B(d).*V(h),P’(h,d)表示救灾单位对应灾害类型d,所能够实际救助的资源数量;
步骤4,如果||P’(h,d)||等于1,表示救灾单位h能够对类型为d的灾害进行救助,则在“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其“可用救灾单位编号”为n,“单位编号”为h,“实际受灾资源向量”为P(n)=P’(h,d),并且令n=n+1;如果||P’(h,d)||等于0,则继续执行下一个步骤;
步骤5,如果h不等于H,令h=h+1,返回执行上述步骤2;否则,结束执行。
步骤S708,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初始化。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之间的匹配关系,存储在中2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资源匹配关系数据表”中,如表8所示。
表8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资源匹配关系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01
表8所示的数据表用于存储不同救灾单位和受灾单位之间的匹配关系,采用二维数据表结构。其中,列坐标对应救灾单位编号,列坐标最大值对应“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中的“序号”最大值;行坐标对应受灾单位编号,行坐标最大值对应“实际受灾单位数据表”中的“序号”最大值;A(m,n)满足如下条件:A(m,n)=0或1,且或1,对于任意m=1,…,M。具体的,A(m,n)=1表示将救灾单位n分配至受灾单位m,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03
或1,限定了一个救灾单位只能分配至最多一个受灾单位,但是多个救灾单位可以分配给同一个受灾单位。
将所有A(m,n)初始化为0,表示不分配任何可用救灾单位。
步骤S710,资源缺口单位查询。新建一个用于存储中2数据的数据表,其名称为“资源缺口数据表”,如表9所示,表中所包含的数据为:
表9资源缺口数据表
资源缺口单位编号 受灾单位编号 资源缺口向量
1 Q(1) TQ(1)
2 Q(2) TQ(2)
... ...
mq Q(mq) TQ(mq)
... ... ...
MQ Q(MQ) TQ(MQ)
如表9所示的数据表用于存储还存在资源缺口的受灾单位。其中,“资源缺口单位编号”,mq=1,2,..,MQ;受灾单位编号Q(mq),表示资源缺口单位编号mq对应的在“受灾单位数据表”中的“受灾单位编号”;资源缺口向量,为一维向量,其形式为TQ(mq)=[tq(mq,1),tq(mq,2),…,tq(mq,s),…,tq(mq,S)],其中tq(mq,s)表示资源缺口受灾单位mq还存在的没有被满足的类型为s的受灾资源数量。
“受灾单位救灾资源缺口数据表”的数据填写步骤如下:
步骤1,令m=1,mq=1;
步骤2,计算 T Q ′ ( m ) = T ( m ) - Σ n = 1 N P ( n ) * A ( m , n ) , TQ’(m)为一维向量,长度为S;
步骤3,如果||TQ'(m)||=1,则表示受灾单位m还存在没有被满足的受灾资源,则在“资源缺口数据表”中添加一条新的记录,“资源缺口单位编号”为mq,“受灾单位编号”为m,TQ(mq)=TQ’(m),并令mq=mq+1;如果||TQ'(m)||=0,则表示受灾单位m的受灾资源已经全部被满足。
步骤4,如果m=M,则结束执行;否则,令m=m+1,返回执行上述步骤2;
步骤5,如果MQ=0,则表示所有的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都已经被分配了相应的救灾资源,资源分配过程结束,转向执行步骤S718,输出救灾单位分配结果。
步骤S712,未分配救灾单位查询。新建一个用于存储中间数据的数据表,其名称为“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如表10所示,表中所包含的数据为:
表10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
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 可用救灾单位编号 可用救灾资源向量
1 W(1) PQ(1)
2 W(2) PQ(2)
... ...
nq W(nq) PQ(nq)
... ... ...
