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5824A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5824A
CN103135824A CN2011103992132A CN201110399213A CN103135824A CN 103135824 A CN103135824 A CN 103135824A CN 2011103992132 A CN2011103992132 A CN 2011103992132A CN 201110399213 A CN201110399213 A CN 201110399213A CN 103135824 A CN103135824 A CN 103135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nel
connection pad
cabling
sensing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92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5824B (zh
Inventor
高宏成
林松君
刘轩辰
杨瑞贤
游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35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5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触控感测阵列、一第一接垫组、一第二接垫组、多条第一走线与多条第二走线。触控感测阵列、第一接垫组、第二接垫组、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皆配置在基板上。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而第二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二接垫。触控感测阵列位在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之间。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输入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的触控面板通常具有一触控感测阵列(touch-sensing array)、一接垫组(pad set)以及多条走线(trace),其中接垫组位在触控感测阵列旁,并且包括多个接垫,而这些走线电性连接这些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接垫组通常能与一软式电路板(flexible circuit board)电性连接,以使从软式电路板而来的电流或信号能经由这些接垫与走线而传递至触控感测阵列,促使触控面板运作。
制造完成后的触控面板通常会利用接垫组来检测这些走线是否断路,以尽量将不良的触控面板筛选出来。然而,一般而言,单一块触控面板所具有的接垫组的数量大多只有一个,所以被筛选出来的不良触控面板很难进行重工(rework),以至于这些不良触控面板多半会被报废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一触控感测阵列、一第一接垫组、一第二接垫组、多条第一走线与多条第二走线。触控感测阵列、第一接垫组、第二接垫组、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皆配置在基板上。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而第二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二接垫。触控感测阵列位在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的数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接垫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接垫之间的间距。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走线与一第二走线;每一条第二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走线与一第二走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条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一接线,而各条第一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各条第二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二接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接线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的上方,各条第二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的绝缘图案层,其中绝缘图案层局部覆盖基板,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配置在绝缘图案层上,并与相邻两第二感测图案单元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接垫组、一触控感测阵列、多条第一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基板具有一平面,而平面具有一直线切割边缘。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并且配置在平面上。触控感测阵列配置在平面上,并且位在直线切割边缘与接垫组之间。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触控感测阵列之间。所述多个第二走线电性连接在触控感测阵列与直线切割边缘之间,并且从触控感测阵列延伸至直线切割边缘。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走线位在直线切割边缘与第一接垫组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测阵列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与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边。直线切割边缘与所述多个第一侧边并列,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从彼此相连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延伸至直线切割边缘。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测阵列与直线切割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2毫米至10毫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测阵列与直线切割边缘之间存有一带状区域,而位在带状区域内的至少一条无效走线的形状为一直线或一折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有效走线与一无效走线;每一条第二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有效走线与一无效走线。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首先,在一基板上形成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一感测条以及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各条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的第一接线,其中各条第一接线位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接着,形成一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的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具有多个接触孔。各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被其中两个接触孔所局部暴露,而各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被其中一个接触孔所局部暴露。接着,在绝缘层上形成多条第二接线,其中各条第二接线经由其中两个接触孔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使所述多个第二接线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形成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二感测条,而所述多个第二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交错,从而形成一触控感测阵列。之后,在绝缘层上形成一第一接垫组与一第二接垫组,其中触控感测阵列位在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之间。