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5204A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5204A
CN103135204A CN2012104260704A CN201210426070A CN103135204A CN 103135204 A CN103135204 A CN 103135204A CN 2012104260704 A CN2012104260704 A CN 2012104260704A CN 201210426070 A CN201210426070 A CN 201210426070A CN 103135204 A CN103135204 A CN 103135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relational expression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6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5204B (zh
Inventor
张国文
李柏彻
骆威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60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5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5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5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与应用五片式透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五个透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及设置于该机壳内的一影像模块,影像模块由上述的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一模块后座单元及一影像传感器组成。本发明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旋光性之特性,而在维持良好光学系统性能,并维持系统性能之条件下,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五片式透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普及使得摄影模块(包括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及影像传感器等组件)蓬勃发展,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也让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的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载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的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1176049、20110316969、及美国专利公告号7,480,105皆揭露五片式透镜结构,其第一透镜的屈光率为负,较不易使光学成像镜头缩短及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20069455、20100254029、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告号M369459、及日本专利公开号2010-224521皆揭露五片式透镜结构,其部份实施例中各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总和过大,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20087019、20120087020、20120105704、及美国专利公告号8,179,614皆揭露五片式透镜结构,其部份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与第一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过大,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美国专利公开号20100253829、及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开号2012013926皆揭露五片式透镜结构,其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过大,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尤其是,其中美国专利公开号20100254029镜头长度在9.7毫米(mm)以上,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趋势是愈趋轻薄短小,因此如何有效缩短镜头长度成为目前产业界致力研发的课题之一,但好的成像质量也是需要顾及之处,有鉴于此,目前亟需研发镜头长度更短且同时维持良好光学性能的光学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旋光性之特性,而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如:提高分辨率,并维持系统性能的条件下,缩短镜头长度。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第三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第五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镜片只有五片透镜,第一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ALT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可额外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相关参数,如:控制沿光轴上的各镜片间的空气间隔总和与个别空气间隙的关联性,其中一例为控制介在第一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总和(以Gaa表示)和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G12表示)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另一例为控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G45表示)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45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另一例为控制第三透镜的焦距(以f3表示)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以f表示)之间的关联性,使得f3与f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再一例为控制Gaa与T1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又一例为控制T1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T1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或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另一例为控制Gaa的范围,使得Gaa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8
再一例为控制Gaa、ALT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ALT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09
 ;
;或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11
又一例为控制Gaa、G12与G45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G12与G45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关系亦可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并不限于此。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额外设置一光圈,以调整进入系统的进光量大小,举例来说,光圈可设置于第一透镜朝向物侧之前,然不限定于此。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和/或分辨率的控制。
本发明可依据前述的各种光学成像镜头,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影像模块设置于机壳内。影像模块包括前述的任一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一模块后座单元、及一影像传感器。镜筒用于供设置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设置镜筒,影像传感器设置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前述模块后座单元可包括但不限定于一镜头后座,镜头后座具有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镜筒外侧相贴合且沿一轴线设置,第二座体沿轴线并环绕着第一座体外侧设置,第一座体可带动镜筒与设置于镜筒内的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沿轴线移动。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前述模块后座单元可额外包括但不限定于一位于第二座体和影像传感器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且影像传感器后座和第二座体相贴合。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和/或屈旋光性之设计,以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3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一透镜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5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6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8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9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0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12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3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4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16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7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8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20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1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22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24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5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26表示依据本发明的以上六个实施例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值的比较表。
图27表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8表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说明书附图。此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是由从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构成,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镜片仅只有五片透镜。通过设计各透镜的细部特征,而可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并缩短镜头长度,各透镜的细部特征如下: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第三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第五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镜片只有五片透镜。
