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3271A -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3271A
CN103143271A CN2013100902129A CN201310090212A CN103143271A CN 103143271 A CN103143271 A CN 103143271A CN 2013100902129 A CN2013100902129 A CN 2013100902129A CN 201310090212 A CN201310090212 A CN 201310090212A CN 103143271 A CN103143271 A CN 103143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henyl
acyl chlorides
reverse osmosis
formula
aromatic polycarboxy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0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吉富
李胜海
张所波
张奇峰
张志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0902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432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4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3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包括:支撑层;活性分离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表面;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其制备方法为一种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将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倾倒在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形成的液膜表面,得到具有活性分离层预制件;将所述预制件干燥后得到反渗透膜。本发明的反渗透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及脱盐率。实验结果表明,水通量为34~52L/m2h,脱盐率为97.8%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是一类高分子材料制备的,能够实现反渗透膜分离操作的人造半透膜。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压力差为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由于反神透明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具有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水处理、海水淡化、医药等领域。
反渗透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非对称结构的醋酸纤维素膜;另一类是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其中,芳香族聚小安安反渗透复合膜具有脱盐率高,水通量大,应用pH范围宽且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被适用。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的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是由多元胺和多元酰氯在多孔支撑层上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的,所得到的聚芳香酰胺分离层厚度大约为200nm,其到了主要的脱盐分离作用,而多孔支撑层则提供必要的机械强度和耐压密性。
在反渗透复合膜中,控制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关键是复合膜最上层的聚酰胺超薄分离层,而水通量和脱盐率是评价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目前,商业化的反渗透复合膜是由间苯二胺(MPDA)和均苯三酰氯(TMC)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得到,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011
所述方法在界面聚合反应发生时,除了发生氨基与酰氯基团的聚合反应外,还伴随着酰氯的水解为羧基的反应,从而使复合膜的亲水性提高。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有限,如果降低间苯二胺的含量,使少量的酰氯基团与胺基反应,可以提高表面残留酰氯基团的含量,进而提高复合膜的水通量,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复合膜具有核实的交联度,导致膜的脱盐率下降,这一矛盾一直无法解决。
另外,对反渗透膜的改进还主要集中在表面改性、添加纳米粒子及有机小分子等方面(如申请号为CN102886207A的中国专利),但是水通量提高的幅度有限,有的虽然水通量提高了,但是脱盐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及脱盐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包括:
支撑层;
活性分离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表面;
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021
其中,n为1或2。
优选的,所述联苯多元酰氯为3,4',5-联苯三酰氯、3,3',5,5'-联苯四酰氯、2,2',5,5'-联苯四酰氯和2,2',4,4'-联苯四酰氯、2,4,3’,5’-联苯四酰氯、2,3,4’,6-联苯四酰氯和2,4,4’,6-联苯四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1,3,5-均苯三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与叠氮化钠反应,得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
将所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在无水甲苯中进行热重排,然后在弱碱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水解,得到1,3-二硝基-5-苯胺;
将所述1,3-二硝基-5-苯胺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1,3,5-均苯三胺。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包括:
聚酯无纺布和设置于所述聚酯无纺布表面的聚砜材料层;
所述活性分离层形成于所述聚砜材料层表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b)将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倾倒在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形成的液膜表面,得到具有活性分离层预制件;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其中,n为1或2;
c)将所述预制件干燥后得到反渗透膜。
优选的,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中芳香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3.0%。