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而第二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二接垫,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接着,在绝缘层上形成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第一走线以及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的第二走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经由所述多个接触孔而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而各条第二走线经由其中一个接触孔而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一接垫组检测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以及从第二接垫组检测所述多个第二走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出第一走线断路时,切割基板,以使第一接垫组与触控感测阵列彼此分离。当检测出第二走线断路时,切割基板,以使第二接垫组与触控感测阵列彼此分离。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所具有的接垫组(例如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的数量超过一个,因此当其中一组走线(例如第一走线或第二走线)断路或发生故障,而另一组走线能正常运作时,触控面板整体上仍可正常运作而无须报废。
为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详细说明。然而,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供用于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C是图1B中沿线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1D是图1A中沿线II-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1E是图1A中沿线III-I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J是图1A中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流程示意图。
图3A与图3B是图1A中触控面板可被切割的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导电层
20:金属层
100、202、204、3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2:平面
120:触控感测阵列
121:第一感测条
121p:第一感测图案单元
121w:第一接线
122:第二感测条
122p:第二感测图案单元
122w:第二接线
130:第一接垫组
132:第一接垫
140:第二接垫组
142:第二接垫
150:第一走线
160:第二走线
170:绝缘层
172:接触孔
180:保护层
343:接垫
356:走线
370:绝缘图案层
A:区域
B1、B2:带状区域
C1:中心
D1、D2:距离
E1、E2、E3、E4:直线切割边缘
L1、L2、L3、L4:切割线
P1、P2:间距
R1:顺时针方向
R2:逆时针方向
S1:第一侧边
S2: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A,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一触控感测阵列120、一第一接垫组130、一第二接垫组140、多条第一走线150以及多条第二走线160。触控感测阵列120、第一接垫组130、第二接垫组140、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皆配置在基板110上。
基板110具有一平面112,而触控感测阵列120、第一接垫组130、第二接垫组140、第一走线150与第二走线160皆位在平面112上。此外,基板110可为一种透明板,其例如是玻璃板或透明塑胶板,其中此透明塑胶板的材料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又可称为压克力,Acrylic),但不以此为限。
触控感测阵列120位在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之间。以图1A为例,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二者分别位在触控感测阵列120外围的相对二侧。第一接垫组130包括多个第一接垫132,而第二接垫组140包括多个第二接垫142,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或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可用以电性连接一块控制电路板(未绘示),而此电路板可以是软式电路板或硬式电路板(rigid circuit board)。
第一接垫132与第二接垫142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120而呈点对称排列(point symmetric arrangement)。所谓点对称从图1A来看,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二者基本上是以触控感测阵列120的中心C1作为对称中心(symmetric center)而点对称地排列,所以第一接垫组13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外围边缘之间的距离D1大致上等于第二接垫组14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的距离D2。此外,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也可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120而呈点对称排列,即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二者基本上也能以中心C1作为对称中心而点对称地排列。
当第一接垫132与第二接垫142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120呈点对称排列,当图1A中的触控面板100沿着顺时针方向R1旋转180度,或是沿着逆时针方向R2旋转180度之后,旋转后的第二接垫组140会落在旋转前的第一接垫组130的所在位置,而旋转后的第一接垫组130会落在旋转前的第二接垫组140的所在位置,即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二者的所在位置会彼此对调。
当第一接垫132的数量等于第二接垫142的数量时,旋转后的各个第一接垫132基本上会与旋转前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垫142重合(coinciding/overlaping),而旋转后的各个第二接垫142基本上会与旋转前的其中一个第一接垫132重合。另外,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皆可以沿着触控感测阵列120外围而排成一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的数量可等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的数量,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的数量也可不等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的数量,当第一接垫132的数量不等于第二接垫142的数量时,则旋转后将至少有部份的第一接垫132和第二接垫142的所在位置彼此重迭,反之也然。
另外,同理,当基板110上的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120呈点对称排列,当图1A中的触控面板100沿着顺时针方向R1旋转180度,或是沿着逆时针方向R2旋转180度之后,旋转后的第二走线160会落在旋转前的第一走线150的所在位置,而旋转后的第一走线150则会落在旋转前的第二走线146的所在位置,即第一走线150与第二走线160二者的所在位置会彼此对调。
同理,当第一走线150的数量等于第二走线160的数量时,则旋转后的各个第一走线150基本上会与旋转前的其中一个第二走线160重合,而旋转后的各个第二走线160基本上会与旋转前的其中一个第一走线150重合。另外,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皆可以沿着触控感测阵列120的外围周边平行延伸排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的数量可等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的数量,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的数量也可不等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的数量。当第一走线150的数量不等于第二走线160的数量时,则旋转后将至少有部份的第一走线150和第二走线160先前所在的位置彼此重迭,反之也然。
