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4538A - 翻转力臂 - Google Patents
翻转力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4538A CN103134538A CN2011103902600A CN201110390260A CN103134538A CN 103134538 A CN103134538 A CN 103134538A CN 2011103902600 A CN2011103902600 A CN 2011103902600A CN 201110390260 A CN201110390260 A CN 201110390260A CN 103134538 A CN103134538 A CN 103134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upset
- force
- arm section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力臂,其包括:主臂部,以及自主臂部延伸出来的吊臂部,其中,所述吊臂部与所述主臂部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翻转力臂,其在主臂部设置了开口,以实现对于翻转力臂重量的降低,同时不会影响翻转力臂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翻转力臂对于工件的支撑效果,并降低了提拉组件对于翻转力臂的提拉力,有效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力臂。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产品必须经过多道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成品出厂销售。很多情况下需要对产品进行翻转以检查产品的外观或者不同区域是否符合标准,凡不符合要求的则作为次品予以剔除。
尤其在机械产品的检查中,针对产品的各个角度都需要作严格的检查,因此常需要的流水线中设置翻转工站显得势在必行,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翻转待查产品以实现翻转,因此对于人工的翻转效率以及翻转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现有的翻转机,其力臂质量多十分的承重,严重影响了其支撑效果,严重者可能导致生产安全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翻转力臂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量小且结构稳定的翻转力臂。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力臂,其包括:
主臂部,以及自主臂部延伸出来的吊臂部,其中,所述吊臂部与所述主臂部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臂部设置有开口,以降低主臂部的重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为长直形,并沿主臂部延伸方向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两端为圆弧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臂部与吊臂部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臂部与吊臂部交界处设置有弧形倒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臂部设置有轴穿孔,以安装夹持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翻转力臂,其在主臂部设置了开口,以实现对于翻转力臂重量的降低,同时不会影响翻转力臂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翻转力臂对于工件的支撑效果,并降低了提拉组件对于翻转力臂的提拉力,有效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翻转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中翻转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中翻转力臂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中夹持爪中单个夹持槽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中旋转圆盘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的翻转力臂加强结构中三角形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的拖链固定结构中拖链固定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眠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翻转机100包括:
翻转组件10,其包括用于夹持工件200的夹持构件12、及控制所述夹持构件12翻转的动力构件;
提拉组件20,带动所述翻转组件10上、下移动,所述翻转组件10的移动区域包括位于该移动区域最上端的第一位置,所述翻转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其动力构件翻转夹持构件12以带动工件200翻转。
所述翻转组件1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力构件将夹持构件12翻转180度,从而使得工件200翻转180度,实现工件翻面。