NQ W(NQ) PQ(NQ)
如表10所示的数据表用于还没有分配的可用救灾单位。其中,“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nq=1,2,..,NQ;可用救灾单位编号W(nq),表示未分配救灾资源单位编号nq,对应的在“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中的“可用救灾单位编号”;可用救灾资源向量,为一维向量,其形式为PQ(nq)=[pq(nq,1),pq(nq,2),…,pq(nq,s),…,pq(nq,S)],其中pq(nq,s)表示未分配救灾灾单位nq所具有的类型为s的救灾资源数量。
“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的数据填写步骤如下:
步骤1,令n=1,nq=1;
步骤2,计算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12
A(n)可能的取值为0或1;
步骤3,如果A(n)等于0,表示可用救灾单位n还没有分配,则继续执行,在“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中添加一条新的记录,“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为nq,“可用救灾单位编号”为n,PQ(nq)=P(n),并令nq=nq+1;如果A(n)等于1,表示可用救灾单位n已经被分配;
步骤4,如果n=N,则结束执行;否则,令n==n+1,返回执行上述步骤2;
步骤5,如果NQ=0,则表示所有的救灾单位都已经被分配了,资源分配过程结束,转向执行步骤S718,输出救灾单位分配结果。
步骤S714,未分配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救灾资源缺口匹配度计算。未分配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之2的资源匹配度,存储在中2表“未分配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匹配度二维数据表”中,如表11所示。
表11未分配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匹配度二维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21
如表11所示的数据表用于存储不同未分配救灾单位和救灾资源缺口之间的资源匹配度,采用二维数据表结构。其中,列坐标对应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列坐标最大值对应“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中的“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最大值;行坐标对应资源缺口单位编号,行坐标最大值对应“资源缺口单位数据表”中的“资源缺口单位编号”最大值。具体的,CQ(mq,nq)表示未分配救灾单位nq与资源缺口受灾单位mq之2的资源匹配度,例如使用下列的公式对匹配度进行定义:
CQ ( mq , nq ) = Σ s = 1 S ( 100 - | pq ( nq , s ) - tq ( mq , s ) | / ( pq ( nq , s ) + tq ( mq , s ) ) * 100 ) .
需要说明的是,该匹配度的定义只是对可救灾资源与受灾资源的匹配程度中的一种形式,本实施例并不对该形式进行限定,且该形式也并不仅限定于该公式,凡是对该公式的变形以及在该公式所表示的原理和物理意义范围内的变化和改进,均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所有CQ(mq,nq)按照值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存储在中2表“资源缺口匹配度排序表”中,如表12所示。
表12资源缺口匹配度排序表
序号 索引
1 (m1,n1)
2 (m2,n2)
... ...
r (mr,nr)
... ...
R (mR,nR)
如表12所示的数据表中,序号r=1,2,…,R;R=MQ*NQ,对应CQ(mQ,nQ)的总个数;(mr,nr)表示序号r对应的资源缺口单位编号mr和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nr。对于任意的r<r’,有CQ(mr,nr)≥CQ(mr’,nr’)。
步骤S716,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分配表赋值以及对“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进行更新。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存储在中2表“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分配表”中,如表13所示。
表13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分配表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31
表13所示的数据表用于存储未分配救灾单位和资源缺口单位之间的匹配关系,采用二维数据表结构。其中,列坐标对应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行坐标对应资源缺口单位编号;E(mq,nq)满足如下条件:E(mq,nq)=0或1,且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32
或1,对于任意mq=1,…,MQ。具体的,E(mq,nq)=1表示将未分配救灾单位nq分配至受灾单位mq,
Figure BDA00002871394200133
或1,限定了一个未分配救灾单位只能分配至最多一个资源缺口单位。
采用下述步骤对E(mq,nq)的取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1,初始化所有的E(mq,nq)=-1,表示未赋值;
步骤2,令r=1,代表“资源缺口匹配度排序表”中的序号;
步骤3,如果E(mr,nr)不等于-1,表示已赋值,则执行步骤7;
步骤4,令E(mr,nr)=1,表示将未分配救灾单位nr分配给资源缺口单位mr;同时更新“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令A(Q(mr),W(nr)=1,其中,Q(mr)表示将资源缺口单位编号mr转换为受灾单位编号m,该项转换可用利用“资源缺口信息数据表”中的数据完成,W(nr)表示将未分配救灾单位编号nr转换为可用救灾单位编号n,该项转换可用利用“未分配救灾单位数据表”中的数据完成;
步骤5,令E(mq,nr)=0,对于所有mq=1,2,..MQ,且mq≠mr,表示救灾单位nr不能再分配给其他资源缺口单位mq;
步骤6令E(mr,nq)=0,对于所有nq=1,2,..NQ,且nq≠nr,表示不再分配其他未分配救灾单位给资源缺口单位mr;
步骤7,如果r=R,则结束执行;否则,令r=r+1,返回执行步骤2;
步骤8,步骤S716执行完毕后,返回执行步骤S710。
步骤S718,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结果输出。输出上述“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其中,A(m,n)等于1,表示将可用救灾单位n分配至受灾单位m。更进一步的,可以输出如表14所示的“救灾单位与单位分配”表格。
表14救灾单位与单位分配
救灾单位编号 救灾单位名称 单位编号 单位名称
1 医疗救援队A 1 学校A
2 医疗救援队C 2 办公楼C
4 桥梁抢修队A 3 桥梁A
3 医疗救援队B 4 学校B
h k
采用下述步骤对“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资源匹配关系数据表”中A(m,n)的取值进行更新:
步骤1,令m=1,n=1,代表“可用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分配表”中的受灾单位编号和可用救灾单位编号;
步骤2,如果A(m,n)=0,则转向执行步骤3;
步骤3,从可用救灾单位数据表中,查询得到编号n对应的救灾单位编号h;
步骤4,从救灾单位数据表表中,查询得到编号h对应的救灾单位名称;
步骤5从受灾单位数据表中,查询得到编号m对应的单位编号k;
步骤6,从单位信息数据表中,查询得到编号k对应的单位名称;
步骤7,将救灾单位编号h,救灾单位名称,单位编号k,单位名称作为一条新记录,填写入“救灾单位与单位分配”表格中;
步骤8,如果n不等于N,则令n=n+1,返回执行步骤2;否则,继续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9,如果m不等与M,则令m=m+1,返回执行步骤2;否则,结束执行。