优选的,所述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质量比为(0.05~1.50):(1.45~2.95)。
优选的,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05%~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反渗透复合膜,包括:支撑层;活性分离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表面。所述活性分离层是反渗透复合膜的功能层,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由于1,3,5-均苯三胺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扩散性,而且为三官能团分子,其与间苯二胺混合的芳香多元胺作为交联剂,提高了界面聚合反应体系的交联度,从而提高了脱盐率。而且,联苯多元酰氯具有较多的酰氯基团,本发明通过控制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的混合,在保证交联度的同时,改善了反渗透复合膜的亲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反渗透复合膜水通量为34~52L/m2h,脱盐率为97.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包括:
支撑层;
活性分离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表面;
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051
其中,n为1或2,取代基的位置可以是对位、间位或邻位。
在本发明中,反渗透复合膜包括支撑层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上的活性分离层。所述支撑层的作用是增强机械强度,进一步增加活性分离层与支撑层之间的连接,优选为聚砜材料。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层的强度,所述支撑层优选包括:聚酯无纺布和设置于所述聚酯无纺布表面的聚砜材料层。由于聚砜材料具有可交联的位点,且具有高强度,所以在聚酯无纺布上刮涂一层聚砜材料,既能够提高活性分离层与支撑层的牢固度,还能够提高膜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活性分离层是本发明的功能层,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所述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0.05~1.50):(1.45~2.95)。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具有多个酰氯基团,一部分酰氯基团与芳香多元胺形成聚酰胺结构,未发生反应的酰氯基团水解成羧基,在保证交联度的前体下,提高了反渗透复合膜的亲水性。所述联苯多元酰氯优选为3,4',5-联苯三酰氯、3,3',5,5'-联苯四酰氯、2,2',5,5'-联苯四酰氯和2,2',4,4'-联苯四酰氯、2,4,3’,5’-联苯四酰氯、2,3,4’,6-联苯四酰氯和2,4,4’,6-联苯四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1,3,5-均苯三胺具有三个胺基,均能够在与酰氯反应时得到聚酰胺结构,其与间苯二胺按比例混合后与联苯多元酰氯发生界面聚合,交联强度高,从而保证了复合膜的脱盐率。所述1,3,5-均苯三胺优选采用中性重排,弱碱性水解的高产量合成路线,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与叠氮化钠反应,得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
将所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在无水甲苯中进行热重排,然后在弱碱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水解,得到1,3-二硝基-5-苯胺;
将所述1,3-二硝基-5-苯胺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1,3,5-均苯三胺。
所述制备方法在热重排后再进行弱碱水解,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同时避免了酸性重排产生的大量废酸,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061
在合成1,3,5-均苯三胺过程中,首先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与叠氮化钠反应,所述反应的溶剂优选为二氧六环,反应温度比较温和,室温即可,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14小时。所述反应后优选将产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萃取,然后经过氢氧化钠和水冲洗,干燥过滤,得到纯净的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
得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后,将其在无水甲苯中进行热重排,所述热重排的时间为2~5小时,然后在弱碱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水解,得到1,3-二硝基-5-苯胺,所述弱碱优选为浓度为3~8%的氢氧化锂,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水解的时间优选为1~5小时。
得到1,3-二硝基-5-苯胺后,将其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1,3,5-均苯三胺。所述催化剂优选为Pd/C,氢气压力控制在3-5个大气压,所述反应时间优选为3~6小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b)将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倾倒在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形成的液膜表面,得到具有活性分离层预制件;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071
其中,n为1或2。
c)将所述预制件干燥后得到反渗透膜。
按照本发明,首先将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1,3,5-均苯三胺的制备方法优选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中芳香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1.8%~2.5%。所述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0.05~1.50):(1.45~2.95)。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后,除去过多的水溶液,晾干即可。
然后,将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倾倒在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形成的液膜表面,联苯多元酰氯与芳香多元胺在所述支撑表面发生聚合,得到具有活性分离层预制件。所述联苯多元酰氯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优选为3,4',5-联苯三酰氯、3,3',5,5'-联苯四酰氯、2,2',5,5'-联苯四酰氯和2,2',4,4'-联苯四酰氯、2,4,3’,5’-联苯四酰氯、2,3,4’,6-联苯四酰氯和2,4,4’,6-联苯四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可以按照中国专利CN1935338A和中国专利CN101332415A的方法制备。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优选为0.05%~0.2%,更优选为0.08%~0.15%。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IsopaG、环己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最后,将所述预制件干燥后得到反渗透膜。本发明对干燥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制,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即可,可以在55~65℃的烘箱中处理3~10分钟。