在此设计的前述各镜片的特性主要是考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特性与镜头长度,举例来说: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屈光率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凸面部的曲面,藉此可增加聚光能力,进一步再设置一光圈于第一透镜朝向物侧之前,光圈的设置位置搭配第一透镜的屈光率可有效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镜头长度;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屈光率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凸面部的曲面,以及朝向像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凹面部的曲面,再搭配第三透镜具有一朝向像侧且在第三透镜圆周附近为一凸面部的曲面,如此对修正像差有帮助;第四透镜具有一朝向像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凸面部的曲面,可帮助光学成像镜头聚光;第五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凸面部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且在光轴附近区域为一凹面部及在第五透镜圆周附近区域为一凸面部的曲面,有助于修正场曲(Curvature)、高阶像差及压低主光线角度(Chief ray angle,即系统光线入射于影像传感器上角度),进而提高光学成像镜头在成像时的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ALT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关系式(1)。 
关系式(1)表示在设计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 ALT缩短的比例较T1缩短的比例大。因为第一透镜主要提供光学成像镜头正屈光率,所以第一透镜的厚度不能太薄,否则光学成像镜头的聚光效果可能不足。而第一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ALT缩短时,可缩短除了第一透镜的其他透镜的厚度,达到较大的缩短比例,所以当满足此关系式(1)时,光学成像镜头的的聚光效果和长度达到较好的搭配。关系式(1)可进一步受一下限限制,如关系式(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关系式(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亦可额外控制沿光轴上的各镜片间的空气间隔总和与个别空气间隙的关联性,其中一例为控制介在第一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总和(以Gaa表示)和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G12表示)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关系式(2)。
关系式(2)表示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Gaa缩短的比例较G12缩短的比例小,由于第二透镜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所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缩得较小,因此可以有效缩短光学成像镜头长度。关系式(2)可进一步受一上限限制,如关系式(2'):
          关系式(2')。
另一例为控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G45表示)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45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3)。 
关系式(3)表示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G45缩小的幅度较G12大,由于第四透镜像侧面具有一个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物侧面也具有一个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所以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G45缩小的比例可以较G12缩短的比例大,是在达到光学成像镜头缩短过程中一种较好的配置方式。关系式(3)可进一步受一下限限制,如关系式(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关系式(3')。 
综合地说,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的缩短,以G12及G45的缩短比例可以较其它空气间隙缩短比例较大。
另一例为控制第三透镜的焦距(以f3表示)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以f表示)之间的关联性,使得f3与f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4)。
关系式(4)表示第三透镜和第一、第二透镜形成正负正的对称结构,具有较佳的修正像差能力。
再一例为控制Gaa与T1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关系式(5)。
关系式(5)表示当T1 变长时,表示第一透镜聚光能力较好,所以当从第一透镜射出的光线要在相同的高度下进入第二透镜时,便需要将G12缩小,所以Gaa也会缩小,如此满足关系式(5)时,有利光学成像镜头缩短。关系式(5)可进一步受一下限限制,如关系式(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关系式(5')。
较佳地,Gaa与T1可进一步满足关系式(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关系式(5'')。
又一例为控制T1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T1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关系式(6)。
关系式(6)表示T1和G12的配置落在合适的范围内,考虑第一透镜的聚光折射能力与光线进入第二透镜的高度,在此配置下,可使光学成像镜头缩短并维持良好性能。
较佳地,T1和G12可进一步满足关系式(6'):
              关系式(6')。
关系式(6)可进一步受一上限限制,如关系式(6''):
           关系式(6'')。
另一例为控制Gaa的范围,使得Gaa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关系式(7)。
关系式(7)表示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Gaa 不能太大,若Gaa太大则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无法缩短,但Gaa太小则会增加光学成像镜头制造上的难度,因此较佳地,Gaa可受一下限限制,如关系式(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关系式(7')。
再一例为控制Gaa、ALT与G12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ALT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8)。
关系式(8)表示Gaa、ALT及G12落在合适的范围内,若不满足关系式(8),则表示ALT太大或G12太大,两者都不利光学成像镜头的缩短。
较佳地,Gaa、ALT与G12可进一步满足关系式(8')或(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关系式(8')。
          关系式(8'')。
又较佳地,关系式(8)可受一上限限制,如关系式(8'''):
关系式(8''')。
又一例为控制Gaa、G12与G45之间的关联性,使得Gaa、G12与G45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9)。
关系式(9)表示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过程中,G12与G45是光学成像镜头配置可以做得较小的两个间隙,但G12与G45过小也会造成制作上的组装困难,所以在满足关系式(9)时,Gaa、G12及G45可以得到较佳的搭配。
又较佳地,关系式(9)可进一步可受一下限限制,如关系式(9'):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关系式(9')。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关系亦可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关联性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和/或屈旋光性,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和/或分辨率的控制,如以下多个实施例。须注意的是,在此所列的示例性细部结构和/或屈旋光性等特性亦可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为了说明本发明确实可在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缩短镜头长度,以下提供多个实施例以及其详细的光学数据。首先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至图5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一透镜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详细光学数据、及各镜片的非球面系数数据。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Aperture stop)100、一第一透镜110、一第二透镜120、一第三透镜130、一第四透镜140、及一第五透镜150。一滤光件1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像侧A2。滤光件160在此示例性地为一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包括一朝向物侧的表面161及一朝向像侧的表面162。滤光件160设于第五透镜150与成像面170之间,滤光件160可将经过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过滤掉特定波段的波长,如:过滤掉红外线波段,可使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波段的波长不会成像于成像面170上。
光学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之细部结构如下: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率,其为塑料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凸面111、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112。凸面11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1。曲面11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121及一位于第一透镜110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2。凸面111及曲面1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率,其为塑料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凸面121、及一朝向像侧的凹面122。凸面12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211。凹面12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1。凸面121及凹面1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率,其为塑料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曲面131、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132。曲面13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11、及一位于第三透镜130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312。曲面13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321、及一位于第三透镜130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22。曲面131及曲面1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光率,其为塑料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凹面141、及一朝向像侧的凸面142。凸面14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21。凹面141及凸面1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光率,其为塑料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曲面151、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152,曲面15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11。曲面15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521及一位于第五透镜150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22。曲面151及曲面152皆为非球面。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透镜110-150、滤光件160、及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70之间沿光轴皆存在空气间隔,如: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1、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2、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3、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4、第五透镜150与滤光件16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5、及滤光件160与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70之间存在空气间隔d6,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不具有前述其中任一空气间隔,如:将两相对透镜的表面轮廓设计为彼此相应,而可彼此贴合,以消除其间之空气间隔。由此可知,空气间隔d1即为G12,空气间隔d3即为G34,空气间隔d1、d2、d3、d4之总和即为Gaa(all air gap)。