可见,上述优选实施例提出并定义了定量衡量救灾单位所具备的救灾资源与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之间匹配程度的“资源匹配度”计算公式,基于该资源匹配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将救灾单位优化分配至受灾单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迭代更新受灾单位救灾资源缺口,并迭代将未分配的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匹配,实现救灾单位与受灾单位之2的优化分配。此外,还在将未分配救灾单位与救灾资源缺口匹配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匹配度排序和“未分配救灾单位与资源缺口单位分配表赋值”的匹配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和优选实施方式,弥补了目前缺少一种在灾害发生时快速确定灾害损失并相应确定和分配救灾资源的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匹配度计算公式的能够自动将不同类型的救灾资源分配至不同类型的受灾单位的方法。该方法在分配救灾单位时,能够将救灾单位的救灾能力和受灾单位的救灾需求,进行最优化匹配,实现救灾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支持将不同类型的救灾资源与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统一分配。并且,不对救灾过程中涉及的资源类型做具体限定,具有较高适用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所述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所述单位信息中的所述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所述单位信息中的所述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有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均分配了对应的救灾资源,或确定所有的所述救灾单位都分配了所述受灾单位的情况下,分配流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灾害信息和存储的所述单位信息确定所述受灾单位和所述救灾单位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信息中灾害发生的位置和灾害的影响半径确定与所述灾害信息对应的受灾区域;
将所述单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受灾区域之内的单位确定为所述受灾单位,并将所述单位信息中除所述受灾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作为所述救灾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所述单位信息中的所述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信息中灾害类型和与该灾害类型对应的资源类型确定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所述资源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人群、建筑、桥梁、油气管道、核设施;
根据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以及
选择所述不同组合之中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最少的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组合,并将选择的该组合中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分配给这一组合对应的所述受灾单位,其中,所述救灾单位至多分配给一个所述受灾单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受灾单位中的一个受灾单位分配了一个救灾单位之后,根据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包括:
更新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将未被分配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将所述受灾单位的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和更新后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
6.一种救灾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灾害信息和存储的单位信息确定受灾单位和救灾单位,其中,所述单位信息包括:可救灾资源、可受灾资源以及位置信息;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以及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按照资源匹配度对存储的所述单位信息中的所述可救灾资源进行分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停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有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均分配了对应的救灾资源,或确定所有的所述救灾单位都分配了所述受灾单位的情况下,分配流程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灾害信息中灾害发生的位置和灾害的影响半径确定与所述灾害信息对应的受灾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单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受灾区域之内的单位确定为所述受灾单位,并将所述单位信息中除所述受灾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作为救灾单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灾害信息中灾害类型和与该灾害类型对应的资源类型确定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所述资源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人群、建筑、桥梁、油气管道、核设施;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以及
分配单元,用于选择所述不同组合之中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最少的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组合,并将选择的该组合中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分配给这一组合对应的所述受灾单位,其中,所述救灾单位至多分配给一个所述受灾单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更新子单元,用于更新所述救灾单位对应的可救灾资源和所述受灾单位对应的受灾资源,其中,将未被分配的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将所述受灾单位的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作为更新后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
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救灾单位的可救灾资源和更新后的所述受灾单位的受灾资源分别对所述救灾单位和所述受灾单位进行一一组合,并分别计算不同组合下所述受灾资源中未被救援的受灾资源的数量。
CN2013100646391A 2013-02-28 2013-02-28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3150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46391A CN103150627A (zh) 2013-02-28 2013-02-28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46391A CN103150627A (zh) 2013-02-28 2013-02-28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0627A true CN103150627A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4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46391A Pending CN103150627A (zh) 2013-02-28 2013-02-28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062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0098A (zh) * 2016-10-29 2017-04-26 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救援保障资源动态调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754759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9492848A (zh) * 2017-09-13 2019-03-19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调配方法和装置
CN111768071A (zh) * 2020-05-18 2020-10-13 深圳市第一反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风险评估的应急响应资源的分配方法与设备