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当第一接垫132或第二接垫142电性连接电路板时,电信号可经由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一走线150,或是可经由第二接垫组140与第二走线160而在电路板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传递,促使触控面板100得以运作。
图1B是图1A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而图1C是图1B中沿线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B与图1C,触控感测阵列120可以包括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一感测条121以及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二感测条122,其中第一感测条121的走向(stretch)不同于第二感测条122的走向,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条122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121相互交错。请搭配参阅图1A,无论第一感测条121或第二感测条122,每一感测条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一第一走线150和一第二走线160,例如,如图1B所示,最上方水平走向的第一感测条121,其右端电性连接一第一走线150,而其左端则电性连接一第二走线160(图未示);同理,如图1B所示,最左侧垂直走向的第二感测条122,其上端电性连接一第二走线160,而其下端则电性连接一第一走线150(图未示)。
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测条121的走向可以是朝水平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而第二感测条122的走向可以是朝垂直方向(verticaldirection)。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条121的走向可以是朝垂直方向,而第二感测条122的走向可以是朝水平方向,因此图1B所示的第一感测条121与第二感测条122二者的走向仅为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各条第一感测条121可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与多条第一接线121w,而各条第二感测条122可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与多条第二接线122w。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与第一接线121w皆配置在基板110上,并且皆位在平面112上,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则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线121w的上方。此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可呈阵列排列。
各条第一接线121w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之间,并且位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之间,而各条第二接线122w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线121w可以是多条透明导线,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可以是多条金属线,但不限于此。此外,于图1B中,各条第一走线150连接其中一条第一感测条120,而各条第二走线160连接其中一条第二感测条122。
触控面板100可还包括一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121、基板110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的绝缘层170,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第一走线150、第二走线160配置在绝缘层170上。绝缘层170可具有多个接触孔172。各条第二接线122w经由其中两个接触孔172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之间,即各条第二接线122w延伸至接触孔172内或通过任何导电材质,从而连接两相邻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
而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接触孔172内或通过任何导电材质,从而电性连接各自所对应的第一感测条121或第二感测条122,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也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接触孔172内或通过任何导电材质,从而电性连接各自所对应的第一感测条121或第二感测条122。如此,第一走线150与第二走线160得以电性连接触控感测阵列12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以还包括一覆盖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与绝缘层170的保护层180,其中保护层180具有电绝缘性,且保护层180可以采用质地较硬的材料来形成,以保护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不过,即使触控面板100不包括任何保护层180,仍不影响触控面板100的整体运作,所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以不包括任何保护层180。因此,图式(例如图1C)中所呈现的保护层180仅为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图1D是图1A中沿线II-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而图1E是图1A中沿线III-III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图1D与图1E,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组130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组140皆可以配置在绝缘层170上,如图1D与图1E所示。此外,相邻两个第一接垫132之间的间距P1可以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接垫142之间的间距P2。特别一提的是,如图1D所示保护层180具有至少一开口用以曝露出第一接垫组130,使得第一接垫组130可与控制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同理,如图1E所示保护层180也具有至少一开口用以曝露出第二接垫组140,使得第二接垫组140可与控制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
以上主要说明触控面板100的构造。接着,将配合图式来详细说明触控面板100的制造方法。
图2A至图2J是图1A中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2A与图2B,在触控面板100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基板110上形成多条第一感测条121以及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121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可由一层导电层12经图案化后而形成。
详细而言,可以先在基板110上形成导电层12,其中导电层12可以全面性地覆盖平面112,并且可为透明导电层,其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接着,图案化导电层12,以局部暴露平面112,其中图案化导电层12的方法可以是微影(photolithography)与蚀刻(etching)。
请参阅图2C,接着,形成绝缘层170。绝缘层170覆盖第一感测条121(包含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和第一接线121w)与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并且具有多个接触孔172,其中形成接触孔172的方法可以是微影与蚀刻。
一些刚形成的接触孔172会局部暴露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与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各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是被一个或两个接触孔172所局部暴露(请参考图1B和图2C),而各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则是被其中一个接触孔172所局部暴露。