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透镜之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的厚度,请参考图4,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确实满足关系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9
,确实满足关系式(6)、(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0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1
,确实满足关系式(8)、(8')、(8'')、(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110朝向物侧的凸面111至成像面1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3.68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1的镜头长度。
在此须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为了简明显示各透镜的结构,仅显示成像光线通过的部分,举例来说,以第一透镜110为例,如图1所示,包括朝向物侧的凸面11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112。然而,在实施本实施例的各透镜时,可选择性地额外包括一固定部,以供等透镜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内。同样以第一透镜110为例,请参考第3图,其显示第一透镜110还包括一固定部,在此示例为由物侧凸面111及像侧曲面112往第一透镜110边缘外延伸的一延伸部113,以供第一透镜110组装于光学成像镜头1内,理想的成像光线不会通过延伸部113,固定部的结构与外形无须限制于此。
第一透镜110的凸面111及曲面112、第二透镜120的凸面121及凹面122、第三透镜130的曲面131及曲面132、及第四透镜140的凹面141及凸面142,第五透镜150的曲面151及曲面152共计十个非球面皆是依下列非球面曲线公式定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3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的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a2i为第2i阶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的透镜110、120、130、140、150的各个非球面的系数K、a4~a24的详细数据请一并参考图5。
另一方面,从图2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在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a)、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 (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另请一并参考图6至图9,图6至图9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及详细光学数据、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
如图6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200、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210~250,一滤光件2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2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2的像侧A2,且各透镜210~250的凹凸曲面(包括朝向物侧的曲面211~25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212~252)、滤光件260的表面261、262、及成像面270的排列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学成像镜头2的第一透镜210朝向像侧的曲面212为凸面,且各镜片210~250的中心厚度与各空气间隔的距离有些许的差异。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中的各透镜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之厚度,请参考图8,其中
Figure 808499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725639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505376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838269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652641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662054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929087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127987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734549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5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6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7
   ,确实满足关系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8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9
  ,确实满足关系式(6)、(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0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1
,确实满足关系式(8)、(8')、(8'')、(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2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210朝向物侧的凸面至成像面2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3.69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2的镜头长度。
另一方面,从图7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另请一并参考图10至图13,图10至图13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详细光学数据、及非球面数据。
如图10中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300、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310~350,一滤光件3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3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3的像侧A2,且各透镜310~350的凹凸曲面(包括朝向物侧的曲面311~35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312~352)、滤光件360的表面361、362、及成像面370的排列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学成像镜头3的第一透镜310朝向像侧的曲面312为凸面,且各镜片310~350的中心厚度与各空气间隔的距离有些许的差异。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中的各透镜之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之厚度,请参考图12,其中
Figure 540962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232975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172998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602843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844468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57275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700746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35912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3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4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5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确实满足关系式(4);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8
,确实满足关系式(6)、(6')、(6'');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0
,确实满足关系式(8)、(8')、(8'')、(8''');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310朝向物侧的凸面至成像面3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3.69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3的镜头长度。
另一方面,从图11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另请一并参考图14至图17,图14至图17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4的详细光学数据、及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
如图14中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400、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410~450,一滤光件4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4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4的像侧A2,且各透镜410~450的凹凸曲面(包括朝向物侧的曲面411~45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412~452)、滤光件460的表面461、462、及成像面470的排列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且其各镜片410~450的中心厚度与各空气间隔的距离有些许的差异。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中的各透镜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之厚度,请参考图16,其中
Figure 781331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279309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50956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939277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821783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859752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802301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240235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3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5
,确实满足关系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6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7
,确实满足关系式(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8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9
,确实满足关系式(8)、(8')、(8''');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410朝向物侧的凸面至成像面4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3.63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4的镜头长度。
另一方面,从图15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另请一并参考图18至图21,图18至图21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详细光学数据、及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