所述翻转组件10的移动区域包括位于该移动区域最下端的第二位置,所述夹持构件12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夹紧或松开工件。
综上,夹持构件12随着翻转机100的提拉组件20的带动,初始位置位于第二位置,当流水线有工件200到达该第二位置处时,夹持构件12合拢以夹紧工件,完成夹紧工作后,夹持构件12带动工件200随着提拉组件20作用下,上移至第一位置,连接该夹持构件12的动力构件使得夹持构件12翻转,从而使得工件200在第一位置翻转,继而,夹持构件12带动翻转后的工件200,下移至第二位置后,夹持构件12松开工件,以使得翻转后的工件回到流水线。
其中,提拉组件20包括作为动力源的气缸,所述气缸连接翻转组件10,以带动翻转组件10上下移动。
其中,动力构件包括带动夹持构件12翻转的第一动力构件131、和使夹持构件12翻转停止的第二动力构件132。
夹持构件12包括相对的第一夹持爪121与第二夹持爪122,其中,第一夹持爪121连接第一动力构件131,第二夹持爪122连接第二动力构件132。
本发明所提供的翻转机100,可以自动化的自流水线提取工件,并上升到一定高度进行翻转,保证了工件的质量,同时不会影响到流水线的运作,提高了翻转的效率,保证了翻转的精度以及质量。
参图2所示,翻转组件10包括基部11,其连接提拉组件20。
翻转组件10包括设置于基部11上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控制构件14,具体的,控制构件14包括一个双头气缸141,该翻转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控制构件14两侧的翻转力臂15。
翻转力臂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转力臂151以及第二翻转力臂152,所述第一翻转力臂151以及第二翻转力臂152分别连接所述双头气缸141的两头,以使得所述第一翻转力臂151与第二翻转力臂152可以相互接近或远离。
前述基部11设置有滑轨18,前述连接块16设置于滑轨18上,由此翻转力臂15可延伸滑轨延伸的方向滑动。进而减少了双头气缸141带动翻转力臂15运动的力。
前述主体部除了包括控制构件141外,还于控制构件141上设置有限位构件142,该限位构件142除了包括基体1421以及与基体1421分离设置的顶针1422。
特别的,前述顶针1422为螺丝,基体1421具有对应螺丝的螺孔,则顶针1422可穿置于对应螺孔上,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件200的尺寸,调整顶针1422所延伸出得长度,以到达对翻转力臂15之间最小间距的调整。
优选的,顶针1422前端设置塑胶防护装置,以避免与翻转力臂15碰撞损坏。
参图2与图3所示,翻转力臂15包括:主臂部1511,以及自主臂部1511延伸出来的吊臂部1512,其中,吊臂部1512与主臂部1511垂直。
具体的,主臂部1511设置有开口1513,以降低主臂部1511的重量。优选的,开口1513为长直形,并沿主臂部1511延伸方向排布,同时开口1513两端为圆弧形。
特别的,前述主臂部1511与吊臂部1512一体成型。同时,主臂部1511与吊臂部1512交界处设置有弧形倒角。
另外,吊臂部1512设置有轴穿孔1514,以安装夹持构件12。
具体的,翻转力臂15设置于连接块16上,连接块16连接双头气缸141两端,使得翻转力臂15于双头气缸141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翻转力臂15,其在主臂部1511设置了开口1513,以实现对于翻转力臂15重量的降低,同时不会影响翻转力臂15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翻转力臂15对于工件20的支撑效果,并降低了提拉组件20对于翻转力臂15的提拉力,有效节能。
参图2与图6所示,翻转力臂15还包括加强构件17,加强构件17连接翻转力臂15以及基座11。
具体的,翻转力臂15通过螺丝与基座11固定,优选的,加强构件17包括三角加强件,所述三角加强件通过螺丝与翻转力臂15以及基座11固定。
特别的,三角加强件垂直于翻转力臂15以及基座11。
前述基部11设置有滑轨18,前述连接块16设置于滑轨18上,由此翻转力臂15可延伸滑轨延伸的方向滑动。进而减少了双头气缸141带动翻转力臂15运动的力。
翻转力臂15通过螺丝固定于基部11上的连接块16上,三角形加强件也设置于连接块16上。
前述主体部除了包括控制构件141外,还于控制构件141上设置有限位构件142,该限位构件142除了包括基体1421以及与基体1421分离设置的顶针。顶针包括分别抵持所述第一夹持爪121与第二夹持爪122的第一顶针1422与第二顶针1423,具体的,顶针所抵持的为连接第一夹持爪121与第二夹持爪122的翻转力臂15。
顶针作为限位部,用于抵持翻转机100的翻转组件10,使得翻转组件10在夹紧工件时,夹紧到某一位置就停止,即具有最小间距,不至于夹坏工件200。
特别的,前述顶针为螺丝,基体1421具有对应螺丝的螺孔,则顶针可穿置于对应螺孔上,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件200的尺寸,调整顶针所延伸出得长度,以到达对翻转力臂15之间最小间距的调整。
优选的,顶针前端设置塑胶防护装置,以避免与连接夹持爪翻转力臂15碰撞损坏。
参图2所示,翻转组件10包括:
夹持构件12,用以夹持工件200并带动工件200翻转,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爪121、122,其中至少一个夹持爪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324;
定位构件1321,包括定位销1323,定位销1323可作动地插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爪的定位孔1324以使得夹持构件12转动停止。