请参阅图1B与图2E,接着,在绝缘层170上形成第二接线122w、第一走线150以及第二走线160。此时,各条第二接线122w会经由其中两个接触孔172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之间,以使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形成多条第二感测条122。所述多个第二感测条122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121相互交错,从而形成触控感测阵列120。此外,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会经由接触孔172而电性连接所对应的第一感测条121或第二感测条122,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也会经由接触孔172而电性连接所对应的第一感测条121或第二感测条122。
请参阅图2D至图2G,当形成第二接线122w、第一走线150与第二走线160时,在绝缘层上也形成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此时,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2,而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至此,触控面板100基本上已大致制造完成。
另外,第二接线122w、第一走线150、第二走线160、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可以同时形成,并且可由一层金属层20经图案化后而形成。详细而言,可以先在绝缘层170上形成金属层20,其中金属层20全面性地覆盖绝缘层170,并延伸至所述多个接触孔172内。接着,图案化金属层20,以局部暴露绝缘层170,其中图案化金属层20的方法可以是微影与蚀刻。
请参阅图2H,在本实施例中,当形成第二接线122w、第一走线150、第二走线160、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之后,可以形成一覆盖所述多个第二接线122w以及绝缘层170的保护层180。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触控面板100可以不包括任何保护层180,因此图2H所示的形成保护层180的步骤仅为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A,在形成第一走线150、第二走线160、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之后,可对触控面板100进行电性检测。详细而言,可从第一接垫组130通以检测信号以检测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是否有断路情况,以及从第二接垫组140通以检测信号,以检测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是否断路情况。
当检测出第一走线150的任一条有断路情况时,工作人员可将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图未示,例如软式电路板等)电性连接到第二接垫组140而不与第一接垫组130连接。反之,当第二走线160的任一条有断路情况时,工作人员则会将电路板电性连接到第一接垫组130而不与第二接垫组140连接。如此,可以使得当发现触控面板100其中一组走线(如第一走线150)短路时,可改将电路板电性连接到另一组走线(如第二走线160)对应的接垫组(如第二接垫组140),以减少电路板连接到已断路的走线的机率,从而增加产品良率。
另外,当检测出第一走线150断路时,也可以切割基板110,以使第一接垫组130及部份的第一走线15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彼此分离,其中,剩于部份的第一走线150则残留于触控面板上(如图2I所示),而控制板则电性连接到第二接垫组140。切割完基板110后,此时触控感测阵列120内的每一第一感测条121与第二感测条122的两端仍分别电性连接一具有切割断面的第一走线150和一完整的第二走线160。反之,当检测出第二走线160断路时,可以切割基板110,以使第二接垫组140及部份的第二走线16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彼此分离,其中,剩于部份的第二走线160则残留于触控面板上(如图2J所示),而控制板则电性连接到第二接垫组140。切割完基板110后,如图2J所示,此时触控感测阵列120内的每一第一感测条121与第二感测条122的两端仍分别电性连接一具有切割断面的第二走线160和一完整的第一走线150。
图3A与图3B是图1A中触控面板可被切割的方式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3A,当检测出第一走线150具有断路情况时,可以沿着切割线L1或L2来切割基板110,以使第一接垫组130及部份的第一走线15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彼此分离,并且形成一触控面板202。触控面板202不仅包括触控感测阵列120、多条第二走线160与多条被切割后的第一走线150,而且还包括一第二接垫组140,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垫142。
在沿着切割线L1或L2切割基板110之后,基板110的平面112可以具有一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而触控感测阵列120可位在直线切割边缘E1与E2二者其中之一以及第二接垫组140之间,其中直线切割边缘E1是由切割线L1切割后所形成,而直线切割边缘E2是由切割线L2切割后所形成。
不论是沿着切割线L1或L2来切割基板110,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皆会被切断,以至于在触控面板202中,虽然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仍连接触控感测阵列120,但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却已经与第一接垫组130分离。因此,控制电路板的检测信号无法从第一走线150输入至触控感测阵列120,以至于触控面板202的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会失去原来传递检测信号的功能,并成为多条无效走线。
反之,触控面板202的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仍然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接垫142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因此控制电路板的检测信号仍可通过第二接垫组140从第二走线160输入至触控感测阵列120,即触控面板202的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仍保有原来传递检测信号的功能,并成为多条有效走线。
如图3A示,在触控面板202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也就是无效走线,从触控感测阵列120延伸至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具体而言,触控感测阵列120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S1以及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边S2,其中直线切割边缘E1、E2将与所述多个第一侧边S1相互平行,而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可以从相邻的第一侧边S 1及第二侧边S2延伸至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也即第一走线的切割断面会与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大致切齐。
此外,触控感测阵列120的下方第一侧边S1与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之间的距离可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举例来说,触控感测阵列120与直线切割边缘E1之间的距离D3可以是2毫米或2毫米以上,而触控感测阵列120的下方第一侧边S1与直线切割边缘E2之间的距离D4可以是10毫米或10毫米以下。距璃D3或D4的选择可视产品尺寸的要求而定,且不限于上述范围值。此外,不论是沿着切割线L1或L2来切割基板110,触控感测阵列120与直线切割边缘E1或E2之间会存有一带状区域B1。
详细而言,在基板110沿着切割线L1被切割之后,带状区域B1会在触控感测阵列120与直线切割边缘E1之间形成,而位在此带状区域B1内的其中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50的形状为一条直线。在基板110沿着切割线L2被切割之后,带状区域B1会在触控感测阵列120与直线切割边缘E2之间形成,而位在此带状区域B1内的至少最外围二条第一走线150的形状皆为折线。
同理,请参阅图3B,当检测出第一走线150断路时,可以沿着切割线L3或L4来切割基板110,以使第二接垫组140及部份的第二走线16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彼此分离,并且形成一触控面板204,其与触控面板202相似。触控面板204不仅包括触控感测阵列120、多条完整的第一走线150以及多条被切割后的第二走线160,且还包括一第一接垫组130。