如图18中所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500、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510~550,一滤光件5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5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5的像侧A2,且各透镜510~550的凹凸曲面(包括朝向物侧的曲面511~55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512~552)、滤光件560的表面561、562、及成像面570的排列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且其各镜片510~550的中心厚度与各空气间隔的距离有些许的差异。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中的各透镜之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的厚度,请参考图20,其中
Figure 411585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821837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935287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860518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271776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333273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555307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967834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995833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1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2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3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Figure 806444DEST_PATH_IMAGE085
,确实满足关系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4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5
,确实满足关系式(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6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确实满足关系式(8)、(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8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510朝向物侧的凸面至成像面5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4.49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5的镜头长度。
另一方面,从图19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另请一并参考图22至图25,图22至图25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详细光学数据、及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
如图22中所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600、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610~650,一滤光件6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6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6的像侧A2,且各透镜610~650的凹凸曲面(包括朝向物侧的曲面611~651、及朝向像侧的曲面612~652)、滤光件660的表面661、662、及成像面670的排列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类似。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且其各镜片610~650的中心厚度与各空气间隔的距离有些许的差异。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中的各透镜之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隔的厚度,请参考图24,其中
Figure 120750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708989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275099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576768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875025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262144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818896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709492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506546DEST_PATH_IMAGE053
的值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9
 , 确实满足关系式(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0
,确实满足关系式(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1
   ,确实满足关系式关系式(3)、(3');    
Figure 738551DEST_PATH_IMAGE085
,确实满足关系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2
,确实满足关系式(5)、(5')、(5'');    
,确实满足关系式(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4
 ,确实满足关系式(7)、(7');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5
,确实满足关系式(8)、(8')、(8''');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6
,确实满足关系式(9)、(9')。   
从第一透镜610朝向物侧的凸面至成像面67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3.65毫米(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6的镜头长度。
另一方面,从第23图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由上述可观察到,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7
的光学成像镜头1、2、3相对于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8
的光学成像镜头4、5、6在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的效果较佳。具体来说,虽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Figure 974360DEST_PATH_IMAGE108
的条件时可以达到缩短镜头并维持良好质量的效果,但进一步满足
Figure 985042DEST_PATH_IMAGE107
的条件时,则光学成像镜头修正像散像差(主要是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的效果比起满足
Figure 641413DEST_PATH_IMAGE108
的条件时修正效果更好一些。
此外,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9
的光学成像镜头1、2、3相对于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0
的光学成像镜头4、5、6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的效果较佳。
另请参考图26所显示的以上六个实施例的
Figure 675228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386832DEST_PATH_IMAGE046
Figure 252020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577828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229976DEST_PATH_IMAGE053
的详细数据,可看出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确实可满足前述关系式(1)~关系式(9)。
请参阅图27,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20包含一机壳21,及一安装在机壳21内的影像模块22。在此仅是以手机为例说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20,但该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型式不以此为限。
如图中所示,影像模块22包括一如前所述的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如在此示例性地选用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1、一用于供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1设置的镜筒23、一用于供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module housing unit) 24 ,及一设置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1像侧的影像传感器171。成像面170是形成于该影像传感器171。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虽显示滤光件16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滤光件160的结构,或在各透镜表面上镀膜来取代滤光件160,并不以滤光件160的必要为限,且机壳21、镜筒23、和/或模块后座单元24可为单一组件或多个组件组装而成,无须限定于此;其次,是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影像传感器171是采用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Chip on Board, COB)的封装方式直接连接在基板172上,和传统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e, CSP)之封装方式的差别在于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不需使用保护玻璃(cover glass),因此在光学成像镜头1中并不需要在影像传感器171之前设置保护玻璃,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整体具有屈光率的五片式透镜110、120、130、140、150示例性地是以相对两透镜之间分别存在一空气间隔的方式设置于镜筒23内。
模块后座单元24具有一镜头后座2401,及一设置于镜头后座2401与影像传感器171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镜筒23是和镜头后座2401沿一轴线II'同轴设置,且镜筒23设置于镜头后座2401内侧。
由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长度仅3.68毫米(mm),因此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尺寸设计地更为轻薄短小,且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与成像质量。藉此,使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减少机壳原料用量的经济效益外,还能满足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趋势与消费需求。
另请参阅第28图,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主要差别在于:镜头后座2401具有一第一座体2402、一第二座体2403、一线圈2404及一磁性组件2405。第一座体2402与镜筒23外侧相贴合且沿一轴线II'设置、第二座体2403沿轴线II'并环绕着第一座体2402外侧设置。线圈2404设置在第一座体2402外侧与第二座体2403内侧之间。磁性组件2405设置在线圈2404外侧与第二座体2403内侧之间。