特别的,此处的定位构件1321为前述第二动力构件132的组成部分。
具体的,第二夹持爪122包括有定位圆盘1322,定位圆盘1322与第二夹持爪122同步转动,其中,至少两个定位孔1324设置于该定位圆盘1322边沿。
前述定位圆盘1322与定位构件1321设置于翻转力臂的相同侧,优选的,定位构件1321包括连接定位销1323的气缸,以带动定位销1323插置或脱离定位孔1324。
第一夹持爪121连接有动力构件,具体的,连接有第一动力工件131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爪121翻转,同时带动工件200以及第二夹持爪122翻转。优选的,第一动力工件131包括一旋转气缸。
综上,第一夹持爪121与第二夹持爪122之间夹紧工件200后,第一动力构件131带动第一夹持爪121转动,从而由于工件200的带动,使得第二夹持爪122转动,在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气缸带动定位销1323插置于定位孔1324,以使得第二夹持爪122转动停止,从而使得工件200转动停止,以翻转到需要位置。
同时,定位构件1321、具有定位孔1324的定位圆盘1322、以及定位销1323组成了前述第二动力构件132。
通过设定了定位构件1321,使得工件200在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可以自动的控制转动过程,不需要人工定位,保证了翻转的精度以及效率,提升了翻转机的工作效率。
参图4所示,夹持爪包括夹持槽,夹持槽包括用于抵持工件的抵持部1221,其中,抵持部1221表面设置有防护胶。
夹持槽包括设置于抵持部1221外侧的导引部1222,以导引工件200边沿进入夹持槽。
导引部1222包括分别设置于抵持部1221两侧的第一导引部以及第二导引部。具体的,导引部1222也设置有防护胶。
优选的,前述防护胶包括优力胶。
前述夹持槽包括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其中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相互平行。
具体的,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以控制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之间间距。
通过设置该形式的夹持槽,使得夹持工件200更加稳定,同时设置防护胶使得夹持工件更安全,不至于夹坏工件,另外采用平行设置的两个夹持槽,可以避免工件为不规则时,自流水线取放工件200更加便捷。
参图2与图5所示,夹持爪与翻转力臂15之间设置有旋转圆盘19,用于翻转机100连接翻转组件10,旋转圆盘19通过转轴设置于翻转机翻转力臂15上;其中,旋转圆盘19设置有开口191,以用于降低旋转圆盘19重量。
特别的,旋转圆盘19为金属圆盘。
优选的,旋转圆盘设置有4个开口191;前述开口191设置于旋转圆盘19的半径上;并且,开口191沿着旋转圆盘19的半径延伸;开孔191为长直形;开孔191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为圆弧形。
夹持爪固定于所述旋转圆盘19上,通过螺丝将夹持爪锁定于旋转圆盘19的螺丝穿孔192上,以实现旋转圆盘19带动夹持爪运动。
通过设置旋转圆盘19,方便夹持爪的固定,便于根据不同的工件200的尺寸更换不同的夹持爪,使得系统更加自由,适配性更强。
参图1与图7所示,翻转机100还包括一种拖链固定结构,用于翻转机拖链固定,其包括:
拖链22,用于收容翻转机100线路;以及拖链固定部21,用于连接拖链22,避免拖链22错位。
具体的,拖链固定部21与拖链22螺丝固定。
优选的,拖链固定部21包括固定板212以及连接固定板212的基板211;固定板212与基板211交界处设置有三角固定板213;固定板212垂直于基板211;固定板212较基板211长度更短。
特别的,拖链固定部为金属材料制成。
通过设置了拖链固定结构,可以有效的使得翻转机100的线路排布更加清晰,同时提供了拖链固定部21,使得拖链22在移动后,不至于错位,方便维修。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翻转机100,结构简单,模块之间配合形成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作台,针对不同的工件200所需要的不同的翻转角度,可以很好的自定义,同时对于夹持的力度可以根据不同工件进行设置,并且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设置不同的夹持槽类型,以顺利抓取或松开工件200,保证了流水线运转的顺畅,同时提高了翻转工件200的效率以及精度,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另外,本发明中提供了翻转机100所涉及的流水线以及支撑该翻转机100的支架等,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该翻转力臂包括:
主臂部,以及自主臂部延伸出来的吊臂部,其中,所述吊臂部与所述主臂部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部设置有开口,以降低主臂部的重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长直形,并沿主臂部延伸方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两端为圆弧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部与吊臂部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部与吊臂部交界处设置有弧形倒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部设置有轴穿孔,以安装夹持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902600A