在沿着切割线L3或L4切割基板110之后,基板110的平面112可以具有一直线切割边缘E3或E4。在沿着切割线L3或L4切割基板110之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皆会被切断,以至于虽然所述多个第二走线160仍连接触控感测阵列120,但却已经与第二接垫组140分离,从而成为多条无效走线。反之,触控面板204的所述多个第一走线150仍然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130与触控感测阵列120之间,从而成为多条有效走线。
触控感测阵列120与直线切割边缘E3或E4之间的距离也可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且其操作方式同于图3A的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要特别一提的是,前述图1B~图1E及图2A~图H的实施例所示关于触控感测阵列120及第一接垫组130和第二接垫组140的结构与制程方法仅为一实施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实际上,触控感测阵列120及第一接垫组130和第二接垫组140的结构与制程方法可以有许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4A与图4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其关于第一走线150和第二走线160的部局设计大致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请参考图1A),而关于触控感测阵列120及第一接垫组130和第二接垫组140的结构设计则略不同相似于前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设计(请参考图1C),也即其中触控面板300、100二者在俯视方向的结构大致相同(请参考图1A与图1B),惟触控面板300、100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面板300的触控感测阵列120中仅包括一局部覆盖基板110的绝缘图案层370位于两相邻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触控面板300所包括的走线356皆由为透明导电层所形成,另接垫组是由一金属层343所形成且其下方具有一透明导电层356,如图4B示。
请参阅图4A,在触控面板300中,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第一接线121w、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与绝缘图案层370皆配置在基板110上,其中绝缘图案层370仅覆盖于第一接线121w,未覆盖第一感测图案单元121p与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第二接线322w配置在绝缘图案层370上,并且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从而与相临二第二感测图案单元122p电性连接。另,图4A的触控面板300上也可如图1C所示覆盖一保护层180(图未示)。
请参阅图4B,触控面板300还包括多个接垫343与多条走线356,其中所述多个接垫343配置在所述多个走线356上,并且接触所述多个走线356。也即,图4B所示的走线356(对应于触控面板300的第一走线或第二走线)延伸至接垫343(对应于触控面板300的第一接垫或第二接垫)的下方。另,当触控面板300上覆盖一保护层180时,保护层180将会具有至少一开口以曝露出第一接垫组或第二接垫组,使得控制电路板能与的电性连接。
在此特别说明的是,一般而言,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结构,其可由单一层透明导电层所形成,或由单一层金属层所形成,也或同时由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的双层结构形成,且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的上下堆迭位置并无限制;而第一接垫组或第二接垫组,则可由金属层或由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的双层结构所形成。是故,无论是触控感测阵列的内部结构或是走线结构也或接垫组结构,皆具有许多的实施方式,于此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所具有的接垫组(例如第一接垫组130与第二接垫组140)的数量超过一组,因此当其中一组走线(例如第一走线150或第二走线160)断路或发生故障,而另一组走线能正常运作时,触控面板整体上仍可正常运作而无须报废。如此,本发明能减少触控面板被报废的机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良率。
此外,由于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相对于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因此当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与电路板结合(bounding)时,通过对触控面板180度的旋转(请参考图1A),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基本上皆能正常地电性连接电路板,以简化制造流程。如此,可方便工作人员将触控面板与电路板结合,从而在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以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9)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
触控感测阵列,配置在该基板上;
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并且配置在该基板上;
第二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二接垫,并且配置在该基板上,其中该触控感测阵列位在该第一接垫组与该第二接垫组之间,而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该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
多条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该触控感测阵列之间;以及
多条第二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接垫与该触控感测阵列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接垫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接垫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皆沿着该触控感测阵列外围而排成一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阵列包括:
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一感测条;以及
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二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相互交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该第一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每一条该第二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一接线,而各条第一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各条第二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二接线,其中各条该第二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该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接线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线为多条透明导线,所述多个第二接线为多条金属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绝缘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配置在该绝缘层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走线、所述多个第二走线、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组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组皆配置在该绝缘层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保护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二接线与该绝缘层。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的绝缘图案层,其中该绝缘图案层局部覆盖该基板,而所述多个第二接线配置在该绝缘图案层上,并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二感测图案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上,并接触所述多个第一走线,而所述多个第二接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二走线上,并接触所述多个第二走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相对于该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