第一座体2402可带着镜筒23及设置在镜筒23内的光学成像镜头1沿轴线II'移动。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则与第二座体2403相贴合。滤光件160,如:红外线滤光片则是设置在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组件结构则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地,由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长度仅3.68毫米(mm),因此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尺寸设计地更为轻薄短小,且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与成像质量。藉此,使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减少机壳原料用量的经济效益外,还能满足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趋势与消费需求。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至少一镜片中心厚度对五片透镜之间的所有沿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的比值在一预定范围中,且合并各透镜的细部结构和/或屈旋光性之设计,以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该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并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该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一第三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该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该第三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一第四透镜,包括一朝向像侧的曲面,该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及
一第五透镜,包括一朝向物侧的曲面及一朝向像侧的曲面,该朝向物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朝向像侧的曲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该第五透镜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镜片只有五片透镜,该第一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ALT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1DEST_PATH_IMAGE0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介在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总和为Gaa,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Gaa与G12、及G45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且
Figure 2012104260704100001DEST_PATH_IMAGE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之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f,f3与f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与T1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ALT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与G12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ALT与G12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G12与G45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32894DEST_PATH_IMAGE007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Gaa、ALT与G12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T1与G12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950035DEST_PATH_IMAGE006
15.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机壳;及
一影像模块,设置于该机壳内,该影像模块包括:
一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4项中任一所述的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
一镜筒,用于供设置该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
一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设置该镜筒;及
一影像传感器,设置于该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后座单元具有一镜头后座,该镜头后座具有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与该镜筒外侧相贴合且沿一轴线设置,该第二座体沿该轴线并环绕着该第一座体外侧设置,该第一座体可带动该镜筒与设置于该镜筒内的该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沿该轴线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后座单元更包括一位于该第二座体和该影像传感器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且该影像传感器后座和该第二座体相贴合。
CN201210426070.4A 2012-10-31 2012-10-31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03135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6070.4A CN1031352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6070.4A CN1031352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204A true CN103135204A (zh) 2013-06-05
CN103135204B CN103135204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49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6070.4A Active CN1031352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520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255A (zh) * 2015-02-13 2015-09-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00706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643007A (zh) * 2016-08-25 2019-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CN110095920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和相机系统
US10816776B2 (en) 2016-04-04 2020-10-27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CN112485883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94156U (zh) * 2009-12-28 2010-09-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低敏感度高解像薄型镜头
CN101995641A (zh) * 2009-08-24 2011-03-3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系统
TW201202780A (en) * 2010-07-09 2012-01-16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Five-lens image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88656A1 (en) * 2009-07-14 2012-07-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8656A1 (en) * 2009-07-14 2012-07-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system
CN101995641A (zh) * 2009-08-24 2011-03-3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系统
CN201594156U (zh) * 2009-12-28 2010-09-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低敏感度高解像薄型镜头
TW201202780A (en) * 2010-07-09 2012-01-16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Five-lens image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255A (zh) * 2015-02-13 2015-09-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898255B (zh) * 2015-02-13 2017-06-1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10816776B2 (en) 2016-04-04 2020-10-27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CN109643007A (zh) * 2016-08-25 2019-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CN109643007B (zh) * 2016-08-25 2021-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WO201900706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1099359B2 (en) * 2017-07-05 2021-08-24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110095920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和相机系统
US10948687B2 (en) 2018-01-30 202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camera system
CN110095920B (zh) * 2018-01-30 2021-09-07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和相机系统
CN112485883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2485883B (zh) * 2019-09-11 2022-03-29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204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5206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076669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543520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57026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1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50356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CN10357628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5334595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85958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67610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0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85952B (zh)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4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23414A (zh)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35204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41239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201409067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2123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CN103676087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676102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418840B (zh) 薄型化取像鏡頭
CN10336492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85957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913822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307667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