CN111815104A (zh) * 2020-05-18 2020-10-23 深圳市第一反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27A (zh) * 2008-04-15 2008-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面向机场的应急救援车辆调度指挥系统
CN10211025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减灾决策方案优化与确定的方法
CN102542395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应急物资调度系统及计算方法
CN102710386A (zh) * 2012-06-18 2012-10-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气象预警信息处理的信道编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902743A (zh) * 2012-09-14 2013-01-30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预案的检索和重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27A (zh) * 2008-04-15 2008-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面向机场的应急救援车辆调度指挥系统
CN10211025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减灾决策方案优化与确定的方法
CN102542395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应急物资调度系统及计算方法
CN102710386A (zh) * 2012-06-18 2012-10-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气象预警信息处理的信道编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902743A (zh) * 2012-09-14 2013-01-30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预案的检索和重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锦等: "以物流供需匹配度为目标的流线优化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59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600098A (zh) * 2016-10-29 2017-04-26 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救援保障资源动态调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92848A (zh) * 2017-09-13 2019-03-19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调配方法和装置
CN111768071A (zh) * 2020-05-18 2020-10-13 深圳市第一反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风险评估的应急响应资源的分配方法与设备
CN111815104A (zh) * 2020-05-18 2020-10-23 深圳市第一反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hasemi et al.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istribution and evacuation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Tehran earthquake)
Sharma et al. Regional resilience analysis: A multiscale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resilience of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Fitzsimmons A methodology for emergency ambulance deployment
Noyan et al. A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esigning last mile relief networks
CN103150627A (zh) 救灾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irkul et al. The siting of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ies with workload capacities and backup service
Chang et al. A scenario planning approach for the flood emergency logistics preparation problem under uncertainty
CN103310132B (zh) 网络化计算环境中的软件许可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Altay Capability-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ffective disaster response
Ahmadi 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robust allocation and routing of search and rescue resources after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Berman et al. The maximum covering problem with travel time uncertainty
Wang et al. Dynamic emergency logistics planning: models and heuristic algorithm
Huang et al. Modeling uncertainties in emergency ser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Van Barneveld The minimum expected penalty relocation problem for the computation of compliance tables for ambulance vehicles
US7225118B2 (en) Global data placement
Baxter et al. Quantitative modeling in disaster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Huang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multiple emergency service resources for protection of critical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avdur et al. A spreadsheet-based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temporary-disaster-response facilities allocation
Dutta et al. On optimal 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processing environment
Koriashkina et al. TWO-STAGE PROBLEMS OF OPTIMAL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HUMANITARIAN LOGISTICS SYSTEM’S STRUCTURAL SUBDIVISIONS.
Wang et al. A globalized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ustainable humanitarian relief network design with uncertain scenario probabilities
Gabdulkhakova et al. R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ss casualty incidents-Adaptivity and efficiency.
Makui et al. Assignment of injuries and medical supplies in urban crisis management
US20140032530A1 (e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with geographic data
Burwell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a spatially distributed queuing model to an ambulanc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