15.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平面,而该平面具有直线切割边缘;
接垫组,包括多个接垫,并且配置在该平面上;
触控感测阵列,配置在该平面上,并且位在该直线切割边缘与该接垫组之间;
多条有效走线,电性连接在所述多个接垫与该触控感测阵列之间;以及
多条无效走线,设置于该触控感测阵列与该直线切割边缘之间,并且从该触控感测阵列延伸至该直线切割边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效走线的切割断面与该直线切割边缘大致切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阵列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与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边,该直线切割边缘与所述多个第一侧边彼此平行,而所述多个无效走线从相邻的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延伸至该直线切割边缘。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阵列与该直线切割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2毫米至10毫米。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阵列与该直线切割边缘之间存有带状区域,而位在该带状区域内的至少一条无效走线的形状为直线或折线。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阵列包括:
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一感测条;以及
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二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相互交错。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该第一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该有效走线与一该无效走线;每一条该第二感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该有效走线与一该无效走线。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一接线,而各条第一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各条第二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第二接线,其中各条该第二接线连接在相邻两个该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二接线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的上方。
23.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一感测条以及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各条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与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的第一接线,其中各条第一接线位在相邻两个第一感测图案单元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
形成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的绝缘层,其中该绝缘层具有多个接触孔,该第二感测图案单元被其中两个接触孔所局部暴露,而该第一感测图案单元被其中一个接触孔所局部暴露;
在绝缘层上形成多条第二接线,其中各条第二接线经由其中两个接触孔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之间;
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一接垫组与第二接垫组,其中该触控感测阵列位在该第一接垫组与该第二接垫组之间,该第一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一接垫,该第二接垫组包括多个第二接垫,所述多个第一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该触控感测阵列而呈点对称排列;以及
在绝缘层上形成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第一走线以及多条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垫的第二走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条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单元是由导电层经图案化后而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接线、该第一接垫组、该第二接垫组、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走线是由金属层经图案化后而形成。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从该第一接垫组检测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以及
从该第二接垫组检测所述多个第二走线。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出该第一走线断路时,切割该基板,以使该第一接垫组与该触控感测阵列彼此分离;以及
当检测出该第二走线断路时,切割该基板,以使该第二接垫组与该触控感测阵列彼此分离。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多个第二接线以及该绝缘层的保护层。
CN201110399213.2A 2011-11-21 2011-11-30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135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528A TWI451105B (zh) 2011-11-21 2011-11-21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0142528 2011-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824A true CN103135824A (zh) 2013-06-05
CN103135824B CN10313582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42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9213.2A Active CN103135824B (zh) 2011-11-21 2011-11-30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7902B2 (zh)
CN (1) CN103135824B (zh)
TW (1) TWI4511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046A (zh) * 2019-04-01 2019-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母板、面板及切割刀具
CN114739462A (zh) * 2022-05-05 2022-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2610B1 (ko) * 2009-10-15 2011-1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용 면상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4637973B (zh) * 2013-11-12 2018-10-1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06066720B (zh) 2015-04-22 2019-04-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感应装置
TWI574189B (zh) * 2015-04-22 2017-03-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觸控功能的光學薄膜
CN106066747A (zh) 2015-04-22 2016-11-0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触控功能的光学薄膜