在本发明中,由于1,3,5-均苯三胺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扩散性,而且为三官能团分子,其与间苯二胺混合的芳香多元胺作为交联剂,提高了界面聚合反应体系的交联度,从而提高了脱盐率。而且,联苯多元酰氯具有较多的酰氯基团,本发明通过控制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的混合,在保证交联度的同时,改善了反渗透复合膜的亲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反渗透复合膜水通量为34~52L/m2h,脱盐率为97.8%以上。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在500毫升单口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2(32g,139mmol)和150mL二氧六环,然后在搅拌下加入叠氮化钠(18.1g,278mmol),在室温下搅拌12个小时。将反应物倒入大量水中,用以乙醚萃取(100mL×4),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各洗两次,以无水硫酸纳干燥、过滤,在室温下旋转蒸干溶剂,得30.6g黄色晶体状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收率:93%.H1NMR(CDCl3,300MHz)8.60(d,1H),8.45(d,2H);IR:3103cm-1(Ar-H),2153cm-1(-N3)1687cm-1、1629cm-1(C=O)。
化合物3(23.7g,100mmol)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回流反应3h后,旋转蒸发除去甲苯,得到浅黄色化合物。将其溶于5%LiOH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回流反应2h,浓缩后将残余物放入冰水中,有大量固体析出,过滤洗涤干燥的黄色固体1,3-二硝基5-苯胺10.4g。收率:57%.1H NMR(DMSO-d6,300MHz),δppm:8.38(s,1H),7.78(dd,2H).
向2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加入甲醇50mL,然后再加入1,3-二硝基5-苯胺4(9.15g,),氮气保护下加入催化量的10%Pd/C(276mg)。氢气压力控制在3-5个大气压,室温反应5h,浓缩,得1,3,5-均苯三胺。收率:98%.1H NMR(DMSO-d6,300MHz),δppm:5.15ppm(s,3H;aromatic H),4.33(brs,6H;NH2)。
实施例2
首先配置多元胺的水溶液:芳香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所述芳香多元胺均为间苯二酚,质量体积浓度为1.0%的三乙胺,质量体积浓度为0.0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樟脑磺酸调节pH值;
然后配制有机相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0.10%的2,2’,4,4’-联苯四酰氯的Isopa G溶液。先将胺的水溶液倒到聚砜支撑层的表面,浸泡3分钟,然后倒去多余水溶液,室温条件下空气中晾干3分钟。再将Isopa G溶液倒到聚砜支撑层表面覆盖20s,除去表面多余的有机溶液后,将得到的膜放到的烘箱中60℃热处理3分钟,使聚合反应进一步进行。最后将得到的反渗透膜用去离子水冲洗20分钟,保存在1.0%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待用。
膜在测试之前,首先要在荧光灯下进行仔细检验以避免明显的缺陷,膜需要在2.0Mpa的压力下,用纯水稳定4个小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测试条件均为:2000ppm的氯化钠水溶液,操作压力为2.0Mpa,操作温度为25°C,有效膜面积约19cm2
水通量(L/m2.h)由一定时间内通过膜的水的体积来计算,公式为:
Flux = V A × t
其中V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的体积,A为膜的面积,t为时间。
脱盐率通过原料液和渗透液的电导率来计算,公式为:
R j ( % ) = ( 1 - λ p λ f ) × 100
其中λp为渗透液的电导率,λf为原料液的电导率。
所有的膜样品,都取三个平行的样品,每个样品测两次,然后取平均值。
实施例3~7
采用的芳香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和1,3,5-均苯三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2,2’,4,4’-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原料比例如表1所示,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表1反渗透复合膜反渗透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02941171900102
结果显示,水相胺液中未添加1,3,5-均苯三胺时,由于酰氯浓度相对于氨基基团浓度偏高,在反应初期形成许多带有酰氯基团的低分子量的线性聚合物,从而利于水分子和盐离子透过;另一方面过剩的酰氯基团水解形成大量的羧酸基团,由于水分子与羧酸基团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氢键,从而阻碍了水分子顺利透过复合膜。因此,复合膜的通量和脱盐率相对较低。随着1,3,5-均苯三胺在胺溶液中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脱盐率整体趋势是升高的。当1,3,5-均苯三胺浓度达到0.50wt%时,脱盐率达到最高值,可达99.3%。继续增大1,3,5-均苯三胺浓度,由于酰氯浓度相对于氨基基团浓度偏低,部分带有端氨基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未能与酰氯反应,难以形成较大分子量聚合物,进而导致活性分离层的交联度较低,脱盐率反而下降。复合膜的水通量在整个1,3,5-均苯三胺浓度变化范围内0.20~0.70wt%,整体趋势虽然是逐渐变小的,但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
比较例1
首先配置多元胺的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2.0%的间苯二胺,质量体积浓度为1.0%的三乙胺,质量体积浓度为0.0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樟脑磺酸调节pH值;
然后配制有机相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0.10%的均苯三酰氯IsopaG溶液。先将胺的水溶液倒到聚砜支撑层的表面,浸泡3分钟,然后倒去多余水溶液,室温条件下空气中晾干3分钟。再将Isopa G溶液倒到聚砜支撑层表面覆盖20s,除去表面多余的有机溶液后,将得到的膜放到的烘箱中60℃热处理3分钟,使聚合反应进一步进行。最后将得到的反渗透膜用去离子水冲洗20分钟,保存在1.0%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待用。
膜在测试之前,首先要在荧光灯下进行仔细检验以避免明显的缺陷,膜需要在2.0Mpa的压力下,用纯水稳定4个小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测试条件均为:2000ppm的氯化钠水溶液,操作压力为2.0Mpa,操作温度为25°C,有效膜面积约19cm2