CN103134538A (zh) | 2011-11-30 | 2011-11-30 | 翻转力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902600A CN103134538A (zh) | 2011-11-30 | 2011-11-30 | 翻转力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4538A true CN103134538A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849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902600A Pending CN103134538A (zh) | 2011-11-30 | 2011-11-30 | 翻转力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3453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7591A (zh) * | 2007-09-12 | 2009-03-18 | 威海市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 落锤式冲击试验机翻转送料机构 |
CN201361874Y (zh) * | 2009-03-04 | 2009-12-16 | 东莞艾尔发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手臂结构梁 |
CN201381644Y (zh) * | 2008-12-18 | 2010-01-13 |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 一种齿楔双爪卡具 |
CN201529607U (zh) * | 2009-11-06 | 2010-07-21 | 吴伟峰 | 用于涂覆机工作篮的翻转机构 |
CN202002665U (zh) * | 2011-03-01 | 2011-10-05 |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翻转机构 |
-
2011
- 2011-11-30 CN CN2011103902600A patent/CN1031345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7591A (zh) * | 2007-09-12 | 2009-03-18 | 威海市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 落锤式冲击试验机翻转送料机构 |
CN201381644Y (zh) * | 2008-12-18 | 2010-01-13 |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 一种齿楔双爪卡具 |
CN201361874Y (zh) * | 2009-03-04 | 2009-12-16 | 东莞艾尔发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手臂结构梁 |
CN201529607U (zh) * | 2009-11-06 | 2010-07-21 | 吴伟峰 | 用于涂覆机工作篮的翻转机构 |
CN202002665U (zh) * | 2011-03-01 | 2011-10-05 |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翻转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34537A (zh) | 翻转定位机构 | |
CN102896445B (zh) | 标准节自动化机器人焊接系统集成装备 | |
CN204565525U (zh) | 集便器悬吊挂钩组焊工装 | |
CN102765489A (zh) | 机身壁板对合柔性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170774A (zh) | 一种移动式双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 |
CN103949811B (zh) | 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及焊装装置 | |
CN102514919A (zh) | 翻转机 | |
CN109450193A (zh) | 一种磁钢装配机 | |
CN103129961A (zh) | 限位安全装置 | |
CN105438056A (zh) | 一种自动调整集装箱定位的车载集装箱托架 | |
CN212822711U (zh) | 一种高速车床用自动翻转机构 | |
CN103846603B (zh) | 一种新型自动焊接翻转夹具 | |
CN103129958A (zh) | 可调夹持构件 | |
CN107538177B (zh) | 一种靠重力自锁的搬运夹具及方法 | |
CN103134538A (zh) | 翻转力臂 | |
CN103134536A (zh) | 翻转力臂加强结构 | |
CN211197465U (zh) | 一种堆垛机及其天轨导向装置 | |
CN103134542A (zh) | 拖链固定结构 | |
CN103134541A (zh) | 夹持爪防护结构 | |
CN103134539A (zh) | 限位构件 | |
CN103134543A (zh) | 夹持爪 | |
CN103129960A (zh) | 旋转圆盘 | |
CN106975776A (zh) | 一种f轨铣削设备及铣削方法 | |
CN209319099U (zh) | 一种焊装夹具的快速切换的定位机构 | |
CN203197641U (zh) | 不规则零件车床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