KR102549718B1 (ko) * 2015-12-28 2023-07-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4535A1 (en) * 2002-09-06 2005-12-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ouch sensing
CN101315590A (zh) * 2008-07-16 2008-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装置及其电路
CN101408825A (zh) * 2008-11-12 2009-04-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1847066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
US20110210934A1 (en) * 2008-11-11 2011-09-01 Atlab Inc.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221754A (zh) * 2010-04-16 2011-10-19 棨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内嵌触控装置的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4330B2 (en) * 2002-08-08 2005-12-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Electronic devices incorporat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US7002239B1 (en) * 2003-02-14 2006-02-2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eadless leadframe packaging panel featuring peripheral dummy leads
US7196696B2 (en) * 2004-03-19 2007-03-27 Tsung-Ying Li Positio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arranging a resistive sensing circuit thereof
JP4580738B2 (ja) * 2004-11-22 2010-11-1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117692B2 (ja) * 2006-07-14 2013-01-1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389020B (zh) * 2008-03-25 2013-03-11 Elan Microelectronics 觸控面板裝置
TWI489329B (zh) * 2008-08-20 2015-06-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顯示器及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KR101035967B1 (ko) * 2009-04-01 2011-05-23 주식회사 애트랩 접촉센서 장치
TWI398808B (zh) * 2009-08-25 2013-06-11 Century Display Shenzhen Co 觸控面板及觸控面板的檢測方法
TW201118669A (en) * 2009-11-20 2011-06-01 Sitronix Technology Corp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of touch panel
JP5526761B2 (ja) * 2009-12-22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110216014A1 (en) * 2010-03-05 2011-09-08 Chih-Meng Wu Multimedia wireless touch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4535A1 (en) * 2002-09-06 2005-12-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ouch sensing
CN101315590A (zh) * 2008-07-16 2008-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装置及其电路
US20110210934A1 (en) * 2008-11-11 2011-09-01 Atlab Inc.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408825A (zh) * 2008-11-12 2009-04-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1847066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2221754A (zh) * 2010-04-16 2011-10-19 棨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内嵌触控装置的显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046A (zh) * 2019-04-01 2019-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母板、面板及切割刀具
CN114739462A (zh) * 2022-05-05 2022-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装置
WO2023213273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装置
CN114739462B (zh) * 2022-05-05 2024-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7902B2 (en) 2014-09-30
US20130127741A1 (en) 2013-05-23
TW201321774A (zh) 2013-06-01
CN103135824B (zh) 2015-11-25
TWI451105B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582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73835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
JP5278759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JP6220985B2 (ja) 積層構造体、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530565B1 (en) Electrode structure of the touch panel,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panel
EP2410411B1 (en) Capacitive touch circuit pattern
KR10165007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97608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603234B (zh) 具有同平面備用旁路連接之觸控感測器面板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CN204759382U (zh) 具有窄化边框的触控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KR10109332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작방법
CN104380225A (zh) 一种具有网状电极图案的触摸屏
CN102279678A (zh) 触控电路图形结构及制造方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US9582129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30256008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ouch sensor layer of the touch panel
WO2016031398A1 (ja) 積層構造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JP5547769B2 (ja) タッチ制御パターン構造、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
KR10110094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TW201407436A (zh) 觸控感測結構及觸控裝置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06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1984391A (zh)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