水通量(L/m2.h)由一定时间内通过膜的水的体积来计算,公式为:
Flux = V A × t
其中V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的体积,A为膜的面积,t为时间。
脱盐率通过原料液和渗透液的电导率来计算,公式为:
R j ( % ) = ( 1 - λ p λ f ) × 100
其中λp为渗透液的电导率,λf为原料液的电导率。
所有的膜样品,都取三个平行的样品,每个样品测两次,然后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参见表1。
实施例8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3,4’,5-联苯三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43.7L/m2h;脱盐率为98.7%。
实施例9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有机相溶液为环己烷的混合液,3,3’,5,5’-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46.1L/m2h;脱盐率为99.0%。
实施例10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2,2’,5,5’-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34.0L/m2h;脱盐率为98.7%。
实施例11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有机相溶液为Isopa G与甲苯的混合液,2,3,4’,6-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38.4L/m2h;脱盐率为98.3%。
实施例12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2,4,3’,5’-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43.1L/m2h;脱盐率为98.0%。
实施例13
水相溶液采用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混合物,总的芳香族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2%,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质量比为1:4。有机相溶液为Isopa G与甲苯的混合液,2,4,4’,6-联苯四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g/mL)为0.10%,其余条件同实施例2。
对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与比较例相同。测试结果为:通量为38.0L/m2h;脱盐率为98.6%。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包括:
支撑层;
活性分离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表面;
所述活性分离层由芳香多元胺与联苯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形成;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Figure FDA00002941171800011
其中,n为1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苯多元酰氯为3,4',5-联苯三酰氯、3,3',5,5'-联苯四酰氯、2,2',5,5'-联苯四酰氯和2,2',4,4'-联苯四酰氯、2,4,3’,5’-联苯四酰氯、2,3,4’,6-联苯四酰氯和2,4,4’,6-联苯四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1,3,5-均苯三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与叠氮化钠反应,得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
将所述3,5-二硝基苯甲酰叠氮在无水甲苯中进行热重排,然后在弱碱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水解,得到1,3-二硝基-5-苯胺;
将所述1,3-二硝基-5-苯胺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1,3,5-均苯三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
聚酯无纺布和设置于所述聚酯无纺布表面的聚砜材料层;
所述活性分离层形成于所述聚砜材料层表面。
5.一种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芳香多元胺的水溶液倾倒在支撑层表面;
所述芳香多元胺包括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
b)将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倾倒在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形成的液膜表面,得到具有活性分离层预制件;
所述联苯多元酰氯如式(I)、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
Figure FDA00002941171800021
其中,n为1或2;
c)将所述预制件干燥后得到反渗透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多元胺水溶液中芳香多元胺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5-均苯三胺和间苯二胺的质量比为(0.05~1.50):(1.45~2.9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中所述联苯多元酰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05%~0.2%。
CN2013100902129A 2013-03-20 2013-03-20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1432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02129A CN103143271A (zh) 2013-03-20 2013-03-20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02129A CN103143271A (zh) 2013-03-20 2013-03-20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3271A true CN103143271A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4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02129A Pending CN103143271A (zh) 2013-03-20 2013-03-20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432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4926A (zh) * 2014-12-12 2015-04-01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080358A (zh) * 2014-04-24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土的反渗透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CN105080366A (zh) * 2014-04-22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356A (zh) * 2022-03-28 2022-06-2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螺环二茚满四酰氯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415A (zh) * 2008-07-31 2008-12-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联苯结构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制法
CN101601975A (zh) * 2008-06-10 2009-12-16 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1975A (zh) * 2008-06-10 2009-12-16 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
CN101332415A (zh) * 2008-07-31 2008-12-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联苯结构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制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0366A (zh) * 2014-04-22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0366B (zh) * 2014-04-22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0358A (zh) * 2014-04-24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土的反渗透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CN105080358B (zh) * 2014-04-24 2017-1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土的反渗透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CN104474926A (zh) * 2014-12-12 2015-04-01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14656356A (zh) * 2022-03-28 2022-06-2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螺环二茚满四酰氯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356B (zh) * 2022-03-28 2023-10-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螺环二茚满四酰氯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9673B (zh) 荷正电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0748B (zh) 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荷电镶嵌膜的方法
CN108043227B (zh) 一种聚偏氟乙烯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2120149B (zh) 一种耐酸型聚磺酰胺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4174299B (zh) 基于超薄支撑层的高通量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2090862A1 (ja) 複合半透膜
CN102489187B (zh) 一种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ui et al. Preparation of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for acid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CN104069749B (zh)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3271A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7413B (zh) 一种磺化聚乙烯亚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5955B (zh) 一种脱色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5323A (zh) 一种抗污染亲水性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2258949A (zh) 一种调节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界面结构的方法
CN112808021A (zh) 一种采用新型水相体系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
CN104231303B (zh) 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991C (zh) 磺化聚芳醚砜毫微滤膜的制备
CN114797490B (zh) 一种分离阴离子盐的高选择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57388A (zh) 一种亲水性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4888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框架改性聚酰胺反渗透膜及其应用
CN107486041B (zh) 一种超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1700A (zh) 采用混合二胺单体的耐氯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3507A (zh) 一种高脱盐反渗透复合膜
CN102133506B (zh) 一种聚酰胺复合纳滤膜
CN101332415A (zh) 一种含联苯结构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制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eng Jifu

Inventor after: Qian Huidong

Inventor after: Li Shenghai

Inventor after: Zhang Suobo

Inventor after: Zhang Qif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gu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fu

Inventor before: Li Shenghai

Inventor before: Zhang Suo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f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gu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ENG JIFU LI SHENGHAI ZHANG SUOBO ZHANG QIFENG ZHANG ZHIGUANG TO: ZHENG JIFU QIAN HUIDONG LI SHENGHAI ZHANG SUOBO ZHANG QIFENG ZHANG ZHIGUANG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